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fter Long Spinal Fusion Ending at L5 for Adult Spinal Deformit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1
作者 Ryota Kimura Michio Hongo +6 位作者 Eiji Abe Takahi Kobayashi Kazuma Kikuchi Hayato Kinoshita Yuji Kasukawa Daisuke Kudo Naohisa Miyakoshi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6期268-276,共9页
Study Design: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data from the adult spinal deformity (ASD) database of a single institution.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 and distal jun... Study Design: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data from the adult spinal deformity (ASD) database of a single institution.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 and distal junctional failure (DJF) after ASD surgery with a lower instrumented vertebra (LIV) at L5. Overview of Literature: Spinopelvic fixation from the lower thoracic vertebra to the pelvis is the current gold standard treatment for ASD. However, the LIV at L5 is acceptable in some cases. Methods: Fifty-six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rective surgery for ASD with LIV at L5 were included. The 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 (UIV) was T7 in one patient, T9 in 14, T10 in three, T11 in four, T12 in eight, L1 in 10, and L2 in 16. Regarding clinical parameters, age, sex, curve types of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chwab classification, number of levels fused, follow-up period, hip bone mallow density, revision surgery rate, and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 (UIV: T7 - 10) and TL (UIV: T11 - L2) groups. Results: The revision surgery rate was 19.6% overall. In the T and TL groups, it was 27.8%, and 15.8%, respectively (p = 0.305). The rate of DJF in the T group (33.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TL group (5.3%). The rate of 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in the T group (55.6%) was higher than in the TL group (28.9%),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mean global alignment, sagittal vertical axis, and C7 plumb line-central sacral vertical line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both groups. Conclusions: ASD surgery with LIV set at L5 and UIV set at the thoracic vertebrae (T7 - T10) has a risk of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dult Spinal Deformity Spinal Long fusion L5 distal Junctional Failure 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
下载PDF
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远端附加现象的长期随访研究
2
作者 王云生 海涌 +5 位作者 康南 杨晋才 苏庆军 刘玉增 关立 孟祥龙 《骨科》 CAS 2023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行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出现远端附加现象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治疗的114例Lenke 1A型AI... 目的探讨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行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出现远端附加现象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治疗的114例Lenke 1A型AIS病人的病例资料,筛选出术后出现远端附加现象病人共21例(18.4%),其中男4例,女17例。测量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病人在术后即刻、发生远端附加现象时、术后1年、术后2年与末次随访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片,对比上述时间节点的冠状面平衡、远端Cobb角、远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下位椎间隙冠状面成角、LIV下位椎体偏离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距离、双肩高度差(shoulder height difference,SHD)、T1倾斜角、锁骨角等影像学参数。评估远端附加现象发生后的长期随访变化。结果21例出现远端附加现象的病人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64.7±3.2)个月(61~68个月)。19例病人(90.5%)于术后6个月内出现远端附加现象,余2例(9.5%)在术后1年随访时出现。2例病人均采用支具治疗后好转。本组病人中无再手术病例。病人在发生远端附加现象时的肩平衡参数(SHD、T1倾斜角及锁骨角)较术后即刻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发生远端附加现象时、术后1年、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病人的影像学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Lenke 1A型AIS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远端附加现象多在术后6个月内发生,发生远端附加现象时病人的肩平衡参数与术后有显著差异。长期随访表明远端附加现象多数进展缓慢,长期随访相对稳定,而对于出现进展的远端附加现象可采用支具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远端附加现象 肩平衡 脊柱融合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后致马蹄内翻样畸形1例
3
作者 张若肖 白文博 +3 位作者 温晓东 刘培珑 梁晓军 赵恺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74-474,共1页
患者,女,35岁。右踝骨折(见图1A)内固定术后畸形1年伴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于2020年11月18日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入院查体:跛行,右足马蹄内翻样畸形,前足内收,跟内翻明显,行走时足前外侧着地,跟腱及跖筋膜紧张,右足... 患者,女,35岁。右踝骨折(见图1A)内固定术后畸形1年伴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于2020年11月18日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入院查体:跛行,右足马蹄内翻样畸形,前足内收,跟内翻明显,行走时足前外侧着地,跟腱及跖筋膜紧张,右足第2~5趾呈爪形趾;足趾背屈及跖屈略受限,右下肢肌张力正常,右胫骨前肌肌力0级、后肌肌力1级,右趾长伸肌肌力3级、长屈肌肌力3级,右长伸肌肌力3级,右腓骨长肌肌力0级、短肌肌力0级。X线片显示(见图1B):右前足内收,后足内翻畸形,下胫腓联合间隙增宽,内踝内侧间隙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 踝关节融合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毅 邵杰 +2 位作者 李唯 李雄飞 白玉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3-539,共7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不同下固定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49例AIS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和最...