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A Literature Study an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Cases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小茜 何建成 +1 位作者 黄品贤 曹雪滨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38-744,共7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CM) syndrome factors and distribution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criteria of essential syndromes. Meth...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CM) syndrome factors and distribution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criteria of essential syndromes. Methods: Based on databases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1980--2012) and Chinese Journal of Chongqing VlP Database (1989-2012), the eligible studies in CHF and extracte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mpound syndromes were analyzed. All the syndromes were classified into deficiency, excess, and deficiency-excess in complexity syndrome were classified. Compound syndromes were separated into syndrome factors including single, double, three or four factors, along with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The relation of CHF syndromes with age, gender, primary diseas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cardiac functional grade was studied in 1,451 CHF cases (between December 2010 and September 2012), and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of common CHF syndromes was summarized. Results: The literature study involved 6,799 CHF cases in 66 literatures after screening. Of the different factors affecting CHF, qi deficienc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deficiency syndrome, Xin (Heart)-qi-deficiency was the most common single factor, and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was the most common double factor.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volved 1,451 CHF cases (431 cases with test results of BNP). The xin blood stasis and obstruction and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syndrome were mostly seen in female patients, and phlegm-blocking-Xin-vessel and qi-deficiency-blood-stasis syndrome mostly in males. Xin-qi-deficiency and qi-deficiency-blood-stasis syndrome were mostly seen in patients aged 50--60 years. Patients aged over 60 years likely manifest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and Xin blood stasis and obstruction syndrome. The severity of syndrome is aggravated with increased BNP and cardiac functional grade. Conclusions: The essential syndromes of CHF include qi-deficiency-blood-stasis and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is linked to patients' age and gender. BNP and cardiac functional grade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F syndromes, which may indicate the severity of CM syndromes of C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literature stud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cases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scipline
原文传递
民办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3324+N”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寿琴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40-45,109,共7页
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新时代高校应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育人内容十分丰富,对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增强其中华优... 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新时代高校应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育人内容十分丰富,对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增强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具有明显优势。结合民办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现状,通过为何、如何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3324+N”教学体系的分析,探究新时代民办高校开展思政教学的实施途径,旨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进而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期为课程思政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思政 教学体系
