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陕西2012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
被引量:
12
1
作者
雷向杰
程肖侠
毛明策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利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系统监测结果,分析了陕西1981-2012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次数和强度,发现2012年陕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数少于多年平均值,但华阴7月2-4日、佳县7月24-28日极端降水事件强度之大,为历史罕见,佳县27日降水量、2...
利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系统监测结果,分析了陕西1981-2012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次数和强度,发现2012年陕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数少于多年平均值,但华阴7月2-4日、佳县7月24-28日极端降水事件强度之大,为历史罕见,佳县27日降水量、26-28日3d降水量均超过百年一遇的水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说明即便是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次数少,气候年景较好的年份,局地也会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事件和灾害。此外,还分析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数与灾情年景评估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历史重现期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012年
陕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星堆文明与古地理环境
被引量:
10
2
作者
刘兴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三星堆文明 ,应从其所在的三四千年前的古气候考察为立足点 ,以持续性干旱、突发性洪水和山区冰川活动的灾害性现象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可以断定其出土的太阳轮 ,乃是“惧日”的象征 ,而非一般认为的“喜日”心态。三星堆先民是...
三星堆文明 ,应从其所在的三四千年前的古气候考察为立足点 ,以持续性干旱、突发性洪水和山区冰川活动的灾害性现象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可以断定其出土的太阳轮 ,乃是“惧日”的象征 ,而非一般认为的“喜日”心态。三星堆先民是受了山内恶劣气候的逼迫 ,逐渐迁移越过龙门山进入成都平原的。当其在山中生活时 ,食用缺碘盐 ,造成了“纵目”的甲亢病理现象。在以漫长的世代为时间单位的迁移过程中 ,熟悉了龙门山的资源。其制作青铜器、玉器、金器的所有原料 ,均来自龙门山中。由于长时间无战争的和平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北方期灾变气候环境
广汉期阶地与遗址
纵目与缺碘
石室与板岩
龙门山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南地区的大气灾害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
2
3
作者
文传甲
《灾害学》
CSCD
1995年第3期37-43,共7页
本地区为季风型、山地型和中纬多灾型的混合型多灾区,有七类32种大气灾害、五类28种大气灾链。在本区,受灾的面积和人口、死人、经济损失和灾种之最,皆推大气灾害,尤以旱灾类最重,其次是暴雨类。从主导的灾害类型、类、种的角...
本地区为季风型、山地型和中纬多灾型的混合型多灾区,有七类32种大气灾害、五类28种大气灾链。在本区,受灾的面积和人口、死人、经济损失和灾种之最,皆推大气灾害,尤以旱灾类最重,其次是暴雨类。从主导的灾害类型、类、种的角度,将本地区划分成2大区、9区、12亚区和5小区。近500年来,大旱、大涝平均每22.2年发生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气象灾害
时空变化
降水
暴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时期的天气预报和灾害预报
4
作者
刘继刚
《中州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96-99,共4页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预测未来天气和灾害的经验。他们或是通过占卜,或是物质的属性,或是通过对云层形状的观察,也有的是借助于动物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反应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可能出现的灾害。对未来天气和灾害的预报有助于人们避...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预测未来天气和灾害的经验。他们或是通过占卜,或是物质的属性,或是通过对云层形状的观察,也有的是借助于动物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反应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可能出现的灾害。对未来天气和灾害的预报有助于人们避免生产和出行中带来的不便,降低了小患成灾的可能性。中国古代的天文星占学为天气和灾害预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天气预报
灾害预报
中国古代
预测
天气变化
实践依据
星占学
属性
占卜
云层
物质
天文
生产
敏感
理论
经验
反应
动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4年主汛期我国强对流天气灾害统计特征
被引量:
21
5
作者
王秀荣
毛卫星
郭进修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运用全国各省、市、县气象部门直接上报国家气象局的气象灾害数据,对全国各地2004年主汛期(6-8月)对流性天气造成的灾害分布特征和人员死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汛期内强对流天气在全国31个省市都有发生,其中黄淮、江淮、江...
