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宁市杨树腐烂病病原菌分离及杨树腐烂病菌的寄主范围和药剂敏感性测定
1
作者 刘媛媛 马强 +2 位作者 张磊 李正男 孙平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5,129,共8页
对采自青海西宁市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上的杨树腐烂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病原鉴定。利用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分离自青海(Cytospora chrysosperma QHYSFL6~8)和内蒙古呼和浩特(Cryptosphaeria pullmanensi... 对采自青海西宁市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上的杨树腐烂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病原鉴定。利用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分离自青海(Cytospora chrysosperma QHYSFL6~8)和内蒙古呼和浩特(Cryptosphaeria pullmanensis YSFL1、Cytospora chrysosperma YSFL3、C.chrysosperma YSFL4-2)共6株杨树腐烂病菌对大紫李(Prunus salicina)、串枝红杏(P.armeniaca cv.Chuanzhihong)、金红苹果(Malus pumila cv.Jinhong)、海棠(M.spectabilis)和中华枸杞(Lycium chinense)枝条的致病性,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和多菌灵共6种化学药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青海省西宁市感病的新疆杨上分离到3株致病菌,将其命名为QHYSFL6、QHYSFL7、QHYSFL8,形态学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TS)与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确定3株菌均为C.chrysosperma。供试的6株病原菌均可侵染大紫李和串枝红杏,但不能侵染金红苹果、海棠和中华枸杞。不同杨树腐烂病菌对待测药剂的敏感性差异明显,6种待测化学药剂对供试菌株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苯醚甲环唑对6种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值为1.1348×10^(-5)~6.4400×10^(-4)mg/L,可作为两地杨树腐烂病防治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spora chrysosperma Cryptosphaeria pullmanensis 苯醚甲环唑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胁迫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敖静 李杨 +3 位作者 刘晓辉 高晓梅 孙玉禄 宋立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1,共8页
为研究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dif)施用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响应变化,通过模拟生产中的施用剂量,监测35 d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变化,通过db-RDA分析建立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响应... 为研究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dif)施用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响应变化,通过模拟生产中的施用剂量,监测35 d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变化,通过db-RDA分析建立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响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随着dif施用浓度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SOM)、总氮(TN)、碱解氮(AN)均有所提高,有效磷(AP)呈下降趋势,Alpha多样性指数中细菌Chao1、ACE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未处理土壤,真菌Shannon指数高于未处理土壤;所有样本中细菌共检出31门、91纲、206目、315科、553属,真菌共检测出11门、34纲、79目、174科、370属;苯醚甲环唑施用浓度为50 mg/kg时,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14.2%和1.81%,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8.28%和3.44%,绝对优势菌属节杆菌属相对丰度下降7.85%,真菌中赤霉属和被孢霉属逐渐成为优势菌群;细菌的优势菌群中变形菌门与TN呈显著正相关,真菌优势菌门中子囊菌门与AN、TN和dif呈显著正相关,被孢霉门与SOM呈显著负相关;TN和AN对细菌的Shannon指数影响较大。以上说明,高浓度苯醚甲环唑的施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的丰富度和群落结构均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苯醚甲环唑 高通量测序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下载PDF
5%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制备及其在半夏种子处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文永超 张海艳 +6 位作者 宋邦燕 廖国会 陈湘燕 秦立新 陈明贵 何永福 朱峰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2期58-61,90,共5页
