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0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Du Xiaoquan's Treatment of Spleen and Spleen Disease
1
作者 Chenhuan Pang Xiaoquan Du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Professor du Xiaoquan is a famous Chinese medicine in Shaanxi Province,a master's tutor,a professor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 Professor du Xiaoquan is a famous Chinese medicine in Shaanxi Province,a master's tutor,a professor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a professor of Shen Shuwen,a national famous old Chines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of diseas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body Drugto-drug ratio Prevention and care
下载PDF
丁书文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临证应用
2
作者 仇玉平 江镇 +2 位作者 李晓 李伟 丁书文(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402-404,409,共4页
丁书文教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强调脾胃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的重要性,主张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丁书文教授基于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指出心系热毒是脾胃功能失调、湿痰瘀热胶结导致。治疗既治心系疾病之标... 丁书文教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强调脾胃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的重要性,主张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丁书文教授基于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指出心系热毒是脾胃功能失调、湿痰瘀热胶结导致。治疗既治心系疾病之标,亦调脾胃后天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书文 李东垣 学术思想 脾胃论治 心系疾病 临床经验
下载PDF
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3
作者 黄丽 王秋月 +4 位作者 张小晋 范轶斌 丁鲁 金珠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66-2170,共5页
目的:观察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et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Met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及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et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Met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糖、血压的变化。结果:意向性治疗(ITT)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各时间点体质量、腰围及B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体质量、腰围及B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HDL-C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HbA1c及HOMA-IR值均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期待值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陆氏健脾和胃法针刺法能有效降低MetS患者的体质量、腰围、BMI,改善血脂、血糖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代谢综合征 陆氏针灸 流派传承 随机对照试验 经络 辨证 健脾和胃 远期 疗效
下载PDF
健脾祛湿和络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内涵探讨
4
作者 郎睿 王新慧 +2 位作者 闫蕾 杨嘉仪 余仁欢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66-470,共5页
从多维论治角度结合部分健脾祛湿和络方的研究进展,阐释健脾祛湿和络方有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中医学内涵。IMN以脾虚证、肾虚证为核心证候,健脾祛湿和络方立方以调理脾胃为基础,脾肾同治。从肺肾相关、肠肾相关、肺与大肠相表... 从多维论治角度结合部分健脾祛湿和络方的研究进展,阐释健脾祛湿和络方有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中医学内涵。IMN以脾虚证、肾虚证为核心证候,健脾祛湿和络方立方以调理脾胃为基础,脾肾同治。从肺肾相关、肠肾相关、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理论看,健脾祛湿和络方亦体现出了脾肺同治、肠肾同治、肠肺同治的中医学内涵,脾、肺、肠、肾相结合的多维论治是健脾祛湿和络方取效之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健脾祛湿和络方 调理脾胃 脾肾同治 脾肺同治 肠肾同治 肠肺同治
