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Computing of the Minimum Distance of Linear Block Codes by Heuristic Methods
1
作者 Mohamed Askali Ahmed Azouaoui +1 位作者 Said Nouh Mostafa Belkasm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12年第11期774-784,共11页
The evaluation of the minimum distance of linear block codes remains an open problem in coding theory, and it is not easy to determine its true value by classical methods, for this reason the problem has been solved i... The evaluation of the minimum distance of linear block codes remains an open problem in coding theory, and it is not easy to determine its true value by classical methods, for this reason the problem has been solved in the literature with heuristic techniques such as genetic algorithms and local search algorithm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wo approaches to attack the hardness of this problem. The first approach is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 and it yield to good results comparing to another work based also on genetic algorithms. The second approach is based on a new randomized algorithm which we call 'Multiple Impulse Method (MIM)', where the principle is to search codewords locally around the all-zero codeword perturbed by a minimum level of noise, anticipating that the resultant nearest nonzero codewords will most likely contain the minimum Hamming-weight codeword whose Hamming weight is equal to the minimum distance of the linear c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um distance Error Impulse method Heuristic methods Genetic Algorithms NP-HARDNESS Linear Error Correcting Codes BCH Codes QR Codes Double Circulant Codes
下载PDF
A New Method for Detecting Internal Defects in Composite Materials Based on Time of Flight 被引量:1
2
作者 ZHI Fan ZHANG Ying +2 位作者 SUN Jianbo LUO Ming LU Wu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2年第3期314-325,共12页
Carbon-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achieve the light-weighted design and high performance due to superior performance. Internal defects in the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the main factors ... Carbon-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achieve the light-weighted design and high performance due to superior performance. Internal defects in the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ir performance,which makes reliable and effective detection methods of internal defects essential. 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methods are the most widely-used way due to their tremendous advantages. Though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is found,experimental results could be quite complicated and confusing,especially for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complex defects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experimental study on internal defects in composite materials based on the time of flight(ToF)are investigated. The Gaussian echo model and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s are established to build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measurements. Then,the distance amplitude correction(DAC)method is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SNR)and to