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强国背景下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提升路径探析——以中国社会科学学科为例
1
作者 余波 邱均平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目的/意义]目前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学术话语权正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学术话语权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国学术应对新时代发展的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国际化和本土化,明晰未来中国学术话语权发展的总体方向与具体举措。[方法/过... [目的/意义]目前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学术话语权正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学术话语权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国学术应对新时代发展的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国际化和本土化,明晰未来中国学术话语权发展的总体方向与具体举措。[方法/过程]本文采用文献与网络调研、比较研究、科学计量学等方法,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学术话语权的基本理论、实践脉络,立足于中国学术话语权国内外发展实践,基于学术主体视角,参照相关学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社会科学学科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分析了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现实路径。[结论/发现]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的核心要素主要由学术引领力、学术竞争力、学术创新力和学术传播力4部分组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的多数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比较低。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国际影响和地位可从这4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 中国 学术话语权 评价体系构建 中国社会科学学科
下载PDF
试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以收词原则为例
2
作者 温昌斌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要加快构建名词审定专职工作人员、兼职参加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学科专家、术语学理论界专家一致认同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 名词审定工作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
3
作者 杨泽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共15页
构造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既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有关学科建设的指示精神,也是为了改变国际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状况,以及弥补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的短板。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需... 构造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既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有关学科建设的指示精神,也是为了改变国际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状况,以及弥补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的短板。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需要进一步厘清涉外法、涉外法治、对外关系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以及涉外法学、国际法与法学一级学科的关系。在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构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构建国际法学一级学科专业。未来中国国际法学发展的任务主要包括:弘扬国际法治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传播中国国际法观、提升中国国际法理念的国际影响力,提高运用国际法的能力以及补齐涉外法治的短板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推动国际法研究的理论创新,则成为今后中国国际法学者的应然使命。未来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方向涉及架设国际法与国内法沟通的桥梁、谨慎使用“涉外法学”名称,以及在国际法教育与研究中凸显中国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学 涉外法治 对外关系法 国际法治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
4
作者 刘建军 张丹琛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27,共13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论述,牵住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牛鼻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正确理解“自主知识体系”,关键是把握三个词,即“自主”“知识”“体系”。完成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论述,牵住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牛鼻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正确理解“自主知识体系”,关键是把握三个词,即“自主”“知识”“体系”。完成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任务,要努力实现自觉自主,从中国大地、中华文化和中国实践中汲取本土精华;注重知识转化,进行自下而上经验总结和自上而下普及转化的双向奔赴;推动体系构建,实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系统集成和拓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自觉自主 知识转化 体系构建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研究:历程、聚焦与反思
5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9,共13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发现,2003年至今的研究历程,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回信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等标志性事件为节...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发现,2003年至今的研究历程,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回信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等标志性事件为节点,经历了“中国特色”的酝酿、正式概念的提出与阐释、加快着力构建与升华等研究阶段。目前学界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六个方面,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研究,以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体研究、建构路径、“三大体系”、评价体系、期刊功能等。现有研究也存在着可持续性议题欠缺,研究内容同质化明显,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不协调,问题意识不够突出等问题。进一步研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确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研究路径;二是直面中国当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三是深入具体学科深化、细化、精化对症下药;四是重视智库平台策划功能与学术期刊传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献综述 学术期刊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6
作者 陈龙 徐芳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这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完成构建中国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这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完成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一历史性任务,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前提;二是坚持“两个结合”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论;三是坚持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共有话语有效对接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互鉴与对话: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贤明 张力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5,197,198,共11页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走互鉴与对话之路,这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文明之间的互鉴与对话。中国政治学要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中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国际学术界政治学研究的新观点与新方法,推动国际交流,全方...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走互鉴与对话之路,这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文明之间的互鉴与对话。中国政治学要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中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国际学术界政治学研究的新观点与新方法,推动国际交流,全方位加强中国政治学和世界的广泛对话,提升中国政治学的国际认同度。其次是学科之间的互鉴与对话,即合理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以政治学为中轴的交叉学科体系,在“新文科”理念的指导下提升政治学回应当下复杂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方法之间的互鉴与对话,打通历史研究、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之间的关系,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对政治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以不同的研究特色构建中国政治学研究版图并推进不同研究流派之间的交流合作。互鉴与对话旨在本土诉求和全球视野中,既遵循政治学普遍的学科逻辑又彰显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学 自主知识体系 互鉴与对话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让“概念孤儿”成家:建构以问题为联结的知识体系——兼论中国基层治理研究的概念建构 被引量:8
