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内直视杂交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海波 徐志伟 +2 位作者 刘锦纷 苏肇伉 丁文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杂交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室缺)的经验。方法 2006年4月~2009年12月,行21例心内直视杂交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术。男15例,女6例。3例年龄分别为4、7和15岁;余18例平均手术年龄8个月(2~11个月),平均体重5.8 kg(4...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杂交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室缺)的经验。方法 2006年4月~2009年12月,行21例心内直视杂交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术。男15例,女6例。3例年龄分别为4、7和15岁;余18例平均手术年龄8个月(2~11个月),平均体重5.8 kg(4~8 kg)。19例伴心内外畸形,包括膜周室缺、肌部流入道室缺、肺动脉瓣下室缺、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缩窄、三尖瓣反流、冠状动脉畸形和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内直视杂交封堵解剖纠治方法: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浅低温体外循环(肛温32~34℃),阻断主动脉,右心房切口,经由房间隔径路探及肌部室间隔缺损,经缺损右室面过导引钢丝及鞘管,导入封堵器行肌部室缺封堵器封堵。伴心内畸形者,行同期纠治。结果手术无死亡,食道彩超无影响心功能的明显残余分流。1例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术后3天延迟关胸。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死亡,2例术后心尖部小缺损开放,7例封堵器边缘残留少量左向右分流。全组左心室射血分数0.64±0.04,左心室缩短率35%±4%,心功能正常。结论心内直视杂交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可避免传统手术纠治需心室切口、心室内肌束切开和残余分流率高、对心功能影响大的缺点;且可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并同期纠治伴发畸形,手术简便、安全,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可获得较佳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封堵 心内直视 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伴心脏畸形的心内直视镶嵌封堵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海波 徐志伟 +2 位作者 刘锦纷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镶嵌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并同期纠治心脏伴发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伴其他心脏畸形患者,于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镶嵌封堵室间隔缺损并同期纠治心脏畸形,分析手术结果与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死亡...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镶嵌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并同期纠治心脏伴发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伴其他心脏畸形患者,于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镶嵌封堵室间隔缺损并同期纠治心脏畸形,分析手术结果与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7.5%。3例患者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经治疗痊愈;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残余分流。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死亡病例;17例封堵器边缘残留少量左向右分流,3例二尖瓣整形残留轻度反流。结论心内直视镶嵌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操作简便、安全,可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并同期纠治心脏合并畸形,中长期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封堵 心内直视 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 伴发心脏畸形
下载PDF
实验用肌桥的肌纤维走向及相对长度的比较观察
3
作者 张庭琛 安贵林 +4 位作者 王淑华 辛畅泰 魏侃 张炎 赵建文 《沈阳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3,共3页
为探求较理想的肌桥,对犬的肌条内肌纤维走向及相对长度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缝匠肌的肌条内肌纤维与肌长轴平行且多与肌条等长;指浅屈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走向与肌条长轴夹角较大且不与肌条等长;桡侧伸腕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走向与肌条长轴... 为探求较理想的肌桥,对犬的肌条内肌纤维走向及相对长度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缝匠肌的肌条内肌纤维与肌长轴平行且多与肌条等长;指浅屈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走向与肌条长轴夹角较大且不与肌条等长;桡侧伸腕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走向与肌条长轴夹角较小但只有少量肌纤维与肌条等长。为此,笔者认为仅将外观为长条形的肌肉沿其长轴纵向切取肌桥是不够的。必须考虑到肌桥内肌纤维的走向和相对长度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由此提出缝匠肌可能是一较理想的肌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桥 肌纤维走向 肌纤维长度
下载PDF
骨骼肌基因转移系统的建立
4
作者 陆爱云 文立 +4 位作者 曾凡辉 陈立 邹蓓艳 卢大儒 薛京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47,共5页
