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投式酵母菌发酵对江蓠腥味及膳食纤维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木尼热·卡地尔 姚沅俊 +5 位作者 蔡真珍 蔡宁 姜泽东 郑明静 杜希萍 倪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23-30,共8页
海藻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富含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膳食纤维。传统工艺制备的海藻膳食纤维具有较强的腥味,影响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以江蓠为原料,研究直投式酵母菌发酵对江蓠腥味及其膳食纤维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优化得到酵母菌直投式发... 海藻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富含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膳食纤维。传统工艺制备的海藻膳食纤维具有较强的腥味,影响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以江蓠为原料,研究直投式酵母菌发酵对江蓠腥味及其膳食纤维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优化得到酵母菌直投式发酵剂发酵脱腥的温度为25℃、活化菌液稀释倍数为4、江蓠与稀释菌液比例为1∶20(g/mL)、发酵时间为4 h。发酵后,江蓠样品的腥味强度评分由2.28上升至9.67,腥味成分中的正己醛、1-辛烯-3-醇、(Z)-4-癸烯醛、(Z),(Z)-2,4-癸二烯醛含量明显下降。发酵前后,江蓠膳食纤维的持水性分别为29.20、30.50g/g、持油性分别为5.73、6.09 g/g、白度分别为1.86%和1.77%、凝胶强度分别为355、463 N·mm。综上,江蓠进行直投酵母菌发酵后,能较好地降低其腥味,且对江蓠膳食纤维的性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蓠 直投式酵母菌剂 发酵 腥味 膳食纤维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对酸豇豆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孙宇 周主贵 +7 位作者 刘健 辛明 李昌宝 冯锦清 李杰民 李天宇 叶冬青 零东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以新鲜豇豆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CK组)、接种商业菌种(CS组)、接种自筛直投式菌剂(DVS组)3种方式发酵豇豆,测定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总酸、pH值及发酵成熟后豇豆的盐度、亚硝酸盐、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乳酸菌数、色差、感官品质、质... 以新鲜豇豆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CK组)、接种商业菌种(CS组)、接种自筛直投式菌剂(DVS组)3种方式发酵豇豆,测定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总酸、pH值及发酵成熟后豇豆的盐度、亚硝酸盐、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乳酸菌数、色差、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分析发酵方式对酸豇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DVS组的总酸增长速度最快,在1~6 d均高于CS组、CK组;CS组、DVS组的pH值下降速率比CK组快,在7 d时CS组p H值最低,DVS组仅次于CS组;在发酵至第7天时,DVS组菌落总数分别比CK组、CS组高33.86%、42.31%。发酵成熟后,DVS组的盐度、亚硝酸盐、b^(*)值最低,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乳酸菌数、感官评分、硬度、粘力、胶着性、咀嚼性最高,L^(*)值、a^(*)值、弹性与其他发酵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可知,DVS组不仅发酵启动快,且酸豇豆成品的综合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豇豆 发酵方式 直投式菌剂 品质
下载PDF
DVS乳酸菌种菌株传代过程中遗传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衍芬 高学军 +1 位作者 张明辉 葛增广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8-50,共3页
