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Central Region, Kampala, Uganda: A Review
1
作者 Serunjoji Ismah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3年第12期2447-2460,共14页
This review explore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of the Central Region, Kampala, Uganda,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en scholarly articles. The study contextualizes the r... This review explore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of the Central Region, Kampala, Uganda,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en scholarly articles. The study contextualizes the research within the regional landscape and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rough a focused literature review. Key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nterse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nd innovation dynamics, emphasizing the region’s unique contributions to the broader field. Discussions on discrepancies and unexplored territories within the articles offer insights into limitations and research gaps. The manuscript concludes by identifying future research avenues, providing a roadmap for ongoing inquiry into the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dimensions of the Central Region’s industrial sector. This synthesis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an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dustrial Sector Central region Kampala Uganda Mixed Methods Collaborative Networks Proactiveness Risk-Taking Competitive Aggressiveness
下载PDF
数字化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与机制演进——基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纵向案例研究
2
作者 王海军 贺子桐 +2 位作者 马晓琳 赵惠妍 束超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2-43,共12页
数字化如何驱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与机制演进?锚定该问题,构建“情景-组织-机制”框架,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表明:①数字化情景以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为触点,园区组织结构呈现“聚合化-网络化-生态化”... 数字化如何驱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与机制演进?锚定该问题,构建“情景-组织-机制”框架,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表明:①数字化情景以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为触点,园区组织结构呈现“聚合化-网络化-生态化”发展态势;②数字化下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机制聚焦在适应、互动和共生3个维度,其中,在市场需求的适应机制上,案例样本在时间线上呈现出“被动适应-主动适应-引领适应”的变异特征;在与合作资源的互动机制上,则沿着“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利益分配”的路径迭代;在系统主体间共生机制上,表现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的演进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化 结构 机制
下载PDF
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底层逻辑和实现路径
3
作者 李靖华 李景瑜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92-106,共15页
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主张,以“走廊”为空间组织方式,集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在推动基于科学的创新、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展现出极大优越性。我国长期以来偏向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暴露出难以... 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主张,以“走廊”为空间组织方式,集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在推动基于科学的创新、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展现出极大优越性。我国长期以来偏向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暴露出难以克服的“卡脖子”“重复建设”等问题。基于此,近年来科创走廊方兴未艾。其底层逻辑是,协同整合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创新资源,在跨市域的“中尺度”范围内,以基于科学的产业为引领进行产业优化与重组——产业重组,构建产业链创新链全链条顺畅的“中尺度”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区域重构,最终实现价值的共创、共赢、共享。进而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维度构建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其关键是构建产业协同创新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资源要素流动配置,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最终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生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走廊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产业重组 区域重构 基于科学的创新 基于技术的创新
下载PDF
时空双维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激发与影响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动态QCA分析
4
作者 荆玲玲 黄慧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23,共11页
区域创新能力是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要素,识别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子、挖掘区域创新能力联动机制是加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运用动态QCA分析方法,构建“数字创新主体—数字创新平台—数字创新生态环境”分析框架,从... 区域创新能力是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要素,识别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子、挖掘区域创新能力联动机制是加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运用动态QCA分析方法,构建“数字创新主体—数字创新平台—数字创新生态环境”分析框架,从时空双维视角综合分析2017-2021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索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数字治理环境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发挥重要核心作用。其中,高水平区域创新能力组态有4条路径,可归纳为“创新主体+创新平台”驱动型、“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环境”驱动型、“创新环境”驱动型3种模式;低水平区域创新能力组态路径有8条,可归纳为“创新主体+创新环境”限制型、“创新环境”限制型、“创新主体+创新平台”限制型3种模式;在时间维度上,4条高水平组态路径均在2020年呈现一致性下降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区域创新能力 面板数据 动态QCA
下载PDF
共生视域下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化与障碍度研究
5
作者 田庆锋 沈伟康 李瑶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2,共12页
建设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创新驱动力、实现数字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共生视域结合技术进化理论,分析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涵与进化机制,进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共生度、共生进化动量和障... 建设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创新驱动力、实现数字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共生视域结合技术进化理论,分析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涵与进化机制,进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共生度、共生进化动量和障碍因子诊断分析模型等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化过程及障碍度。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显著;②共生进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马太效应”,总体进化动量非均衡性波动减小,区域不均衡是造成总体进化动量不均衡的主要来源,进化动量轨迹由初、中级水平转向中高、高级水平;③区域共生基质是制约共生进化的主要障碍因子,其数字技术发展平均障碍度为37.47%,是影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共生度 共生进化动量 障碍因子诊断