以EGFP为标记基因 ,利用重新构建的 pAV EGFP质粒 ,采用直接注射方法 ,进行了离体和在体基因转移研究。实验结果显示 ,经脂质体包裹后 ,质粒可以有效地进行细胞转移 ;DNA表达载体肌肉直接注射后 ,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可以在注射点周围的肌... 以EGFP为标记基因 ,利用重新构建的 pAV EGFP质粒 ,采用直接注射方法 ,进行了离体和在体基因转移研究。实验结果显示 ,经脂质体包裹后 ,质粒可以有效地进行细胞转移 ;DNA表达载体肌肉直接注射后 ,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可以在注射点周围的肌细胞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 ;而在对侧肢PCR和共聚焦显微镜的结果均为阴性。实验结果表明 ,肌肉直接注射DNA可以在肌肉得到表达 ,将会为治疗肌肉损伤带来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移 裸DNA直接注射 骨骼肌 肌肉损伤 运动医学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心内直视下镶嵌治疗肌部室间隔缺损
5
作者 邓元子 曹勇 +1 位作者 胡楝 刘超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下镶嵌治疗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镶嵌治疗肌部室间隔缺损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个月~7岁;其中单个肌部室间隔缺损7例,多发室间隔缺损22例...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下镶嵌治疗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镶嵌治疗肌部室间隔缺损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个月~7岁;其中单个肌部室间隔缺损7例,多发室间隔缺损2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5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1例,肺动脉瓣狭窄3例,房间隔缺损6例,主动脉缩窄3例.合并心脏畸形均同期手术纠治.结果 死亡2例,死亡率6.9%.术后随访3个月~3年,无远期死亡,封堵器边缘少量残余分流3例,无封堵器偏移、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心内直视下镶嵌治疗肌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镶嵌治疗 心内直视
下载PDF
Skeletal muscle-specific expression of human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Ⅸ rescues factor Ⅸ deficiency mouse by AAV-mediated gene transfer 被引量:5
6
作者 赖立辉 陈立 +7 位作者 卢大儒 王琪 高啸波 邱信芳 Jerry L.Hsueh 薛京伦 王健民 周虹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1999年第6期628-634,共7页
The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 vector to deliver and express human blood clotting factor DC (hFIX) gene in skeletal muscle of coagulation factor IX deficiency mouse strain (FactorIX-knockout)... The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 vector to deliver and express human blood clotting factor DC (hFIX) gene in skeletal muscle of coagulation factor IX deficiency mouse strain (FactorIX-knockout) is e-valuated. The muscle creatine kinase enhancer (MCK) and βactin promoter ((3A) were used to drive the hFIX minigene (hFIXml), which was flanked by AAV 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 (ITRs). Following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high liter (2.5 x 1011 vector genomes/mL) of AAV, increased hFIX expression (256 ng/mL of plasma) was achieved. The time course of hFIX express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gradually increased over a period of two weeks before anti-hFIX antibodies developed in mouse circulating plasma. Those results provided a promising evidence that rAAV-me-diated gene transfer and skeletal muscle-specific expression of hFIX is a feasible strategy for treating patients for hemophilia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V hFIX FACTOR IX DEFICIENCY MOUSE direct-muscular gene therapy.
原文传递
非缺失/重复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致病点突变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申本昌 张成 +5 位作者 陈松林 孙筱放 李少英 姚晓黎 王淑辉 卢锡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检测非缺失/重复突变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的致病点突变。方法对6个家系的6个无关DMD男性患者的DMD基因的79个外显子及5′-、3′-非翻译序列进行PCR扩增,产物通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high... 目的检测非缺失/重复突变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的致病点突变。方法对6个家系的6个无关DMD男性患者的DMD基因的79个外显子及5′-、3′-非翻译序列进行PCR扩增,产物通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进行突变筛查。结果6例非缺失/重复突变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检测出了5例患者的致病点突变,即697-698insGT,C616T,G1255T,C4279T和C2302T。第1个点突变引起移码突变,后4个致病点突变引起翻译的提前终止,最终导致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3除致病点突变外,在第39内含子还发现1个T5586+61A点突变;患者5还检测出了一个位于第8外显子的错义突变;而没有检出致病点突变的患者6,发现了2个外显子突变及2个内含子序列点突变,即C2168+13T、G5234A、C5280T和5740-13dupG。所有检出的突变有7个点突变未见报道。结论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结合测序,可用于检测DMD患者的点突变,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c肌营养不良症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双向PCR特异位点扩增 点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