为探明成膜剂对悬浮种衣剂成膜效果的影响,采用湿法研磨法,对成膜剂进行筛选,研究5%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配方的稳定性和对半夏种子安全性。确定5%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配方为:咯菌腈3%、苯醚甲环唑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 为探明成膜剂对悬浮种衣剂成膜效果的影响,采用湿法研磨法,对成膜剂进行筛选,研究5%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配方的稳定性和对半夏种子安全性。确定5%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配方为:咯菌腈3%、苯醚甲环唑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环氧大豆油1%、乙二醇1%、黄原胶0.5%、壳聚糖0.5%、碱性玫瑰精0.5%,水补足100%。所制悬浮种衣剂各项指标均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成膜效果良好,对半夏种子发芽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膜剂 悬浮种衣剂 苯醚甲环唑 咯菌腈 半夏 发芽率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
作者 冯超红 李丽娟 +8 位作者 张姣姣 王俊美 李亚红 刘露露 韩自行 石瑞杰 万鑫茹 徐飞 宋玉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重大病害,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本课题前期明确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 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重大病害,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本课题前期明确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促生增产,但其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茎基腐病田中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拌种处理对小麦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根际微生物的alpha和beta多样性均无显著影响,但使分蘖期镰孢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微生物共现网络分析表明,苯醚甲环唑拌种处理提高了细菌网络的复杂性,降低了真菌网络复杂性,使植株根际微生物网络更接近健康植株根际的特征。该研究从根际微生物的角度为苯醚甲环唑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机制研究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苯醚甲环唑 根际微生物 镰孢属 共现网络
下载PDF
地毯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和寄主范围测定
5
作者 李能萍 何鹏搏 +7 位作者 刘迎龙 何鹏飞 吴毅歆 唐萍 王再强 MUNIR Shahzad 孔宝华 何月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04-2611,共8页
2022年,在昆明市松华坝蔬菜基地发现大片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上发生1种由未知病原菌引起的地毯草叶部病害,其病斑呈褐色近圆形或长条形。为明确其致病菌,并对该病原菌进行寄主范围测定和杀菌剂毒力测定。通过分离培养、形态学... 2022年,在昆明市松华坝蔬菜基地发现大片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上发生1种由未知病原菌引起的地毯草叶部病害,其病斑呈褐色近圆形或长条形。为明确其致病菌,并对该病原菌进行寄主范围测定和杀菌剂毒力测定。通过分离培养、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地毯草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玉米平脐蠕孢(Bipolaris zeae)。孢子液离体叶片接种21种经济作物及常见杂草,发现B.zeae还可侵染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小麦(Triticum aestivum)、薏苡(Coix lacryma-jobi)、棕叶狗尾草(Setaria palmifoli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野燕麦(Avena fatua)、黑麦草(Lolium perenne)、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7种杀菌剂对B.zeae毒力表现为苯醚甲环唑EC50最小(0.381 mg∙L^(-1)),其他毒力(EC50)由大到小依次为氟唑菌酰胺(0.988 mg∙L^(-1))、异菌脲(1.864 mg∙L^(-1))、代森锰锌(5.401 mg∙L^(-1))、甲基硫菌灵(930.572 mg∙L^(-1))、嘧菌酯(989.571 mg∙L^(-1))、百菌清(1547.315 mg∙L^(-1))。本研究明确了引起地毯草叶斑病的病原菌及其寄主范围,并筛选出了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为该病害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毯草 叶斑病 病原鉴定 玉米平脐蠕孢 致病力 苯醚甲环唑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杀菌剂嘧菌酯的多种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6
作者 梅丽芸 吴琼 +3 位作者 徐守明 靳文 刘倩倩 邓梦雪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3-367,共5页
建立了4种检测嘧菌酯含量的色谱分析法,包括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LC-DAD)、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GC-FID)、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通过优化定性、定量分析条件进行各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根据... 建立了4种检测嘧菌酯含量的色谱分析法,包括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LC-DAD)、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GC-FID)、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通过优化定性、定量分析条件进行各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根据出峰时间、峰型、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得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LC-MS和GC-MS选择性更好、灵敏度更高、对杂质的抗干扰性更强,而LC-DAD和GC-FID的线性关系更好、精确度和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色谱分析 质谱检测 准确度 精密度
