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nomics of Residues Incorporation and Phosphorus Application for Direct Seeded Rice and Wheat under Saline Soil
1
作者 Imdad Ali Mahmood Arshad Ali +5 位作者 Muhammad Zahid Kiani Armghan Shahzad Tariq Sultan Hussain Shah Muhammad Arshadullah   Badar-uz-Zam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年第9期934-942,共9页
Two-year long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a permanent layout to investigate the economics of crop residues incorporation (2 t&middotha-1) and P application (0, 40, 80 and 120 kg P2O5 ha-1) to directly sowing o... Two-year long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a permanent layout to investigate the economics of crop residues incorporation (2 t&middotha-1) and P application (0, 40, 80 and 120 kg P2O5 ha-1) to directly sowing of rice and wheat crops gown under naturally salt-affected calcareous soil (ECe = 4.59 dS m-1;pHs = 8.38;SAR = 6.57 (mmolc L-1)1/2;CaCO3 = 3.21%;Extractable P = 4.07 mg&middotkg-1;sandy clay loam) at farmers field in district Hafizabad during the year 2012-13. Split plot design (crop residues in main plots and P application in sub plots) was followed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Agronomic data on growth and yield were collected at the time of each crop maturity. Maximum growth and yield of both the crops were harvested from the plots where P2O5 was applied @ 80 kg&middotha-1 along with crop residues incorporation. On an average of two years, maximum paddy (3.26 t&middotha-1) and wheat grain (3.56 t&middotha-1) yield were produced with P application @ 80 kg P2O5 ha-1 along with crop residues incorporation. Although, the yield harvested with this treatment (80 kg P2O5 ha-1 + crop residues) performed statistically equal to 120 kg P2O5 ha-1 without crop residues incorporation during both the years, however, on an average of two years, grain yield of directly sowing rice and subsequent wheat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22% and 24% respectively) than that of higher P rate (120 kg&middotha-1) without crop residues. Overall, continuous two-year crop residues incorporation further increased (17%) paddy yields during the follow up year of crop harvest. Economic analyses of both the crops were carried out to choose the best treatment with adequate economic benefits as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crop residue incorporation. Maximum net benefit of Rs = 108,680/- for direct seeded rice and Rs = 99,362/- for wheat grown with 80 kg P2O5 ha-1 application under crop residues incorporation was determined. Among P application treatments without crop residues incorporation, the maximum net benefit (Rs = 75,874/- and Rs = 65,725/-) and highest residual values (49,809 and 39,160) for direct seeded rice and wheat respectively, were obtained with extended P application rate (120 kg P2O5 ha-1) which was not again as much as that of 80 kg P2O5 ha-1 application with crop residues incorp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RESIDUES Incorporation P Application direct seeded RICE and wheat SALINE Soil Economic Analysis
下载PDF
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的影响
2