8
作者 徐勇 李旻昊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0,123,共8页
学界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论述较多,对于如何建构论述较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基于中国经验构建了一些具有原创性的概念,但总体上看,现有的概念建构更多的是基于一定经验,表现为个别的、零碎的、孤立的、互不关联的“... 学界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论述较多,对于如何建构论述较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基于中国经验构建了一些具有原创性的概念,但总体上看,现有的概念建构更多的是基于一定经验,表现为个别的、零碎的、孤立的、互不关联的“概念孤儿”状态。由此需要通过一定纽带将这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联结起来,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体系或“概念家族”。而学科基本问题及其研究中产生的经典议题,就是将这些概念联结起来形成知识体系的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基层治理基本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建构了诸多具有原创性的概念,基层治理成为学界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要将这一个个“概念孤儿”联结为一个“概念家族”,形成体系化的概念,就需要将概念置于研究对象内生的基本问题框架下,与对基本问题研究的经典议题相关联,以基本问题和经典议题为纽带,推进中国基层治理研究概念的体系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知识体系 概念孤儿 议题 基层治理
下载PDF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三重诠释 被引量:4
9
作者 沈江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7-43,共7页
建构具有中国特质的知识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密切相关,需要我们从学理上对此作出回应。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及其发展成就与经验认识的学理化、体系化呈现。自主性和开放包... 建构具有中国特质的知识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密切相关,需要我们从学理上对此作出回应。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及其发展成就与经验认识的学理化、体系化呈现。自主性和开放包容性是其根本特质,其意义在于用学理化、体系化的方式呈现中国发展实践,以求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落实和推进“两个结合”,为中国未来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实践中,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的良序推进,有赖于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立足中国,展望世界,以用于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在中国与世界的辩证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体系 自主性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两个结合 世界性
下载PDF
努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
10
作者 张占斌 《文化软实力》 2023年第4期1-8,F0002,共9页
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努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党带领人民在百余年奋斗中独自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实际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具有我们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式... 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努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党带领人民在百余年奋斗中独自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实际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具有我们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不仅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也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深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鲜明的政治性、独创性、人民性、自主性、民族性、开放性、实践性、系统性和世界性;要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引领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努力打造创新型、服务型、学习型、自觉型、实践型和使命型政党。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要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引领性作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强化问题导向、问题意识,胸怀天下、海纳百川,不断创造和完善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自主知识体系 政党建设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生成维度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也 闫晗 邰峰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23,共8页
运用文献计量法等,对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生成维度、现实挑战进行研究,并提出提升策略。生成维度:体育国际学术期刊发展与建设、体育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参与度、体育学术成果的国际化传播。现实挑战:国际学术期刊出版传播平台... 运用文献计量法等,对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生成维度、现实挑战进行研究,并提出提升策略。生成维度:体育国际学术期刊发展与建设、体育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参与度、体育学术成果的国际化传播。现实挑战:国际学术期刊出版传播平台不足,国际学术会议举办质量不高,学术话语体系缺失,学术成果质与量不匹配。提升策略:整合出版资源,建设高质量出版平台;坚持国际化办刊路线,打造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加强国际学术会议组织管理,提升议程设置能力;立足实际,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加强话语自信,提高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体育哲学社会科学 国际话语权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学术期刊的使命、困境与愿景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政武 《学术探索》 2023年第6期23-29,共7页
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学术期刊作为中国文化事业改革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重要组成的地位进一步被强化,肩负着引导学术研究政治导向,引领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支撑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促进中... 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学术期刊作为中国文化事业改革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重要组成的地位进一步被强化,肩负着引导学术研究政治导向,引领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支撑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以提高现代化建设世界认同等历史使命。学术期刊赋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应警惕和解决好部分学术期刊功能导向出现偏差、学术创新引领能力不强、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作用不突出、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融合度不高等问题,重点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增强学术期刊政治定力和引领力;加强选题策划和主题出版,提升学术期刊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能力;探索和构建多位一体的学术研究成果传播和转化机制;优化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生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学术期刊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文科之“新”与“重”的系统多维阐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文新 张芮昕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35-44,126,共11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文科之“新”在于,从自觉确立“马学化”之魂和“中国化”之根入手,以“时代化”之眼,运用“科技化”之器,彰显“人性化”之质和“社会化”之核,阔张“国际化”之胸襟,透显出“思政化”之大用。而此“八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文科之“新”在于,从自觉确立“马学化”之魂和“中国化”之根入手,以“时代化”之眼,运用“科技化”之器,彰显“人性化”之质和“社会化”之核,阔张“国际化”之胸襟,透显出“思政化”之大用。而此“八化偕行”之落实落地还是重在建设,交融化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以学科融合为先导,整体性学术研究先行,激发范畴革命,建构全新话语体系,进而开展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学科领航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培养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化 时代化 学科融合 范畴革命 学术话语 课程建设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建构中的儒学价值合理界定
