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在肌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婷 郭应坤 +1 位作者 许华燕 蔡晓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2-196,202,共6页
MRI具有无创、软组织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能无创地可视化肌肉形态特征及病理改变,已成为目前肌肉疾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之一。多模态MRI能为肌肉疾病诊断、疗效动态评估、预后预测提供丰富的影像生物标志物。同时,磁共振新技... MRI具有无创、软组织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能无创地可视化肌肉形态特征及病理改变,已成为目前肌肉疾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之一。多模态MRI能为肌肉疾病诊断、疗效动态评估、预后预测提供丰富的影像生物标志物。同时,磁共振新技术不断发展,肌肉脂肪替代及水肿等组织特征定量评估方法逐步应用于临床,为肌病临床精准诊断提供新方法。按照临床诊断思路,通常肌病根据肌无力类型可分为六种类型。本文主要根据临床诊断思路,总结不同类型肌病的磁共振表现,并针对磁共振技术在具有选择性受累肌病的组织特征刻画及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全面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病 肌营养不良 先天性肌病 肌无力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RPPA基因变异导致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1例
2
作者 杨媛媛 刘蕊 +7 位作者 范宽 韩璐 刘嘉鹏 李世容 瞿浩 王添阳 刘坤雪灵 胡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31-435,共5页
报告1例CRPPA基因变异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总结CRPPA基因相关肌病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变异谱。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7年,进行性加重。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轻度增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肌肉MRI表现为... 报告1例CRPPA基因变异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总结CRPPA基因相关肌病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变异谱。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7年,进行性加重。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轻度增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肌肉MRI表现为双侧大腿、小腿多发肌群信号异常。骨骼肌活检组织电镜下可见肌细胞胞浆内肌浆网轻度扩张,小脂滴轻度增多,可见少量萎缩肌细胞。基因检测提示携带CRPPA基因c.1114_1116delGTT(p.V372del)纯合变异。患者父母携带该位点杂合变异。根据ACMG指南将该变异分类为致病性变异。患者明确诊断为肌营养不良-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C7型。本文拓展了CRPPA基因和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的遗传变异谱和临床表型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PA基因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遗传性肌肉疾病 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 胞苷二磷酸-核糖醇
下载PDF
以睡眠相关呼吸功能不全为突出表现的儿童硒蛋白N1相关肌病1例报告
3
作者 郭恩玉 李自普 +3 位作者 王建龙 王文杰 姜山 朱洪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以睡眠相关呼吸功能不全为突出表现的硒蛋白N1相关肌病(SEPN1-RM)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以睡眠相关呼吸功能不全为突出表现的1例SEPN1-RM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相关文献回... 目的探讨以睡眠相关呼吸功能不全为突出表现的硒蛋白N1相关肌病(SEPN1-RM)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以睡眠相关呼吸功能不全为突出表现的1例SEPN1-RM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结果患儿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活动后乏力;自8岁跳跃困难,肌病面容,脊柱侧弯,睡眠相关呼吸功能不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肌肉MR显示肌群广泛性肌肉萎缩,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发现SEPN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1396(exon11)C>T(父源),c.156(exon1)_c.183+7(IVS1)delCGCCGAGGCCCAGGCGGCCGCGCGGCAGGTC CGGG(母源)。结论对于睡眠相关呼吸功能不全、肌力下降、脊柱畸形、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儿,注意考虑SEPN1-RM。基因检查可为确诊SEPN1-RM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睡眠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无创通气 呼吸功能不全 硒蛋白N1相关肌病
下载PDF
Dysferlinopathy的免疫病理与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明睿 汪伟 +4 位作者 卢昕 舒晓明 焦劲松 刘尊敬 郭淮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0-493,共4页
目的通过PCR-测序技术确定Dysferlinopathy患者的致病突变并探讨其分子免疫病理特点。方法收集临床拟诊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及Miyoshi肌病患者,所有患者肌肉活检后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对从外周血中提取的基因组... 目的通过PCR-测序技术确定Dysferlinopathy患者的致病突变并探讨其分子免疫病理特点。方法收集临床拟诊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及Miyoshi肌病患者,所有患者肌肉活检后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对从外周血中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测序。结果 4例患者肌肉组织IHC染色证实肌纤维膜dysferlin蛋白缺失。基因检测发现1例患者含有DYSF(dysferlin基因)纯合突变、另3例患者含有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2693del G、c.5511C>A、c.5516A>T、c.863A>T、c.1617C>A为首次报道的新发突变。3例患者IHC染色显示:肌纤维细胞膜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MHC-1免疫沉积,坏死肌纤维部位有C5b-9补体沉积。所有病例均有肌纤维内脂滴轻度增加。结论发现5种DYSF基因新发突变;免疫病理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本病与炎性肌肉病的鉴别;脂滴增加现象支持继发于膜修复损伤的脂肪转运障碍参与病理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ERLIN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 MIYOSHI肌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远端型肌病/肌营养不良: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哲 胡静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5期313-317,共5页
