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trospect on the Thought of Clean Government in History and Today -- Based on the Doctrine of Evil Human Nature of Syun Zih
1
作者 Zhang Haili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4-289,共6页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corruption has appeared 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causing serious harm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corruption has appeared 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causing serious harm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people,so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draws people’s attention.The doctrine of evil human nature of Syun Zih explained profound theories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view of interest with simple language,from which the origi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ould be found.As a result,we can have a right starting point,representing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people in the long-term exploration.The doctrine of evil human nature of Syun Zi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corrupt government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风廉政建设 学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历史 腐败现象 文化建设 全球化 注意力
下载PDF
性命之辨: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运气问题
2
作者 吴先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102,共9页
性命之辨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不仅具有浓郁的道德意蕴,而且与现代道德运气问题内在相通。儒家虽然承认命运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作用,但是将其限制在如贫富、寿夭等向外追求的领域,而坚决否认运气对于道德品性的决定... 性命之辨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不仅具有浓郁的道德意蕴,而且与现代道德运气问题内在相通。儒家虽然承认命运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作用,但是将其限制在如贫富、寿夭等向外追求的领域,而坚决否认运气对于道德品性的决定作用。从德性生成的角度来说,所有人都具有仁心善性,因此并不存在所谓生成运气的问题;从德性养成的角度来说,虽然德性养成的过程中会遭遇原因运气、环境运气、结果运气,但是儒家认为这些运气因素都是外在于内在德性的,它们只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不能影响更不能决定人们内在的道德品性。因此,儒家在道德运气问题上实际上与西方伦理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命之辨 道德运气 性善论 成性论
下载PDF
一以贯之的中庸人性观——孔子人性说浅析
3
作者 程强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人性论是儒家自先秦之后一直广为讨论的话题,是儒学体系核心观念之一。孔子作为儒家人性论的开创者,其学说一直被后学者所留意,但学者讨论孔子人性说,却一直未能从孔子中庸思想作深入探讨,未能从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观去解读孔子人性观... 人性论是儒家自先秦之后一直广为讨论的话题,是儒学体系核心观念之一。孔子作为儒家人性论的开创者,其学说一直被后学者所留意,但学者讨论孔子人性说,却一直未能从孔子中庸思想作深入探讨,未能从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观去解读孔子人性观。中庸人性观是孔子区别于其弟子,也区别于孟子人性说的根本处,也是他的人性说的广大包容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中庸人性观 人性说 孟子
下载PDF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古代哲学意蕴
4
作者 金明磊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汇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理论。通过深入研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中国古代哲学意蕴,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汇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理论。通过深入研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中国古代哲学意蕴,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哲学基础,中庸思想是其哲学思想内核,而道法自然思想则是其哲学实践方法论。这充分说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对于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中国古代哲学 天人合一 中庸 道法自然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野下的环境法价值论 被引量:16
5
作者 吕忠梅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7,共16页
建立统一的环境法价值体系是奠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法理基础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实践成效显著而又任重道远,迫切需要更新环境法价值理论,为调整“经济—社会—环境”巨大复杂系统、实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 建立统一的环境法价值体系是奠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法理基础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实践成效显著而又任重道远,迫切需要更新环境法价值理论,为调整“经济—社会—环境”巨大复杂系统、实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新目标提供系统整体协同的价值引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野下的环境法要求确立以人民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价值评价标准,构建由可持续发展目的性价值和生态安全、代际公平、种际和谐等工具性价值共同构成的环境法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法价值论 价值评价标准 目的性价值 工具性价值
下载PDF
人机交会:人工智能进化的类群亲历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天恩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0,共9页