目的:对从直投式酸奶发酵剂中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传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观察传代培养过程中各个菌株在转管不同次数时的形态变化,用RAPD方法分析传代过程中转管不同次数的乳酸菌基因组的变化趋势,并用SDS-PAGE对比转管... 目的:对从直投式酸奶发酵剂中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传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观察传代培养过程中各个菌株在转管不同次数时的形态变化,用RAPD方法分析传代过程中转管不同次数的乳酸菌基因组的变化趋势,并用SDS-PAGE对比转管不同次数乳酸菌的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结果:乳球菌在传代过程中转管不同次数时基因组和蛋白质表达均无变化;乳杆菌1#在传代过程中转管不同次数时基因组基本无变化,蛋白质表达有变化;乳杆菌2#在传代过程中转管不同次数时基因组和蛋白质表达均有变化。结论:采用RAPD、SDS-PAGE方法可以有效地对直投式酸奶发酵剂菌株传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s乳酸菌种 传代 遗传稳定性 RAPD SDS-PAGE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剂对杂粮面团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水琪 张晓桐 +2 位作者 靳奇文 刘利军 孟祥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9-194,共6页
为研究混合乳酸菌发酵对杂粮面团及馒头品质的影响,将黄豌豆粉、莜麦粉、谷朊粉及燕麦β-葡聚糖(oatmealβ-glucan,OBG)复配成杂粮粉基质,利用直投式混合乳酸菌发酵剂发酵面团制作馒头。探究乳酸菌在面团中的酸化能力,分析杂粮面团中OB... 为研究混合乳酸菌发酵对杂粮面团及馒头品质的影响,将黄豌豆粉、莜麦粉、谷朊粉及燕麦β-葡聚糖(oatmealβ-glucan,OBG)复配成杂粮粉基质,利用直投式混合乳酸菌发酵剂发酵面团制作馒头。探究乳酸菌在面团中的酸化能力,分析杂粮面团中OBG、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及面团的微观结构变化,并对发酵前后的杂粮馒头和小麦粉馒头进行品质及营养特性比较。结果表明,在发酵杂粮面团中乳酸菌酸化能力强,发酵24 h后乳酸和乙酸质量浓度分别达到24.85、8.98 mg/mL。与未发酵的杂粮面团相比,乳酸菌发酵杂粮面团中OBG含量下降32.56%,RS含量上升32.88%,游离氨基酸总量提升至1.46倍,氨基酸组成模式更优,部分蛋白质和纤维素发生降解,面筋网络结构更加紧密且连续。在营养方面,乳酸菌发酵前后的杂粮馒头膳食纤维质量分数均高于6%,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40.35%和38.38%,属于高纤维高蛋白食品,显著优于小麦粉馒头。乳酸菌发酵杂粮馒头具有更高的体外蛋白消化率和比容,且乳酸菌发酵杂粮馒头感官评价总评分显著高于未发酵杂粮馒头,整体可接受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投式发酵剂 乳酸菌 杂粮面团 微观结构 营养评价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冷冻干燥保护剂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家鹏 张学刚 +1 位作者 乔晓玲 牛晋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6-150,共5页
本实验应用二水平部分因子设计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联用的方法筛选并优化了植物乳杆菌冷冻干燥的保护剂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众多保护剂当中脱脂乳、海藻糖、硫酸锰的作用最为突出,能够显著提高细胞对冷冻和干燥的环境的耐受能力。以冻... 本实验应用二水平部分因子设计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联用的方法筛选并优化了植物乳杆菌冷冻干燥的保护剂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众多保护剂当中脱脂乳、海藻糖、硫酸锰的作用最为突出,能够显著提高细胞对冷冻和干燥的环境的耐受能力。以冻干后的细胞存活率为响应目标,响应面法优化的结果为:脱脂乳3.34%、海藻糖1.85%、硫酸锰0.25%。用此配方保护剂冻干样品时,能使细胞存活率达到96.8%±1.3%,与理论预测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植物乳杆菌 冷冻干燥保护剂 直投式发酵剂
下载PDF
直投式生物法快速生产泡菜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蔡永峰 熊涛 +2 位作者 岳国海 李绩 张贵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76,共4页
对直投式生物法泡菜快速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菌粉生产泡菜与采用液体菌种生产泡菜发酵周期一致,发酵效果相同。添加糖类物质有利于提高发酵产酸速度;葡萄糖对发酵的影响最大,最适添加量为2.0%... 对直投式生物法泡菜快速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菌粉生产泡菜与采用液体菌种生产泡菜发酵周期一致,发酵效果相同。添加糖类物质有利于提高发酵产酸速度;葡萄糖对发酵的影响最大,最适添加量为2.0%;泡菜专用复合菌粉的最佳投加量为0.02%,最适发酵温度为30℃,发酵周期为4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菌粉 直投式 发酵工艺
