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Fracture of Ulnar Styloid on Rotational Movements of the Forearm after Ex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Distal Radius
1
作者 Ali Karbalaeikhani Alireza Saied Amirreza Sadeghifar 《Surgical Science》 2011年第4期215-218,共4页
Introduction: Sinc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fractures encountered in orthopedics and one of their common complications is restriction of rotational movements of the wrist and forearm, iden-ti... Introduction: Sinc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fractures encountered in orthopedics and one of their common complications is restriction of rotational movements of the wrist and forearm, iden-tific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this loss of motion is of importanc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ex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fracture of ulnar styloid and the rota-tional movements of the wrist and forearm. Patients and methods: 47 patients with an ex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 were enrolled in a prospective case control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visited in regular follow up intervals after treatment and at the final follow up the rotational movements of the forearm were measured. The findings were analyzed with Independent T and Chi-square tests. Findings: Ultimately 23 patients of the group 1 (intact ulnar styloid) and 24 of the group 2 (fractured ulnar styloid) completed the follow up period. At this time supination of the wrist and forearm in group 2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group 1 (p< 0.001). Conclusion: It seems that the association of an ex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 with the fracture of ulnar styloid, at least in short term causes restriction of supination of the forearm, though the mechanism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finding cannot be easily expl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distal RADIUS ULNAR Styloid forearm Rotation
下载PDF
前臂远端骨间膜损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2
作者 吕云云 林小慧(综述) 李晓兰(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2期3912-3915,3920,共5页
前臂远端骨间膜(DIOM)参与维持前臂的横向及纵向稳定作用,其损伤多发生在前臂远端骨折后,可能引起前臂稳定性减低,甚至远尺桡关节不稳的发生。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目前诊断方式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B超)。该文将从DIO... 前臂远端骨间膜(DIOM)参与维持前臂的横向及纵向稳定作用,其损伤多发生在前臂远端骨折后,可能引起前臂稳定性减低,甚至远尺桡关节不稳的发生。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目前诊断方式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B超)。该文将从DIOM的解剖学、损伤机制及表现、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远端骨间膜 远尺桡关节 早期诊断 研究现状 综述
下载PDF
北京社区绝经后女性骨折类型、部位和发生年龄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邓瑞芬 白勇涛 +9 位作者 罗笑婵 王娜 于利平 杨军 李颖隽 石涛 邢小燕 张波 李世蕊 卜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6-279,284,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绝经后女性骨折发生情况,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绝经后女性,共2866人。填写自行设计的骨质疏松症危险...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绝经后女性骨折发生情况,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绝经后女性,共2866人。填写自行设计的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了解受访者骨折发生的类型(暴力性或非暴力性)、部位和发生年龄。分析女性一生中不同年龄段骨折发生的特点。结果受访的绝经后女性平均年龄(62.39±6.94)岁,受访的2866人中有635人(19.61%)在受访时至少已有一次骨折史,其中有73人(2.54%)发生了两次或两次以上骨折。58.64%的暴力性骨折发生在绝经前,80%的脆性骨折发生在绝经后,这两种类型骨折发生的年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所有的典型部位脆性骨折当中,前臂远端骨折占比最大,为50.43%,发生的平均年龄为(56.0±11.76)岁;髋部骨折发生占比8.33%,平均发生年龄为(59.8±12.69)岁。结论女性绝经后发生的骨折主要是脆性骨折,其中前臂远端脆性骨折较髋部脆性骨折至少早3年发生。加强对已发生前臂远端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女性的管理,对预防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的效益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脆性骨折 前臂远端骨折 髋部骨折 随后的骨折
下载PDF