下载PDF
汉字思维与汉字文学——比较文学研究与文化语言学研究之间的增值性交集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乃乔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5,共10页
文化语言学研究者提出汉字思维与汉字构型呈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其结构规则具有文化元编码的性质,汉语在书写的形态上是由语素文字构成的符号系统,因此我们可以把由语素文字书写的文学现象定义为汉字文学。西方的比较文学研究者或汉... 文化语言学研究者提出汉字思维与汉字构型呈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其结构规则具有文化元编码的性质,汉语在书写的形态上是由语素文字构成的符号系统,因此我们可以把由语素文字书写的文学现象定义为汉字文学。西方的比较文学研究者或汉学家如何能够在自己的中国学术研究中,使自己的思维观念紧贴着由汉字书写与编码的民族文化地面阅读与行走,如何能够准确地走进由汉字思维观念书写与编码的汉字历史和汉字文学中,这是值得反思的。不同的语言必然铸就其不同文字书写的思维观念,也正是不同文字书写的思维观念在跨界中构成了比较文学研究与汉学研究最为敏感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思维 汉字文学 文化语言学 比较文学研究 汉学研究
下载PDF
刍议现代性与中国文学研究
4
作者 谢勇 纪申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20,共4页
 现代性理论对于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意味着在经过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震荡、巨变后,中国文学研究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言说姿态和定位,重新肩负起自己应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现代性理论将...  现代性理论对于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意味着在经过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震荡、巨变后,中国文学研究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言说姿态和定位,重新肩负起自己应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现代性理论将最终在文学理论、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这三个不同的层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 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自律 他律 审美观念
下载PDF
南戏《张协状元》文献价值简论
5
作者 郭作飞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9-63,共5页
《张协状元》作为南戏早期成熟戏曲的代表,是如今仅存不多的能真实反映早期南戏真实面貌的剧本,具有重要的戏曲学、语言学及文化学价值,值得加以关注和加大研究的力度。
关键词 张协状元 南戏 文献价值 戏曲学 语言学 文化学
下载PDF
论美学文献学建立的必要性——以《文心雕龙》美学研究为例
6
作者 王万洪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0-36,共7页
皮朝纲教授提出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的倡议,意义重大。笔者以《文心雕龙》美学研究所遭遇到的一些困顿(如"风骨"、"隐秀"、"定势"等论争)和当前所作的《杨升庵批点文心雕龙校释》为例,来简略证明要解决这... 皮朝纲教授提出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的倡议,意义重大。笔者以《文心雕龙》美学研究所遭遇到的一些困顿(如"风骨"、"隐秀"、"定势"等论争)和当前所作的《杨升庵批点文心雕龙校释》为例,来简略证明要解决这些论争,务必重视基本文献的精读和征引文献的正确选取。美学文献学的建立对于美学研究文献、研究范围的明确和研究历史、研究成果的梳理与保存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文献学 《文心雕龙》 研究
下载PDF
研究“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的演变——基于文化诗学及古文学的语言学转向
7
作者 马卓昊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4-86,共3页
20世纪中后期,古代文学研究的"内""外"之争逐渐转变为文化诗学的演变,文学领域中的语言学也出现了相应的转变,随之而来的语言学批评方法也日益增多。语言学批评在某种意义上跟此前的外部研究有一定的区别,回顾文本... 20世纪中后期,古代文学研究的"内""外"之争逐渐转变为文化诗学的演变,文学领域中的语言学也出现了相应的转变,随之而来的语言学批评方法也日益增多。语言学批评在某种意义上跟此前的外部研究有一定的区别,回顾文本自身,可以为内部的研究提供新视觉,并可以有效促进相关的研究。然而语言学批评自身存在着较多的硬伤和缺陷,基于这种情况,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本土化的文化诗学理论进行了重新阐释,并使得古文研究有了更为广阔的视角,这有利于缓解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语言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的矛盾。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语言学研究的新视域将转向文化诗学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诗学 古代文学研究 语言学转向
下载PDF
谐音是研究疑难词语的金钥匙——以猿猴志怪词语的解读为例
8
作者 刘瑞明 《励耘语言学刊》 2008年第1期46-66,共21页
词语研究空白与薄弱的主要类型是“谐音趣难词”,以及用谐音作各种趣假表达。志怪文学对猿猴习性、形态、名字三大系统的所有志怪说法,都是用谐音方法形成的。只有用谐音才能还原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充分证明谐音是研究疑难词语的金钥匙。
关键词 谐音 词语研究 空白与薄弱 猿猴志怪文学
下载PDF
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进展和热点:基于2020年英文期刊论文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史晓姣 马亮 《公共管理评论》 CSSCI 2022年第2期203-220,共18页
本文选取中国大陆学者2020年在公共管理学科英文期刊发表的中国主题论文进行分析和评估,揭示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进展、热点和趋势。评估内容包括论文出处、作者特征、合作情况、署名顺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具体分析技术、数据类型... 本文选取中国大陆学者2020年在公共管理学科英文期刊发表的中国主题论文进行分析和评估,揭示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进展、热点和趋势。评估内容包括论文出处、作者特征、合作情况、署名顺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具体分析技术、数据类型等方面。研究发现,在作者的一般特征、研究方法、具体分析技术和数据类型这几个方面,2020年的结果与2019年保持一致;而在研究主题方面,2020年发表的论文更多地关注网络和治理领域。通过评估发现,公私合作与政商关系、跨部门协作与协同治理、政策过程中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的官僚制、比较研究视角和方法创新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阐述了这些主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中国学者 国际发表 文献研究 学科发展
