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ing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procedure efficiency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mage overlay technology in 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1
作者 Xiao-Yan Li Yao Li +3 位作者 Wen-Qiang Li Shuai Ju Zhi-Hui Dong Jian-Jun Lu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4年第9期2870-2877,共8页
BACKGROUND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is a pivotal intervention for managing 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c schistosomiasis.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d... BACKGROUND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is a pivotal intervention for managing 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c schistosomiasis.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mage overlay tech-nology(DIT)in guiding the TIPS procedure.METHODS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IPS at our hospital,comparing outcomes between an ultrasound-guided group and a DIT-guided group.Our analysis focused on the duration of the portosystemic shunt puncture,the number of punctures needed,the total surgical time,and various clinical indicators related to the surgery.RESULTS The study included 52 patients with esophagogastric varices due to chronic hepatic schistosomiasis.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T-guided group expe-rienced significantly shorter puncture times(P<0.001)and surgical durations(P=0.022)compared to the ultrasound-guided group.Additionally,postoperative assessments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and portal vein pressure in both groups.Notably,the DIT-guided group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total bilirubin(P=0.001)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P=0.023).CONCLUSION The use of DIT for guiding TIPS procedures highlights its potential to enhance procedural efficiency and reduce surgical times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c schistoso-mi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al hypertensio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mage overlay technology Hepatic artery labeling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下载PDF
DSA灌注成像技术在晚期肝癌患者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于庆 杨春英 靳海英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0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灌注成像技术在晚期肝癌患者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4例行DEB-TACE术的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短期疗效分成OR组(完全缓解+部...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灌注成像技术在晚期肝癌患者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4例行DEB-TACE术的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短期疗效分成OR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非OR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患者在术后均行DSA灌注成像技术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SA灌注成像技术对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诊断价值。结果164例患者经DEB-TACE术治疗,完全缓解49例,部分缓解55例,疾病稳定53例,疾病进展7例。非OR组患者到达时间显著低于OR组(P<0.05),达峰时间、充盈率、曲线宽度和平均通过时间显著高于OR组(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到达时间诊断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灵敏度为74.12%,特异度为88.47%;达峰时间诊断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AUC为0.900,灵敏度为76.37%,特异度为85.75%;充盈率诊断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AUC为0.875,灵敏度为78.67%,特异度为83.78%;曲线宽度诊断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AUC为0.859,灵敏度为79.67%,特异度为81.75%;平均通过时间诊断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AUC为0.885,灵敏度为80.24%,特异度为78.54%。五者联合诊断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AUC为0.993,灵敏度为93.24%,特异度为75.34%。五者联合诊断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_(联合vs到达时间)=4.078、Z_(联合vs达峰时间)=3.443,Z_(联合vs充盈率)=4.068,Z_(联合vs曲线宽度)=4.466,Z_(联合vs平均通过时间)=3.723,P均<0.05)。结论DSA灌注成像技术在晚期肝癌患者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评估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灌注成像技术 晚期肝癌 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短期效果 评估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廖甜 王永恒 +1 位作者 李澜 黄湘俊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予以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61±20.38)小时、(80.35±20.26)小时、(82.49±21.59)小时、(88.66±23.55)小时、(3.49±0.75)天、(4.31±1.16)天和(6.53±1.1)天,对照组分别为(101.36±31.56)小时、(104.33±28.85)小时、(108.41±25.55)小时、(141.32±35.49)小时、(6.05±1.29)天、(7.29±1.32)天和(10.01±2.0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示,两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后1天,但研究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研究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程度,促进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经侧孔快速交换法 传统鼻胃管减压 疗效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及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步进DSA技术诊断与治疗
