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icult-to-Treat-Depression—Perceptions of GPs and GP Trainees 被引量:1
1
作者 Kay M. Jones Leon Piterman Neil Spike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4年第3期228-237,共10页
Introduction: GPs are often the first contact point for mental health concerns. Training to qualify as a GP involves completing a three-to-four year program. Among other things, the training program may include a six-... Introduction: GPs are often the first contact point for mental health concerns. Training to qualify as a GP involves completing a three-to-four year program. Among other things, the training program may include a six-hour mental health training workshop. The study’s purpose was to compare GPs’ and Trainees’ perceptions of difficult-to-treat-depression (DTTD). Methods: Using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schedule comprising six questions, 10 GPs and six Trainees participated in focus groups or telephone interview. To understand participants’ perspectives,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Framework Method. Findings: Trainees were less clear than GPs about the meaning of DTTD and other diagnostic terms. GPs’ diagnosis included query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Trainees’ experience was limited but they raised barriers including non-response to various treatment trials. Both groups identified management difficulties including: doctor shopping, suicide risk, patients not being well informed;with management difficulties exacerbated by limited access/referring to health professionals, cost and/or unavailability of bulk billing. While some GPs and Trainees had heard of an illness management model or chronic illness model, few used a model. Most reported limited referring to psychiatrists, mainly because of cost and/or limited availability. GPs were more likely to refer to other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use pharmacological and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Both groups discussed the impact of external factors including cultural factors, patient compliance, treatment failu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ient and the professional. Trainees were more likely to stress the importance local clinical guidelines.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Despite the small size and limited nature, this research provides insight into some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GPs’ and Trainees’ experiences and understanding of DTTD. This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training providers, clinical supervisors and Trainees, and suggests that enhancement in the role of mental health training may be relev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 TRAINEES Difficult-to-Treat-depression General Practice Training Patient Management
下载PDF
Difficult-to-Treat-Depression and GPs’ Role: Perceptions of Psychologists
2
作者 Kay M. Jones Leon Piterman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5年第1期31-38,共8页
Introduction: Since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introduced the “Better Access to Mental Health Services” program in 2006, psychiatrists, psychologists and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nvolved ... Introduction: Since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introduced the “Better Access to Mental Health Services” program in 2006, psychiatrists, psychologists and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nvolved in service provision for people seeking help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 explore psychologists’ perceptions of difficult to treat depression (DTTD) and b) explore what they thought about the GPs’ role in managing these patient given that most patients are referred to psychologist by GPs. Methods: A previously develop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schedule comprising six questions was used. Seven psychologists participated in a focus group held in Melbourne.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the framework method. Findings, including Discussion: While psychologists understood the term DTTD it was suggested that using different terms may limit understanding between health professionals. Rather than diagnosing, psychologists were more likely to conduct further assessment contextually to confirm GPs’ diagnosis. Communication with GPs was important, particularly when managing “long-term” and suicidal patients. Management included cognitive and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s and referring to other mental health services, psychiatrists and/or other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Referral to psychiatrists could be difficult because of limited availability and for some patients, prohibitive costs. Although psychologists discussed non-pharmacological and/or complementary treatment options with patients, they were more likely to rely on GPs to discuss/prescribe these options. Conclusion: While generalisability may be limited,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document some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ists perceptions of DTTD and the importance of GPs and other health professionals’ role in managing this patient coh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ROLE Difficult-to-Treat-depression
