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e, Culture and Identity: A Digital and Creative Professional’s Perspective on Interpreting Historical Clocks in Museum Environments
1
作者 Dominic ROBSON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年第S01期103-122,共20页
Digital media offer unique opportunities for museums to bring to life the secrets and stories of their historical collections.To bring insight into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digital media exhibits,this paper presents ... Digital media offer unique opportunities for museums to bring to life the secrets and stories of their historical collections.To bring insight into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digital media exhibit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erspective of a creative practitioner in approaching technology-and media-based interpretation for collection objects.It follows the Time,Culture and Identity digital workshop held in Beijing in October 2019,which explored and shared ideas about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nd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e in digital interpretation between academics,institutions,creative practitioners,and developers.Follow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workshop,the paper takes as its focus the clocks and automatons of the imperial collection at the Palace Museum in Beijing.Observations are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e-led experience in running a design studio,Harmonic Kinetic,developing new media exhibits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and audiovisual media for museums,galleries,and exhibitions in the UK,including the Science Museum,V&A,Barbican,Tate,and the Tower of London.Taking a broad interaction-design-led outlook,the paper explores a personal design perspective for developing interpretive content and considers the particular opportunities and approaches these historical devices suggest.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final section that reviews the process and reflects on outcomes from the Time,Culture and Identity digital workshop.This explored possibilities for an interpretive exhibit on the Country Scene clock from the Palace Museum col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ject interpretation digital media exhibition design mechanical clocks automatons Palace museum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digital museum
2
作者 JI Ya-li LIU He-bing HU Xiao-hong 《通讯和计算机(中英文版)》 2009年第9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数字博物馆 计算机技术 应用程序
下载PDF
A survey of public needs for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in libraries and museums
3
作者 Ran ZHENG Ximing XIAO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4年第2期55-64,共10页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public needs for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in the Chinese libraries and museums and seek ways to help these public service institutions improve their service to ...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public needs for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in the Chinese libraries and museums and seek ways to help these public service institutions improve their service to meet user needs.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An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study the publicneeds for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provided by libraries and museums.A total of 47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for analysis.Findings:The primary purpose of using the digital library and museum service was for knowledge acquisition,followed by work or class assignment and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Users need one-stop information service that provides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in a more integrated form and allows cross-database searching as well.Research limitations:A majority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 who often use the Internet.We would need to increase our sample size and include different groups of users such as children and retirees to make the sample more representative.Practical implications:Libraries and museums should collaborate to provide the users with one-stop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Meanwhile,the research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source for the future studies of digital library and museum service.Originality/value:Few studies were published on the public needs for digital library and museum service in China.This study bridges the gap and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users’ needs for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in libraries and museu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User survey Library and museum User satisfaction Integrated digital service Suggestions