4
作者 蔡恒烈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1期67-69,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步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下肢静脉曲张及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改良式激光腔内闭合术与传统大隐静脉高扎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下肢静脉...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步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下肢静脉曲张及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改良式激光腔内闭合术与传统大隐静脉高扎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静脉彩超和步进DSA检查,观察髂静脉压迫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观察组(改良式激光腔内闭合术)和对照组(传统大隐静脉高扎剥脱术),每组各5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曲张消失、水肿消退、静息痛缓解、皮肤色素沉着改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瘀斑血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100例患者通过彩超发现髂静脉压迫患者占10%(10例),步进DSA技术发现髂静脉压迫占20%(20例),其中重度压迫者5例,观察组在静脉曲张消失率、水肿消退时间、静息痛缓解率、皮肤色素沉着改善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水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步进DSA技术为下肢静脉曲张及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方法。改良式激光腔内闭合术相较于传统大隐静脉高扎剥脱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下肢静脉曲张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改良式激光腔内闭合术 大隐静脉高扎剥脱术
下载PDF
关于DSA机房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
5
作者 戴瑜 《核安全》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是核技术利用项目中最常见的医用Ⅱ类射线装置。核技术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评审和复核均遵循《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格式及要求,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是核技术利用项目中最常见的医用Ⅱ类射线装置。核技术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评审和复核均遵循《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格式及要求,需采用理论计算的方式核算DSA机房的屏蔽防护是否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辐射限值。本文从DSA设备结构特点和作为医疗器械的准入条件方面入手,给出满足GBZ 130—2020最低屏蔽铅当量、最不利机房尺寸及最不利工况下DSA机房的屏蔽计算及参数选取,并通过计算结果验证了GBZ 130—2020对DSA机房的最小铅当量要求。建议DSA机房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可采取与GBZ 130—2020标准对比,而不必拘泥于HJ 10.1—2016要求的理论计算,有利于减轻环评编制人员、评审人员和审批人员的工作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核技术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 《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 标准对比法
下载PDF
DSA步进技术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任重阳 狄镇海 +4 位作者 毛学群 邹容 张建 王美荣 李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37-74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评价DSA步进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对糖尿病足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对2004年1月到2010年3月45例怀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行下肢DSA检查,其中24例(31肢)采用DSA步进技术检查,21例(21肢)采用传统的分段DSA检查,观... 目的回顾性分析评价DSA步进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对糖尿病足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对2004年1月到2010年3月45例怀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行下肢DSA检查,其中24例(31肢)采用DSA步进技术检查,21例(21肢)采用传统的分段DSA检查,观察2种下肢血管造影方法所用的对比剂量、总曝光量、检查耗时以及诊断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步进DSA组平均每侧下肢平均使用对比剂25.26ml、总检查平均耗时37.26min,曝光摄片时间平均13.23s,平均摄片101.65帧;在分段DSA组中上述指标分别为130.00ml、50.48min、52.38s、118.33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步进DSA组和分段DSA组中图像分别90.3%、90.5%达优,所有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DSA步进技术可很好地显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以一次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影像资料,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射线接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病变 步进技术
下载PDF
血管数字减影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宋烈军 罗小平 +1 位作者 罗银灯 汪景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回顾性评价血管数字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可行性、作用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的30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利用日本岛津1250MACCD数字x光机的步进技术实施DSA... 目的:回顾性评价血管数字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可行性、作用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的30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利用日本岛津1250MACCD数字x光机的步进技术实施DSA检查,自病变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病侧髂动脉后首先全程采集检查区各段蒙片相,以高压注射器经导管自病变侧髂动脉注射60%安其格那芬40ml(3ml/s)并同步、实时、一次性采集下肢各段动脉DSA图像。对照组50例下肢动脉实施分段、多次DSA检查。结果:研究组30例一次性获得满意DSA资料者87%(26/30),因注入对比剂引起疼痛导致被检肢体移动而未能一次性成功者13%(4/30);研究组对比剂总用量30~50ml,平均40ml;造影曝光时间10~20S,平均12.5S。对照组50例,分段完成全部下肢动脉造影并满足诊断要求的造影次数为:4次35例、5次15例;对比剂总用量100~150ml,平均125.5ml;曝光时间50~100s,平均75.5s。结论:在下肢动脉造影中,血管数字减影步进技术大多可一次性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影像资料,明显减少对比剂用量、缩短x线曝光时间而降低其损害,该技术优于分段造影方法,应作为肢体动脉造影的首选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动脉造影 DSA 步进技术