reduce distortion of the signal during measurements. Finally,the ToF is adopted to determine depth of internal defects. Experiment study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orosity defects and the anti-impact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materials,as well as defects in objects with various thickness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quite helpful for obtaining the intuition and deep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l defects,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duct performance and its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ime of flight porosity defects anti-impact performance distance amplitude correction(DAC)method
下载PDF
基于指标修正的AHP-FCEM法长输油气管道风险评价
3
作者 李恒 王新慧 +2 位作者 丁彦龙 赵金强 吴占稳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针对国内在用长输油气管道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高风险、事故多发、风险不可控的现状,在多方位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了层次分析法(AHP)、区间估计分析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的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建立初步评价体系... 针对国内在用长输油气管道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高风险、事故多发、风险不可控的现状,在多方位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了层次分析法(AHP)、区间估计分析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的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建立初步评价体系,接着采用区间估计分析理论对“弱权重指标”进行筛选,优化形成包含5个Ⅰ级指标和25个Ⅱ级指标的最终评价体系,最后应用模糊评价法通过两级运算确定评价目标的模糊隶属度,进而得到管道的风险等级。实例验证表明,该评价方法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可为长输油气管道的科学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油气管道 指标修正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风险评价
下载PDF
用折线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防雷漏洞与改进
4
作者 郑江 林苗 《现代建筑电气》 2024年第5期1-6,52,共7页
用现行折线法确定避雷针高度为h的保护范围,由于没有考虑h的有效保护范围的影响,单支h及两支等高h之间的保护范围均存在防雷漏洞。分析了这些防雷漏洞,并对折线法进行了改进:设h=30 m时h在0.5h高度处的有效保护半径为r_(h/2)=15 m,h的... 用现行折线法确定避雷针高度为h的保护范围,由于没有考虑h的有效保护范围的影响,单支h及两支等高h之间的保护范围均存在防雷漏洞。分析了这些防雷漏洞,并对折线法进行了改进:设h=30 m时h在0.5h高度处的有效保护半径为r_(h/2)=15 m,h的圆锥体及圆台体保护范围的地面有效保护半径分别为r_(01)=30 m,r_(02)=45 m,推导出当h>30 m时,h对圆锥体的保护角α′及h在任意高度处的保护半径r_(x)的计算公式;取D<2r_(01)或D<2r_(02)限制两支等高h的针间距离,按h_(0)=r_(01)或h_(0)=r_(02)为半径的圆弧确定两支等高h的针间保护范围。改进后随着h的增高,α′减小,r_(h/2)、r_(01)、r_(02)保持不变,单支h的保护范围被拉高变窄,单支h及两支等高h之间的保护范围均在h的有效保护范围之内,有效堵住了折线法的防雷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雷针 保护角 高度影响系数 折线法 保护范围 雷闪距离
下载PDF
基于重构距离向分谱法的时序InSAR电离层校正及分析
5
作者 毛文飞 王晓文 +5 位作者 刘国祥 杨友涛 向卫 蔡嘉伦 符茵 张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0,共9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InSAR)受电离层延迟影响较大,特别是在低高纬地区,用于时序InSAR解算的干涉对数量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低频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的监测精度.针对该问题,引入重构距离向分谱法(RRSSI),将其扩展为时序InSAR电离层...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InSAR)受电离层延迟影响较大,特别是在低高纬地区,用于时序InSAR解算的干涉对数量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低频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的监测精度.针对该问题,引入重构距离向分谱法(RRSSI),将其扩展为时序InSAR电离层误差估计与校正方法.为测试方法性能,获取2006年6月至2010年8月间覆盖阿拉斯加Anaktuvuk河区域的ALOS-1 PALSAR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估计时序InSAR结果中的电离层误差,且对小空间尺度电离层扰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经提出方法校正后,研究区域的年平均形变速率均值从校正前的1.46 cm/a降至0.49 cm/a,而标准差则从1.16 cm/a降至0.65 cm/a,精度显著提升;选取时序点的累积形变由校正前的大幅波动变得更加平稳,更符合形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基线集-InSAR 电离层校正 距离向分谱法 时序
