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瑕有害”之“瑕”义辨正
1
作者 王进安 林惠玲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7-81,共5页
《邶风》是《诗经》中的经典篇章之一。学者对《邶风》中“不瑕有害”之“瑕”的解释莫衷一是。前贤对“瑕”的阐释有四种,一即郑玄的“瑕犹过也”;二即毛亨的“以瑕为远”;三即周悦让的“以瑕为暇”;四即朱熹《诗集传》的“瑕,何,古音... 《邶风》是《诗经》中的经典篇章之一。学者对《邶风》中“不瑕有害”之“瑕”的解释莫衷一是。前贤对“瑕”的阐释有四种,一即郑玄的“瑕犹过也”;二即毛亨的“以瑕为远”;三即周悦让的“以瑕为暇”;四即朱熹《诗集传》的“瑕,何,古音相近,通用”。文章收集各家对“不瑕有害”的注释,并类比与其高度一致的“不遐有佐”“不遐有愆”句型,结合具体的语境,得出“瑕”当作“何”解更为合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邶风》 有害 ”义辨正
下载PDF
“夷夏之辨”与粤西学术的“以夷变夏”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大雷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先秦"夷夏之辨",衡量标准或以血缘、地缘、习俗、礼仪、学术不同,但夷夏之间多相亲相融,夷、夏文化亦有一体之处,如夷狄亦有外交赋诗等。先秦时期在习俗、礼仪等文化方面,既有孟子所说的"用夏变于夷",也有"以... 先秦"夷夏之辨",衡量标准或以血缘、地缘、习俗、礼仪、学术不同,但夷夏之间多相亲相融,夷、夏文化亦有一体之处,如夷狄亦有外交赋诗等。先秦时期在习俗、礼仪等文化方面,既有孟子所说的"用夏变于夷",也有"以夷变夏"者。作为少数民族文化、边缘地域文化的粤西文化,既有历史上的也有当今社会的"以夷变夏",如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带动全国很多"山水实景演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与国家中心区域在习俗、礼仪、学术等方面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以夷变夏"当代启示也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之辨 粤西文化 以夷变夏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民族关系与夷夏之辨 被引量:9
3
作者 汪高鑫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3,共6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其中魏与西晋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南北朝的民族关系则是南方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这一时期的夷夏之辨上,魏与西晋汉族思想家的夷夏观明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其中魏与西晋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南北朝的民族关系则是南方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这一时期的夷夏之辨上,魏与西晋汉族思想家的夷夏观明显偏激、落后,以蔑视少数民族、鼓吹"戎晋不杂"论的江统的《徙戎论》为代表;而南北朝时期则是南北方政权都以正统自居,斥对方为僭伪;而在这种相互争正统的政治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民族关系 夷夏之辨 《徙戎论》 历史文化认同
下载PDF
后羿、寒浞神话传说的历史钩沉 被引量:3
4
作者 江林昌 孙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4-131,共8页
由于羿的名字有夷羿、仁羿、穷羿、后羿之别,其活动时间从五帝时代晚期直到夏代中期,长达数百年,而其行事更是善恶不分,忠奸并容。因为这样的原因,学术史上往往将羿分为几个形象来理解,并认同某些古文献所持态度,把羿当作反面人物来对... 由于羿的名字有夷羿、仁羿、穷羿、后羿之别,其活动时间从五帝时代晚期直到夏代中期,长达数百年,而其行事更是善恶不分,忠奸并容。因为这样的原因,学术史上往往将羿分为几个形象来理解,并认同某些古文献所持态度,把羿当作反面人物来对待。实际上这些都是误解。认识后羿及寒浞的神话传说,至少应该把握三点事实:(一)无论是神性的羿还是人性的羿,无论是族名羿、地名羿、图腾羿,还是酋长羿,实际都是同一个羿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而已;(二)就有关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以后羿、寒浞为代表的东夷集团曾在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过程中创造过最先进的文化,东夷民族在当时众多民族部落中是一支实力最强大、影响最深远的民族;(三)战国秦汉文献中,对后羿、寒浞历史形象的批评否定,实际上是在"中原文化中心论"、"夷夏之辨"观念影响下,对东夷民族不公正态度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羿 寒浞 神话 历史 东夷 华夏 夷夏之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