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atomic number Z on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hot electrons generated by femtosecond laser interaction with metallic targets 被引量:2
1
作者 蔡达锋 谷渝秋 +5 位作者 郑志坚 周维民 焦春晔 陈豪 温天舒 淳于书泰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2363-2367,共5页
The effects of atomic number Z on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hot electrons genera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60fs, 130mJ, 800nm, and 7×10^17W/cm^2 laser pulses with metallic targets have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effects of atomic number Z on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hot electrons genera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60fs, 130mJ, 800nm, and 7×10^17W/cm^2 laser pulses with metallic targets have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and the effective temperature of hot electrons increase with the atomic number Z of metallic targets, and the temperature of hot electrons are in the range of 190-230keV,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a scaling law of hot electrons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number effect hot 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
下载PDF
Locating the cocktail and scaling-relation breaking effects of high-entropy alloy catalysts on the electrocatalytic volcano plot 被引量:4
2
作者 Junxiang Chen Yaxin J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2889-2897,共9页
High entropy alloys(HEAs)have been the star materials in electrocatalysis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One of their key features is the greatly increased multiplicity of active site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catalytic mat... High entropy alloys(HEAs)have been the star materials in electrocatalysis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One of their key features is the greatly increased multiplicity of active site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catalytic materials.This increased multiplicity stimulates a cocktail effect and a scaling-relation breaking effect,and results in improved activity.However,the multiplicity of active sites in HEAs also poses new problems for mechanistic studies.One apparent problem is the inapplicability to HEA catalysts of the currently most popular mechanistic study method,which uses the electrocatalytic theoretical framework(ETF)ba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hydrogen electrode(CHE).The ETF uses a single adsorption energy to represent the catalyst,i.e.,a catalyst is represented by a'point'in the volcanic relationship.It naturally does not involve the multiplicity of active sites of a catalyst,and hence loses brevity in expressing the cocktail effect and scaling-relation breaking effect in HEA catalysis.This paper attempts to solve this inapplicability.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adsorption energy distribution of HEAs is close to a normal distribution,the mean and variance of the adsorption energy distribution are introduced as descriptors of the ETF,replacing the original single adsorption energy.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nce and the cocktail and scaling-relation braking effects is established.We believe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this work will make the ETF more effective in mechanistic studies of HEA electro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entropy alloy Electrocatalysis Volcano plot Cocktail effect Scaling-relation breaking effect Adsorption energy distribution
下载PDF
Axial effect analysis of relativistic electron beam propagation in vacuum 被引量:1
3
作者 Xi WANG Jianhong HAO +6 位作者 Fang ZHANG Qiang ZHAO Jieqing FAN Bixi XUE Lei GAO Chenrui CHAI Zhiwei DONG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16-123,共8页
In geostationary orbits and other quasi-vacuum environments,relativistic electron beams are affected by the initial emittance and space charge effects during the propagation process,resulting in beam quality degradati... In geostationary orbits and other quasi-vacuum environments,relativistic electron beams are affected by the initial emittance and space charge effects during the propagation process,resulting in beam quality degradation.Furthermore,axial energy distribution change in the beam and the axial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effect caused by current changes in the head and tail regions of the beam also cause the beam to expand and affect its quality.In this study,the particle-in-cell method was used to construct a long-range propagation model of a relativistic electron beam in a vacuum environment.By calculating and simulating the axial energy distribution of the beam and the changes in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the axial effect during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and the parameter change law of the effective propagation of the beam was explored.Thi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a mor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beam quality during propa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vistic electron beam axial energy distribution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effect particle simulation
