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arlier Spreading of South China Sea Basin due to the Late Mesozoic to Early Cenozoic Extension of South China Block: Structural Styles and Chronological Evidence from the Dulong-Song Chay Metamorphic Dome, Southwest China
1
作者 Yan Danping Zhou Meifu +1 位作者 Wang Yan Zhao Taipi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3期189-199,共11页
To understand the forming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new data of the structural styles and geochronology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ulong-Song Chay dome, southeastern Yunnan and northern Vietnam... To understand the forming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new data of the structural styles and geochronology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ulong-Song Chay dome, southeastern Yunnan and northern Vietnam. The structural styles were acquir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ing was carried out using zircon SHRIMP Ⅱ U-P and argon isotopic analyses.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extension occurred firstly at Late Mesozoic to Early Cenozoic, and then at Late Oligocene to Middle Miocene (32-17 Ma). The second stage of extension form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first stage, and both extensions have a consistent forming mechanism. New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do not support the models of "backarc spreading" and "strike-slip faults producing the extension". Then what mechanism resulted in the extension of South China Sea basin? The data indicate that at least two episodes of major extensional tectonics, i.e. , the D1 deformation at 237-228 Ma resulted in the rising and exhumation of the dome, and D2 deformation at 86-78 Ma overprinted and redeformed the dome. Of them, the D2 shows a consistent forming time, extensional direction and tectonic regime among Dulong-Song Chay dome, South China block and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Regional geology has proved th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belongs to the South China block, therefore, we interpreted that the Late Mesozoic to Early Cenozoic extensional tectonics occurr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due to the intraplate deform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while the Ailaoshan-Red River sinistral slip strengthened the Cenozoic extens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basin Dulong-Song Chay metamorphic dome south China block extensional tectonics geochronological determination
下载PDF
A Study on Imitating Activities ,ofHanshan Poems by Chan Buddhist Monks in SONG Dynasty
2
作者 HUANG Jing-Ji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4期204-212,共9页
关键词 佛教典籍 模仿 宋代 文学创作 意识形态 诗歌 含山县 文化观
下载PDF
2020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
3
作者 方铭 于静 《云梦学刊》 2024年第3期29-42,共14页
2020年,屈原及楚辞研究持续推进。其研究主要涉及屈原研究、楚辞作品研究、楚辞学史研究、屈原与楚辞作品传播与接受研究、宋玉研究等几个方面,成果丰富,创见颇多。
关键词 屈原 《楚辞》 楚辞学史 楚辞传播 楚辞接受 宋玉
下载PDF
2019年屈原与楚辞研究综述
4
作者 方铭 冯茂民 《云梦学刊》 2024年第1期64-75,共12页
2019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继续推进,成果丰富。本年度屈原及楚辞研究大致包括屈原研究、楚辞作品研究、楚辞学史研究、宋玉研究、楚辞翻译研究等方面。
关键词 屈原 宋玉 楚辞 楚辞学史
下载PDF
“Choosing the Refined”and“Collecting the Essential”and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Song Dynasty—An Examination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in Economic History
5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1年第2期136-144,共9页
