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钛腰椎融合器在不同入路椎间融合术中的生物力学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振军 李文钊 +5 位作者 李慧 廖振华 孟庆铸 孙大为 孙学君 刘伟强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250,共8页
目的探究采用多孔融合器在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建立完整腰椎三维有限模型,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多孔材料的力学参数。针对多孔融合器在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目的探究采用多孔融合器在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建立完整腰椎三维有限模型,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多孔材料的力学参数。针对多孔融合器在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和直接外侧椎体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DLIF)中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施行椎间融合术后,DLIF、ALIF模型预测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和融合器应力明显低于PLIF、TLIF模型,DLIF、ALIF和TLIF模型预测的终板应力明显低于PILF模型。结论采用多孔融合器的DLIF模型显示出较优的生物力学性能,而且在临床过程中操作简单适于微创术式。DLIF手术具有更优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融合器 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微创直接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5
2
作者 江建中 甘锋平 +5 位作者 谭海涛 谢兆林 陈国平 黄圣斌 林鑫欣 李颖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9-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35例行微创直接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早期(2010年1月...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35例行微创直接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早期(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行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2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Suk标准判断植骨融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72个月,平均28.5个月。微创组在手术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背部疼痛较术前均明显缓解,术后第1天、第7天及术后1个月微创组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随访时背部疼痛VAS评分趋于一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Suk标准,末次随访时微创组融合率为91.4%,传统组融合率为92.6%,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3例出现一侧大腿前方或腹股沟区一过性麻木,5例屈髋乏力,传统组1例出现一侧大腿前方或腹股沟区一过性麻木,3例屈髋乏力,均于术后1~3个月自然恢复。微创组1例发生切口并发症,1例术后第3个月结核复发;传统组1例发生切口并发症,1例于术后第5个月结核复发,内固定松动。结论微创直接外侧入路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切口比较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直接外侧入路 椎间融合术 脊柱结核
下载PDF
不同椎间融合方法对腰椎动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庆东 郭立新 +1 位作者 张驰 张东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2,共7页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入路方法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方法(ALIF,PLIF,TLIF和DLIF)对全身振动状态下的腰椎融合节段及邻近节段的影响.引入了与并发症相关的重要指标,如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及应力振幅等,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入路方法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方法(ALIF,PLIF,TLIF和DLIF)对全身振动状态下的腰椎融合节段及邻近节段的影响.引入了与并发症相关的重要指标,如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及应力振幅等,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的方法中,ALIF可以为全身振动状态下的相邻节段提供一个更稳定的环境,并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抗振性能.与其他方法相比,DLIF可以降低振动状态下椎间融合器下沉及失效的风险.而且,DLIF可以为全身振动状态下的椎骨细胞提供一个更稳定、更合适的生长环境,更有利于椎骨融合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腰椎椎间融合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 直接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 全身振动
下载PDF
直接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甘锋平 谭海涛 +6 位作者 江建中 谢兆林 陈国平 黄圣斌 詹翼 李颖 林鑫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6-720,共5页
目的探讨直接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采用DLIF治疗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0例;年龄36-78岁,平均... 目的探讨直接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采用DLIF治疗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0例;年龄36-78岁,平均61.4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5.7年。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腰椎退变性侧凸2例,腰椎滑脱症3例,腰椎节段不稳伴椎管狭窄6例。病变节段:L4、5 10例,L3、4 6例,L2、3 2例,L(2-4) 2例,L(3-5) 3例,L(2-5) 2例。术前椎间隙高度为(6.20±0.88)m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26±0.4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40.80%±3.10%。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采用VAS评分、ODI评价疗效,影像学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5-155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量80-300 m L,平均158 m L;术后住院时间为2-5 d,平均3.2 d。术中未发生大血管、腹腔脏器(输尿管、肠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6个月。术后出现单纯屈髋乏力4例,屈髋乏力伴大腿前方或腹股沟区麻木5例,均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随访期间未发现椎间融合器下沉或滑移、螺钉断裂、逆行性射精等并发症。25例32个节段中,20个节段获完全骨性融合,12个节段部分融合;融合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8个月。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1.98±1.20)mm和(11.80±1.33)m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2 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3.43±0.53)分,ODI为15.41%±3.91%,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26.275,P=0.000;t=22.902,P=0.000)。结论DLI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