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 study of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using metal-on-metal large-diameter femoral head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1
作者 何锐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116-117,共2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ostoperative curative effects of two surgical techniqu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using metal-on-metal largediameter and conventional diameter femoral head for the e...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ostoperative curative effects of two surgical techniqu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using metal-on-metal largediameter and conventional diameter femoral head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 head Control study of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using metal-on-metal large-diameter femoral head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下载PDF
Effect of early surgery in high surgical risk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and taking antiplatelet agents 被引量:6
2
作者 Paphon Sa-ngasoongsong Noratep Kulachote +7 位作者 Norachart Sirisreetreerux Pongsthorn Chanplakorn Sukij Laohajaroensombat Nithiwut Pinsiranon Patarawan Woratanarat Viroj Kawinwonggowit Chanyut Suphachatwong Wiwat Wajanavisit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11期970-976,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high surgical risk elderly patients who sustained femoral neck fracture(FNF) and taking concomitant antiplatelet agents. METHODS: Between 2010 and 2...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high surgical risk elderly patients who sustained femoral neck fracture(FNF) and taking concomitant antiplatelet agents. METHODS: Between 2010 and 2012,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49 geriatric patients, who took antiplatelet agents, sustained FNF and underwent surgery within 72 h [early surgery(ES) group], and these were compared with a retrospective consecutive case series of patient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45 cases) who had delayed surgery(DS group) after 72 h during an earlier 3-year period. Postoperative outcomeswere followed for one year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blood transfusion, intensive care unit requirement and postoperative mortality(P > 0.05 all). There were 2 patients(4%) in the DS group who died after surgery(P = 0.23). However, the ES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postoperative outcome in term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functional outcome(P < 0.05 all).CONCLUSION: Early hip surgery in geriatric hip fracture patients with ongoing antiplatelet treatmen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Moreover, ES resulted in a better postoperative surgical outcome. In early hip surgery protocol, the antiplatelet agents are discontinued and the patient is operated on within 72 h after admission, which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medically fit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HIP surgery Blood loss elderly HIP fracture ANTIPLATELET agents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 HIP ARTHROPLASTY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Proximal Femoral Geometry and Risk Factors between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nd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an Elderly Chinese Population 被引量:33
3
作者 Zu-Sheng Hu Xian-Ling Liu Ying-Ze Zh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1期2524-2530,共7页
Background: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in proximal femoral geometry and risk facto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hip fracture, especially in elderly Chinese.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Background: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in proximal femoral geometry and risk facto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hip fracture, especially in elderly Chinese.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proximal femoral geometry paramete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nd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individualized customized prosthesis and accurate reconstruction of proximal femurs in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h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of 198 elderly patients over 65 years of age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orthopedic department with hip fractures between January 2017 and December 2017 in The Third Hospital,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Age, fracture site, gender, and proximal femoral geometry parameters (.neck shaft angle [NSA], center edge angle [CEA], femoral head diameter [FHD], femoral neck diameter [FND], femoral neck axial length [FNAL], hip axial length [HAL], and femoral shaft diameter [FSD]) were recorded. Student's t-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continuous variables,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categorical variables, and multiple 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p fracture type. Resul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SA (137.63 ± 4.56° vs. 132.07 ± 4.17°, t = 1.598, P 〈 0.001), CEA (37.62 ± 6.77° vs. 43.11 ±7.09°, t = 5.597, P 〈 0.001 ), FND (35.21 ± 3.25 mm vs. 34.09 ±3.82 mm, t = 2.233, P = 0.027), and FNAL (99.30 ± 7.91 mm vs. 103.58± 8.39 ram, t = 3.715, P 〈 0.001 ) were