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 and Nature,Marching Toward the 21st Century──world Horticulture Expo '99
1
《China Today》 1999年第5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nature man and nature Marching Toward the 21st Century world Horticulture Expo
下载PDF
Emancipative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World Politics
2
作者 Huang Zhaoyu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18年第3期102-127,共26页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various political actors,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of states, have continued to break throug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straints to participate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the political activit...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various political actors,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of states, have continued to break throug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straints to participate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the political activities of the world society, which has promoted inclusiven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 actors and fostered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istorically,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as followed two routes: one involve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hich have evolved gradually through violent and non-violent forms of revolution from one marked by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oppressed and the oppressors and between the exploited and the exploiters, to one marked by equality and mutual respect; and the other involves the progress of the forms of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and society made possible by the productive forces driving the production relations forward and the change to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that forced the superstructure to experienc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The latter is fundamental and recessive, while the former is dominant, which has a direct impact on states and the broader world. In such a progressive evolution, the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a violent one to a more peaceful one, and the grander trend has changed from having the features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liberation as well as a people's revolution, to having the features of seeking development in an all-around way and forging a harmonious world free from threat, fear and anxiety.Hereinto, the dominant role of rational human self-restrai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with which the actors, even those who onceopposed each other, are seeking mutual tolerance, acceptance and cooperation, including human respect for 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In essence, this is indicative of the emancipation of human sociality and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which is still currently under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politics SOCIALIZATIon peaceful transformation human emancipation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转变及其世界意义
3
作者 邓喜道 方子 《科学.经济.社会》 2024年第2期61-72,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在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上实现了四个方面的重大转变。这些转变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建构了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的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体系,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在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上实现了四个方面的重大转变。这些转变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建构了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的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体系,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凝练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系统方案;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实现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并在此过程中生成了提升全球生态治理效能的世界模式;在推进生态现代化之路的进程中,重塑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引领全人类走出生态困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了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引领了走生态现代化之路的世界潮流;在解决生态问题的过程中构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治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世界意义
下载PDF
一部史学、诗性兼备的厚重之作——简评陈贻焮《杜甫评传》并论当代杜甫研究之格局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怀东 潘雪婷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杜甫其人其诗是中国诗歌史、文化史上伟大的存在,特点鲜明,影响巨大。20世纪以来的杜甫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陈先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娴熟地运用知人论世、诗史互... 杜甫其人其诗是中国诗歌史、文化史上伟大的存在,特点鲜明,影响巨大。20世纪以来的杜甫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陈先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娴熟地运用知人论世、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力求深刻而全面地厘清杜甫的经历及其与时代的互动。他高度关注杜诗,并致力还原杜诗的创作情境、分析杜诗的思想艺术等工作。这部评传具有强烈而鲜明的诗学品质和诗性精神,从而实现了古今贯通,具有一种特别的艺术感染力。一代有一代之学问,杜甫研究仍有大量遗留的复杂问题亟待解决,尤其要加强文本细读并开阔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贻焮 《杜甫评传》 知人论世 史诗互证 诗性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历史回溯、当代确认、世界意义