生物进化的研究表明,非群体系统不能进化,越是高层次的进化,越是一个类群过程。所谓“类群”就是同类个体构成的群体,这是比“社会”更为基础的概念。进化之所以必须在一个类群中才能进行,就因为基因叠加产生具有进化意义的基因改变或... 生物进化的研究表明,非群体系统不能进化,越是高层次的进化,越是一个类群过程。所谓“类群”就是同类个体构成的群体,这是比“社会”更为基础的概念。进化之所以必须在一个类群中才能进行,就因为基因叠加产生具有进化意义的基因改变或新基因,必须在同类个体构成的群体中才可能出现。作为一个特殊的内外部关系发展过程,人工智能的通用化意味着智能个体在类群中的亲历。类群亲历即个体在同类智能体构成的群体中的亲身经历;类群亲历性就是智能个体在相应类群亲历中成长的特性。正是通用智能进化的类群亲历性,意味着通用机器智能和人类具有共同的本性。通用智能个体必须在相应智能类群亲历中成长的类群亲历性,为人类和人工智能关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智能 专用智能 通用智能 类群亲历性 智能进化
下载PDF
以情为本:《大学》“絜矩”之儒家治道
7
作者 宁静贤 于述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8,共8页
《大学》“絜矩”之道是在审慎而周密的度量中形成并持守治国、平天下的法度。本质上,“絜矩”之道乃情感体证之学。其基本精神,是强调治国之人要以自身的真实好恶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一己之情与家人、国人、天下人之情的相通相合,生成修... 《大学》“絜矩”之道是在审慎而周密的度量中形成并持守治国、平天下的法度。本质上,“絜矩”之道乃情感体证之学。其基本精神,是强调治国之人要以自身的真实好恶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一己之情与家人、国人、天下人之情的相通相合,生成修己治人的理性行为法则,并以此理性法则感化百姓、推施政教。“絜矩”之道下的治道由此获得了纯粹的主体自由性、公正性与平等性。这一理论指出了政治治理的根本所在,并能与西方技术性思维下的治道两相补足,为现代政治治理提供反思与补益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絜矩” 情感 好恶之情 通情 感化 儒家治道
下载PDF
Differential recognition of MHC class I molecules of xeno-/allo-endothelial cells by human NK cells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志民 张晓峰 +1 位作者 王宏芳 丰美福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0年第2期176-182,共7页
Using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and porc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PAEC) as target cells, human peripheral blood NK cells (PBNK) and NK92 cells as effector cells, the differential cytotoxicitie... Using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and porc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PAEC) as target cells, human peripheral blood NK cells (PBNK) and NK92 cells as effector cells, the differential cytotoxicities of NK cells to allo- and xeno-endothelial cells wer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MHC class I molecules on the cytotoxicity of human NK cells was assayed using acid treatment, and blockades of MHC class I antigens, CD94 and KIR (NKB1).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killing of PAEC by the two kinds of NK cell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UVEC. After acid-treatment,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two kinds of NK cells to PAEC and HUVEC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ut the magnitude of the enhancement is different. The enhancement of NK killing to acid treated HUVEC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to PAEC. Blockade of CD94 mAb did not alter the NK cytotoxicity, while blockade of NKB1 mAb enhanced the cytotoxicity of PBNK to HUVEC and PAEC by 95% and 29%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above suggested that the differential recognition of MHC I molecules of xeno-endothelial cells by human NK cells could be the major reason for higher NK cytotoxicity to PAEC. KIR might be the primary molecule that transduced inhibitory signals when endothelial cells were injured by NK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porc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PAEC) peripheral blood natural KILLER CELLS (PBNK) NK92 acid treatment MHC class I MOLECULES cytotoxicity.
原文传递
尽人性与尽物性——基于朱熹《中庸》诠释的考察
9
作者 杨抒漫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8-93,共6页
关于尽人性和尽物性,朱熹有着细致且深刻的论述。朱熹认为人性和物性的关系展现出双重向度:理同气异、理异气同。参赞天地化育以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为进路。其中,尽己性的前提是知性与尽心;尽人性是尽己性在政治哲学向度上的延伸;... 关于尽人性和尽物性,朱熹有着细致且深刻的论述。朱熹认为人性和物性的关系展现出双重向度:理同气异、理异气同。参赞天地化育以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为进路。其中,尽己性的前提是知性与尽心;尽人性是尽己性在政治哲学向度上的延伸;尽物性则既是融通人与万物的哲学命题,也是人按照自身需要而合理利用万物的实践纲领。朱熹对人性和物性的解读综合了孟子性善论和告子“生之谓性”,且在与禅宗“作用是性”的斗争中进一步确证自身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中庸》 人性 物性 尽性
下载PDF
《中庸》德育思想对当代儿童教育的启示
10
作者 刘怡 钟巧灵 《特立研究》 2023年第2期44-49,共6页
《中庸》的“人性论”“中和”“修道立教”等思想,对当代儿童教育具有以下启示:坚持以人为本,不任性不抑性;坚持因材施教,不陵节而施;尊重个体差异性,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学会变通,平等对待儿童;从小事做起,发展道德自觉;注重天道人道统... 《中庸》的“人性论”“中和”“修道立教”等思想,对当代儿童教育具有以下启示:坚持以人为本,不任性不抑性;坚持因材施教,不陵节而施;尊重个体差异性,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学会变通,平等对待儿童;从小事做起,发展道德自觉;注重天道人道统一,做好本职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人性论 中和 修道立教 儿童教育
下载PDF
生态哲学之维:自然价值的双重性及其统一 被引量:24
11
作者 包庆德 彭月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0,共8页
