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ycobacterium bovis BCG as a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dtb Gene Antigen from Diphtheria Toxin
1
作者 Dilzamar V.Nascimento Odir A.Dellagostin +5 位作者 Denise C.S.Matos Douglas McIntosh Raphael Hirata Jr. Geraldo M.B.Pereira Ana Luíza Mattos-Guaraldi Geraldo R.G.Armoa 《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17年第4期176-189,共14页
Diphtheria is a fulminant bacterial disease caused by toxigenic strains of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whose local and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are due to the action of the diphtheria toxin (DT). The vaccine which is u... Diphtheria is a fulminant bacterial disease caused by toxigenic strains of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whose local and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are due to the action of the diphtheria toxin (DT). The vaccine which is used to prevent diphtheria worldwide is a toxoid obtained by detoxifying DT. Although associated with high efficacy in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the current anti-diphtheria vaccine,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DTP (diphtheria, tetanus and pertussis triple vaccine), may present post vaccination effects such as toxicity and reactogenicity resulting from the presence of contaminants in the vaccine that origina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or detoxification. Therefore, strategies to develop a less toxic and at the same time economically viable vaccine alternatives are needed to improve existing vaccines in use worldwide. In this study, the Moreau substrain of BCG which is used in Brazil as a live vaccine against human tuberculosis was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carry and express the gene encoding for the diphtheria toxin fragment B (DTB). As such, the DNA sequence encoding the dtb gene was cloned into the pUS977 shuttle vector for cytoplasmic expression and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into BCG cells by electroporation. Mice immunized with recombinant BCG expressing DTB showed seroconversion with the detection of 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DTB. Also, rBCGs stably expressing DTB persisted up to 60 days in the absence of selective pressure in mice and cell viability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period tested. Finally, immune sera from BALB/c mice vaccinated with rBCGpUS977dtbPW8 were preliminarily tested for their capacity of neutralizing the diphtheria toxin in the Vero Cells ass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BCG diphtheria toxin dtb gene Park Williams 8(PW8)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rDTBPW8 pUS977 Vector
下载PDF
Gene therapy for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ma using human CEA promoter controlled bacterial ADP-ribosylating toxin genes:PEA and DTA gene transfer 被引量:18
2
作者 CAO Guang Wen 1, QI Zhong Tian 1, PAN Xin 1, ZHANG Xiao Qin 1, MIAO Xiao Hui 1, FENG Yan 1, LU Xin Hua 1, Shigeki Kuriyama 2 and DU Ping 1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5-28,共4页
AIM To establish a tissue-specific gene 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rcinoma using bacterial ADP-ribosylating toxin genes.METHODS Pseudomonas exotoxin A domain Ⅱ+Ⅲ (PEA) was cloned from genomic DNA of Pseudomonas aerugi... AIM To establish a tissue-specific gene 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rcinoma using bacterial ADP-ribosylating toxin genes.METHODS Pseudomonas exotoxin A domain Ⅱ+Ⅲ (PEA) was cloned from genomic DNA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EA and diphtheria toxin A chain gene (DTA) were modified to express eukaryotically. After sequencing, the toxin genes under the control of huma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promoter were cloned into retroviral vectors to construct CEAPEA and CEADTA respectively. In vitro cotransfection of the constructs with luciferase vectors and in vivo gene transfer in nude mice were subsequently carried out.RESULTS Both CEAPEA and