作者 徐泽 芮秋治 +7 位作者 刘震宇 李涵佳 冷鑫华 吴天凡 陈媛 张祥 陈源 陈德华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明确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形成的影响,2018-2019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以中棉425为材料,设缩节胺用量0、180、360 g·hm^(-2)3个水平,施用时期分别设盛蕾期+初花期(施用比例1∶2)、盛蕾+初花期+盛花期(施用比例1∶2∶3) 2个运... 为明确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形成的影响,2018-2019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以中棉425为材料,设缩节胺用量0、180、360 g·hm^(-2)3个水平,施用时期分别设盛蕾期+初花期(施用比例1∶2)、盛蕾+初花期+盛花期(施用比例1∶2∶3) 2个运筹方式,同时设常规施用方式(初花期,缩节胺120 g·hm^(-2))为对照,探讨缩节胺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处理对此种植方式下熟相的调节。结果表明:缩节胺用量180 g·hm^(-2)并于盛蕾期+初花期或盛蕾+初花期+盛花期使用后再通过脱叶催熟吐絮率均能达到90%以上,且吐絮强度高,较对照显著提高46.6%~71.4%。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黄叶率保持在9.0%~12.8%之间,主茎红茎比为52.8%~53.1%,倒1果枝红茎比为28.3%~34.3%,倒2果枝红茎比为27.5%~39.8%,倒3果枝红茎比为34.3%~8.5%,倒4果枝红茎比为49.1%~51.5%,吐絮倒序位为7.1~8.1台最有利于集中吐絮。因此,缩节胺合理运筹能形成集中吐絮的熟相,为实现机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夏直播棉 缩节胺运筹 集中吐絮 熟相
下载PDF
棉花种植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苑严伟 白圣贺 +4 位作者 牛康 周利明 赵博 伟利国 刘立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作为棉花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棉花种植机械化是制约棉花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实现棉花种植机械化是棉花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提质增效、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棉花产业全程机械化和规模化的研究重点。该文总结了中国棉花... 作为棉花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棉花种植机械化是制约棉花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实现棉花种植机械化是棉花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提质增效、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棉花产业全程机械化和规模化的研究重点。该文总结了中国棉花种植现状和特点,阐述了国内外典型棉花种植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重点剖析了棉花育苗移栽和直播2种主要种植技术与装备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结合精准农业背景和棉花产业生产发展要求,归纳了现有棉花种植机械化技术与装备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建议,以期为棉花种植机械化技术研究与装备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农业机械 种植 棉花 机械化 育苗移栽 直播
下载PDF
主要气候因子对麦棉两熟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韩迎春 王国平 +3 位作者 范正义 李亚兵 冯璐 毛树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185-3191,共7页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麦棉两熟种植棉花生育期间主要气候因子与籽棉产量的关系。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果表明,黄淮海棉区棉花产量在年度间的差异主要受积温的影响,4—10月份≥20℃积温与籽棉产量的关联系数0.4463...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麦棉两熟种植棉花生育期间主要气候因子与籽棉产量的关系。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果表明,黄淮海棉区棉花产量在年度间的差异主要受积温的影响,4—10月份≥20℃积温与籽棉产量的关联系数0.4463;其次为日照时数,关联系数0.4052,第三是降雨量,关联系数0.3133。在棉花生长的4—10月期间,以8月、9月的日照时数和8月份≥20℃的积温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关联系数分别达到0.7201、0.7116和0.7042。逐步回归分析法结果同样表明,积温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且为正效应;而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得出的回归方程(P=0.0007598,R2=0.7477)可试用于黄淮棉区两熟籽棉产量的预测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棉两熟 籽棉产量 气候因子
下载PDF
施肥与缩节胺配合对麦后直播夏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宗斌 李伶俐 +2 位作者 谢德意 房卫平 杨铁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94-97,共4页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3个N、P、K施肥水平配合2个缩节胺(DPC)用量对麦后直播夏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和氯化钾150kg/hm2配合喷施DPC90g/hm2,有利于提高夏棉叶片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3个N、P、K施肥水平配合2个缩节胺(DPC)用量对麦后直播夏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和氯化钾150kg/hm2配合喷施DPC90g/hm2,有利于提高夏棉叶片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活性(Fv/Fo)、光合效率(Pn)和气孔导度(Gs),棉花群体光合速率(CAP)高,单株结铃多,优质铃增加,铃重大,比其他处理皮棉增产17.4%~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缩节胺 麦后直播夏 棉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打顶剂对麦后直播棉产量构成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晓飞 王卫军 +3 位作者 孙宝林 陈立昶 胡继超 崔小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0-1109,共10页