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修复腕手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民 田德虎 +5 位作者 张英泽 邵新中 张克亮 韩金豹 张继春 韩久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探讨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3年12月,应用包含深筋膜、皮神经及浅静脉的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修复掌指关节以近、近侧腕横纹以远的手及腕部伴肌腱或骨外露创面26例,男17例,女9例。年... 目的探讨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3年12月,应用包含深筋膜、皮神经及浅静脉的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修复掌指关节以近、近侧腕横纹以远的手及腕部伴肌腱或骨外露创面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8~56岁。急诊修复16例,择期修复10例,皮瓣范围10 cm×5 cm^18 cm×7 cm。结果术后26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3~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不臃肿,耐磨,腕及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6~10 mm。结论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网与真皮下及深筋膜血管网经穿动脉相互联系,构成三维立体轴向的血供,是皮瓣成活的解剖基础,蒂部远端的主干血管穿支是皮瓣的血供来源。手术操作安全,成活率高,质地优良,适合修复腕手部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远端蒂皮瓣 手腕 皮肤缺损
下载PDF
微型外固定架治疗难复性儿童前臂远端骨折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炜 蔡刚 +1 位作者 王浩 许瑞江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011-1012,101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复位并固定难复性儿童前臂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小儿骨科采用单臂微型外固定架(Orthofix)复位并固定治疗难复性儿童前臂远端骨折16例,其中单纯闭合性骨...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复位并固定难复性儿童前臂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小儿骨科采用单臂微型外固定架(Orthofix)复位并固定治疗难复性儿童前臂远端骨折16例,其中单纯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例,均为行手法复位、手法牵引复位或者克氏针撬拨复位失败后,采用C臂机透视下使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行牵张复位并固定。结果手术时间20-60min,平均36min,出血量均在5ml以下。2例在固定过程中出现I级针道感染,通过换药等手段处理后痊愈;固定过程中腕关节活动无受限,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1周。术后随访2-20个月,平均11.7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结论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难复性小儿前臂远端骨折,不破坏骨折断端血运、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且不影响腕关节功能、后期骨折无再次移位、护理负担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固定架 前臂远端骨折
下载PDF
Essex-Lopresti损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明亮 毛建水 +2 位作者 周崇斌 王济纬 叶志君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总结Essex-Lopresti损伤的治疗经验,对比修复前臂骨间膜对近远期前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4例Essex-Lopresti损伤患者,其中16例(A组)伴有尺骨干、桡骨干或尺桡骨干双骨折,先行尺骨或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同... 目的:总结Essex-Lopresti损伤的治疗经验,对比修复前臂骨间膜对近远期前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4例Essex-Lopresti损伤患者,其中16例(A组)伴有尺骨干、桡骨干或尺桡骨干双骨折,先行尺骨或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修复前臂骨间膜,然后再行桡骨小头复位固定和下尺桡关节固定或腕三角纤维复合体修复。8例(B组)不合并尺骨或桡骨骨折仅行桡骨小头复位固定和下尺桡关节固定或腕三角纤维复合体修复。分别于术后2周和2年按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表(即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表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2周时,腕关节功能评分A组可4例,差12例;B组可2例,差6例。肘关节评分A组良2例,可8例,差6例;B组良1例,可5例,差2例。术后2年时,A组腕关节功能评分良8例,可6例,差2例;B组良5例,可2例,差1例。肘关节评分A组良8例,可6例,差2例;B组良4例,可3例,差1例。两组术后2周和术后2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ssex-Lopresti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恢复尺桡骨的长度和腕、肘关节的动态稳定性,是否修复前臂骨间膜对前臂近远期功能影响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SEX-LOPRESTI损伤 前臂骨间膜 下尺桡关节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发惠 张春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皮支2~6... 目的: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皮支2~6支,外径(0.6±0.3)mm;骨间后动脉皮支6~9支,外径(0.7±0.3)mm;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支3~5支,外径(0.8±0.2)mm;尺、桡动脉腕背支皮支2~6支,外径(0.6±0.1)mm.尺骨中上段骨膜血管来自骨间后动脉的肌骨膜支6~8支,外径0.3~1.0mm;骨间后动脉桡侧骨皮支与桡骨中段裸区骨膜血管吻合.上述支发出皮支、筋膜支、骨膜支和神经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其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适宜手背远处的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后皮神经 营养血管 远端蒂 复合瓣
下载PDF
