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quisolid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pharmaceutics
1
作者 Mei Lu Haonan Xing +4 位作者 Jingzheng Jiang Xiao Chen Tianzhi Yang Dongkai Wang Pingtian Ding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7年第2期115-123,共9页
Most of the newly developed drug candidates are lipophilic and poorly water-soluble. Enhancing the dissolu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these drugs is a major challenge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Liquisolid techni... Most of the newly developed drug candidates are lipophilic and poorly water-soluble. Enhancing the dissolu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these drugs is a major challenge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Liquisolid technique,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version of the drug in liquid state into an apparently dry, non-adherent, free flowing and compressible powder,is a novel and advanced approach to tackle the issue.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an overview of liquisolid technique and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f its applications in pharmaceutics. Low cost, simple processing and great potentials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re main advantages of this approach. In addition to the enhancement of dissolution rate of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s, this technique is also a fairly new technique to effectively retard drug release. Furthermore, liquisolid technique has been investigated as a tool to minimize the effect of pH variation on drug release and a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coating for the improvement of drug photostability in solid dosage forms. Overall, liquisolid technique is a newly developed and promising tool for enhancing drug dissolution and sustaining drug release,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pharmaceutics are still being broad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solid TECHNIQUE dissolution enhancement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s SUSTAINED release pH variation PHOTOSTABILITY
下载PDF
中国不同区域高砷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过程 被引量:63
2
作者 郭华明 郭琦 +2 位作者 贾永锋 刘泽云 姜玉肖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83-96,共14页
在中国广泛分布2类高砷地下水区(干旱内陆盆地和湿润河流三角洲),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选择以河套盆地、呼和浩特盆地、大同盆地和银川盆地为代表的干旱内陆盆地和以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湿润河流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分析中... 在中国广泛分布2类高砷地下水区(干旱内陆盆地和湿润河流三角洲),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选择以河套盆地、呼和浩特盆地、大同盆地和银川盆地为代表的干旱内陆盆地和以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湿润河流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不同区域高砷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以HCO3-Ca型为主,大同盆地、河套盆地和银川盆地高砷地下水主要为HCO3-Na型,而珠江三角洲高砷地下水为Cl-Na型;高砷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低,处于还原环境;SO2-4和NO-3质量浓度总体较低,其中江汉平原SO2-4最低,而河套盆地NO-3最低;铁与砷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珠江三角洲高砷地下水中铁、锰质量浓度最高,砷质量浓度相对较低,而大同盆地高砷地下水中铁、锰质量浓度最低,砷质量浓度相对较高;风化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还原作用等不同程度地发生于高砷地下水系统中,在河套盆地和呼和浩特盆地,除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外,黄铁矿沉淀可能是控制地下水中铁、砷质量浓度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在江汉平原,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和Fe(Ⅱ)的再吸附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在地下水pH值较高的干旱内陆盆地,吸附态砷的解吸附也是一个重要的富砷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砷释放 水化学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 富砷机理 砷形态 还原性溶解 解吸附
下载PDF
配糖蛋白B-阳离子丙烯酸树脂微胶囊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瑞宜 H.M.Norbury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54-258,共5页
本文研究了配糖蛋白B-阳离子丙烯酸树脂微胶囊的形态、粒径及粒径分布,并在模拟胃液的酸性缓冲液中进行了微胶囊的溶解释放试验。结果表明该微胶囊能溶于人体的胃液中,可配制适合儿童口服的混悬剂。
关键词 配糖蛋白B 微胶囊 溶解释放
下载PDF
微生物介导的高砷沉积物中砷释放来源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家宁 石晚霞 +1 位作者 祝贤彬 何忠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8-13,共6页