下载PDF
从新文化史到俄罗斯学再到新文科:寻找史学与语言文学的结合点
10
作者 张建华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3年第3期103-109,共7页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国际学术思潮发生重大了变化,尤其对人文学科分类之下的史学、文学、哲学、语言学等影响尤大。而冷战的终结和由此引发的世界局势的大变动更加剧了学术思潮的变迁,并且直接影响到尚处在转型中的俄罗斯学界。在...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国际学术思潮发生重大了变化,尤其对人文学科分类之下的史学、文学、哲学、语言学等影响尤大。而冷战的终结和由此引发的世界局势的大变动更加剧了学术思潮的变迁,并且直接影响到尚处在转型中的俄罗斯学界。在俄罗斯出现了综合性和跨学科特质的“文化史”复兴和“文化学”建立,以及“俄罗斯学”横空出世的突出现象。中国学界从事俄罗斯问题研究的学者同样面临这样的挑战。沿着综合性、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路径,以新文化史和俄罗斯学双重视野,在新时代、新平台、新使命和新文科的基础上,将俄罗斯史学与俄罗斯语言文学重新“合璧”,致力于建立中国学派的“俄罗斯学”,是中国学者的集体自觉和共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史 文化学 语言学和文化转向 文学中心主义 中国俄罗斯学
原文传递
我国翻译研究现状分析——基于2005—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翻译研究类立项项目统计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婷 黄勤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本文统计了2005年至2016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中翻译研究类的立项项目,对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时间、学科分类、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和分析,为中国翻译研究现状做出简略总结:(1)翻译研究总体发展势头强劲;(2)翻译研究主力军为高校... 本文统计了2005年至2016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中翻译研究类的立项项目,对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时间、学科分类、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和分析,为中国翻译研究现状做出简略总结:(1)翻译研究总体发展势头强劲;(2)翻译研究主力军为高校的高层次科研人员,同时国家正在加大力度鼓励更多青年学者投身到科研中来;(3)国家战略政策导向对翻译研究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4)研究内容以语言本体为主,整体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有些方面落后社会、市场以及职业化的时代需求。本文勾勒出目前翻译活动总体走向繁荣、趋向多元化的发展状况,同时指出翻译研究活动相对封闭和扎堆以及微观和宏观发展不平衡等不足,并提出未来翻译研究活动的社会学转向趋势,如再辅以研究课题战略制定方的推动和指导,能推动中国翻译研究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语言学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跨学科
原文传递
关于深化中国文学外译研究的几点意见 被引量:26
12
作者 许钧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72,148,149,共7页
中国文学外译已有一段历史,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亦成绩显著。要将中译外研究继续引向深入,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翻译理论话语,还有几个方面的工作亟待完成:一是加强基于文学译介与生成全过程的系统研究;二是加强翻译家研究,深化翻译... 中国文学外译已有一段历史,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亦成绩显著。要将中译外研究继续引向深入,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翻译理论话语,还有几个方面的工作亟待完成:一是加强基于文学译介与生成全过程的系统研究;二是加强翻译家研究,深化翻译主体性探索;三是加强语言与审美维度的研究。最为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翻译历史观和翻译价值观。如此方能准确定位中国文学外译,充分认识到其社会、语言、文化、创造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外译 生成过程 翻译家研究 语言与审美 翻译价值观
原文传递
平行研究在中国--兼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胜兵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7,共11页
平行研究这一范式在比较文学学科中取得合法性的地位归功于美国学派,它也是美国学派的标签。20世纪80年代复兴的中国比较文学深受美国学派的影响,沿袭美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界定,甚至很多人误将平行研究等同于美国学派的研究范式。实际上... 平行研究这一范式在比较文学学科中取得合法性的地位归功于美国学派,它也是美国学派的标签。20世纪80年代复兴的中国比较文学深受美国学派的影响,沿袭美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界定,甚至很多人误将平行研究等同于美国学派的研究范式。实际上,就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实践来说,平行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并不是在美国学派形成以后才有的,而是与生俱有,在内涵上也并不局限于美国学派的研究范式,它体现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跨文化的独特性,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存在的根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研究 美国学派 中国学派 跨文化 比较文学学科
原文传递
后现代教育思想视野下汉语言文学学习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军来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87-88,共2页
本文阐述了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教育观点,并分析了汉语言文学独特的文学优势,并在这二者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后现代教育思想视野下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后现代教育思想 汉语言文学 学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