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右心室心尖起搏对左心形态与收缩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信满坤 杨庚 +1 位作者 田轶伦 文勃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72-678,共7页
目的:长期慢性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对于基线LVEF≥50%、无严重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电极参数变化及左心室同步性、形态和收缩功能改变。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安贞医院接受永久... 目的:长期慢性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对于基线LVEF≥50%、无严重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电极参数变化及左心室同步性、形态和收缩功能改变。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安贞医院接受永久双腔起搏器置换术的183例成年患者(RVAp组)及匹配的健康成年人(对照组)。比较RVAp组在置入时或置换术中的电极参数,以及置入前或置换前比较RVAp组与对照组在临床基线数据、平均QRS间期/起搏QRS间期(QRSd/pQRSd)、二尖瓣反流程度(mitral regurgitation,MR)、三尖瓣反流程度(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和肺动脉收缩压程度(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sPAP)、LAD、LVEDD和LVEF方面。结果:更换时右心室电极起搏阈值显著升高(P<0.001)、电极阻抗明显下降(P<0.001),R波感知呈下降趋势,其中AVB亚组R波感知下降更显著。与固有房室传导完整组(即对照组或SSS亚组)相比,起搏百分比更高的AVB组的LVEDD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46)。基线时RVAp组的TR程度比对照组明显恶化(P=0.002),而随访时,无论是TR、MR还是PAP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恶化(均P<0.05)。RVAp组的pQRS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QRSd(P<0.001),且SSS亚组和AVB亚组也显著长于对照组的QRSd(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RVAp组LVEF并无明显下降,但AVB组患者的LVEF较对照组或SSS组有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长期慢性RVAp的电极参数稳定。与对照组相比,对于基线LVEF≥50%、无严重结构性心脏病人群,长期慢性RVAp组虽然存在显著不同步性,且MR、TR和PAP程度明显恶化,但左心房和左心室无形态学显著增大,更重要的是LVEF无明显下降。尤其是SSS亚组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电极参数 左心形态学 同步性 左心室收缩功能
下载PDF
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兴祥 翁俊飞 +7 位作者 肖群林 董薇 黄伟林 王志超 刘茜 彭景添 郑泽琪 彭小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究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DD)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最佳药物治疗并接受DD指导CRT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既往研究中接受常规CRT心衰患者7... 目的探究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DD)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最佳药物治疗并接受DD指导CRT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既往研究中接受常规CRT心衰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术后CRT影像资料获取:二维影像上用游标卡尺测量正位时心脏横径(L),分别在正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时测得DD并取最大值,计算DD/L;记录左前斜40°、右前斜30°投影下左心室和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参照《心血管系统疗效评价指标》和meta分析疗效评价标准,CRT临床效果分为显效应答、有效应答和无应答。分析两组患者随访期因心衰再入院次数、全因病死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CRT应答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94.1%对89.3%,P=0.721),CRT显效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9.4%对9.3%,P=0.007)。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随访期因心衰再入院次数分别为2次、13次,全因病死例数分别为0例、5例。观察组DD、DD/L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左心室电极位于基底部位比例高于对照组(70.0%对18.0%,P<0.05),位于前外侧壁比例也高于对照组(46.7%对19.7%,P=0.007)。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右心室时,左心室电极位于前外侧壁和基底部可获得较高的DD、DD/L;右心室室间隔中部起搏右心室时,左心室电极位于后外侧壁与较高的DD相关。结论DD指导CRT安全性高,可提高CRT总体应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右心室起搏电极位置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尹微 陈学颖 +2 位作者 许铎 季伟敏 王宝珠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右心室起搏电极位置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CRT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84例,术中左室起搏电极位置为侧后壁者65例,非侧后壁者19例,根据术中右室起搏电极位置为右心室流出道间... 目的探讨不同右心室起搏电极位置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CRT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84例,术中左室起搏电极位置为侧后壁者65例,非侧后壁者19例,根据术中右室起搏电极位置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RVOT)和右心室心尖部(RVA)分为RVOT组(n=34)和RVA组(n=50),比较各组病人治疗前后QRS波时限(QRSd)、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结果RVA组LVEF显著高于RVOT组(P<0.05),NYHA分级、QRSd、LVEDD、LVESD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起搏电极在侧后壁者中,RVA亚组LVEF显著高于RVOT亚组(P<0.05),NYHA分级显著低于RVOT亚组(P<0.05),QRSd、LVEDD、LVESD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非侧后壁者中,RVA亚组与RVOT亚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组和RVOT组病人CRT有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受双室起搏位置的综合影响,右心室RVA起搏可能较RVOT起搏更具有临床优势,尤其是对于左心室为侧后壁起搏者,将右心室电极置于RVA有利于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起搏电极位置 左心室起搏电极位置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