下载PDF
7%吡虫啉·咯菌腈·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配方研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登辉 梁中普 +1 位作者 刘彦 聂运魏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1期42-45,60,共5页
开发7%吡虫啉·咯菌腈·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的配方。采用湿法研磨工艺筛选适宜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节剂、成膜剂等助剂种类及其用量,确定了7%吡虫啉·咯菌腈·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优选配方:吡虫啉6%... 开发7%吡虫啉·咯菌腈·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的配方。采用湿法研磨工艺筛选适宜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节剂、成膜剂等助剂种类及其用量,确定了7%吡虫啉·咯菌腈·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优选配方:吡虫啉6%(折百)、咯菌腈0.2%(折百)、嘧菌酯0.8%(折百),润湿分散剂烷基醇聚氧乙烯醚W-6001%、乙氧基多聚芳基酚醚磷酸酯铵盐SC 2%、多聚芳基醚硫酸酯FD 3%,防冻剂乙二醇5%,pH调节剂柠檬酸0.2%,成膜剂KMM-013%,警戒色R2002SS 15%,消泡剂6300.5%,防腐剂卡松0.2%,增稠剂黄原胶0.2%、硅酸镁铝2%,珠光粉1618%,抗划痕蜡乳液SC-09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该制剂配方悬浮性优,储存稳定性好,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种子处理悬浮剂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咯菌腈 嘧菌酯 种子处理悬浮剂 配方
下载PDF
防治草莓炭疽病的增效药剂组合筛选及效果评价
8
作者 付浩然 王风超 +3 位作者 安梅荣 武冲 郭钰华 王红艳 《落叶果树》 2024年第2期21-26,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将2种抑菌效果好的杀菌剂复配筛选增效配比,并在温室验证了其防治效果和对草莓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草莓炭疽病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EC 5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将2种抑菌效果好的杀菌剂复配筛选增效配比,并在温室验证了其防治效果和对草莓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草莓炭疽病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EC 50值分别为0.80 mg/L和6.33 mg/L;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2个配比的增效系数分别是0.70和1.51,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2∶1配比的共毒系数最大。在设施条件下,移栽时用3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2∶1)稀释1500~2000倍蘸根处理,对草莓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草莓生长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炭疽病 吡唑醚菌酯 苯醚甲环唑 增效
下载PDF
Variations of phyllosphere microorganisms in asymptomatic and tobacco brown spot leaves before and after spraying 12% difenoconazole + fluxapyroxad SC
9
作者 LI Tong WANG Hancheng +6 位作者 YE Guo WANG Qing NGANGUEM NZALLE Yranney Brice WANG Feng CAI Liuti FENG Ruichao ZHANG Songbai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2-948,共17页
12%difenoconazole+fluxapyroxad SC(commercial name:Jiangong)was first released by BASF in China in 2016.It has been registered to control many diseases,including pear scab,apple Alternaria leaf spot,tomato early blight... 12%difenoconazole+fluxapyroxad SC(commercial name:Jiangong)was first released by BASF in China in 2016.It has been registered to control many diseases,including pear scab,apple Alternaria leaf spot,tomato early blight,cucumber powdery mildew,etc.