下载PDF
基于“肝脾同调”阐析慢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永安 靳茜 +1 位作者 李小科 杜宏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55,共4页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同中有异。根据肝、脾生理病理特性,治脾明辨虚实,厘清轻重,活用运脾、健脾、温脾、醒脾、补脾等法;调肝体用并重,精准辨证,活用疏肝、缓肝、散肝、柔肝等法。临床上,治脾与调肝相辅相成,治调并举,常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核心病机 肝脾同病 肝脾同调 治脾调肝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基于“阴病治阳”治则浅析“重阳思想”在抑郁症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邵帅 王永强 +1 位作者 石悦 王珑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从阴阳观来看,抑郁症主症、发病机制、患病人群性别差异、患病季节及时空差异具有阴之属性,在宏观疾病观上抑郁症属阴病范畴,因此将抑郁症的病机归为阳虚阴盛;基于《黄帝内经》“阴病治阳”的治则,浅析以扶阳为主的“重阳思想”在抑郁... 从阴阳观来看,抑郁症主症、发病机制、患病人群性别差异、患病季节及时空差异具有阴之属性,在宏观疾病观上抑郁症属阴病范畴,因此将抑郁症的病机归为阳虚阴盛;基于《黄帝内经》“阴病治阳”的治则,浅析以扶阳为主的“重阳思想”在抑郁症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黄帝内经》 阴病治阳 中医理论 中医药疗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形神一体观”理论探讨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辨治
5
作者 焦林珂 崔向宁 +3 位作者 王玉玲 沈子焕 陈琛 丁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7-130,共4页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因生活模式改变及其不良预后导致患者合并焦虑抑郁问题愈加明显,西医治疗主要是抗心律失常与抗焦虑抑郁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但部分患者对精神类药品的依从性较差。中医学对于“心”的生理认识...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因生活模式改变及其不良预后导致患者合并焦虑抑郁问题愈加明显,西医治疗主要是抗心律失常与抗焦虑抑郁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但部分患者对精神类药品的依从性较差。中医学对于“心”的生理认识包括“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注重“形与神俱”的整体观念,“心主血脉”即是有形,“心主神明”则是有神,与现代医学研究的“双心”理念不谋而合。该文基于“形神一体观”理论,从双心医学角度出发,认为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当属形神共病,其中“形”坏是其发病的基础,“神”伤是其发病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治疗上当注重形神兼治,采用健脾益气、化痰祛瘀、清肝宁心、理气解郁、重镇潜阳等多种治法,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与精神障碍,以达到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以期为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神一体观 心律失常 焦虑抑郁 治形 调神
下载PDF
基于“结者散之”干预心外膜脂肪组织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潘纬榕 姚成增 李颖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3期180-184,197,共6页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是休息或运动时左室充盈压增高,出现以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从“结”病的视角认识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是休息或运动时左室充盈压增高,出现以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从“结”病的视角认识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合并心外脂肪组织,发现微血管炎症与心脏底物利用和能量代谢是其核心病机。基于“结者散之”理论,探讨通过散结减轻炎症反应、维持心肌能量稳态、抑制心肌纤维化,进而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发挥积极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结者散之” 中医 心外脂肪组织
下载PDF
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卵巢癌术后合并抑郁临床研究
7
作者 姚嘉良 程玺 +6 位作者 田建辉 从恩朝 杨蕴 陆鑫熠 张龙 王子良 吴彦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1期1188-1195,共8页
目的:观察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的“调神治癌”疗法治疗卵巢癌术后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方法,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入组90例卵巢癌术后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的干... 目的:观察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的“调神治癌”疗法治疗卵巢癌术后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方法,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入组90例卵巢癌术后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的干预组和常规调神治癌方为主的对照组,两组各45例,干预4周为1个周期,共干预3个周期。两组患者分别于0、12周评估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多维疲劳量表(MFI-20)、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及Kar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并于干预前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FI-20疲劳评分均较前有所降低:其中疲劳总分、体力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动力下降评分、活动减少评分等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疲劳总分、体力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以及活动减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睡眠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在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两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干预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以及PSQI总分5个方面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干预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使用、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SQI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抑郁和焦虑以及KPS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治癌方联合心理干预的“调神治癌”疗法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改善失眠、疲乏等多项临床症状,提高综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治癌 抑郁 卵巢癌术后 心理治疗 失眠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从“解郁消熵”论治肺结节
