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tential priority areas and protection network for Yunnan snub-nosed monkey(Rhinopithecus bieti)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SU Xukun HAN Wangya LIU Guohu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7期1211-1227,共17页
In Southwest China, five Nature Reserves(NRs)(Mangkang, Baimaxueshan, Yunling, Habaxueshan, and Yunlongtianchi) play a key role in protecting the endemic and endangered Yunnan snub-nosed monkey(YSM)(Rhinopithecus biet... In Southwest China, five Nature Reserves(NRs)(Mangkang, Baimaxueshan, Yunling, Habaxueshan, and Yunlongtianchi) play a key role in protecting the endemic and endangered Yunnan snub-nosed monkey(YSM)(Rhinopithecus bieti). However, increasing human activities threaten its habitats and corridors. We used a GIS-based Niche Model to delineate potential core habitats(PCHs) of the YSMs and a Linkage Mapper corridor simulation tool to restore potential connectivity corridors(PCCs), and defined five scenarios. A normalized importance value index(NIVI) was established to identify the protection priority areas(PPAs) for the YSMs for five scenario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ocations of the habitats and corridors were different in the five scenarios, thereby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PAs and protection network of the YSMs. The NIVI value of Baimaxueshan nature reserve was 1 in the five scenarios, which implied the maximum importance. There were only 7 PCHs and 16 PCCs(with the longest average length of 223.13 km) which were mainly located around 5 NRs in scenario III. The protection network of the YSMs was composed of 16 PCHs, 18 PCCs, and 5 NRs. Under each scenario, most of the PCHs and the PCCs were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study area. The five NRs only covered 2 PPAs of the YSMs. We suggest that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needs to be strictly protected and human activities should be limited. The area of the five NRs should be expanded to maximize protection of the YSM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nnan snub-nosed monkey (YSM) POTENTIAL core habitat (PCH) POTENTIAL connectivity CORRIDOR (PCC) protection priority area (PPA) nature reserve (NR)
原文传递
景观空间格局对滇金丝猴猴群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邓凯 李丽 +2 位作者 吴巩胜 周跃 赵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999-5006,共8页
结合景观生态学,建立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分析与内部生物之间的联系,能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及可实践操作的指导。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滇金丝猴分布区内景观划分为适宜生境、次适宜生境、连接... 结合景观生态学,建立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分析与内部生物之间的联系,能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及可实践操作的指导。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滇金丝猴分布区内景观划分为适宜生境、次适宜生境、连接生境、天然阻碍及人为干扰5种类型,通过计算得到5种类型斑块的景观指数,并将其与滇金丝猴猴群出现概率及种群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滇金丝猴猴群出现概率受人为干扰斑块影响较大,与人为干扰斑块面积所占比例呈负相关,与人为干扰斑块的权重边界密度呈正相关;(2)影响猴群分布密度的景观指数较多,其中除适宜生境斑块所占面积比及其权重边界密度与猴群密度呈正相关之外,其他指数均与猴群密度呈负相关;(3)现阶段对滇金丝猴生境保护最为直接的方法应该是增加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斑块间的连通性,即增强这两类斑块的自然增扩潜力,同时减少人为干扰对猴群的影响;(4)对于自然保护的管理应当更加重视边界效应的作用,尽量保持适宜生境与其性质相近类型斑块的连通性,以提高景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空间格局 滇金丝猴 猴群分布
下载PDF
滇金丝猴分布区景观格局现状分析——基于全球30m地表覆盖数据 被引量:7
3
作者 代云川 李丽 +2 位作者 吴巩胜 周跃 李雯雯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6年第1期37-40,45,共5页
以滇金丝猴分布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各个猴群栖息地景观格局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全球30m地表覆盖数据,结合Arc GIS10.0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3.4,计算出14个景观生态学指标。结果表明:1森林、灌丛、草... 以滇金丝猴分布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各个猴群栖息地景观格局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全球30m地表覆盖数据,结合Arc GIS10.0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3.4,计算出14个景观生态学指标。结果表明:1森林、灌丛、草地是滇金丝猴分布区内最重要的三类景观要素,且受到的破坏程度大于其他景观要素;2南面猴群栖息地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于北面;3在15个猴群栖息地中,G6(茨卡通)和G 11(金丝厂)的生境破碎度最严重。为确保猴群基因交流的顺畅性和遗传的多样性,应优先对破碎度较严重的景观要素和栖息地进行生境恢复和廊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猴群分布区 景观格局 全球30m地表覆盖数据 FRAGSTATS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人类干扰对滇金丝猴潜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钱天陆 秦淑洁 +2 位作者 吴朝宁 席唱白 王结臣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9-361,共13页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灵长类动物,预测其栖息地变化,评估人类活动影响,进而识别保护空缺,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出行大数据估计人类出行密度,并将这一指标引入栖息地模型的构建;运用MaxEnt模型...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灵长类动物,预测其栖息地变化,评估人类活动影响,进而识别保护空缺,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出行大数据估计人类出行密度,并将这一指标引入栖息地模型的构建;运用MaxEnt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分别构建自然环境和人类干扰两种情景下滇金丝猴的适宜栖息地模型,并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干扰两类共计11个变量对栖息地的影响。结果显示:(1)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基于出行大数据的人类出行密度这一指标能很好表征人类干扰对栖息地的影响。(2)模型预测得到滇金丝猴高适宜栖息地面积3487.28 km2,认为影响滇金丝猴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海拔、年降水量、人类出行密度和距道路距离。(3)人类干扰对滇金丝猴栖息地有明显的负影响(使适宜栖息地面积相较于自然环境下减少9.32%),其中人类出行活动对滇金丝猴的栖息地干扰最为明显;同时还发现研究区78.8%的区域均受到一个或多个人类变量的较强干扰。(4)在现有15个滇金丝猴群的活动斑块中,3个同时具有较高栖息地适宜性和较多人类干扰的斑块,可作为重点保护区域;同时发现栖息地质量在距道路和居民点约2500 m处均出现明显拐点,可作为开展保护工作的缓冲区参考距离。降低这些区域的人类干扰强度,对滇金丝猴的生存具有更重要的现实保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MaxEnt模型 人类干扰 出行大数据 潜在分布
下载PDF
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维 刘国华 +1 位作者 段兴武 苏旭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1-803,共13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的主要生境,森林面积变化会直接影响滇金丝猴的生存。本研究基于全球森林变化(Global Forest Change)数据,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热点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 森林生态系统是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的主要生境,森林面积变化会直接影响滇金丝猴的生存。本研究基于全球森林变化(Global Forest Change)数据,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热点分析与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讨了滇金丝猴分布区2001—2019年森林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间,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总量为3.81×10^(4) hm^(2),约占研究区森林面积的2.44%,逐年森林面积变化呈现较大的年际波动,其中5个保护地森林面积变化总量达5456 hm^(2),约占研究区森林面积变化总量的14.3%,老君山风景区和云岭保护区森林面积变化的比例较高;(2)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趋于缓和,其中森林面积减少呈现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为1.03×10^(5) h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2.9%;森林面积减少呈现显著减少的区域面积为3.05×10^(5) h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7.9%;同时森林面积变化的热点区域面积呈不断下降的趋势;(3)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呈现向低海拔、高坡度转移的趋势;(4)过火面积和人口密度是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降水、海拔、气温。本研究对滇金丝猴分布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滇金丝猴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分布区 森林面积变化 自然保护地 热点分析 地理探测器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