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璠 朱然 康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 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31例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DPB确诊病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对红霉素治疗的反应。结果 31名患者均咳... 目的 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31例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DPB确诊病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对红霉素治疗的反应。结果 31名患者均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闻及湿罗音。平均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为54.1%±11.2%,平均动脉血氧分压为(63±12.5) mmHg。31名患者均有慢性鼻窦炎。胸部CT均显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分布小结节的24例(77.4%)伴树芽征;19例(61.3%)有周围性支气管扩张,其中12例(38.7%)伴中央性支气管扩张。13例(41.9%)患者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其中3例有周围性支气管扩张,另外10例同时有中央性和周围性支气管扩张。经过3个月肠溶红霉素治疗后,平均FEV1%pred为67.5%±14.7% (t=2.451,P=0.036),平均动脉血氧分压为(71.0±8.1) mmHg (t=2.153,P=0.029),铜绿假单胞菌培养2例(χ2=4.65,P=0.031)。结论 慢性鼻窦炎和肺CT表现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小结节伴树芽征和周围性支气管扩张是DPB的突出临床表现;红霉素可有效治疗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 慢性鼻窦炎 肺CT 红霉素
下载PDF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in China:analysis of 45 cases 被引量:5
2
作者 DING Ke LIU Miao-bing WU Jin-ling MA Hui-qing FANG Xiang-yang MIAO Guo-bin ZHANG L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2期2046-2048,共3页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DPB) is a relatively recently recognized, idiopathic progressive disease, originally described-in Japan in 1969. It has distinctiv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pul...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DPB) is a relatively recently recognized, idiopathic progressive disease, originally described-in Japan in 1969. It has distinctiv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pulmonary inflammation in the respiratory bronchioles of the lung and paranasal sinuses. It has been reported more extensively among Japanese than other ethnic populations. The first case of DPB in China was reported in 1996. Since the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ases have been described, which suggest that this disease may not be rar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MACROLIDES
原文传递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complicated with thymoma: a report of 2 cases with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17
3
作者 谢广顺 李龙芸 +2 位作者 刘鸿瑞 徐凯峰 朱元珏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723-1727,共5页
Objective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a distinct clinical entity of unknown etiology, has been reported originally and primarily in Japanese and rarely in non-Japanese populations. Macrolide therapy is effective for thi... Objective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a distinct clinical entity of unknown etiology, has been reported originally and primarily in Japanese and rarely in non-Japanese populations. Macrolide therapy is effective for this once dismal disease.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complicated with thymoma is uncommon; only 2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to date.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profiles, assess the response to macrolide therapy, and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pathogenesis of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in this setting.Methods The clinical profiles, macrolide therapy response of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complicated with encapsulated thymoma in 2 historically confirmed cases we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with the 2 cas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one complicated with encapsulated thymoma, another with invasive thymoma.Results Of the 2 cases, both had negative PPD skin testing and abnormal serum levels of various immunoglobulins, 1 had positive anti-nuclear antibody, but none had elevated cold hemagglutinin liters, and both had an excellent response to macrolide therapy. Of the 2 cas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both had negative PPD or tuberculin skin testing, 1 had severe hypogammaglobulinemia, 1 had elevated IgA, 1 had positive anti-DNA, 1 had elevated cold hemagglutinin titers, but both died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spite of macrolide therapy in 1 case.Conclusions Prognosis for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complicated with thymoma may depend on the nature of the thymoma and on the disease course. Macrolide therapy is also effective if administered early in the disease course and if the thymoma is cured. Immunological factor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in this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thymoma · macrolide ·open lung biopsy autopsy
