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the Stress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Transfer Structures Crossing Multiple Subway Tunnels
1
作者 Shen Yan Dajiang Geng +2 位作者 Ning Dai Mingjian Long Zhicheng Bai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4年第6期2893-2915,共23页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the construction of extended piles involves traversing the tunnel’s upper region and extending to the underlying rock layer.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a subterranean transfer str...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the construction of extended piles involves traversing the tunnel’s upper region and extending to the underlying rock layer.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a subterranean transfer structure spanning multiple subway tunnels was proposed.Deliberating on the function of piles in the transfer structure as springs with axial and bending stiffness,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orce balance and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conditions of beams and plates within the transfer structure,we established a simplified mechanical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soil stratification by combining it with the Winkler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model.The resolved established simplifiedmechanicalmodel employed finite difference technology and the Newton-Simpsonmethod,elucidating the mechanical mechanism of the transfer structure.The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load carried by the upper structural columns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pile foundation beneath the beams through the transfer structure,subsequently reaching the deep soil layer and ensuring minimal impact on adjacent tunnels.The established 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stress analysis of the transfer structure,concurrently considering soil stratification,pile foundation behavior,and plate action.The pile length,pile section size,and beam section size within the transfer structure should account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load,ensuring an 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beam bending mo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ing tunnels transfer structure force mechanism simplify analysis layered soil mass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北翼第一硬土层理化特征及其地质成因
2
作者 朱锦旗 龚绪龙 +4 位作者 苟富刚 张平 张岩 杨磊 刘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长江河口两翼广泛分布第一硬土层(FHSL),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工程地质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调查资料(钻孔935个,累计进尺42128 m)和试验资料,首次精确确认了长江河口北翼第一硬土层分布界线,研究了第一硬土层的形成年... 在长江河口两翼广泛分布第一硬土层(FHSL),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工程地质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调查资料(钻孔935个,累计进尺42128 m)和试验资料,首次精确确认了长江河口北翼第一硬土层分布界线,研究了第一硬土层的形成年代、粒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工程地质特性等。研究表明:第一硬土层形成年龄为20~11 ka B.P.