为探讨棉花打顶剂在长江流域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于2016-2017年在江苏省宿迁市开展打顶剂(DPC+)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打顶剂棉花株高和果枝数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低于不打顶,而上部... 为探讨棉花打顶剂在长江流域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于2016-2017年在江苏省宿迁市开展打顶剂(DPC+)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打顶剂棉花株高和果枝数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低于不打顶,而上部果枝长度显著低于人工打顶和不打顶,株型更加紧凑、通风透光好。新生节间长度和新生果枝长度在不同剂量打顶剂处理下差异显著,而且随着打顶剂剂量增加长度逐渐变小,同时在人工打顶时间喷施打顶剂处理显著长于推迟5 d喷施打顶剂处理。单株成铃数基本表现为打顶剂处理高于人工打顶及不打顶处理,且人工打顶时间喷施打顶剂处理高于推迟5 d喷施打顶剂处理,单铃质量、衣分以打顶处理基本高于不打顶处理。连续2 a在人工打顶时间喷施打顶剂(DPC+) 1 125 mL·hm ^-2 条件下,实际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平均达3 994.20 kg·hm^-2 和1 464.10 kg·hm ^-2 ,比人工打顶条件下分别稳定增产0.9%和1.0%,且在此处理下,群体叶面积指数较为适宜(约4.0)、棉株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顶剂 麦后直播棉 产量构成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麦茬直播棉适于机采的密度、化控技术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源 衡丽 +4 位作者 胡大鹏 张雷 花明明 陈德华 张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4-1311,共8页
为构建适合于长江流域机械化采收的麦茬直播棉群体,以特早熟品种国欣早11-1为材料,于2011—2012年进行密度与化控(喷施生长调节剂棉太金)试验,结果表明:在1 hm290 000~105 000株,苗期、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分别使用生长调节剂棉太金9... 为构建适合于长江流域机械化采收的麦茬直播棉群体,以特早熟品种国欣早11-1为材料,于2011—2012年进行密度与化控(喷施生长调节剂棉太金)试验,结果表明:在1 hm290 000~105 000株,苗期、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分别使用生长调节剂棉太金90 ml/hm2、180 ml/hm2、360 ml/hm2、540 ml/hm2条件下,籽棉产量高达3 551.3 kg/hm2以上。且在1 hm290 000株密度下,苗期使用生长调节剂棉太金90 ml/hm2,盛蕾期使用棉太金180ml/hm2,盛花期使用棉太金360 ml/hm2,盛铃期使用棉太金540 ml/hm2,株高(105.4cm)、果枝始节位高度(26.1cm)、果枝长度(17.4 cm)和单株果枝数(10.5台)等符合机械化采收对棉花株型要求。且在此处理下,棉株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较高,能实现于8月16日—9月20日集中成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茬直播棉 密度 化控 产量 株型
下载PDF
不同耕种方式对沿黄稻茬麦田土壤因子及小麦生育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小纯 王化岑 +1 位作者 许新芳 袁剑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27-32,共6页
对沿黄稻茬麦田不同耕种方式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旋耕条播是沿黄稻茬小麦高产的最佳播种方式,与免耕播种相比,其耕层温度高,土壤容重小,耕层含水量适宜,肥效高而持久,麦田群体和个体发育好,分蘖成穗率高,千粒... 对沿黄稻茬麦田不同耕种方式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旋耕条播是沿黄稻茬小麦高产的最佳播种方式,与免耕播种相比,其耕层温度高,土壤容重小,耕层含水量适宜,肥效高而持久,麦田群体和个体发育好,分蘖成穗率高,千粒重及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生态因子 免耕 旋耕条播
下载PDF
论两熟制棉花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栽培 被引量:6
9
作者 郑曙峰 刘小玲 +4 位作者 王维 徐道青 阚画春 陈敏 李淑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1-552,共12页
