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PD病人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运动耐力、呼吸困难及通气效率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王瑞萍 张妮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1-144,148,共5页
目的 探讨COPD病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运动耐力、呼吸困难、通气效率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60例稳定期COPD病人,根据单位肺泡容积的弥散量(DLCO/V_(A))将病人分为正常DLCO组和低DLCO组,收集2组静态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CPET)参数,并... 目的 探讨COPD病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运动耐力、呼吸困难、通气效率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60例稳定期COPD病人,根据单位肺泡容积的弥散量(DLCO/V_(A))将病人分为正常DLCO组和低DLCO组,收集2组静态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CPET)参数,并采用呼吸困难量表(mMRC)对呼吸困难进行评分。采用相关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DLCO与运动耐力、呼吸困难、通气效率的相关性。结果 低DLCO组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_(A))/pred]、最大功率负荷(Peak Load)、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 VO_(2)/pred)、每公斤体质量峰值摄氧量(Peak VO_(2)/kg)均低于正常DLCO组,无氧阈时CO_(2)通气当量(EQCO_(2)@AT)、mMRC评分均高于正常DL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DLCO/V_(A))/pred与Peak Load、Peak VO_(2)/pred、Peak VO_(2)/kg呈正相关,与EQCO2@AT、mMRC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LCO/V_(A))/pred是预测COPD病人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以及通气效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DLCO与COPD病人的呼吸困难、运动耐力、通气效率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氧化碳弥散量 运动耐力 通气效率 呼吸困难
下载PDF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与慢阻肺患者预后评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冬梅 金凤 吴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0期171-175,共5页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只是作为一项评估肺功能的指标,对于COPD患者预后的评价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因此,本文通过对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在慢性气道疾病尤其是COPD的预后评估所起的作用进行总...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只是作为一项评估肺功能的指标,对于COPD患者预后的评价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因此,本文通过对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在慢性气道疾病尤其是COPD的预后评估所起的作用进行总结,希望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广泛全面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预后 运动耐量 合并症 死亡率
下载PDF
FEV_1和DLCO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李晓亮 樊立茂 +1 位作者 郭朝卫 王新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 评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2019年2月—2023年1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 目的 评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2019年2月—2023年1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的150例NSCLC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术后30 d内的PPC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PC组(n=26)及无PPC组(n=124),并记录患者的院内死亡情况。结果 PPC组患者FEV_(1)%术后预测值(ppoFEV_(1)%)、DLCO%术后预测值(ppoDLCO%)和DLCO更低,而住院时间和院内病死率,吸烟史比例更高,年龄更大(P<0.05)。通过受试者(ROC)曲线分析显示,ppoFEV_(1)%和ppoDLCO%预测肺叶切除术患者发生PP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95%CI:0.771~0.930)、0.858(95%CI:0.779~0.93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9.26%、53.25%。Lasso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074,OR=1.077),ppoFEV_(1)%(β=-0.036,OR=0.964)和ppoDLCO%(β=-0.103,OR=0.902)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素(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PPC组患者的ppoFEV_(1)%、ppoDLCO%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r=-0.473,P=0.015;r=-0.434,P=0.027)。经ROC曲线分析,ppoFEV_(1)%、ppoDLCO%对肺叶切除术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AUC分别为0.850(95%CI:0.771~0.930)、0.926(95%CI:0.871~0.982)。结论 ppoFEV_(1)%<59.26%、ppoDLCO%<53.25%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具有更高的PPC发生风险,检测患者的ppoFEV_(1)%、ppoDLCO%有助于临床医生对NSCLC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术后预测值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术后预测值 肺叶切除术 术后肺部并发症 院内死亡