CEADTA specifically inhibited the reporter gene expression in the CEA positive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ma (CRC) cells in vitro. Direct injection of CEAPEA and CEADTA constructs into the established human tumors in BALB/c nude mice led to significant and selective reductions in CRC tumor size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s.CONCLUSION The toxin genes, working as therapeutic genes, are suitable for the tissue-specific gene 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neoplasms gene therapy gene transfer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pseudomonas EXOtoxin A diphtheria toxin A
下载PDF
Secretory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Diphtheria ToxinMutants in B. Subtilis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建华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1999年第4期253-256,共4页
Three diphtheria toxin (DT) mutants CRM-197, DT-del (148) and DT-El48S-K516A-F530A were cloned in B- Subtilis plasmid PSM604 under the subtilisin signal sequence. The expression was effective in both SMS300 and SMS118... Three diphtheria toxin (DT) mutants CRM-197, DT-del (148) and DT-El48S-K516A-F530A were cloned in B- Subtilis plasmid PSM604 under the subtilisin signal sequence. The expression was effective in both SMS300 and SMS118, but higher yield of 7. 1 mg/L was observed in SMS300 compared with 2. 1 mg/L in SMS118. 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could be effectively secreted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as a 58 ku peptide, and could be de-graded into two peptides of 37ku and 21k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Subtilis diphtheria toxin Western blot recombinant protein gene expression MUTATION
下载PDF
DT/VEGF系统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潘欣 柯重伟 +3 位作者 潘卫 贺祥 曹广文 戚中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 研究DT390基因与VEGF人外显子7基因晤后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探索毒素晤基因治疗胃癌的有效途径,方法 构建携带DT90-VEGF165或DT390-VEGFexon7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转... 目的 研究DT390基因与VEGF人外显子7基因晤后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探索毒素晤基因治疗胃癌的有效途径,方法 构建携带DT90-VEGF165或DT390-VEGFexon7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观察胃癌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5μg趑 核表达构的转染5×10^5个胃癌细胞/孔(24孔板)96h后发现,转素融合基因的细胞90%死亡,而对照细胞形态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表达载体 胃肿瘤 基因治疗 VEGF
下载PDF
携带尤文肉瘤EWS-FLI-1结合序列的DTA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尤文肉瘤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岗 赵忠全 王东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 研究尤文氏肉瘤EWS FLI 1融合蛋白的特异结合序列与DTA基因融合后的表达及对尤文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为肿瘤基因治疗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构建含有EWS FLI 1特异结合序列和白喉毒素A链基因的表达载体pS2 DTA。转染尤文肉瘤... 目的 研究尤文氏肉瘤EWS FLI 1融合蛋白的特异结合序列与DTA基因融合后的表达及对尤文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为肿瘤基因治疗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构建含有EWS FLI 1特异结合序列和白喉毒素A链基因的表达载体pS2 DTA。转染尤文肉瘤细胞以及对照细胞后检测DTA表达及其对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表达载体pS2 DTA在尤文肉瘤细胞系中高表达并产生强烈的杀伤作用。结论 pS2 DTA可以对尤文肉瘤细胞产生选择性杀伤作用 ,抑制其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文肉瘤 融合基因 白喉毒素A链(DTA) 基因治疗
下载PDF
DF3调控下的白喉毒素A片段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明 黄文广 +2 位作者 罗威 潘晟 殷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研究新构建的含人乳腺癌DF3启动子和白喉毒素A片段的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并用其转染DF3阴性和阳性的乳腺癌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DTA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通过MT... 目的:研究新构建的含人乳腺癌DF3启动子和白喉毒素A片段的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并用其转染DF3阴性和阳性的乳腺癌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DTA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通过MTT法测定PGL3-DF3-DTA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裸鼠动物模型观察PGL3-DF3-DTA在体内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在DF3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并在体内外均能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能对DF3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3 白喉毒素A片段 基因表达 基因治疗 乳腺癌