下载PDF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人工智能技术对头颈CTA减影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姜雪 李王佳 +1 位作者 魏淼 吕发金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目的研究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与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AI)在正常人头颈CTA的减影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8月我院70... 目的研究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与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AI)在正常人头颈CTA的减影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8月我院70名行头颈CTA检查的正常人的影像资料。同一操作者分别使用VCTDSA法与AI对其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计算其减影所需时间及辐射剂量,并对减影后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减影时间:VCTDSA法为342(257,441)s,AI为(3.17±0.4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I的辐射计量明显小于VCTDSA法的。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以及椎动脉颅外段的显示上,AI优于VCTDSA法,在上矢状窦、横窦以及乙状窦的显示上,VCTDSA法优于A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颈CTA的减影后处理,AI更省时省力。若仅对颅内动脉有需求,AI可做优先选择;若对颅内动静脉均有需求,则需选择VCT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人工智能技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佩文 朱新进 +1 位作者 庞力沛 温浩茂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1月,择取于本院就诊的55例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者的诊断价...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1月,择取于本院就诊的55例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者的诊断价值,并观察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的影像学特点。结果:在ADA诊断阳性率及分型诊断准确率方面,16层螺旋CT与DSA相似;两种检查方法主动脉破口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累及分支血管数、夹层血栓形成及动脉壁钙化指标比较,16层螺旋CT较DSA更具优势(P<0.05)。结论: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ADA的征象,对于判定病情、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故为ADA的理想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对肾动脉狭窄评估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乔向彬 蔡雪莲 +3 位作者 杜毅力 曹永政 彭格红 梁红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755-757,共3页
目的采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ET)检测分析22例肾动脉狭窄,探讨VE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肾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CDFI)、二次谐波显像(SHI)技术及VET检查,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采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ET)检测分析22例肾动脉狭窄,探讨VE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肾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CDFI)、二次谐波显像(SHI)技术及VET检查,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VET与SHI技术比较,SHI11例显示不清晰者,VET能显示出7例,诊断狭窄程度>60%者VET多4例,<60%者多3例;VET检查与CDFI比较,CDFI 8例显示不清晰者,VET能检出4例,狭窄程度>60%及<60%者VET均多诊断2例。结论 VET对RAS检出率显著提高,与SHI、CDFI联合应用其价值将进一步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血管增强技术 二次谐波显像 肾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睿 张劲松 +2 位作者 杨凯 刘丹柯 李志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进行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进行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6例T3或T4的口腔舌鳞癌患者,均为颞浅动脉逆行插管失败的病例,原因为颈外动脉变异导致导管逆行插入颌外动脉或颌内动脉内而不能到达舌动脉水平。在局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将STD125-26S导管置于舌动脉内5~6 cm,术后第2天起选择"卡铂+氟尿嘧啶"舌动脉灌注化疗1疗程,观察原发灶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化疗的毒副作用。结果:6例患者中2例原发灶消失,经活检、病理连续切片证实未见癌细胞;4例原发灶缩小均大于50%;未见明显术后血管意外并发症或伤口感染;化疗毒副作用少。结论: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应用于OSCC的新辅助化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毒副反应轻,特别适合因血管变异导致颞浅动脉泵植入失败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超选择 灌注化疗 口腔鳞状细胞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GE Innova 3100-IQ数字化血管造影机故障分析与维修两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泽南 何均明 黄建勋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6期106-108,共3页
数字化血管造影机已经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对数字化血管造影的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主要描述了我院GE Innova 3100-IQ数字化血管造影机的两例故障,故障一是"RTAC Gitane"板到"C1 bulkhead J11&... 数字化血管造影机已经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对数字化血管造影的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主要描述了我院GE Innova 3100-IQ数字化血管造影机的两例故障,故障一是"RTAC Gitane"板到"C1 bulkhead J11"的线路损坏引起的"X-RAY not available"报错,故障二是逆变器损坏引起按下手闸后"X-ray stop"报错。文章详细介绍了引发两个故障的原因、故障的检测过程以及故障的解决方案,为医用设备维修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血管造影机 心脏检查 线路损坏 逆变器损坏 介入诊疗技术