下载PDF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软环境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基于空间双重差分及双重机器学习的准自然实验
6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李北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36,共13页
采用2009—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因数据不全,西藏地区未纳入统计),构建基于多样性、缓冲性、进化性、流动性、协调性五维特性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体系及基于市场环境、政府治理环境、法制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的... 采用2009—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因数据不全,西藏地区未纳入统计),构建基于多样性、缓冲性、进化性、流动性、协调性五维特性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体系及基于市场环境、政府治理环境、法制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的区域软环境评价体系,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就全面创新改革和软环境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机制进行准自然实验,结果发现:全面创新改革和软环境均能显著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全面创新改革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具有负向空间效应,而软环境的空间效应能够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全面创新改革能够强化软环境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促进作用,而软环境的空间效应对全面创新改革的空间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全面创新改革能够通过优化软环境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五维特性产生促进作用,但对多样性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软环境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空间双重差分 双重机器学习
下载PDF
数智赋能区域性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创新要素与协同关系
7
作者 李佳轩 储节旺 +1 位作者 罗怡帆 唐亮亮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8-206,F0003,共10页
[研究目的]为了探求数智赋能下区域性知识生态系统知识创新的协同要素,挖掘不同协同要素在区域性知识生态系统不同演化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以此为我国区域创新、知识创新与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将协同学中的经典模型... [研究目的]为了探求数智赋能下区域性知识生态系统知识创新的协同要素,挖掘不同协同要素在区域性知识生态系统不同演化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以此为我国区域创新、知识创新与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将协同学中的经典模型引入区域性知识生态系统的研究,分析我国区域性知识生态系统知识创新的主要协同要素。之后对我国主要区域创新城市群的协同要素进行分阶段对比,探寻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推动区域性知识生态系统知识创新的关键因素与次要因素。[研究结论]区域性知识生态系统存在多个演进阶段,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协同因素会有所不同。在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区域性知识生态系统中,协同因素也会存在明显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知识生态系统 数智赋能 知识创新 协同创新 协同要素 哈肯模型
下载PDF
珠三角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基于知识复杂性视角
8
作者 罗欣然 夏丽丽 +1 位作者 张佳锃 安琳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0-1313,共14页
从维稳性、适应性和转型性3个维度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测度框架,探究2010—2020年珠三角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空间演化及知识复杂性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知识复杂性通过知识子集类型的多样性、子集间的相互依... 从维稳性、适应性和转型性3个维度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测度框架,探究2010—2020年珠三角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空间演化及知识复杂性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知识复杂性通过知识子集类型的多样性、子集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知识空间粘性、吸收和竞争效应影响系统韧性;2)2010—2020年珠三角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显著提升,逐步形成以深圳、广州为核心,中部高、东西部低的空间格局,中部和东西部韧性差异日益显著;3)不同韧性维度空间呈现中部地区维稳性、适应性较高,东部地区转型性较高,西部地区3个维度的韧性均较低的空间格局,其中,维稳性呈现“中部高、东西部低”的稳定结构,适应性呈现“中北和中东部高、中南和东、西部低”的稳定结构,转型性呈现“中、东部高、西部低”演变为“中东部、东部高、中西部和西部低”的发展态势;4)知识复杂性对珠三角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具有显著正效应,对系统维稳性、适应性的影响显著为正,对转型性的影响显著为负,知识复杂性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和政策环境优化对珠三角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韧性 知识复杂性 空间演化 影响因素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Research on Health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Regional Innovation Ecosystems Based on Improved Niche Suitability Model
9
作者 Fan Liu Junyu Zhang Shaochun Ya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 2021年第1期38-58,共21页
While researchers have used the traditional index system–part of the niche-fitness model–to evaluate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this index system can be seen as not being sufficiently objective,with the consequent pro... While researchers have used the traditional index system–part of the niche-fitness model–to evaluate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this index system can be seen as not being sufficiently objective,with the consequent problem that it gives equal weight to the indicators and so does not specify the important factors.To remedy this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objectivity,this paper seeks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niche-fitness model in two ways,which a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First,by introduc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tic method to solve multiple mutual linear problems.Second,by constructing a new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openness,synergy,sustainability,and growth.This new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closer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and evolutionary nature of the sustainable innovation eco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ndex system.By us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e research carries out a health assessment for the sustainable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China from the two perspectives of descrip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Through these analyse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ustainable regional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 China are,on the whole,in an imbalance:there is a gradual decreasing trend from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and then the northeas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regional innovation ecosystem ecological health niche-fitness PCA EVALU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绿色金融、数智赋能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