下载PDF
直投式费氏丙酸杆菌发酵剂的制备及其保护剂的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邱雯雯 陈存社 +1 位作者 高思思 董丽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5-100,共6页
以费氏丙酸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直投式酸奶发酵剂。通过单因素实验,以酸度和活菌数为测定指标,对脱脂奶粉、蔗糖、谷氨酸钠、明胶、甘油和山梨醇6种保护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脱脂奶粉、蔗糖、谷氨酸钠3种保护剂效果... 以费氏丙酸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直投式酸奶发酵剂。通过单因素实验,以酸度和活菌数为测定指标,对脱脂奶粉、蔗糖、谷氨酸钠、明胶、甘油和山梨醇6种保护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脱脂奶粉、蔗糖、谷氨酸钠3种保护剂效果较好,确定为复合保护剂的基本成分。进而,以酸度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保护剂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的复合保护剂配方为:脱脂奶粉11.82%,蔗糖7.03%,谷氨酸钠2.98%。在最优条件下,直投式费氏丙酸杆菌发酵剂发酵酸奶的酸度达到69.2712+0.2425,与理论预测值71.0683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丙酸杆菌 直投式发酵剂 保护剂
下载PD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L. p)直投发酵剂低温发酵菊芋泡菜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崇万 董英 +3 位作者 肖香 郭钦 程新 李信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利用自主研发的L. p(植物乳杆菌)直投发酵剂和购买的Lactobacillus brevis(L. b,短乳杆菌)菌株制备的直投发酵剂,对低温(环境温度为5~15℃)条件下发酵菊芋泡菜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以L. p、L. b及L. p与L. b复配的发酵剂直投发酵菊芋,测... 利用自主研发的L. p(植物乳杆菌)直投发酵剂和购买的Lactobacillus brevis(L. b,短乳杆菌)菌株制备的直投发酵剂,对低温(环境温度为5~15℃)条件下发酵菊芋泡菜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以L. p、L. b及L. p与L. b复配的发酵剂直投发酵菊芋,测定其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以自然发酵菊芋为参照。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自然发酵菊芋9 d后,其pH仍为5.15左右,且杂菌较多,其中肠杆菌数量为8.5×103CFU/mL;而采用上述3种直投发酵剂发酵菊芋,7 d后其pH均在3.80以下,发酵到第9天时,乳酸菌数量分别为4.7×107、4.0×107和4.4×107CFU/mL,肠杆菌数量均在100 CFU/mL以下,酵母菌数量均低于9.5×102CFU/mL,发酵6d后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0.09 mg/kg,且未出现亚硝峰。其中,L. p直投发酵菊芋泡菜的品质与风味优于L. b直投发酵及复配发酵,且在室温贮藏180 d后仍保持稳定。研究结果证明,L. p直投发酵不仅可以解决低温下自然发酵菊芋泡菜不可行的问题,且其发酵的菊芋泡菜品质优良,适合于菊芋泡菜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直投发酵剂 低温发酵 菊芋 泡菜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快速检测直投式发酵剂菌体活力 被引量:11
9
作者 叶雷 陈庆森 +5 位作者 阎亚丽 赵林森 葛春美 赵培 刘芳 董宇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直投式发酵剂菌体细胞并结合流式细胞术快速检测和分析菌体细胞的活力以及生存状态,对科学地评价各种微生物发酵剂的品质具有现实意义。研究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 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直投式发酵剂菌体细胞并结合流式细胞术快速检测和分析菌体细胞的活力以及生存状态,对科学地评价各种微生物发酵剂的品质具有现实意义。研究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两种直投式发酵剂以及制备的新鲜菌体细胞和热处理菌体细胞作为分析检测对象,利用流式细胞术结合羧基荧光素双乙酸酯(5-(6)-carboxyfluoresceindiacetate,5(6)-cFDA)和碘化丙啶(两种荧光染料检测了这些菌体的细胞活力。研究结果表明,5(6)-cFDA和PI双染色方法适合检测L.bulgaricus直投式发酵剂中菌体的存活力,该发酵剂中菌体存活率仅为4.7%,活力较低;而利用5(6)-cFDA单染色方法检测S.thermophilus直投式发酵剂中菌体存活力的效果较好,其菌体存活力接近于90%,活力较强;同时,发酵活力验证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另外,研究证实了PI不能很好地区分S.thermophilus的死活细胞。因此,流式细胞术可作为直投式发酵剂生产行业快速检测评价产品质量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料 流式细胞术 直投式发酵剂 存活力