远端型肌病/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以进行性四肢远端肌无力、萎缩为临床特点的遗传性骨骼肌疾病。本文对远端型肌病/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远端型肌病 肌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 病理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DNAJB6基因突变致显性遗传性肌病一家系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李凡 俞萌 +6 位作者 谢志颖 王青青 刘靖 张巍 吕鹤 袁云 王朝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4-211,共8页
目的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DNAJB6基因突变所致肌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一家系2例DNAJB6基因突变所致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肌肉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肌肉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先证... 目的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DNAJB6基因突变所致肌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一家系2例DNAJB6基因突变所致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肌肉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肌肉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先证者主要表现为四肢远近端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其父呈姿势异常,上楼需扶持。二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正常,MRI表现为不同程度肌肉脂肪化,组织病理学可见肌营养不良样改变,部分肌纤维内镶边空泡形成,核内移增多或个别肌纤维再生。基因检测提示先证者及其父均携带DNAJB6基因c.161A>C(p.Glu54Ala)杂合突变,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分别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D1型(LGMD⁃D1型)和远端型肌病型,该家系明确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DNAJB6基因突变所致肌病家系。结合文献提示DNAJB6基因突变所致肌病临床表现存在异质性,同一家系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亚型。结论DNAJB6基因突变可导致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和远端型肌病两种表型,肌肉病理均呈现镶边空泡和肌营养不良样改变。该家系进一步扩展了DNAJB6基因突变的表型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肌营养不良 肢带型 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 基因 突变 系谱
下载PDF
基于精气胎传理论辨治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中医脑病理论与临床实证研究(十)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德生 唐一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173-1178,共6页
遗传性神经肌肉病属于胎传疾病,命名为胎传脑病及胎传肌病。通过介绍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脑血管病4个医案,阐释了整合各种治法,坚持动态辨证施方,滋其化源,治肾脾为本,并祛除内生诸邪,以减... 遗传性神经肌肉病属于胎传疾病,命名为胎传脑病及胎传肌病。通过介绍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脑血管病4个医案,阐释了整合各种治法,坚持动态辨证施方,滋其化源,治肾脾为本,并祛除内生诸邪,以减轻或解除部分临床症状,才能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神经肌肉病 精气 胎传脑病 胎传肌病 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肝豆状核变性 遗传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Miyoshi肌病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
8
作者 张炳峰 孙顺昌 樊绮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寻找Miyoshi肌病家系的DYSF基因的分子缺陷。方法用RT-PCR技术和序列分析筛查家系成员的DYSF基因的编码序列,确定患者的基因突变。结果患者DYSF基因的53号外显子存在6429del G突变。结论6429del G突变为一移码突变,它使dysferlin蛋... 目的寻找Miyoshi肌病家系的DYSF基因的分子缺陷。方法用RT-PCR技术和序列分析筛查家系成员的DYSF基因的编码序列,确定患者的基因突变。结果患者DYSF基因的53号外显子存在6429del G突变。结论6429del G突变为一移码突变,它使dysferlin蛋白的合成在2035密码子处提前终止,使其稳定性降低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基因 突变 MIYOSHI肌病 肢带2B型肌营养不良
下载PDF
因肝酶升高就诊的杜氏肌营养不良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宁忆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5期173-173,175,共2页
杜氏肌营养不良是儿童常见的肌病,但当其不以运动发育落后为首要表现时易被忽略。遇到肝酶升高的病例,需注意询问运动发育情况、进行较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并检测其肌酶水平,确诊需行基因检测,必要时行肌电图检查和肌活检。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 肝酶 肌病
下载PDF
远端型肌营养不良2个家系的临床特点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10
作者 刘英 李素荣 +2 位作者 冯建华 胥勋成 邹艺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2-14,23,共4页