骨痂延长术治疗尺骨远端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致前臂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熊家伟 陈剑锋 +3 位作者 梁杰 杜远立 王万宏 张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6期78-80,104,共4页
目的探讨骨痂延长术治疗尺骨远端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ME)致前臂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三峡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19例尺骨远端HME致前臂畸形患者,入选患者均采用骨痂延长术治疗,手术前后患者均使用X线进行评定... 目的探讨骨痂延长术治疗尺骨远端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ME)致前臂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三峡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19例尺骨远端HME致前臂畸形患者,入选患者均采用骨痂延长术治疗,手术前后患者均使用X线进行评定,观察入选患者关节功能、相对尺骨缩短长度、桡骨关节面尺倾角、腕骨偏差率、Krimmer腕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 患者术后相对尺骨缩短长度、桡骨关节面尺倾角、腕骨偏差率、屈肘、伸肘、前臂旋前等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屈腕、伸腕及桡偏均显著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后尺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符合率为100.0%,高于术前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尺骨远端HME致前臂畸形患者采用骨痂延长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痂延长术 尺骨远端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致前臂畸形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前臂尺侧贵要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张国栋 林永绥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为前臂尺侧贵要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下1/3段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尺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1/... 目的为前臂尺侧贵要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下1/3段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尺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1/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尺动脉穿皮支5~9支,尺动脉腕上穿皮支1~3支,外径0.4~1.3mm。在尺骨茎突上6.0~16.0cm有骨间前动脉骨皮穿支2~3支,骨间后动脉骨皮穿支1~3支,外径0.4~1.2mm,二者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及相应区域的皮肤。上述穿皮支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和贵要静脉旁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尺侧贵要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尺动脉腕上穿皮支为蒂的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转位修复手部远处的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静脉 外科皮瓣 尺动脉 肌皮神经
下载PDF
长春市24831例前臂远端骨密度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张萌萌 李亚刚 +5 位作者 刘颖 潘雪娜 梁斌斌 郭忠 李强 高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25-127,83,共4页
目的研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饮食、运动、吸烟、嗜酒、慢性胃炎、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父亲骨折病史、母亲骨折病史及女性生育、绝经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pDXA)检测前臂远端BMD,用自... 目的研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饮食、运动、吸烟、嗜酒、慢性胃炎、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父亲骨折病史、母亲骨折病史及女性生育、绝经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pDXA)检测前臂远端BMD,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慢性病史及女性绝经、生育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性别、体重、运动、饮食、吸烟、嗜酒、慢性胃炎、高血压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母亲骨折病史与BMD检测值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父亲骨折病史、Ⅱ型糖尿病病史与BMD无关,女性绝经年限和生育次数与BMD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吸烟、嗜酒、母亲骨折病史、慢性胃炎、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病史及女性绝经、生育次数是OP的危险因素。运动、喝牛奶、吃海产品、体重指数是OP的可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远端骨密度 影响因素 骨质疏松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田万成 宋一平 岳素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下l/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 目的: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下l/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皮支6~11支,外径(0.7±0.3)mrn;掌浅支皮支2~6支,外径(0.5±0.3)mm;桡骨茎突返支皮支1~2支,外径(0.8±0.1)mm;鼻烟壶皮支1~2支,外径(0.6±0.2)mm.在桡骨茎突上8.0~15.0 cm之间,桡动脉肌间隙骨皮支1~3支,外径(1.1±0.2)mm,骨膜支分布桡骨体部中下段的裸露区,皮支外径(0.8±0.2)mm.上述穿支血管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头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桡动脉皮支为蒂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远处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外侧皮神经 头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复合瓣
