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imilation of ASAR Data with a Hydrologic and Semi-empirical Backscattering Coupled Model to Estimate Soil Moisture 被引量:3
1
作者 LIU Qian WANG Mingyu ZHAO Yingsh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218-225,共8页
The most promising approach for studying soil moisture is the assimilation of observation data an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However, there is much uncertainty in the assimilation process, which affects the assimilation... The most promising approach for studying soil moisture is the assimilation of observation data an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However, there is much uncertainty in the assimilation process, which affects the assimilation results. This research developed a one-dimensional soil moisture assimilation scheme based on the Ensemble Kalman Filter (EnKF) and Genetic Algorithm (GA). A two-dimensional hydrologic model-Distributed Hydrology-Soil-Vegetation Model (DHSVM) was coupled with a semi-empirical backscattering model (Oh). The 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SAR) data were assimilated with this coupled model and the field observation data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is scheme in the soil moisture assimilation experi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ssimilation results, a cost function was set up based 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imulated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 from the coupled model and the observed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 from ASAR. The EnKF and GA were used to re-initialize and re-parameterize the simulation process, respectively. The assimi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free-run simulations from hydrologic model and the field observation data.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this assimilation scheme is practical and it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oil moisture estimation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同化 土壤水分 水文模型 耦合模型 后向散射 半经验 SAR数据 模型估计
下载PDF
DHSVM模型在宝库河流域的径流模拟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郝振纯 梁之豪 +2 位作者 梁丽乔 郭晓玉 鞠琴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2,94,共5页
以宝库河流域为例,探讨了DHSVM模型在高寒区无冰川流域的适用性。介绍了DHSVM模型的概况、物理过程及数字化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并以实测径流对模型进行校正,其中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与实测径流的相关系数较高,模拟的相对误差较低... 以宝库河流域为例,探讨了DHSVM模型在高寒区无冰川流域的适用性。介绍了DHSVM模型的概况、物理过程及数字化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并以实测径流对模型进行校正,其中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与实测径流的相关系数较高,模拟的相对误差较低。对比分析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变化过程发现,DHSVM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该流域的日、月径流水文过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dhsvm模型 径流模拟 适用性 宝库河流域
下载PDF
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影响下洪水特征响应分析
3
作者 梁霄 许继良 +2 位作者 许月萍 周焕 刘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降低洪涝灾害影响、提高对洪水灾害的防御能力,评估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对洪水特征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对浙江省汤浦水库上游流域20场洪水进行入库洪水建模,并采用模糊决策树法将洪水划分为快... 为降低洪涝灾害影响、提高对洪水灾害的防御能力,评估极端土地利用变化和降雨类型对洪水特征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对浙江省汤浦水库上游流域20场洪水进行入库洪水建模,并采用模糊决策树法将洪水划分为快速洪水、短历时降雨洪水和长历时降雨洪水3种类型,研究极端土地利用和降雨类型对各类型洪水的特征指标影响。结果表明:DHSVM模型模拟效果较好,率定期和验证期各场次洪水纳什效率系数均值大于0.7。受区域内耕地面积影响,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对洪峰和洪量的消减作用皆小于2%。快速洪水的洪峰对下垫面变化最敏感,在退林还耕和城市扩张的极端土地利用变化下其洪峰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87%和60.88%。下垫面变化对长历时降雨洪水的洪量影响最大,在退林还耕和城市扩张情境下其洪量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48%和20.70%。城市扩张情景使得峰现时间平均提前2.10 h,降雨类型改变使得快速-短历时洪水开始时间平均延迟3.63 h,洪峰减小34.73%;短历时-快速洪水开始时间平均提前7.11 h,洪峰增大2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土地利用变化 雨型 dhsvm模型 洪水分类 洪水特征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的平通河流域水文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石超 龚霞 +1 位作者 张行南 夏达忠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19-23,共5页
