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in Tangshan earthquake regio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from joint inversion of receiver functions and surface wave dispersion
1
作者 Yanna Zhao Yonghong Duan +1 位作者 Zhuoxin Yang Zhanyong Gao 《Earthquake Science》 2020年第1期42-52,共11页
Using the seismic records of 83 temporary and 17 permanent broadband seismic stations deployed in Tangshan earthquake region and its adjacent areas(39°N–41.5°N,115.5°E–119.5°E),we conducted a non... Using the seismic records of 83 temporary and 17 permanent broadband seismic stations deployed in Tangshan earthquake region and its adjacent areas(39°N–41.5°N,115.5°E–119.5°E),we conducted a nonlinear joint inversion of receiver functions and surface wave dispersion.We obtained som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region and its adjacent areas,including sedimentary thickness,Moho depth,and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S-wave velocity.Meanwhile,we also obtained the vP/vS structure along two sections across the Tangshan region.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Moho depth ranges from 30 km to 38 km,and it becomes shallower from Yanshan uplift area to North China basin;(2)the thickness of sedimentary layer ranges from 0 km to 3 km,and it thickens from Yanshan uplift region to North China basin;(3)the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upper crust has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the surface geological structure,while the veloc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are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upper crust.Compared with the upper crust,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is more obvious;(4)the discontinuity of Moho on the two sides of Tangshan fault suggests that Tangshan fault cut the whole crust,and the low vS and high vP/vS beneath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region may reflect the invasion of mantle thermal material through Tangshan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gshan earthquake region joint inversion surface wave dispersion receiver functions S-wave velocity
下载PDF
Inversion of 3D velocity and anisotropy of near surfaces based on an azimuth-dependent dispersion curve inversion method
2
作者 Jiang Ning-Bo Liang Chun-Tao Peng We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1年第2期212-224,273,共14页
In petroleum seismic exploration,dense seismic ray coverage is often guaranteed through dense seismic sources and geophones.Dense ray coverage facilitates the high-resolution 3D velocity structure imaging of near surf... In petroleum seismic exploration,dense seismic ray coverage is often guaranteed through dense seismic sources and geophones.Dense ray coverage facilitates the high-resolution 3D velocity structure imaging of near surfaces using surface waves.In this study,the 3D velocity and anisotropy structure of a petroleum exploration area are obtained using the azimuth-dependent dispersion curve inversion(ADDCI)method.Imaging results show that low-velocity zones correspond to a river channel.The fast propagation direction(FPD)of S-waves along this channel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channel.