下载PDF
直投式功能菌剂发酵蔬菜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余文华 陈功 +5 位作者 丁文军 李国斌 祝启明 张其圣 李洁芝 张颖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09年第4期25-27,共3页
对直投式功能菌剂发酵蔬菜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直投式功能菌剂生产发酵蔬菜发酵周期短,发酵效果好。葡萄糖为直投式菌粉发酵蔬菜的碳源,葡萄糖添加量为3%;直投式功能菌剂的添加量为0.2%;发酵温度为30℃,食盐浓度为6%,产酸达0.... 对直投式功能菌剂发酵蔬菜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直投式功能菌剂生产发酵蔬菜发酵周期短,发酵效果好。葡萄糖为直投式菌粉发酵蔬菜的碳源,葡萄糖添加量为3%;直投式功能菌剂的添加量为0.2%;发酵温度为30℃,食盐浓度为6%,产酸达0.63%,发酵蔬菜发酵时间为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投式功能菌剂 发酵 蔬菜
下载PDF
直投式菌剂发酵泡菜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余文华 张其圣 +5 位作者 陈功 刘竹 张颖 李恒 李洁芝 吴奇谦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0年第6期12-15,25,共5页
研究了直投式菌剂在发酵不同泡菜品种时,泡菜水中总酸、pH值、亚硝酸盐、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直投式菌剂在30℃条件下发酵萝卜、豇豆、白菜、青菜,其发酵周期仅为3d-4d,酸度可达0.6g/100mL~0.9g/100mL,pH值3~4,氨基酸含量4... 研究了直投式菌剂在发酵不同泡菜品种时,泡菜水中总酸、pH值、亚硝酸盐、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直投式菌剂在30℃条件下发酵萝卜、豇豆、白菜、青菜,其发酵周期仅为3d-4d,酸度可达0.6g/100mL~0.9g/100mL,pH值3~4,氨基酸含量4mg/mL~7mg/mL,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泡渍液发酵对照组,最高峰在7mg/Kg~16mg/Kg之间,产品感官质量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投式乳酸菌 泡菜 酸度 PH值 氨基酸 亚硝酸盐 动态变化规律
下载PDF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发酵工艺及其优化 被引量:19
12
作者 吴荣荣 张柏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81,共4页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菌株的酸度、粘度、乙醛和共生能力等生理学指标的测定,筛选出3对适于发酵生产用的菌株组合,并以ST1和LB2做为进一步研究对象,获得其最佳增殖培养基为番茄汁(1.0%)、乳糖(1.0%)、酵母膏(0.5%...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菌株的酸度、粘度、乙醛和共生能力等生理学指标的测定,筛选出3对适于发酵生产用的菌株组合,并以ST1和LB2做为进一步研究对象,获得其最佳增殖培养基为番茄汁(1.0%)、乳糖(1.0%)、酵母膏(0.5%)和蛋白胨(1.0%),42℃培养6h后其活菌数达到1.64×109CFU/ml;LB2-ST1组合的最佳保护剂组成为海藻糖(2.0%)、甘油(0.3%)、谷氨酸钠(5%)和吐温80(0.3%),经冷冻干燥后其活菌数达到3.62×1011CFU/g。该组合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是发酵温度42.2℃、pH6.4、86.7r/min搅拌转速。以4%接种量,1.0%补料(脱脂乳),发酵时间6h;-40℃,15h后,最终冷冻干燥产品活菌数为1011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 增殖培养 保护剂 冷冻干燥
下载PDF
直投式与传统发酵泡菜工艺中病原菌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熊涛 关倩倩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40-143,共4页
