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赋能山东黄河流域民间手工艺知识图谱构建分析
1
作者 薛慧聪 李杰 《网印工业》 2024年第8期74-76,共3页
本研究聚焦山东黄河流域民间手工艺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构建知识图谱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黄河文化民间手工艺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发现尽管该领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核心期刊的发文量仍需提升以增强... 本研究聚焦山东黄河流域民间手工艺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构建知识图谱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黄河文化民间手工艺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发现尽管该领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核心期刊的发文量仍需提升以增强学术影响力。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期刊分布和关键词聚类,特别关注山东地区的传播情况。基于此,提出了图谱构建原则和方法,涵盖数据采集、知识提取、本体构建及应用开发,并实施持续更新维护策略,确保图谱的时效性和权威性,以数字方式支持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民间手工艺 知识图谱 数字化
下载PDF
海南少数民族节日民俗文化的传播特质与传播策略研究——基于知识共享视角
2
作者 曾月 周彦儗 周天旻 《南海学刊》 2024年第3期66-75,共10页
海南少数民族节日民俗文化经过与多种文化的长期交融和相互作用,已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原生态特色、多样化、丰富内容及深厚文化底蕴的独特文化形态,有着独特的传播特质。通过探讨海南少数民族节日民俗文化的特点与价值,基于民俗文化知识... 海南少数民族节日民俗文化经过与多种文化的长期交融和相互作用,已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原生态特色、多样化、丰富内容及深厚文化底蕴的独特文化形态,有着独特的传播特质。通过探讨海南少数民族节日民俗文化的特点与价值,基于民俗文化知识共享的视角,从人际传播、专业媒介传播、社交媒体传播和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传播诸多角度,阐述海南少数民族节日民俗文化传播内容特色化且多元化、传播主体全民性且多样化的两大传播特质,认为“共创、共享”是民族文化认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分析了制约海南少数民族节日民俗文化传播的四大因素,提出了重视节日民俗文化保护,发挥少数民族节日效应,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促进节日与品牌塑造共生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少数民族节日 民俗文化 传播策略 知识共享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游戏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3
作者 王超 周君华 +2 位作者 张帅 孟晴 李梁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为了解当前民间游戏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民间游戏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进程,以把握民间游戏研究前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发文数量将民间游戏研究分为起始... 为了解当前民间游戏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民间游戏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进程,以把握民间游戏研究前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发文数量将民间游戏研究分为起始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稳固发展阶段;作者和研究机构均缺乏合作关系;高频关键词为民间游戏、幼儿园、幼儿教育、幼儿、游戏;根据研究内容和时间可以将民间游戏的发展过程分为萌芽阶段、探索阶段、深化阶段。未来应不断增加研究主体,扩大研究范围,加强合作交流,增加实验研究,为民间游戏今后在各领域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游戏 知识图谱分析 国内
下载PDF
活态保护视域下民族民间戏剧的隐性知识研究——以湘西苗族蚩尤戏为例
4
作者 刘洁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2,156,共11页
通过对湘西苗族蚩尤戏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蕴含其中的隐性知识,包括社会价值观、文化传统、生活哲学等。这些隐性知识在蚩尤戏的表演中得以体现,并通过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得以流传。通过挖掘蚩尤戏所承载... 通过对湘西苗族蚩尤戏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蕴含其中的隐性知识,包括社会价值观、文化传统、生活哲学等。这些隐性知识在蚩尤戏的表演中得以体现,并通过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得以流传。通过挖掘蚩尤戏所承载的隐性知识,可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戏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剧 苗族 活态保护 蚩尤戏 隐性知识
下载PDF
文献、文化与知识:明代通俗类书学术史回顾
5
作者 张亦洋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9期5-13,共9页
通俗类书是考察明代民间知识与文化消费的典型个案,新近研究多基于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思路,着重考察知识的社会情境。文章爬梳20世纪中叶以来的通俗类书学术史,从新近研究对传统范式的质疑出发,搜检学界在民间文化、印刷文化视域下的探讨... 通俗类书是考察明代民间知识与文化消费的典型个案,新近研究多基于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思路,着重考察知识的社会情境。文章爬梳20世纪中叶以来的通俗类书学术史,从新近研究对传统范式的质疑出发,搜检学界在民间文化、印刷文化视域下的探讨。研究表明:通俗类书研究从文献本体转向书籍文化与消费活动,其研究范围、视角则存在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类书 学术史 知识社会学 民间文化 商业出版