(多个光释光和14C测年资料);硬土层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表明气候自下向上逐渐变凉和变干;第一硬土层的颗粒级配、粒度分布频率曲线、C-M沉积图等特征显示,第一硬土层主要由粉砂、极细砂和粘土粒级组成,样品的粒度频率曲线主要呈单峰分布,反映出物质沉积前所受搬运营力性质单一,土体颗粒沉积以均匀悬浮占绝对优势,沉积环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低能环境。第一硬土层的发育受气候控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20~15 ka B.P.)为沉积与成土交替作用时期,且以沉积作用为主,硬土层剖面厚度主要受该阶段控制,至末次盛冰期结束;第2阶段(15~11 ka B.P.)为暴露成土期,这时洪水不能形成越岸沉积,加积作用基本停止,硬土层厚度不再明显增加,已形成的第一硬土区域受到频繁变迁的分合河网的侵蚀切割,形成多条不规则古河道和台地,硬土层逐渐脱水成陆,经历了风化成壤的过程;第3阶段(11 ka B.P.至今)为淹埋期,随着全新世的到来,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硬土层被其上覆的海相沉积层掩埋,成岩作用开始直到现今。土体易溶盐含量较高,为典型氯盐渍土类型,自下而上具有从低变高的趋势,为海相层覆盖硬土层以后成岩过程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土壤 硬土层 硬质粘土层 粒度 沉积环境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宽级配土离心试验地基模型落雨法分层机制与数值模拟
3
作者 张旭东 王永志 +2 位作者 王体强 段雪锋 袁晓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2-126,共5页
落雨法因其在模型制备过程与自然条件下砂土沉积过程相似,因而成为土工离心试验地基模型常用的模型制备手段,但是有关落雨法研究主要集中于相对密实度控制,而对于分层现象关注较少,尤其宽级配土。针对宽级配土落雨法制备过程出现的分层... 落雨法因其在模型制备过程与自然条件下砂土沉积过程相似,因而成为土工离心试验地基模型常用的模型制备手段,但是有关落雨法研究主要集中于相对密实度控制,而对于分层现象关注较少,尤其宽级配土。针对宽级配土落雨法制备过程出现的分层现象,利用PFC3D数值模拟软件,探讨了落雨法制备过程分层现象的物理机制和出砂口落距、移动速度、宽度对分层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介质中,粗细颗粒不出现分层现象;而在非真空介质中,粗、细颗粒出现了分层现象,原因为非真空环境下粗、细颗粒下落过程中产生了相对速度差,内在机制为粗、细颗粒半径不同受到平均表面流体阻力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粒径颗粒分离现象;随环境介质密度的增加,粗、细颗粒在下落过程中更易于发生分离,出砂口落距、移动速度和流量对分层现象具有一定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雨法 宽级配土 PFC3D 分层现象 分层机制
下载PDF
双层土质滑坡临界滑动面判识与失稳机理研究
4
作者 郭双枫 何嘉元 +3 位作者 张志华 张鹏 李宁 朱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0-1029,共10页
研究层状土质边坡的临界滑动面和失稳机制是岩土工程中经典的研究课题。聚焦引起边坡失稳破坏的不同诱发机制和触发因素,关注边坡的破坏模式和失稳过程,有利于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加固措施。针对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非均质边坡,研发了适合双... 研究层状土质边坡的临界滑动面和失稳机制是岩土工程中经典的研究课题。聚焦引起边坡失稳破坏的不同诱发机制和触发因素,关注边坡的破坏模式和失稳过程,有利于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加固措施。针对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非均质边坡,研发了适合双层土质边坡的有限元程序。研究了土坡在不同几何形态下,稳定性态、临界滑动面位置、失稳模式及破坏机制的演化规律;推导了非均质土坡的安全系数FS与土体特性和几何形态之间的内在函数关系式;提出了双滑面失稳机理与临界强度比的概念,给出了边坡稳定性态与失稳破坏的临界转折点和双滑面失稳的判别准则;揭示了双层不排水边坡的破坏机制,建立了不排水边坡稳定性态和失稳机理的相关设计图表。工程验证表明,计算所得的边坡稳定数及稳定状态与工程实际非常接近,该运算程序能够精准快速地判定潜在临界滑动面,准确评估边坡破坏机制,为双层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土质边坡 稳定性态 临界滑动面 失稳机理 临界强度比 演化规律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航道边坡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童新建 赵世航 刘传新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22-728,共7页
为探究膨胀土航道边坡的滑动机理,以芜申线高溧段红卫桥-下坝船闸段航道边坡为工程背景,结合现场观测数据,运用流固耦合理论和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计算,探究航道边坡失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结果表明:由于表层膨胀... 为探究膨胀土航道边坡的滑动机理,以芜申线高溧段红卫桥-下坝船闸段航道边坡为工程背景,结合现场观测数据,运用流固耦合理论和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计算,探究航道边坡失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结果表明:由于表层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界面抗剪强度降低进而使航道边坡发生浅层滑动,但其并非滑动的主要诱因;降雨作用使边坡安全系数降低至1.089;边坡内部3-2-1黏土层遇水软化后抗剪强度迅速降低,其形成软弱结构面作为优势滑动面,使边坡发生沿软弱滑动面的深层滑动,此时安全系数仅有0.98,该滑动模式与现场观测到的实际情况相符,后续工程建设将结合边坡失稳原因采用微型钢管桩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强度折减法 膨胀土 软弱夹层
