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acoustic sensor for in situ monitoring of marine natural gas hydrates produ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Shenhu Area,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Xiang-ge He Xue-min Wu +6 位作者 Lei Wang Qian-yong Liang Li-juan Gu Fei Liu Hai-long Lu Yi Zhang Min Zhang 《China Geology》 2022年第2期322-329,共8页
The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DAS)uses a single optical cable as the sensing unit,which can capture the acoustic and vibration signals along the optical cable in real-time.So it is suitable for monitoring downhole p... The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DAS)uses a single optical cable as the sensing unit,which can capture the acoustic and vibration signals along the optical cable in real-time.So it is suitable for monitoring downhole production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oil and gas development.The authors applied the DAS system in a gas production well in the South China Sea for in situ monitoring of the whole wellbor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obtained the distributed acoustic signals along the whole wellbore.These signals can clearly distinguish the vertical section,curve section,and horizontal production section.The collected acoustic signal with the frequency of approximately 50 Hz caused by the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exhibit a signal-to-noise ratio higher than 27 dB.By analyzing the acoustic signals in the production section,it can be located the layers with high gas production rates.Once an accurate physical model is built in the future,the gas production profile will be obtained.In addition,the DAS system can track the trajectory of downhole tools in the wellbore to guide the operation.Through the velocity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signals,the type of fluids in the wellbore can be distinguished.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provides a promising whole wellbore acoustic monitoring tool for the production of marine gas hydrate,with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hydrate production monitoring optical fiber sensor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 In situ monitoring Fluid type NGHs exploration trial engineering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henhu Area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Feasibility study on sinkhole monitoring with fiber optic strain sensing nerves
2
作者 Yuxin Gao Honghu Zhu +3 位作者 Liang Qiao Xifeng Liu Chao Wei Wei Zh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3年第11期3059-3070,共12页
Anthropogenic activity-induced sinkholes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building safety and human life nowadays.Real-time detection and early warning of sinkhole formation are a key and urgent problem in urban areas.This pa... Anthropogenic activity-induced sinkholes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building safety and human life nowadays.Real-time detection and early warning of sinkhole formation are a key and urgent problem in urban areas.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fiber optic strain sensing nerves in sinkhole monitoring.Combining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an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techniques,a series of model test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in measurements and sinkhole development and to establish a conversion model from strain data to ground settlements.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soil above the sinkhole developed from a triangle failure plane to a vertical failure plane with increasing collapse volume.Meanwhile,the soil-embedded fiber optic strain sensing nerves allowed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the ground soil in real time.Furthermo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asured strain profiles indicate the locations of sinkholes and the associated shear bands.Based on the strain data,the ANN model predicts the ground settlement well.Additionally,micro-anchored fiber optic cables have been proven to increase the soil-to-fiber strain transfer efficiency for larg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ground collap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KHOLE Geotechnical monitoring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DFO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Ground settlement Soil arching Micro-anchor