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has a surface sediment layer with a thickness of less than 20 m,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sand and gravel deposits formed by the river alluvial deposition near the surface.In addition,a relatively thick sedimentary layer is formed on 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study area.The anisotropy shows that the FPD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rection of alluvial fl ow and that the magnitude of anisotropy in the deep part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hallow part.Inversion result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geological data and suggest that the obtained model can truly refl ect the 3D velocity structure and anisotropy of the near-surface area.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ADDCI method can maximize the high-energy surface waves in exploration data to obtain near-surface velocity structures,which provide a highly accurate model for near-surface static cor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CI Near surface dispersion inversion surface wave imaging ANISOTROPY
下载PDF
Frequency Time Analysis (FTAN) and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Solutions from Short Period Surface Waves in Cameroon (Central Africa) 被引量:2
3
作者 Eric N. Ndikum Charles T. Tabod Alain-Pierre K. Tokam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4年第2期33-43,共11页
Short period surface waves generated by a local earthquake recorded by broadband seismometers at distances of about 186 to 778 km from the earthquake’s epicenter located in Cameroon (Central Africa) were processed fo... Short period surface waves generated by a local earthquake recorded by broadband seismometers at distances of about 186 to 778 km from the earthquake’s epicenter located in Cameroon (Central Africa) were processed for group velocity maps and dispersion waveforms using the frequency time analysis (FTAN) method. The resulting group velocity fundamental modes of the extracted Rayleigh and Love waves were used for a joint amplitude spectral and P polarity inversion using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The corresponding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s, the residual as a function of depth, the amplitude spectra and the moment tensor solutions of the regions from the epicenter to the different stations up to a depth of about 10 km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QUENCY TIME ANALYSIS (FTAN) surface waves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S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下载PDF
Invers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lastic properties of coating layers by the surface ultrasonic waves
4
作者 常军 杨震 许金泉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9期945-949,共5页
As the coated materials are widely applied in engineering, estimation of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coating layers is of great practical importanc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version algorithm for determining the elasti... As the coated materials are widely applied in engineering, estimation of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coating layers is of great practical importanc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version