原文传递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with histopathological confirmation among Chinese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广顺 李龙芸 +2 位作者 刘鸿瑞 张伟宏 朱元珏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299-1303,共5页
Background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DPB) was originally and is still primarily reported in Japan, rarely in other countries. As macrolide therapy is effective for this disease with once dismal prognosis, familiarity... Background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DPB) was originally and is still primarily reported in Japan, rarely in other countries. As macrolide therapy is effective for this disease with once dismal prognosis, familiarity with its clinical features is urgently needed, especially for clinicians outside Japa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DPB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and propose diagnostic procedures that will lead to increased awareness of this treatable disease among clinicians, ultimately allowing for more rapid diagnosis.Methods After a literature review,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DPB were histo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in a series of 9 cases either by open lung biopsy or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ical biopsy, resulting in the largest series of confirmed DPB cases in a non-Japanese population. Here, the cases are retrospectively described and diagnostic procedures are discussed.Results Persistent cough, sputum, and exertion dyspnea occurred in 89% of patients, a history of or current chronic sinusitis in 78%, centrilobular micronodules appearing on chest CT scans in 100%, coarse crackles in 78%, FEV 1/FVC<70% in 44%, PaO 2<80 mmHg in 56%, and titer of cold hemagglutinin≥1∶64 in 11%. According to its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diagnosis was definitive in 44%, suggested in 33%, and excluded in 23%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However, DPB was clinically considered before confirmation in only 22% of patients, with the remaining 78% of cases missed or mistaken for other diseases. Of the 9 cases, 8 received transbronchial biopsies before confirmation of the diagnosis, but all showed non-specific inflammation.Conclusions Although its clinical features may vary with disease course and ethnic populations, most cases of DPB can be diagnosed or suggested according to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However, underdiagnosis as a result of unfamiliarity with its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prevails. If difficulty in diagnosis arises, the diagnosis should be based on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 exclusion of other diseases. Few cases can be confirmed by transbronchial biopsies; in these cases, either an open-lung biopsy or a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ical lung biopsy should be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open lung biopsy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ical lung biopsy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
5
作者 许潆月 戴敏 +1 位作者 岳国龙 李延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多系统均可受累,其中肺部是常见的受累系统之一。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双肺弥漫性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若不及时诊治,最终可能会发展成呼吸衰竭甚至导致病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多系统均可受累,其中肺部是常见的受累系统之一。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双肺弥漫性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若不及时诊治,最终可能会发展成呼吸衰竭甚至导致病死。目前国内尚无SLE合并DPB的病例报道,加之此类病例主要以咳嗽咳痰及活动后喘累、呼吸困难等不典型临床表现为主,难以鉴别,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文报告1例SLE合并DPB的治疗过程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此类病例的发病机制、鉴别要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类患者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发病机制 病案
下载PDF
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附51例报道)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惠萍 张苑 +6 位作者 周瑛 范峰 李霞 余慧 赵兰 易祥华 何国钧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54-859,F0002,共7页