下载PDF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Monitoring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Model Slope under Surcharge Loading 被引量:23
3
作者 ZHU Hong-Hu SHI Bin +2 位作者 ZHANG Jie YAN Jun-Fan ZHANG Cheng-Ch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979-989,共11页
In the disciplin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iber optic sensor based distributed monitoring has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ensors, fiber optic senso... In the disciplin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iber optic sensor based distributed monitoring has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ensors, fiber optic sensors have a variety of exclusive advantages, such as smaller size,higher precision, and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These innovative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f geo-structures and early warning of potential geohazards around the worl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ir ability to monitor slope stability problems, a medium-sized model of soil nailed slope has been constructed in laboratory. The fully distributed Brillouin optical time-domain analysis(BOTDA)sensing technology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horizontal strain distributions inside the model slope.During model construction, a specially designed strain sensing fiber was buried in the soil mass.Afterward, the surcharge loading was applied on the slope crest in stages using hydraulic jacks and a reaction frame. During testing, an NBX-6050 BOTDA sensing interrogator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fiber optic sensing data. The test results have been analyzed in detail, which shows that the fiber optic sensors can capture the progressiv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attern of the model slope. The limit equilibrium analyse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obtain the factors of safety of the slope under different surface loadings.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maximum strains can refl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model slope and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was obtained. This study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istributed BOTDA sensing technology in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f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监控 稳定性分析 光纤监测 附加载荷 光纤传感器 边坡稳定问题 测量模型 极限平衡分析
下载PDF
Landslide Monitoring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tress Sensor
4
作者 Zhi-Yong Dai Yong Liu +3 位作者 Li-Xun Zhang Zhong-Hua Ou Ce Zhou Yong-Zhi Liu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8年第4期416-419,共4页
A landslide monitoring application is presented by using a high-resolution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tress sensor. The sensor is used to monitor the intra-stress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s in landslide bodies, and can... A landslide monitoring application is presented by using a high-resolution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tress sensor. The sensor is used to monitor the intra-stress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s in landslide bodies,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early warning of the occurrence of the landslides. The principle of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tress sensing and the intra-stress monitoring method for landslid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By measuring the distributed polarization mode coupling in the polarization-maintaining fiber, the distributed fiber stress sensor with stress measuring range 0 to 15 MPa, spatial resolution 10 cm and measuring range 0.5 km, is designed. The warning system is also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in the field t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tress sensor landslides warning monitoring system.