下载PDF
Sustained low diffusing capacity in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6
4
作者 Graciela Martínez-Pallí Federico P Gómez +5 位作者 Joan A Barberà Miquel Navasa Josep Roca Robert Rodríguez-Roisin Felip Burgos Conchi Gista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6期5878-5883,共6页
AIM: To study the presence of sustained low diffusing capacity (DLco)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in patients with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HPS). METHODS: Six patients with mild-to-severe HPS and 24 with... AIM: To study the presence of sustained low diffusing capacity (DLco)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in patients with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HPS). METHODS: Six patients with mild-to-severe HPS and 24 without HPS who underwent LT were prospectively followed before and after LT at mid-term (median, 15 mo). HPS patients were also assessed at Iong-tem (median, 86 mo). RESULTS: Before LT, HPS patients showed lower PaO2 (71 ± 8 mmHg), higher AaPO2 (43 ± 10 mmHg) and lower DLco (54% ± 9% predicted),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moderate-to-severe ventilation-perfusion (VA/Q) imbalance, mild shunt and diffusion limitation, than non- HPS patients (94 ± 4 mmHg and 19 ± 3 mmHg, and 85% ± 3% predicted, respectively) (P 〈 0.05 each). Seven non-HPS patients had also reduced DLco (70% ± 4% predicted). At mid- and long-term after LT, compared to pre- LT, HPS patients normalized PaO2 (91 ± 3 mmHg and 87 ± 5 mmHg), AaPO2 (14 ± 3 mmHg and 23 ± 5 mmHg) and all VA/Q descriptors (P 〈 0.05 each) without changes in DLco (53% ± 8% and 56% ± 7% predicted, respectively). Post-LT DLco in non-HPS patients with pre- LT low DLco was unchanged (75% ± 6% predicted). CONCLUSION: While complete VA/Q resolution in HPS indicates a reversible functional disturbance, sustained low DLco after LT also present in some non-HPS patients, points to persistence of sub-clinical liver-induced pulmonary vascular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monoxide diffusing capacity Multiple inert gas elimination technique Pulmonary gas exchange Pulmonary vascular disorders Ventilation- perfusion relationships
下载PDF
20例间质性肺疾病PaO_2、DLco及VC随访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宋玉 刘刚 +2 位作者 李振华 康健 于润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7,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肺间质纤维化 %DLco、PaO2 、%VC随病程变化情况。方法 :2年内 5次检测肺功能并相互比较。结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结节病 (Sarc)、血管胶原病伴肺纤维化 (IP CVD)在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 %DLco、PaO2 、...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肺间质纤维化 %DLco、PaO2 、%VC随病程变化情况。方法 :2年内 5次检测肺功能并相互比较。结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结节病 (Sarc)、血管胶原病伴肺纤维化 (IP CVD)在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 %DLco、PaO2 、%VC的降低。IPF组 %DLco、PaO2 、%VC呈进行性降低 ,分别为 38%、6 %和 14 %。而结节病组 %DLco、PaO2 有所升高或转至正常 ,%VC降低 2 1.7%。IP CVD组 %DLco、PaO2 、%VC改变不明显 ,但FEV1.0 %降低 6 %。结论 :不同病因所致ILD病变进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动脉血氧分压 肺活量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4
6
作者 何进伟 葛淼 +4 位作者 曹利霞 王欣 闫燕春 崔致远 王志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的地理分布,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了中国用单次呼吸法测定68个单位的15549例健康男性和65个单位的11650例健康女性的肺一氧化碳... 【目的】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的地理分布,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了中国用单次呼吸法测定68个单位的15549例健康男性和65个单位的11650例健康女性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海拔高度(X1),年日照时数(X2),年平均相对湿度(X3),年平均气温(X4),年降水量(X5)和气温年较差(X6)的关系。【结果】六项地理因素与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有显著的相关性(男性P=0.001,女性P=0.000)。