下载PDF
Edge effect and interface confinement modulated strain distribution and interface adhesion energy in graphene/Si system
4
作者 Ying-Di Huang Jia-Ting Xie +1 位作者 Su-Mei Hu Yan He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22-127,共6页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edge and interface effect on the adhesion energy between graphene(Gr)and its substrate,a theoretical model is propo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and strain distribution of Gr/Si system in terms ...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edge and interface effect on the adhesion energy between graphene(Gr)and its substrate,a theoretical model is propo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and strain distribution of Gr/Si system in terms of continuum medium mechanics and nanothermodynamics.We find that the interface separation and adhesion energy are determined by the thickness of Gr and substrate.The disturbed interaction and redistributed strain in the Gr/Si system induced by the effect of surface and interface can make the interface adhesion energy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thickness of Gr and diminishing thickness of Si.Moreover,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maller area of Gr is more likely to adhere to the substrate since the edge effect improves the active energy and strain energy.Our predictions can be expected to be a guide for designing high performance of Grbased electron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edge effect and interface confinement strain distribution adhesion energy
原文传递
Was Polchinski Wrong? Colombeau Distributional Rindler Space-Time with Distributional Levi-CivitàConnection Induced Vacuum Dominance. Unruh Effect Revisited
5
作者 Jaykov Foukzon Alexander Potapov Elena Men’kova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18年第2期361-440,共80页
The vacuum energy density of free scalar quantum field in a Rindler distributional space-time with distributional Levi-Cività connection is considered. It has been widely believed that, except in very extreme sit... The vacuum energy density of free scalar quantum field in a Rindler distributional space-time with distributional Levi-Cività connection is considered. It has been widely believed that, except in very extreme situations, the influence of acceleration on quantum fields should amount to just small, sub-dominant contributions. Here we argue that this belief is wrong by showing that in a Rindler distributional background space-time with distributional Levi-Cività connection the vacuum energy of free quantum fields is forced, by the very same background distributional space-time such a Rindler distributional background space-time, to become dominant over any classical energy density component. This semiclassical gravity effect finds its roots in the singular behavior of quantum fields on a Rindler distributional space-times with distributional Levi-Cività connection. In particular we obtain that the vacuum fluctuations have a singular behavior at a Rindler horizon . Therefore sufficiently strongly accelerated observer burns up near the Rindler horizon. Thus Polchinski’s account doesn’t violate the Einstein equivalence princi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energy Density Rindler Distributional SPACE-TIME Levi-Cività CONNECTION Semiclassical Gravity effect EINSTEIN EQUIVALENCE PRINCIPLE SPACE-TIME EINSTEIN EQUIVALENCE PRINCIPLE
下载PDF
Wa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ergy in China
6
作者 Wentao Wang Yanhua Liu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The report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18th National Congress clearly stat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eeds to join hands with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 The report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18th National Congress clearly stat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eeds to join hands with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he greatest obstacle to achiev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energy structure in China.Currently,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marked by green technology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is happening,and it will have a huge impact on future energy development.The fundamental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ergy resource constraints is developing the renewable energy,and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for renewable energy is developing distributed energy and services.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achieving China's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revolution are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and overall energy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istributed energy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下载PDF