found between the femoral neck fracture group and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group. FHD, FND, FSD, HAL, and FNAL were different between sexes (all P 〈 0.001 ). The greater NSA was the risk factor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odds ratio [OR]: 0.70, P 〈 0.001 ), greater CEA and longer FNAL were risk factors for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R: 1.15, 1.17, all P 〈 0.001), and greater FND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R: 0.74, P 〈 0.001). Conclusions: We demonstrate differences in geometric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proximal femur in different hip fracture types, as well as an effect of sex. These differences should he considered in the selection of prostheses for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and hip replacements. These data could help guide the design of individualized customized prostheses and improve the accurat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oximal femur for elderly Chinese hip fractur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Population elderly femoral neck fractures Hip Geometr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 Risk Factor
原文传递
不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方式对股骨颈垂直型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谭能贤 吴文正 +4 位作者 郑楚荣 罗列良 古鹏 欧阳崇志 郑晓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3-878,共6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线越垂直的股骨颈骨折可能承受更多的剪切力,因此可能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目前关于哪种空心钉固定模式是理想的还存在争议。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不同构型及数目的空心螺钉构型对股... 背景:股骨颈骨折线越垂直的股骨颈骨折可能承受更多的剪切力,因此可能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目前关于哪种空心钉固定模式是理想的还存在争议。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不同构型及数目的空心螺钉构型对股骨颈垂直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收集1名24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股骨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构建股骨三维几何模型;在Geomagic软件进行模型细化及拟合曲面处理;导入SolidWorks软件,建立股骨颈垂直骨折模型。通过建立3枚正三角构型、3枚倒三角构型、3枚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3枚横行构型、4枚菱形构型、4枚Alpha构型6种空心螺钉模型,比较各构型内固定和股骨骨折模型在不同载荷(350,700,1400,2100 N)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及位移峰值。结果与结论:(1)在4种载荷下,螺钉应力情况: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横行构型>倒三角构型>正三角构型>Alpha构型>菱形构型,各组螺钉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均集中在靠近断裂线的螺钉处。(2)在4种载荷下,螺钉位移情况:Alpha构型>倒三角构型>正三角构型>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菱形构型>横行构型,位移峰值主要集中于空心螺钉头部。(3)在4种载荷下,股骨近端骨块应力情况: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横行构型>倒三角构型>Alpha构型>正三角构型>菱形构型,应力峰值主要集中在股骨颈下部。(4)在350 N载荷下,股骨近端骨块位移情况:横行构型>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正三角构型>Alpha构型>倒三角构型>菱形构型;在其他3种载荷中,倒三角构型位移峰值均小于菱形构型,位移峰值主要集中于头部;(5)股骨近端骨块断面应力分布中棱形构型最为分散,股骨位移峰值中棱形构型最小;各内固定模型的应力、位移、断裂端位移峰值随载荷的增加而逐渐增大;(6)4枚菱形构型模型对股骨颈垂直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其他各组模型,其固定牢靠,骨折端位移值小,应力分散,有助于抵抗剪切力和防止内翻坍塌发生,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机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垂直骨折 部分螺纹空心螺钉 螺钉配置 有限元 应力 位移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的中远期状态: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志鹏 环大维 +4 位作者 袁兆丰 丁凯 邱越 夏天卫 沈计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39-3844,共6页
背景: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的选择是目前具有较大争论的焦点。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比直接前入路下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中远期生存状态。方法:选... 背景: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的选择是目前具有较大争论的焦点。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比直接前入路下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中远期生存状态。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47例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5岁),其中8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59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半髋关节置换)。对于患者术前合并症采用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评分表,计算患者虚弱度,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和术后生存时间,其中术后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共有42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均衡可比(P>0.05);②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79.71 min vs.59.07 min,P<0.001)、出血量(839.64 mL vs.597.83 mL,P=0.001)、住院费用(56508.15元vs.41702.85元,P<0.001)明显增加,但全髋关节置换组死亡率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36%vs.57%,HR=0.44,95%CI:0.23-0.87,P=0.018),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半髋关节置换组(59.4个月vs.43.7个月,P=0.024);③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营养指标、术后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术后疼痛方面,半髋关节置换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24%vs.7%,P=0.035);④整体来看,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更好的长期预后生存效果,但对于身体素质差的患者则更适合行半髋关节置换;同时,术后的疼痛可能很大程度上会对患者髋关节置换后的生活质量及存活时间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移位性股骨颈骨折 老年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评分 倾向性评分匹配 生存状态
下载PDF