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不同下固定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49例AIS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和最近1次随访时(术后随访至少24个月)的影像学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轴向偏距(SV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及近胸弯、主胸弯、胸腰弯/腰弯Cobb角,并计算PI-LL。根据下固定椎将患者分为T_(12)~L_(2)组和L_(3)~L_(5)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参数。结果T_(12)~L_(2)组31例AIS患者,L_(3)~L_(5)组18例AIS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Risser征、融合椎体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的SVA、PI、PT、SS、TK、LL和PI-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近1次随访时,L_(3)~L_(5)组的LL较术前增大(P=0.001),T_(12)~L_(2)组的LL较术前减小(P=0.027),T_(12)~L_(2)组和L_(3)~L_(5)组PI-LL均较术前增大[1.8°(-4.0°,8.7°)vs 0.3°(-4.7°,5.7°)、-10.1°(-14.4°,-8.8°)vs 1.7°(-7.3°,5.6°),P=0.016、0.002],L_(3)~L_(5)组的PI-LL变化值大于T_(12)~L_(2)组(P<0.001)。结论对于AIS患者,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远端固定至L_(3)~L_(5)时,术后LL会增大,引起PI与LL不匹配,这可能影响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术前应根据PI预测合适的LL以避免术中过度弯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矢状面平衡 远端融合 骨盆入射角 腰椎前凸角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侧凸长节段融合术后远端交界性问题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袁磊 张心灵 +6 位作者 曾岩 陈仲强 刘寅昊 李危石 齐强 郭昭庆 孙垂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5-513,共9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远端交界性问题(distal junctional problem,DJ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9年4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DLS、年龄≥40岁...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远端交界性问题(distal junctional problem,DJ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9年4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DLS、年龄≥40岁、行长节段(≥4个节段)固定融合手术、随访时间≥1年的患者132例,将随访时出现DJP的13例患者纳入DJP组,未出现任何机械性并发症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个体因素[手术时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T值、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等因素]、手术因素[固定融合节段数、远端固定椎(lowest instumented vertebra,LIV)位置、截骨操作和椎间融合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影像学参数[侧凸Cobb角、顶椎的旋转程度(Nash-Moe)、顶椎偏移距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冠状位平衡(coronal vertical axis,C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躯干整体倾斜角(global tilt,GT)等]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和随访时的腰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29评分、脊柱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评分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分。结果:本组患者DJP的发生率为9.8%(13/132),其中6例(46.2%)患者进行了翻修手术。DJP组患者骨密度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DJP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个体因素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手术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DJP组患者术前TLK较大、PT较小、SVA>70mm的比例较高(53.85%vs 19.51%,P=0.040);术后即刻TLK、SVA显著大于对照组,矢状位失衡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6.15%vs 14.63%,P=0.046),其他影像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骨质疏松(OR=8.90,95%CI=1.95~40.51,P=0.005)、术后即刻矢状位失衡(OR=5.82,95%CI=1.15~29.42,P=0.033)发生DJP的风险分别增加了7.9倍、4.8倍。两组患者术前各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术后各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而DJP组患者ODI、JOA评分、SF-36精神健康较术前无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DJP组随访时腰痛VAS评分、ODI、JOA评分、SRS疼痛、SRS功能状况、SRS亚总分、SRS治疗满意度、SF-36生理健康评分、SF-36精神健康评分更差。结论:DLS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9.8%的患者发生了远端交界性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骨质疏松和术后即刻矢状位失衡是发生DJP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长节段融合手术 远端交界性问题 机械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其远端并发症 被引量:1
6
作者 应辉 李增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3期2353-2356,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其远端并发症。方法将符合本次研究各项标准的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纳入研究,共81例,均采用广泛减压长节段固定治疗,回顾临床资料,根据远端融合椎(LIV)不同分为A组(LIV为L5)、B...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其远端并发症。方法将符合本次研究各项标准的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纳入研究,共81例,均采用广泛减压长节段固定治疗,回顾临床资料,根据远端融合椎(LIV)不同分为A组(LIV为L5)、B组(LIV为S1)、C组(LIV为髂骨)。至少随访12个月,记录三组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冠状面平衡(CSVL);记录SF-12物理学(SF-12PCS)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分值。记录三组早期及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总发生率。结果术后三组PT、PI-LL、Cobb、SVA、CSVL均有显著改善,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三组SF-12PCS、ODI、VAS均显著改善,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A、B、C组并发症生发生率分别为37.14%、19.35%、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效果较好,能矫正畸形,减少矢状面及冠状面平衡丢失,改善患者物理学指标,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LIV为L5发生远端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长节段固定 远端融合椎 退行性脊柱畸形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Sauvé-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关节炎
7
作者 冯少俊 陈振兵 翁雨雄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23期24-25,共2页
