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ritique of (Pseudo) Feminist Criticism ofPost-1980s China
1
作者 WANG Ji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2期1549-1557,共9页
The feminist movement in current China has always been attracting controversial arguments, especially in contemporary women's writing and cultural criticism. The re-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took place in t... The feminist movement in current China has always been attracting controversial arguments, especially in contemporary women's writing and cultural criticism. The re-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took place in the 1980s and produced many good writers and critics dedicated to the course of women's enlightenment. However, after the International women's Conference in 1990s, the feminist movement took a theoretical and radical tur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feminist theories and their deconslructivist discourses. The dislocated confrontat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Western post-modern culture, along with the abusive application of Western gender study theories, make most of Chinese critics difficult to adopt a tolerant attitude toward Chinese experience, and tend to be hegemonic towards critics emphasizing reason and rationality. Its cultural politics ignored multiple forms of gender experience, and the conflicts between academic and political. This paper re-evaluat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eminist criticism of post-1980s China. And it proposes the Chinese feminist criticism should first and foremost be based on loc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women, and then explores gender problems for Chinese rea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inist writing radical criticism gender discourse Chinese experience theoretical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问题研究
2
作者 颜敏 陈海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方法论变革是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 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方法论变革是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根本意义上是新时期之初文学观念、文学批评理念变化的基本体现,它实现了批评方法从一元到多元的深刻变革,彰显出一种时代性的、难能可贵的理论品格,其与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协和一致,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体性等现代性价值诉求。这一变革有力地冲击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模式,开启了新时期文学批评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并为当下文学批评理论探索包括文学批评主体性建设、批评话语与话语体系的建构及文学批评学科意识的持续增强等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变革 新时期文学批评 创新发展 批评主体性 批评话语与话语体系
下载PDF
在精神会通处找寻建构路径——“第二个结合”与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初论
3
作者 王德胜 李雷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37-45,I0001,I0002,共11页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不仅有着共同的理论问题域或话题关注点,而且在文艺性质与功能、文艺批评标准与原则、人物形象塑造等核心问题的观念主张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或精神相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
4
作者 李西建 尚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习近平对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做出的原创性贡献。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只是知识谱系的转换,而是代表了马...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习近平对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做出的原创性贡献。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只是知识谱系的转换,而是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的整体建构与创造。其内涵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文艺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内在培植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的精神沃土与根基;以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推进文化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科学构建了一种具有中国风格和凸显现代价值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谱系,继而从根本上促进和实现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范式转换,展现为一种思想“合力”的力量,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一种完整系统的价值引领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
下载PDF
文学阐释学:文化研究的挑战及其视域拓展
5
作者 颜桂堤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27-36,共10页