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bioactivity of Jiangong against Alternaria alternata and explored variations of phyllosphere microorganisms in both asymptomatic and tobacco brown spot leaves at different persistence periods(0,5,10,and 15 days post-fungicide application)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Jiangong effectively inhibited mycelial growth(average EC_(50) value of 0.51μg/mL),conidia germination(average EC_(50) value of 3.47μg/mL),and the carbon metabolism of A.alternata.Both asymptomatic and symptomatic leaves presented complex microbial communities.Higher fungal diversity was noted in asymptomatic leaves,while higher bacterial diversity was found in symptomatic leaves.After application,the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both types of leaves changed over time.Fungal microbiome communities showed greater sensitivity than bacterial groups,with the microbiome communities of asymptomatic leaves being more affected than those of symptomatic leaves.Fungal community diversity decreased for both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leaves after 5 days of application,while the diversity of fungal community in symptomatic leaves showed an upward trend after 10 days of application.Meanwhile,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increased in both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leaves after 5 days of application but then declined in asymptomatic leaves after 15 days.The abundance of the dominant function group of phyllosphere bacteria(metabolism,gene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was not affec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Jiangong.However,the abundance of the dominant function group of phyllosphere fungi(animal pathogen-endophyte-wood saprotroph,endophyte-plant pathogen,plant pathogen-undefined saprotroph)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Jiangong,and high variation was found in symptomatic leaves than that of asymptomatic leaves.The application of Jiangong-induced alterations i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tobacco phyllosphere microbiome provides a basis for future tobacco brown spot control strategies based on phyllospheric micro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bacco brown spot DIFENOCONAZOLE fluxapyroxad microorganism communities diversit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下载PDF
苯甲·嘧菌酯与水溶肥料混合使用全程防治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效果示范
10
作者 钟列权 徐蒋来 +1 位作者 李剑峰 王会福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6期44-45,64,共3页
[目的]筛选出更好的药剂组合供杨梅生产选择使用。[方法]选择32.5%苯甲·嘧菌酯SC与11%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混合使用进行以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全程防治效果示范。[结果]该组合对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有较好的预防与控制作用... [目的]筛选出更好的药剂组合供杨梅生产选择使用。[方法]选择32.5%苯甲·嘧菌酯SC与11%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混合使用进行以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全程防治效果示范。[结果]该组合对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有较好的预防与控制作用,在杨梅谢花后、幼果-硬核期和转色期连续用药3次后,对杨梅白腐病的防效达90.61%,极显著优于农户自防区,同时对杨梅褐斑病、炭疽病等其他病害的综合效果也比较理想,且安全性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杨梅产量和品质、保证食用安全、促进杨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白腐病 苯甲·嘧菌酯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防效 安全性
下载PDF
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效研究
11
作者 王博宁 李佳星 +1 位作者 周沙 陈杰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4期46-53,共8页