algorithm for determining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coating layers from the given velocity dispersion of surface ultrasonic waves. Based on the dispersive equation of surface waves in layered half space, an objective function dependent on coating material parameters is introduced. The density and wave velocities, which make the object function minimum, are taken as the inversion results. Inverse analyses of two parameters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velocities) and three parameters (the density,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velocities) of the coating layer were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ting layers surface waves Dispersive equation Inverse algorithm
下载PDF
A group velocity of seismic love surface wave and lithosphere structure in Antarctic Peninsula
5
作者 束沛镒 胡家富 +2 位作者 滕吉文 张中杰 焦承民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1997年第2期20-23,共4页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urface wave seismogram of South Sandwich Island earthquake(Ms=6.4) recorded by Antarctic General Bernardo O'Higgins Station. We computed a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of Love surface wav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urface wave seismogram of South Sandwich Island earthquake(Ms=6.4) recorded by Antarctic General Bernardo O'Higgins Station. We computed a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of Love surface wave and obtained lithosphere structur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matchedfilter frequencytime analysis and grid dispersion inversion. Our result shows that crust structure below Antarctic Peninsula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and their thickness are respectively 5 km,8 km and 10 km. Upper mantle velocity is 5.32 km/s and gradually changes into 5.11 4.9 km/s below 53 km.The mininum velocity is 4.8 km/s. It can be referred that Antarctic mantle is also of layered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rctic Peninsula Love surface wave matchedfilter frequencytime analysis grid dispersion inversion.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南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壳幔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6
作者 王玉辰 滕吉文 +1 位作者 田小波 陈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07-3720,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至中亚造山带的广大地区,经历了早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陆内造山、新生代裂陷等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且该区赋存大规模能源和矿产资源、发育河套地震带,因此该区壳幔结构特征对其地质演...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至中亚造山带的广大地区,经历了早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陆内造山、新生代裂陷等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且该区赋存大规模能源和矿产资源、发育河套地震带,因此该区壳幔结构特征对其地质演化过程、资源富集机制、地震孕育机理均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基于内蒙古满都拉—陕北延川宽频带线性地震台阵资料,开展同剖面人工源地震测深结果约束下的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联合反演、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成像研究,构建了纵跨中亚造山带南部—阴山造山带—河套地堑—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一线的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沿剖面Moho面存在较大起伏,深度变化范围为35~48 km,整体上呈现以河套地堑为中心,相向汇聚、分段加深的近似对称图案;河套地堑地段,Moho面以穹窿形上隆的方式完成过渡,Moho面上隆、上地幔低速区的分布范围与孔兹岩带分布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大青山、乌拉山、色尔腾山交汇部位的地震活动分布,在空间上呈现速度结构迥异、相对独立的花状构造特征.