下载PDF
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的版权问题与治理路径研究
4
作者 刘丽娜 占妮 丁嘉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102,共11页
数字化建设是当前博物馆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主动融入数字化变革的重要手段,其过程可以大致分为文物资源数字化、数字资源资产化和展览虚拟现实化三个阶段。文物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主要面临新的版权作品生成与否的判断难题;数字资... 数字化建设是当前博物馆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主动融入数字化变革的重要手段,其过程可以大致分为文物资源数字化、数字资源资产化和展览虚拟现实化三个阶段。文物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主要面临新的版权作品生成与否的判断难题;数字资源资产化阶段的版权风险主要在于NFT(Non-Fungible Token)数字藏品的版权生成和流转环节;博物馆虚拟展览因观众参与方式和自由创作程度的不同而面临不同的版权问题。针对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版权问题,博物馆亟需进行版权风险的应对与治理,数字化版权风险评估是首要任务,其次应该完善博物馆数字化版权风险防范机制,最后还应该从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提升博物馆的数字化版权维权能力和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数字化 NFT 数字藏品 虚拟展览 版权
下载PDF
基于5G技术突破数字博物馆三维展示瓶颈
5
作者 邹超荣 伍建平 《电视技术》 202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数字博物馆又称虚拟博物馆或线上博物馆,对于保护珍贵的博物馆藏品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博物馆的三维展示中存在传输延迟、易产生眩晕感、存在数据安全风险、互动体验不佳等瓶颈,通过应用5G,能够有效突破数字博物馆三维展示的瓶颈,... 数字博物馆又称虚拟博物馆或线上博物馆,对于保护珍贵的博物馆藏品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博物馆的三维展示中存在传输延迟、易产生眩晕感、存在数据安全风险、互动体验不佳等瓶颈,通过应用5G,能够有效突破数字博物馆三维展示的瓶颈,在保证传输速度、传输质量的同时实现三维扩容,促进数字博物馆实现由被动技术推动向主动引导技术转变。基于此,分析如何利用5G技术突破数字博物馆三维展示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数字博物馆 三维展示
下载PDF
基于α世代儿童认知画像的数字博物馆设计
6
作者 欧新菊 陈择键 刘云鹄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5-235,共11页
目的以α世代儿童认知需求为导向,探究符合α世代儿童的数字博物馆设计新思路。方法首先,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当下儿童的典型特征与认知特点进行分析,建构α世代儿童认知画像;其次,通过调研α世代儿童对数字... 目的以α世代儿童认知需求为导向,探究符合α世代儿童的数字博物馆设计新思路。方法首先,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当下儿童的典型特征与认知特点进行分析,建构α世代儿童认知画像;其次,通过调研α世代儿童对数字博物馆的认知需求提出相关设计建议;再次,在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α世代儿童的数字博物馆设计策略;最后,以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为例,进行了设计实践,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评价,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结论以α世代儿童认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策略运用在数字长城博物馆产品设计中,提出了在界面模块上要实现初步认知;在内容模块上要实现认知广度;在功能模块上要实现深度认知;在个性模块上要实现认知价值。通过系统化设计实现博物馆与α世代儿童用户之间的认知交互,为未来博物馆以儿童为对象的数字化设计开发提供想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世代 认知发展 儿童认知画像 数字博物馆
下载PDF
博物馆教育视角下的交互叙事设计研究
7
作者 唐琳 贾倩文 +1 位作者 李颖 常瑜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1,共8页
为提高博物馆的教育价值,为观众创造更富有启发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本研究基于交互叙事理论探索博物馆交互设计方法。首先梳理博物馆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探讨交互叙事在提升博物馆教育成效方面的优势。其次在博物馆教育建构主义视角... 为提高博物馆的教育价值,为观众创造更富有启发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本研究基于交互叙事理论探索博物馆交互设计方法。首先梳理博物馆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探讨交互叙事在提升博物馆教育成效方面的优势。其次在博物馆教育建构主义视角下梳理交互叙事的特点,构建博物馆数字化场景交互叙事设计方法与流程。最后以天津博物馆交互投影项目为例开展设计实践,验证方法有效性。将交互叙事理论应用于博物馆数字化场景交互设计,有利于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和观众的参与度,为博物馆履行其教育职责提供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教育 交互设计 交互叙事 数字化场景 建构主义
下载PDF
文化数字化战略下博物馆创新实践与提升策略研究——以山东博物馆为例
8
作者 许峰 白玉利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并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层次融合,明确了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点与方向。博物馆在满足公民精神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支撑下,推动文物与科技深度融合是博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并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层次融合,明确了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点与方向。博物馆在满足公民精神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支撑下,推动文物与科技深度融合是博物馆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文献梳理,辨析数字化博物馆概念内涵,并选取山东省文物的收藏中心和展览中心——山东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展开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相关研究探讨,从产品创新、场馆打造、体验优化、系统建设、项目研究等方面梳理山东博物馆数字化创新维度与关键内容,并进一步提出对未来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升策略的若干思考,包括促进产品迭代创新,构建元宇宙数字生态,拓展立体沉浸体验空间,完善制度、资金、人才支撑,打造高品质服务保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数字化 山东博物馆 创新实践 提升策略
下载PDF
弥散与重生--高校艺术博物馆数字隐蔽工程探究
9
作者 徐轩露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5期65-81,共17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对高校艺术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而决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数字工程建设中的数字隐蔽工程。本文强调了系统工程方法在规划和管理数字隐蔽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硬件系统建设和软件系统建...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对高校艺术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而决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数字工程建设中的数字隐蔽工程。本文强调了系统工程方法在规划和管理数字隐蔽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硬件系统建设和软件系统建设的综合考虑。通过整体性、协同性、发展性和环节性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面对技术选择、管理协调、人才培养等挑战,并确保数字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不仅促进了艺术博物馆功能的丰富和效益的提升,还推动了文化的跨界融合和数字化时代的文化创新,使高校艺术博物馆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焕发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艺术博物馆 数字工程 系统工程 隐蔽工程 数字基建
