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ional Studies and the Cultural Rise Strategy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Developmental Concept 被引量:1
1
作者 Li Dongjie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2-266,共5页
The developmental concept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epitomizes the basic ideology of the Chinese Dream of 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 and shows the cultural explanatory power and innovatory power keeping p... The developmental concept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epitomizes the basic ideology of the Chinese Dream of 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 and shows the cultural explanatory power and innovatory power keeping pace with time. Concerning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One Belt and One Road",there lacks a univers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One Belt and One Road"is not only a new developmental strategy,but also a new proposition for reconstruction of our cultural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道路 区域研究 条带 上升 与时俱进 创新能力 中国哲学
下载PDF
论典籍核心术语翻译的言语行为特质与话语功能——从“法家”的英译个案谈起 被引量:1
2
作者 戴拥军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语句,而是言语行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3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法家”这一典籍核心术语在被翻译成legalist时,所产生的言语行为极为负面,与被翻译成standardizer时...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语句,而是言语行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3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法家”这一典籍核心术语在被翻译成legalist时,所产生的言语行为极为负面,与被翻译成standardizer时所产生的言语行为差别较大,所构建的话语功能也不同。“法家”的英译说明,译者应充分重视典籍核心术语翻译的独特话语构建功能,从文本所负载的思想意义整体跨文化构建来考量,着眼全局,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 核心术语 翻译 言语行为 话语功能
下载PDF
网络消费时代古偶仙侠剧的虐恋话语与文化景观
3
作者 范志忠 胡育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1,I0003,共8页
古偶仙侠剧以女主为视角,叙述“虐恋”爱情故事,制作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符号景观,打造IP文化产业链,形塑着现代大众文化产业与网生代的审美趣味。但是,古偶仙侠剧如何规避泛娱乐化的迷失,赋予更深刻的历史内涵与现实意义,应该是今... 古偶仙侠剧以女主为视角,叙述“虐恋”爱情故事,制作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符号景观,打造IP文化产业链,形塑着现代大众文化产业与网生代的审美趣味。但是,古偶仙侠剧如何规避泛娱乐化的迷失,赋予更深刻的历史内涵与现实意义,应该是今后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消费时代 古偶仙侠剧 虐恋话语 文化景观
下载PDF
“以史为鉴”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历史理性
4
作者 王记录 李红霞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13,共9页
“以史为鉴”是传统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传统史学历史理性最重要的表现之一。从周人的“殷鉴”开始,人们便把前代的经验和教训当作处理现世各类事务的依据,“以史为鉴”成为政治家、史学家历史理性觉醒的最重要表现。在“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是传统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传统史学历史理性最重要的表现之一。从周人的“殷鉴”开始,人们便把前代的经验和教训当作处理现世各类事务的依据,“以史为鉴”成为政治家、史学家历史理性觉醒的最重要表现。在“以史为鉴”观念支配下,古代史家的理性思维表现在三个方面:强调完善德行必须读史;立足于现实而思考“以史为鉴”的意义;自觉运用历史知识讨论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以史为鉴”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本主义理性精神,历代王朝内部政治文化结构的相似性、人类认识的局限性、重人事的观念、直书精神和信史原则以及历史境况的复杂性,都成为古代史家思考“以史为鉴”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史为鉴 传统史学 历史理性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古偶剧创作探研
5
作者 桑丹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古偶剧创作者需跳出应援文化、饭圈文化等娱乐产业的基本运转逻辑和大众流行文化的驱动,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之责。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中华...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古偶剧创作者需跳出应援文化、饭圈文化等娱乐产业的基本运转逻辑和大众流行文化的驱动,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之责。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古通今、中西互鉴,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立足民族根脉、弘扬时代大美的人物形象,古偶剧才能成为使国人尤其是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影视艺术类型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偶像的正面力量,在世界范围提升中国文化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古偶剧 美学 人物形象 话语权