下载PDF
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宋一平 田万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22-224,F003,共4页
目的为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尺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 目的为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尺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来自:尺动脉皮支5~9支,外径(0.7±0.3)mm,尺动脉腕上皮支外径(0.7±0.2)mm。在尺骨茎突上(6.0~16.0)cm,骨间前动脉骨皮穿支2~3支,外径(0.7±0.2)mm;骨间后动脉骨皮穿支1~3支,外径(0.6±0.2)mm。二者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及相应区域的皮肤。上述穿支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和贵要静脉旁营养血管链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与骨、皮营养血管同源,其远端蒂复合瓣的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转位修复手部远处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内侧皮神经 营养血管 贵要静脉 应用解剖 复合皮瓣 远端 尺动脉腕上皮支 解剖学基础 骨间前动脉 骨间后动脉 上肢标本 动脉灌注 解剖观测 骨膜血管 骨中下段 组织缺损 转位修复 复合瓣 皮穿支 血管链 外径 骨膜支 浅静脉
下载PDF
前臂桡侧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部缺损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世民 侯春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93-696,共4页
目的 :研究前臂链式血供远端蒂筋膜组织瓣的解剖特点及其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通过 14具新鲜前臂标本的血管灌注与显微解剖 ,观察了前臂筋膜皮肤的血供特点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和筋膜皮下组织瓣 ,修复手部创伤... 目的 :研究前臂链式血供远端蒂筋膜组织瓣的解剖特点及其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通过 14具新鲜前臂标本的血管灌注与显微解剖 ,观察了前臂筋膜皮肤的血供特点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和筋膜皮下组织瓣 ,修复手部创伤缺损 2 4例。结果 :前臂桡侧筋膜皮肤的血供来自桡动脉发出的数目众多的细小肌间隙穿动脉 ,这些穿动脉在深筋膜表面和浅筋膜的皮神经、皮静脉周围 ,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吻合血管丛。临床以桡骨茎突上 1.5~ 2 .0 cm为旋转轴点 ,设计不带桡动脉的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 ( 15例 )和筋膜皮下组织瓣 ( 9例 )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或进行软组织重建 ,组织瓣面积( 9 cm× 4cm)~ ( 18cm× 5 cm) ,长宽比例 ( 2 .7~ 5 .1)∶ 1,均完全成活。 结论 :链式血供远端蒂筋膜组织瓣修复手部创伤缺损 ,方法简单 ,效果可靠。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替带知名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缺损 前臂桡侧远端蒂皮瓣 岛状筋膜皮瓣
下载PDF
桡动脉鼻烟窝穿支蒂前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发惠 张朝春 +2 位作者 林松庆 宋一平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鼻烟窝穿支前臂外侧皮-头静脉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前臂远端动脉穿支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临床采用虎口动脉穿支蒂前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27例,致伤原因:机器致伤1... 目的探讨桡动脉鼻烟窝穿支前臂外侧皮-头静脉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前臂远端动脉穿支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临床采用虎口动脉穿支蒂前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27例,致伤原因:机器致伤15例,车祸致伤8例,爆炸伤4例。缺损部位:手背软组织缺损13例;手掌软组织缺损3例;虎口区挛缩1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3.0cm^12.0 cm×4.0 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6.0 cm×4.0 cm,最大为14.0 cm×6.0 cm,皮瓣旋转点平桡腕关节。结果临床修复27例,创面Ⅰ期愈合26例,Ⅱ期愈合1例。所有病例经2~12个月随访,皮瓣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前臂供区创面植皮愈合良好,对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桡动脉鼻烟窝穿支蒂前臂皮瓣,可以修复手部远侧创面,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外侧皮神经 头静脉 桡动脉鼻烟窝穿支 远端蒂皮瓣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涛 马玉龙 +1 位作者 宋得夫 杨毅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儿童 克氏针内固定 前臂石膏托外固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下载PDF
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16