下载PDF
煤层采动巨厚松散层全断面监测及内部变形特征
5
作者 张平松 许时昂 +1 位作者 傅先杰 吴荣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8-644,共17页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尤其对于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而言,巨厚松散层的移动变形控制与采动减损评价备受关注。为了研究巨厚松散层内部移动机制,明确其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淮南新集矿区某井田为研...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尤其对于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而言,巨厚松散层的移动变形控制与采动减损评价备受关注。为了研究巨厚松散层内部移动机制,明确其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淮南新集矿区某井田为研究区,通过采用分布式光纤与并行电法联合测试技术,构建超过600 m深度全断面钻孔监测系统,探究巨厚松散层变形特征和内部移动规律。全断面监测系统能够获取煤层采动区域巨厚松散层内部应变、位移信息及监测钻孔周围电阻率变化情况,量化地层监测断面松散层内部移动变形时空关系和渗流场变化数据,分析松散层内地层变形特征与发育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多参量联合测试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对巨厚松散层移动变形的监测效率和变形定位的准确性,获得了工作面回采位置与松散层内部变形时空演变关系。并根据松散层变形特征,将采动影响过程划分为超前影响期、弱采动影响期、强采动影响期、采后沉稳期4个阶段,揭示了超前影响变形表现“台阶状”形态与采动影响期的“反向3字型”移动特征,同时分析了“反向3字型”移动模式的构成条件、影响因素。基于全断面监测数据,提出巨厚松散层变形多场可测信息量化评价方法,阐明了巨厚松散层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分层应力积累与释放的规律。研究内容为巨厚松散层内部移动变形的精细化监测分析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全断面监测技术的应用,也可为采动损害过程监测与评价、矿山生态源头减损与减沉、沉陷区土地规划与复垦以及松散层内注浆改造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特征 全断面监测 巨厚松散层 开采沉陷 分布式光纤感知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腐蚀断丝水下监测试验研究
6
作者 商峰 宋文杰 +3 位作者 韩金生 杨波 付垚 徐龙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0,共6页
采用人工通电加速腐蚀的方法模拟混凝土梁内预应力钢筋的自然断裂过程从而获得真实的断丝声发射信号,应用高频声发射传感器和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从水下采集预应力钢筋断裂时产生的声信号,分析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和时域统计特征参数,结果表... 采用人工通电加速腐蚀的方法模拟混凝土梁内预应力钢筋的自然断裂过程从而获得真实的断丝声发射信号,应用高频声发射传感器和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从水下采集预应力钢筋断裂时产生的声信号,分析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和时域统计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断丝信号的超声波段在水中传播时发生频散,应采用20 kHz以下的时域统计特征识别断丝信号;铠装光缆可以接收到在水中传播的断丝信号,其在时频图上表现为一条竖直的条带,并且能量主要集中分布于100~200 Hz。采用时域统计特征参数分析光纤监测信号时,需要设定较小的门槛值截取信号进行分析;对于光纤水声监测工况来说,峰值指标的信噪比较低,裕度和峭度指标更适合于用来识别断丝信号。该研究为开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断丝水下声光纤监测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丝监测 声发射 分布式光纤 水声探测
下载PDF
光纤传感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合 王松 +2 位作者 叶泽禹 周慰 李沁泽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717,共11页
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基本原理和井中布设方式出发,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在水力压裂、连续油管产液剖面测试、邻井压裂监测、油气井注采监测、储气库安全监测和套损监测等多个石油... 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基本原理和井中布设方式出发,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在水力压裂、连续油管产液剖面测试、邻井压裂监测、油气井注采监测、储气库安全监测和套损监测等多个石油工程领域应用情况。整体表明光纤监测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监测技术,具备实时监控油气井全生命周期的潜力,是具有科学性、时代特性和安全高效的生产测井技术。同时指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油田应用的未来发展应聚焦于提升传感器性能、丰富光纤监测场景应用、提高资料处理解释水平能力,降低应用成本,进一步发挥光纤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 水力压裂 产液剖面测试 压裂监测 注采监测 储气库安全监测 套损监测
下载PDF
边坡全维度监测技术与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刚 张昊宇 +2 位作者 朱鸿鹄 施斌 吴静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滑坡常年位于各类地质灾害首位,因此对滑坡灾害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至关重要。边坡工程常常会受到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作用叠加效应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对边坡变形失稳机理的科学认知难度。为...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滑坡常年位于各类地质灾害首位,因此对滑坡灾害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至关重要。边坡工程常常会受到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作用叠加效应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对边坡变形失稳机理的科学认知难度。为精准掌握边坡状态信息与变形失稳过程,可通过建立全维度的监测体系以实现边坡状态信息的动态解译与表征,据此获得更加精准、可靠、直观的边坡稳定性评价依据。文章围绕边坡破坏模式及典型边坡监测技术,在厘清边坡变形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对边坡“天—空—地—体”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进行了全面分析;概述性总结了基于DFOS的边坡监测技术,重点阐述了基于DFOS的边坡多源多场监测研究思路与实施路径;系统性梳理了基于典型监测技术与DFOS技术的边坡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过程与结果,以期为开展边坡加固方案设计与防灾减灾控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破坏模式 “天—空—地—体”全维度监测技术 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 多源多场 模型试验