下载PDF
肝胃不和胃脘痛辨治经验
5
作者 周永学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241-1244,共4页
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的各种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学藏象学说和病因病机理论中,肝胃不和是导致胃脘痛发作的主要病机之一,若肝的疏泄功能失职,导致气滞、气郁、化火、克脾等皆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胃之通... 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的各种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学藏象学说和病因病机理论中,肝胃不和是导致胃脘痛发作的主要病机之一,若肝的疏泄功能失职,导致气滞、气郁、化火、克脾等皆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胃之通降,形成肝病及胃或肝胃同病,均可导致胃脘痛。笔者根据肝胃不和的临床表现将肝胃不和病机归纳总结为肝气郁结、胃失和降,肝郁化火、肝胃郁热,肝郁气滞、肝胃阴虚,肝胃气滞、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胃失和降,胆胃不和、气逆不降,胆胃郁热、痰湿中阻7个证型。现就肝胃不和辨证和治法方药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对临床辨治胃脘痛有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肝气郁结 肝胆郁热 脾气虚弱 胃失和降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从“气舍于脾”论治肺癌
6
作者 陈婷婷 王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6期74-77,共4页
基于《黄帝内经》中“五脏气舍于其所生”的理论,从“气舍于脾”论治肺癌,认为肺癌可责之肺脾,基本病机是正气亏虚、气血阴阳失调。并基于肺与脾胃的关系,针对肺癌气虚、气机失调、津液代谢失常等病机,以培土生金为关键治法,辨证论治。... 基于《黄帝内经》中“五脏气舍于其所生”的理论,从“气舍于脾”论治肺癌,认为肺癌可责之肺脾,基本病机是正气亏虚、气血阴阳失调。并基于肺与脾胃的关系,针对肺癌气虚、气机失调、津液代谢失常等病机,以培土生金为关键治法,辨证论治。另外,以《黄帝内经》的思想为基础,论述如何调理肺脏、顾护脾胃。在现已诊治的肺癌病例中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生金 肺癌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补益脾胃溃结方对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教华 彭迎迎 +1 位作者 胡晓阳 张全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 探讨补益脾胃溃结方对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益脾胃溃结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Mayo评分、SF-36评分、中医... 目的 探讨补益脾胃溃结方对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益脾胃溃结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Mayo评分、SF-36评分、中医证候评分、5-HT、IL-6、TNF-α、IL-4、CD4^(+)/CD8^(+)、LPS、TGF-β1、DAO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TNF-α、LPS、5-HT、IL-6、CD4^(+)/CD8^(+)、DAO降低(P<0.05),SF-36评分、TGF-β1、IL-4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补益脾胃溃结方可减轻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疼痛介质分泌,促进肠黏膜修复,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益脾胃溃结方 常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脾胃虚弱
下载PDF
《诸病源候论》脾胃病导引法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元嘉 管翀 +1 位作者 谢芳芳 姚斐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书中记载大量脾胃病相关症状并提供导引治疗方法。其导引方法涉及调身、调息、调心3个方面,且各有侧重。文章从功法三调角度,总结分析《诸病源候论》脾胃病导引治疗规律,发现《诸病源... 《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书中记载大量脾胃病相关症状并提供导引治疗方法。其导引方法涉及调身、调息、调心3个方面,且各有侧重。文章从功法三调角度,总结分析《诸病源候论》脾胃病导引治疗规律,发现《诸病源候论》导引治疗脾胃病时注重调畅气机,主要包括“以脊为枢”调畅气机出入,“闭气调息”调节气机升降,并注重“以意引气”增强调身及调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脾胃 导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和胃法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
9
作者 方景帅 王宇亮 +2 位作者 陈乾 孙晓娜 马之溪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8期813-817,共5页