江汉平原某些地区地下水已受到砷的严重污染,探讨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制十分必要。采集江汉平原高砷区不同深度(20m、50m、100m、130m、160m和225m)的高砷沉积物样品,对其进行了地球化学成分特征分析,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对微生物介导... 江汉平原某些地区地下水已受到砷的严重污染,探讨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制十分必要。采集江汉平原高砷区不同深度(20m、50m、100m、130m、160m和225m)的高砷沉积物样品,对其进行了地球化学成分特征分析,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对微生物介导的高砷沉积物中砷的溶解与转化以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高砷沉积物中不可溶性砷和铁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57mg/kg和21.06g/kg;实验室模拟试验表明:微生物群落可以明显促进高砷沉积物中不可溶性砷和铁的溶解与释放;砷顺序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沉积物中34.5%的不可溶性砷为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试验体系中可溶性砷的含量与沉积物中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微生物可以促进高砷沉积物中不可溶性砷的溶解与释放,且释放的砷主要来自于沉积物中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的还原与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不可溶性砷的溶解与释放 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
下载PDF
水杨酸—尿素固体分散体系的研究
5
作者 梁月迎 吴文娟 +1 位作者 黄晓文 姚启礁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15-17,共3页
某些难溶固体药物能和适当的载体形成固体分散物,以减小药物粒度,提高药物溶出及吸收速率。水杨酸(Salicylic acid简称SA)和尿素(urea简称V)有形成同体分散物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SA含量22%的SA—V低共熔物中SA的溶解度约是纯SA的16倍... 某些难溶固体药物能和适当的载体形成固体分散物,以减小药物粒度,提高药物溶出及吸收速率。水杨酸(Salicylic acid简称SA)和尿素(urea简称V)有形成同体分散物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SA含量22%的SA—V低共熔物中SA的溶解度约是纯SA的16倍,溶出量约是纯SA的68倍。由低共熔物制成的软膏,体外释放速率比纯SA软膏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分散物 溶解度 溶解速率 释放度
下载PDF
硫酸盐对微生物催化石门雄黄尾矿土壤中砷溶解与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吴薇薇 陈晓明 曾宪春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3,89,共7页
石门雄黄矿区土壤长期受到砷的严重污染,但当地常住居民仍然利用砷污染土壤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地区尾矿土壤中存在大量硫酸盐和不可溶性砷。为研究硫酸盐对微生物催化的尾矿土壤中砷溶解与释放过程的影响,采集了湖南... 石门雄黄矿区土壤长期受到砷的严重污染,但当地常住居民仍然利用砷污染土壤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地区尾矿土壤中存在大量硫酸盐和不可溶性砷。为研究硫酸盐对微生物催化的尾矿土壤中砷溶解与释放过程的影响,采集了湖南石门雄黄矿区的尾矿土壤样品进行了模拟试验,利用厌氧操作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探讨了硫酸盐如何影响微生物介导的尾矿土壤中砷的溶解与释放。石门雄黄矿区的尾矿土壤中存在能够利用乳酸盐作为唯一的电子供体,将不可溶性As(Ⅴ)转化为可溶性As(Ⅲ)的具有显著砷酸盐呼吸活性的呼吸性砷还原菌(DARPs);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尾矿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存在多种DARP,它们在厌氧条件下促进了尾矿土壤中砷和铁的溶解与释放。值得注意的是,当向尾矿土壤中添加硫酸盐时,微生物催化的砷和铁的溶解与释放显著增加,同时乳酸盐和硫酸盐的含量急剧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硫酸盐显著增强了尾矿土壤中呼吸性砷还原酶基因的丰度,这表明人类活动中硫酸盐的使用会使当地土壤砷污染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土壤 微生物催化 砷的溶解与释放 硫酸盐 呼吸性砷还原菌(DARPs) 石门雄黄矿区
下载PDF
液固压缩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丽然 王成港 +1 位作者 郭红 任晓文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3期283-286,共4页
液固压缩技术是利用液体赋形剂溶解难溶性药物,然后用涂层材料吸收后得到固体粉末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可有效增加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Ⅱ类水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通过液固压缩技术制得的粉末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工艺简单、成熟... 液固压缩技术是利用液体赋形剂溶解难溶性药物,然后用涂层材料吸收后得到固体粉末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可有效增加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Ⅱ类水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通过液固压缩技术制得的粉末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工艺简单、成熟。重点介绍液固压缩技术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和制备方法,并对液固压缩技术在难溶药物固体制剂和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压缩技术 难溶性药物 生物利用度 缓释 溶出速率
原文传递
雄黄和六神丸中可溶性砷的溶出度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启铮 王丽敏 +1 位作者 敬应春 王建新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法测定单味雄黄和六神丸可溶性砷的含量方法;考察六神丸配伍对雄黄中可溶性砷溶出度的影响,探讨六神丸的配伍机制。方法分别建立了ICP-MS和HPLC—ICP—MS法测定...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法测定单味雄黄和六神丸可溶性砷的含量方法;考察六神丸配伍对雄黄中可溶性砷溶出度的影响,探讨六神丸的配伍机制。方法分别建立了ICP-MS和HPLC—ICP—MS法测定雄黄及六神丸中总砷和可溶性砷含量的方法,采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为溶出介质,考察雄黄和六神丸中可溶性砷的溶出情况,分析配伍使用对雄黄中可溶性砷溶出的影响。结果5种不同形态砷标准物质在5~5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良好,回收率89%~102%。可溶性砷从六神丸复方中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均明显低于从单味雄黄中的溶出。结论六神丸复方配伍可显著降低雄黄中可溶性砷的溶出,从而降低其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丸 雄黄 可溶性砷 溶出度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