下载PDF
DT-CWT-LMS自适应降噪模型构建及其在隧道监测工程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子祥 蔡海兵 +1 位作者 程桦 侯公羽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3-983,共11页
针对隧道工程监测现场应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BOTDR)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和改进的LMS算法的组合降噪模型,用于对BOTDR分布式光纤监测信号进行降噪处理。首先,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算法分解原始信号;然后,使用... 针对隧道工程监测现场应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BOTDR)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和改进的LMS算法的组合降噪模型,用于对BOTDR分布式光纤监测信号进行降噪处理。首先,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算法分解原始信号;然后,使用样本熵作为目标函数自动选择最优小波分解层数的模型,并基于优化双曲余弦函数改进LMS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性;最后,为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进行BOTDR温度信号降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DT-CWT-LMS算法的降噪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在6个温度梯度上的平均SNR值比WDD、EMT、EMD分别高出43.98%、17.5%、8.4%,平均RMSE值分别降低33.18%、17.14%、9.23%,平均SE值分别降低29.04%、21.17%、20.67%。为验证所提算法在工程现场的有效性,依托北京地铁隧道监测项目,使用DT-CWT-LMS算法对光纤监测信号进行降噪研究,降噪后信号的样本熵平均降低幅为64.03%;2)和常规WDD、EMT、EMD 3种方法相比,DT-CWT-LMS算法在3条光纤上的表现均优于其他3种算法,在1号、2号、3号光纤上的SNR指标比其他3种算法的平均值分别高出22%、38%、27%,说明该算法可作为隧道工程光纤监测信号的一种有效降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监测 信号降噪 分布式光纤技术 小波分析
下载PDF
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田童 李建乐 +7 位作者 邓德双 曾旭 林奎旭 董珊珊 杨雷 徐浩 杨正岩 武湛君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1-67,98,共28页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有望在飞行器设计、服役和维护中发挥关键作用,提高飞行器结构效率,确保飞行器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首先概述结构健康监测的基本概念及其适用范围,强调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重要性。随后,针对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有望在飞行器设计、服役和维护中发挥关键作用,提高飞行器结构效率,确保飞行器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首先概述结构健康监测的基本概念及其适用范围,强调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重要性。随后,针对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飞行器典型结构中的研究工作情况,重点围绕冲击监测、超声导波损伤监测以及光纤传感器应变监测等先进技术进行详细讨论,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技术能力以及典型应用。最后,指出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展望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SHM) 冲击监测 超声导波 光纤光栅 分布式光纤 损伤诊断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蜂窝夹层结构脱粘损伤监测
11
作者 徐浩 王中枢 +4 位作者 马寅魏 李建乐 李腾腾 张松 武湛君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19,共6页
航空航天蜂窝夹层结构服役环境恶劣,需要发展相应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行。脱粘损伤因发生在内部胶层而难以监测,该文采用埋入胶层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蜂窝夹层结构脱粘损伤进行监测。在预埋损伤监测试验中采用高强光... 航空航天蜂窝夹层结构服役环境恶劣,需要发展相应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行。脱粘损伤因发生在内部胶层而难以监测,该文采用埋入胶层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蜂窝夹层结构脱粘损伤进行监测。在预埋损伤监测试验中采用高强光纤和边界浅槽的方式提高传感器存活效率,得到脱粘损伤应变特征。采用参数化建模方式对不同损伤位置进行大量有限元模拟,加入白噪声后得到含有脱粘损伤特征的13500组数据。将模拟数据代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后的网络对试验损伤数据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84%。该方法能够识别20 mm^(2)脱粘损伤,同时定位平均误差小于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层板 结构健康监测 脱粘损伤 分布式光纤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与U-Net网络的复合材料分层损伤定量识别方法
12
作者 武湛君 董珊珊 +7 位作者 李建乐 朱明睿 张仕承 刘海涛 孙亮 李汉克 董孜劢 徐浩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27,共8页
结构健康监测(SHM)是确保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基于背向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高密度的应变分布为复合材料损伤监测提供数据支持。然而,结构应变分布特征和损伤的映射关系较为复杂,无法直接... 结构健康监测(SHM)是确保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基于背向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高密度的应变分布为复合材料损伤监测提供数据支持。然而,结构应变分布特征和损伤的映射关系较为复杂,无法直接根据应变分布准确判定损伤的定量信息。另外,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数据量大,通过人为分析应变数据识别损伤较为耗时且准确性偏低。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数据与U-Net神经网络的智能损伤识别方法,旨在自动精确识别复合材料中常见的分层损伤。首先,通过有限元仿真构建U-Net神经网络的训练集与验证集;随后进行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板的悬臂加载试验,通过分布式光纤传感器采集结构应变分布数据作为测试集。损伤识别结果表明,U-Net神经网络可以对分层损伤的位置、尺寸与形状进行较为精确的定量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SHM) 复合材料结构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深度学习 U-Net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架空输电线路分布式光纤风速监测方法