“工业上楼”建筑电气设计要点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志刚 张家铭 +1 位作者 符强 张涓笑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24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产业发展往往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和土地资源紧张的双重压力,“工业上楼”举措成为了当今城市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研究方向。“工业上楼”面向的产业类型较多,不同产业类型对电气设计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工业上楼”建...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产业发展往往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和土地资源紧张的双重压力,“工业上楼”举措成为了当今城市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研究方向。“工业上楼”面向的产业类型较多,不同产业类型对电气设计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工业上楼”建筑电气设计也相对复杂,对电气设计也带来一定挑战。本文将针对“工业上楼”建筑电气设计关键要点进行探索,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上楼 供配电系统 负荷等级 能源管控 可再生能源 防雷接地
下载PDF
能源产业政策与能源-环境-经济协同发展
8
作者 江三良 陈露茜 《产业经济评论》 CSSCI 2024年第4期189-202,共14页
本文基于2000-2021年2822条能源产业政策,采用文本挖掘与人工赋分结合的方法,从化石与非化石两大能源类别,行政、引导和激励三种措施类型对能源产业政策进行多重组合量化分析,采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测度能源-环境-经济效率,探究能源... 本文基于2000-2021年2822条能源产业政策,采用文本挖掘与人工赋分结合的方法,从化石与非化石两大能源类别,行政、引导和激励三种措施类型对能源产业政策进行多重组合量化分析,采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测度能源-环境-经济效率,探究能源产业政策对能源-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①能源产业政策整体效力呈波动趋势,平均效力较平稳;②化石与非化石两大能源类别、三种措施类型与十种细分能源的政策整体效力均存在差异;③化石能源引导政策、非化石能源激励政策能够显著提升能源-环境-经济效率,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行政政策均呈现抑制效果,该结果具有稳健性。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化石能源引导政策、中部地区的非化石能源激励政策具有正向促进效果,西部地区的政策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产业政策 政策效力 能源-环境-经济效率 政策效果
下载PDF
湍流的多尺度效应与统计理论
9
作者 刘沛清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4期895-900,共6页
湍流是一种由不同尺度、不同频率组成的不规则涡结构引起的随机现象。研究表明,在湍流脉动过程中虽然存在湍涡的多尺度效应及其演变,但两种尺度的涡最为重要,一种是与时均流动发生相互作用的大尺度涡,这类涡通过时均剪切作用,从时均流... 湍流是一种由不同尺度、不同频率组成的不规则涡结构引起的随机现象。研究表明,在湍流脉动过程中虽然存在湍涡的多尺度效应及其演变,但两种尺度的涡最为重要,一种是与时均流动发生相互作用的大尺度涡,这类涡通过时均剪切作用,从时均流动中源源不断地提取能量以维持湍流的脉动;另一种是小尺度的耗散涡,这类涡与黏性尺度同量级,它们通过黏性而耗散湍流脉动。本文详细分析了湍涡的多尺度效应及其演变、大涡和小涡的量级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湍流中任意两点脉动速度的相关性和频谱分布特性,以便为初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涡 多尺度效应 脉动速度 能谱分布
下载PDF
基于增量配电网园区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研究与应用
10
作者 钱君霞 郭家兴 +3 位作者 马鸿娟 闫安心 赵盛杰 秦川 《电工技术》 2024年第17期17-21,共5页
为满足增量配电网园区对供电能力、电能质量的较高要求,落实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提出了一种增量配电网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对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思路及架构展开研究,并通过新疆甘泉堡源网荷储一体化控制系统建设实例说明设计... 为满足增量配电网园区对供电能力、电能质量的较高要求,落实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提出了一种增量配电网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对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思路及架构展开研究,并通过新疆甘泉堡源网荷储一体化控制系统建设实例说明设计可行性。通过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发配售电一条龙”的综合智慧平台,融合分布式光伏、风电、储能、换电/充换电站,实现增量配电网资源合理配置和绿色低碳能源高比例发展,充分发挥“源网荷储”灵活调节作用和实现能源互联网智能化应用,提高园区配电网供电的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促进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运营效率,降低园区企业用电成本,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助力能源互联网建设和促进绿色低碳智慧能源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网荷储 增量配电网 一体化 多能互补 产业转型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田晖 程新如 秦佳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50,共9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借助产业数字化平衡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测度后实证探讨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多...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借助产业数字化平衡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测度后实证探讨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多维度比较分析其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碳生产力的提升,但该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在中、西部和数字技术水平低的地区,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强;相比农业和工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产业数字化可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碳生产力提升。本文为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其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及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碳生产力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消费结构 中介效应 异质性 数字技术水平 服务业
下载PDF
基于油藏化学驱能耗分配原理的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研究Ⅰ: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渗流阻力调控机理及应用
12