下载PDF
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超 郁兆勇 +5 位作者 赵艳梅 孙迎迎 仝永红 戚谦 孔波 徐文慧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9期83-85,89,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m,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介入... 目的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m,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介入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手术过程中给予DSA辅助检查、治疗,观察组采用3D-CTA辅助检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均达到图像精确融合,高于对照组24例融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对照组5例患者由于无法配合操作放弃治疗。观察组造影剂剂量(68.94±4.61)mL、接受射线照射剂量(910.98±32.69)mGy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59、94.605,P<0.05)。观察组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用于神经介入手术中能在将射线的辐射量降低的同时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降低手术风险,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联合Smart Mask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华东 黄海能 +3 位作者 李传玉 黄才明 罗琨祥 栗学玉 《右江医学》 202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研究脑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3D-DSA)联合Smart Mask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微创诊疗的术前、术中评估及栓塞微创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 目的研究脑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3D-DSA)联合Smart Mask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微创诊疗的术前、术中评估及栓塞微创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栓塞微创诊疗的患者为对象,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行数字化三维重建+Smart Mask技术的31例患者为研究组,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常规路径图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性别、年龄、瘤体大小、瘤体位置、破裂动脉瘤例数、PHASES评分、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对比剂用量、X线曝光量、手术时间、术中Raymond分级及术后康复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使用Smart Mask技术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性别(P=0.763)、年龄(P=0.901)、瘤体大小(P=0.069)、瘤体位置(P=0.314)、破裂动脉瘤例数(P=0.964)、PHASES评分(P=0.314)、术前Hunt-Hess分级(P=0.945)、术中Raymond分级(P=0.60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P=0.883)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Smart Mask技术的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X线曝光量、对比剂用量少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在血管内治疗过程中运用Smart Mask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辐射量和对比剂的用量,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风险。Smart Mask技术与常规路径图在瘤体栓塞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三维重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Smart Mask技术 路径图 颅内动脉瘤栓塞
下载PDF
基于电磁跟踪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手术导航
15
作者 罗伟 李孟雄 +1 位作者 郑卫华 丁明跃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为满足介入手术和微创手术中更精准的手术导航需求,采用Aurora电磁跟踪技术辅助手术导航,通过与各种手术器械自由组合,进一步解决手术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方法采用Aurora电磁跟踪系统,与含有金属材料的医疗手术环境相匹配,利用电磁... 目的为满足介入手术和微创手术中更精准的手术导航需求,采用Aurora电磁跟踪技术辅助手术导航,通过与各种手术器械自由组合,进一步解决手术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方法采用Aurora电磁跟踪系统,与含有金属材料的医疗手术环境相匹配,利用电磁跟踪系统白带的控制软件,使用其配备二次开发包的VC编程语言编写一套适合临床手术导航的实时显示系统,并在医院不同的医学手术导航应用中进行性能测试和对比实验,测量跟踪系统的精确程度,统计各种手术器械分别对应不同手术应用的对照表。结果在介入手术中,随机选取160名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80名采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电磁跟踪作为实验组,80名只使用DSA辅助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实验组造影剂用量明显减少,操作时间明显缩短,介入手术操作可控度的成功率从95%提高到99%。结论通过对比实验,证明Aurora电磁跟踪技术明显提高了手术的定位精度,导航精度的平均值小于2 mm,在介入手术和微创手术方面,可以大大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院手术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跟踪系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手术导航 电磁定位技术 介入手术
下载PDF
医学影像处理集成化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16
作者 展之宏 蒋玉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9-70,87,共3页