下载PDF
基于原位测试的圆砾层地基工程性质分析方法
6
作者 张磊 朱雷 次婧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7期136-141,共6页
本文对天水冲洪积圆砾层进行了多组平板载荷试验,特别针对钎探数据显示工程性质较好与较差的点进行了对比试验,总体表现为圆砾层最终沉降量较小,经分析,试验曲线不完整,未能反映出极限状态,采用该曲线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偏小,圆砾层工程... 本文对天水冲洪积圆砾层进行了多组平板载荷试验,特别针对钎探数据显示工程性质较好与较差的点进行了对比试验,总体表现为圆砾层最终沉降量较小,经分析,试验曲线不完整,未能反映出极限状态,采用该曲线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偏小,圆砾层工程性质未能有效发挥。采用双曲线切线模量法计算后的p-s曲线更加完整,能较准确判断出极限承载力pu,经计算,钎探击数较小的试验点pu也能达到700 kPa,钎探击数较大的试验点pu可以达到1400 kPa,这主要与土的结构特征有关,实际开挖剖面后证明了这一点。另外,采用切线模量法计算出的实际基础尺寸下荷载沉降p-s曲线与监测数据吻合度高,说明该分析方法可靠,该分析方法确定圆砾层地基承载力及最终沉降量准确且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圆砾层 强度 承载力 沉降
下载PDF
改进Informer模型的苜蓿土壤湿度预测方法
7
作者 王静 刘瑞 +1 位作者 杨松涛 葛永琪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4年第6期171-177,共7页
精准的苜蓿土壤湿度预测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降低智慧农业投入成本至关重要。针对传统土壤湿度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预测周期短、精度低以及时空预测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快速傅里叶变换的Informer时空预测方法(Fast Fourie... 精准的苜蓿土壤湿度预测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降低智慧农业投入成本至关重要。针对传统土壤湿度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预测周期短、精度低以及时空预测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快速傅里叶变换的Informer时空预测方法(Fast Fourier Transform and Spatio Temporal-Informer,FFT-ST-Informer)。首先,在传统Informer模型基础上添加了独立的时空嵌入层,从而捕获各个变量之间复杂的时空相关性。然后,根据土壤墒情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选择降雨、灌溉量为关键环境因素,并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通过提取某一周期具有先验的数据序列的频谱来表示其频域特征放入模型。此外,该模型中的ProbSparse自注意机制可以集中提取时空数据的重要上下文信息。FFT-ST-Informer模型使用来自宁夏引黄灌区自采的气象和土壤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实验结果表明,FFT-ST-Informer模型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模型,比LSTM模型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R^(2))等评价指标上,分别提高了56.9%,64.4%,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土壤湿度预测 快速傅里叶变换 空间嵌入层 ProbSparse自注意机制 Informer模型
下载PDF
复合土层盾构管片分块形式对内力及变形的影响
8
作者 陈域 张文全 +1 位作者 杨永杰 何萌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8期93-98,102,共7页
基于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建立了盾构衬砌管片二维数值模型,结合滇中引水龙泉倒虹吸盾构隧洞工程实例,计算了复合土层不同埋深荷载工况下各盾构管片分块形式(1/3封顶块、1/2封顶块、等分块)的内力及变形情况,总结分析了盾构管片分块形式对... 基于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建立了盾构衬砌管片二维数值模型,结合滇中引水龙泉倒虹吸盾构隧洞工程实例,计算了复合土层不同埋深荷载工况下各盾构管片分块形式(1/3封顶块、1/2封顶块、等分块)的内力及变形情况,总结分析了盾构管片分块形式对衬砌结构内力及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分块形式对衬砌结构弯矩分布规律影响较大,而对衬砌结构应力及形变量变化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管片 管片分块 特征参数 复合土层 力学特性
下载PDF
蒸发条件下浅层地下水埋深夹砂层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73
9
作者 史文娟 沈冰 +1 位作者 汪志荣 张建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3-26,共4页