目的分析应用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5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1年7月1日—2007年4月31日期间确诊为DPB的患者51例,并随访至2008年1月28日。采取以阿奇霉素为主的大环内酯类抗... 目的分析应用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5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1年7月1日—2007年4月31日期间确诊为DPB的患者51例,并随访至2008年1月28日。采取以阿奇霉素为主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其他措施的综合治疗,包括阿奇霉素、糖皮质激素、针对感染致病菌的抗生素、氧疗及对症、支持疗法等。观察本组病例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痰菌检查等。结果51例患者中,男30例,女21例,男女比例为1.43∶1。年龄10~80岁,平均年龄为(51.8±15.6)岁。从起病到确诊的时间为10 d~40年,中位确诊时间为1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厚生省制定的DPB临床确诊标准,其中5例经肺活组织检查证实。96.1%(49/51)有副鼻窦炎,51.0%(26/51)继发支气管扩张,9.8%(5/51)伴肺源性心脏病,7.8%(4/51)合并支气管哮喘(7.8%),9.8%(5/51)伴发高血压,2.0%(1/51)伴类风湿关节炎,2.0%(1/51)伴胸腺增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4阳性率为25.0%(3/12),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17.6%(9/51)。本组DPB患者合并细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最高(17/51,33.3%),但阴转率仅为17.6%;其次为副流感嗜血杆菌(5/51,9.8%),第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3/51,5.9%)。14例患者痊愈;34例好转;1例患者因依从性不佳,不规则短期用药而未愈;2例患者初期治疗后好转,1例出院后1年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另1例出院后3个月死于心肌梗死。5年生存率达95.6%。结论DPB在中国并不少见,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伟宏 朱杰敏 +2 位作者 吴晰 刘玉清 林耀广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 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PB)的影像学表现 ,探讨其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 :报道 3例经病理证实DPB。着重分析CT尤其HRCT表现。结果 :DPB的主要HRCT征象 :( 1)小叶中心性结节弥散分布于双肺 ,结节间无融合趋势 ;( 2 )结节近侧端有... 目的 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PB)的影像学表现 ,探讨其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 :报道 3例经病理证实DPB。着重分析CT尤其HRCT表现。结果 :DPB的主要HRCT征象 :( 1)小叶中心性结节弥散分布于双肺 ,结节间无融合趋势 ;( 2 )结节近侧端有“Y”字型或线状高密度影与其相连 ;( 3 )结节与胸壁有少许间隔 ;( 4 )小支气管扩张呈管状或环状 ,伴有管壁增厚 ;( 5 )病情进展时 ,结节间的气体贮留明显 ;( 6)结节影、线状影、高密度粘液栓影为可逆性 ,小支气管扩张为不可逆病变。结论 :DPB在中国可能并不罕见 ,影像学尤其CT/HRCT为DPB诊断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 泛细支气管炎 CT 肺呼吸功能 测定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3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娄丽丽 巩海红 +1 位作者 张明强 高金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4-729,共6页
目的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患者的临床特征,增强对DPB的临床特点认识,以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确诊的35例DPB患者的临床资料,DPB诊断符合日本厚生省1998年第2次修订的DP... 目的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患者的临床特征,增强对DPB的临床特点认识,以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确诊的35例DPB患者的临床资料,DPB诊断符合日本厚生省1998年第2次修订的DPB临床诊断标准或组织病理学标准。结果 35例DPB患者中,男性20例(57.1%)、女性15例(42.9%),男女比例为1.33∶1;平均年龄(42.2±15.6)岁,主要分布在40~49岁;平均病史(8.4±8.5)年。35例(100%)均出现慢性咳嗽,31例(88.6%)有较多脓痰,24例(68.6%)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28例(80.0%)肺部可闻及吸气末爆裂音,26例(74.3%)有鼻窦炎病史,15例检测血凝集素实验者均为阴性,22例(73.3%)痰培养中可见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G-细菌,26例(83.9%)血气分析出现低氧血症,患者的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残气量/肺总量、50%肺活量时最大用力呼气流量、25%肺活量时最大用力呼气流量的均值分别为60.5%、53.8%、25.9%、31.2%,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小叶中心性微结节和支气管扩张,29例(82.9%)曾被误诊为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结论国内的DPB与日本有不一样的特征:血凝集素实验多为阴性,且痰病原体构成谱不一致。DPB常被误诊,对于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且合并鼻窦炎的患者,应高度警惕D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临床特征 肺功能
下载PDF
胸部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郝风华 张建红 钟晓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地位。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经我院临床确诊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患者9例,总结分析其胸部CT特征。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胸部CT特征主要有:1、双肺... 目的探讨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地位。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经我院临床确诊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患者9例,总结分析其胸部CT特征。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胸部CT特征主要有:1、双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粟粒状结节影并见树芽征;2、远端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双轨状"轻度支扩;3、炎性斑片状渗出病灶;4、肺间质性改变及纤维化;5、支气管粘液栓。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胸部CT具有典型的特征性表现,是临床确诊DPB的重要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胸部 CT 粟粒状结节影 树芽征 支扩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3例临床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威 黄建安 +1 位作者 雷伟 朱晓兰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5期613-614,共2页
回顾分析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咳痰及活动时呼吸困难,影像学可见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叶中心型结节阴影,常合并有慢性鼻窦炎。应用小剂量长程红霉素和短程糖皮质激素,可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红霉素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 被引量:9
11
作者 尤小芳 史景云 +1 位作者 邵江 孙兮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3-625,共3页