8
作者 周晓青 周玉洁 王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19-2221,共3页
文章从熵病理论探析了“解郁消熵”法论治肺结节的临床依据、应用与前景。人体是典型的自组织耗散结构,以负熵为生,熵增至熵病是肺结节发展的基础。郁贯穿肺结节全程,正虚、邪实、情抑均会致七郁。笔者阐释七郁与肺结节熵增至熵病全程... 文章从熵病理论探析了“解郁消熵”法论治肺结节的临床依据、应用与前景。人体是典型的自组织耗散结构,以负熵为生,熵增至熵病是肺结节发展的基础。郁贯穿肺结节全程,正虚、邪实、情抑均会致七郁。笔者阐释七郁与肺结节熵增至熵病全程的病机联系,围绕郁乃熵增进程,结成为熵病结局,分从气、火、情郁是熵增的始动因素;食、湿郁是熵增的进展因素;痰、瘀郁是熵增至熵病的转变因素三方面详述郁结熵增是肺结节的主要病机。治疗上应以解郁消熵为核心,以郁为本,以熵为枢,运用中医药作为负熵流,以期为临床防治肺结节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病理论 肺结节 解郁消熵 耗散结构
下载PDF
从“十一脏取决于胆”论治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
9
作者 丁帆 王玉玲 崔向宁 《四川中医》 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
“十一脏取决于胆”首见于《素问》,强调胆在人体生命活动及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冠心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需长期服药等特点,加之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常易伴发焦虑抑郁。笔者在临床跟师过程中,发现导师从胆论治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疗... “十一脏取决于胆”首见于《素问》,强调胆在人体生命活动及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冠心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需长期服药等特点,加之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常易伴发焦虑抑郁。笔者在临床跟师过程中,发现导师从胆论治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疗效显著,“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论在临床中得到验证。导师认为,一者,肝胆相合,共主疏泄,与气机疏泄密切相关;二者,胆寄情志,疏调气机,精神活动,决断于胆;三者,胆蕴相火,通行气血,君相安位,则气血和调;因此,本病的病机主要在于气机失调,相火妄动,导致脏腑经络失和,神机失用。基于此病机,本文结合案例介绍从胆论治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之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 从胆论治 治法方药
下载PDF
论帕金森病伴抑郁和原发性抑郁的异质性
10
作者 张薇 袁灿兴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23-26,40,共5页
抑郁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其虽与原发性抑郁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二者发病机制及治疗不尽相同。原发性抑郁可归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帕金森病伴抑郁则属于“颤证”及“郁证”合病。从临床症状、发病机制、西药治疗、中医病... 抑郁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其虽与原发性抑郁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二者发病机制及治疗不尽相同。原发性抑郁可归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帕金森病伴抑郁则属于“颤证”及“郁证”合病。从临床症状、发病机制、西药治疗、中医病因病机、中药治疗等方面论述帕金森病伴抑郁和原发性抑郁的异质性,以期为帕金森病伴抑郁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中医药疗法 同病异治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卒中后抑郁
11
作者 刘华梅 吴平岭 +2 位作者 李衫衫 赵峰 虞鹤鸣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055-1059,共5页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继发于脑卒中的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卒中病人的康复。目前众多的治疗方法应用于PSD的效果均不理想,因此PSD的预防和治疗格外重要。基于“治未病”理论...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继发于脑卒中的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卒中病人的康复。目前众多的治疗方法应用于PSD的效果均不理想,因此PSD的预防和治疗格外重要。基于“治未病”理论,将PSD的病因病机贯穿于防病和治病的过程中,在PSD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各个阶段提前干预,有助于卒中后康复。具体而言,通过普及PSD,防微杜渐,调畅情志,顺应自然做到未病先防;已病之时,运用中药、针灸等综合治疗既病防变;病情趋于平稳之时,食疗、足浴、饮食调护等防止病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卒中后抑郁 防治
下载PDF
冯五金老中医从寒湿论治抑郁症经验介绍
12
作者 贾志新 秦媛媛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2期209-212,共4页
介绍冯五金老中医从寒湿论治抑郁症的临床经验。冯五金老中医认为,抑郁症侧重于精神障碍的表现,同时伴有畏寒、苔白腻等症状表现,有明显的脾肾阳虚、寒湿阻滞特点,提出从寒湿立论,治疗上以温阳散寒、除湿解郁为法。
关键词 抑郁症 从寒湿论治 温阳散寒 除湿解郁 冯五金
下载PDF
从玄府郁闭探讨突发性耳聋辨治思路
13
作者 高欣玉 梁俊薇 《山西中医》 2024年第9期1-3,共3页
基于玄府理论认为,耳玄府郁闭,耳窍不得充养,清窍闭塞,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病机。应以开玄达郁为治则,采用疏散外邪、调肝理肺、化痰降火、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法开玄解郁以复聪。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玄府郁闭 开玄解郁
下载PDF
“通督治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临床症状及血清5-HT、NE、DA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保国 肖伟 +7 位作者 王震 张静波 梁发俊 章显宝 胡徽星 尹苗苗 郑之俊 曹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观察“通督治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对临床症状及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 目的观察“通督治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对临床症状及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度洛西汀胶囊抗抑郁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通督治郁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神经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DA)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3%vs 80.00%)(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NHISS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和血清BDNF、NGF、5-HT、NE、DA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NHI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和血清BDNF、N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及血清5-HT、NE、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治郁”针法和口服度洛西汀胶囊治疗PSD疗效相当,均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但前者在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等方面优于后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通督治郁针法 