下载PDF
四环素tet-off系统调控的DT/VEGF融合基因对肝细胞癌的杀伤效应 被引量:5
7
作者 潘欣 潘卫 +3 位作者 倪灿荣 柯重伟 曹广文 戚中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867-873,共7页
目的研究四环素 tet-off 调控系统对 DT_(390)-VEGF_(165)及DT_(390)-VEGF_(exon7)融合基因的调控作用,探索毒素融合基因在调控状态下治疗肝癌的有效途径。方法构建四环素 tet-off 调控的 DT_(390)-VEGF_(165)或 DT_(390)-VEGF_(exon7)... 目的研究四环素 tet-off 调控系统对 DT_(390)-VEGF_(165)及DT_(390)-VEGF_(exon7)融合基因的调控作用,探索毒素融合基因在调控状态下治疗肝癌的有效途径。方法构建四环素 tet-off 调控的 DT_(390)-VEGF_(165)或 DT_(390)-VEGF_(exon7)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细胞癌 HepG2,在四环素有或无的情况下观察肝癌细胞的形态变化,用质粒直接注射法观察构建物对荷肝癌裸鼠的治疗效果,结果 3μg真核表达构建物转染5×10~5个肝癌细胞/孔(24孔板)96h 后发现,无四环素时转毒素融合基因的细胞存活率为20%,对照细胞存活率为77%;四环素存在时转毒素融合基因的细胞存活率为68%,对照细胞存活率为74%;转染细胞在四环素有或无的情况下经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均呈现黄绿色荧光,表明融合基因在细胞中得到了表达,且四环素调控系统存在基础量的漏表达;用质粒直接注射瘤体虽可观察到质粒被吸收和表达,但由于表达效率低下,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四环素调控系统基本上可以控制毒素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白喉毒素 分子克隆 脂质体 基因疗法
下载PDF
DF3调控下的白喉毒素A片段在体内特异性杀伤人乳腺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明 黄文广 潘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8-11,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新构建的含人乳腺癌DF3启动子和白喉毒素A片段的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在体内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4周龄裸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空载体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4组,每组9只。将DF3阳性和阴性的人乳腺... 目的研究新构建的含人乳腺癌DF3启动子和白喉毒素A片段的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在体内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4周龄裸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空载体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4组,每组9只。将DF3阳性和阴性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分别接种于相应的裸鼠皮下。待成瘤后,将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和PGL3-DF3多次、多位点注射入相应裸鼠移植瘤内。连续测量瘤体大小,计算瘤体重量。在不同时间分批处死动物,用光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内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情况。结果成功的建立了人乳腺癌裸鼠动物模型,经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作用后的DF3阳性人乳腺癌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LYVE-1、F8基因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能在体内对DF3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3 白喉毒素A片段 基因表达 基因治疗 乳腺癌
下载PDF
白喉毒素及其编码基因TOX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贤婷 罗玉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6-61,共6页
对白喉毒素及其编码基因的结构及其作用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 。
关键词 白喉毒素 Tox基因 嵌合基因 编码基因 分子生物学 真核生物 基因结构
下载PDF
含EWS-FLI1结合序列的DTA载体对报告基因表达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岗 赵忠全 王东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848-1850,共3页
目的 研究含尤文家族肿瘤EWS FLI1结合序列的DTA载体对报告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含有EWS FLI1结合序列和白喉毒素A链基因的表达载体 pS2 DTA。共同转染不同剂量梯度的 pS2 DTA和pS2到尤文肉瘤细胞和对照细胞 ,检测荧光强... 目的 研究含尤文家族肿瘤EWS FLI1结合序列的DTA载体对报告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含有EWS FLI1结合序列和白喉毒素A链基因的表达载体 pS2 DTA。共同转染不同剂量梯度的 pS2 DTA和pS2到尤文肉瘤细胞和对照细胞 ,检测荧光强度。结果 每增加一个 pS2 DTA剂量梯度 ,在尤文肉瘤细胞中都可以检测到虫荧光素酶的表达显著降低 ,而在对照细胞中这种作用却不明显 ;在同一个pS2 DTA剂量梯度下 ,虫荧光素酶在尤文肉瘤细胞的表达都显著高于非尤文肉瘤细胞。结论 pS2 DTA转染可以抑制尤文肉瘤细胞内其它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文家族肿瘤 融合基因 白喉毒素A链 虫荧光素酶
下载PDF
重组质粒PGL3-DF3-DTA对乳腺癌荷瘤裸鼠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晟 黄文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3739-3741,375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GL3-DF3-DTA对乳腺癌移植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裸鼠皮下接种MCF-7人乳腺癌细胞,建立人乳腺癌移植模型。用质粒PGL3-DF3-DTA,质粒PGL3-DF3和生理盐水分别给裸鼠移植瘤瘤内多点注射。观察肿瘤大小和组织形态学变化,并用...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GL3-DF3-DTA对乳腺癌移植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裸鼠皮下接种MCF-7人乳腺癌细胞,建立人乳腺癌移植模型。用质粒PGL3-DF3-DTA,质粒PGL3-DF3和生理盐水分别给裸鼠移植瘤瘤内多点注射。观察肿瘤大小和组织形态学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改变。结果重组质粒PGL3-DF3-DTA组裸鼠乳腺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为50.08%,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增加。结论重组质粒PGL3-DF3-DTA对裸鼠人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为乳腺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质粒 乳腺癌 基因治疗 裸鼠