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是油茶的主要病害,为害油茶叶片、果实,可导致其籽油的质量和产量严重下降,但目前尚无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登记药剂。采用共毒系数法进行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混配配方筛选,混配比为5:8时,对油茶炭疽... 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是油茶的主要病害,为害油茶叶片、果实,可导致其籽油的质量和产量严重下降,但目前尚无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登记药剂。采用共毒系数法进行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混配配方筛选,混配比为5:8时,对油茶炭疽病原菌的抑菌效果EC_(50)为1.533 8 mg/L,共毒系数为128.43,表现为增效作用,为防治油茶炭疽病的最适配比。据此,选择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在浙江、江西和湖南3地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药剂在406.25 mg/kg剂量下的防效为72.51%~89.36%,显著高于2个单剂对照药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在133.33 mg/kg和25%嘧菌酯悬浮剂在250.00 mg/kg剂量下的防效。据此,建议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田间使用技术:在油茶炭疽病未发病或发病初期施用,推荐用量为有效成分用量216.67~406.25 mg/kg(制剂稀释倍数800~1 500倍),全株喷雾处理,施药2次,间隔7~10 d。通过开展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配方筛选及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效研究,为该产品防治油茶炭疽病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油茶炭疽病 苯醚甲环唑 嘧菌酯 田间药效
下载PDF
24.6%噻虫嗪·叶菌唑·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制备及其安全性研究
12
作者 彭程 杨璐 +3 位作者 董飒 冯建国 石伟山 袁树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种子处理悬浮剂可从源头上防治病虫害,降低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为获得有效防治小麦和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种子处理悬浮剂,通过筛选润湿分散剂、成膜剂和增稠剂等助剂,确定24.6%噻虫嗪·叶菌唑·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FS)优化配... 种子处理悬浮剂可从源头上防治病虫害,降低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为获得有效防治小麦和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种子处理悬浮剂,通过筛选润湿分散剂、成膜剂和增稠剂等助剂,确定24.6%噻虫嗪·叶菌唑·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FS)优化配方,测试其安全性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24.6%噻虫嗪·叶菌唑·嘧菌酯FS优化配方为18.2%噻虫嗪、3.2%叶菌唑、3.2%嘧菌酯、2%聚羧酸盐类分散剂GEROPON DA13491、2%聚芳醚硫酸酯铵类分散剂FD530、0.3%黄原胶、0.5%硅酸镁铝、4%丙烯酸乳液n8、8%的8#红、0.2%苯甲酸、4%乙二醇、0.5%有机硅消泡剂BG08、去离子水补足至100%。该种子处理悬浮剂粒径(D_(90))为1.72μm,成膜性良好,脱落率小于5%,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种子处理悬浮剂企业标准。在发芽试验中,包衣后小麦和水稻种子发芽率分别达到95.67%和88.67%;在盆栽试验中,包衣后小麦和水稻种子出苗率分别为85.33%和91.33%,表明制备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小麦和水稻种子安全。在此剂量下,药剂苗后30、90 d对小麦蚜虫相对防治效果分别达到32.82%、93.51%,对小麦纹枯病相对防治效果达到70.50%、34.63%;在苗后30、60 d对水稻飞虱相对防治效果达到21.44%、26.78%,对水稻稻瘟病相对防治效果达到54.99%、67.06%,表明制备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可防治上述小麦和水稻病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叶菌唑 嘧菌酯 种子处理悬浮剂 配方
下载PDF
40%联苯吡菌胺·嘧菌酯纳米悬浮剂的研制
13
作者 解维星 谢勇 +2 位作者 王同波 李建国 张艳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对40%联苯吡菌胺·嘧菌酯纳米悬浮剂的助剂进行筛选,确定了40%联苯吡菌胺·嘧菌酯纳米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组成为联苯吡菌胺15%、嘧菌酯25%、FS300012%、49134%,34751%、乙二醇4%、黄原胶0.1%、硅酸镁铝0.6%、消泡剂00500.5%、... 对40%联苯吡菌胺·嘧菌酯纳米悬浮剂的助剂进行筛选,确定了40%联苯吡菌胺·嘧菌酯纳米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组成为联苯吡菌胺15%、嘧菌酯25%、FS300012%、49134%,34751%、乙二醇4%、黄原胶0.1%、硅酸镁铝0.6%、消泡剂00500.5%、防腐剂AQ 0.3%,水余量。该配方对不同批次原药的适应性好,稀释1500倍液表面张力低,在丝瓜叶片上具有良好的铺展性,防效优于常规的40%联苯吡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制 联苯吡菌胺 嘧菌酯 纳米悬浮剂
下载PDF
嘧菌酯与甲基硫菌灵在荔枝采后贮藏保鲜中的应用及膳食暴露评估
14
作者 肖璐 李晓琴 +6 位作者 唐雪妹 朱富伟 王刚 刘帅 江薰垣 邓义才 万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2-299,共8页