和胃法是中医治疗八法和法中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失眠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胃不和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既往相关文献可知,中医治疗此病以补益气血法和清热泻火法为主,和胃法在失眠的应用探究... 和胃法是中医治疗八法和法中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失眠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胃不和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既往相关文献可知,中医治疗此病以补益气血法和清热泻火法为主,和胃法在失眠的应用探究较少。近年来调查发现,失眠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持续走高,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气机升降之枢机,心肾水火既济之要道,通过“和胃”法治疗失眠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失眠的发生病机,通过调和脾胃、调和阴阳、调和心肾来探究和胃法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可为丰富和胃法治疗失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脾胃不和 和胃法 中医治法
下载PDF
刘凤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病机探索与辨治思路
10
作者 江晓涛 李培武 +4 位作者 杨泽虹 安金琪 黄远程 文艺 刘凤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880-1885,共6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的始动因素,贯穿疾病始终;气滞、血瘀、湿阻为CAG“炎-癌”转化的触发和加重因素;瘀毒的形成是CAG进展和转变的关键。辨治应遵循“证镜结合,分期论治”的原则,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和微观辨证相补充;健脾扶正需贯穿始终。CAG早期阶段(胃黏膜以轻中度萎缩伴或不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其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伴有气滞、湿阻、血瘀病理因素,治疗以健脾清热、理气活血为基本治法;CAG晚期阶段(胃黏膜重度萎缩伴或不伴中重度肠上皮和/或轻中度上皮内瘤变),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痰瘀互结、胃络瘀毒,治疗以扶正散结、通络解毒为基本治法,从而构筑中医药阻断胃“炎-癌”转化的整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癌”转化 中医病机 脾胃虚弱 气滞 血瘀 湿阻 辨治思路 刘凤斌
下载PDF
徐莲薇运用膏方从肝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介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思儒 林悦 徐莲薇(指导)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介绍徐莲薇教授运用膏方从肝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徐莲薇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应从肝、脾、肾论治,健脾填精养血以资其“本”,化痰疏肝消瘀以祛其“实”。冬令膏方依辨证化裁用药严谨,剂型易服方便... 介绍徐莲薇教授运用膏方从肝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徐莲薇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应从肝、脾、肾论治,健脾填精养血以资其“本”,化痰疏肝消瘀以祛其“实”。冬令膏方依辨证化裁用药严谨,剂型易服方便可坚持,故临床可收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从肝脾论治 膏方 徐莲薇
下载PDF
补土派论治特色刍议
12
作者 刘奇 老膺荣 +2 位作者 郭洁 黄智斌 卢传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8期63-65,共3页
补土派为中医学术流派之一,从古至今,其核心思想、论治特色为广大医家所重视。文章阐释了补土派之论治特色,不但立足脾胃、重视气机、关注湿邪,更强调中土与他脏他腑之间的联系;并总结了补土派之治法,即基于运气理念,以脾胃为轴,兼顾他... 补土派为中医学术流派之一,从古至今,其核心思想、论治特色为广大医家所重视。文章阐释了补土派之论治特色,不但立足脾胃、重视气机、关注湿邪,更强调中土与他脏他腑之间的联系;并总结了补土派之治法,即基于运气理念,以脾胃为轴,兼顾他脏及益阴,统血归元,化运阴火,针引阳气,治湿肇基,对补土派临证诊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术流派 补土派 论治特色 核心思想
下载PDF
国医大师王晞星从“木土并治”角度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13
作者 石智尧 杨晓昆 +4 位作者 孙祎濛 高宇 王利民 张晓男 王晞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9-53,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无器质性改变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或有烧灼感等,易反复发作。根据其临床表现,FD与中医“胃痞”“痞满”等相似。FD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情志及心理障碍因素与...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无器质性改变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或有烧灼感等,易反复发作。根据其临床表现,FD与中医“胃痞”“痞满”等相似。FD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情志及心理障碍因素与本病的发生也关系密切。王晞星教授从“木土并治”角度出发,认为治疗FD应当“以肝为本、顾护脾胃”,治以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以复中焦气机。笔者通过临床跟师随诊,发现从“木土关系”角度论治FD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木土并治 肝脾胃 情志疗法 名医经验 王晞星