传统两熟制下的棉花生产存在种植模式和棉花栽培技术复杂、棉花生产周期长、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多、化肥农药投入多、植棉效益低等突出问题。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建立并应用了两熟制棉花绿色化(减肥减药)、轻简化(简化管理)、... 传统两熟制下的棉花生产存在种植模式和棉花栽培技术复杂、棉花生产周期长、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多、化肥农药投入多、植棉效益低等突出问题。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建立并应用了两熟制棉花绿色化(减肥减药)、轻简化(简化管理)、机械化(机械代替人工)栽培技术。本文基于笔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两熟制棉花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栽培的基本概念、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其技术核心内容是,通过一次性“机播”(机械免耕单粒精量播种代替棉苗移栽,种肥同播,不间苗,不补苗),全程“机管”(通过合理密植和全程株型和熟性调控,免整枝、免人工打顶)和一次性机械收获(通过综合调控建立集中成熟的群体结构),实现省工70%;采用早中熟棉花品种,合理增密,一次性侧深施用专用控释肥、无人机喷施叶面溶肥等技术省肥50%;通过利用抗虫棉品种的抗性,适期晚播缩短棉花生长期,采用食诱、性诱剂及生物农药、杀虫灯、无人机施药等防控病虫害,实现省药40%。与传统技术比,本技术大大减少了棉花生产用工,农业机械对人工的替代率达60%,化肥利用率提高11.2%以上,经济效益提高30%,减轻了因过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为推进棉花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肥减药 机播机采 绿色化栽培 机械化栽培 两熟制棉花
下载PDF
不同播期与打顶时间对麦(油)后直播短季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长琴 张国伟 +1 位作者 刘瑞显 倪万潮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5-532,共8页
【目的】探索播期与打顶时间对麦(油)后直播短季棉产量、产量特性及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播期(月-日)(S_1,05-25;S_2,06-10)和打顶时间(月-日)(T_1,07-30;T_2,08-07;T_3,08-15)对长江流域下... 【目的】探索播期与打顶时间对麦(油)后直播短季棉产量、产量特性及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播期(月-日)(S_1,05-25;S_2,06-10)和打顶时间(月-日)(T_1,07-30;T_2,08-07;T_3,08-15)对长江流域下游植棉区麦(油)后直播短季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播期间,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及铃数、铃重和衣分均以S_2条件下较低;果枝数和果节数以S_2条件下较低而成铃率以S_1较低。打顶时间间,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随打顶时间推迟而降低;果枝数、果节数及节枝比随打顶时间推迟增加而成铃率降低。互作显示,皮棉产量与霜前花率均以S_1T_1处理较高;果枝数和果节数以S_1T_1、S_1T_2和S_1T_3处理较高,成铃率以S_2T_1和S_1T_1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果枝数、果节数、铃数显著正相关,但与节枝比、成铃率相关不显著。此外,播期间,以S_2条件下棉株下部和中部果枝成铃分布比例较高而上部较低;打顶时间间,下部和中部果枝成铃分布比例随打顶时间推迟降低而上部增加。就棉铃纤维品质而言,S_1T_1处理不同果枝部位棉铃的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和中部马克隆值均较优。【结论】长江流域下游植棉区,麦(油)后直播短季棉于5月25日播种、7月底打顶有利于其高产、稳产和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油)后直播短季棉 播期和打顶时间 产量及其特性 纤维品质
下载PDF
适用麦(油)棉两熟的机采棉栽培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秦鸿德 冯常辉 +4 位作者 张友昌 王孝刚 张教海 夏松波 别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4期4703-4704,4710,共3页
为了提高植棉效益,近年来在湖北省进行了大量的机采棉田间试验和示范,形成了一套麦(油)棉两熟的机采棉栽培技术。介绍了4种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适用于麦(油)棉两熟的机采棉栽培新技术。
关键词 机采棉 栽培技术 麦(油)棉两熟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建生 李文金 +4 位作者 武晓亮 张利民 牟小翎 任志红 张艳艳 《花生学报》 2013年第2期45-48,共4页
在泰安东平县彭集镇和宁阳县蔣集镇,以鲁花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麦套与夏直播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泰安东平县彭集镇,花生在两种模式下无论在性状还是在产量上差异不显著,可... 在泰安东平县彭集镇和宁阳县蔣集镇,以鲁花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麦套与夏直播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泰安东平县彭集镇,花生在两种模式下无论在性状还是在产量上差异不显著,可以用夏直播种植方式取代麦套模式,以适应当前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在宁阳县蔣集镇由于土壤地力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花生产量及性状在麦套种植方式下表现较好,在该地区可以继续延续麦套种植模式,注意提高花生麦套机械化水平,尽量减少劳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麦套与夏直播 田间试验
下载PDF
300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防治直播水稻田杂草应用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涛 孟丹丹 +2 位作者 刘乐 袁国徽 钱振官 《杂草学报》 2020年第1期62-67,共6页
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是拜耳股份公司生产的新型稻田除草剂,为了明确其在直播水稻田使用的除草效果以及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对稗草、耳基水苋、... 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是拜耳股份公司生产的新型稻田除草剂,为了明确其在直播水稻田使用的除草效果以及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对稗草、耳基水苋、鸭舌草和异型莎草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供试水稻品种沪早香软1号生长安全。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防治直播水稻田杂草的适宜剂量为90~108 g a.i./hm^2。直播水稻田使用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后,后茬可种植油菜、小麦和蚕豆等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酮磺草胺 呋喃磺草酮 直播水稻 后茬作物 油菜 小麦 蚕豆