运用全国各省、市、县气象部门直接上报国家气象局的气象灾害数据,对全国各地2004年主汛期(6-8月)对流性天气造成的灾害分布特征和人员死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汛期内强对流天气在全国31个省市都有发生,其中黄淮、江淮、江南、西南地区东部为强对流天气灾害死亡人数多发区,且在主汛期内,以7月份强对流天气发生频次最高;在年度所有气象灾害中,除了暴雨洪涝灾害造成人员死亡最多外,雷击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的第二位;各大城市均遭遇到强对流天气袭击,造成了严重的交通瘫痪,城市应急响应系统建设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汛期
强对流天气
灾害
统计特征
2004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灾害性对流天气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10
6
作者
孔锋
杨萍
+2 位作者
王品
吕丽莉
孙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18-2528,共11页
采用1961~2016年中国2 481站的冰雹、大风、雷暴和闪电日数数据,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4种灾害性对流天气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周期变化规律和气候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中国4种灾害性对流天气日数呈减少趋势,且冰雹...
采用1961~2016年中国2 481站的冰雹、大风、雷暴和闪电日数数据,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4种灾害性对流天气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周期变化规律和气候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中国4种灾害性对流天气日数呈减少趋势,且冰雹和雷暴日数具有"先增-后减"的分段变化特征。中国冰雹、大风、雷暴和闪电日数分别具有3~5 a、2~3 a、1~2 a和1~4 a左右的振荡周期,且冰雹和雷暴日数分别于2002和1992年发生突变。(2)在空间上,青藏高原-四川西部地区是冰雹、大风和雷暴日数的高值分布区。同时长江以南地区也是雷暴日数的高值分布区。华南及其同纬度的西南地区是闪电日数的高值分布区。(3)在趋势上,中国冰雹日数主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呈减少趋势。大风日数变化趋势呈东部减少-中部不变-西部增减镶嵌的空间格局。雷暴日数在西藏、华北、重庆、浙江和黑龙江西北部呈增加趋势。中国闪电日数变化趋势在长江以南地区减少明显。(4)在波动上,中国冰雹日数在东南地区波动较大,大风日数在胡焕庸线以东波动较大。中国雷暴日数波动特征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闪电日数除在新疆北部和华南地区波动动较小外,其它地区波动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性天气
冰雹-大风-雷暴-闪电
时空格局
周期振荡特征
突变检验
原文传递
题名
陕西2012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
被引量:
12
1
作者
雷向杰
程肖侠
毛明策
机构
陕西省气候中心
出处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基金
国家公益性气象行业专项(GJHY201306027)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k17-02-03)
文摘
利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系统监测结果,分析了陕西1981-2012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次数和强度,发现2012年陕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数少于多年平均值,但华阴7月2-4日、佳县7月24-28日极端降水事件强度之大,为历史罕见,佳县27日降水量、26-28日3d降水量均超过百年一遇的水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说明即便是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次数少,气候年景较好的年份,局地也会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事件和灾害。此外,还分析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数与灾情年景评估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历史重现期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012年
陕西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eturn
period
weather
and climate extreme event
2012
Shaanxi
分类号
P458.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星堆文明与古地理环境
被引量:
10
2
作者
刘兴诗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出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文摘
三星堆文明 ,应从其所在的三四千年前的古气候考察为立足点 ,以持续性干旱、突发性洪水和山区冰川活动的灾害性现象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可以断定其出土的太阳轮 ,乃是“惧日”的象征 ,而非一般认为的“喜日”心态。三星堆先民是受了山内恶劣气候的逼迫 ,逐渐迁移越过龙门山进入成都平原的。当其在山中生活时 ,食用缺碘盐 ,造成了“纵目”的甲亢病理现象。在以漫长的世代为时间单位的迁移过程中 ,熟悉了龙门山的资源。其制作青铜器、玉器、金器的所有原料 ,均来自龙门山中。由于长时间无战争的和平环境 。
关键词
亚北方期灾变气候环境
广汉期阶地与遗址
纵目与缺碘
石室与板岩
龙门山意识
Keywords
disaster weather in sub-boreal period
bench and relic of Guanghan
period
raised eyes and lack of iodin
stone room and slate
Longmen Mountain consciousness
分类号
K872.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南地区的大气灾害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
2
3
作者
文传甲
机构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灾害学》
CSCD