下载PDF
基于Leap Motion手势交互技术的博物馆数字展示应用研究
10
作者 倪栋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5,共9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数字展示已成为呈现文物与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数字化潮流的推动下,Leap Motion技术凭借其卓越的手势交互能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兴趣。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充分利用Leap Motion手势交互技术,设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数字展示已成为呈现文物与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数字化潮流的推动下,Leap Motion技术凭借其卓越的手势交互能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兴趣。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充分利用Leap Motion手势交互技术,设计并实现一种全新的博物馆数字展示交互系统,以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沉浸式体验。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开发并实施了一套基于LeapMotion技术的手势交互系统。通过实验设计、设备选择与安装、手势识别与映射、展示内容的创建与集成、以及用户测试与优化等步骤完成研究。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捕捉观众的手部动作,并将其映射到超大屏幕的交互中,显著提升了展示效果和观众的互动体验。手势识别的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交互响应速度优秀,达到了预期目标。本研究验证了LeapMotion手势交互技术在博物馆数字展示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展示方式,为公众呈现出更为丰富、引人入胜的文化体验,为未来博物馆展示的数字化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数字展示 LeapMotion 手势交互 体感交互
下载PDF
新型数字互动平台助力科技馆“科学文化”传播
11
作者 郑巍 熊世琛 《科技资讯》 2024年第8期253-256,共4页
以新时代博物馆科学文化传播的新要求为切入点,阐述了科技馆数字技术引入的应用场景及技术,积极探索科学文化传播的新方式;以上海科技馆更新改造项目为例,对空间、功能、互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多媒体技术+数字平台”融合的创新... 以新时代博物馆科学文化传播的新要求为切入点,阐述了科技馆数字技术引入的应用场景及技术,积极探索科学文化传播的新方式;以上海科技馆更新改造项目为例,对空间、功能、互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多媒体技术+数字平台”融合的创新设计理念,研究新型数字互动平台的技术线路与功能实现。最后对新型数字互动平台的运用与未来提出一些建议,供博物馆同行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科学文化 数字互动平台 融合创新
下载PDF
浅探凌河流域历史文化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12
作者 杨天明 杨天舒 《丝网印刷》 2024年第4期103-105,共3页
阐述数字赋能凌河流域历史文化博物馆产业的意义,探讨凌河流域历史文化博物馆数字化平台建设目标和构建形式。通过数字化创新设计凌河流域历史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和传承的新路径,促进跨地域、跨文化的艺术交流,推动博物馆健康可持... 阐述数字赋能凌河流域历史文化博物馆产业的意义,探讨凌河流域历史文化博物馆数字化平台建设目标和构建形式。通过数字化创新设计凌河流域历史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和传承的新路径,促进跨地域、跨文化的艺术交流,推动博物馆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博物馆 文化艺术产业 创新设计
下载PDF
“文化强国”背景下国内博物馆数字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3
作者 罗珊珊 白棪中 +3 位作者 田仕杰 申艳华 赖炜华 杨青林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2期56-60,共5页
在“文化强国”政策的导向下,博物馆作为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一环,积极向数字化发展转型。文章利用CNKI数据库中近20年来的689条相关数据,结合科学文本挖掘软件做可视化分析。分析可知,我国学者对于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年际... 在“文化强国”政策的导向下,博物馆作为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一环,积极向数字化发展转型。文章利用CNKI数据库中近20年来的689条相关数据,结合科学文本挖掘软件做可视化分析。分析可知,我国学者对于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年际发文量稳中有进,但是作者、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稳定合作,知识成果流通性较差;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多元,衍生出“元宇宙”、“数字博物馆”等概念。对于未来研究,建议更加关注数字化技术博物馆与其他领域、学科的结合与实际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数字化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科技馆建设浅谈
14
作者 贾清 薛莹 《科技风》 2024年第25期1-3,共3页
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数字技术的手段层出不穷,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和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提升全民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是适应数字时代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和探讨了国内科技的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内容,... 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数字技术的手段层出不穷,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和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提升全民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是适应数字时代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和探讨了国内科技的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内容,旨在推动科技普及和科技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数字化 科普
下载PDF
数字孪生博物馆的内涵、模型与策略
15
作者 朱文华 强媚 《上海视觉》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数字孪生技术在当前博物馆管理、保护和服务层面的应用潜力巨大。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博物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动态交互映射的共生融合,突破博物馆在建筑环境、陈列展览、馆藏资源、设备设施层面时空的局限,深层次支持博物馆全生命周... 数字孪生技术在当前博物馆管理、保护和服务层面的应用潜力巨大。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博物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动态交互映射的共生融合,突破博物馆在建筑环境、陈列展览、馆藏资源、设备设施层面时空的局限,深层次支持博物馆全生命周期的智慧体系建设,是构建数字孪生博物馆的主要手段。通过分析数字孪生博物馆的内涵与特征,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出了智慧博物馆建设思路。借由对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孪生模型建构、虚拟仿真等技术要素的梳理,尝试构建数字孪生博物馆基础模型,实现博物馆实体空间全方位数字化、协同化、可视化应用场景的策略,对博物馆未来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博物馆形态智慧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智慧博物馆 模型建构 策略