下载PDF
概念语法隐喻视角下节气诗词的生态话语分析
6
作者 陈令君 罗志媛 《合肥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1-66,共6页
节气古诗词诞生于农耕文明背景下,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概念语法隐喻视角出发,分析节气古诗词中概念语法隐喻的实现形式及其体现的生态思想,旨在丰富节气古诗词的研究路径。研究发现:节气古诗词中的... 节气古诗词诞生于农耕文明背景下,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概念语法隐喻视角出发,分析节气古诗词中概念语法隐喻的实现形式及其体现的生态思想,旨在丰富节气古诗词的研究路径。研究发现:节气古诗词中的概念语法隐喻主要包括及物性语法隐喻和名物化两种形式,作者多通过词类活用的方式来实现及物性过程的相互转化以及名物化。节气古诗词中概念语法隐喻的使用增强了读者的感官体验,赋予了自然类参与者生命,生动地描绘了不同节气中的自然景象,充分地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平等且相互依存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生态的热爱,彰显了儒家“人天同构、人天同律”和“乐山乐水”的生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气诗词 概念语法隐喻 词类活用 生态话语分析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史学话语体系中的“叙事” 被引量:6
7
作者 朱露川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叙事”作为一个史学理论范畴被提出来,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史记》问世后,对《史记》“叙事”之“善”的评论构成了一个有关史书叙事的概念群:“善叙事”成为“良史之才”的重要标准;“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叙事”作为一个史学理论范畴被提出来,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史记》问世后,对《史记》“叙事”之“善”的评论构成了一个有关史书叙事的概念群:“善叙事”成为“良史之才”的重要标准;“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成为史书叙事的原则;在历史叙述中揭示事物发展变化之理成为中国古代史书叙事的优良传统。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学批评的发展,刘知幾《史通·叙事》篇标志着“叙事”作为史学理论问题被正式提出。当前,中国学界运用的“叙事”一词,主要来源于对英文单词narrative的翻译,其中蕴含的西方叙事学或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的理论背景,在解释中国叙事经验时不免显示出局限性。因此,中国史学应当而且有责任突显自身的叙事传统、风格和话语,而对于中国史学的叙事传统与理论成就的深入发掘和系统研究,也是加快构建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史学话语 中国古代史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史官及史学影响下的唐代古文运动 被引量:2
8
作者 郝润华 王福元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0-113,共4页
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原因,若将其与中唐史官及史学联系起来,便会发现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一,古文运动的发起人员多为史官及其交游者;其二,古文运动的"文以明道"观与史家的道德裁判思想一脉相承;其三,古文创作的崇... 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原因,若将其与中唐史官及史学联系起来,便会发现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一,古文运动的发起人员多为史官及其交游者;其二,古文运动的"文以明道"观与史家的道德裁判思想一脉相承;其三,古文创作的崇真尚质文风是史传文学实录直书精神的内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官 史学 古文运动
下载PDF
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变迁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梅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95,共11页
20世纪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经历了从传统史学话语体系向新史学话语体系、新史学话语体系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转变。20世纪初期,以进化史观为指导、以揭示历史进化进程及其原理为撰述旨趣、以民史为撰述中心、以救亡图强为目标的新... 20世纪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经历了从传统史学话语体系向新史学话语体系、新史学话语体系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转变。20世纪初期,以进化史观为指导、以揭示历史进化进程及其原理为撰述旨趣、以民史为撰述中心、以救亡图强为目标的新史学话语体系取代了以反映朝代更替、探讨皇朝盛衰兴亡之故、为帝王提供资治的古代史学话语体系。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社会形态理论考察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及其阶段、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经济为骨干、以阶级斗争为动力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20世纪5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取代了新史学话语体系,并在以后的发展中经历了曲折。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史学研究者在反思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基础上,力图建立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史学话语体系。在构建新时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时,如何认识中国历史、如何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西方史学话语体系等,是应予以特别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史学话语体系 新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李大钊与中国古代史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汉全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0,共6页