目的:评价Sauvé-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Sauvé-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关节炎患者12例,术后随访9~32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检查包括手术前后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 目的:评价Sauvé-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Sauvé-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关节炎患者12例,术后随访9~32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检查包括手术前后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以及术后患侧X线检查。X线检查观察下尺桡关节愈合及测量尺桡骨间距。Mayo腕关节评分法评价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DASH问卷调查表行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自我评价。结果:术前腕关节疼痛值在负重后为(39±17),术后疼痛值为(23±13)。尺桡偏活动度术前为(26°±11°),术后为(41°±12°);旋前旋后活动度术前为(84°±21°),术后为(139°±33°)。握力术前为(12.8±3.6)kg,术后为(24.0±7.4)kg。Mayo评分结果术前为(43±13),术后为(73±16),优3例,良4例,中3例,差2例。DASH值术前为(57±14),术后为(31±10)。X线检查12例下尺桡关节及尺骨移植处全部愈合。结论:Sauvé-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关节炎,疼痛明显减轻,旋转活动度和握力增加,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尺远侧关节 脱位 关节炎 关节融合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融合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并发症的临床探讨
8
作者 王富国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融合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42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行长节段融合治疗,常... 目的探讨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融合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42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行长节段融合治疗,常规组L5为LIV,实验组S1为LIV,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52%(2例);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10%(8例),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5,P=0.030)。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及冠状面偏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1、0.040、0.821、1.083,P=0.578、0.969、0.417、0.434),但两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及冠状面偏移情况较术前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1、8.238、17.518、17.458,P=0.000、0.000、0.000、0.000)。结论当LIV为L5或S1时,均能展现出较好的融合效果,对Cobb角及冠状面偏移情况进行显著的改善,但L5为LIV时引起的并发症更少,具有一定的治疗安全性,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远端融合椎 长节段融合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
下载PDF
股骨远端骨折取腓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效分析
9
作者 王国华 牟传勇 +1 位作者 付东明 姜涛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09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腓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以腓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符合诊断标准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 目的:观察腓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以腓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符合诊断标准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等。结果:本组90例患者经过治疗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其中优30例,占33.33%;良51例,占56.67%;可7例,占7.78%;差2例,占2.22%。优良率90.00%。手术时间平均(48.3±11.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470±56)mL,平均住院时间(14.5±3.1)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腓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好,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手术、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植骨 腓骨 锁定负板 内固定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治疗体会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栾海龙 纪振钢 +3 位作者 张昊 罗健楠 金万通 韩天宇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1期54-55,59,共3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经验,以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术后进行4~24个月随访,平均(12.15±...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经验,以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术后进行4~24个月随访,平均(12.15±4.91)个月。患者术后均无明显腕关节功能障碍,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以及感染、复发等并发症。行桡骨远端骨肿瘤瘤段切除、取自体骨植骨、腕关节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中瘤段切除完整、固定良好,术后患者患侧腕关节外观满意,肘部、手部感觉及运动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时,瘤段切除后行自体骨植骨、腕关节融合内固定术是较为成熟的术式选择,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术后肠梗阻 原因 对策骨巨细胞瘤 桡骨远端 植骨术 关节融合 截骨术 灭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韬 张耕铭 +1 位作者 张宏其 郭超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579-1584,共6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畸形。远端叠加(distal addingon)现象是AIS患者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远端叠加现象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既往文献报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畸形。远端叠加(distal addingon)现象是AIS患者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远端叠加现象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既往文献报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下固定椎的选择、生长潜能、胸弯和腰弯相关因素、L4椎体倾斜方向、肩平衡、冠状面平衡等。但目前关于远端叠加现象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尚存在争议。本文对远端叠加现象的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防治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认识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 远端叠加现象 下固定椎
原文传递