下载PDF
教育常识概念辨析——基于分析教育哲学的视角
6
作者 徐乐乐 韦祥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26,共16页
教育常识是在日常教育生活中人所共有的、经常并持续起作用的关于教育的认识。教育常识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是深入理解教育常识的三个方面。教育常识的世界观呈现了个人对教育世界一般的、总体的理解,这种一般性理解并未得到... 教育常识是在日常教育生活中人所共有的、经常并持续起作用的关于教育的认识。教育常识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是深入理解教育常识的三个方面。教育常识的世界观呈现了个人对教育世界一般的、总体的理解,这种一般性理解并未得到深入反思,却直接影响着普通人(尤其是未受专业教育学训练的人)的教育行为;教育常识的思维方式是一个人依据教育常识实施具体教育行为的思考方式,显然这种思考方式会受到教育常识世界观的影响,同样是缺少反思的;教育常识的价值规范统摄着教育常识的世界观以及思维方式,它体现了教育常识背后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教育常识。教育常识的世界观具有重复性、给予性、非批判性、非系统性、矛盾性、差异性的特征。教育常识的思维方式具有非此即彼、简单归纳、模仿、类比和过分一般化的特点。教育常识的价值规范体现为有限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僵化性和保守性、两极对立化的特点。为了更加系统地理解教育常识,需要辨析教育常识与其相似概念的差异,通过辨析教育常识与民间教育学、默会知识、教育习俗、教育民俗、教育习惯、教育信仰的异同,可以系统地了解教育常识在诸多相似概念中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常识 分析教育哲学 民间教育学 默会知识 教育习俗 教育民俗 教育习惯 教育信仰
下载PDF
谚语知识建构的影响探微
7
作者 宁峰 曾梦凡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7-131,共5页
谚语的知识建构不仅意味着能够进行经验的储存,而且通过谚语的知识传播与传承,可使知识从个人的认知成果拓展到被他人乃至全社会甄别筛选,吸收借鉴,进而使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全体人民的财富,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谚语的知识建构除了... 谚语的知识建构不仅意味着能够进行经验的储存,而且通过谚语的知识传播与传承,可使知识从个人的认知成果拓展到被他人乃至全社会甄别筛选,吸收借鉴,进而使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全体人民的财富,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谚语的知识建构除了发挥对生产生活最直接的高效适用性,也会在民间知识精英的形成、文化资本的生成、知识权力的生产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知识建构 民间知识精英 文化资本 知识权力
下载PDF
闽台“送王船”仪式中民间航海知识的传承
8
作者 陈辰立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闽台地区的“送王船”仪式蕴含着濒海社群海上生产与生活的智慧,是一种能够整合沿海社区人群、凝聚社区认同的重要海洋民俗活动,承载了人类由陆地走向海洋的历史,突出表现为它所包纳的民间航海知识体系。具体而言,闽台“送王船”仪式中... 闽台地区的“送王船”仪式蕴含着濒海社群海上生产与生活的智慧,是一种能够整合沿海社区人群、凝聚社区认同的重要海洋民俗活动,承载了人类由陆地走向海洋的历史,突出表现为它所包纳的民间航海知识体系。具体而言,闽台“送王船”仪式中的民间航海知识,体现在造船仪式、海上航路以及航运制度三个方面,分别显示了沿海民众在航海活动过程中所积累的海洋技术知识、海洋自然知识和海洋人文知识,并通过独特宗教仪式的构建和演绎得以保留并传承,反映的是沿海民众开拓海洋的历史记忆和智慧,丰富了中国海洋文明的内涵,是中国海洋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地区 “送王船”仪式 航海知识 中国海洋文明 民间宗教
下载PDF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知识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哈斯巴根 晔薷罕 +1 位作者 赵晖 王志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10年第4期411-416,共6页
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知识进行整理,包括对植物种类的鉴别、植物药用部分的选择、功能和主治的了解、药用方法的实践.调查结果表明:当地蒙古族民间人药用植物共有22种和2变种,用于治疗动物疾病的兽药用植物共有13种... 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知识进行整理,包括对植物种类的鉴别、植物药用部分的选择、功能和主治的了解、药用方法的实践.调查结果表明:当地蒙古族民间人药用植物共有22种和2变种,用于治疗动物疾病的兽药用植物共有13种;植物的药用部位包括全草类、根及根茎类、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类和种子类;民间或多或少能够了解药用植物的功能和主治,其用药方法较为简单,给药途径主要有内服药和外用药两类.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知识为药用植物新种类、药用新部位以及药用新方法的发现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 典型草原地区 当地蒙古族 药用植物 民间知识
下载PDF
真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参与民俗文化传承的新视角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辉 龙双花 张玉祥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9年第8期35-40,共6页
论文以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国内多所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调查法与文献分析法,从真人图书馆与民俗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其在民俗文化保护中的优势与问题,提出公共图书馆应该采取多渠道建设真人书资源、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打... 论文以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国内多所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调查法与文献分析法,从真人图书馆与民俗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其在民俗文化保护中的优势与问题,提出公共图书馆应该采取多渠道建设真人书资源、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打造品牌服务、提高社会重视度等措施,以提高真人图书馆活动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人图书馆 隐性知识 民俗文化 民俗资源 共建共享