13
作者 陈月华 姚文杰 +3 位作者 陈人楷 丁浩 黄宁 张旭苹 《光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相位敏感型光时域反射技术(φ-OTDR)与光纤架空复合地线(OPGW)中的既有通信光缆相结合,能够获取架空输电线路沿途风致舞动引发的光纤振动。但是振动信号与实际风速之间的映射规律难以获取,传统上多依赖人工判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随... 相位敏感型光时域反射技术(φ-OTDR)与光纤架空复合地线(OPGW)中的既有通信光缆相结合,能够获取架空输电线路沿途风致舞动引发的光纤振动。但是振动信号与实际风速之间的映射规律难以获取,传统上多依赖人工判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随机森林算法引入分布式光纤风速监测的数据分析中,在一条全长约44.16 km的220 kV线路上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现场实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案能够分布式实时预测风速并评估其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影响,辅助评估风荷载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指导后续的运维和改造,确保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 架空输电线路 舞动监测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北京宋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综合监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沙特 罗勇 +2 位作者 雷坤超 田芳 王新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867,共9页
针对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传统点式监测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地质体变形的连续监测,且无法通过地面沉降、地裂缝的综合监测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实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同步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北京宋庄... 针对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传统点式监测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地质体变形的连续监测,且无法通过地面沉降、地裂缝的综合监测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实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同步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北京宋庄地区地下水-地面沉降-地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宋庄地面沉降主要受到地下水开采影响,含水砂层抽水发生压缩变形,地裂缝两侧均存在明显的地面沉降,且差异沉降显著;差异沉降量和地裂缝变形量均持续增大,但增大速率放缓。地面沉降、地裂缝同步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裂缝发育主要受地层差异沉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差异沉降 北京
下载PDF
管道入侵报警和泄漏检测的智能化发展
15
作者 刘永军 李大光 戴丽娟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7期64-69,76,共7页
第三方破坏、自然灾害破坏和管道的老化及腐蚀是天然气长输管道线路日常运行的安全隐患。为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综合应用入侵报警、泄漏检测和其他安防技术,搭建综合智能安防监控平台,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入侵报警和泄漏检测技术,明确了天... 第三方破坏、自然灾害破坏和管道的老化及腐蚀是天然气长输管道线路日常运行的安全隐患。为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综合应用入侵报警、泄漏检测和其他安防技术,搭建综合智能安防监控平台,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入侵报警和泄漏检测技术,明确了天然气长输管道行业以光纤传感技术作为入侵报警和泄漏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以阿联酋天然气管网为例,分析了各种技术在特定环境中应用的情况,探讨我国输气管道项目实际应用的问题。入侵报警和泄漏检测在天然气管道上的应用越来越多,需要进一步开放平台接口,接入门禁系统、扩音对讲系统、巡更系统、动力环境监测系统,共同组成多系统融合的综合智能安防监控平台。依托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的优势,推进管道运营体系改革,实现管道行业由传统运行模式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安全 综合智能安防监控平台 光纤传感技术 入侵报警 泄漏检测 视频监控
下载PDF
埋入式应变感测光缆-冻土界面渐进破坏机制研究
16
作者 刘天翔 朱鸿鹄 +2 位作者 吴冰 李豪杰 胡乐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冻胀融沉作用引起的地基土体变形是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的典型地质灾害,光纤传感技术为冻土变形的精细化、分布式实时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为探究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在监测冻土变形方面的可行性,利用自主研制的光缆-冻土界面力学特... 冻胀融沉作用引起的地基土体变形是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的典型地质灾害,光纤传感技术为冻土变形的精细化、分布式实时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为探究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在监测冻土变形方面的可行性,利用自主研制的光缆-冻土界面力学特性试验仪,探究了不同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的冻土试样中缆-土界面的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光纤应变监测结果准确地反映出缆-土界面呈现渐进性破坏特征,应变软化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界面的力学特性。在冻结过程中,土体内液态水相变成冰,引起了冻结锋面移动和水分迁移,使得界面的力学特性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不同深度处缆-土界面剪应力的演化过程反映了在光缆拉拔过程中与冻土的变形协调状态,表明光缆测量范围、界面耦合性与土体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密切相关。该研究为光纤传感技术在寒区冻土地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监测 冻胀作用 光缆-冻土界面 渐进性破坏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在水平井分段压裂中的应用