下载PDF
储全根活用参苓白术散经验
14
作者 李丹 喻锦 +4 位作者 储全根 李飞翔 许笑雯 韩娟 刘德胜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7-19,共3页
介绍储全根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多种疾病的经验。储全根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生与脾胃密切相关,强调从脾论治。参苓白术散作为经典名方,主要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之功效,其作用部位为中焦,可以执中州以运四旁,临床上运用此方临证加减,能治疗... 介绍储全根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多种疾病的经验。储全根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生与脾胃密切相关,强调从脾论治。参苓白术散作为经典名方,主要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之功效,其作用部位为中焦,可以执中州以运四旁,临床上运用此方临证加减,能治疗多种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脾胃 辨证论治 异病同治
下载PDF
基于“随其所得而攻之”探讨脾胃湿热证防治内涵及临床实践
15
作者 何友成 蒋风茹 +4 位作者 吴月 潘可怡 周淳宇 蔡舒雨 袁建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75-180,共6页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临床辨治较为棘手的脾胃复合证型之一。基于“随其所得而攻之”理论内涵,认为脾胃湿热证需从“攻无形邪气所据”(祛湿温阳)、“攻治所合之腑”(苦寒直折胃腑湿热)、“随五脏欲恶而攻”(制定脾胃所喜的生活调摄方案)、...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临床辨治较为棘手的脾胃复合证型之一。基于“随其所得而攻之”理论内涵,认为脾胃湿热证需从“攻无形邪气所据”(祛湿温阳)、“攻治所合之腑”(苦寒直折胃腑湿热)、“随五脏欲恶而攻”(制定脾胃所喜的生活调摄方案)、“随五脏所喜用药”(随脾胃所喜用药)、“各量轻重,从宜施治”(把握细节,辨证施治)5个方面进行综合辨治,并附临证案例一则,为脾胃湿热证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其所得而攻之 脾胃湿热证 辨证论治 理论探析
下载PDF
李素云从“聚于胃,关于肺”辨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思想探析
16
作者 白海春 杨建雅 +1 位作者 李素云 姚富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27,共4页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是慢性咳嗽的三大类型之一,多呈间断发作,缠绵难愈,影响生活质量。李素云教授临证多年,根据“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提出治病求本;病机方面,基于“聚于胃,关于肺”...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是慢性咳嗽的三大类型之一,多呈间断发作,缠绵难愈,影响生活质量。李素云教授临证多年,根据“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提出治病求本;病机方面,基于“聚于胃,关于肺”理论,提出肺气上逆为标,肝胃气逆为本。临证治疗该病主张不离于肺胃,亦不止于肺胃,以脏腑辨证为纲,审证求因,以“泄、清、补、疏”四字为法,每获佳效。该文就“聚于胃,关于肺”理论在该病中的运用及其辨治GERC的经验进行探讨,以期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思路有所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肺胃气逆 辨证论治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刍议“阴火”与慢性前列腺炎证治
17
作者 王旭昀 王杰 +2 位作者 卢冬冬 于旭东 张耀圣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33-637,共5页
“阴火论”源于《黄帝内经》,是内伤虚损性质的病理之火。由李东垣首次提出,认为阴火可致“淋溲便难”“小便赤或涩”等症,此与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表现多有相似之处。且阴火起于下焦,病位上与男子胞(前列腺)密切相关,故认为可从“阴火”... “阴火论”源于《黄帝内经》,是内伤虚损性质的病理之火。由李东垣首次提出,认为阴火可致“淋溲便难”“小便赤或涩”等症,此与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表现多有相似之处。且阴火起于下焦,病位上与男子胞(前列腺)密切相关,故认为可从“阴火”论治慢性前列腺炎。具体而言,在病因上,脾胃亏损是阴火产生的内在基础,亦是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重要病因病机;而湿热、郁热均是阴火的重要成因,亦是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在治疗上,要抓住脾胃亏损这一本质,补气升阳;同时注意甘寒泻火,以去标热;重视风药,从权用药及重视情志因素等,如此方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火 慢性前列腺炎 脾胃亏损 湿热郁热 证治
下载PDF
寒温统一论视角下的脾胃病证治
18
作者 张毅堃 陆星瑶 胡鸿毅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382-1385,共4页