营养状况、骨代谢及股骨颈强度指数和骨髓脂质分数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勇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营养状况、骨代谢及股骨颈强度指数(FSI)和骨髓脂质分数(LF)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原阳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 目的探究营养状况、骨代谢及股骨颈强度指数(FSI)和骨髓脂质分数(LF)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原阳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组,恢复良好患者87例纳入良好组,恢复不良患者73例纳入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营养状况、骨代谢及FSI和LF。结果良好组年龄≥75岁比例、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股骨粗隆间骨折比例、Ⅰ型胶原蛋白N端肽(N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PACP-5b)水平表达均低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FSI、LF、骨钙蛋白(BGP)水平表达均高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MNA评分、LF、FSI、NTX、TPACP-5b、BGP水平表达均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NA评分、FSI、LF、NTX、TPACP-5b水平表达均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36、0.874、0.866、0.884、0.825;BGP水平表达的AUC值为0.634,可作为次要参考。结论观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骨代谢及股骨颈强度指数和骨髓脂质分数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早期预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从而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患者 关节功能 营养状况 骨代谢 股骨颈强度指数 骨髓脂质分数
下载PDF
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后倾角的研究
7
作者 俞荣耀 庞清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76-481,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后倾情况为临床手术和改善疾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非移位型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165例临床资料,男48例,女117例;年龄53~89(71.5±8... 目的:探讨临床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后倾情况为临床手术和改善疾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非移位型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165例临床资料,男48例,女117例;年龄53~89(71.5±8.5)岁;GardenⅠ型97例,Ⅱ型68例。在术前髋关节矢状位或轴位CT片上,将股骨头半径线与股骨颈中线形成的夹角作为股骨头后倾角α,测量股骨头后倾角大小。并将测量数据分成6组:α<0°、0°<α<5°、5°≤α<10°、10°≤α<15°、15°≤α<20°、α≥20°,比较不同范围后倾角的发生情况。分析比较165例患者性别构成比,并将65岁作为分界点,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骨折发生情况。根据术前后倾角大小分为后倾角<20°组135例和后倾角≥20°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结果:165例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中,发生股骨头后倾143例(86.7%),其中,后倾0°<α<5°36例(21.8%),5°≤α<10°40例(24.2%);10°≤α<15°27例(16.4%),15°≤α<20°10例(6.1%),后倾角α≥20°30例(18.2%),其中最大后倾角为42.7°。165例患者中,女性骨折占比高于男性,且相比男性,女性在65岁前更易发生骨折。但性别、年龄和Garden分型(Ⅰ、Ⅱ型)不是股骨颈骨折术前股骨头后倾角>20°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后倾的比率较高,其中发生严重后倾,即股骨头后倾角≥20°可达18.2%。对于行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患者,需要尽可能将骨折断端复位以降低发生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为了预防股骨颈骨折的发生,要特别重视对于女性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Garden分型Ⅰ、Ⅱ型患者,术前评估后倾角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后倾角 性别 年龄
下载PDF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邵明星 徐龙 王海峰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36-39,52,共5页
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2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2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髋关节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组Harris关节功能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有助于提升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可实现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有效改善,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HARRIS评分
下载PDF
老年伴有并存症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裕民 胡永成 +2 位作者 李欣 王敬强 郭术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评价老年有并存症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及围手术期的治疗等问题。[方法]将1997年6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86例,65岁以上有并存症,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和半髋关节置换术(PR)。[结果]486... [目的]评价老年有并存症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及围手术期的治疗等问题。[方法]将1997年6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86例,65岁以上有并存症,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和半髋关节置换术(PR)。[结果]486例随访时间18~72个月,平均36.5±6.2个月,两组在并存症等级、手术时间[THR平均(80.5±20.6)min,PR平均(60.2±10.7)min],失血量[THR平均(380.4±150.6)ml,PR平均(230.5±120.2)ml]方面,差异显著(P<0.05)。功能评价按照Harris[1]评分标准,优良率[THR(92.6±1.5)%],PR[(86.2±1.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并存症的等级情况,选择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伴有并存症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较好的方法,有助于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恢复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高龄 并存症 髋关节置换 老年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分析 Harris评分标准 全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生活质量
下载PDF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 被引量:47
10
作者 刘付明 周良安 姜志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目的 :评价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 ,探讨有关假体选择、并发症、手术时机把握等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1995~ 2 0 0 2年收治的 62例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随访 2 2~ 96个月 ,... 目的 :评价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 ,探讨有关假体选择、并发症、手术时机把握等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1995~ 2 0 0 2年收治的 62例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随访 2 2~ 96个月 ,按照Harris[1] 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显示 ,本组优良率为 83 .9%。全髋置换组明显优于半髋组 ,优良率为 93 .9% ,半髋组则为 46.2 %。结论 :(1)在并存症得到控制稳定后 ,及时地根据病人伤前生活质量来选择全髋或半髋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 ;(2 )强调术中注意观察及处理麻醉开始、扩髓与灌注骨水泥这三个时段病情的变化 ;(3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前不适宜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高龄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继发移位及头坏死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黎宁 彭阿钦 +4 位作者 曹晶 郭锐 张国山 于金河 耿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通过股骨颈无移位骨折保守治疗病例的临床调查,分析继发移位及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月,216例股骨颈骨折病人伤后早期接受保守治疗,其中186例病人符合入选标准。男82例,女104例,平均6... [目的]通过股骨颈无移位骨折保守治疗病例的临床调查,分析继发移位及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月,216例股骨颈骨折病人伤后早期接受保守治疗,其中186例病人符合入选标准。男82例,女104例,平均67.5岁。其中141例病人卧床休息,穿丁字鞋,4周后扶双拐开始行走。45例病人伤后第3d开始扶双拐下地。发现骨折移位后均给予手术治疗。髋关节正位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为骨折愈合,股骨头内出现硬化灶或囊肿(FicatⅡ期)诊断为股骨头早期坏死。[结果]68例患者(36.6%)骨折Ⅰ期愈合,118例患者(63.4%)发生骨折继发移位,发现移位平均时间是伤后16d(2~68d)。Ⅰ期愈合组病人中,17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25%。发现坏死时间为8~50个月,其中18~24个月最多,有13例。继发移位组病人中,92例行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其中55例发生头坏死,发生率为59.8%;发现坏死时间为4~18个月,其中6~12个月最多,有36例。26例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19例发生头坏死,发生率为73%;发现坏死时间为3~12个月,其中3~6个月最多,有11例。[结论]股骨颈无移位骨折保守治疗的患者承受较高的继发移位和股骨头坏死的风险,所以作者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保守治疗 继发移位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不同置换方式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中期疗效及生存质量 被引量:18