下载PDF
“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31
11
作者 刘铁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56,共7页
传统体例的民俗志对民俗事象的分类写作,存在着将作为整体并具有互释性的生活文化割裂的倾向。因此,在借鉴民族志书写模式与解释人类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民俗文化志》调查与写作实践的反思,提出“标志性文化”... 传统体例的民俗志对民俗事象的分类写作,存在着将作为整体并具有互释性的生活文化割裂的倾向。因此,在借鉴民族志书写模式与解释人类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民俗文化志》调查与写作实践的反思,提出“标志性文化”这一核心概念,倡导“标志性文化统领式”的新式民俗志写作,以提升抢救与保护民俗文化的认识水平。所谓标志性文化应具有:一、能反映这一地方的特殊历史进程和贡献;二、体现地方民众的集体性格和气质,具有薪尽火传的生命力;三、深刻地联系着地方民众的生活方式和诸多文化现象等三个主要特征。这种民俗志书写也将促进民俗文化调查的深入和研究范式的创新,间接对地方社会协调发展和增强社会自我调节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性文化 民俗志 民俗文化 互释姓 文化自觉
下载PDF
从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看民间中医药的传承发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秦培洁 刘谦 +4 位作者 王柳青 安宏 石雪芹 王诗恒 刘剑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9期127-130,共4页
民间中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重要对象,以其“简、便、廉、验”而备受重视,为提高我国民众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传承发展民间中医药对中医药的发展壮大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制约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的... 民间中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重要对象,以其“简、便、廉、验”而备受重视,为提高我国民众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传承发展民间中医药对中医药的发展壮大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制约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原因,从我国中医药传统保护工作的实践角度论述了中医药传统保护对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传统知识 知识保护 民间中医药 传承发展
下载PDF
“歌圩”是什么——文人学者视野中的“歌圩”概念与民间表述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陆晓芹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81,共10页
“歌圩”是历代汉族文人用以标识岭南相关民间习俗的一个符码,具有先在的遮蔽性,但以往的研究多把其作为研究原点,导致了“歌圩”之名与实际存在的民间传统之间互相疏离的现象。强调民间表述和地方性知识体系,是我们深入理解民间文化传... “歌圩”是历代汉族文人用以标识岭南相关民间习俗的一个符码,具有先在的遮蔽性,但以往的研究多把其作为研究原点,导致了“歌圩”之名与实际存在的民间传统之间互相疏离的现象。强调民间表述和地方性知识体系,是我们深入理解民间文化传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歌圩 民间表述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经验与知识生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志炜 罗丹 李钦曾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7-111,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生产既是一种在地化的本土知识体系的建构,又是一种基于学术共同体的一般性知识体系的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经验与知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价值;其知识形态可区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个类型,...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生产既是一种在地化的本土知识体系的建构,又是一种基于学术共同体的一般性知识体系的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经验与知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价值;其知识形态可区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个类型,呈现出显著的普遍性、通识性和共享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应遵循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经验 知识 生产
下载PDF
略论学习“民间教育学” 被引量:10
15
