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1
1
作者 鲁建作 王大风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6期638-639,共2页
2004年1月~2010年3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3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取得较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7~58岁。采用Lauge-Hamen分型:18例为旋前外展型,12例为旋前外旋型,... 2004年1月~2010年3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3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取得较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7~58岁。采用Lauge-Hamen分型:18例为旋前外展型,12例为旋前外旋型,5例为旋后外旋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下胫腓分离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分离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戴志唐 岳海涛 唐洪辉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654-1656,共3页
目的通过对24例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探讨下胫腓分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4例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切开复位,皮质骨螺钉固定治疗。并以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随访的... 目的通过对24例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探讨下胫腓分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4例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切开复位,皮质骨螺钉固定治疗。并以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随访的X线片征象评定24例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本组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87.5%。结论对于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大的治疗,切开复位皮质骨螺钉固定,早期纠正下胫腓分离,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下胫腓分离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不同走向韧带重建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吴伟峰 骆宇春 +5 位作者 刘云鹏 张焱 华国军 陈斌 柏广富 王诗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510-2514,共5页
[目的]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定,韧带重建是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重要方法,但韧带重建方法较多,且存在争议,本实验分析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在不同走向上进行重建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上下胫腓联合韧带的... [目的]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定,韧带重建是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重要方法,但韧带重建方法较多,且存在争议,本实验分析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在不同走向上进行重建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上下胫腓联合韧带的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人新鲜尸体踝标本6具,韧带均采用腓骨长肌腱进行重建,将实验力学模型分为A、B两个大组,A组为在胫骨前结节位置水平走向上重建下胫腓联合韧带,B组为模拟下胫腓前韧带斜向走向重建下胫腓联合韧带,A、B两组再设置横截面上3个不同方向进行重建,方向1为下胫腓骨间韧带方向,方向2为下胫腓前韧带与骨间韧带之间方向,方向3为下胫腓骨间韧带与后韧带之间方向。运用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技术,测量不同走向韧带重建方式的远端胫腓骨的强度、刚度,胫距关节接触力学特征。实验力学模型需在结构、载荷、力学性质上尽量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精度和受载均度。所有标本采用成人新鲜尸体标本,在标本上施加生理载荷500 N,实现分级加载,在加载过程中标本维持新鲜湿润状态,在试验前先进行小量程预载,以消除骨的时间效应、松弛、蠕变等影响,然后进行加载正式试验,并采集数据。运用优化理论的方法,用等效刚度指数来比较,以全面反映不同走向韧带重建固定方式、不同形状、不同载荷下总的力学特性,以此来综合各自的优点评定踝关节的稳定性。[结果]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并且斜行走向重建下胫腓韧带,在胫腓骨应力强度方面优于其他重建方式。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并且斜行走向重建下胫腓韧带,在胫腓骨三类刚度(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扭转刚度)方面优于其他重建方式。并运用优化理论的方法,结果显示:B组等效刚度优于A组,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方向上重建优于横断面上其他方向重建,运用压敏片技术测量结果示: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并且斜行走向重建下胫腓韧带,胫距间接触面积最大,接触应力分布最均匀,且接触应力相对较小。总之,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并且斜行走向重建下胫腓韧带踝关节的力学性能最佳,关节最稳定,均优于其他重建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斜行走向重建下胫腓联合韧带,有利于改善踝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且能有效地提高踝关节的承载能力,对韧带重建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实现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分离 韧带重建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下胫腓联合损伤韧带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伟峰 骆宇春 +5 位作者 刘云鹏 张焱 华国军 陈斌 柏广富 王诗波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比较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腓骨长肌腱在不同方向上进行重建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韧带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踝标本6具,运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和压敏片技术,测量不同韧带重建方式的内外踝的应变、位移、胫距间负重面... 目的比较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腓骨长肌腱在不同方向上进行重建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韧带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踝标本6具,运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和压敏片技术,测量不同韧带重建方式的内外踝的应变、位移、胫距间负重面积、接触应力。结果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方向上斜向重建下胫腓在内外踝应变、位移、负重面积、接触压力方面均优于其他重建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方向上斜向重建下胫腓,既有利于增强生物力学性能,又有利于改善踝关节的稳定性,对临床上指导下胫腓联合损伤韧带重建方案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分离 韧带重建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双隧道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如意 云才 +5 位作者 苏鹏 杨涛 张易 朱建华 刘峰 张立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2-745,共4页
[目的]介绍双束双隧道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对13例下胫腓联合完全损伤的患者采用Endobutton钢板进行双束双隧道立体仿生弹性固定。先将下胫腓联合解剖复位,然后在踝关节休息位... [目的]介绍双束双隧道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对13例下胫腓联合完全损伤的患者采用Endobutton钢板进行双束双隧道立体仿生弹性固定。先将下胫腓联合解剖复位,然后在踝关节休息位采用定位导向器自腓骨外侧偏后、胫距关节近端3.0 cm处分别朝前内上方和后内方建立两条骨隧道,再将组装好的3枚Endobutton钢板系统分别穿过2个骨隧道,拉紧后打结固定。[结果]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4.37±5.63)个月,末次随访时健患侧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平均(88.76±3.15)分,Mazur评分优良率为92.31%。[结论]双束双隧道弹性固定下胫腓损伤,疗效满意,该固定装置无需在完全负重前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损伤 弹性固定 ENDOBUTTON钢板 双隧道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