中小河流域水文预报时,由于流域水文资料缺乏,洪水发生时间短,传统的水文模型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平通河流域研究了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的建立过程、建模方式以及模型的结构和参数,探讨了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在平通河流域的适用... 中小河流域水文预报时,由于流域水文资料缺乏,洪水发生时间短,传统的水文模型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平通河流域研究了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的建立过程、建模方式以及模型的结构和参数,探讨了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在平通河流域的适用性.并结合平通河水文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HSVM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流域日径流水文过程,模拟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下,模型在平通河流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从模型的结构角度对结果产生的误差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通河流域 水文模拟 dhsvm 分布式水文模型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对兰江流域径流变化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18
5
作者 康丽莉 王守荣 顾骏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6-182,共7页
介绍如何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The Distributed Hydrology Soil Vegetation Model)。首先对模型输入和模型参数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再将水文模型DHSVM应用到浙江省的兰江流域,通过与... 介绍如何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The Distributed Hydrology Soil Vegetation Model)。首先对模型输入和模型参数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再将水文模型DHSVM应用到浙江省的兰江流域,通过与实测的年、月径流量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模型模拟的年、月径流量均与实测比较吻合,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用于中小流域径流变化的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dhsvm 径流
下载PDF
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力参数影响的定量研究综述 被引量:3
6
作者 鲁建荣 李云良 +3 位作者 谭志强 姬明飞 杨垒 BLarry Li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9-952,共14页
植物根系是土壤结构以及土壤水力参数变化的重要影响要素。目前不仅缺乏定量描述“根-孔隙-土壤水力参数”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在更大尺度上根系作用的客观表达也尚不明确,由此导致降雨入渗、径流和蒸发等流域水文过程的精细刻画与模拟... 植物根系是土壤结构以及土壤水力参数变化的重要影响要素。目前不仅缺乏定量描述“根-孔隙-土壤水力参数”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在更大尺度上根系作用的客观表达也尚不明确,由此导致降雨入渗、径流和蒸发等流域水文过程的精细刻画与模拟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基于文献检索,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量化了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力参数的改变和影响,并提出其与植被、土壤类型的响应方式,总结了植物根系动态性生长下的土壤水力参数定量表述及其预测模型进展。同时分析了在定量研究根-土复合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目前根系影响土壤水力参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尺度控制实验方面,忽略了大尺度下土壤空间异质性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强调大尺度根系作用和根系参数纳入土壤结构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进一步与水文模型的深度耦合逐渐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动力学 土壤孔径分布 土壤转换函数 根系特征 流域水文 耦合模型
下载PDF
多源遥感土壤湿度产品与水文模拟结果的时空对比分析
7
作者 杨涵 熊立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7-183,190,共8页
为实现土壤湿度连续准确的时空刻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多源遥感土壤湿度产品(SMOS、ASCAT、ESA CCI、SMAP)与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模拟土壤湿度时空对比研究。考虑到遥感数据与模型模拟数据时空匹配度上的差异性,将遥感原始表层土壤湿... 为实现土壤湿度连续准确的时空刻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多源遥感土壤湿度产品(SMOS、ASCAT、ESA CCI、SMAP)与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模拟土壤湿度时空对比研究。考虑到遥感数据与模型模拟数据时空匹配度上的差异性,将遥感原始表层土壤湿度(Surface Soil Moisture,SSM)和预处理后的剖面土壤湿度(Profile Soil Moisture,PSM)与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的PSM分别进行对比。对比所用时间尺度为日尺度,空间尺度为流域尺度和栅格尺度。研究区域为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渠江流域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伊洛河流域。结果表明,在同一流域内当分布式水文模型土壤湿度模拟能力较高时,SMAP反演PSM与模型模拟值一致性较高,相关系数达到0.8,相对其他遥感产品其准确度较高。研究成果对获取高准确度土壤湿度时空信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湿度 剖面土壤湿度 多源遥感 分布式水文模型 时空对比
下载PDF
秦岭丹江上游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杨晶羽 舒遵赟 +4 位作者 杨甫 付德亮 马丽 张丽维 薛宇泽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45,共13页