通过5层神经网络,经过500次至3000次自学习,建立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等要素间的非线性、复杂性关系特征模型,并用Arcgis软件中的空间差值内插出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图。【结论】海拔高度是影响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也在增加;年日照数也与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成正相关关系;而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气温年较差与其成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弥散量 地理因素 人工神经网络 空间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一氧化碳弥散量与深吸气量分组的COPD患者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反应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晓晟 施健 +3 位作者 吕静 周丽荣 康筱玲 孙宝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766-277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深吸气量(IC)的COPD患者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2周的清洗期,均给予3个月的布地奈... 目的比较不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深吸气量(IC)的COPD患者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2周的清洗期,均给予3个月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320μg/9μg治疗。根据治疗前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和IC占预计值百分比,将患者分为DLCO及IC均正常组(A组,10例)、DLCO减低且IC正常组(B组,18例)、DLCO正常且IC减低组(C组,22例)、DLCO及IC均减低组(D组,55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采用胸部高分辨率CT进行肺气肿视觉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变化。结果各组男性比例、年龄、吸烟指数、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和肺气肿视觉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CAT评分高于其他各组;D组急性加重次数多于A组;C组FVC高于其他各组,D组FVC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其他各组;D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A组和B组;B组和D组肺气肿视觉评分高于A组和C组(P<0.05)。各组治疗3个月后FEV1、FVC及CAT评分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FEV1变化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高于其他各组,D组FEV1变化的相对值高于B组;C组FVC变化的绝对值高于其他各组,FVC变化的相对值高于B组和D组;C组CAT评分变化大于B组和D组(P<0.05)。A组和C组出现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各1例,D组出现口腔真菌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可依据DLCO联合IC对COPD进行分型,DLCO正常且IC减低的患者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治疗反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试验 一氧化碳弥散量 深吸气量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下载PDF
肺超声与HRCT对间质性肺病诊断效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游淑红 彭贵平 陶荣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7-402,共6页
本文探讨肺部超声检查诊断间质性肺病的价值,分析超声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结果的差异及临床应用价值。选取127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肺部超声、HRCT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间质性肺病组97例、非间... 本文探讨肺部超声检查诊断间质性肺病的价值,分析超声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结果的差异及临床应用价值。选取127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肺部超声、HRCT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间质性肺病组97例、非间质性肺病组30例。间质性肺病组的B线、胸膜增厚、胸膜表面粗糙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间质性肺病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超声诊断间质性肺病的灵敏度为85.57%、特异度为80.00%、AUC值为0.831;HRCT检查诊断间质性肺病的灵敏度为93.81%、特异度为86.67%、AUC值为0.908。肺部超声检查对于诊断间质性肺病的价值及与HRCT诊断效果近似,但是其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同时对于评估患者病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 诊断 间质性肺病 高分辨率CT 一氧化碳弥散量
下载PDF
稳定期COPD患者肺膜弥散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改变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蓓兰 刘锦铭 +2 位作者 杨文兰 朱东 王英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6-87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COPD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参数从Ⅰ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DLCO(DLCO/VA)、Dm以及Vc等参数则从Ⅱ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Ⅰ级患者Dm较对照组下降,但Vc有增高(均P<0.05)。结论在COPD早期,尽管DLCO值在正常范围,但膜弥散已有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Dm和Vc同时减低,DLCO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Dm及Vc是弥散功能重要和敏感的指标,可反映肺组织的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氧化碳弥散量 膜弥散 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