作者 班华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民间教育学"是非官方的、未进入科学化的教育理论体系和制度化的教育实践系统的,以观念形态或实践形态存在的教育学知识;流传在民间的原初的、朴素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教育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教育... "民间教育学"是非官方的、未进入科学化的教育理论体系和制度化的教育实践系统的,以观念形态或实践形态存在的教育学知识;流传在民间的原初的、朴素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教育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其存在方式类别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民间教育学"的基础之一是"民间心理学",包括可以相互转化的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民间教育学具有育德、益智、审美等教育价值,反映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经验;传承人民的教育智慧,支配人们教育活动。民间教育学学习可直接学习显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化,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学习中宜采取分析的态度和方法,吸取其合乎科学的内容,舍弃陈腐的落后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教育学 教育民俗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外显学习 内隐学习
下载PDF
民俗学视角下的口头传统 被引量:17
16
作者 朝戈金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1,18,共3页
对民俗学而言 ,民众长期积累的知识 ,是理解口头表述的前提 ;口述者的记忆 ,现场的心态、听众的反应 ,都影响到口述本身。所以 ,民俗学讲究“深入访谈” ,讲究对研究对象内部知识的了解 ,从而描摹民俗事象背后的传统。
关键词 民俗学 口头表述 民众知识 传统
下载PDF
张力与裂变:地方性视野中的庙会文化及其转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建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的表现形式,庙会在本质上是宗教精神、区域特色、生活习惯、人文传承和经济活动等地方性元素融合的产物。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庙会反映了一种神圣与世俗的融合,表达了特定地区居民群体的情感诉求。历史上,通过对某种仪...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的表现形式,庙会在本质上是宗教精神、区域特色、生活习惯、人文传承和经济活动等地方性元素融合的产物。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庙会反映了一种神圣与世俗的融合,表达了特定地区居民群体的情感诉求。历史上,通过对某种仪式的不断重复与改进,庙会得以融入到一定区域的社会生活和群体心理之中,并深刻地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地方性的品格。今天,在现代性的文化力量和解读方式的推动下,在神圣与世俗的张力作用下,庙会的文化角色发生了现代性的裂变。中国传统庙会已经表现出了一种崭新的文化角色和形像,其中的"地方性"品格也面临着全球性文化力量的解构和多元对话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会 地方性 现代性 角色转型
下载PDF
论当代民族声乐的美学复归 被引量:20
18
作者 徐敦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6-139,共4页
声乐界有关"民族声乐"的讨论,近年来一直存在。对民族声乐阐释的不足,原因在于民族声乐的审美价值没有得到准确的界定,这会造成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停滞。"缘情"是民族声乐艺术最突出的特征,包括寻求符合不同民族审... 声乐界有关"民族声乐"的讨论,近年来一直存在。对民族声乐阐释的不足,原因在于民族声乐的审美价值没有得到准确的界定,这会造成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停滞。"缘情"是民族声乐艺术最突出的特征,包括寻求符合不同民族审美习惯的情感方式,注重演唱主体的情感传递,情感原则中蕴涵伦理内涵等几个方面,作为语言美学、技术美学、原型美学的民族声乐,应该将传统因素与非传统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美学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缘情说 美学复归 审美通识
下载PDF
民间仪式与权力意志——华北米村丧葬仪式的变迁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狄金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98-110,共13页
本文将乡村民间仪式的研究置于国家政权建设与社会转型双重背景之下,考察了民间仪式的变迁历程,探讨了究竟是何种力量主导了民间仪式的变化。对华北米村丧葬仪式变迁历程的分析发现,在民间仪式的实践场中,国家与社会发生互动,共同推演... 本文将乡村民间仪式的研究置于国家政权建设与社会转型双重背景之下,考察了民间仪式的变迁历程,探讨了究竟是何种力量主导了民间仪式的变化。对华北米村丧葬仪式变迁历程的分析发现,在民间仪式的实践场中,国家与社会发生互动,共同推演着仪式的变迁;仪式的存在与发展并不是某一权力单一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着不同权力主体相互博弈,是村庄主体——乡民——在经济、社会与文化场域中基于生存而做出的选择;在此过程中,仪式变迁不是一种权力征服另一种权力,而是不同权力相互博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仪式 权力 博弈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现代性与农村生态危机:“断裂”的视角(1949—2012)——基于云南省M县四村田野调查 被引量:7
20
作者 耿言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24,共8页
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与现代性因素的扩张密切相关。传统与现代"断裂"是生态危机重要的分析视角。本文通过对云南省M县的田野调查,阐释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机制。研究表明,"中心化"的现代资源管理制度代替地方... 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与现代性因素的扩张密切相关。传统与现代"断裂"是生态危机重要的分析视角。本文通过对云南省M县的田野调查,阐释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机制。研究表明,"中心化"的现代资源管理制度代替地方依靠传统社会规范和信仰禁忌的社区自主管理制度、以追求产量为目标的汉区农耕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先后取代地方传统的农耕方式和地方知识、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产业通过"自然资本化"逻辑取代传统生存导向型农业是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需要对现代性和断裂予以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断裂 生态危机 地方性知识 自然资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