针对西北地区土壤剖面多呈层状和春季强烈返盐土壤多处于裸露状态的特点,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浅层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夹砂层土壤中砂层的层位、厚度以及级配等因素对水盐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层位于底层即层位为0时可加速水盐运... 针对西北地区土壤剖面多呈层状和春季强烈返盐土壤多处于裸露状态的特点,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浅层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夹砂层土壤中砂层的层位、厚度以及级配等因素对水盐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层位于底层即层位为0时可加速水盐运动;层位为10 cm时可抑制其运动;层位为35 cm时砂层对潜水蒸发量和土壤表层返盐的抑制率可达70%~80%左右.砂层对水分和盐分的抑制率随蒸发历时的延长而减小,但层位为35 cm的砂层对盐分的抑制率随蒸发历时的延长而增加;同一历时砂层对水分的抑制率小于对盐分的抑制率.相同层位时,水盐的抑制率随砂层厚度的增加以及级配的变差而增大.该研究为层状土区盐碱地的改良以及灌溉和排水等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砂层土壤 水盐运移 特性 机理
下载PDF
考虑横向惯性效应时楔形桩纵向振动阻抗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吴文兵 王奎华 +1 位作者 武登辉 马伯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618-3625,共8页
基于Rayleigh-Love杆模型,研究考虑横向惯性效应时成层土中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首先,根据桩周土的成层性并考虑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将桩土系统沿纵向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然后,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递推方法,在平面应变条... 基于Rayleigh-Love杆模型,研究考虑横向惯性效应时成层土中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首先,根据桩周土的成层性并考虑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将桩土系统沿纵向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然后,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递推方法,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推导得到成层土中楔形桩纵向振动时桩顶复阻抗的解析解。最后,采用参数研究方法,在低频范围内分析楔形桩设计参数对桩顶复阻抗的影响,并将同体积时的楔形桩与均匀截面桩的桩顶复阻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楔形桩其他设计参数不变时,动阻尼随着楔角的增大而增大,动刚度也随着楔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会随着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2)楔形桩其他设计参数不变时,动刚度随着桩长的增大而减小,动阻尼随着桩长的增大而增大;(3)对等体积的楔形桩与均匀截面桩,当桩长相同时,楔角越大,动刚度越小,动阻尼越大;当桩端截面积相同时,楔角越大,动刚度越大,动阻尼先增大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楔形桩 横向惯性效应 成层土 纵向振动 复阻抗
下载PDF
采动过程中离层出现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郝延锦 吴立新 胡金星 《煤炭技术》 CAS 1999年第6期40-41,共2页
通过对岩层移动及破坏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可能发生覆岩离层的岩层层位以及离层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位置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动态地计算离层位置的基本公式,为在离层注浆技术中判断离层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岩层移动 离层 机理研究 采动过程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流域分水线土壤干层分布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爽 李同川 +2 位作者 郭成久 贾玉华 金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1-819,共9页
陕北黄土区切沟密集,地形支离破碎,地形与植被共同作用下土壤水分状况较为复杂。通过长期定位观测深剖面土壤含水量,分析了流域分水线深层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干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0~3 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生长季后1.2 m以... 陕北黄土区切沟密集,地形支离破碎,地形与植被共同作用下土壤水分状况较为复杂。通过长期定位观测深剖面土壤含水量,分析了流域分水线深层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干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0~3 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生长季后1.2 m以上土层亏缺水分得到补充,但该深度以下土壤水分含量未得到恢复,其中2.6~6.4 m深度范围缺水严重,流域分水线土壤水分含量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各观测点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分布曲线、极值出现深度和干层深度范围不同,剖面干层随各分水线走向表现出不连续分布的特点;分水线干层平均起始深度为2.03 m,厚度为0.4~8 m,干层土壤含水量均值为9.03%,干层厚度与起始深度和干层土壤含水量均呈负相关关系。比较而言,陕北黄土高原干层发育严重程度较突出。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土壤水资源分布及土壤水库功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切沟 分水线 干层 侵蚀地貌