目的::报道2个家系5例远端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进行神经电生理分析。方法:对2个家系5例远端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查血磷酸肌酸激酶及取一侧腓肠肌或胫前肌进行活检。对每个患者检查一侧上肢正中神经和... 目的::报道2个家系5例远端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进行神经电生理分析。方法:对2个家系5例远端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查血磷酸肌酸激酶及取一侧腓肠肌或胫前肌进行活检。对每个患者检查一侧上肢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测定,一侧下肢的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测定;两条以上的神经F波测定;至少4块以上的肌肉肌电图检查。结果:5例患者以腓肠肌或胫前肌萎缩明显,四肢反射减弱或未引出。血清肌酸激酶在1200~7500U/L。神经电生理检查MCV、CMAP、SCV、SNAP均属正常范围,EMG呈明显的肌源性损害表现。肌活检: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再生活跃;伴肌间脂肪增生、浸润,血管周围无炎性细胞浸润,符合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结论: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结合患者的家族史、临床表现、肌酶学、肌肉病理学改变及肌肉肌电图检查可确诊。神经电生理可帮助鉴别远端型肌营养不良与腓骨肌萎缩症、脊肌萎缩症;肌肉病理学可帮助远端型肌营养不良与炎性肌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型肌营养不良 肌电图 肌活检 肌酸激酶
下载PDF
眼外肌瘫痪被误诊为重症肌无力的肌肉疾病1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晓娟 肖飞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分析因眼外肌瘫痪被误诊为重症肌无力的肌病患者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为眼外肌麻痹的鉴别诊断开阔思路。方法总结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11例肌病患者,临床均表现为眼睑下垂及复视,分析其临... 目的分析因眼外肌瘫痪被误诊为重症肌无力的肌病患者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为眼外肌麻痹的鉴别诊断开阔思路。方法总结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11例肌病患者,临床均表现为眼睑下垂及复视,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11例患者均存在眼外肌麻痹表现,其中,眼咽型肌营养不良3例,眼咽型远端型肌病2例,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6例。曾在外院诊断重症肌无力,给予溴吡斯的明和(或)强的松治疗无效。肌肉活检可见特征性病理改变。统计学分析发现眼咽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发病年龄较大(P<0.05),肌酸激酶在眼咽型远端型肌病患者中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眼外肌麻痹貌似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需要鉴别某些特殊类型肌病,肌肉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瘫痪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眼咽型远端型肌病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
下载PDF
伴关节挛缩的遗传性肌肉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晓晗 崔丽英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80-85,共6页
肌肉病按病因可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临床表现并不特异,包括肌无力、肌肉萎缩、肌肉肥大、关节挛缩等,部分患者也可能会有心肌、呼吸肌、皮肤、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等骨骼肌外受累表现。一些患者肌无力症状较轻,而关节挛缩或脊柱... 肌肉病按病因可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临床表现并不特异,包括肌无力、肌肉萎缩、肌肉肥大、关节挛缩等,部分患者也可能会有心肌、呼吸肌、皮肤、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等骨骼肌外受累表现。一些患者肌无力症状较轻,而关节挛缩或脊柱强直症状较明显,这一特殊表现为疾病诊断提供了线索。临床接诊时,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家族史,认真进行神经系统查体以及心肌和呼吸系统的综合评估,从而作出初步诊断;肌电图、肌肉MRI、骨骼肌/皮肤活检和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本文重点介绍伴关节挛缩的遗传性肌肉病,包括胶原纤维病Ⅵ型、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SEPN1相关肌病以及FHL1相关肌病等,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挛缩 肌营养不良 肌肉病
下载PDF
无远端肌病和LGMD2J表现的肌联蛋白病和M线突变表型范围 被引量:1
13
作者 Udd B. Vihola A. +1 位作者 Sarparanta J. 高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7期45-45,共1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henotype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specific C-terminal M-line titin mutation known to cause autosomal dominant distal myo pathy, tibial muscular dystrophy (TMD; MIM 600334), and limb...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henotype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specific C-terminal M-line titin mutation known to cause autosomal dominant distal myo pathy, tibial muscular dystrophy (TMD; MIM 600334), and limb girdle muscular dys trophy 2J (LGMD2J). Methods: Three hundred eighty-six individuals were genotype d for the Finnish founder mutation in titin (FINmaj) causing TMD/LGMD2J. Results : Two hundred seven patients were heterozygous for the mutation. Among these pat ients, 189 (91%) had a more common phenotype compatible with the classic descri ption of TMD. However, 18(9%) had unusual phenotypes such as proximal leg or po sterior lower leg muscle weakness and atrophy even at onset.Four patients were c onfirmed homozygotes representing the LGMD2J phenotype. These homozygotes were h alf of the eight