以植物乳杆菌NCU116作为直投式发酵剂,研究自然发酵泡菜与直投式发酵剂发酵泡菜过程中大肠菌群、沙门氏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直投式发酵剂发酵和自然发酵过程中,3种病原菌的数量变化趋势一致,均是在发酵前期上升,当... 以植物乳杆菌NCU116作为直投式发酵剂,研究自然发酵泡菜与直投式发酵剂发酵泡菜过程中大肠菌群、沙门氏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直投式发酵剂发酵和自然发酵过程中,3种病原菌的数量变化趋势一致,均是在发酵前期上升,当达到最高值后下降,最终在泡菜环境中消失。然而,与自然发酵相比,直投式发酵剂发酵可显著降低泡菜发酵过程中3种病原菌的数量(P<0.05),且在发酵的第2天即消失。自然发酵环境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菌群分别在第3、3.5、4.5天消失。表明直投式发酵中植物乳杆菌NCU116对泡菜发酵过程中病原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直投式发酵剂 植物乳杆菌 病原菌
下载PDF
直投式乳酸菌发酵泡菜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余文华 张颖 +5 位作者 刘竹 张其圣 陈功 李洁芝 吴奇谦 李恒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0年第3期55-59,共5页
研究了泡菜在不同加糖量、直投式乳酸菌添加量、盐水浓度和发酵温度等条件下,泡菜发酵时泡菜水中总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根据动态变化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直投式乳酸菌发酵泡菜最优条件为:加红糖量为1.5%,盐水浓度为6.29%,直投式乳酸菌剂... 研究了泡菜在不同加糖量、直投式乳酸菌添加量、盐水浓度和发酵温度等条件下,泡菜发酵时泡菜水中总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根据动态变化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直投式乳酸菌发酵泡菜最优条件为:加红糖量为1.5%,盐水浓度为6.29%,直投式乳酸菌剂添加量为1.09‰,发酵温度为30.8℃,在最优条件下发酵105h的泡菜水中总酸含量为0.75g/10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投式乳酸菌 泡菜 总酸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西北酸菜高效复合发酵菌种的筛选 被引量:8
15
作者 孟宪刚 唐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227,共6页
从西北酸菜中分离出53株菌株,对其进行单因素接种发酵、分子鉴定、生理生化、适温与低温产酸速度、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测定后,筛选出在产酸速度快的AC-5、醇香味适中的Y7、降解亚硝酸达78.17%的L5、发酵风味接受度最高的L8这4种菌株,为西... 从西北酸菜中分离出53株菌株,对其进行单因素接种发酵、分子鉴定、生理生化、适温与低温产酸速度、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测定后,筛选出在产酸速度快的AC-5、醇香味适中的Y7、降解亚硝酸达78.17%的L5、发酵风味接受度最高的L8这4种菌株,为西北酸菜提供高效发酵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酸菜 直投式发酵剂(dvs) 复合菌剂 分离鉴定 发酵性能 亚硝酸盐
下载PDF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乳酸菌种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晓辉 冀宝营 +1 位作者 高晓梅 方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5,共3页
为制备发酵性能优良的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研究乳酸菌Q26菌株传代过程中在转管不同次数时的形态变化,采用全菌体蛋白电泳方法对比Q26菌株转管不同次数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表明,Q26菌株在连续传代30代时遗传稳定性良好,适合作为直投式酸... 为制备发酵性能优良的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研究乳酸菌Q26菌株传代过程中在转管不同次数时的形态变化,采用全菌体蛋白电泳方法对比Q26菌株转管不同次数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表明,Q26菌株在连续传代30代时遗传稳定性良好,适合作为直投式酸奶发酵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s乳酸菌种 传代 遗传稳定性 全菌体蛋白电泳
下载PDF
直投式菌种发酵藜蒿酸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金衡 王水兴 +2 位作者 吴智远 任旭 谢纯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113,共3页
目的与方法:开发酸奶新品种,提高藜蒿的经济价值;以藜蒿和脱脂奶粉等原料,采用直投式菌种发酵生产藜蒿酸奶产品;结果:影响产品风味的最佳处理工艺参数为:藜蒿原汁含量2%,蔗糖用量4%,发酵温度41℃,培养时间4h。
关键词 藜蒿 发酵 酸奶 直投式发酵菌种
下载PDF
罗地亚9001直投型发酵剂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飞 杨丽杰 霍贵成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4,共4页