20世纪以来,众多新型理论观念纵横驰骋于文学阐释场域之中,持续制造了巨大的理论震荡。文化研究的崛起,不仅对文学阐释学构成了巨大的理论挑战,同时也为其发展赢得了开阔的阐释视野和强大的思想能量。文化研究的多元阐释观念和阐释方法... 20世纪以来,众多新型理论观念纵横驰骋于文学阐释场域之中,持续制造了巨大的理论震荡。文化研究的崛起,不仅对文学阐释学构成了巨大的理论挑战,同时也为其发展赢得了开阔的阐释视野和强大的思想能量。文化研究的多元阐释观念和阐释方法同时也诱发出“过度阐释”“强制阐释”等问题。文化研究究竟是一种“强制阐释”,抑或是对阐释的有效拓展?显然,并不能将文化研究简单等同于“强制阐释”,辩证看待二者的关系意义重大。文化研究表明,强大的阐释能力对当代中国文学阐释学的理论更新和话语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一方面,文化研究不仅推动了当代学界对文学阐释学的批判性反思;另一方面,文化研究促使我们将意义问题和文学阐释学置于更广阔的知识谱系中加以考察,进而推进当代中国文学阐释学的话语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阐释学 文化研究 理论挑战 强制阐释 视域拓展 话语重构
下载PDF
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建构的元理论思考
6
作者 谭好哲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4-17,I0001,共15页
在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当下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已成为摆在文艺理论和批评界面前的一项重大时代任务。这是一个包含不同理论面向的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在... 在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当下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已成为摆在文艺理论和批评界面前的一项重大时代任务。这是一个包含不同理论面向的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在面向现实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的实践维度上展开具体理论之思,更需要在面向文艺评论“元理论”问题的思辨维度上展开抽象思想之辨。就后一维度而言,需要解决许多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有大小、主次之分,其中哲学基础、建构路径、文艺观念、标识概念、批评标准等是最为主要的几个方面。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的建构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其具体建构路径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走“两个结合”的道路,而文艺观念、标识概念和批评标准则是其不可缺少的内容构成,它们既是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建构的核心或主体内容,也是实践维度上文艺评论话语生产得以生成的思想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话语 知识体系 中国自主 哲学基础 建构路径 内容构成
下载PDF
“空间转向”的本土化以及网络文学空间叙事研究趋向
7
作者 陈海燕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5-92,共8页
中国叙事学在受到国外研究影响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不断从本土叙事资源中探索新路径,开创新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文艺理论话语体系,但在空间叙事的“本土化”方面,囿于古典小说对于时间的高度依赖和现当代小说对于乡土书写的执着关... 中国叙事学在受到国外研究影响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不断从本土叙事资源中探索新路径,开创新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文艺理论话语体系,但在空间叙事的“本土化”方面,囿于古典小说对于时间的高度依赖和现当代小说对于乡土书写的执着关注,导致空间研究一度被忽视。伴随着与网络空间关系最为密切的网络文学的崛起,国内网络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逐渐受到重视。以硕士研究生为代表的青年学者,对网络文学的空间叙事表达了较多关注。这一发展趋向基本契合网文的“青年”属性,表明Z世代不仅在网络文学阅读和批评上,甚至在理论研究层面,都能够立足网络文学这块热土,依仗互联网原生居民得天独厚的网感优势,朝向中国文艺批评理论创新的伟大使命进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网络文学 空间叙事 青年群体
下载PDF
重返《生死场》、女性主义批评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氛围——重读刘禾《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8
作者 杨希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意无意地对这篇小说进行削足适履式的解读,从而压抑了小说自身更加丰富的意义可能性。刘禾对《生死场》的解读方式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在重新解读中国现代文学文本时可能产生的一些偏离和误区,这些偏离和误区可以看作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知识范式转换的症候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生死场》 女性主义批评 20世纪90年代知识范式
下载PDF
“放逐”与“回归”--以《牡丹亭》“花园”的叙事功能为观照点
9
作者 王智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作为与“家园”同义的“花园”在《牡丹亭》中并不纯粹是“符号化表征空间”,其承担着一定的叙事功能,表现为以“家园”空间为核心的“放逐—回归”叙事模式。然而,我们也应区分中西文论之哲学支点殊异,需对这一叙事模式进行本土化书写... 作为与“家园”同义的“花园”在《牡丹亭》中并不纯粹是“符号化表征空间”,其承担着一定的叙事功能,表现为以“家园”空间为核心的“放逐—回归”叙事模式。然而,我们也应区分中西文论之哲学支点殊异,需对这一叙事模式进行本土化书写。而对于“花园”叙事意义的分析,将涉及前人业已讨论的空间与权力、空间与性别、空间与存在等问题。因此,拈出“花园”为观照点具有以一总多的效果。游园是对父权话语的反抗、服从性空间的逃逸,同时也是人性自然化的手段。丽娘于“花园”这一“异托邦”中,实现了从“放逐”到“回归”的生命体验,回到“家园”完成了个体自由性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文学空间批评 牡丹亭 权力话语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批评理路研究
10
作者 屈冬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按照历史分析先行、话语主导分析阐释、道德教诲功能价值结论的理路开展实际批评。历史分析先行,既包含现实的历史语境,也指涉文学作品中虚构出的历史语境;话语引导式分析阐释,能够使文学伦理学批评把握文学作品中与伦理... 文学伦理学批评按照历史分析先行、话语主导分析阐释、道德教诲功能价值结论的理路开展实际批评。历史分析先行,既包含现实的历史语境,也指涉文学作品中虚构出的历史语境;话语引导式分析阐释,能够使文学伦理学批评把握文学作品中与伦理相关的事件、情节和结构,并根据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行为、道德现象总结出能够引起读者警戒、启发读者反思的道德案例,以此为依据阐发文学的道德教诲价值。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一味强调复归历史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语境,容易忽视文学对当今时代的价值启示,而话语引导式分析模式容易留给读者一种预设立场和强制阐释的印象,似乎其观点、结论早已在分析阐释前形成。若是局限在话语引导式分析模式,陷入话语和文本相互印证的窠臼,忽视了文学批评应有的价值评价,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历史背景 话语分析 道德教诲
下载PDF
当代中国先锋文学批评话语的本土化建构——以1980年代马原小说批评为中心
11
作者 翟传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0-101,共12页