以上特征指示研究区地壳在古元古代鄂尔多斯—阴山地块碰撞拼合、古生代中亚造山带造山的构造格架基础上,主要记录了中生代燕山运动B幕的强烈南北向挤压变形,并叠加了新生代以来,特别是新近纪至今鄂尔多斯北缘的强烈伸展断陷作用;渐新世河套地堑的初始发育是基于古元古代鄂尔多斯—阴山地块的碰撞拼合带启动的,意味着克拉通陆核的早期结合带在后期演化中依然保持着构造薄弱带的属性;大青山山前断裂、色尔腾山山前断裂是交汇区的主干断裂,它们均具备正断和走滑性质,而乌拉山山前断裂、北缘断裂分别在两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推测1996年包头6.4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对应北部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东段沿南倾方向在地壳深部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阴山造山带 河套地堑 鄂尔多斯盆地 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联合反演 地壳上地幔结构 花状构造 1996年包头6.4级地震
下载PDF
联合反演面波频散和H/V获取地壳上地幔的横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研究
7
作者 胥鸿睿 程天健 +2 位作者 漆乔木 付锦昌 李川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0-1809,共10页
横波速度的径向各向异性反映了物质的变形和主导应力的方向.目前,勒夫面波和瑞雷面波的相、群速度频散特征已经被广泛用于确定地壳上地幔的横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但仅反演相对长周期(譬如,>5 s)的面波频散难以约束地壳浅部尤其是... 横波速度的径向各向异性反映了物质的变形和主导应力的方向.目前,勒夫面波和瑞雷面波的相、群速度频散特征已经被广泛用于确定地壳上地幔的横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但仅反演相对长周期(譬如,>5 s)的面波频散难以约束地壳浅部尤其是沉积层的横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此外,面波频散反演中不准确的浅部结构亦会导致更深部的反演结果的偏差.相较于面波频散,相同周期的瑞雷面波质点运动的水平-垂直振幅比(H/V)对横波速度的敏感深度明显更浅.在面波相、群速度与H/V具有相似的空间分辨率的前提下,本文提出联合反演勒夫面波和瑞雷面波频散与H/V获取地壳上地幔的横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的方法.基于渤海湾盆地西缘的实际案例和理论模型测试的结果表明,引入H/V进行联合反演可以显著改善地壳尤其是沉积层的横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的反演结果.本文所提出方法有助于地壳变形和相关构造应力状态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频散 H/V 联合反演 横波速度 径向各向异性 地壳上地幔
原文传递
基于正态-逆威沙特分布的地空导弹命中概率贝叶斯估计
8
作者 刘昊邦 史宪铭 +1 位作者 赵美 张建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9-348,共10页
针对现有导弹命中概率贝叶斯估计中主要采用二维正态射弹散布但未考虑X轴、Y轴两向相关导致估计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正态-逆威沙特分布作为射弹散布参数先验分布,对地空导弹命中概率估计方法展开研究。在描述地空导弹脱靶量定义的基础上... 针对现有导弹命中概率贝叶斯估计中主要采用二维正态射弹散布但未考虑X轴、Y轴两向相关导致估计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正态-逆威沙特分布作为射弹散布参数先验分布,对地空导弹命中概率估计方法展开研究。在描述地空导弹脱靶量定义的基础上,以两向相关特点确定相关系数。针对地空导弹外场试验成本高、数据少,经典统计学方法估计命中概率困难问题,采用贝叶斯方法融合先验信息进行研究。基于正态-逆威沙特分布,利用先验信息对先验分布超参数进行求解,并利用贝叶斯公式融合外场实测试验数据,求出射弹散布参数后验分布,最终完成地空导弹命中概率估计。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现有正态-逆伽马分布方法,能够考虑地空导弹射弹散布两向相关的实际情况,并充分利用命中概率信息,有利于提升估计准确性,为地空导弹命中概率估计提供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空导弹 命中概率 射弹散布 两向相关 正态-逆威沙特分布 贝叶斯
下载PDF
当阳复向斜页岩气探测区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暗示
9
作者 危自根 储日升 +1 位作者 谢军 范心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63-2971,共9页
本文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扬子克拉通当阳复向斜区21个密集流动地震台下方的地壳厚度、V_(p)/V_(s)比和S波速度.结果表明,该区平均地壳厚度和V_(p)/V_(s)比值分别为33.8 km和1.75,推测当阳复向... 本文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扬子克拉通当阳复向斜区21个密集流动地震台下方的地壳厚度、V_(p)/V_(s)比和S波速度.结果表明,该区平均地壳厚度和V_(p)/V_(s)比值分别为33.8 km和1.75,推测当阳复向斜经历过下地壳减薄但地壳整体尚保持典型克拉通结构特征.研究区绝大部分台站都在3~4 km深度存在1~2 km厚的低S波速度层,推测可能与该深度范围内富集高孔隙度和低密度的页岩气层有关.本研究表明,基于密集流动地震台阵被动源数据资料,可为油气资源勘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阳复向斜 页岩气勘探 低速薄层 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 接收函数H-κ叠加
下载PDF
基于面波频散曲线聚类分析的近地表横波速度反演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欣悦 刘国昌 +5 位作者 杜婧 迟麟 王志勇 时岚婷 王依萌 王兴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26-3047,共22页