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可以调节区域水文循环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何精准评估水源涵养功能已成为当下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热点。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和水量平衡法,分析秦岭丹江上游流域2010—2020年水... 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可以调节区域水文循环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何精准评估水源涵养功能已成为当下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热点。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和水量平衡法,分析秦岭丹江上游流域2010—2020年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探明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丹江上游流域年水源涵养量平均值为61.60 mm,月水源涵养量平均值为4.3 mm,有年际和年内变化大的特征。(2)水文要素中,降水量、蒸散发量和径流量11年都呈增长趋势,水源涵养量为减少趋势。流域内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由东南部向西北方向递减。(3)不同时间尺度下影响水源涵养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不同。在年际尺度下,影响水源涵养量的主要气象驱动因子为降水,表现为促进作用;年内尺度下影响水源涵养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降水和气温,分别表现为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4)丹江上游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水源涵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草地、林地、耕地。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后,草地面积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减少,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提高。本研究可为当地水资源管理和制定生态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dhsvm 水量平衡法 丹江流域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喀斯特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植被生态水文效应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志才 陈喜 +1 位作者 石朋 魏玲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6-811,共6页
根据喀斯特流域多孔介质与裂隙水流特征,建立了达西流、裂隙渗流与槽蓄汇流演算相结合的混合汇流演算模式,实现了对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DHSVM)的改进。利用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水文试验站陈旗小流域观测资料,对模型计算的流量过程... 根据喀斯特流域多孔介质与裂隙水流特征,建立了达西流、裂隙渗流与槽蓄汇流演算相结合的混合汇流演算模式,实现了对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DHSVM)的改进。利用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水文试验站陈旗小流域观测资料,对模型计算的流量过程及植被截流、蒸散发及土壤含水率时空分布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喀斯特流域陡涨、陡落的流量过程。同时,模型能模拟出土壤含水率、实际蒸散发与降雨、下垫面岩溶裂隙、植被覆盖的响应关系,对分析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下垫面变化条件下的生态水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 岩溶裂隙水 生态水文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水量平衡变化的模拟 被引量:22
10
作者 莫兴国 刘苏峡 +2 位作者 林忠辉 陈丹 赵卫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1-348,共8页
利用黄土高原无定河流域1982~1991年的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土壤质地、数字高程和NOAA-AVHRR遥感信息,建立基于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机理的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模拟流域水量平衡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发现,该流域的年平均植被指数(NDVI)的... 利用黄土高原无定河流域1982~1991年的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土壤质地、数字高程和NOAA-AVHRR遥感信息,建立基于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机理的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模拟流域水量平衡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发现,该流域的年平均植被指数(NDVI)的年际变化不明显,但NDVI最大值的年际变化显著.该流域年累计NDVI与降水年总量关系不明显,说明该流域植被的生长并不完全受控于降水总量.模拟的实际蒸散量用无定河及其岔巴沟子流域实测降水与实测径流的差值进行验证,误差小于5%.整个流域模拟时段的平均降水量为372±53 mm yr-1,实际蒸散量为334±33 mm yr-1,其中蒸腾为130±21 mm yr-1,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小.蒸散发的季节变化特征与降雨基本一致,即7、8、9月雨季高,其他月份低.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性,表现出由东南(高NDVI)向西北(低NDVI)递减的梯度差异.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异亦沿东南-西北梯度变化,但高值分散在中部.以岔巴沟子流域1991年的地表覆被度为基准,发现在全流域都覆盖上某一种植被的情况下,蒸腾和土壤蒸发的变化非常明显,地表径流和实际总蒸散的变化并不显著.只有在全流域都变成荒漠情景下,实际总蒸散才显示出较明显变化(17%),表明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量平衡的影响非常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河流域 水量平衡变化 水文气象 土地利用 土壤质地 数字高程 年平均植被指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水文效应 遥感植被指数
下载PDF
考虑植被生理生态特征变化的生态水文过程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玲娜 陈喜 +2 位作者 张志才 程勤波 黄远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7-1036,共10页
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考虑气候干湿条件下植被水分胁迫作用及水分利用适应性,提出了植物最小气孔阻力r smin随降雨量变化的蒸散发计算模式.根据枯期退水特征分析,提出了反映径流退水特征的两段式土壤渗透性衰减系数,实... 基于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考虑气候干湿条件下植被水分胁迫作用及水分利用适应性,提出了植物最小气孔阻力r smin随降雨量变化的蒸散发计算模式.根据枯期退水特征分析,提出了反映径流退水特征的两段式土壤渗透性衰减系数,实现了对DHSVM的改进.根据东江红壤丘陵区植被分布特征,选取星丰流域,采用现场观测、室内分析,结合遥感反演技术,确定研究区植被及土壤特征参数.利用2003—2008年实测气象、水文资料进行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采用扰动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和植被参数变化对径流及蒸散发量影响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植被生理特征随环境变化的生态水文过程,提高了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精度,为分析下垫面变化的生态水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分布式水文模型 dhsvm 生态水文过程 遥感