下载PDF
“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腰骶后关节病的效果
6
作者 于长岁 朱立国 +5 位作者 张晓峰 于忠宝 王树人 卢克俭 李俊杰 龚道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67-70,共4页
目的 评价“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腰骶后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治疗160例腰骶部后关节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 评价“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腰骶后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治疗160例腰骶部后关节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腰椎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均大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病上治”整脊法治疗腰骶后关节病效果优于推拿手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病上治” 整脊法 腰骶后关节病 视觉模拟评分法 腰椎活动度
下载PDF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自适应基线校正方法
7
作者 闫红宇 赵宇 +4 位作者 陈媛媛 刘昊 王杰 张瑞 王志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274,共11页
为了降低远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原位分析中连续背景辐射、随机噪声和样品基体效应对特征光谱的影响,提出一种通过适应度函数将粒子群优化和非对称重加权正则最小二乘相融合的自适应基线校正方法,旨在提高远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分析能力... 为了降低远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原位分析中连续背景辐射、随机噪声和样品基体效应对特征光谱的影响,提出一种通过适应度函数将粒子群优化和非对称重加权正则最小二乘相融合的自适应基线校正方法,旨在提高远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分析能力。以三种掺杂相近微量元素的铝基合金标样为研究对象,相同实验条件下利用所提出的基线校正方法研究并对比自适应迭代重加权正则最小二乘算法、非对称重加权正则最小二乘算法处理后的光谱信噪比与拟合基线的变化趋势。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构建了三次核函数支持向量机的铝基合金标样精细分类模型,其独立测试集的混淆矩阵分类准确率为100%。结果表明,自适应基线校正方法所拟合的基线变化趋势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实际基线轨迹相吻合,且特征光谱能够清晰地分离。该方法可有效降低随机噪声对光谱数据分析的影响,对于提高远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原位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基线校正方法 原位分析 核函数支持向量机 铝基合金标样
下载PDF
基于类比分析法的光伏电站发电能力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彦虎 陈朋朋 +3 位作者 韦安 邹绍琨 王忠 王涛 《太阳能》 2024年第6期32-40,共9页
在光伏电站建设前期做可行性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拟建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进行理论上的预测,以此来测算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进而评估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光伏电站发电能力评估的准确性受限于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及光伏电站系统效率(PR)评估... 在光伏电站建设前期做可行性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拟建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进行理论上的预测,以此来测算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进而评估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光伏电站发电能力评估的准确性受限于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及光伏电站系统效率(PR)评估的准确性。由于环境复杂性高、实际测量难度大等原因,导致无法获得拟建光伏电站真实的气象数据及准确的PR。将拟建光伏电站周边的光伏电站作为参考,引入参考光伏电站的历史发电数据,结合参考光伏电站与拟建光伏电站的太阳辐射量差异、PR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类比分析法的光伏电站发电能力评估模型。通过建立评估模型,解耦气象因素偏差对光伏电站PR的影响,分析各因素导致的评估模型的偏差范围,并采用3组光伏电站对照组的发电数据对评估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偏差对光伏电站PR的最大影响为1.5972%。采用该评估模型测算得到的3组光伏电站对照组的年等效利用小时数评估偏差皆控制在3.00%以内,平均偏差为1.21%,远低于采用PVsyst软件测算得到的年等效利用小时数的平均偏差。表明该评估模型具有良好地准确度,可作为光伏电站建设时评估其发电量的实用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发电能力 类比分析法 评估模型 气象因素 系统效率 偏差修正
下载PDF