获取准确的近地表横波速度对复杂地表条件下弹性波地震数据处理和成像非常重要.在浅层面波工程勘探中通过反演提取的频散曲线可以获得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在多道面波频散曲线分析中,频散关系拾取的精度直接影响速度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本... 获取准确的近地表横波速度对复杂地表条件下弹性波地震数据处理和成像非常重要.在浅层面波工程勘探中通过反演提取的频散曲线可以获得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在多道面波频散曲线分析中,频散关系拾取的精度直接影响速度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在多道面波叠加及自动拾取频散曲线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面波频散曲线聚类分析的近地表横波速度反演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低信噪比条件下面波频散曲线的不确定性,通过在频散曲线拾取中引入曼哈顿距离K-Means聚类算法提高频散曲线拾取的准确性.采用多道多窗口叠加技术提高了面波反演对横向速度变化的适应性,通过聚类算法和多窗口叠加提高反演的可靠性,聚类算法获得较准确的频散曲线更利于后续横波速度反演过程.模拟数据算例对比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比常规算法效果更好,精度更高.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工程勘探和油气勘探的面波数据反演中,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反演 横波速度 近地表勘探 频散曲线K-Means聚类
下载PDF
基于噪声面波直接反演法研究天山中段地壳S波速度结构
11
作者 陈玉鑫 唐明帅 +2 位作者 李艳永 魏芸芸 曹昌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0-982,共13页
天山造山带是新生代以来复活隆升的陆内造山带,强烈的地震活动性使得理解和认识天山造山带深部结构及盆山耦合关系尤为重要。文章中使用天山造山带及邻区(40°~49°N,79°~93°E)85个台站2017—2019年的背景噪声资料,... 天山造山带是新生代以来复活隆升的陆内造山带,强烈的地震活动性使得理解和认识天山造山带深部结构及盆山耦合关系尤为重要。文章中使用天山造山带及邻区(40°~49°N,79°~93°E)85个台站2017—2019年的背景噪声资料,结合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获得了6~52 s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利用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直接反演法对天山中段地壳三维S波速度结构及盆山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地壳浅层S波速度分布与构造单元中沉积层厚度相关,塔里木盆地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表现为低速,天山造山带表现为高速;到了中下地壳,天山造山带下方存在被高速异常包裹的低速体;莫霍面附近,天山造山带表现出相对低速;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天山造山带的地壳厚度分别在45~50 km、50~62 km之间,沿南北向,天山造山带莫霍面呈现较为宽缓的形态;在82°~86.5°E之间,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向天山下方双向俯冲,86.5°~88°E之间,准噶尔盆地向天山南向俯冲,由西向东,不同盆山耦合关系揭示了新生代以来天山中段不同区域构造运动差异,为进一步探讨造山动力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造山带 背景噪声 面波直接反演法 地壳速度结构 盆山耦合
下载PDF
基于面波多道分析法的无砟轨道性能劣化反演方法
12
作者 胡猛 许玉德 +2 位作者 李少铮 薛志强 曹世豪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7-1277,共11页
提出了基于面波多道分析法的无砟轨道性能劣化反演方法。以无砟轨道理论面波频散曲线为基础,分析具有不同劣化程度的无砟轨道面波频散特性,构建无砟轨道性能劣化反演方法,并研究激振频率与检波器布设方式对反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 提出了基于面波多道分析法的无砟轨道性能劣化反演方法。以无砟轨道理论面波频散曲线为基础,分析具有不同劣化程度的无砟轨道面波频散特性,构建无砟轨道性能劣化反演方法,并研究激振频率与检波器布设方式对反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砟轨道的面波频散曲线在低频与高频段分别取决于CA砂浆与轨道板的横波速度。为提高反演效果,建议将激振频率取为50 kHz,最小偏移距取大于或等于0.05 m,道间距取0.05 m,并尽可能增大检波器排列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面波多道分析 频散特性 反演 性能劣化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地震面波和大地电磁数据一维联合反演算法研究
13
作者 孟锐 吴思远 +3 位作者 朱圣伟 杨晓柳 赵威 祁程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利用快速标量传递算法进行了一维层状模型的地震面波频散曲线正演计算,得到了基阶频散曲线;利用传统方法对一维层状模型进行了大地电磁正演计算,得到大地电磁的视电阻率曲线数据和相位数据。利用遗传算法对合成数据分别进行了单独反演... 利用快速标量传递算法进行了一维层状模型的地震面波频散曲线正演计算,得到了基阶频散曲线;利用传统方法对一维层状模型进行了大地电磁正演计算,得到大地电磁的视电阻率曲线数据和相位数据。利用遗传算法对合成数据分别进行了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得到拟合差分布图来分析两种数据的兼容性并研究联合反演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的结果,可以看出地震面波频散曲线和大地电磁数据的联合反演结果较之单方法的反演结果要更加精确,收敛速度更快,两种数据的耦合情况较好,同时联合反演能够有效地限制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地震面波 大地电磁 频散曲线 联合反演 正演
下载PDF
利用面波和接收函数联合反演滇西地区壳幔速度结构 被引量:62
14