利用罗地亚9001直投型发酵剂来发酵酸奶,探讨了利用直投型发酵剂发酵的酸奶不能作为后续发酵剂进行酸奶生产的原因。在实验中首先利用直投型发酵剂发酵牛乳,然后依次利用各代次产物作为后续发酵剂生产酸奶,直至第6代牛乳不能再正常发酵... 利用罗地亚9001直投型发酵剂来发酵酸奶,探讨了利用直投型发酵剂发酵的酸奶不能作为后续发酵剂进行酸奶生产的原因。在实验中首先利用直投型发酵剂发酵牛乳,然后依次利用各代次产物作为后续发酵剂生产酸奶,直至第6代牛乳不能再正常发酵为止。同时,对每代酸奶中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计数,并观察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上的变化。最后将第6代不能正常发酵酸奶中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分离并进行鉴定。将二者按11(数量比)的比例接种牛乳,发现牛乳能够正常发酵。结果表明,利用酸奶作为后续发酵剂的第6代牛乳不能正常发酵的原因是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数量比发生变化。而导致此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低温下二者的生长速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地亚90001 直投型发酵剂 发酵特性
下载PDF
发酵蔬菜中乳酸菌的功能性与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胡晓清 潘露 王汝毅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06-1611,共6页
乳酸菌是发酵蔬菜制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类优势微生物,可利用蔬菜中的可溶性成分进行乳酸发酵,还能抑制有害微生物并发挥多重功能。本文首先对其最新研究进展做了归纳。近年来食品发酵微生物出现可转移耐药性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热... 乳酸菌是发酵蔬菜制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类优势微生物,可利用蔬菜中的可溶性成分进行乳酸发酵,还能抑制有害微生物并发挥多重功能。本文首先对其最新研究进展做了归纳。近年来食品发酵微生物出现可转移耐药性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热点。作者结合研究实践,综述了可转移耐药性及其在发酵蔬菜乳酸菌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发酵蔬菜中乳酸菌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蔬菜 乳酸菌 细菌素 可转移耐药性 直投式发酵剂
下载PDF
直投式乳酸菌剂对便秘模型小鼠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邹华军 张其圣 +5 位作者 石磊 李恒 徐家玉 黄承钰 陈功 李鸣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3年第5期26-29,102,共5页
探讨直投式乳酸菌剂(direct vat set lactobacillus,DVSL)对便秘模型小鼠肠道功能的影响。小肠运动实验:将50只清洁级昆明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2.0... 探讨直投式乳酸菌剂(direct vat set lactobacillus,DVSL)对便秘模型小鼠肠道功能的影响。小肠运动实验:将50只清洁级昆明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2.09、4.17、8.34×107CFU/mL DVSL水悬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每只小鼠的灌胃体积为0.2mL/10g体重,均自由摄食饮水,每周测定空腹体重1次。第15d空白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四组小鼠灌胃浓度为5mg/kg复方地芬诺酯悬液,0.5h后各组均灌胃墨汁,观察各组小鼠的小肠推进率;小鼠排便实验:方法同上,不同的是实验19d时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浓度为10mg/kg,测定指标为首次黑便时间、6h内黑便粒数及其重量。各时间点各组小鼠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小鼠小肠推进率、6h内黑便粒数及其重量均低于空白组,首次黑便时间延长,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小鼠便秘模型建立成功;中剂量小鼠小肠推进率、6h内黑便粒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小鼠6h内黑便粒数及其重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而首次黑便时间短于模型组(P<0.01)。按照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结果判定原则,直投式乳酸菌对便秘模型小鼠具有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投式乳酸菌 便秘 肠道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