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运用唯物史观指导中国古代史研究,批判古史研究中的“黄金时代”说,侧重对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探讨,倡导用新的观点、新的研究视角、新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史,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新纪元。李大... 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运用唯物史观指导中国古代史研究,批判古史研究中的“黄金时代”说,侧重对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探讨,倡导用新的观点、新的研究视角、新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史,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新纪元。李大钊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开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中国古代史研究 中国史学史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秦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2期1-19,共19页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客观的评述:1、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概况;2、通史性著述综述;3、音乐史学的基础性研究工作;4、专题、断代研究重要成果举例。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基础研究 专业研究 断代研究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6,共15页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七个阶段,以揭示其发生、发展、兴盛、拓展和高峰等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史学批评家,撰写了大量的史学批评著作,创造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和观念,为形成中国史学传统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爬梳并分析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中提出的重要问题,阐发它在沟通史学与社会的联系、史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史学理论的积累、生成和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史学批评史上有关的概念、观念作出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可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扎实的文献根据和深刻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 中国古代史学史 史学理论
下载PDF
中国近代史学发展与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2,共8页
重新建构中国史学学科体系在中国近代史学新旧转型中占有重要位置,“整理国故”运动中试图以“中国文化史”中的各种专史作为现代学术分类中的不同学科取代“国学”,是近代历史学学科化的主要推力之一。中国近代史学学术体系则以进化史... 重新建构中国史学学科体系在中国近代史学新旧转型中占有重要位置,“整理国故”运动中试图以“中国文化史”中的各种专史作为现代学术分类中的不同学科取代“国学”,是近代历史学学科化的主要推力之一。中国近代史学学术体系则以进化史观和唯物史观为主导,以史料考证为基础,以吸纳古今中西史学理论与方法为特征。而中国史学话语体系是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展现系统,掌握史学话语权极受近代史家重视。中国近代史学在以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主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值得关注的成绩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史学求真理念的演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高鑫 汪增相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6-168,共13页
求真是历史学的本质属性。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求真理念呈现出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态势。先秦是中国古代史学求真理念的产生时期,直书成为当时史官记事和史家修史所普遍尊奉的原则。两汉史学普遍推崇实录精神,司马迁《史记》、班固... 求真是历史学的本质属性。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求真理念呈现出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态势。先秦是中国古代史学求真理念的产生时期,直书成为当时史官记事和史家修史所普遍尊奉的原则。两汉史学普遍推崇实录精神,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和荀悦《汉纪》皆是实录的典范之作,《汉书》首次明确提出了“实录”的思想。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求真理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史料搜集与考辨、史文表述、史书笔法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求真理论和方法。宋元明清史学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史学求真理念的同时,重视史实考证的学术风气蔚然成风。一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即是史家不断追求史实之真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求真理念 演变
下载PDF
上古语篇衔接机制的分析策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岩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7,共5页