作者 胡家富 朱雄关 +1 位作者 夏静瑜 陈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69-1076,共8页
考虑到面波频散对介质S波速度、接收函数对界面深度的各自敏感性优势,综合利用面波和接收函数资料实现联合反演,求取滇西地区壳幔速度结构.本文利用适配滤波频时分析技术处理覆盖滇西地区的长周期面波资料,获得10.5~105.0s周期范围内... 考虑到面波频散对介质S波速度、接收函数对界面深度的各自敏感性优势,综合利用面波和接收函数资料实现联合反演,求取滇西地区壳幔速度结构.本文利用适配滤波频时分析技术处理覆盖滇西地区的长周期面波资料,获得10.5~105.0s周期范围内的面波群速度频散,进而利用分格反演方法提取研究区内1°×1°网格纯路径频散;基于滇西地区宽频带三分量远震记录,经反褶积后得到台站下方的远震P波接收函数.联立面波纯路径频散信息和接收函数资料建立系统方程,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实现联合反演,从而获得滇西地区壳幔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滇西地区以红河断裂为界,东西两侧壳幔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断裂西侧约20km深度处存在一厚度为10km左右的低速层,而东侧并不明显;滇缅泰块体上的畹町、沧源一带属于上地幔低速区,而另一个地幔低速区则位于滇中块体上的康滇古隆起上,两处地幔低速区与大地高热流分布、强震活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频散 接收函数 联合反演 滇西 壳幔结构
下载PDF
合肥市地壳浅部三维速度结构及城市沉积环境初探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玲利 黄显良 +9 位作者 姚华建 缪鹏 汪小厉 鲍子文 倪红玉 李成 杨元 罗松 胡少乾 杨源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07-3323,共17页
合肥市位于合肥盆地东南缘,东侧紧邻郯庐断裂带,多条大型隐伏断裂穿过市区.为进一步认识合肥城市下方隐伏断裂的空间展布、性质,以及城市复杂的沉积环境,本文利用布设在合肥市区的58套三分量短周期地震仪组成的台阵,获得了37天的三分量... 合肥市位于合肥盆地东南缘,东侧紧邻郯庐断裂带,多条大型隐伏断裂穿过市区.为进一步认识合肥城市下方隐伏断裂的空间展布、性质,以及城市复杂的沉积环境,本文利用布设在合肥市区的58套三分量短周期地震仪组成的台阵,获得了37天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通过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走时直接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合肥市地壳浅部0.6~3.6 km的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速度结构图像展现了地壳浅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纵向成层性,揭示出NNE、NWW和近EW三组不同走向的隐伏断裂在城市地下浅部的构造特征.取得以下认识:(1)合肥市南、北方向在浅地表(2 km以内)存在显著速度差异,速度分界线位置与已知的近EW向的蜀山断裂一致,断裂南侧呈现低速凹陷,北侧则为高速隆起.低速中心深度达2~3 km,速度异常与该断裂在合肥盆地东部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反转沉积了不同地层有关;(2)合肥市区存在明显的高速异常带,其走向、位置与穿过该区域的郯庐断裂带西支主干断裂相符,其中五河—合肥断裂在市区北部以东呈现低速凹陷特征,低速区范围与肥东凹陷晚白垩纪以来的沉积构造边界一致,认为肥东凹陷的最大沉积厚度可达2 km以上;(3)合肥市中心跨郯庐断裂带西支主干断裂之间呈现明显的凹、隆相间的复杂构造,推测其是在多组断裂的共同拉伸作用下形成的小型沉积盆地,沉积中心位于郯庐断裂带内部,最大厚度可达3~4 km.由于其展布方向在不同深度与该区域断裂的走向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推测不同深度的沉积形态与郯庐断裂带在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成像 地壳浅部结构 面波走时直接反演 城市地质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三维地壳上地幔结构 被引量:53
16
作者 陈国英 宋仲和 +5 位作者 安昌强 陈立华 庄真 傅竹武 吕梓龄 胡家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本文用均等显示滤波频时分析方法分析了长周期瑞利面波资料,获得了路经中国大陆及邻区的238条混合路径的面波群速度频散,其周期范围为10.5—113s.用改进的分格反演方法从混合路径频散中提取出位于华北地区的12个4°×4°网... 本文用均等显示滤波频时分析方法分析了长周期瑞利面波资料,获得了路经中国大陆及邻区的238条混合路径的面波群速度频散,其周期范围为10.5—113s.用改进的分格反演方法从混合路径频散中提取出位于华北地区的12个4°×4°网格单元的纯路径频散并反演其地壳上地幔结构.所得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横向变化显著;从东向西地壳逐渐变厚;位于华北东部的分格在地壳中20km深处普遍存在低速层,整个华北地区上地幔低速层埋藏较浅,一般为55—100km之间.各个网格上地幔低速层的速度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上地幔结构 华北地区 面波
下载PDF
改进的神经网络反演微动面波频散曲线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晓华 林君 +2 位作者 陈祖斌 焦健 郭同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00-906,共7页
通过分析微动探查方法和改进神经网络迭代反演算法,提出采用改进的神经网络迭代反演微动面波频散曲线。该方法在网络训练学习阶段通过批处理学习和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学习速度;在迭代反演阶段通过vR/λR-f曲线极值点的变化来调整输入... 通过分析微动探查方法和改进神经网络迭代反演算法,提出采用改进的神经网络迭代反演微动面波频散曲线。该方法在网络训练学习阶段通过批处理学习和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学习速度;在迭代反演阶段通过vR/λR-f曲线极值点的变化来调整输入模型以减少迭代反演次数;最后设计反演方案,并对6层介质模型进行频散曲线的网络训练和迭代反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减少了迭代反演次数,提高了收敛速度,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BP神经网络 微动 频散曲线 面波 迭代反演