1980年代的文学批评尤其是先锋文学批评,经常被笼统定性为:有开拓传统批评视野之功,但普遍借鉴西方现代文论,多是理论的套用,忽略了传统批评方法。作为1980年代批评场域里一个富有症候性的个案,马原小说批评呈现的话语逻辑汇集出20世纪8... 1980年代的文学批评尤其是先锋文学批评,经常被笼统定性为:有开拓传统批评视野之功,但普遍借鉴西方现代文论,多是理论的套用,忽略了传统批评方法。作为1980年代批评场域里一个富有症候性的个案,马原小说批评呈现的话语逻辑汇集出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批评多元、丰富的面貌,展现了其于理论资源选择上的创造性、对话性以及话语建构上的国别特色与时代特征。从小说文本的阅读到批评文本的写作,1980年代的马原小说批评具体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理论资源转化策略与话语建构:一是对于中国古典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二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启用;三是对于西方现代文论的中国式阐释,展示了1980年代批评家们多面的思想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原小说批评 先锋文学批评 1980年代 本土化 话语建构
下载PDF
吉尔曼《黄色墙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
作者 田晓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黄色墙纸》是女性主义先驱作家吉尔曼创作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在性别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这篇小说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文学批评界对这部作品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息。在全面梳理了中国知网检索出的约... 《黄色墙纸》是女性主义先驱作家吉尔曼创作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在性别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这篇小说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文学批评界对这部作品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息。在全面梳理了中国知网检索出的约260篇相关论文的基础上,该文重点回顾了一批具有权威性和一定启发性、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从主题研究、文体学叙事学研究、精神分析研究和比较研究四个方面,重点梳理呈现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具体的切入点,以期为探寻新的批评空间提供有效参考。建议后续研究能够破除二元对立视角挖掘作品主题思想,并能够引入当代视角,另外对作品的文学性尤其是审美价值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曼 《黄色墙纸》 国内研究 文学批评 理论视角 综述
下载PDF
写作意识的建构与实践——读《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
13
作者 黎骄阳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218-224,共7页
《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是邹建军教授五年磨一剑的著作,是国内第一部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著作,包含了作者对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真实体会、独到理解和深刻思考,为文学地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该书体现出邹建军教授的三大创作意识——... 《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是邹建军教授五年磨一剑的著作,是国内第一部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著作,包含了作者对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真实体会、独到理解和深刻思考,为文学地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该书体现出邹建军教授的三大创作意识——问题意识、总结意识、发展意识,并提出了文学地理学研究的路径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 写作意识 理论创新 思考启发
下载PDF
地理视野、理论创新与批评实践——读《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
14
作者 冯莉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211-217,共7页
《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是邹建军教授在文学地理学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领域的又一部新著。作者从地理视野出发,讨论了文学地理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以及文学地理学学科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有关文学、自然、人类社会的一些重要现象,... 《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是邹建军教授在文学地理学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领域的又一部新著。作者从地理视野出发,讨论了文学地理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以及文学地理学学科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有关文学、自然、人类社会的一些重要现象,进行了重新审视与研究。这些理论术语、核心问题、批评方法,对于文学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乃至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是中国学者对于世界文学理论和世界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建军 《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 地理视野 理论创新
下载PDF
Anthology, Criticism, and Canonizati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Anthologies
15
作者 BingWang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2年第4期526-538,共13页
The literary anthology is one of the key categories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Theoretically, anthology criticism focuses on three main areas: the preface and postscript, the annotation of the ... The literary anthology is one of the key categories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Theoretically, anthology criticism focuses on three main areas: the preface and postscript, the annotation of the anthology, and the works selected for inclusion in the anthology. Anthology criticism is unique in its methodological synergy, including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communication of literary judgments and the amalgamation of crit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anthology as a form of literary criticism possesses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it sheds li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concepts and forms, as well as suggesting the nature of literary transmission. Therefore, the literary antholog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canoniz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anthology critical system theoretical values canonization