作者 冯茹森 李爱辉 +3 位作者 章洋阳 豆亚娟 舒政 许成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7,共15页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并且前缘后驱替相渗流阻力应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基于固/液界面吸附作用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设计了在渗流过程中具备动态改变体系组成和微观溶液结构,从而改变其渗流阻力特征的疏水缔合聚合物/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相较于HP-1(1500 mg/L),表观黏度相近、组成不同的二元体系HP-1(1500 mg/L)/SDSB(150 mg/L)和HP-1(1500 mg/L)/SDSB(200 mg/L),在段塞注入及其后续水驱过程中可以在多孔介质的中、后部构建数值更高、空间分布更优的动态渗流阻力,说明二元体系具备运移增黏特征和延迟突破特征,其前缘的流度控制能力更强,并且渗流阻力在储层的空间分布更合理,从而延长了段塞整体突破时间,有利于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在相对稠油、强非均质性和水驱含水率为80%的渤海某油田油藏条件下,采用基本相同剂量、相近成本的化学剂工业产品进行的驱油实验表明:二元体系后续水驱突破之前驱油剂段塞渗流阻力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是影响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二元体系(AP-P4(1400 mg/L)/ZX-27(300 mg/L),黏度为6.4 mPa·s)比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1750 mg/L,黏度为62.9 mPa·s)多提高10%的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分配 聚/表二元复合驱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 流度控制 界面吸附 协同效应
下载PDF
产教融合在新能源汽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家辉 王峰 +2 位作者 薛喜红 李建新 周燕燕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3期40-42,共3页
本研究探讨了产教融合在新能源汽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通过产业需求分析、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整合和实践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实践,发现产教融合能够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研... 本研究探讨了产教融合在新能源汽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通过产业需求分析、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整合和实践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实践,发现产教融合能够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研究结果表明,产教融合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然而,新能源汽车教学改革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新能源汽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新能源汽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实践效果评价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节能效应研究
14
作者 马艳芹 罗良文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38,共17页
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中国开启绿色金融区域探索的典型实践,也是促进节能降耗、减污降碳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践为绿色金融政策的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节能效应... 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中国开启绿色金融区域探索的典型实践,也是促进节能降耗、减污降碳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践为绿色金融政策的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节能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推行有助于降低试验区的能源强度,并提升试验区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从而产生节能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来促进节能效应的产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有助于改善非资源型城市和中西部城市能源强度和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从而产生节能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促进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推广、挖掘节能效应的驱动力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试验区 能源强度 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 节能效应 产业结构升级 绿色技术创新
下载PDF
计及分布式光伏承载力的配电网侧独立储能充放电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宇 魏新迟 +3 位作者 冯凯辉 时珊珊 孟子涵 梁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7,共7页
在“双碳”目标、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下,中国分布式光伏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地区易发生电网电压升高越限和反向潮流设备过载等问题,影响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承载力。充分考虑配电网侧独立储能调节作用,研究提出... 在“双碳”目标、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下,中国分布式光伏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地区易发生电网电压升高越限和反向潮流设备过载等问题,影响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承载力。充分考虑配电网侧独立储能调节作用,研究提出了提高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水平的独立储能优化配置及充放电策略。考虑了基于时序潮流和两步式迭代的配电网侧独立储能应用综合成本效益,以系统成本最小为原则,科学合理确定独立储能配置容量和充放电控制策略。选取某村低压配电网为案例,通过配电系统经济分析和优化软件(DEAP),仿真分析了所提独立储能充放电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承载力 配电网侧独立储能 充放电策略 综合成本效益
下载PDF
中国新能源产业关联测度及其效应分析
16
作者 姚保帅 包宁 +1 位作者 刘贤铤 刘志龙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2期36-52,共17页
新发展阶段背景下能源消费转型的迫切性日益增强,以新能源为契机的能源结构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及其对国民经济影响,设计并编制2015年、2017年、2018年和2020年新能源产业投入产出表。为了进... 新发展阶段背景下能源消费转型的迫切性日益增强,以新能源为契机的能源结构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及其对国民经济影响,设计并编制2015年、2017年、2018年和2020年新能源产业投入产出表。为了进一步分析新能源产业的关联效应,探究产业间的内部关联机制,运用结构分解法测算了新能源产业部门的内生乘数效应、回馈效应和外向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新能源产业规模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新能源产业的增加值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整体上新能源产业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未达到社会平均影响力,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后项推动作用尚不明显。2)新能源产业的自身关联性不强,所有产业部门与新能源产业有后向直接关联关系,且在考虑间接消耗下,制造业、建筑业仍然是新能源产业的密切后向完全关联产业。3)通过静态分解效应发现,新能源产业部门的内生乘数效应、回馈效应和外向溢出效应均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就产业部门自身来看,外向溢出效应是其部门产出增长的主要来源,但2020年有所下降并与内生乘数效应贡献持平;进一步动态分解效应发现,在观察期内的新能源产业部门产出增长的主要来源,经历了由其他部门最终需求刺激过渡到自身部门最终需求刺激,再到新一轮其他部门最终需求刺激的动态发展过程。总体上看,新能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动态增强趋势。新能源产业发展状态较为良好,处于上升蓬勃发展阶段。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推广普及新能源应用,增强新能源产业在国民经济部门中的以影响力为表征的前向牵引作用;2)合理规划和布局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并连通其与制造业、建筑业等密切关联产业部门的生产交流通道,实现产业协同发展;3)加强新能源产业建设和政策引导扶持,以增强新能源产业感应能力优势,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投入产出表 关联测度 效应分析
下载PDF
分布式零碳能源规模化发展与产业空间格局重构——新经济地理学产业空间集聚模型的适用性辨析
17
作者 刘保留 潘家华 陈梦玫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8,共17页