下载PDF
基于趋势面分析的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与地理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进伟 葛淼 +4 位作者 崔致远 王欣 曹利霞 闫燕春 王志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3-576,共4页
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平均总云量关系。海拔高度是影响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 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平均总云量关系。海拔高度是影响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以多元回归分析理论为基础,构造趋势面回归数学模型。应用GIS内插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空间趋势图,知晓中国某地地理坐标,用此模型可估算该地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从空间趋势图可得任意地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氧化碳弥散量 参考值 地理因素 趋势面
下载PDF
重度左心衰患者弥散功能降低的临床研究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晓越 孙兴国 +4 位作者 胡盛寿 张健 黄洁 陈志高 马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观察重度左心衰竭患者肺弥散功能(DLCO)变化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重度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DLCO、肺通气功能和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结果:左心衰竭患者的峰值摄氧量严重降低为3... 目的:观察重度左心衰竭患者肺弥散功能(DLCO)变化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重度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DLCO、肺通气功能和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结果:左心衰竭患者的峰值摄氧量严重降低为34±7%pred和无氧阈为48±11%pred,DLCO中度降低为63±12%pred。28例患者有25例DLCO低于80%pred,而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肺总量分别为75±14、71±17、97±11和79±13%pred,提示通气功能呈边界性至轻度限制性障碍。DLCO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肺通气指标。结论:具有极严重心肺功能受限的重度心衰患者,DLCO显著降低和仅仅边界性轻度限制性通气受限。DLCO是心肺协同功能指标,在无明显呼吸受限前提下是反映循环功能受限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弥散功能 肺功能 心肺运动试验 整合整合生理学 整体整合医学 新理论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海菊 王浩彦 +2 位作者 徐秋芬 樊静 张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27人(均为男性)。受试者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静息肺通气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根...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27人(均为男性)。受试者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静息肺通气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根据FEV1占预计值%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Ⅰ级组(轻度,n=6)、Ⅱ级组(中度,n=13)、Ⅲ级组(重度,n=8)。单次呼吸法测定静息时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采用Roughton和Forster的方法计算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血容量(Vc)。心肺运动试验检测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max)、最大功率(Wmax)、氧脉搏(O2pulse)等。结果:三组患者DLCO及Vc无显著差异。Ⅲ级组Dm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Ⅲ级组COPD患者的VO2max、VCO2max、Wmax、O2pulse显著低于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COPD患者的DLCO与VCO2max(r=0.450,P<0.05)、VO2max(r=0.526,P<0.01)、Wmax(r=0.565,P<0.01)、O2pulse(r=0.517,P<0.01)呈正相关,Dm与VO2max(r=0.469,P<0.05)、VCO2max(r=0.514,P<0.01)、Wmax(r=0.532,P<0.01)呈正相关。结论:(1)即使是DLCO无明显变化的COPD患者,其Dm也可出现降低;(2)随着病情的加重,COPD患者运动能力下降,且其运动能力与其弥散功能尤其是Dm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弥散量 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 最大摄氧量 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 最大功率 氧脉搏
下载PDF
血红蛋白浓度对肺一氧化碳弥散量的影响及其校正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甘春燕 冯银合 +1 位作者 魏红英 赵天霞 《当代医学》 2016年第6期45-47,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94例(肺通气功能正常)不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受试者其Hb浓度对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the Lung,DLCO)的影响及对其Hb浓度进行校正的意义。方法将33例Hb>12 g/100 m L受... 目的回顾分析94例(肺通气功能正常)不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受试者其Hb浓度对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the Lung,DLCO)的影响及对其Hb浓度进行校正的意义。方法将33例Hb>12 g/100 m L受试者设为对照组,30例12 g/100 m L>Hb>9g/100 m L受试者设为A组,31例Hb<9 g/100 m L受试者设为B组;经肺功能仪测试获得3组Hb浓度校正前DLCO、DLCO实测值/预计值(B/P)及校正后DLCOc及DLCOc(B/P)。结果对照组及A组各组组内Hb浓度校正前后比较,DLCO与DLCOc及DLCO(B/P)与DLCOc(B/P)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Hb浓度校正前后DLCO与DLCOc比较差异值为(1.09±0.21),而DLCO(B/P)与DLCOc(B/P)比较差异值为(16.64±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将A组DLCO与DLCOc、DLCO(B/P)与DLCOc(B/P)Hb校正前后差异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B 2组Hb浓度校正后,弥散功能损伤比校正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正常达标率分别提高36.7%和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浓度的下降可致DLCO不同程度降低,在对肺功能测试结果进行评价时除需排除其它因素对DLCO的影响外,还需要同时观察DLCO及DLCOc,以正确评估Hb浓度对DLCO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浓度校正 一氧化碳弥散量