12
作者 范建波 崔胜宇 +2 位作者 逸弘 朱新辉 刘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8-842,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关节置换方式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中期疗效及预后生存治疗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69例患者基本情况及随访结果,按照置换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观察组,28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对... 目的探究不同关节置换方式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中期疗效及预后生存治疗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69例患者基本情况及随访结果,按照置换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观察组,28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对照组,4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3年以及5年时的简明健康调查(SF-36)量表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观察组(P<0. 05),下床行走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0. 05)。两组住院时间、髋臼外展角和髋臼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术后3年及术后5年,观察组Har-ris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随访期间出现2例股骨假体下沉,1例髋臼磨损,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出现2例假体后脱位,于麻醉下复位皮牵引固定2 w后,未再脱位。结论两种手术各存在明显优缺点,其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中期疗效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杨玉辉 高忠礼 +3 位作者 王金成 张力 李新 张汉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对比后外侧小切口和后外侧标准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60例新鲜移位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7.5岁,随机分成2组,A组30例,经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30例,经后外侧标准入路。对... 目的对比后外侧小切口和后外侧标准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60例新鲜移位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7.5岁,随机分成2组,A组30例,经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30例,经后外侧标准入路。对比的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应用助步器的时间、并发症(术后关节脱位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术后关节功能。结果除并发症和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外,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比经后外侧标准入路术后早期疗效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全髋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移位 高龄
下载PDF
雌激素水平与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曾荣 周序玲 +5 位作者 郑汉雄 何勇 庄哲宏 蔡汉周 黄爱军 陆学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0-573,579,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雷洛昔芬辅助治疗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探讨雌激素水平与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方法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都采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钙尔奇D60... 目的通过分析雷洛昔芬辅助治疗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探讨雌激素水平与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方法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都采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钙尔奇D600片,治疗组术后开始口服盐酸雷洛昔芬,两组患者都服药3个月。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周与术后第3个月的疼痛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对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的患侧髋部骨密度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个月骨密度值都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同时治疗组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术后第1个月与术后第3个月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58.2%和92.7%,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个月进行Harris评分,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6.4%,对照组优良率为80.0%,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外源雌激素的加入能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值,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老年妇女 股骨颈骨折 盐酸雷洛昔芬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利用有限元探究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颖 刘志朋 +7 位作者 殷涛 赵云龙 韩彪 郭超韡 滕延斌 范峥睿 杨宝成 马信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不同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受试者的股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骨折造模,装配动力髋螺钉、锁定加压钢板、三枚空心钉、四枚空心钉和髓内钉,建立有限元模型,在股骨头...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不同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受试者的股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骨折造模,装配动力髋螺钉、锁定加压钢板、三枚空心钉、四枚空心钉和髓内钉,建立有限元模型,在股骨头顶端轴向加载1400 N应力。研究不同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股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并比较内固定和股骨模型的应力峰值和位移峰值。结果:股骨和内固定应力较大区域均分布于股骨颈及股骨干部位,且在骨折线附近均出现应力增大的现象;内固定位移分布主要集中于股骨头内螺钉尖端位置,股骨位移集中于股骨头顶端,应力加载位置。四枚空心钉的应力最小,峰值为135.3 MPa;锁定加压钢板的应力最大,峰值为405.9 MPa,但锁定加压钢板的位移12.3 mm为最小峰值;三枚空心钉的位移18.8 mm为最大峰值;三枚空心钉固定时,股骨受力最小,应力峰值为36.8 MPa,但股骨位移最大,峰值为19.3 mm;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时,股骨受力104.6 MPa为最大应力峰值而位移12.6mm为最小位移峰值。