临床症状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抑郁症大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吴丽丽 王文竹 +2 位作者 严灿 徐志伟 史亚飞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抑郁症大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多种应激源制作慢性心理应激抑郁症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测定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抑郁症大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多种应激源制作慢性心理应激抑郁症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测定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含量及神经元内Ca2+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较正常组增加,海马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降低,神经元内Ca2+浓度升高(P<0.05或P<0.01)。中药组可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增加BDNF与TrkB蛋白表达,降低神经元内Ca2+浓度。结论加味四逆散可能通过上调海马BDNF的表达,降低胞内Ca2+,实现抗抑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四逆散 心理应激 抑郁症 海马
下载PDF
浅论郁证从肺论治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建 高莹 +2 位作者 颜红 高雅 沈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2100-2101,共2页
传统中医治疗郁证多从心肝脾论治,鲜有从肺论治者。文章主要从病因病机、现代研究、临床验案3个角度探讨郁证从肺论治的可行性。研究发现郁证患者中肺郁的比例较高,情志病与呼吸系统关系密切,两者具有相关性,且在临床上古今部分医家尝... 传统中医治疗郁证多从心肝脾论治,鲜有从肺论治者。文章主要从病因病机、现代研究、临床验案3个角度探讨郁证从肺论治的可行性。研究发现郁证患者中肺郁的比例较高,情志病与呼吸系统关系密切,两者具有相关性,且在临床上古今部分医家尝试从肺治疗郁证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郁证可从肺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从肺论治 病因病机 现代研究 临床经验
下载PDF
淫羊藿多糖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颖 牟孝硕 +3 位作者 王刚 孙朋悦 张宝凤 陈英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34-437,共4页
采用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及荷瘤 (S180 )小鼠观察了淫羊藿多糖 (EPS)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80mg/kg ,可以使正常小鼠的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空斑形成细胞溶血能力和外周血中WBC总数下降 .腹腔注射EP... 采用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及荷瘤 (S180 )小鼠观察了淫羊藿多糖 (EPS)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80mg/kg ,可以使正常小鼠的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空斑形成细胞溶血能力和外周血中WBC总数下降 .腹腔注射EPS 5 0、2 5mg/kg× 7,可使脾指数上升 ,但对胸腺指数无明显影响 ;5 0、2 5、12 5mg/kg× 7,使下降的溶血素值及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回升 ;2 5、12 5mg/kg× 7,使下降的白细胞总数上升 .小鼠荷瘤后免疫功能低下 ,表现为胸腺指数下降、血清溶血素水平、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及迟发性超敏反应能力降低 .皮下注射EPS5 0mg/kg× 8,可对抗荷瘤引起的胸腺指数下降 ;5 0、2 5mg/kg使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升高 ;5 0、2 5mg/kg× 8,可以使荷瘤小鼠的血清溶血素、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及迟发性超敏反应能力有所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多糖 免疫功能低下 小鼠 EPS
下载PDF
基于“从心治脑”探讨宁心解郁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 被引量:8
18
作者 娄必丹 夏云 +5 位作者 章薇 王佳怡 单生涛 左耀辰 刘孔 高玉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61-164,共4页
抑郁是中风病常见并发症,与其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及时正确的诊治对患者康复十分重要。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思维、情绪虽分属五脏,但总归心主神明的功能。情志疾病首先伤及心神。中风后抑郁病位虽在脑,但核心在心。为此,本... 抑郁是中风病常见并发症,与其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及时正确的诊治对患者康复十分重要。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思维、情绪虽分属五脏,但总归心主神明的功能。情志疾病首先伤及心神。中风后抑郁病位虽在脑,但核心在心。为此,本文提出心神失调是中风后抑郁发生的重要原因,并从心脑在主宰神明的主次作用,探讨针刺心经和心包经穴在治疗中风后抑郁中的运用,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抑郁 心主神明 从心治脑 宁心解郁针法
下载PDF
国医大师熊继柏从痰辨治神志病医案举隅 被引量:17
19
作者 聂娅 刘朝圣 +1 位作者 郭春秀 尹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809-811,共3页
国医大师熊继柏认为神志病主要责之于心,痰饮是导致神志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化痰法是中医治疗神志病的常用方法,但必须以神志异常,兼痰多、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通过列举癫证、狂证、痫证、失眠、梅核气5个医案,介绍熊教授从痰辨治神志... 国医大师熊继柏认为神志病主要责之于心,痰饮是导致神志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化痰法是中医治疗神志病的常用方法,但必须以神志异常,兼痰多、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通过列举癫证、狂证、痫证、失眠、梅核气5个医案,介绍熊教授从痰辨治神志病的经验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志病 从痰辨治 癫证 狂证 痫证 失眠 梅核气 熊继柏
下载PDF
通经调脏法对大学生抑郁类症状干预的有效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林 陈邵涛 +4 位作者 赵浩智 仲崇文 谢东娥 侯贺鑫 刘明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索通经调脏法对大学生抑郁类症状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心苑心理咨询中心在学校新生入学心理测试时发现的33例抑郁类症状学生,以模特名义招纳入组进行手法操作,计算机编号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治疗组以心... 目的探索通经调脏法对大学生抑郁类症状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心苑心理咨询中心在学校新生入学心理测试时发现的33例抑郁类症状学生,以模特名义招纳入组进行手法操作,计算机编号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治疗组以心理疏导贯穿诊疗过程,通经调脏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心理疏导贯穿诊疗过程,常规推、?、点、按、揉等进行治疗。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自身对照评分均有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经调脏法对抑郁类症状干预效果显著,可为后期指导临床治疗抑郁症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经调脏法 抑郁症 情绪低落 大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