关键词 and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and Collecting the Essential An Examination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in Economic History Choosing the Refined
原文传递
宋代点茶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
6
作者 钱旭 李戈 《工业设计》 202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也与时俱进。文章通过对宋代点茶文化数字化传播现状的调查,发现数字化传播存在受众局限、信息碎片化和推广方式单一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中提出了宋代点茶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也与时俱进。文章通过对宋代点茶文化数字化传播现状的调查,发现数字化传播存在受众局限、信息碎片化和推广方式单一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中提出了宋代点茶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创新路径,即利用数字平台搭建、动画制作和IP塑造,结合元宇宙概念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数字化技术与点茶文化相结合的多种可能性,从而为非遗点茶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宋代点茶 非遗文化传播
下载PDF
晋南乡宁县新民歌的思想内容及美学特征
7
作者 栗婷 李静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近年来,三晋民歌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晋南地区民歌的艺术特色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尝试以晋南乡宁县新民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思想内容与美学特征。从思想内容来看,乡宁县新民歌包括:迎接港澳回归,表达对祖国繁荣的赞美之... 近年来,三晋民歌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晋南地区民歌的艺术特色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尝试以晋南乡宁县新民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思想内容与美学特征。从思想内容来看,乡宁县新民歌包括:迎接港澳回归,表达对祖国繁荣的赞美之情;怀恋故乡热土,表达对家乡人民的思念之意;赞美无私奉献,表达对高尚品德的传承之歌;弘扬爱国精神,表达对全国人民的团结之爱等。从美学视角考察,乡宁县新民歌具有以“颂”为美、以“雅”为美、以“器”为美、以“和”为美等美学特征。通过上述解读,不仅能够加深人们对晋南乡宁县新民歌的认知与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乡宁县 新民歌 思想内容 美学特征
下载PDF
川渝地区南宋石室墓仿木构建筑史料研究
8
作者 黄青岩 徐怡涛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22-138,共17页
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具有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具有明显地方传统的历史文化。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可知,川渝地区出土了较大数量的宋代墓葬,其中盆地周边丘陵山地多出土石室墓,石室墓中常见较为精美的仿木构雕刻,仿木构的形制亦... 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具有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具有明显地方传统的历史文化。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可知,川渝地区出土了较大数量的宋代墓葬,其中盆地周边丘陵山地多出土石室墓,石室墓中常见较为精美的仿木构雕刻,仿木构的形制亦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对重庆及四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的形制进行排比分期,研究其发展趋势及流变现象,将其具体分为乾道及之前(1173之前)、淳熙年间(1174-1189)、绍熙至嘉定(1190-1224)、嘉定之后(1224之后)四期,其中第三期又以庆元(1195-1200)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并在上述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解决川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的形制断代问题。此外,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当时同地域地面木构及仿木构建筑特点及形制发展的异同,补充川渝地区宋代建筑的研究材料,阐释川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在建筑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 南宋 石室墓 仿木构 建筑形制 分期
下载PDF
我国民歌海外传播中的文本迭代现象研究——以民歌《茉莉花》的西传东扬为例
9
作者 谭力 郭晨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57-162,共6页
民歌《茉莉花》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优秀案例,具有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其海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本迭代”现象是获得广泛认同的关键原因。该文立足于民歌《茉莉花》传播的“西传”和“东扬”两大场域,以民歌《茉莉花》的海外传播文... 民歌《茉莉花》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优秀案例,具有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其海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本迭代”现象是获得广泛认同的关键原因。该文立足于民歌《茉莉花》传播的“西传”和“东扬”两大场域,以民歌《茉莉花》的海外传播文本为中心,通过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探讨更具典型意义的民歌传播“文本迭代”概念与现象,提出“延伸维度”“拓宽广度”“挖掘深度”与“提升高度”四个“文本迭代”策略,明确“文本迭代”在我国民歌海外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在于“‘边缘’文化的救赎”“异地文化的本土化”和“动态文化的载体”,以期助力新时期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民歌传播 西传东扬 文本迭代 海外传播 策略研究