1995年第3期37-4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本地区为季风型、山地型和中纬多灾型的混合型多灾区,有七类32种大气灾害、五类28种大气灾链。在本区,受灾的面积和人口、死人、经济损失和灾种之最,皆推大气灾害,尤以旱灾类最重,其次是暴雨类。从主导的灾害类型、类、种的角度,将本地区划分成2大区、9区、12亚区和5小区。近500年来,大旱、大涝平均每22.2年发生一次。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气象灾害
时空变化
降水
暴雨
Keywords
Southwest region of China
Atmospheric
weather
Atmospheric
disaster
Change of time and space
Harmfulness modules
disaster
chain
Quasi-
period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时期的天气预报和灾害预报
4
作者
刘继刚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州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96-99,共4页
文摘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预测未来天气和灾害的经验。他们或是通过占卜,或是物质的属性,或是通过对云层形状的观察,也有的是借助于动物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反应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可能出现的灾害。对未来天气和灾害的预报有助于人们避免生产和出行中带来的不便,降低了小患成灾的可能性。中国古代的天文星占学为天气和灾害预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天气预报
灾害预报
中国古代
预测
天气变化
实践依据
星占学
属性
占卜
云层
物质
天文
生产
敏感
理论
经验
反应
动物
Keywords
pre-qin
period
weather
forecast
disaster
forecast
分类号
N55 [自然科学总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4年主汛期我国强对流天气灾害统计特征
被引量:
21
5
作者
王秀荣
毛卫星
郭进修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基建项目"灾害监测预警评估系统建设"资助
文摘
运用全国各省、市、县气象部门直接上报国家气象局的气象灾害数据,对全国各地2004年主汛期(6-8月)对流性天气造成的灾害分布特征和人员死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汛期内强对流天气在全国31个省市都有发生,其中黄淮、江淮、江南、西南地区东部为强对流天气灾害死亡人数多发区,且在主汛期内,以7月份强对流天气发生频次最高;在年度所有气象灾害中,除了暴雨洪涝灾害造成人员死亡最多外,雷击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的第二位;各大城市均遭遇到强对流天气袭击,造成了严重的交通瘫痪,城市应急响应系统建设亟待加强。
关键词
主汛期
强对流天气
灾害
统计特征
2004年
Keywords
main flood
period
strong convection
weather
disaster
statistics features
2004
分类号
P4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灾害性对流天气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10
6
作者
孔锋
杨萍
王品
吕丽莉
孙劭
机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18-252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5078
41801064
+4 种基金
717906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806900)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项目(CCSF201843
CCSF201844)
中亚大气科学研究基金(CAAS201804)
文摘
采用1961~2016年中国2 481站的冰雹、大风、雷暴和闪电日数数据,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4种灾害性对流天气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周期变化规律和气候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中国4种灾害性对流天气日数呈减少趋势,且冰雹和雷暴日数具有"先增-后减"的分段变化特征。中国冰雹、大风、雷暴和闪电日数分别具有3~5 a、2~3 a、1~2 a和1~4 a左右的振荡周期,且冰雹和雷暴日数分别于2002和1992年发生突变。(2)在空间上,青藏高原-四川西部地区是冰雹、大风和雷暴日数的高值分布区。同时长江以南地区也是雷暴日数的高值分布区。华南及其同纬度的西南地区是闪电日数的高值分布区。(3)在趋势上,中国冰雹日数主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呈减少趋势。大风日数变化趋势呈东部减少-中部不变-西部增减镶嵌的空间格局。雷暴日数在西藏、华北、重庆、浙江和黑龙江西北部呈增加趋势。中国闪电日数变化趋势在长江以南地区减少明显。(4)在波动上,中国冰雹日数在东南地区波动较大,大风日数在胡焕庸线以东波动较大。中国雷暴日数波动特征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闪电日数除在新疆北部和华南地区波动动较小外,其它地区波动相对较大。
关键词
灾害性天气
冰雹-大风-雷暴-闪电
时空格局
周期振荡特征
突变检验
Keywords
disaster
weather
hail-gale-thunderstorm-lightning
spatiotempor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 of
period
- ic oscillation
mutation test
分类号
P426.6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陕西2012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
雷向杰
程肖侠
毛明策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星堆文明与古地理环境
刘兴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西南地区的大气灾害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文传甲
《灾害学》
CSCD
199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先秦时期的天气预报和灾害预报
刘继刚
《中州大学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04年主汛期我国强对流天气灾害统计特征
王秀荣
毛卫星
郭进修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灾害性对流天气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孔锋
杨萍
王品
吕丽莉
孙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