腓骨截骨下胫腓联合融合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富强 王爱国 +1 位作者 王翔宇 杨树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0-754,共5页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下胫腓联合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6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5—59岁,平均36.7岁。均采用切开复位腓骨...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下胫腓联合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6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5—59岁,平均36.7岁。均采用切开复位腓骨截骨、下胫腓联合融合术治疗。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36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未见骨不连、内固定物失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平均为(82.1±9.4)分,较术前(36.4±7.8)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79,P〈0.001);其中优9例,良22例,可5例,优良率为86.1%,5例患者有轻度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末次随访时所有患侧的踝关节跖屈平均32.0°±2.4°、背伸平均18.2°±1.70与术前跖屈31.80±3.50、背伸17.4°±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腓骨截骨、下胫腓联合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截骨术 下胫腓联合融合 畸形愈合
原文传递
胸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远端融合椎选择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志强 张海鸿 +1 位作者 李宏伟 康学文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4952-4954,495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远端融合椎(LIV)新的选择标准。方法纳入融合胸腰弯且经过1.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52例,患者均符合新的AIS选择标准,即术前站立正位X线片骶正中线(CSVL)在侧凸远端接触到的第1椎体为触及椎(TV),且... 目的探讨胸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远端融合椎(LIV)新的选择标准。方法纳入融合胸腰弯且经过1.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52例,患者均符合新的AIS选择标准,即术前站立正位X线片骶正中线(CSVL)在侧凸远端接触到的第1椎体为触及椎(TV),且该TV应符合以下要求:Nash-Moe旋转度小于或等于Ⅱ度;凹侧Bending像上CSVL位于TV两侧椎弓根之间;不存在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CSVL距离TV 3~4mm的患者也列入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师实施手术,均采用后路全椎弓根钉内固定矫形融合。术前、术后即刻、终末随访均测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X线片、卧位左右Bending像,并测量主弯Cobb角、冠状面躯干偏移(TS)、LIV倾斜度(LIVT)、LIV尾侧椎间盘角度(LIVA),观察TV、稳定椎等位置,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8个月以上,平均(23±3)个月。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主弯Cobb角分别为(49.32±11.37)°、(9.08±6.78)°、(10.65±6.68)°,LIVT分为(21.76±4.68)°、(5.17±4.09)°、(5.16±3.08)°,LIVA分别为(7.19±5.16)°、(3.16±2.78)°、(4.17±3.28)°,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上述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躯干失代偿患者27例,末次随访时5例患者并发躯干失代偿,未较术前增加。将TV作为LIV与采用稳定椎做LIV相比,前者可以节省(1.42±0.45)个融合节段。结论采用新标准进行胸腰段AIS手术治疗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节省融合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远端融合椎
下载PDF
带血供腓骨下段骨瓣移位融合踝关节的解剖与临床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振光 余国荣 +2 位作者 喻爱喜 谭金海 郑晓晖 《医学新知》 CAS 2009年第5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带血供腓骨下段骨瓣移位融合踝关节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73根干燥、完整的成人腓骨标本,2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和5侧新鲜截肢标本上观测腓骨下段的骨性结构及其营养血管。对12例施术病案进行临... 目的探讨带血供腓骨下段骨瓣移位融合踝关节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73根干燥、完整的成人腓骨标本,2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和5侧新鲜截肢标本上观测腓骨下段的骨性结构及其营养血管。对12例施术病案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腓骨下段的内侧面较为平坦,与胫、距骨形成侧向相贴的构建,可就地取材,就近植骨。所携带的营养血管主要有腓动脉的弓形动脉和外踝后动脉。全部病例均经1~2年随访,术后3~4个月,关节均获骨性愈合,无感染现象。结论经踝关节外侧入路,以带血供的腓骨下段骨瓣植骨行踝关节或四关节融合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下段 腓动脉的弓状动脉 踝关节融合 植骨
原文传递
改良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陈旧性损伤36例
15
作者 代振动 袁宏伟 +1 位作者 路闯 王灿亚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陈旧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改良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陈旧性损伤患者36例,术后随访10~3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检查包括手术前后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结... 目的评价改良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陈旧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改良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陈旧性损伤患者36例,术后随访10~3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检查包括手术前后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结果2例失访,19例疼痛消失。平均腕伸屈度从102。增至125°,增加21°;平均前臂旋转度从105°增至135°,增加30°;握力增加5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均恢复或保留腕关节正常外形。结论改良Sauve-Kapandji能够有效治疗下尺桡关节陈旧性损伤引起的疼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尺远侧关节 脱位 关节炎 关节融合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TLIF远端凹侧撑开矫正冠状失平衡退行性腰椎畸形
16
作者 王帅 潘琦 +1 位作者 陈庭瑞 王力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远端凹侧撑开矫正冠状面失平衡退行性腰椎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2例冠状面失平衡退变性腰椎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型26例,C型16...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远端凹侧撑开矫正冠状面失平衡退行性腰椎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2例冠状面失平衡退变性腰椎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型26例,C型16例,均采用TLIF联合远端凹侧撑开术矫正,比较两组间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两组间早期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腰痛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的侧凸Cobb角、腰骶部倾斜角、冠状面躯干偏移、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差值和矢状面平衡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LIF联合远端凹侧撑开可有效矫正冠状面失平衡退行性腰椎畸形,恢复脊柱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畸形 冠状面失衡 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 远端凹侧撑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