语篇分析的重点内容是分析语篇的衔接机制。目前关于上古汉语语篇衔接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首先应该结合上古汉语的实际,从选择分析对象、确立分析范式、排定分析序列等三方面构建起自己的研究策略,以... 语篇分析的重点内容是分析语篇的衔接机制。目前关于上古汉语语篇衔接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首先应该结合上古汉语的实际,从选择分析对象、确立分析范式、排定分析序列等三方面构建起自己的研究策略,以便上古语篇衔接研究能够科学而有效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接机制 上古语篇 分析策略
下载PDF
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维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共13页
考察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前提和基础是认知传统的历史编纂学史。上世纪海内外层出不穷的中国史学史论著,多半集中于陈述自古及近的史部著作和历史作者,内容或博或约,见解或异或同,不乏引人注目的佳制。由于传统史学的研究资源异常丰富,... 考察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前提和基础是认知传统的历史编纂学史。上世纪海内外层出不穷的中国史学史论著,多半集中于陈述自古及近的史部著作和历史作者,内容或博或约,见解或异或同,不乏引人注目的佳制。由于传统史学的研究资源异常丰富,略换角度,便可有异见或另说。本文作者正在主持撰写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着重探究传统史学在编纂形态方面的终始过程和多元形态,注意历史本身蕴涵的史学议题与时代思潮的相关度。本文即择取撰写过程中间进行再考察的若干历史疑问,按十八世纪以前的时空进程,略作点面交集的扫描式的历史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编纂学 史部分类 编纂形态 学随术变 《史记》 《资治通鉴》 《四库全书总目》
下载PDF
为史学开出光焕之新景——纪念通儒吴天墀先生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9,共15页
吴天墀先生是胸怀天下的士人,却又有明显的四川地方特色。他素负经世之志,在国难时曾投笔从政,服务乡邦。这些经历给他带来很多生活的坎坷,也使他的学问更为通透。吴先生以西夏史研究著称,然其治学一向目光四射,他最关注的,是在釐清中... 吴天墀先生是胸怀天下的士人,却又有明显的四川地方特色。他素负经世之志,在国难时曾投笔从政,服务乡邦。这些经历给他带来很多生活的坎坷,也使他的学问更为通透。吴先生以西夏史研究著称,然其治学一向目光四射,他最关注的,是在釐清中国中古时代宏观演变的基础上,再现宋代和四川的历史。其既存成就,也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三者的共性在于,既重视广土众民的国家里各区域、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及其独自特性,更强调基层社会构建和民间的文化、经济网络对维系国家的重要作用———正是历代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空间的关联互动,凸显了超越单一民族国家的中国那多元丰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天墀 近代中国史学 中国中古社会 宋代四川 青年党 四川大学
下载PDF
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馥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9,共6页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是在史学批评史上逐步产生、不断发展和逐渐趋于稳定,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概念。它影响着史学批评的发展和学术规范,有助于明确史学批评的标准和基本原则。研究这些范畴,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其内涵与结构、从更高的...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是在史学批评史上逐步产生、不断发展和逐渐趋于稳定,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概念。它影响着史学批评的发展和学术规范,有助于明确史学批评的标准和基本原则。研究这些范畴,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其内涵与结构、从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面貌、彰显中国史学的本土特点与风格有所裨益,而且也为当代史学理论的创新、中国史学与外国史学对话提供理论上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史学批评范畴 史学研究 中外史学对话
下载PDF
中国文论“失语症”现状及“重建”的可能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76,共7页
古代文论话语在当今只是一种知识形态,对中国文学日常生活缺乏影响。现代时期,一般性文学理论实际上可以区分为"古代文论型"和"西方文论型"两种类型。建立一种庞大的、包容中西的文学理论体系,将不同的观念、不同... 古代文论话语在当今只是一种知识形态,对中国文学日常生活缺乏影响。现代时期,一般性文学理论实际上可以区分为"古代文论型"和"西方文论型"两种类型。建立一种庞大的、包容中西的文学理论体系,将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立场以及不同的批评方法融合在一起,这不过是一种理想,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中西方文论之所以只能整合,不能融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是异质性的。"重建"不应该是推倒重来。"古代文论型"与"西方文论型"两种文学理论可以并行存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失语症 话语重建 古代文论 西方文论
下载PDF
概念史与历史教科书史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帆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69,共3页
近年来,清季民国时期所编纂的历史教科书颇为学术界所重视,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似已成为一个"显学"。但从研究现状分析,恐怕是量的累加较为突出,质的深入颇不理想,平面化的讨论总体较多,即除个别成果外(1),主要成果是关于... 近年来,清季民国时期所编纂的历史教科书颇为学术界所重视,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似已成为一个"显学"。但从研究现状分析,恐怕是量的累加较为突出,质的深入颇不理想,平面化的讨论总体较多,即除个别成果外(1),主要成果是关于教科书内容本身的探讨以及该内容和时代变迁、学术发展之关系的考察,多见重复劳动,这表明研究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如何深入下去,使研究水准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一个颇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科书 概念史 书史 民国时期 研究成果 时代变迁 重复劳动 学术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