下载PDF
基于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48
12
作者 熊立华 郭生练 田向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7-520,共4页
提出了一个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主要用来模拟湿润地区的蓄满产流机制。通过建立土壤蓄水能力和地貌指数的关系来描述蓄水能力的空间分布。坡面流流向采用多向流法来决定。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流量过程的精... 提出了一个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主要用来模拟湿润地区的蓄满产流机制。通过建立土壤蓄水能力和地貌指数的关系来描述蓄水能力的空间分布。坡面流流向采用多向流法来决定。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流量过程的精度较高,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TOPMODEL基本相当;而且模拟的土壤蓄水量的空间分布也基本符合水文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土壤蓄水量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覆盖与植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赖格英 刘志勇 刘胤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4,共5页
以鄱阳湖的主要水源区梅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机理性环境水文模型SWAT,探讨人类活动背景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的影响。以遥感获取的叶面积指数(LAI)表征流域的植被状态数据,并通过控制性模拟来研究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植被... 以鄱阳湖的主要水源区梅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机理性环境水文模型SWAT,探讨人类活动背景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的影响。以遥感获取的叶面积指数(LAI)表征流域的植被状态数据,并通过控制性模拟来研究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植被状态的改变导致的流域水文特征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在1987-2001年的15 a中,虽然流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很小,但由于植被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导致了流域年径流总量5.4%的增加,其中枯水期的增量为10.2%,丰水期则为2.6%;土地利用/覆盖和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暴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流量的影响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其中对中等程度的暴雨影响最大;植被增加具有明显的使暴雨洪峰出现时间滞后的效应,同时也使洪水之后的"退水"过程变得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植被变化 水文响应
下载PDF
土壤数据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润奎 朱阿兴 +2 位作者 秦承志 陈腊娇 刘军志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4,共7页
基于空间半分布式的SWAT模型和全分布式的WetSpa Extension模型,分析了高分辨率的SoLIM数字土壤数据和美国SSURGO传统土壤数据对流域径流空间分布式模拟和总量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不同土壤数据得到的产水模拟结果在空间上差别明显... 基于空间半分布式的SWAT模型和全分布式的WetSpa Extension模型,分析了高分辨率的SoLIM数字土壤数据和美国SSURGO传统土壤数据对流域径流空间分布式模拟和总量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不同土壤数据得到的产水模拟结果在空间上差别明显,但模拟径流总量的差别随着模拟面积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根据实验结果,对于注重空间分布的模拟目的,需要较详细输入数据的支持;对于总量模拟,则可随模拟面积的增大而适当放宽对输入数据分辨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数据 分布式水文模型 径流模拟 综合作用 尺度
下载PDF
赣江源头流域植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志勇 赖格英 潘少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6-452,共7页
应用2个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和Topmodel模型),对赣江流域的源头——梅江流域20年内的植被变化所造成的生态水文响应做出了模拟研究。根据2个模型不同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模拟方案,使用SWAT模型模拟径流量的变化,Topmodel模型模拟... 应用2个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和Topmodel模型),对赣江流域的源头——梅江流域20年内的植被变化所造成的生态水文响应做出了模拟研究。根据2个模型不同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模拟方案,使用SWAT模型模拟径流量的变化,Topmodel模型模拟汇流过程的变化。模拟得到的结果是:排除研究时间段内流域气候变化的影响,仅变换流域下垫面的属性,植被的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产生了明显影响,在整个梅江流域的范围内,2000年的年径流总量比1987年增加了14.6%;在其子流域——琴江流域,1995~2000年的7次洪峰峰值径流出现时间比1987年延迟,峰值径流量减少约5%。这说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该流域内进行的植树造林和国土整治工作,即江西省“山江湖工程”,对流域的生态健康具有良好的回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植被变化 水文模拟 梅江流域
下载PDF
扩展CUPID模型模拟土壤组分温度分布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华国 辛晓洲 +3 位作者 柳钦火 刘强 陈良富 李小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9-145,共7页
为模拟详细的温度分布信息,进一步理解地表能量平衡过程,提高植被冠层温度反演精度,根据土壤阴影表面和光照表面的热源和蒸发速率的差异,扩展了CU P ID模型,实现了光照和阴影土壤组分温度分布模拟。采用实测数据分别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冠... 为模拟详细的温度分布信息,进一步理解地表能量平衡过程,提高植被冠层温度反演精度,根据土壤阴影表面和光照表面的热源和蒸发速率的差异,扩展了CU P ID模型,实现了光照和阴影土壤组分温度分布模拟。采用实测数据分别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冠层下的土壤组分温度进行了模拟和验证。在冬小麦地,模拟光照和阴影土壤温度绝对差值为2.8 K和2.4K,平均差值为-1.5 K和-0.7 K;在夏玉米地,模拟与实测温度绝对偏差为3.8 K左右,平均偏差为-0.5 K。总体来说,模拟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说明扩展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土壤组分温度分布及其变化。扩展模型可在组分温度反演和农业旱情监测等领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CUPID模型 土壤组分温度分布 SVAT模型 模拟