下载PDF
初露锋芒:薛范早期译配歌曲研究——基于歌曲的符号转化与传播问题
10
作者 王珊珊 李然 《北方音乐》 2024年第2期23-33,共11页
薛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歌曲译配工作者,上海《广播歌选》是其译配作品得以展示的初舞台。文章以薛范早期刊登在《广播歌选》中的译配作品为研究对象,对歌曲文本符号转译以及音乐符号到音响符号的二维转化过程进行分析,从... 薛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歌曲译配工作者,上海《广播歌选》是其译配作品得以展示的初舞台。文章以薛范早期刊登在《广播歌选》中的译配作品为研究对象,对歌曲文本符号转译以及音乐符号到音响符号的二维转化过程进行分析,从传播符号学的视角阐释薛范译配歌曲如何广泛传播并产生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范(1934-2022) 译配歌曲 符号转化 传播
下载PDF
宋仁宗朝所谓“中人”文集传播困局——从宋祁诫子孙无妄编集说起
11
作者 刘晖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2期7-16,共10页
北宋仁宗朝翰林学士宋祁虽自谓“中人”,但其实他的作品颇为时人称道,且名满天下。他精通文史,曾长期参与编撰大型档案文献,花十年之功编撰而成史学著作《唐书》,著作等身。然而,他在晚年时不仅提出“文章必自名一家,可传不朽”,而且慎... 北宋仁宗朝翰林学士宋祁虽自谓“中人”,但其实他的作品颇为时人称道,且名满天下。他精通文史,曾长期参与编撰大型档案文献,花十年之功编撰而成史学著作《唐书》,著作等身。然而,他在晚年时不仅提出“文章必自名一家,可传不朽”,而且慎重地告诫子孙不要随意编纂其文集进行传播。这些个人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差距所引起的拒绝文集传播“不传”行为引起后人思考。本文将揭示新兴雕印媒介环境下的文学传播观念与行为之间所产生的张力,并尝试对文人所作出的选择进行解读。笔者认为,“自名一家”是宋代科举文人在雕印技术新媒介环境中重新认识文学价值与功能之后的新观点,体现了文学传播的历史意识对文学审美意识的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宗朝 宋祁 编集 传播
下载PDF
“像似性”体认思维方式与古代诗文创作、接受
12
作者 朱宏胜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2-49,共8页
作为第二次启蒙文化背景下的有机语言学在中国的新发展形态,体认语言学提出了“现实—认知—语言”核心原则和“像似性”语源学基本原则。在此理论视野下,文章发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人类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逐步形成“像似性... 作为第二次启蒙文化背景下的有机语言学在中国的新发展形态,体认语言学提出了“现实—认知—语言”核心原则和“像似性”语源学基本原则。在此理论视野下,文章发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人类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逐步形成“像似性”体认思维方式,此种现象在使用象形文字的中国尤为突出。从《诗经》的赋比兴、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到楚辞的比兴象征,从汉魏辞赋的“联边”辞修,到后代的“联边诗”甚至是“神智体”诗的出现,率皆为“像似性”体认思维方式影响下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哲)学 “像似性”体认思维方式 古代诗文 《诗经》 楚辞
下载PDF
韩国所藏中国刊本通俗小说述论
13
作者 潘建国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8,共14页
根据对现有数份书目的统计分析,韩国所藏中国刊本通俗小说总量可观,但其主体为清中后期坊刻本及清末民国时期铅石印本,学术文献价值相对较高的明版及清早期刊本藏量有限。不过,其中仍不乏孤善之本,既有《型世言》《莽男儿》这样的中国... 根据对现有数份书目的统计分析,韩国所藏中国刊本通俗小说总量可观,但其主体为清中后期坊刻本及清末民国时期铅石印本,学术文献价值相对较高的明版及清早期刊本藏量有限。不过,其中仍不乏孤善之本,既有《型世言》《莽男儿》这样的中国亡佚小说,也有《皇明英烈传》《百家公案》《廉明公案》《醒世姻缘传》《引凤箫》等明清小说的早期重要版本,足资学术。而在中国通俗小说传入朝鲜半岛的过程中,朝鲜王室及燕行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虽说在儒学占据社会文化主导地位的朝鲜半岛中国通俗小说整体上仍难以登入大雅之堂,但凭借汉字文化的特殊力量,它们终究在或明或晦的时空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朝鲜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刊本 小说传播 燕行使 东亚汉籍 韩国藏书
下载PDF
从别称现象看传统时代运河城镇的交流与传播
14
作者 李德楠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4期14-22,189,190,共11页
城镇别称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本文以山东运河名城临清和济宁为例,通过对小临清、小济宁、小天津、小苏州等“小某某”别称现象的分析,一窥运河城镇的南北交流与声名传播。运河城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弱小城镇的乐于师人... 城镇别称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本文以山东运河名城临清和济宁为例,通过对小临清、小济宁、小天津、小苏州等“小某某”别称现象的分析,一窥运河城镇的南北交流与声名传播。运河城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弱小城镇的乐于师人还是强大城镇的善为人师,都显示了城镇间的交流互动。别称作为运河城镇发展实力及影响力的外在表现,既是对已有成绩的肯定和确认,也树立了未来的目标和方向,反映了奋发进取、崇优向好、适时而变的精神品质。别称实际上是声名传播的一种路径和手段,可为当今的城镇品牌建设以及知名度营销等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城镇 别称 南北交流 城镇精神 声名传播
下载PDF
儿童群体中现象级流行歌曲的传播与启示——以《孤勇者》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理美 李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5期161-166,共6页
近年来,传统少儿歌曲断层现象加剧,流行歌曲已然成为了解当代儿童的有效窗口。在这当中,《孤勇者》在儿童群体中广为传播并演变成为现象级流行歌曲,足以引起跨学科领域的多元思考。儿童群体中现象级流行歌曲生成机制在于市场发力行为与... 近年来,传统少儿歌曲断层现象加剧,流行歌曲已然成为了解当代儿童的有效窗口。在这当中,《孤勇者》在儿童群体中广为传播并演变成为现象级流行歌曲,足以引起跨学科领域的多元思考。儿童群体中现象级流行歌曲生成机制在于市场发力行为与社会目标导向相互作用,传播机制为情感互动与技术赋能相互交织从而加速传播轨迹。该文以流行歌曲《孤勇者》为例,分析其成为儿童群体中现象级流行歌曲背后的生成机制与传播机制,探讨其对儿童群体产生的影响,以期开发流行歌曲中的教育资源,为我国少儿歌曲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现象级 流行歌曲 少儿歌曲 传播 启示