本文探究了常温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对采后荔枝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在贮藏期间通过对荔枝生理指标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较优的杀菌剂配方,并对筛选后的杀菌剂配方进行验证以及膳食暴露评估,最终获得可以在常温贮藏条件下... 本文探究了常温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对采后荔枝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在贮藏期间通过对荔枝生理指标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较优的杀菌剂配方,并对筛选后的杀菌剂配方进行验证以及膳食暴露评估,最终获得可以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延长荔枝货架期的保鲜方法。结果发现,在25℃贮藏条件下,采用25%嘧菌酯1600倍稀释液(M1600)、25%嘧菌酯1600倍稀释液复配70%甲基硫菌灵700倍稀释液(M1600+J700)处理荔枝可以显著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P<0.05),降低果皮的相对电导率(P<0.05)和果实的腐烂率(P<0.05),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较好地维持了荔枝果实的感官品质和食用价值。经对比发现,两种杀菌剂对荔枝的保鲜效果相当,但单独使用M1600在抑制荔枝果皮褐变方面效果较优。通过对贮藏期间荔枝全果和果肉中杀菌剂残留量的检测以及膳食暴露评估发现,单独使用嘧菌酯处理荔枝后整果中嘧菌酯的风险熵RQ远小于1,可以同时达到满足提高荔枝贮藏品质、安全食用以及降低经济成本的目的。该研究为荔枝等非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品质提升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嘧菌酯 甲基硫菌灵 贮藏保鲜 膳食暴露评估
下载PDF
2种不同种衣剂对玉米黑糯100生长状况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15
作者 武奕彤 吕陈生 +1 位作者 刘亚冬 李开叶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选择噻虫嗪和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混剂2种内吸性农药作为玉米种衣剂,探究了种衣剂对玉米乳熟期果穗鲜重,不同生长时期各部位鲜重的影响,以及对玉米植株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推荐使用剂量(6 mL/kg种子),...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选择噻虫嗪和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混剂2种内吸性农药作为玉米种衣剂,探究了种衣剂对玉米乳熟期果穗鲜重,不同生长时期各部位鲜重的影响,以及对玉米植株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推荐使用剂量(6 mL/kg种子),种衣剂对玉米植株各部位鲜重的影响主要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相比对照处理,噻虫嗪和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混剂处理明显降低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各部位鲜重,乳熟期时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施用种衣剂能增加果穗鲜重,但增加效果不明显。种衣剂处理均促进植株叶绿素的合成,且噻虫嗪和苯醚甲环唑混施较单施噻虫嗪玉米叶绿素含量更高。单施噻虫嗪和噻虫嗪与苯醚甲环唑混合施用均会引起玉米叶片中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的提高,使叶片GSH和MDA含量降低,说明在本试验施用的种衣剂剂量胁迫环境下,玉米叶片抗氧化防御系统可作出应答,调节细胞的代谢过程,使玉米植株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苯醚甲环唑 玉米种衣剂 叶绿素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2种施药方式对防治苹果黑星病药剂减量的效果
16
作者 李金峰 魏江文 +4 位作者 史广亮 李青梅 韩菊红 姜延军 柳建伟 《中国果树》 2024年第8期90-93,共4页
为探索防治苹果黑星病化学药剂减量控害的施药方式,以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为防治药剂,采用延长喷药间隔期和推迟首次喷药期2种施药方式进行田间试验。2020—202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延长喷药间隔期15、20、25 d,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效... 为探索防治苹果黑星病化学药剂减量控害的施药方式,以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为防治药剂,采用延长喷药间隔期和推迟首次喷药期2种施药方式进行田间试验。2020—202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延长喷药间隔期15、20、25 d,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效分别为70.73%~83.51%、73.02%~89.10%、67.35%~91.48%;推迟首次喷药期,80%花谢后进行第1次喷施、80%花谢后15 d进行第1次喷施和80%花谢后30 d进行第1次喷施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效分别为71.89%~82.06%、66.08%~88.87%、62.84%~89.55%。因此,在确保对苹果黑星病取得明显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可将喷药间隔期延长至20 d或将首次喷药期推迟至80%花谢后15 d进行,2种施药方式可分别减少喷药4次和2次,化学药剂减量控害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星病 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 喷药间隔期 首次喷药期
下载PDF
农药登记与农药减量的相关分析
17
作者 谢乾 曹梦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01-404,共4页