作者 张梅刃 卜晗 +2 位作者 蒋际钊 黄辉春 林苗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间79例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儿童前臂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并记录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成角、移位程度、和否合并尺骨骨折、骨折... [目的]分析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间79例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儿童前臂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并记录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成角、移位程度、和否合并尺骨骨折、骨折是否斜行骨折、复位固定医师级别、复位精确程度,并评估这些因素对骨折移位影响和相关性。[结果]79例患者中14例(17.7%)出现骨折移位.对骨折再移位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原始骨折掌侧成角与背侧成角无显著差异;左侧肢体发生骨折移位多于右侧;前臂远端骨折合并尺骨骨折,再次移位明显增加;原始骨折完全移位再次移位明显大于原始骨折未完全移位,斜行骨再次移位明显大于非斜行骨折。高级职称医师复位固定优于初中级医师;解剖复位后再次移位显著减少。[结论]儿童前臂远端骨折行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出现再移位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骨折原始移位程度和骨折经复位后是否达到解剖复位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前臂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 再次移位 相关因素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福州市青壮年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与运动的关系
17
作者 苏友新 杨沛彦 +1 位作者 许书亮 王和鸣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2-34,共3页
为探讨运动对正常青壮年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的影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福州市246例年龄在25-45岁健康人,进行非优势前臂远端骨密度测定,探讨骨密度与运动强度及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峰值骨量形成以前运动强度与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为探讨运动对正常青壮年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的影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福州市246例年龄在25-45岁健康人,进行非优势前臂远端骨密度测定,探讨骨密度与运动强度及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峰值骨量形成以前运动强度与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肢体承重性运动者骨密度最高。提示适当增加青少年人群的肢体承重性运动,有助于提高其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前臂远端 福州市 青壮年 运动
下载PDF
福州市人群前臂远端峰值骨量及与体重指数关系的研究
18
作者 苏友新 杨沛彦 +1 位作者 许书亮 王和鸣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14,共3页
为确定福州市正常人前臂远端的峰值骨量及其形成年龄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 2 46例年龄在2 5~ 45岁的健康人进行非优势前臂远端骨密度测定 ,并探讨骨密度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州市男、女性前臂峰值骨量分别为 0 .5 77± ... 为确定福州市正常人前臂远端的峰值骨量及其形成年龄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 2 46例年龄在2 5~ 45岁的健康人进行非优势前臂远端骨密度测定 ,并探讨骨密度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州市男、女性前臂峰值骨量分别为 0 .5 77± 0 .61 g/cm2 、0 .496± 0 .0 3 7g/cm2 ,均出现在 3 0~ 3 5岁年龄组 :峰值骨量形成前后 ,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果表明维持一定的体重对于提高峰值骨量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骨量 前臂远端 福州市 正常人 体重指数
下载PDF
前臂远端复合血管网带蒂皮瓣的血供特点及应用
19
作者 赵民 邵新中 +4 位作者 田德虎 张继春 韩久卉 张克亮 韩金豹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70-71,F003,共3页
目的探讨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包含深筋膜、皮神经及浅静脉的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修复手、腕部创面26例,皮瓣面积5cm×6cm~6cm×12cm。结果本组随访3~8个月,26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不... 目的探讨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包含深筋膜、皮神经及浅静脉的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修复手、腕部创面26例,皮瓣面积5cm×6cm~6cm×12cm。结果本组随访3~8个月,26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不臃肿、耐磨、质地优良。结论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网与真皮下及深筋膜血管网经穿动脉相互联系,构成三维、立体、轴向的血供构筑,是皮瓣存活的解剖基础,蒂部远端的主干血管穿支是皮瓣的血供来源,皮瓣操作安全,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皮瓣 穿动脉 皮神经 前臂 血管网 血供 皮肤缺损
下载PDF
前臂肌腱部分移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应用解剖
20
作者 张国栋 张发惠 +2 位作者 林永绥 陈日景 钟桂午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13-215,F0004,共4页
目的为前臂肌腱部分移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将尺侧腕屈肌腱、尺侧腕伸肌腱、桡侧腕长伸肌腱、肱桡肌腱作形态学测量,将尺侧腕屈肌腱、尺侧腕伸肌腱进行力学测试。结果尺侧腕屈肌腱长(16.7±... 目的为前臂肌腱部分移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将尺侧腕屈肌腱、尺侧腕伸肌腱、桡侧腕长伸肌腱、肱桡肌腱作形态学测量,将尺侧腕屈肌腱、尺侧腕伸肌腱进行力学测试。结果尺侧腕屈肌腱长(16.7±2.7)cm;尺侧腕伸肌腱长(14.9±2.5)mm;桡侧腕长伸肌腱长(19.0±2.0)cm;肱桡肌腱长(11.7±2.4)cm。力学测试:尺侧腕屈、伸肌腱其全肌腱破坏载荷分别为(2.4±0.9)Mpa、(3.1±0.9)Mpa,半肌腱破坏载荷分别为(2.2±0.9)Mpa、(2.5±0.8)Mpa,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臂肌腱部分转位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肌腱 桡尺远侧关节脱位 部分肌腱移位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