寒温统一论是外感热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指导理论,临床提倡寒温结合治疗。外邪是导致脾胃病的重要因素,伤寒温病皆可致脾胃病的发生,且内伤脾胃病亦可由外邪久治不愈引起,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故寒温统一论中的治疗法则亦可运... 寒温统一论是外感热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指导理论,临床提倡寒温结合治疗。外邪是导致脾胃病的重要因素,伤寒温病皆可致脾胃病的发生,且内伤脾胃病亦可由外邪久治不愈引起,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故寒温统一论中的治疗法则亦可运用到脾胃病的治疗当中。本文结合伤寒、温病经典,从脾胃生理病理出发,总结寒温统一论辨治下的脾胃病治法,归纳为“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清宣祛邪”三大方面,兼顾脾胃病治疗中阴阳特征、气机升降、邪正关系,并通过现代生理学、药理学研究阐释寒温统一类方治疗脾胃病的机制,为临床治疗疑难脾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寒温统一论 伤寒论 气机 温病 辛开苦降
下载PDF
基于升清降浊理论从脾胃论治高尿酸血症
19
作者 黄金娟 邓奕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20-124,共5页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以血尿酸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处于无症状的亚健康状态,少数人可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或肾脏引起痛风。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可归属为“血浊”的范畴,系本虚标实之证,核心病机为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以血尿酸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处于无症状的亚健康状态,少数人可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或肾脏引起痛风。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可归属为“血浊”的范畴,系本虚标实之证,核心病机为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痰湿瘀浊阻滞脉道,浊毒内蕴。临床治疗以固本祛邪、复常升降为基本思路,以升清降浊、通利气机为为基本法则,固护脾胃,恢复其升清降浊之功,贯穿治疗始终。同时在高尿酸血症发病的不同阶段分期论治,灵活加减用药。无症状期予以运脾化湿,注重气化;急性期予以清热利湿,祛瘀泄浊;慢性期(间歇期)治以健脾补肾,化瘀通络。临床辨证施治时,药味甘苦辛并用,归经以脾胃为主,升清降浊,气血同调,尤其重视恢复人体气机通畅;祛瘀渗湿,导浊邪下泄;健脾补肾,调理五脏。临证时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调补脾胃,复其升降为主,选方用药时尤重健运脾胃,复脾胃枢机之功,升清阳降浊阴,擅用土茯苓与萆薢、薏苡仁与苍术、荷叶与山楂、车前草与玉米须、川芎与丹参等药对,体现了固本祛邪、升降相因、气血兼顾的用药特点,使气机通畅,清升浊降,恢复血液清净纯和的状态。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基于升清降浊理论从脾胃论治高尿酸血症在降低患者血尿酸及改善症状上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脾胃 升清降浊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浅析李东垣与叶天士脾胃治法及其用药规律
20
作者 周洪飚 杜洪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3061-3065,3092,共6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机分析探讨临证治疗脾胃病李东垣与叶天士治法与用药规律之异同。方法:整理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及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脾胃病相关医案并利用Excel建立处方用药数据库,对数据库内各项信息进行规范化...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机分析探讨临证治疗脾胃病李东垣与叶天士治法与用药规律之异同。方法:整理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及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脾胃病相关医案并利用Excel建立处方用药数据库,对数据库内各项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21.0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李东垣处方98首,涉及药物123味,纳入叶天士处方575首,涉及药物265味,二者临证常用药物均以温性药物为主,寒性药物次之;药味均以苦、辛、甘味为主,其中叶天士以甘味药使用居多,而李东垣以辛味药物使用居多;归经上均以入脾、肺、胃经药物为主,入心、肝、肾经药物次之。根据置信度降序排列,李东垣前5位的药对配伍为“柴胡-升麻-羌活、柴胡-升麻-苍术、黄柏-人参-陈皮、泽泻-人参-陈皮、柴胡-半夏-陈皮”,叶天士前5位的药对配伍为“茯苓-白术、半夏-人参-茯苓、陈皮-茯苓、干姜-人参、陈皮-厚朴”。通过对李东垣处方用药中频次≥10次的药物和叶天士处方用药中频次≥20次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出李东垣药物聚类组合共7个,叶天士药物聚类组合共8个。结论:叶氏与李氏治脾胃均注重持中州而运四旁,药以甘为守中而苦辛升降,然李氏尤重于脾阳升发,临证强调益气升阳且善用风药调理脾胃;而叶氏完善东垣之不足对脾胃分论,对于脾胃阳虚者在东垣益气升阳的基础上强调以姜、附、茴等温补中阳,对于胃阴不足者其强调以通为用治宜甘凉甘平、濡润通降,同时对于脾胃久伤者其从经络及肝脾出发,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观点,强调久病者治当辛香通络、辛柔和血、肝脾同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叶天士 数据挖掘 脾胃 治法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