为明确农药登记与农药减量途径的关系,本文对中国农药信息网上农药信息进行了检索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农药登记数据在不同作物上差异极大,主要集中在水稻和小麦等大面积种植作物上,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宗作物上登记农药品种极少;... 为明确农药登记与农药减量途径的关系,本文对中国农药信息网上农药信息进行了检索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农药登记数据在不同作物上差异极大,主要集中在水稻和小麦等大面积种植作物上,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宗作物上登记农药品种极少;在防治中选择不同农药及剂型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以登记农药数据较多的水稻纹枯病为例,噻呋酰胺的推荐制剂剂量低于嘧菌酯,远低于井冈霉素等用量较大的杀菌剂;使用噻呋酰胺和嘧菌酯混剂并不能减少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但使用混剂其有效成分用量要低于单独使用单剂时的农药使用量。科学选择登记农药或可成为开展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使用量 剂型 农药登记 纹枯病 嘧菌酯 噻呋酰胺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复配型杀虫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喻敏 杨艳 +2 位作者 李文 李丽 王兆绪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期94-96,共3页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三唑类吸活性光谱杀菌剂,其具有毒性低、高效、低残留、持效期长的特点,可在田间应用,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且达到预防病害发生的目的。但是仅仅使用苯醚甲环唑成本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将苯醚甲环...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三唑类吸活性光谱杀菌剂,其具有毒性低、高效、低残留、持效期长的特点,可在田间应用,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且达到预防病害发生的目的。但是仅仅使用苯醚甲环唑成本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将苯醚甲环唑与其他杀虫剂配合,制成的复配型杀虫剂成本低且防治效果好,可大面积使用。目前,苯醚甲环唑复配型杀虫剂已经成为农作物种植中广泛使用的杀菌剂,未来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复配剂 应用
下载PDF
嘧菌酯在杨梅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19
作者 张春荣 郭钤 +5 位作者 孔丽萍 吴园园 林琴 许振岚 赵学平 汤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2-951,共10页
建立嘧菌酯在杨梅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考察嘧菌酯在杨梅中的储藏稳定性,通过开展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在杨梅树上1年(2018年)6地的田间试验,明确嘧菌酯在杨梅上的残留特征及膳食风险。杨梅样品中嘧菌酯经乙腈提取,碱性氧化铝净化,超高效液... 建立嘧菌酯在杨梅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考察嘧菌酯在杨梅中的储藏稳定性,通过开展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在杨梅树上1年(2018年)6地的田间试验,明确嘧菌酯在杨梅上的残留特征及膳食风险。杨梅样品中嘧菌酯经乙腈提取,碱性氧化铝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1~0.05 mg·L^(-1)范围内,嘧菌酯在溶剂及基质中的峰面积与其对应的质量浓度间线性关系均良好,R 2≥0.9991。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01~30.0 mg·kg^(-1)时,嘧菌酯在杨梅中添加回收率为90%~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7.9%,定量限(LOQ)为0.01 mg·kg^(-1),该方法能用于检测嘧菌酯在杨梅中的残留量。杨梅中嘧菌酯在冷冻储藏条件下较为稳定,在≤-18℃储藏条件下杨梅样品储藏650 d,其降解率低于14.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在杨梅上降解较快,其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2~5.0 d。按照300 mg·kg^(-1)(制剂用药量:1667倍液)对杨梅树施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次,施药间隔10 d,最后一次施药后20、25、30 d,杨梅中嘧菌酯的残留量分别为0.012~0.57、<0.010~0.52、<0.010~0.28 mg·kg^(-1)。嘧菌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是6.1114 mg,风险商(risk quotient,RQ)为48.5%,对一般人群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杨梅 残留 消解 储藏稳定性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西瓜和土壤中苯醚甲环唑和氟唑菌酰胺的农药残留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燕 万宇 《安徽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40-144,149,共6页
以三唑类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代表性药剂苯醚甲环唑和专利农药氟唑菌酰胺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的田间试验(GAP)施药并采集试验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联用,方法的回收率为79.66%~105.62%,相对标准偏差为1.1... 以三唑类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代表性药剂苯醚甲环唑和专利农药氟唑菌酰胺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的田间试验(GAP)施药并采集试验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联用,方法的回收率为79.66%~105.62%,相对标准偏差为1.15%~6.93%。利用本方法测定西瓜中苯醚甲环唑和氟唑菌酰胺农药残留,收获期所采西瓜全瓜样品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低于0.0095 mg/kg,氟唑菌酰胺的残留量低于0.0133 mg/kg;收获期所采西瓜瓜肉样品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低于0.0051 mg/kg,氟唑菌酰胺的残留量低于0.005 mg/kg,结果满足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氟唑菌酰胺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