下载PDF
补益肺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艳玲 赵克明 +6 位作者 郑忻 隋爱凤 王丽娜 王国力 郭静 梁艳 邓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补益肺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7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按国内常规治疗,并发肺部感染抗生素控制感染,低氧血症吸氧。对照组38例强的松、抗氧化剂。... [目的]观察补益肺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7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按国内常规治疗,并发肺部感染抗生素控制感染,低氧血症吸氧。对照组38例强的松、抗氧化剂。治疗组39例补益肺肾活血方(太子参、麦冬各15g,黄芪40g,山萸肉、浙贝、当归、川芎、赤芍、鳖甲各15g,等),1剂/d,水煎300mL,口服100mL/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血气分析、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动脉氧分压-PaO2)、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2%;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2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37.1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5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24%;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1例,有效1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40.00%;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VC、DLCO、PaO2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DLCO明显改善(P<0.05),FVC、PaO2无显著变化(P>0.05);FVC、DLCO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aO2改善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益肺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 肺痿 肺肾气阴两虚 血瘀 补益肺肾活血方 强的松 抗氧化剂 尼莫地平法积 分评价 用力肺活量(FVC)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 动脉氧分压(PaO2)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肺减容手术治疗肺气肿对肺弥散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徐鉷 高坤祥 +2 位作者 程庆书 王云杰 刘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72-2274,共3页
目的 :比较肺减容手术前、后肺膜弥散量 (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Vc)对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的影响 .方法 :建立肺气肿动物模型 ,单侧施行LVRS ,并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4wk测定动脉血气 ,DL(肺弥散功能 ) ,Dm ,VC;结果 :LVRS前、后的DL ,... 目的 :比较肺减容手术前、后肺膜弥散量 (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Vc)对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的影响 .方法 :建立肺气肿动物模型 ,单侧施行LVRS ,并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4wk测定动脉血气 ,DL(肺弥散功能 ) ,Dm ,VC;结果 :LVRS前、后的DL ,Dm ,Vc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 )分别为 (6 3± 4 ) %和 (77± 5 ) % ,(6 7± 5 ) %和 (71±4 ) % ,(71± 7) %和 (83± 6 ) % ,(78± 4 )mmHg和 (93± 3)mmHg .除Dm外 ,手术前、后各组值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肺气肿肺弥散功能下降 ,与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肺毛细血管床容量有关 .LVRS术后肺弥散功能、动脉血氧分压、低氧血症的显著改善 ,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增加显著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科学 一氧化碳 肺弥散能力 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下载PDF
三等式法测量CO弥散量应用于SARS病人肺功能检查的意义
16
作者 周怡 王巍 +3 位作者 袁新容 李楠 王仲元 王金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9期126-127,130,共3页
目的了解三等式法测量CO弥散量应用于SARS病人肺功能检查的意义。方法用3种独立的方程计算正常人和SARS病人吸气、屏气和呼气时间CO吸收率,判断受检者肺弥散功能。结果用三等式法和传统的一口气法对正常人组16例和SARS组28例CO弥散量的... 目的了解三等式法测量CO弥散量应用于SARS病人肺功能检查的意义。方法用3种独立的方程计算正常人和SARS病人吸气、屏气和呼气时间CO吸收率,判断受检者肺弥散功能。结果用三等式法和传统的一口气法对正常人组16例和SARS组28例CO弥散量的测定显示无显著差别,重复性误差<6%。结论对正常人和SARS患者用三等式法测量CO弥散量是准确可靠,且更贴近正常的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等式 CO弥散量 SAKS
下载PDF
维吾尔族173例与汉族163例体检者肺毛细血管膜弥散和肺毛细血管血量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差异性分析