14
作者 庞虎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1-27,共7页
近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建构是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正式起步的,带有外源性的特质。儒学的复兴,增强了中国思想界的民族底蕴,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没有被西方文明所同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学已不能完全... 近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建构是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正式起步的,带有外源性的特质。儒学的复兴,增强了中国思想界的民族底蕴,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没有被西方文明所同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学已不能完全代表今天的中国,“儒化”也不能等同于“中国化”。目前,一些人士过分抬高儒学的“国族意义”,对“中国特色”进行“儒化”解读,反而弱化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活力。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立足于中国国情的主题变化,始终与时代同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实践同步,才能建构起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三重检验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哲学社会科学 话语权 中国特色
下载PDF
引进与反思: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成长
15
作者 胡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2-113,共12页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任务,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时代使命。不过,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绝不是仅仅靠摆脱“学徒状态”并进行“自我主张”就能完成。实际上,自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传到中国来以后,中国学术...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任务,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时代使命。不过,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绝不是仅仅靠摆脱“学徒状态”并进行“自我主张”就能完成。实际上,自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传到中国来以后,中国学术界最开始是积极引进和接受的,但很快就进行反思。尽管知识分子和学术界没有像欧洲思想界那样对他们自己的传统思想一直都在反思和批判,因而才在反思与批判中逐渐构筑起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但从严复、梁启超等一直到当今学术界,对西方学说的反思是比较深刻的,反倒是中国历代学者很少对中国自己的学术传统有一种很好的反思,而这种反思正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成长的必要路径。另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时代任务不仅要本土化,而且还要再世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体系 知识成长 时代任务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世界史研究机构的设立与发展
16
作者 赵少峰 吕浩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开始步入建设轨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推进世界史下的区域史、国别史研究,以及适应对外工作的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了一批世界史研究机构,有针对性地对世界上的重点地区(国家)展开研究。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开始步入建设轨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推进世界史下的区域史、国别史研究,以及适应对外工作的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了一批世界史研究机构,有针对性地对世界上的重点地区(国家)展开研究。随着中国外部形势的变化,世界史研究内容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到亚非拉、西欧国家,学者编纂(翻译)了世界史著作,整理了世界史资料,创设了世界史刊物。新中国十七年的世界史研究,为党和国家开展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当代区域国别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区域国别研究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思考 被引量:9
17
作者 齐卫平 姜裕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2,共7页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现。话语权的争夺,实质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争夺。西方国家总是凭借其在话语权中的优势地位,极力宣扬渗透西方国家价值观思想的"普世价值",并以此来评价他国事务,干涉他国内政。构...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现。话语权的争夺,实质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争夺。西方国家总是凭借其在话语权中的优势地位,极力宣扬渗透西方国家价值观思想的"普世价值",并以此来评价他国事务,干涉他国内政。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中国特色,必须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善于研究中国现象、总结中国经验、提炼中国学术话语,用中国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话语 中国特色
下载PDF
哲学研究现状:基于CSSCI的评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俊婉 苏新宁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2002年五年间哲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力图从发文和被引两个方面来考察哲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机构、论著和作者等,为全面了解哲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哲学期刊、机构、论著和个人的影响力提供有力的... 本文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2002年五年间哲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力图从发文和被引两个方面来考察哲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机构、论著和作者等,为全面了解哲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哲学期刊、机构、论著和个人的影响力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为促进哲学研究、各机构的学术交流、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研究 学术影响力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下载PDF
构建富有特色的新闻传播教学科研体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明德 刘婵君 张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121,共6页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思想为理论指导,结合具体实践,对西安交大新闻传播学科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归纳分析,认为"精约融合+技术偏向+创业创新"的教学体系、"本土视角+交叉范式+服务地方"的...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思想为理论指导,结合具体实践,对西安交大新闻传播学科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归纳分析,认为"精约融合+技术偏向+创业创新"的教学体系、"本土视角+交叉范式+服务地方"的科研体系、"教研结合+案例更新+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共同构成了西安交大特色的新闻与传播学科体系;同时希冀每所新闻院系在彰显自身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合力,从而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新闻传播学科体系 西安交大
下载PDF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议题三论——问学于李醒民教授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涛 邬志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7,285,共9页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不断提升的理论自由度与学术评价的学科专业化之间事实上陷入到了一对难以相互润合的制肘,而这种制肘客观上逐渐衍生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诸多新困惑,如学风规范等系列命题。面对这些新困惑,我们绝不能单...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不断提升的理论自由度与学术评价的学科专业化之间事实上陷入到了一对难以相互润合的制肘,而这种制肘客观上逐渐衍生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诸多新困惑,如学风规范等系列命题。面对这些新困惑,我们绝不能单纯寄望于依赖道德批判去单向抽象破题,而是要深入这些新困惑内部理性挖掘其潜在机理,进而剖析出其背后真实难点,以客观理性态度来具体纠偏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发展中的诸项困难,从而摈弃毫无意义的道德审判心理,走出学术批判中的伦理性思维左右困局。本文就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议题中的三大关键词:"学术"、"学界"和"学者",与中国科学院李醒民教授提出的"学术断然拒绝平庸"、"学界要以学术为中心和导向"等论点展开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学风规范 平庸 中心 商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