线圈耦合距对坑道瞬变电磁场的影响与校正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雄武 陈人峻 +3 位作者 张平松 吴荣新 郭立全 付茂如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6-316,共11页
水害是我国煤层开采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坑道瞬变电磁方法作为一种有力的坑道水害探测手段,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大煤矿区,但受坑道空间限制,线圈与围岩表面存在不等的耦合距,导致不同测点观测的瞬变场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岩层富水性... 水害是我国煤层开采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坑道瞬变电磁方法作为一种有力的坑道水害探测手段,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大煤矿区,但受坑道空间限制,线圈与围岩表面存在不等的耦合距,导致不同测点观测的瞬变场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岩层富水性的判定精度。为此,基于数值仿真技术研究了坑道内有和无金属支护条件下耦合距对瞬变场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坑道内无金属支护时,耦合距对瞬变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早期,且随瞬变场时间延迟而快速减小,对实测瞬变场数据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2)坑道内存在金属支护时,瞬变场曲线存在明显的拐点,其对应时间因围岩电阻率增大而延长;与无金属支护的瞬变场相比,拐点前瞬变场响应幅值受金属影响显著增大且无明显规律;拐点后瞬变场幅值有较大变化,但衰减趋势一致;耦合距对瞬变场响应的影响大,尤其是坑道掘进正前方观测点,其对耦合距的变化更为敏感;不同探测方位不同围岩电阻率及不同耦合距条件下获得的瞬变场曲线相关系数趋向于1,曲线之间具有对数平移特性。据此提出了瞬变场晚期数据平移校正方法,并针对坑道掘进前方低阻球状模型进行了数值验证,与校正前的数据对比表明,校正后的瞬变场数据对低阻体的判定精度更高,有效降低了耦合距对瞬变场观测的影响。现场试验进一步佐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可为坑道水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道瞬变电磁 耦合距 平移校正 矿井水害 超前探测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台门与列车间隙异物的四目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伟铭 李冠金 +3 位作者 汪良 毛良 邱启盛 凌光正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152,159,共7页
针对长130~460 m的轨道交通站台间隙内异物无盲区检测及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四目异物检测与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间隙中设置2条等长平行的条形背景参考物及4台微型超长定焦相机,构建了无需改变镜头焦距、基线长度的宽范... 针对长130~460 m的轨道交通站台间隙内异物无盲区检测及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四目异物检测与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间隙中设置2条等长平行的条形背景参考物及4台微型超长定焦相机,构建了无需改变镜头焦距、基线长度的宽范围三角测距模型,并通过同时测量四目中背景参考物被物体遮挡后的剩余长度推算物体位置。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城际动车地下站台(0~174 m),无车时定位平均误差0.854 m,列车在站时定位平均误差3.26 m,且异物定位精度不受其位置远近和环境照度影响,可定位到车门位置。该方法低成本实现了远距离、宽范围的异物无盲区检测及单异物高精度定位,适合地铁、城际和高铁站台间隙内的0~460 m距离内的异物检测及定位,可有效提升异物处理效率,同时也为传统双目测距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实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站台间隙 异物定位 三角测距 背景参考物 四目定位方法 远距离测距
下载PDF
一种基于视觉分析的指针式仪表智能抄读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威 陆小锋 +2 位作者 钟宝燕 赵梓辰 刘学锋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3年第1期200-205,共6页
在电气室设备指针式仪表抄读中,人工抄读易出现漏检、误检和检测不规范以及其他安全问题,故研究高精度的指针式仪表抄读方法来替代传统抄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人工抄读和现有指针式仪表检测识别算法出现的诸如误差大、检测流程繁琐... 在电气室设备指针式仪表抄读中,人工抄读易出现漏检、误检和检测不规范以及其他安全问题,故研究高精度的指针式仪表抄读方法来替代传统抄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人工抄读和现有指针式仪表检测识别算法出现的诸如误差大、检测流程繁琐等各种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视觉分析的指针式仪表智能抄读方法。该方法通过YOLOv3的特征提取网络对仪表图像进行表盘提取和刻度数字关键点检测,由于提取后的图像可能是通过包含仰视、平视和俯视三种采集姿态在内的不同环境条件拍摄得到的,所以图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畸变。为了减少识别误差,还需要进行基于透视变换的倾斜畸变矫正处理,再通过基于霍夫变换概率直线检测和极坐标变换的距离法进行示数判读。多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指针式仪表识别的平均准确度达到97.48%,帧速率达到4 fps,并且该方法仍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针式仪表抄读 YOLOv3 深度学习 畸变矫正 霍夫变换 距离法
下载PDF