原文传递
文学语用学的理论特征与范式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婉孜 刘风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46,共4页
语用学为文学分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因为它突破了形式主义的观念,将文学语篇看作是动态的,是作者、读者和语境互动的产物。语用学与文学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拓宽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文学研究的视角。文学语用学是一个较... 语用学为文学分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因为它突破了形式主义的观念,将文学语篇看作是动态的,是作者、读者和语境互动的产物。语用学与文学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拓宽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文学研究的视角。文学语用学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尚处于形成阶段,但是随着语用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文学研究势必会显示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篇 语用学 理论特征 取效行为 诗歌语篇
下载PDF
从“失语症”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再思考 被引量:32
17
作者 曹顺庆 邹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47-49,共3页
在学界普遍对中国近代以来的文论“失语症”讳莫如深的时候,国内一些睿智的学者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清理和转换,这项工作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我们认为仅靠中国古代文论的清理和转换是无法实现中国实现中国文论话语的... 在学界普遍对中国近代以来的文论“失语症”讳莫如深的时候,国内一些睿智的学者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清理和转换,这项工作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我们认为仅靠中国古代文论的清理和转换是无法实现中国实现中国文论话语的重建的。还有一个必要的环节就是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文章对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前提条件、理论实质和深层动因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期望通过倡导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来实现以我们民族文化与文论为主的文论话语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失语症 文论话语重建 西方文论中国化
下载PDF
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与前瞻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鹰 武建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5-90,共6页
在"语言转向"和"话语转向"等革命性大背景下,批评性话语分析越发受到关注并成为我们研究社会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评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基本理念、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简要瞻望了批评性... 在"语言转向"和"话语转向"等革命性大背景下,批评性话语分析越发受到关注并成为我们研究社会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评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基本理念、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简要瞻望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发展动向,希望能够加深我们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 综述 前瞻 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渊源看其跨学科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宵 田海龙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64-67,72,共5页
批评性语篇分析不仅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析方法,而且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社会思潮汲取理论养分,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跨学科特征。讨论批评性语篇分析在研究方法、研究团队和研究课题方面的跨学科特征对运用批评性语篇... 批评性语篇分析不仅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析方法,而且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社会思潮汲取理论养分,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跨学科特征。讨论批评性语篇分析在研究方法、研究团队和研究课题方面的跨学科特征对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性语篇分析 理论渊源 跨学科性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当代文学批评 被引量:4
20
作者 詹艾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唯物史观作为一种主要由马克思创立的关于总体性的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着科学认识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它的确立开辟了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的新路向,为文学批评实践,也为整体的文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 唯物史观作为一种主要由马克思创立的关于总体性的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着科学认识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它的确立开辟了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的新路向,为文学批评实践,也为整体的文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的历史思想、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真正的理论着眼点是人的发展,这与实现人的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在当下,我们需要从对唯物史观的完整、深刻理解出发,进行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和开展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活动,从而保证当代文学批评的应有品格与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当代文学批评 人的发展 文学批评理论建构 文学批评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