10
作者 吕鲲 管天宁 李北伟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6期204-216,共13页
绿色金融、数智赋能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顺应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对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现有研究鲜有兼顾二者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共同影响。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绿色金融、数智赋能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顺应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对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现有研究鲜有兼顾二者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共同影响。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绿色金融和数值赋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熵值法进行测度,随后借助动态面板高斯混合模型(GMM)、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绿色金融和数智赋能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并开展地区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智赋能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绿色金融则会显著削弱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二者的联合影响效应为负;绿色金融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数智赋能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存在显著的正向本地效应和不同方向的邻地效应;随着绿色金融发展渐趋成熟,数智赋能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为此,要发挥先进区域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更好发展,但也要注意防范侵蚀效应和虹吸效应,避免造成资源的掠夺和不正当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数智赋能 创新生态系统 系统韧性 区域创新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提质之谜:从全面创新改革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11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1 位作者 李佳杰 李北伟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9,共14页
本文基于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两个维度评价了新发展格局质量,并从繁衍、变异、适应、流动、锁定破解5个维度评价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指数,形成2010~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 本文基于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两个维度评价了新发展格局质量,并从繁衍、变异、适应、流动、锁定破解5个维度评价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指数,形成2010~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新发展格局质量”研究系统进行准自然实验,得到结论如下:(1)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均能够显著促进新发展格局质量;(2)在其他地区进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能够对本地区新发展格局质量具有促进效应,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对新发展格局质量的空间传导效应显著为负;(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能够通过正向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对区域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新发展格局质量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重机器学习模型 熵值法
下载PDF
创新驱动区域数字化水平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
12
作者 王孟尧 沙德春 周春涛 《河南科学》 2024年第4期597-605,共9页
创新是推动区域发展变革的关键因素,同样对数字化发展有重要驱动作用.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为样本,研究创新驱动区域数字化水平提升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①各单一创... 创新是推动区域发展变革的关键因素,同样对数字化发展有重要驱动作用.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为样本,研究创新驱动区域数字化水平提升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①各单一创新要素均不构成驱动高、非高数字化水平的必要条件,数字化水平是多种创新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②存在4条驱动高数字化水平的组态路径,按其核心条件差异可分为“技术-资源支撑型”“主体-环境协同型”“知识-政策-资源-环境联动型”等三类组态路径;③存在4条非高数字化水平的组态路径,按其核心条件差异归纳为“人才-经费短缺型”“知识-政策匮乏型”和“主体-资源抑制型”等三种类型的组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区域数字化水平 组态效应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的影响
13
作者 何伟 董影 吕静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2-31,共10页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08-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生...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08-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融合在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制度环境对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位适宜度 产业融合 制度环境
下载PDF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能否提高产业链韧性:来自黄河流域的时空非平稳性检验
14
作者 张峰 魏巍 +1 位作者 陈嘉伟 宋胜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1-71,共11页
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2010—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与产业链韧性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①考察期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与产业链韧性逐年提升,呈现... 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2010—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与产业链韧性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①考察期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与产业链韧性逐年提升,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发展格局;②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与产业链韧性的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整体集聚效应未发生明显改变,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③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难以有效推动本地产业链抵抗力和恢复力增长,从而制约产业链韧性提升,而邻近城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流的空间溢出能够增强产业链抵抗力和恢复力进而提升产业链韧性;④时空非平稳性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对产业链韧性、抵抗力和恢复力的正向驱动作用逐年减弱;2021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对城市产业链抵抗力和恢复力影响的强弱异质性,使其对产业链韧性的正向驱动作用由东向西逐级递减,并对甘肃、宁夏等城市的产业链韧性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产业链韧性 时空非平稳性
下载PDF
黄河流域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及冷热点分析
15
作者 吴艳霞 陈宝童 彭馨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5,122,共7页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驱动力。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形成过程和演化机理的分析,借鉴转译的Brusselator模型推导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判定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驱动力。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形成过程和演化机理的分析,借鉴转译的Brusselator模型推导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判定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指标体系,研究2013—2021年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状况,并运用Getis-Ord Gi∗指数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中,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已经形成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其中山东耗散结构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四川和河南两省的耗散结构水平经历了阶段性波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判定值均呈增大趋势,下游地区的耗散结构判定值最大,中游次之,上游地区的最小;黄河流域下游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呈热点,上中游呈现以陕西为中心向次热点、次冷点演化,但尚未形成冷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耗散结构 BRUSSELATOR模型 冷热点分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制约因素及实践路径——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