17
作者 贾慧英 赵明华 +7 位作者 马岩霞 韩克斯 巴提曼 徐春莲 王维 孜比尔 买尔巴提 徐世琦 《中国医药》 2013年第6期778-780,共3页
目的比较在我院体检的维吾尔族和汉族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正常值、肺毛细血管血量(VC)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之间的差异。方法对在我院体检的336例(汉族163例,维吾尔族173例)成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进行肺功能及弥散功能... 目的比较在我院体检的维吾尔族和汉族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正常值、肺毛细血管血量(VC)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之间的差异。方法对在我院体检的336例(汉族163例,维吾尔族173例)成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进行肺功能及弥散功能检查,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DLCO、单位肺泡弥散量(KCO)、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Dm)及Vc。通过年龄分层比较,对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肺通气功能呼气峰流量(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2.0)L/s比(6.8±2.0)lMs](P〈0.05),弥散功能DLCO、Vc、KC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2.0)mmol/(min·kPa)比(8.5±1.8)mmol/(min·kPa),(70±19)ml(77±20)ml,(1.59±0.20)mmol/(min·kPa·L)比(1.73±0.25)mmol/(min·kPa·L)](P〈0.01);通过维吾尔族和汉族年龄分层进行比较,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25%~75%)、DLCO、KCO、Dm均在40岁以后与30~39岁组间比较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max、FEV1、Vc则在50岁以后与30~39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体检的维吾尔族和汉族肺通气功能差异,主要表现在弥散功能方面的差异。民族间弥散值差异是否与少数民族居住的环境、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毛细血管膜弥散 肺毛细血管血量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维吾尔族
下载PDF
一氧化碳气体在肺内的扩散规律及计算D_(LCO)的新方法
18
作者 韩德才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从一维气体在肺内的传输和扩散方程出发,得到了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控制方程。用MATHCAD程序给出肺内一氧化碳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即一氧化碳气体在肺内的扩散规律。分析了吸气、屏气和呼气三个不同阶段扩散曲线的特点和形... 从一维气体在肺内的传输和扩散方程出发,得到了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控制方程。用MATHCAD程序给出肺内一氧化碳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即一氧化碳气体在肺内的扩散规律。分析了吸气、屏气和呼气三个不同阶段扩散曲线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同时对于不同的D^(LCO)值对扩散规律的影响作了分析。在分析扩散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只需测量一个参数就可以得到肺功能系数的新方法。本文研究内容对同类研究领域人员和开发新的测量仪器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气体 扩散规律 肺功能系数
下载PDF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赖映君 邱晨 +2 位作者 洪水平 谭艳红 王莹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8-89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对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7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应用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对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7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结果:DLCO(以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为标准)、肺部HRCT和X线胸片提示ILD的比率分别为45%、34%和18%。而正常人的X线胸片均正常,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结论:DLCO和HRCT是检测SLE患者ILD的敏感方法,尤其是DLCO敏感性高、不受X线辐射、对ILD损害程度可进行量化、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DLCO测定可作为早期监测SLE患者ILD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间质性病变 一氧化碳弥散量
下载PDF
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伟 陈焱焱 +6 位作者 王远 张安琪 王沐 孙怡宁 马祖长 杨先军 徐玉兵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2年第4期408-412,共5页
设计一种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首先,基于一口气法测量原理设计测试气路结构及其控制模块,实现空气、测试气源和标定气源的可控采集;然后,基于非分光红外传感器测量气体浓度、压差传感器测量气体流量、温湿度和大气压传感器获取测试环境... 设计一种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首先,基于一口气法测量原理设计测试气路结构及其控制模块,实现空气、测试气源和标定气源的可控采集;然后,基于非分光红外传感器测量气体浓度、压差传感器测量气体流量、温湿度和大气压传感器获取测试环境参数,根据这些参数计算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实现肺弥散功能定量检测和评估。另外,还开展了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的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肺泡容量误差均不超过5%。因此,该系统的准确性较高,对于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弥散功能检测 一氧化碳弥散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