目的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007年收治的8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结果77例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5例为两肺野内散在斑片状分布,1例局限于两肺下叶。83例均见小叶中心小结节... 目的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007年收治的8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结果77例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5例为两肺野内散在斑片状分布,1例局限于两肺下叶。83例均见小叶中心小结节,部分伴有树芽征;54例细支气管扩张,伴有管壁不规则增厚,9例扩张的细支气管内可见黏液栓塞;38例见周围性空气潴留;36例见斑片状影,2例合并右肺中叶不张;肺间质纤维化7例,肺动脉高压7例,合并胸腺瘤和肺癌各1例。结论CT是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依据,结合临床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和慢性鼻窦炎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翟惠芬 贺正一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60-363,372,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中的发病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1例DPB患者,根据鼻窦CT扫描结果及鼻部症状病史明确慢性鼻窦炎在DPB中的发病率,根据慢性鼻窦炎诊断于DPB的前后分为鼻窦炎前组和鼻窦炎后组,比较两...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中的发病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1例DPB患者,根据鼻窦CT扫描结果及鼻部症状病史明确慢性鼻窦炎在DPB中的发病率,根据慢性鼻窦炎诊断于DPB的前后分为鼻窦炎前组和鼻窦炎后组,比较两组在呼吸困难评分、PaO2、肺通气功能、胸部CT评分、痰培养、慢性鼻窦炎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持续时间评分及鼻窦CT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①21例DPB患者中有18例(85.7%)合并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受累部位依次为上颌窦(85.7%)、筛窦(47.6%)、额窦(23.8%)及蝶窦(14.3%),双侧多见。②鼻窦炎前组(8例)和鼻窦炎后组(10例)在VC%pred、FEV1%pred、慢性鼻窦炎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持续时间评分及鼻窦CT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呼吸困难评分、PaO2、FEV1/FVC及胸部CT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鼻窦炎前组痰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鼻窦炎后组。结论DPB患者中有85.7%合并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发病时间越长,肺功能损害越重,且更易发生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或定植,推测DPB病情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鼻窦炎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锦芸 肖建宏 +1 位作者 彭梅清 余秉翔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6期780-781,共2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举例确诊为DP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DPB是一种以两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独立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举例确诊为DP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DPB是一种以两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独立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常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慢性鼻窦炎;胸部高分辨CT(HRCT)有助于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规范化治疗,本病预后良好。结论对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合并有慢性鼻窦炎病史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病可能,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长期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Kartagener’s综合征伴泛细支气管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顾莹莹 关玉宝 +1 位作者 冼慧仪 陈国勤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Kartagener’s综合征(KS)合并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8例Kartagener’s综合征合并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形态特点。结果Kart-agener’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它的特点是支气管扩张症、副鼻... 目的探讨Kartagener’s综合征(KS)合并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8例Kartagener’s综合征合并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形态特点。结果Kart-agener’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它的特点是支气管扩张症、副鼻窦炎以及内脏转位。以呼吸道为首发症状,常合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病理形态特点为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增厚,慢性炎细胞浸润。其中2例透射电镜检查1例为纤毛的内侧臂缺失,1例纤毛畸形,融合成团。结论Kartagener’s综合征合并泛细支气管炎值得引起临床注意,影像及肺活检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tagener’s综合征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病理学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多排螺旋CT表现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树恺 白君 向子云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多排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CT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5例均见广泛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结节,无融合;2例见"树芽征";3例细支气管壁增厚、呈柱状或环形扩张;3例可见小叶中...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多排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CT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5例均见广泛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结节,无融合;2例见"树芽征";3例细支气管壁增厚、呈柱状或环形扩张;3例可见小叶中心性肺气肿;5例均可见鼻窦炎。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以HRCT检查对该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胸部 多排螺旋CT
下载PDF