LGMD patients previously described in the original large consan guineous kindred. Conclusions: Large variability of phenotypic expression caused by just one mutation, the Finnish FINmaj, suggests that no certain phenotype of myopathy/dystrophy can be excluded from being caused by mutated titin. Yet unkn own homozygous or compound heterozygous titin mutations without phenotype in the heterozygote carrier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undetermined recessive MD and LGM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肌 LGMD2J M线 肌联蛋白 DYSTROPHY 肌营养不良 MYOPATHY muscular phenotype PHENOTYPIC
下载PDF
一个Bethlem肌病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海坡 张艳芝 +3 位作者 丁娟 焦辉 吕俊兰 熊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0期2820-2824,共5页
目的分析并确立一个连续3代患病的Bethlem肌病家系的临床表型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提取家庭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COL6A1、A2和A3基因的外显子,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PCR产物纯... 目的分析并确立一个连续3代患病的Bethlem肌病家系的临床表型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提取家庭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COL6A1、A2和A3基因的外显子,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PCR产物纯化后DNA直接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的类型,并进一步分析基因型及表型的关系。取患者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通过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对照组与患者成纤维细胞外基质中Ⅵ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家系中9例患者临床上符合Bethlera肌病的诊断,其特点为晚婴期出现运动发育落后,肢体无力,走路不稳,蹲下站起困难,远端关节过度松弛,近端关节挛缩,皮肤改变(卷烟纸样瘢痕),智力正常。查血清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疾病缓慢进展但不影响寿命。7例患者经基因检测均证实存在COL6A1基因第2外显子C.111-129缺失突变,此为国际没有报道过的新突变。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成纤维细胞外基质中Ⅵ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明确了我国一个Bethlem肌病家系的临床特点,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方式,其患者存在COL6A1基因第2外显子C.111.129缺失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突变 Bethlem肌病 VI胶原蛋白病
原文传递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和Miyoshi肌病dysferlin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守臣 焉传祝 +5 位作者 李茂绪 刘淑萍 吴金玲 赵玉英 李伟 李大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486-1490,共5页
目的探讨 dysferlinopathy 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对45例临床病理诊断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和 Miyoshi 肌病(MM)患者的冰冻肌肉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IHC)观察 dysfedin、α-肌聚糖和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 目的探讨 dysferlinopathy 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对45例临床病理诊断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和 Miyoshi 肌病(MM)患者的冰冻肌肉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IHC)观察 dysfedin、α-肌聚糖和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进一步用 Western 印迹分析法(WB)测定肌肉组织中 dysfedin 含量。结果在39例 LGMD 和6例 MM 患者肌肉标本中发现5例dysferlin 完全缺失,另有3例 dysferlin 表达量在正常对照值的15%以下,这8例患者符合dysferlinopathy 的诊断,其中 LGMD 3例,MM 5例。平均发病年龄为18.8岁,2例 LGMD 患者为同胞兄妹,1例 MM 患者的父母为姑表兄妹,提示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血清 CK585~21 280IU/L,平均6240 IU/L,肌电图均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为典型肌营养不良改变,3例有炎细胞浸润。结论 dysferlinopathy 临床和普通肌肉病理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肌组织中伴有炎细胞浸润,容易误诊为炎症性肌病。应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方法对 dysferlin 的表达进行分析是诊断本病以及与炎症性肌病鉴别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 MIYOSHI肌病 dysferlin蛋白 Westem印迹
原文传递
Dysferlin缺陷:肢带2B型肌营养不良与Miyoshi肌病的致病原因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顺昌 樊绮诗 +6 位作者 吴华成 France Leturcq 张炳峰 于文 Nathalie Deburgrave 刘明 宋永建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对临床怀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一家系进行分析 ,以明确肌病类型并寻找其致病基因的分子缺陷。方法 用与 8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基因连锁的短串联重复序列标记进行连锁分析 ,用与 5种肌营养不良相关的单克... 目的 对临床怀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一家系进行分析 ,以明确肌病类型并寻找其致病基因的分子缺陷。方法 用与 8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基因连锁的短串联重复序列标记进行连锁分析 ,用与 5种肌营养不良相关的单克隆抗体作多重免疫印迹分析检测相应致病基因的编码产物 ;通过逆转录 - PCR扩增先证者致病基因的编码序列并测序 ,确定基因突变。结果 家系连锁分析显示在 DYSF基因附近的 D2 S337位点的优势对数记分值为 1.85 ,提示致病基因与 D2 S337连锁 ;免疫印迹分析提示患者DYSF基因的编码产物 dysferlin缺陷 ;测序证明先证者DYSF基因的c DNA第 6 4 2 9位发生纯合性del G突变。结论 综合研究结果和临床资料 ,这一家系中的先证者被诊断为 Miyoshi肌病 ,由DYSF基因纯合性缺失突变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erlin缺陷 肢带2B型肌营养不良 MIYOSHI肌病 致病原因