新经济地理学从集聚力和分散力的角度来阐述空间结构变化,并且大多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重点研究了产业空间分布和知识溢出、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关系,考虑到具有垄断特质的化石能源在碳中和时代导向下转向具有分散特质的零碳可再生能源为主... 新经济地理学从集聚力和分散力的角度来阐述空间结构变化,并且大多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重点研究了产业空间分布和知识溢出、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关系,考虑到具有垄断特质的化石能源在碳中和时代导向下转向具有分散特质的零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大趋势,进而对产业空间分布特征产生相应的影响。在传统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中心和外围地区为基础的经济地理模型,涵盖了非能源、化石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三个不同部门,同时考虑了劳动力、资本和能源三个要素,并将可再生能源消费份额的提升作为重要的分散力。研究发现: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份额的大小会影响中心和外围地区的资本收益率差异的长期均衡效用水平,并且可再生能源份额上升会导致中心地区的影响力趋于减弱;通过数值模拟来分析贸易自由度变化对产业空间均衡分布的影响,发现提高零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后,在产业空间分布格局所呈现的“中心-外围”形式中,中心地区的集聚力趋于弱化,外围地区的分散力得以强化;以零碳能源为要素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能够使得产业空间组织方式发生变化,并推动经济空间集聚发展向均衡发展方向转变。可见可再生能源发展对产业空间布局所产生的影响,表现为推动能源生产结构由垄断集中向扁平分散化方向转移的动能,从而提速零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革命,加速转轨别离化石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碳能源转型 产业空间分布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 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
下载PDF
京津冀产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一丹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好更快地节能减排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重点。为了探究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选取2006—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数据,引入STIRPAT模型进行拓展,并加入对空间因素的考...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好更快地节能减排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重点。为了探究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选取2006—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数据,引入STIRPAT模型进行拓展,并加入对空间因素的考虑,建立了产业集聚度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碳排放强度在京津冀城市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对本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N”型,即随着产业集聚度的上升,当地碳排放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3)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对周围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其影响方向与对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一致。据此提出建议: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邻近区域间的协同治理,既要推动高质量产业集聚,也要避免产业过度集聚带来的拥挤效应和边际报酬递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碳排放强度 空间溢出效应 节能减排
下载PDF
2,5-二氯嘧啶振动光谱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19
作者 陈恒杰 方旺 +1 位作者 张家伟 陈双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95-2804,共10页
采用KBr压片(KBr)、石蜡油(Nujol)、衰减全反射(ATR)和熔融(Liquid)四种样品制备方法,收集了2,5-二氯嘧啶(2,5-DCP)固相及液相、400~4000 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记录了80~3200 cm^(-1)区间内的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FT... 采用KBr压片(KBr)、石蜡油(Nujol)、衰减全反射(ATR)和熔融(Liquid)四种样品制备方法,收集了2,5-二氯嘧啶(2,5-DCP)固相及液相、400~4000 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记录了80~3200 cm^(-1)区间内的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FT-Raman)和激光拉曼光谱(Laser-Raman)被记录。为正确解释实验获得的振动光谱,首先采用14种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及二阶微扰理论(MP2)对2,5-DCP的结构进行优化,获得谐性近似下的振动频率、红外强度和拉曼活性,并将拉曼活性转换到拉曼强度。进一步考虑非谐效应,在平衡结构附近展开微扰计算,得到简振坐标下的三阶、四阶力场,以振动二阶微扰(VMP2)理论得到2,5-DCP的非谐振动频率和非谐振动强度,发现B3LYP计算的非谐振动频率与实验值差异最小。基于优选的B3LYP方法,继续考察基组对振动频率的影响,通过9种基组计算结果发现6-311++G(2pd,2df)获得的非谐振动频率最佳,其与实验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6.75 cm^(-1)(22个振动模下为4.63 cm^(-1)),6-311++G(d,p)在大大减少计算时间的同时,精度未有多大损失(6.79 cm^(-1))。综上所述,基于B3LYP方法结合6-311++G(2df,2pd)基组得到的非谐振动光谱是归属2,5-DCP实验光谱的最佳选择。基于最优计算结果、标度因子方法获得的振动基频,结合非谐红外振动强度、谐性近似下的拉曼强度、简振坐标示意图以及振动势能分布(PED),对比到实验采集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对2,5-DCP的所有基频和部分泛频进行了指认,发现两个振动耦合,一为3054 cm^(-1)与1554以及1540 cm^(-1)的和频耦合导致;二为1132 cm^(-1)与793+351 cm^(-1)和频及1370~230 cm^(-1)差频耦合引起。最后预期了多个同位素取代下的2,5-DCP振动谱,同时检验了上述归属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二氯嘧啶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非谐效应 势能分布 同位素效应
下载PDF
外资进入如何影响企业污染减排?——基于行业关联角度的分析
20
作者 潘昌蔚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42,共20页
外商投资对于推动中国产业链清洁化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利用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以及投入产出表,从行业关联的角度考察外资进入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进入不仅降低... 外商投资对于推动中国产业链清洁化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利用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以及投入产出表,从行业关联的角度考察外资进入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进入不仅降低了同行业企业污染排放,而且通过前后向关联效应降低了上下游企业污染排放水平。机制检验发现,行业内外资进入通过提升同行业企业末端处理水平实现企业污染减排;下游行业外资进入通过改善上游企业能源结构实现企业污染减排;外资进入及其前后向关联效应通过提升研发创新、产品创新从而实现企业污染减排。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高污染密集度、非国有企业,外资进入的污染减排效应更为明显。拓展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可以通过行业关联效应降低上下游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本文丰富和拓展了外商投资溢出效应理论,为外资引进稳中提质与实现“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进入 污染减排 行业关联 溢出效应 能源结构 污染密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