中国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和冷凝集试验的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岚 蔡柏蔷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冷凝集试验(CHA)在中国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方法1996年12月~2008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DPB的患者18例和国内自1996年首例DPB报道以来以病例报告形式报道的病例60例,对其进行临床、CHA试... 目的探讨冷凝集试验(CHA)在中国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方法1996年12月~2008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DPB的患者18例和国内自1996年首例DPB报道以来以病例报告形式报道的病例60例,对其进行临床、CHA试验综合分析。结果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DPB的18例患者仅有1例CHA阳性。国内60例DPB病例,48例患者描述了CHA结果,总阳性率54.1%。CHA阳性率与治疗药物的应用、人群等有一定相关性。结论CHA试验在中国DPB患者中的低阳性率,提示这一指标可能不适合于中国DPB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冷凝集试验
下载PDF
中国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45例临床总结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淼冰 丁可 +4 位作者 吴金玲 马惠清 方向阳 缪国斌 张麟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11期39-40,共2页
目的 通过回顾我国报道的病例,以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认识。方法 使用Medline和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自1996—2005年7月我国报道的病例并进行总结。结果 ①45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45,2±... 目的 通过回顾我国报道的病例,以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认识。方法 使用Medline和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自1996—2005年7月我国报道的病例并进行总结。结果 ①45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45,2±16,3岁,病例分布全国各地;②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气促症状,大多数患者肺部可闻及湿啰音;③多数病例胸片即能发现小结节影,胸部CT和(或)高分辨CT表现为典型的弥漫或散在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结节影,62,2%的病例伴有支气管扩张;④痰菌培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⑤冷凝集试验≥1:64占74,3%;⑥HLABW5阳性率58.3%;⑦92.5%的病例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⑧误诊率高,经支气管肺活检阳性率高;⑨95,6%的病例描述了鼻窦炎病史和(或)副鼻窦影像学结果,100%显示阳性;(10)使用大环类脂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DPB在我国可能不少见,但误诊率极高;大环类酯类抗生素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迫切需要我国临床医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大环类脂类抗生素 中国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MSCT诊断与鉴别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苍松 罗敏 蔡瑞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592-1595,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MS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患者的临床及MSCT检查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在胸部MSCT上特征性表现。结果 DPB的主要HRCT征象...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MS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患者的临床及MSCT检查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在胸部MSCT上特征性表现。结果 DPB的主要HRCT征象:1)双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粟粒状结节影,结节间无融合趋势;2)结节近端有"Y"字型或线状高密度影与其相连;3)病情进展时,细支气管高密度的粘液栓形成呈"树芽征",并部分结节间呈"马赛克状"气体贮留;4)近端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串珠状""双轨状"或"环状"远端细支气管扩张;5)肺间质性改变及纤维化;6)炎性斑片状渗出病灶。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鼻窦炎病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粟粒状结节 树芽征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4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建辉 丁松云 朱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研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水平,避免误诊。方法对4例临床诊断为DPB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有咳嗽、咯痰、活动后气促的症状,双肺均有断续性湿性啰音,伴有... 目的研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水平,避免误诊。方法对4例临床诊断为DPB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有咳嗽、咯痰、活动后气促的症状,双肺均有断续性湿性啰音,伴有干性啰音,同时伴有副鼻窦炎3例,冷凝集试验>1:64者1例;动脉血气均有低氧血症,肺功能检测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胸部X线典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小颗粒结节影。胸部HRCT均提示双肺野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两肺中下叶为明显;伴有支气管扩张1例;伴网状、条索状阴影1例。使用阿齐霉素治疗疗效明显。结论 DPB并非少见,减少误诊、及时予以治疗,能显著改善DPB患者预后。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DPB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细支气管炎 弥漫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宗良 王培军 赵江民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68-70,75,共4页
目的讨论多排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4—2006年期间收治的10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胸部及副鼻窦CT表现。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为:(1)广泛分布小叶中心性结节,无融合;(2)小叶中心分... 目的讨论多排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4—2006年期间收治的10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胸部及副鼻窦CT表现。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为:(1)广泛分布小叶中心性结节,无融合;(2)小叶中心分支状阴影或短线状影,典型者呈树芽征;(3)柱状或环形的细支气管扩张;(4)细支气管壁增厚;(5)副鼻窦炎。结论多排螺旋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细支气管炎 肺疾病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