下载PDF
关于深层砂土液化判定方法的探讨——以港珠澳特大桥水下隧道工程场地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雅虹 吕悦军 +1 位作者 荣棉水 方怡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6-864,共9页
以港珠澳特大桥海底隧道工程场地为例,利用振动三轴液化试验结果,并结合等效线性化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间接获取的土层等效循环剪应力,对该工程场地所涉及的覆盖层43 m深度范围内存在的砂土层进行液化可能性判定,进而采用动力反应分析... 以港珠澳特大桥海底隧道工程场地为例,利用振动三轴液化试验结果,并结合等效线性化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间接获取的土层等效循环剪应力,对该工程场地所涉及的覆盖层43 m深度范围内存在的砂土层进行液化可能性判定,进而采用动力反应分析液化势的方法进行液化程度的详细判定。结果表明:20 m以下的饱和砂土层也存在着不同程度液化的可能。因目前我国尚无关于深层砂土液化具体判定的统一规范,故所用方法对深层砂土液化的详细判定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深层砂土 液化 液化判定
下载PDF
单层土体结构岩溶土洞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24
14
作者 蒋小珍 雷明堂 管振德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26-432,共7页
岩溶土洞是岩溶区工程路基施工中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首先对广西桂林阳朔高速公路雁山段、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广西贵港段两个典型工程路基单层土体结构的岩溶土洞进行详细剖析,然后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崩解试验的验证,研究岩溶土洞的形成... 岩溶土洞是岩溶区工程路基施工中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首先对广西桂林阳朔高速公路雁山段、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广西贵港段两个典型工程路基单层土体结构的岩溶土洞进行详细剖析,然后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崩解试验的验证,研究岩溶土洞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单层土体结构的岩溶土洞发育是先从基岩面逐渐往地面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较厚的土层,岩溶土洞的发育与扩展分为3个阶段:(1)基岩面附近的土洞形成与地下水位的承压状态和地下水位初始下降速度密切相关,土洞的形态主要以缝(洞)的形式出现,规模较小,多形成于土体中的裂隙面或非均质部位;(2)在地下水包气带(季节变动带)土洞的扩展以崩解为主,规模较大;(3)近地表(垂直渗入带)土洞扩展机制以上部降雨入渗、洞顶剥落为主,崩塌块体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土洞 形成机理 单层土体
下载PDF
成层土中粘弹性变截面桩纵向振动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冯世进 柯瀚 +2 位作者 陈云敏 郑建国 刘明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2798-2803,共6页
为了合理解释成层土中桩的完整性测试,建立了桩端为弹性阻尼支承、桩顶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粘弹性变截面桩与多层土共同作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和矩阵理论求得了该模型的振动半解析解,然后利用卷积定理和傅立叶逆变换求得瞬态... 为了合理解释成层土中桩的完整性测试,建立了桩端为弹性阻尼支承、桩顶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粘弹性变截面桩与多层土共同作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和矩阵理论求得了该模型的振动半解析解,然后利用卷积定理和傅立叶逆变换求得瞬态半个正弦波作用下桩顶响应的振动半解析解。最后,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桩周土层和桩身截面变化位置相同和不同两种情况下,桩周土参数的变化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桩身阻尼的变化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成层土 粘弹性 变截面 振动 荷载
下载PDF
4B-1200型平贝母药材收获机的改进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4
16
作者 宋江 刘丽华 +1 位作者 王密 张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1,共7页
针对4B-1200型平贝母药材收获机田间收获试验中存在的筛下贝土输送螺旋和尾轮转弯过程中需抬起这一转弯不够灵活问题;收获期多雨季,土壤含水分率高,分土铲表面土壤滞留堆积问题;尺寸大于8 mm以上的平贝母分离,尺寸在2.6~8 mm之间的平贝... 针对4B-1200型平贝母药材收获机田间收获试验中存在的筛下贝土输送螺旋和尾轮转弯过程中需抬起这一转弯不够灵活问题;收获期多雨季,土壤含水分率高,分土铲表面土壤滞留堆积问题;尺寸大于8 mm以上的平贝母分离,尺寸在2.6~8 mm之间的平贝母尚未分离这一分级不够彻底问题;装袋位置过低;平贝母产区动力来源以四轮拖拉机为主,手扶拖拉机来源不足的问题,改进设计平贝母药材收获机分土机构和振动筛,增加了提升机构设计,对改进前后的平贝母收获机进行损失率和损伤率对比试验;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振动筛曲柄转速、筛面倾角和筛面长度对分净率的联合影响。试验表明:改进机型在清理表层覆盖土、贝土输送、贝土分离、分级装袋等各部分工作更协调、平稳、可靠,收获的质量、适应性好,损失率、损伤率分别低于3.8%和2.9%,较改进前分别降低了1.1和1.2个百分比,满足行业标准规定;正交试验设计最优组合为:振动筛曲柄转速为550 r/min、筛面倾角为3°和筛面长度为1.6 m,分净率达到95%,满足行业标准规定和平贝母机械化收获的生产率要求。该研究为平贝母药材收获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机 机械化 设计 改进 平贝母 分土机构 提升机构 双层振动筛