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在固定股骨颈骨折时稳定性最高,但股骨和内固定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剪切力;动力髋螺钉固定短期内促进骨折愈合较有优势,但长期固定时髓内钉固定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有限元分析 内固定 应力 位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育刚 曾智谋 +2 位作者 许泽川 杨红胜 常山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isplacement type transcervical fracture,DTT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治疗DTTF患者136例,其中男性50例...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isplacement type transcervical fracture,DTT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治疗DTTF患者136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86例;年龄63~82岁,平均70.45岁;致伤因素:道路交通伤28例,摔伤84例,坠落伤18例,其他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HA组(n=68)与空心钉内固定组(hollow nail internal fixation,HNIF,n=68)。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THA组术中出血量(311.86±31.34)m L、手术时间(85.68±8.64)min、输血量(364.63±36.47)m L、术后1d视觉模拟评分(VAS)(5.74±0.58)分、治疗费用(4.60±0.48)万元,均多于HNIF组[术中出血量(141.63±14.22)m L、手术时间(62.86±6.30)min、输血量(182.87±18.42)m L、术后1d VAS评分(4.63±0.47)分、治疗费用(2.74±0.28)万元];THA组住院时间(17.32±1.74)d,少于HNIF组(22.51±2.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髋关节功能、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增大,THA组髋关节功能、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大于HNIF组(P<0.05)。THA组术后1年优良率(82.35%)高于HNIF组(48.53%,P<0.05)。THA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2.94%)低于HNIF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治疗老年DTTF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术后并发症少,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移位型 髋关节置换 老年
下载PDF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毅 张波 +5 位作者 纪青 宋科官 杜劲松 李力壮 杨国夫 张涛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 通过对 6 6例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 ,探讨其手术可行性 ,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术前并存症、术前准备、术式选择、麻醉方式、术中情况、术后处理及随诊情况。结果 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 ,平均住院 2 8天 ,... 目的 通过对 6 6例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 ,探讨其手术可行性 ,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术前并存症、术前准备、术式选择、麻醉方式、术中情况、术后处理及随诊情况。结果 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 ,平均住院 2 8天 ,平均随访 2 6个月。良好率 6 3 6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移位的疗效及费用比较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亚全 周徳春 +1 位作者 周明敏 王美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对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费用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13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5例。分别采用空心钉...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对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费用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13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5例。分别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后Harris评分、2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等。结果 A组手术用时和术中失血量均优于B组(P<0.05);B组术后首次锻炼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A组(P<0.05);B组术后第3、6、12、18及24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2次手术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B组首次手术费用高于A组(P<0.05);B组2次手术费用低于A组(P<0.05);两组总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方案用于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可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降低2次手术风险,且未增加总治疗费用;而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则有助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术中医源性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全髋关节置换 老年 移位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髋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施展 张卫国 +2 位作者 汪阳 陈丰 杜非 《骨科》 CAS 2018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我科采用髋关节镜辅助复位治疗43例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病人,男25例,女18例;年龄为21~47岁,平均年龄为38.5岁;Garden...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我科采用髋关节镜辅助复位治疗43例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病人,男25例,女18例;年龄为21~47岁,平均年龄为38.5岁;GardenⅢ型26例,Ⅳ型17例。采用Garden指数评估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Harris评分(hip Harris score,HHS)评估患髋功能,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髋疼痛情况。结果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0±3)个月(21~80个月)。2例病人出现轻微退钉现象,均无骨折不愈合、复位丢失、髋内翻、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均无骨折复位丢失,Garden指数Ⅰ级38例,Ⅱ级4例,Ⅲ级1例,优良率为97.7%;术后18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9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7%。术后18个月的Harris评分为(89.63±5.22)分,较术前的(53.42±6.71)分明显提高;VAS评分为(2.37±1.24)分,较术前的(7.85±1.33)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例GardenⅣ型骨折病人出现股骨头坏死,复位质量采用Garden指数评估: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1例;股骨头坏死发生时间为术后1.3~3.8年,平均1.8年。结论采用髋关节镜辅助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能早期发现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移位 髋关节镜 内固定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9
20
作者 高明堂 蒋电明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完全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996年5月~2002年12月我院治疗的67例55岁以上有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B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12—70个月,平均62....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完全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996年5月~2002年12月我院治疗的67例55岁以上有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B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12—70个月,平均62.9个月。结果按北京市髋关节置换术座谈会议标准,A组满意率91.43%;B组满意率90.62%,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半髋关节置换术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 髋关节 置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