原文传递
一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G亚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伟 郝莹 +2 位作者 汪仁斌 金淼 焦劲松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1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G亚型(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type 2G,LGMD2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l例LGMD2G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骨骼肌病理检查,PCR扩增患者TCAP基因的全部外显子,通过直接测... 目的探讨1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G亚型(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type 2G,LGMD2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l例LGMD2G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骨骼肌病理检查,PCR扩增患者TCAP基因的全部外显子,通过直接测序检测突变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该患者临床表现符合肢带型肌营养不良,骨骼肌病理可见镶边空泡肌纤维,基因检测发现LGMD2G致病基因亿4P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00delC,c.166insG)。结论LGMD2G的诊断需综合患者临床、病理分析,但最终确诊需结合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空泡性肌病 TCAP基因
原文传递
Dysferlin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附6例报道) 被引量:3
18
作者 奚剑英 任惠民 +4 位作者 卢家红 汪寅 黄俊 朱雯华 林洁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7年第3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dysferlin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9例患者的肌肉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并对肌肉组织进一步行dysferlin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确诊6例为dysferlin肌病,病理表现均为肌源性损害,无边... 目的:探讨dysferlin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9例患者的肌肉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并对肌肉组织进一步行dysferlin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确诊6例为dysferlin肌病,病理表现均为肌源性损害,无边缘空泡,其中2例患者的病理分析有炎细胞浸润。根据临床表现特点,6例患者中有3例为Miyoshi肌病(MM),2例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GMD2B),1例为远端前群肌病(DACM)。结论:Dysferlin肌病在肌电图上为肌源性损害、肌酶显著升高,其临床表现多样,dysferlin免疫组化染色联合Westernblot有着重要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ferlin肌病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 MIYOSHI肌病 远端前群肌病
原文传递
雌激素受体在骨骼肌疾病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思佳(综述) 范书生 +2 位作者 黄小菲 李春杰 江振洲(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8期555-558,共4页
雌激素受体是一种类固醇受体,广泛分布于骨骼肌、肝脏等组织。目前,已知的雌激素受体共有5种。不同的雌激素受体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作用。雌激素通过介导不同的雌激素受体,在抗炎、促增殖以及抑制肌萎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雌激素受体是一种类固醇受体,广泛分布于骨骼肌、肝脏等组织。目前,已知的雌激素受体共有5种。不同的雌激素受体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作用。雌激素通过介导不同的雌激素受体,在抗炎、促增殖以及抑制肌萎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骨骼肌作为人体最大的组织,占体重比约40%。骨骼肌不仅起着运动、支撑的作用,而且在维持机体代谢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雌激素受体在骨骼肌疾病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雌激素受体被认为是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肌管疾病等骨骼肌疾病的潜在靶点。该文对雌激素受体在骨骼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肌管疾病 雌激素
原文传递
Locomotive System
20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08年第3期186-187,共2页
2008477 Diagnostic value of dystrophin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muscular disorders. ZHANG Meng(张萌), et al. Dept pathol, 1st Affili Hosp, Sun Yat-sen Univ, Guangzhou 510080.Chin J Nerv Ment Dis 2008;34(5):274-277.... 2008477 Diagnostic value of dystrophin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muscular disorders. ZHANG Meng(张萌), et al. Dept pathol, 1st Affili Hosp, Sun Yat-sen Univ, Guangzhou 510080.Chin J Nerv Ment Dis 2008;34(5):274-27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s of dystrophin immunohistochemical reaction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muscular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trophiN muscular adolescent childhood MYOPATHY DYSTROPHY diagnostic pathol DUCHENNE Guangzho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