下载PDF
棉花油后直播在湖南棉田生产机械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景龙 李飞 郭利双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32-33,36,共3页
分析当前棉花生产机械化的概况和长江流域棉花机采的可能性,认为棉花油后直播有利机械收花、减少劳动工序、降低成本、缩短生育期、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和节地增收。提出了发展棉花油后直播的关键技术是:选择适宜的品种、精准播种、水... 分析当前棉花生产机械化的概况和长江流域棉花机采的可能性,认为棉花油后直播有利机械收花、减少劳动工序、降低成本、缩短生育期、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和节地增收。提出了发展棉花油后直播的关键技术是:选择适宜的品种、精准播种、水肥管理与化调、集中收花和搞好前后作物的衔接。并指出棉花油后直播将成为实现长江流域棉区棉田生产机械化的一项重要技术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机械采收 油后直播 技术方法
下载PDF
鄂东地区麦后直播棉绿色轻简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戴宝生 蔡正军 +4 位作者 李蔚 黄晓莉 闫振华 张华崇 赵树琪 《棉花科学》 2019年第4期32-34,共3页
近年来,随着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业生产机械水平的提高,麦后直播棉成为棉花生产实现绿色轻简化的重要方向。本文总结了麦后直播棉的生育特点,介绍了麦后直播棉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包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精量播种、合理... 近年来,随着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业生产机械水平的提高,麦后直播棉成为棉花生产实现绿色轻简化的重要方向。本文总结了麦后直播棉的生育特点,介绍了麦后直播棉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包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精量播种、合理密植、减量施肥、绿色防控等,以期为麦后直播棉绿色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地区 麦后直播棉 绿色防控 轻简栽培 技术
下载PDF
麦后直播短季棉地膜覆盖效应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传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252-6253,共2页
[目的]探索短季棉麦后直播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方法]以中棉所50为试材,通过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地温、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后,土温显著增。地膜覆盖45 d,5、101、5 cm各土层增加积温... [目的]探索短季棉麦后直播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方法]以中棉所50为试材,通过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地温、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后,土温显著增。地膜覆盖45 d,5、101、5 cm各土层增加积温分别为123.74、105.75和87.5℃;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提高。与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后麦后直播的短季棉苗期、蕾期的叶面积增长速度快,现蕾期早4 d,开花期早6 d,吐絮期早8-10 d,株高高3.1 cm,单株叶片多2.2个,果枝增加1.3个,蕾增加2.7个,霜前花率提高11.15%,比对照增产33.2%。[结论]短季棉麦后直播地膜覆盖可以明显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量、霜前花,显著提高皮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季棉 麦后直播 地膜覆盖
下载PDF
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模式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新月 《山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2期19-21,共3页
对小麦复种玉米模式在晋南麦区乃至黄淮麦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与常规栽培模式产量的差异 ,分析了两撒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在目前生产水平下 ,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简化、高效、满负荷栽培 ,而... 对小麦复种玉米模式在晋南麦区乃至黄淮麦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与常规栽培模式产量的差异 ,分析了两撒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在目前生产水平下 ,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简化、高效、满负荷栽培 ,而且是一种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复种玉米 两撒直播模式 晋南麦区
下载PDF
鄂北棉区麦后直播棉开花成铃动态与最佳成铃期
18
作者 付永红 梅汉成 +3 位作者 刘克钊 黄梅芳 彭亚博 龚泽丹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4期31-35,共5页