文章基于系统集成技术提出了以医学影像发生器、影像处理软硬件平台和现代通讯网络为三大核心的现代医学影像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集成结构体系,并基于这一集成结构体系实现了数字血管减影(DSA)医学影像处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动态医... 文章基于系统集成技术提出了以医学影像发生器、影像处理软硬件平台和现代通讯网络为三大核心的现代医学影像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集成结构体系,并基于这一集成结构体系实现了数字血管减影(DSA)医学影像处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动态医学影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海量存储、实时远程传输、实时减影处理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处理 集成 数字血管减影(DSA) 计算机技术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循成 金杰 +2 位作者 丁文彬 戴志京 高跃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965-3967,共3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32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将6F Envoy导引导管置入动脉瘤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然后将...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32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将6F Envoy导引导管置入动脉瘤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然后将10F和14F预塑形微导管分别在0.014英寸微导丝引导下送入动脉瘤体内,再根据动脉瘤大小决定是否分部填塞和保护分支血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患者在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导致残疾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现有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对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栓塞治疗,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且手术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罗友琛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AD患者的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结果 MSCTA检查发现AD破口26例(86.67%)及29个破口,破口至LSA根部左缘的距离≥15 mm者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AD患者的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结果 MSCTA检查发现AD破口26例(86.67%)及29个破口,破口至LSA根部左缘的距离≥15 mm者21个(72.41%)、<15 mm者8个(27.59%);DSA检查发现AD破口28例(93.33%)及破口32个,破口至LSA根部左缘的距离≥15 mm者23个(71.88%)、<15 mm者9个(2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显示破口平面主动脉直径(28.55±5.12)mm,DSA检查为(27.70±4.8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检查显示夹层累及平面符合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显示夹层假腔内有血栓者22例(73.33%)、动脉壁钙化6例(20.00%),而DSA无法显示夹层血栓及动脉壁钙化情况。结论 MSCTA在显示AD破口、累及范围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并且可以显示夹层假腔内血栓及动脉壁钙化,可重复性好,适用于AD的快速筛查、分型及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成像技术
下载PDF
三维DSA彩色融合技术在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介入术中导航定位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鑫 蒲先智 +3 位作者 陈林 彭汤明 刘勇贵 孙晓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 评价三维DSA彩色融合技术在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介入术中导航定位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大脑中动脉远端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3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17,术中采用三维DS... 目的 评价三维DSA彩色融合技术在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介入术中导航定位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大脑中动脉远端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3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17,术中采用三维DSA彩色融合技术辅助导航)和对照组(n=19,采用二维路径图导航).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微导管超选病变血管导引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辐射剂量[空气比释动能(AK)、剂量-面积乘积(DAP)]、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间手术时间[(95.80±12.50)min比(103.70±9.60)min]、微导管导引时间[(5.82±1.94)min比(8.47±2.48)min]、X线透视时间[(35.76±4.72)s比(51.16±5.80)s]、对比剂用量[(27.06±2.77)mL比(33.05±5.46)mL]、辐射剂量[AK:(88.48±21.67)mGy比(234.99±40.60)mGy,DAP:(7.11±1.07)Gyc/m2比(13.40±3.34)Gy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有2例术后2 d发生对比剂肾病.实验组术中导引难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三维DSA彩色融合技术应用于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超选导航定位,具有可靠性高,术中导引时间短、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低,手术效率高等优势,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 大脑中动脉 介入手术导航
下载PDF
CTA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钟祥 班美累 卢耀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6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CTA成像扫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200例可疑颅内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A检查。图像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曲面重组(V... 目的探讨CTA成像扫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200例可疑颅内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A检查。图像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曲面重组(VR)及多层重建(MPR),以动脉瘤夹闭术结果作为诊断动脉瘤的标准。结果 200例患者中,CTA检查后195例检出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术证实190例动脉瘤,4例为假阴性,1例为假阳性。DSA检查出189例动脉瘤,5例假阴性,1例假阳性。CTA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9.5%,阴性预测值为55.6%,准确度为97.5%。对照组DS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6.9%,特异度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9.5%,阴性预测值为50.0%,准确度为97.5%。结论头颈部CTA检查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具有快速、安全、无创、有效等特点,可以作为临床筛查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血管成像技术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