下载PDF
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国科学技术馆为例
16
作者 孙光 李宇莎 《工业设计》 2024年第4期113-116,共4页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空间通常是在博物馆内向人们展示历史的发展和城市的文化。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展示空间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并逐渐开始融入建筑空间设计中。运用数字媒体光影技术,不但可以体现出各个展区...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空间通常是在博物馆内向人们展示历史的发展和城市的文化。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展示空间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并逐渐开始融入建筑空间设计中。运用数字媒体光影技术,不但可以体现出各个展区独特的文化属性,还可以塑造博物馆的整体空间感。文章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在中国科学技术馆设计中的应用思路,探求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技术的表现效果与体验性的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手法。以期为今后的博物馆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并补充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示空间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 现代科学
下载PDF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资源版权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雪梅 陈港泉 +2 位作者 何红军 张婷 赵良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2,131,共11页
文物数字资源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资源,但产权界定不清、归属不明、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文物数字资源的开放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敦煌研究院丰富的文物数字资源可被划分为九大... 文物数字资源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资源,但产权界定不清、归属不明、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文物数字资源的开放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敦煌研究院丰富的文物数字资源可被划分为九大类,在具有独创性的前提下,均受著作权法保护。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在文物数字资源版权的界定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形成有效机制,同时也发现,还需出台相应法律法规、管理办法,文博机构自身加强文物数字资源管理,方能更快更好地推动构建文物数字资源有效管理利用体系,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贡献研究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文物数字资源 分类确权 版权与保护 著作权法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建筑遗产保护路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宛钦 卢漫 党新元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当下的建筑遗产数字化受限于孤立的数字技术的采集、监测、管理,存在信息不流通、工作量重复、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一套以整体视角来统筹全局的解决方式。数字孪生作为信息时代的先进理念,涵盖了信息采集、管理、预测、模拟、分析等多... 当下的建筑遗产数字化受限于孤立的数字技术的采集、监测、管理,存在信息不流通、工作量重复、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一套以整体视角来统筹全局的解决方式。数字孪生作为信息时代的先进理念,涵盖了信息采集、管理、预测、模拟、分析等多方面的理论思想,已经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本文将数字孪生理念引入建筑遗产保护中,讨论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数字孪生逻辑,将实现理想的建筑遗产数字孪生分为三个阶段,提出建筑遗产数字孪生的实现路径与技术应用等级,以期为建筑遗产数字化的提升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建筑遗产 数字重现 全生命周期管理 数字博物馆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博物馆数字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智波 王欢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0期21-23,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时代博物馆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本研究首先对数字文创概念进行诠释,综合分析博物馆数字文创的发展现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后分析其发展现实因素。最后,总结包括聚焦自身特色拓展数字资源、探索拓展产... 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时代博物馆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本研究首先对数字文创概念进行诠释,综合分析博物馆数字文创的发展现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后分析其发展现实因素。最后,总结包括聚焦自身特色拓展数字资源、探索拓展产品品类、注重审美体验的博物馆数字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以此进一步探究博物馆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发展方向,为今后博物馆数字文创产品设计提供设计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博物馆 数字文创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设计——以香云纱数字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慧 刘墨 《工业设计》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在万物互联驱动数字化经济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正面临着从传统媒介向数字媒介转型的挑战,文章旨在探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设计的思路。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进行概述,探讨虚拟现实... 在万物互联驱动数字化经济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正面临着从传统媒介向数字媒介转型的挑战,文章旨在探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设计的思路。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进行概述,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意义;其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性呈现,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设计思路,并以香云纱为例进行设计实践与可行性验证。以期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创新应用,同时提出新的视角和设计策略,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博物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