下载PDF
考虑沉积作用的成层地基自重应力与沉降计算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康和 胡安峰 刘育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85-1589,共5页
研究了沉积作用对成层地基自重应力与沉降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对几种情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考虑沉积作用后自重应力将沿深度呈非线性变化,沉积作用对地基沉降的影响随荷载和土压缩性以及土层厚度的增加... 研究了沉积作用对成层地基自重应力与沉降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对几种情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考虑沉积作用后自重应力将沿深度呈非线性变化,沉积作用对地基沉降的影响随荷载和土压缩性以及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成层地基一维大应变固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成层地基 自重应力 沉降 沉积作用
下载PDF
紫色土典型三角形层状剖面入渗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冬兵 张平仓 +1 位作者 李亚龙 蔡崇法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5-320,共6页
通过室内特制的土壤水分入渗试验装置,分别设置上粗下细和上细下粗两种典型不同质地紫色土三角形层状剖面,探讨典型不规则层次结构的土壤入渗特性。结果显示,同一三角形层状剖面入渗,粗质土半剖面的垂直湿润锋随时间推进速度快于细质土... 通过室内特制的土壤水分入渗试验装置,分别设置上粗下细和上细下粗两种典型不同质地紫色土三角形层状剖面,探讨典型不规则层次结构的土壤入渗特性。结果显示,同一三角形层状剖面入渗,粗质土半剖面的垂直湿润锋随时间推进速度快于细质土。对于粗质土,上细下粗剖面设置下其半剖面的垂直湿润锋随时间推进速度快于上粗下细,但对于细质土,两种层状剖面设置下其垂直湿润锋随时间推进速度差异不明显。无论上粗下细,还是上细下粗,两种层状剖面对斜面湿润锋变化曲线影响不大。两种层状剖面入渗,湿润锋、入渗速率与时间均呈极显著幂函数关系。建立的紫色土典型三角形层状剖面入渗模型,经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且可与经验模型相互转换,模型参数也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紫色土 三角形层状剖面 土壤入渗
下载PDF
高陡层状土质边坡风蚀失稳过程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崔凯 朱彦鹏 +2 位作者 谌文武 王旭东 韩文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吐鲁番交河故城台地高陡层状土质边坡的失稳过程受风蚀控制和影响非常典型;在土层组合特征和抗风蚀能力差异以及当地终年多大风的气候特征的共同作用下,坡体土层形成风蚀空腔并在空腔的控制下发生变形破坏。以工程地质定性分析、风洞实... 吐鲁番交河故城台地高陡层状土质边坡的失稳过程受风蚀控制和影响非常典型;在土层组合特征和抗风蚀能力差异以及当地终年多大风的气候特征的共同作用下,坡体土层形成风蚀空腔并在空腔的控制下发生变形破坏。以工程地质定性分析、风洞实验、物理模拟为主要手段,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该边坡在自然风蚀改造过程中表现出具有特殊性、多样性和阶段性特征的失稳过程,验证了边坡风蚀空腔形成与发展的存在性,揭示了边坡在风蚀失稳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的差异风蚀和外挑块体变形破坏机理,为防治和监测此类边坡的变形破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 高陡土质边坡 风蚀 失稳过程 机理
下载PDF
交通荷载下层状路基动附加应力的弹性计算模型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汤连生 林沛元 +2 位作者 吴科 徐通 颜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08-2214,共7页
针对路基路面系统成层性的特点,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对车辆循环动载下路基动附加应力的计算模型进行探讨。首先假设路基路面各层为弹性层状体,将弹性动力学控制方程中的应力和位移变换为模态坐标下的状态矢量,分离并消去动附加应力表... 针对路基路面系统成层性的特点,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对车辆循环动载下路基动附加应力的计算模型进行探讨。首先假设路基路面各层为弹性层状体,将弹性动力学控制方程中的应力和位移变换为模态坐标下的状态矢量,分离并消去动附加应力表达式中的时间变量;然后借助Laplace变换将偏微分动力学方程转化为含积分变量的线性方程组,再用矩阵方法求得层状路基在变换域中的传递矩阵,结合路面车辆动载边界条件,建立层状道路系统动附加应力量化模型;最后采用Matlab编程语言对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算例表明,所建议的模型在路面结构层中产生的误差较小,不超过12%,而在路基层中产生的误差较大,将近35%,但总体上,本模型能较好模拟交通荷载下,路基路面层中动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具有实际工程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交通荷载 层状路基 动附加应力 传递矩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