17
作者 周明秀 管英柱 +2 位作者 张国威 董为民 曹石年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46-154,162,共10页
水平井分段压裂过程中,涉及大量繁杂的数据监测与处理工作,同时,压裂过程的不确定性给实时监测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传统的井下监测方式存在监测精确度低、受电磁干扰、成本高昂等问题,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产生,为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提... 水平井分段压裂过程中,涉及大量繁杂的数据监测与处理工作,同时,压裂过程的不确定性给实时监测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传统的井下监测方式存在监测精确度低、受电磁干扰、成本高昂等问题,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产生,为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其成本低、耐高温、性质稳定、不受电磁干扰等优势,逐渐在油田得到应用。对水平井分段压裂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原理,总结了分布式光纤的井下安装方式,归纳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水平井分段压裂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的发展建议。研究认为:目前,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将成为井下监测的重要工具;分布式光纤传感在水平井分段压裂中的应用主要有压裂液注入分布诊断、人工裂缝起裂及延伸诊断、封隔器泄漏监测和DTS/DAS数据定量解释;对未来温度和声学监测数据的解释方法将向定量解释的应用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分段压裂 分布式光纤监测 井下安装 DTS DAS 数据解释
下载PDF
水力压裂多裂缝扩展诱发光纤应变演化试验研究
18
作者 王溯 陈勉 吕嘉昕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07,共7页
为解决光纤监测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形态认识不清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应变监测的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将基于光频域反射(OFDR)技术的分布式光纤解调器与大型真三轴压裂物理模拟试验相结合,开展了人造试样及页岩试样水力... 为解决光纤监测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形态认识不清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应变监测的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将基于光频域反射(OFDR)技术的分布式光纤解调器与大型真三轴压裂物理模拟试验相结合,开展了人造试样及页岩试样水力压裂光纤实时监测物理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OFDR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监测应变的演化,光纤的应变数据可以清晰地反映裂缝的产生、扩展和闭合。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应变感测的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判别准则,该准则可以根据光纤应变演化信息判断部分裂缝类别。研究结论可高效地指导分布式光纤数据解释工作,可为光纤压裂监测的现场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裂缝识别 分布式光纤监测 页岩储层 层理缝 高角度天然裂缝 光纤应变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地铁隧道安全风险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19
作者 魏绍军 廖孟光 邱丙水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70,共7页
全站机器人监测系统是地铁隧道安全风险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监测点相对有限。本文基于分布式光纤测量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地铁隧道安全风险监测技术。首先,将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获取的应变数据映射为更加直观的变形... 全站机器人监测系统是地铁隧道安全风险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监测点相对有限。本文基于分布式光纤测量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地铁隧道安全风险监测技术。首先,将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获取的应变数据映射为更加直观的变形位移数据;然后,通过确定3个输入参数、2个隐含层、1个输出参数,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应变-位移转换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预测值和真实值的误差在0.2 mm以内,说明所建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数据的变化规律;最后,将其应用于青岛地铁1号线某区间,确定401.66~699.45με作为各测点预警值的安全区间,202.49~899.98με作为控制值的安全区间,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吻合,误差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测量 BP神经网络 位移-应变转换模型 安全监测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风电叶片变形监测研究
20
作者 蔡明 王子菡 +2 位作者 陶雷 杨彪 王明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6期16-19,共4页
为研究风电叶片在服役过程中的变形特性,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叶片在静力试验中的应变场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分布式光纤光栅(FBG)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风电叶片在静力试验中的各关键部位的应变信息,能承受大载荷下的高应变,测量... 为研究风电叶片在服役过程中的变形特性,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叶片在静力试验中的应变场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分布式光纤光栅(FBG)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风电叶片在静力试验中的各关键部位的应变信息,能承受大载荷下的高应变,测量结果与电阻应变片测量值基本吻合,验证光纤传感技术在风电叶片监测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以后风电叶片的挂机在线监测提供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器 风电叶片 应变监测 静力试验 光纤传感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