下载PDF
基于土壤植被不同参数化方法的流域蒸散发模拟 被引量:6
17
作者 邵薇薇 徐翔宇 杨大文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4,共9页
植被和土壤是水循环中的重要载体,模拟流域水循环时植被和土壤的参数化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比流域蒸散发模拟中分布式模型和集总式概念模型的土壤植被参数化方法,计算了潘家口水库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流域蒸散发,分析了不同时间尺... 植被和土壤是水循环中的重要载体,模拟流域水循环时植被和土壤的参数化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比流域蒸散发模拟中分布式模型和集总式概念模型的土壤植被参数化方法,计算了潘家口水库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流域蒸散发,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流域蒸散发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得出:(1)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植被参数化方法包括对植被时空分布与变化的描述,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壤-植被-大气中水分和能量的传输过程的描述。(2)从GBHM模型与流域水热耦合平衡模型的对比分析可知,在流域尺度上,年实际蒸散发与潜在蒸散发之间呈互补的高度非线性关系;但在山坡和小时时间尺度上,实际蒸散发与潜在蒸散发之间呈正比关系,并可近似为线性正比关系。(3)基于流域水热耦合平衡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参数化分析可知,考虑植被土壤水分和植被覆盖度能改善对流域蒸散发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的模拟精度;土壤水分和植被的影响随着时间尺度变小表现得越来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被参数化 分布式模型 集总式模型 流域蒸散发模拟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浩 杨爱民 +1 位作者 周祖昊 严登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6-10,共5页
以往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均为水文法和水保法。由于这2种方法都不能系统地揭示水土保持对水循环影响的物理机制,并且采用的水资源评价口径只是单一的狭义水资源,使得研究成果不能真实反映水土保持的水文水资源效应... 以往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均为水文法和水保法。由于这2种方法都不能系统地揭示水土保持对水循环影响的物理机制,并且采用的水资源评价口径只是单一的狭义水资源,使得研究成果不能真实反映水土保持的水文水资源效应。以狭义水资源和广义水资源为评价口径的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则能克服水文法和水保法的严重弊端。评述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应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WEP-L模型),以黄河流域的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例,对水土保持的水文水资源效应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使广义水资源量增加72.6亿m3,增幅27.1%;使狭义水资源量减少9.0亿m3,减幅14.4%;使狭义水资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即地表水资源量减小、不重复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土保持 水文水资源效应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多源遥感数据与水文过程模型的土壤水分同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余凡 李海涛 +4 位作者 张承明 文雄飞 顾海燕 韩颜顺 鲁学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2-607,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一维数据同化系统,对不同深度土壤层的水分含量进行同化,该系统的模型算子为分布式水文模型,观测算子是积分方程模型和条件温度指数模型.于2008年6月1日至7月2日在黑河流域进行了同化实验,结果表明,集合卡... 提出一种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一维数据同化系统,对不同深度土壤层的水分含量进行同化,该系统的模型算子为分布式水文模型,观测算子是积分方程模型和条件温度指数模型.于2008年6月1日至7月2日在黑河流域进行了同化实验,结果表明,集合卡尔曼滤波能较好地处理强非线性问题,与单独DHSVM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含量相比,同化的表层和根层土壤水分含量精度有明显提高,其中盈科站表层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误差分别减小了0.021 7和0.032 9,根层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误差分别减小了0.019 3和0.025;临泽站的精度也有明显提高,表明多源遥感数据的同化在地表土壤水分含量的估计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 集合卡尔曼滤波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土壤水分含量 多源遥感
下载PDF
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以贵州后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蒙海花 王腊春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27-234,共8页
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分析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岩溶水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现代空间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后寨河流域的基于落水洞的岩溶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析了... 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分析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岩溶水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现代空间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后寨河流域的基于落水洞的岩溶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以及流域产汇流参数对比关系。结果表明:生态建设后除最大土壤蓄水量增大外,其它产流参数变化不大;汇流参数基本小于生态建设前,但相差不大;在降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态建设后的产流量小于生态建设前的产流量,生态建设前土地覆被下的流量在低水位时比生态建设后的流量稍高,而在高水位时生态建设前流量比生态建设后的流量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岩溶 水文响应 半分布式水文模型 落水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