5
作者 张永红 化锚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6,共8页
现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人类利用自然的理念与方式不断演进的过程。生态环境由“滞”到“治”的过往样态,让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逐渐明晰。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以“生命共同体”为理论前提,以“两... 现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人类利用自然的理念与方式不断演进的过程。生态环境由“滞”到“治”的过往样态,让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逐渐明晰。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以“生命共同体”为理论前提,以“两个重大”强化使命担当,以发展“生态生产力”为核心路径,谋求、保障、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启由“治”及“兴”的新征程,成绩斐然。中国式现代化以守正创新超越西方单一模式的幻想,以自力更生超越西方侵略扩张的模式,以合作共赢超越西方零和博弈的掣肘,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历史回溯 当代确认 世界意义
下载PDF
论本土实践经验对中国管理学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树旺 李伟 +2 位作者 郭璨 刘素菊 晁罡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56-1461,共6页
通过对《管理学报》"管理学在中国"学术主旨活动的回顾,集中讨论了中国管理学理论的建构基础问题。研究结论表明,管理学的学科基本属性在于它是管理人经验的学问,中国管理学理论的建构应该以民族史至今的管理者的经验为研究对... 通过对《管理学报》"管理学在中国"学术主旨活动的回顾,集中讨论了中国管理学理论的建构基础问题。研究结论表明,管理学的学科基本属性在于它是管理人经验的学问,中国管理学理论的建构应该以民族史至今的管理者的经验为研究对象;以经验哲学为基础,以中西互诠的方式寻找到的人类共同文明经验是中国管理学与西方主流管理学能对话进而达到人类普适性管理理论的基础。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经验在管理学理论建构上的作用,对从理论到理论的管理学理论建构方式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管理学 理论建构 经验人 生活世界 学科性质 中西互诠
下载PDF
《周易》与儒释道的“天人合一”思想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4-152,共9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从生态文化的角度看,"天人合一"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周易》与儒、释、道三家都对"天人合一&qu...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从生态文化的角度看,"天人合一"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周易》与儒、释、道三家都对"天人合一"有所发明、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主张。当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应该从传统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中得到某种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世界观 《周易》
下载PDF
全球生态治理的资本批判与样态探索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向明 段光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1,共8页
在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中,人类受永无止境地追求价值增殖的资本驱使而不可遏制地开发自然、驾驭自然,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危机之中。生态危机跨越时空的界限而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和恶化,亟需世界各国通过“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在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中,人类受永无止境地追求价值增殖的资本驱使而不可遏制地开发自然、驾驭自然,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危机之中。生态危机跨越时空的界限而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和恶化,亟需世界各国通过“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宽广视野,以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方式来处理和解决。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正是在生态危机全球性蔓延的历史境遇中洞悉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危害、试图超越资本逻辑的统治框架、跨过工业文明设置的生态危机的“陷阱”、实现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中国方案。它致力于重构全球生态利益观、重塑全球生态价值观、重建全球生态责任观,以最终实现利益共享、激发价值认同、彰显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全球生态治理 资本逻辑 世界历史
下载PDF
论《周易》中的“神”概念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顺连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70,共5页
关于"神"这一概念,在易学史上是不断变化的,有多层面的含义。《周易》认为"神"是可以认知的,人们通过修养心性和直觉的体验,可以达到使自己的灵魂同神化合为一的境界。因此,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返回到神灵自身... 关于"神"这一概念,在易学史上是不断变化的,有多层面的含义。《周易》认为"神"是可以认知的,人们通过修养心性和直觉的体验,可以达到使自己的灵魂同神化合为一的境界。因此,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返回到神灵自身;通过神灵自我觉解,实现自然的呈现,从而感觉到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神” 阴阳不测 神化 精义入神 穷神知化
下载PDF
庄子和谐观对现代人的启示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俊英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5,30,共5页
庄子和谐观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内心世界的和谐。这些内容对于现代社会如何协调人际关系、保护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庄子 和谐观 天和 人和 心和
下载PDF
以小生命融入文化和自然的大生命——钱穆“人生论”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泽环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11-16,共6页
近代以来,虽然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的主导倾向是批判和决裂,但仍然有一些思想家对中华文化怀抱着"温情与敬意",国学大师钱穆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在《晚学盲言》等论著中,钱穆以中西人生观比较为基本线索,以"士&quo... 近代以来,虽然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的主导倾向是批判和决裂,但仍然有一些思想家对中华文化怀抱着"温情与敬意",国学大师钱穆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在《晚学盲言》等论著中,钱穆以中西人生观比较为基本线索,以"士"(知识分子)为传统人生观的主要代表,以关于大生命与小生命、心世界与物世界、天与人关系的阐发为中心,全面、深刻地概括了中国文化的理想和精华,成为当今中华传统人生观复兴,并与国外人生观积极因素相结合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生命与小生命 心世界与物世界 天与人 自然与文化
下载PDF
唐人论孟诗诠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志熙 《阅江学刊》 2012年第1期92-98,共7页
唐人评论诗人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知人论世;二是具备整体性思维方式。唐人如王士源、殷璠、皮日休等对孟浩然诗歌的评论,较之后人更能揭示孟浩然的艺术造诣,也对研究孟浩然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皮日休对孟浩然诗歌的... 唐人评论诗人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知人论世;二是具备整体性思维方式。唐人如王士源、殷璠、皮日休等对孟浩然诗歌的评论,较之后人更能揭示孟浩然的艺术造诣,也对研究孟浩然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皮日休对孟浩然诗歌的评论更具特点,他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诗歌背景,揭示出了包括孟浩然诗歌在内的盛唐诗风,是在对建安诗风与六朝诗艺的辩证继承、成功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极符合唐诗繁荣与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 孟诗 知人论世 整体性 皮日休