下载PDF
利用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被引量:56
18
作者 郑晨 丁志峰 宋晓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23-3236,共14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对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增厚和物质逃逸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研究区内布设的大型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记录进行处理,联合反演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数据,获得了地壳厚度、沉积层厚度分布情况以及地壳上地幔高精度S波... 青藏高原东南缘对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增厚和物质逃逸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研究区内布设的大型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记录进行处理,联合反演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数据,获得了地壳厚度、沉积层厚度分布情况以及地壳上地幔高精度S波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的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地壳厚度变化很大,从西北往东南方向地壳厚度逐渐变薄;(2)沉积层厚度与研究区内沉积盆地的分布情况较为一致;(3)在研究区中下地壳内由北向南呈条带状分布有两条主要的壳内低速体,其中一条从川西北次级块体向南延伸,穿过丽江断裂到达滇中次级块体下方,另一条低速体沿小江断裂分布,向南延伸到24°N左右,两条低速体在中地壳范围被四川盆地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下方的高速异常所隔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面波频散 接收函数 青藏高原东南缘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下载PDF
广东省东部地区的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14
19
作者 闻则刚 杨马陵 +2 位作者 叶秀薇 康英 王正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利用广东省数字遥测台网记录到的2000年11月16日发生在所罗门群岛的两次MS7.7和MS7.8地震及2000年11月18日新爱尔兰地区的MS7.3地震面波波形数据,测定了在广东地区汕头和韶关之间路径上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对应的地壳横波速度... 利用广东省数字遥测台网记录到的2000年11月16日发生在所罗门群岛的两次MS7.7和MS7.8地震及2000年11月18日新爱尔兰地区的MS7.3地震面波波形数据,测定了在广东地区汕头和韶关之间路径上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对应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壳厚度为30km,上地壳横波速度变化较大,中下地壳相对均匀,没有发现地壳内部的低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频散 反演 相速度 S波速度结构
下载PDF
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联合反演南北地震带北段壳幔速度结构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郑晨 丁志峰 宋晓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1-1224,共14页
通过对南北地震带北段区域所布设的676个流动地震台站观测资料进行处理,联合反演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数据,获得了研究区内地壳厚度、沉积层厚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地壳上地幔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成像结果.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厚度从青藏... 通过对南北地震带北段区域所布设的676个流动地震台站观测资料进行处理,联合反演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数据,获得了研究区内地壳厚度、沉积层厚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地壳上地幔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成像结果.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厚度从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外总体逐渐变薄,秦岭造山带地壳厚度较同属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北祁连块体明显减薄;鄂尔多斯盆地及河套盆地分布有非常厚的沉积层,阿拉善块体部分区域也有一定沉积层分布,沉积层与研究区内盆地位置较为一致;松潘—甘孜块体、北祁连造山带等青藏高原东北缘总体表现为S波低速异常;在中下地壳,松潘—甘孜块体下方的低速体比北祁连造山带下方的低速体S波速度值更小、分布深度更浅,更有可能对应于部分熔融的地壳;鄂尔多斯盆地在中下地壳以及上地幔内有着较大范围的高速异常一直延伸到120km以下,而河套盆地地幔只在80km以上部分有着高速异常的分布,此深度可能代表了河套盆地的岩石圈厚度,来自深部地幔的热物质上涌造成了该区域的岩石圈减薄;阿拉善块体在地壳和上地幔都表现出高低速共存的分布特征,暗示阿拉善块体西部岩石圈可能受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挤压作用发生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面波频散 接收函数 南北地震带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