16
作者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调研组 尹翠娟 《科技智囊》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研究目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探究如何利用各区域主体的差异化优势,优化异质性资源的配置,构建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时代议题。[研究方法]通过引入种群生态的基... [研究目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探究如何利用各区域主体的差异化优势,优化异质性资源的配置,构建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时代议题。[研究方法]通过引入种群生态的基础性理论,运用生态系统相关理论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框架,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从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利用、提升产业内部创新效能、深化产业链对接协作、构建协同创新载体、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六个方面,探究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创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 种群生态 创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视角的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测度及预警
17
作者 吴艳霞 蒋明月 杨帅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目的]分析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发展状况并对其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警,为实现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经济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位视角构建了一个包含开放性、生长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4个维度的区域... [目的]分析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发展状况并对其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警,为实现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经济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位视角构建了一个包含开放性、生长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4个维度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2011—2020年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进行了测度分析,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20—2024年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警情演变趋势。[结果]①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水平在2011—2020年间总体呈现出稳定上升的态势,表明区域创新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力。②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警情在2020—2024年间将继续保持向好的趋势,但仍呈南北低、中部高的分布特征。[结论]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整体呈现良好的演变趋势,但仍需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缩小其区域间的差距从而实现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生态系统安全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预警 BP神经网络模型 区域创新 陕西省
下载PDF
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路径研究———基于fsQCA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晓娣 饶美仙 《管理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1,共12页
本研究以中国30个省市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fsQCA方法研究了驱动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数字创新平台、数字创新主体、数字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联动匹配的多重并发因果... 本研究以中国30个省市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fsQCA方法研究了驱动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数字创新平台、数字创新主体、数字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联动匹配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引致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高创新绩效与非高创新绩效的组态结果呈现出因果非对称性的“殊途同归”关系。(2)识别出引致高绩效的“主体驱动型”“平台-主体-环境驱动型”“环境驱动型”“环境-主体驱动型”四种组态。各省市应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发展路径。本文为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新优势助力区域平衡发展,推进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 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组态路径 fsQCA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及其知识协同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储节旺 李振延 《现代情报》 2023年第5期14-22,共9页
[目的/意义]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战略要求,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及其知识协同,对于推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展开主体分析、政策分析、... [目的/意义]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战略要求,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及其知识协同,对于推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展开主体分析、政策分析、空间分析及生态分析,并研究了知识协同的流程和机制。[结果/结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知识协同基础,能够通过构建良好的知识协同机制有效驱动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协同 长三角一体化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知识赋能 知识创新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角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力 尚超 杨建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81,共11页
基于科学转移思路,将耗散结构理论中的Brusselator经典模型移植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分析中,同时,结合共生理论,围绕共生单元、结构与模式、网络与环境等生态特征,构建“创新投入—创新环境”要素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全局熵—突变级... 基于科学转移思路,将耗散结构理论中的Brusselator经典模型移植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分析中,同时,结合共生理论,围绕共生单元、结构与模式、网络与环境等生态特征,构建“创新投入—创新环境”要素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全局熵—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刻画系统耗散演化过程。基于对2013-2020年我国四大国家级城市群及毗邻省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演化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四大城市群及毗邻省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同时满足小幅涨落、非线性耦合等耗散结构形成条件;(2)样本点耗散评价值呈正向演化,说明系统逐步向耗散结构演化,2015—2020年四大城市群及毗邻省份的创新环境(经济、市场、技术)显著优化,对区域创新活力及创新成果转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样本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耗散演化持续向高区域创新投入—高水平区域创新环境方向发展。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从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完善协同体制机制、培育企业主体以及形成良性循环等方面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BRUSSELATOR模型 耗散结构 耗散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