下载PDF
白喉毒素A基因转染对人肺腺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李玉光 张罗献 +2 位作者 阎俊宇 马利军 马厚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白喉毒素A(DTA)基因在肺腺癌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①体外细胞毒试验:对转染DTA基因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A549/DTA)、转染空载体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A549/DTA-)和野生型A549,采用MTT法测定四环素作用72h后的细胞存活率。②动... 目的:探讨白喉毒素A(DTA)基因在肺腺癌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①体外细胞毒试验:对转染DTA基因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A549/DTA)、转染空载体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A549/DTA-)和野生型A549,采用MTT法测定四环素作用72h后的细胞存活率。②动物实验:将1.2×107的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当肿瘤长至约350mg时,随机分组:转DTA基因治疗组,荷瘤裸鼠每次给予含DTA基因的病毒上清0.4ml瘤体注射;空载体组给予0.4ml含空载体的病毒上清;对照组给予0.4ml生理盐水,均2d1次,连续3周;从开始注射病毒上清之日起,每周2次测量肿瘤大小,按公式计算肿瘤相对质量。3周后处死动物,瘤组织作病理分析。结果:①细胞存活率:转空载体的A549与野生型A549形态无明显改变,而转染DTA基因的A549细胞体积明显缩小,并有细胞碎片。②瘤体注射DTA基因的病毒上清可使皮下肿瘤显著缩小,从注射之日起至21d,肿瘤体积缩小,而空载体组、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肿瘤体积增加。转DTA基因治疗的瘤组织出现了细胞坏死和凋亡,而空载体组及对照组瘤组织无坏死及细胞凋亡征象。结论:四环素调控白喉毒素A基因对肺腺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肺腺癌细胞 白喉毒素A基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抗HIV-1白喉免疫毒素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13
作者 于芳 金宁一 +3 位作者 李昌 刘玉生 佟敬山 金洪涛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7年第5期753-755,共3页
目的:构建重组DTA-hS120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只含白喉毒素(DT)活性部位(DTA)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 目的:构建重组DTA-hS120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只含白喉毒素(DT)活性部位(DTA)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鉴定。结果:酶切及DNA序列测定鉴定质粒构建正确;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可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54000的融合蛋白,与DTA-hS120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一致;经凝胶成像分析,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3%,表达形式主要为包涵体。结论:构建了DTA-hS120重组表达质粒,并获得了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抗HIV-1治疗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毒素 基因克隆 免疫毒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新构建的含DF3启动子和白喉毒素A片段的重组表达载体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14
作者 蔡明 黄文广 +2 位作者 罗威 潘晟 殷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38-643,共6页
目的研究新构建的含人乳腺癌DF3启动子和白喉毒素A片段的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并用其转染DF3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通过MTT法测定PGL3-DF3-DTA在体外... 目的研究新构建的含人乳腺癌DF3启动子和白喉毒素A片段的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并用其转染DF3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通过MTT法测定PGL3-DF3-DTA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裸鼠动物模型观察PGL3-DF3-DTA在体内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成功构建出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并建立了人乳腺癌裸鼠动物模型,经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作用后的DF3阳性人乳腺癌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Ki-67、bcl-2基因表达水平降低,bax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结论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能对DF3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3 白喉毒素A片段 基因表达 基因治疗 人乳腺癌
下载PDF
EWS-FLI1介导DTA基因在尤文肉瘤移植瘤裸鼠模型体内特异表达研究
15
作者 赵忠全 冯岗 王东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EW S-FLI1介导的白喉毒素A链基因(d iphtheria toxin A cha in gene,DTA)在尤文肉瘤裸鼠移植瘤模型体内特异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将含有EW S-FLI1特异结合序列ACCGGAAGT和白喉毒素A链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2-DTA导... 目的观察EW S-FLI1介导的白喉毒素A链基因(d iphtheria toxin A cha in gene,DTA)在尤文肉瘤裸鼠移植瘤模型体内特异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将含有EW S-FLI1特异结合序列ACCGGAAGT和白喉毒素A链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2-DTA导入尤文肉瘤裸鼠移植瘤模型体内,通过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DTA的表达情况。结果DTA在肿瘤组织中有高表达,肝组织中有弱表达,心肌组织中表达结果为阴性。结论EW S-FLI1介导的DTA可在尤文肉瘤裸鼠移植瘤内特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文肉瘤 白喉毒素A链(DTA) 裸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新型用于艾滋病基因治疗的结合白喉毒素突变体的慢病毒载体
16