基于高低棱镜法的长距跨河水准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光宇 陈国平 +2 位作者 陈学云 王辉 张丹丹 《中国港湾建设》 2023年第6期84-88,共5页
传统的测距三角高程法在长距离跨河水准测量中受大气垂直折光误差、测距误差、仪器高及觇标高量测误差等影响,测量精度控制难度大、作业效率低。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高低棱镜法的三角高程水准测量方法,即采用2台带有自动照准功能的... 传统的测距三角高程法在长距离跨河水准测量中受大气垂直折光误差、测距误差、仪器高及觇标高量测误差等影响,测量精度控制难度大、作业效率低。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高低棱镜法的三角高程水准测量方法,即采用2台带有自动照准功能的高精度全站仪对自主设计的高低棱镜组在多时段内进行多测回的对向观测。通过对湖北省燕矶长江大桥主体进行跨河测量发现:各测回间高差互差最大差值为10.00 mm,环闭合差最大为1.30 mm,经平差后得到的每km偶然中误差为±0.71 mm,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0.20 mm,最弱测段高差中误差为±0.20 mm,均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限差要求。经验证,该方法能满足3500 m以下长距跨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且相对于传统测距三角高程法工作效率能提高50%,值得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棱镜法 测距三角高程法 长距 跨河水准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改进阻抗法的配电变压器低压故障越级跳闸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超 郭文奇 +3 位作者 熊姚意 李权 安军 曾清竹 《电气自动化》 2023年第3期11-14,共4页
现代配电网由于线路分支繁多,时常面临着配变低压故障越级却难以及时分析定位的情况。为此将等效电气距离坐标值和故障指示器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阻抗法的故障定位方法。采用母线故障前空载电压进行计算,避开了母线短路时暂态电... 现代配电网由于线路分支繁多,时常面临着配变低压故障越级却难以及时分析定位的情况。为此将等效电气距离坐标值和故障指示器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阻抗法的故障定位方法。采用母线故障前空载电压进行计算,避开了母线短路时暂态电压不稳定导致故障回路阻抗计算不稳定的问题,及时查找出可能发生配变低压故障越级的配变名称及杆号路径坐标,并发布信息给管理人员。通过对某地区两县级电网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减少了线路故障巡视工作量和成本,大幅降低故障停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定位 故障越级跳闸 阻抗法 等效电气距离坐标 故障测距
下载PDF
考虑地形起伏的气温插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长青 方奕舟 熊育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4,32,共9页
气温是地球水热过程的关键因子,反映着气候变化,对气温进行准确测量以探明其时空分布特征对水热研究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空间插值是获取气温空间分布的重要手段,但地形(如海拔)严重影响气温的空间插值结果,制约了气温空间分布... 气温是地球水热过程的关键因子,反映着气候变化,对气温进行准确测量以探明其时空分布特征对水热研究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空间插值是获取气温空间分布的重要手段,但地形(如海拔)严重影响气温的空间插值结果,制约了气温空间分布数据的准确性。为深入探讨海拔对气温空间插值结果的影响,以地形起伏较大的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的33个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1 km SRTM和DEM数据,系统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逐小时、日、月)海拔校正对气温插值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时、日、月3种时间尺度下,气温空间插值结果考虑海拔校正与否存在明显差异,其差值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大;当海拔低于1000 m时,地形校正前后气温月尺度差异相对较小(均值低于0.5℃),当海拔超过2000 m时,地形校正前后气温差异可达3℃,当海拔超过3000 m时,其差异高达6℃;随着时间尺度从逐时到逐日、逐月变化,海拔对气温空间插值结果的影响有弱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空间插值 反距离权重法 地形校正 数字高程模型(DEM)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脉冲激光测距时间间隔测量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杨成伟 陈千颂 +1 位作者 林彦 霍玉晶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在脉冲激光测距时间间隔测量系统中,传统的数字时钟计数法受限于计数时钟的频率,测量精度不高。由于模拟插入法具有测量范围大、线性好、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脉冲激光测距时间间隔测量系统中。介绍了模拟插入法时间间隔测量的原... 在脉冲激光测距时间间隔测量系统中,传统的数字时钟计数法受限于计数时钟的频率,测量精度不高。由于模拟插入法具有测量范围大、线性好、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脉冲激光测距时间间隔测量系统中。介绍了模拟插入法时间间隔测量的原理,设计了其测量系统及相应的测试电路。利用该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达到了100ps的时间间隔测量精度,对应于1.5cm的测距精度。最后,进行了测量误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测距 时间间隔测量 模拟插入法 精度
下载PDF