下载PDF
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与“人类中心主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荣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近代工业社会 ,随着生产工具作用的不断强化 ,已把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依赖转变为人对物质产品的直接依赖 ,凸现出人为了获取物质产品而对自然界的索取和占有 ,自然界的“优先地位”被遮蔽和遗忘。当今 ,我们必须恢复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 近代工业社会 ,随着生产工具作用的不断强化 ,已把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依赖转变为人对物质产品的直接依赖 ,凸现出人为了获取物质产品而对自然界的索取和占有 ,自然界的“优先地位”被遮蔽和遗忘。当今 ,我们必须恢复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并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界 “优先地位” 人的目的 “人类中心主义” 扬弃
下载PDF
论天人合一观与《内经》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邢玉瑞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6,共6页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从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等多方面促进了《内经》理论的建构 ,并使《内经》理论体系呈现出整体性、系统性、辩证性的特点 ,对未来医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同时分析了天人合一观的方法论缺陷 。
关键词 天人合一观 《内经》 中医理论 整体观 方法论 价值观
下载PDF
交通行为控制的对象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建军 李晓莉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1年第2期8-12,19,共6页
本文引入了交通行为控制的概念,明确其控制对象是交通中的人,以同交通系统控制区分开来。首先,借鉴行为科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中对人的研究方法,本文提出了以"交通人"的概念来承载交通行为控制对象的共性,明确了"交通人&q... 本文引入了交通行为控制的概念,明确其控制对象是交通中的人,以同交通系统控制区分开来。首先,借鉴行为科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中对人的研究方法,本文提出了以"交通人"的概念来承载交通行为控制对象的共性,明确了"交通人"的内涵与外延及其承载的有关人的性质的假设,并简单阐述了各项假设的意义;其次,通过探讨"交通人"与出行者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了"交通人"存在的时空范围;最后详细阐述了"交通人"存在的三个阶段:出行准备、出行中、交通行为回报阶段,提出交通行为意识、交通行为规范和交通行为回报对出行中的交通行为倾向性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行为 交通行为控制 人性假设 交通人 交通行为意识 交通行为回报
下载PDF
沈从文湘西小说“生命世界”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翔宇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46-50,共5页
“生命”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维度之一,是解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突破口。“湘西生命”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是沈从文孜孜追求的理想的生命“常性”。这种精神浸透到了它的生命形态、命运观念、处世精神之中。具体而言,... “生命”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维度之一,是解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突破口。“湘西生命”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是沈从文孜孜追求的理想的生命“常性”。这种精神浸透到了它的生命形态、命运观念、处世精神之中。具体而言,“自然性爱”、“未凿童心”、“血性强力”是湘西生命的自然形态;“死亡”与“爱情”相邻体现了湘西生命的自然抉择;在“守势”与“超脱”处世姿态中生命的“自足”、“澄静”.展现了湘西生命的人生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小说 生命世界 与自然相契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一多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祥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7-91,共5页
一多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各家各派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涉及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儒家的天人合一论与理一分殊说,剖析了佛家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论,探讨了道家的一生万物与以多归一论。指出这些理论当然带看唯心论的... 一多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各家各派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涉及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儒家的天人合一论与理一分殊说,剖析了佛家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论,探讨了道家的一生万物与以多归一论。指出这些理论当然带看唯心论的成份,却涵有极为深刻的哲学智慧,值得很好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一多论 一多关系 道家 唯心论 天人合一 理一分殊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一生万物 以多归一
下载PDF
日常生活中的人性之光——论王安忆小说世界的艺术内涵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文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21-24,共4页
王安忆小说世界的艺术内涵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在感性的层面上确立了日常生活的本体论地位;二是认同与超越:认同并超越"上海"的日常生活,发现蕴藏于其中的意义和价值;三是精神乌托邦世界的建设。
关键词 日常生活叙事 城市精神 人性 精神乌托邦
下载PDF
宋明时期的“天人合一”观
19
作者 张波 刘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15-716,共2页
宋明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天人同理”为模式,以“格物穷理”为手段,使中医命门学派医家建立了“太极(命门)—阴阳—五行(脏腑)”生命模式,并以此来探索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对“天人合一”观不同历史时期特质的研究,有利于把握中医... 宋明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天人同理”为模式,以“格物穷理”为手段,使中医命门学派医家建立了“太极(命门)—阴阳—五行(脏腑)”生命模式,并以此来探索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对“天人合一”观不同历史时期特质的研究,有利于把握中医学理论形成的轨迹和脉络,为进一步发展中医学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宋明时期 理论探讨
下载PDF
智者之思——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赏析
20
作者 刘亚珍 周凤山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95-97,共3页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全部诗词中唯一一首直接表现其人生观和宇宙观的作品,基调明朗,把古人伤怨的生命意识升华为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抒发的是"天难老"的和谐宇宙观,是"天人合一"后的一种新的空明灵透的境界...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全部诗词中唯一一首直接表现其人生观和宇宙观的作品,基调明朗,把古人伤怨的生命意识升华为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抒发的是"天难老"的和谐宇宙观,是"天人合一"后的一种新的空明灵透的境界,一种极致美景,表现了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天人合一 人生观 宇宙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