下载PDF
岭南文化语境下的仿古建筑设计探索——以广东雷州市擎雷书院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开健 李德华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第5期45-47,115,共4页
岭南文化具有多元、开放、包容、务实的特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的建筑文化在吸收了中原建筑文化、海外建筑文化的同时,孕育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岭南建筑风格。由于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需要,仿古建筑的设计需求出现较... 岭南文化具有多元、开放、包容、务实的特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的建筑文化在吸收了中原建筑文化、海外建筑文化的同时,孕育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岭南建筑风格。由于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需要,仿古建筑的设计需求出现较大增长,如何在岭南文化语境之下进行仿古建筑设计创作,是岭南建筑师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以广东雷州市擎雷书院的设计为案例,从建筑风格、选址朝向、整体布局与建筑设计等角度,探讨仿古建筑对岭南文化语境进行应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建筑 文化语境 仿古建筑 宋代书院
下载PDF
从文道之辨到文集校勘——北宋前期韩愈文集传播论略
17
作者 宿美丽 赵娟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1-88,共8页
北宋前期,柳开、王禹偁等人继承韩愈儒家道统之说,对文与道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从创作、理论两方面扩大古文的影响;道教学者种放、佛教高僧智圆亦有深厚的儒学修养,在其作品中表现了对韩愈的高度认同。随着韩愈文集的广泛流传,文人学士... 北宋前期,柳开、王禹偁等人继承韩愈儒家道统之说,对文与道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从创作、理论两方面扩大古文的影响;道教学者种放、佛教高僧智圆亦有深厚的儒学修养,在其作品中表现了对韩愈的高度认同。随着韩愈文集的广泛流传,文人学士对文集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韩愈文集的校勘也日益增多,而每一次校勘都称得上不同版本的韩愈文集的聚合、流传。韩愈文集的传播,不仅有助于加深时人对古文的理解,而且为古文运动的成功培育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道之辨 韩愈文集 传播 北宋前期
下载PDF
汉学家司登德的歌谣翻译及其海外传播研究
18
作者 姜静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4期83-94,共12页
早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人司登德就将歌谣引入了英语世界。司登德的歌谣代表作《二十四颗玉珠串》和《活埋》收录了19世纪时期流行于北京街头的俗曲唱本,涉及历史故事、民间故事、风物传说等内容。《活埋》一书收录的歌谣尤其具有北京地... 早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人司登德就将歌谣引入了英语世界。司登德的歌谣代表作《二十四颗玉珠串》和《活埋》收录了19世纪时期流行于北京街头的俗曲唱本,涉及历史故事、民间故事、风物传说等内容。《活埋》一书收录的歌谣尤其具有北京地域特征,为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提供了重要历史文献。这两部歌谣译作在19世纪时颇受瞩目,与作品传递的历史和民俗文化信息、司登德汉学家的身份和翻译技巧、译作出版方式不无关系。但因作品标注不清、内容芜杂、分类不明等原因,这两部作品在历史中却归于沉寂。这种变化说明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要成功地传播民间文化,必须综合考虑译介目的、读者定位、选材编排、译者身份和出版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谣 司登德 民俗 翻译传播 民间文学
下载PDF
宋元时期我国陶瓷文化海外传播的民间主体构成探析
19
作者 邹文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宋元两朝统治者期以“市舶之利”来缓解财政危机,纷纷实施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促使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空前兴盛。随着宋王朝对“厚来薄往”朝贡贸易规模的限制,无形中促使民间海商逐渐成为贸易的主导力量。在重商主义和逐利思想的双重影响... 宋元两朝统治者期以“市舶之利”来缓解财政危机,纷纷实施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促使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空前兴盛。随着宋王朝对“厚来薄往”朝贡贸易规模的限制,无形中促使民间海商逐渐成为贸易的主导力量。在重商主义和逐利思想的双重影响下,以富商大贾、庙堂权贵、沿海渔户和寺庙僧道为主体的民间海商,纷纷扬帆出海殖货聚财,客观上促进了宋元陶瓷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扩散。文化上的归依使贸易国家深深镌刻着中华文化的印迹,在改变着人们的饮食习俗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朝贡体系 陶瓷文化 海外传播
下载PDF
交融与趋同:宋诗中的椰子书写及其文化谱系
20
作者 陈文芝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59-465,共7页
椰子是岭南的代表植物。带着“人文化成”的自觉追求,苏轼在椰子冠次韵诗中利用中原士大夫的典故与思想使其融入儒家文化系谱。南宋时期,椰子的容器特性被纳入庄、禅思想体系,接续“腹有诗书”的传统,满足宋人对爱读书的赞许与期待,形... 椰子是岭南的代表植物。带着“人文化成”的自觉追求,苏轼在椰子冠次韵诗中利用中原士大夫的典故与思想使其融入儒家文化系谱。南宋时期,椰子的容器特性被纳入庄、禅思想体系,接续“腹有诗书”的传统,满足宋人对爱读书的赞许与期待,形成了诗歌中“椰腹中书”的表述。同时,椰子诗被置于宋代岭南植物诗歌行列,椰子诗兼具共性与殊相,展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抱持的人文理想,折射出了宋型文化的丰富灿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书写 宋诗 苏轼 岭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