风能模式预报的相似误差订正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晶晶 胡非 +1 位作者 肖子牛 李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1-740,共10页
采用一种基于相似误差的模式后处理方法,对2011年10月18日一2012年1月5日WRF模式24 h预报的陕西延长风电场风速进行误差订正。该方法通过寻找与当前预报相似的历史预报来进行误差订正,克服了一般基于时间顺序的误差订正方法的不足,即不... 采用一种基于相似误差的模式后处理方法,对2011年10月18日一2012年1月5日WRF模式24 h预报的陕西延长风电场风速进行误差订正。该方法通过寻找与当前预报相似的历史预报来进行误差订正,克服了一般基于时间顺序的误差订正方法的不足,即不能处理由于天气系统的剧烈转变引起的预报误差的快速变化。相似误差订正方法减小了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和中心均方根误差,相对原始预报分别减小9%和10%左右。该方法不仅可以减小系统误差,还可以减小随机误差,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同时,订正结果相对原始预报具有更好的Taylor图模态相关。相似误差订正方法对风能预报敏感区的订正效果更为显著,均方根误差和中心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小了12%和22%左右。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基于风能模式预报的风速误差订正,同时该方法对其他的预测系统和预报变量也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误差订正 相似误差法 大气边界层
下载PDF
基于TDOA的超声波测距误差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23
17
作者 赵海 张宽 +1 位作者 朱剑 李大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2-805,共4页
基于TDOA的超声波测距模型认为距离为声波的速度与时间差之积,忽略了温度等因素对速度的影响,此外,系统计时的误差影响了时间差测量,导致测距精度不高.分析了基于TDOA原理的超声波测距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建立模型,通过实验对温度、距... 基于TDOA的超声波测距模型认为距离为声波的速度与时间差之积,忽略了温度等因素对速度的影响,此外,系统计时的误差影响了时间差测量,导致测距精度不高.分析了基于TDOA原理的超声波测距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建立模型,通过实验对温度、距离衰减及时间差测量进行补偿,利用超声波反射特性对障碍物进行测距,并利用多探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方向性带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稳定,测距精度高,环境适应性更强.在超声波测距范围内,最大误差不超过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OA 超声波测距 误差修正 最小二乘法 可调放大器
下载PDF
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兆辉 陈华勇 +2 位作者 高艳玲 于红果 杜社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4-770,共7页
准确、有效的岩性识别是火山岩油气藏勘探评价的关键。以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为例,在薄片鉴定和岩心分析基础上,应用常规测井曲线建立岩性识别图版,发现岩性之间存在严重交叉和重叠现象,影响岩性识别的准确性。为了修正直接图版法... 准确、有效的岩性识别是火山岩油气藏勘探评价的关键。以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为例,在薄片鉴定和岩心分析基础上,应用常规测井曲线建立岩性识别图版,发现岩性之间存在严重交叉和重叠现象,影响岩性识别的准确性。为了修正直接图版法的识别误差,采用对应分析法分析测井响应与岩性的相关性,发现自然伽马、补偿中子、地层真电阻率曲线对岩性最为敏感,进一步计算出各曲线点到各岩性点的距离,并以距离的倒数作为权重系数对岩性识别图版进行校正,最后采用最短欧氏距离归属法识别火山岩岩性。将识别结果与有薄片鉴定岩性的6口井累计2 240m井段进行对比,岩性解释符合率达89.2%,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性识别 加权校正 最短欧氏距离法
下载PDF
高压断路器合闸弹簧动态特性及储能状态检测方法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李鹏飞 周文俊 +2 位作者 曾国 赵思洋 王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弹簧操动机构中合闸弹簧的储能状态影响高压断路器合闸特性。将合闸过程中弹簧的加速度信号分为两段,利用前段信号计算弹簧能量释放速度,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获得待检测弹簧与标准弹簧能量释放速度的最小空间距离。利用后段信号提取弹... 弹簧操动机构中合闸弹簧的储能状态影响高压断路器合闸特性。将合闸过程中弹簧的加速度信号分为两段,利用前段信号计算弹簧能量释放速度,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获得待检测弹簧与标准弹簧能量释放速度的最小空间距离。利用后段信号提取弹簧的本征频率,基于离散频谱校正法对本征频率进行校正。对最小空间距离和本征频率进行数据融合,求取两者的加权欧氏距离作为检测特征值。实验结果表明,加权欧氏距离小于0.5时CT20操动机构的合闸弹簧的储能满足标准压力±5%的要求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闸弹簧 储能状态检测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离散频谱校正法 加权欧氏距离
下载PDF
测量方法确认技术及其指标评价 被引量:13
20
作者 任春华 亢卫民 +1 位作者 罗惠明 蔡颖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77-681,共5页
阐述了测量方法确认的方法、指标以及方法确认的6种技术手段;介绍了方法确认技术的9种指标以及指标的获得和评价;指出方法确认技术的重点应放在识别和消除显著影响方面。
关键词 测量方法 确认 准确度 正确度 精密度 检出限 检测范围 不确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