作者 唐中伟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25-426,F0003,共3页
慢病毒载体作为基因治疗的工具之一备受关注,尤其是基于HIV-1构建的慢病毒载体。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对特异性识别HIV阳性细胞的非整合性依赖Rev并结合白喉毒素突变体的新型慢病毒载体构建以及抗白喉毒素细胞系的建立作了介绍。
关键词 HIV-1 基因治疗 慢病毒载体 白喉毒素突变体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喉杆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春 熊鸿燕 +2 位作者 张建中 何利华 尹焱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 建立检测白喉杆菌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方法 用PCR扩增白喉杆菌特异的白喉外毒素B基因 (toxB)片段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结果 白喉杆菌参考菌株 (有毒株 )均扩增出 318bp的特异性片段 ,而其他需鉴别诊断的常见... 目的 建立检测白喉杆菌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方法 用PCR扩增白喉杆菌特异的白喉外毒素B基因 (toxB)片段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结果 白喉杆菌参考菌株 (有毒株 )均扩增出 318bp的特异性片段 ,而其他需鉴别诊断的常见病原菌均未扩增出此特异条带。检测灵敏度为 85 0fg/ μl基因组DNA。 结论 依据toxB基因建立的白喉杆菌PCR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白喉杆菌 实验研究 白喉外毒素B片段基因
下载PDF
白喉毒素-白细胞介素2重组嵌合毒素的克隆表达及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扬 王健伟 +2 位作者 屈建国 王春晓 洪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应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出编码白喉毒素氨基端 389个氨基酸 (DT3 89)的基因片段及人IL 2全基因 ,将两基因串连插入 pET3a载体 ,构建成含有DT3 89 IL 2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BL2 1,经表达、纯化后 ,用3 H Leucine掺入法测定其对H... 应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出编码白喉毒素氨基端 389个氨基酸 (DT3 89)的基因片段及人IL 2全基因 ,将两基因串连插入 pET3a载体 ,构建成含有DT3 89 IL 2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BL2 1,经表达、纯化后 ,用3 H Leucine掺入法测定其对HUT 10 2细胞的蛋白合成抑制作用。SDS PAGE电泳分析表明 ,表达产物分子质量 (Mr)约为 5 8kD ;重组嵌合毒素能够特异性地抑制高表达IL 2受体的HUT 10 2细胞的蛋白生物合成 ,且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其细胞半数抑制浓度 (IC50 )约为 3 3× 10 -11mol/L。为进一步研制特异性的抗IL 2受体高表达肿瘤和相关疾病的药物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毒素 白细胞介素-2 嵌合毒素 基因表达 细胞毒作用 肿瘤导向生物治疗
下载PDF
PGL3-DF3-DTA在DF3阳性人乳腺癌细胞移植瘤中的表达和作用
19
作者 张杨 黄文广 +1 位作者 黄汉菊 杨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含人乳癌DF3/MUC1启动子转录调控序列的DTA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对乳腺癌DF3阳性癌细胞的选择性表达和杀伤作用。方法将乳腺癌的两种细胞株MCF-7和MDA-MB-231分别接种于裸鼠背侧皮下,7 d后开始用重组的质粒进行活体内瘤注... 目的探讨含人乳癌DF3/MUC1启动子转录调控序列的DTA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对乳腺癌DF3阳性癌细胞的选择性表达和杀伤作用。方法将乳腺癌的两种细胞株MCF-7和MDA-MB-231分别接种于裸鼠背侧皮下,7 d后开始用重组的质粒进行活体内瘤注射治疗。肿瘤接种后第29天脱颈椎处死裸鼠,测量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裸鼠移植瘤内DTA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在MCF-7细胞株移植瘤中表达,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结论重组表达载体PGL3-DF3-DTA对乳腺癌DF3阳性的癌细胞起到了选择性表达和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DF3/MUCI 重组质粒 DTA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不同免疫球蛋白启动子控制的白喉毒素A链基因对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20
作者 姚娜 芮红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6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免疫球蛋白κ轻链启动子/增强子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启动子/增强子控制的白喉毒素A链基因对淋巴瘤细胞生长抑制。方法将白喉毒素A链基因或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与免疫球蛋白启动子/增强子相连构建成白喉毒素A链真核表达载体pcDNA3I... 目的比较免疫球蛋白κ轻链启动子/增强子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启动子/增强子控制的白喉毒素A链基因对淋巴瘤细胞生长抑制。方法将白喉毒素A链基因或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与免疫球蛋白启动子/增强子相连构建成白喉毒素A链真核表达载体pcDNA3IgκDTA、pcDNA3IgHDTA或细菌β半乳糖苷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IgκLacZ、pcDNA3IgHLacZ。由脂质体介导将质粒转染至产或不产免疫球蛋白的真核细胞中,检测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检测白喉毒素A链基因的表达对转染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由免疫球蛋白κ轻链启动子/增强子或免疫球蛋白重链启动子/增强子控制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只能在产免疫球蛋白(κ轻链型)细胞株CA46中表达。当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与质粒pcDNA3IgκDTA或pcDNA3IgHDTA共转染时,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只在CA46细胞中被抑制。质粒pcDNA3IgκDTA、pcDNA3IgHDTA的表达均能明显抑制CA46细胞的生长,而对照质粒pcDNA3IgκLacZ或pcDNA3IgHLacZ对CA46细胞则无明显作用,并且pcDNA3IgκDTA的抑制作用较pcDNA3IgHDTA更强。结论由免疫球蛋白κ轻链启动子/增强子或免疫球蛋白重链启动子/增强子控制的白喉毒素A链基因的表达能特异性地杀伤产免疫球蛋白(κ轻链)的肿瘤细胞。并且免疫球蛋白κ轻链启动子/增强子较免疫球蛋白重链启动子/增强子有更强的启动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白喉毒素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