通过田间挂花试验,分析鄂北棉区麦后直播棉开花成铃动态和最佳成铃期。结果表明,鄂北棉区麦后直播棉开花期为7月25日至9月17日,成铃期为7月25日至9月11日,成铃高峰期为7月30日至9月2日,开花成铃始期、高峰期视当年气候提早或推迟;开花... 通过田间挂花试验,分析鄂北棉区麦后直播棉开花成铃动态和最佳成铃期。结果表明,鄂北棉区麦后直播棉开花期为7月25日至9月17日,成铃期为7月25日至9月11日,成铃高峰期为7月30日至9月2日,开花成铃始期、高峰期视当年气候提早或推迟;开花前中期成铃率高,上桃快,日成铃最大时期较日开花最大时期提早10~15 d。鄂北棉区麦后直播棉最佳成铃期为7月25日至8月28日,此期所成的伏桃和早秋桃,其铃重、衣分变幅较小,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是鄂北棉区麦后直播棉产量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直播棉 开花期 最佳成铃期 湖北省
下载PDF
机采棉模式下麦棉两熟配置方式对作物产量和棉花早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国平 刘连涛 +6 位作者 雷亚平 冯璐 张永江 王占彪 李小飞 李亚兵 李存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0-442,共13页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模式下麦棉配置方式对麦棉产量和棉花早熟性的影响,为麦棉配置方式下的全程机械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76 cm机采棉标准行距的麦棉两熟制下,在河南安阳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2017/2018和2018/2019年...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模式下麦棉配置方式对麦棉产量和棉花早熟性的影响,为麦棉配置方式下的全程机械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76 cm机采棉标准行距的麦棉两熟制下,在河南安阳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采用中棉所79和中棉所50,设置W2C1(2行小麦1行棉花)、W3C1(3行小麦1行棉花)和W6C2(6行小麦2行棉花)3种麦棉配置方式,比较和分析了小麦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小麦边行效应,以及棉花生物量,伏前桃、伏桃、秋桃比例,霜前花率和纤维品质主要指标等。【结果】W3C1的小麦产量显著高于W2C1和W6C2,分别高16.2%~43.3%和28.4%~52.3%;有效穗数分别高出29.2%~47.5%和34.9%~53.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W3C1小麦边行与内行的产量(2019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2018年)等指标的差异均显著低于W6C2。不同配置方式间棉花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2年试验中,中棉所50的籽棉产量和收获指数在3种配置方式间均无显著差异,但中棉所79在W3C1下收获指数低于W6C2和W2C1。W3C1配置下,中棉所50较中棉所79节枝比低,生殖生长快,伏桃占比高,壳铃比低,收获指数高,霜前花率高出38.7~54.2百分点;该配置的土地当量比达1.689~1.697,显著高于其他配置方式。【结论】黄河流域麦棉两熟模式下采用W3C1配置与短季棉中棉所50搭配,麦棉系统的土地当量比高,棉花霜前花率高,小麦群体一致性好,增产显著;该配置方式有助于提高麦棉机械化管理水平和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棉两熟 机采棉行距 麦棉配置方式 产量 早熟性 土地当量比
下载PDF
缓释氮肥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景丽 李亚兵 +6 位作者 胡大鹏 周明园 梁潘潘 吴慧敏 张祥 陈源 陈德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51,共10页
【目的】研究缓释氮肥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以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小麦后直播的种植方式,设3个缓释肥氮素用量:45、90和135 kg·hm-2,2个施用时期分别为2叶期和4叶期。以常... 【目的】研究缓释氮肥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以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小麦后直播的种植方式,设3个缓释肥氮素用量:45、90和135 kg·hm-2,2个施用时期分别为2叶期和4叶期。以常规氮肥尿素(纯氮90 kg·hm-2,CK1)和不施肥为对照(CK2)。【结果】缓释肥氮素90 kg·hm-2,并于2叶、4叶期施用产量较高,其中2017年籽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达4198.7和4037.8 kg·hm-2,比对照CK2分别高517.2和356.3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也表现为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于2叶、4叶期施用较高,其中2017年分别达到14090.5 kg·hm-2、13564.5 kg·hm-2,分别比对照CK2高12.6%和8.4%。氮素积累量表现相似的结果。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进一步表明,2叶期施缓释肥氮素用量45 kg·hm-2的处理氮素回收利用率(NARE)、氮素农学利用率(NAE)及氮素生理利用率(NPE)都最高,2叶期施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的处理其次,如2017年2叶期施缓释肥氮用量45 kg·hm-2处理的上述3个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75.62%、23.68%、77.26%,施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处理则分别为60.9%、19.9%、46.6%,而对照CK2仅为53.79%、14.12%、40.91%。【结论】小麦后直播棉在2叶期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促进群体干物质生产并实现高产,同时达到轻简高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后直播棉 缓释氮肥 肥料运筹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