学术界就自然价值的不同理解形成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主张。从生态哲学理论维度审视,对自然价值应从“以人为尺度”和“以自然为尺度”两个层面加以考察。前者是人类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效尺度;后者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 学术界就自然价值的不同理解形成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主张。从生态哲学理论维度审视,对自然价值应从“以人为尺度”和“以自然为尺度”两个层面加以考察。前者是人类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效尺度;后者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只有将两者在实践中给予双重观照达到有效统一,才能超越传统主客二分的简单化和僵化的历史局限性,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们值 人的尺度 自然的尺度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青 苑昌昊 李广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8-93,共6页
课程性质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问题。新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研究包含"工具说""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以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三个主要阶段。七十年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研究昭示着其研究必须立足语... 课程性质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问题。新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研究包含"工具说""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以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三个主要阶段。七十年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研究昭示着其研究必须立足语言本体,坚定研究的逻辑线;适应时代要求,坚固研究的时间线;强化实践应用,坚守研究的生命线。其未来研究的基本趋势将是将依附提升至独立,以彰显学段的独立性;从人工回归于自然,以顺应语用的信息化;将抽象上升到具体,以激发研究的实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程性质 新中国成立70年 工具性 人文性 思想性
下载PDF
小班化教学的人性根源——对中美小班化教学中存在的“物的逻辑”的批判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陶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87,共5页
小班化教学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物的逻辑"渗透于、充斥于小班化教学的各个领域,严重地阻碍着它的深入发展。这集中表现在为:实践领域的"唯成绩决定论"、研究领域的"唯经济决定论"。通... 小班化教学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物的逻辑"渗透于、充斥于小班化教学的各个领域,严重地阻碍着它的深入发展。这集中表现在为:实践领域的"唯成绩决定论"、研究领域的"唯经济决定论"。通过对小班化教学产生、发展的根本前提、内在动力和价值诉求的人性根源的揭示可知:"人是目的"是小班化教学的灵根所在与命脉所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人性 批判
下载PDF
毛泽东文艺意义调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以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心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郁琪 蒋林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4,共6页
毛泽东《讲话》具有丰富而明确的文艺意义调度思想。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功利主义观念出发,强调政治标准第一并以社会效果来反向规范、调整文学创作,为革命文艺的意义生产提供了一条极具可操作性的外部路径。对人性和阶级性两个概念内涵... 毛泽东《讲话》具有丰富而明确的文艺意义调度思想。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功利主义观念出发,强调政治标准第一并以社会效果来反向规范、调整文学创作,为革命文艺的意义生产提供了一条极具可操作性的外部路径。对人性和阶级性两个概念内涵的重新解释,对歌颂和暴露问题的辩证阐述,则从文本内部为革命文艺的意义生产确定了最基本的价值轴线和价值意向呈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艺思想 意义调度 功利主义 人性 阶级性
下载PDF
世硕与王充的人性论思想研究——兼论《孟子·告子上》公都子所述告子及两“或曰”的人性论问题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丁四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54,共12页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第一种人性主张,属于“性一”之论;最后一种,则非。因此主张“性一”的竹简《性自命出》(《性情论》)篇,不属于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和世硕这帮儒者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子 世硕 扬雄 王充 人性论 《孟子》 《论衡》
下载PDF
试析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产生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凌志 杨德才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4,共4页
文章深入探寻了西方社会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产生过程,以及我国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创新及其实践,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贯彻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 理论 产生 意义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性问题讨论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彬 刘浩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80,共5页
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性问题讨论有其社会发展的背景,其内容涉及对人性内涵的界定、人性的共同性和阶级性的关系问题、人性的异化和复归以及与其相关的人道主义问题等。这一问题的讨论于改革开放后伦理学研究来讲,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同样对... 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性问题讨论有其社会发展的背景,其内容涉及对人性内涵的界定、人性的共同性和阶级性的关系问题、人性的异化和复归以及与其相关的人道主义问题等。这一问题的讨论于改革开放后伦理学研究来讲,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同样对现实的道德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问题 人性的共同性和阶级性 人性的异化和复归 人道主义
下载PDF
论孟子的心性说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应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51,共6页
性善说是孟子心性理论的基础或理论前提,从这一前提出发,孟子不仅提出了理想人格的具体范式,而且进一步探讨了实现这一理想人格的现实途径。孟子的心性理论特别是人格范式思想虽有极大的理论偏颇和消极作用,但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也产... 性善说是孟子心性理论的基础或理论前提,从这一前提出发,孟子不仅提出了理想人格的具体范式,而且进一步探讨了实现这一理想人格的现实途径。孟子的心性理论特别是人格范式思想虽有极大的理论偏颇和消极作用,但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孟子心性理论对于道德之于人的尊严之意义的强调,对于当代人走出文化困境并重新确立心性与德性方面的理想,有重要而深远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心性论 人格范式 现代意义 人性本善论 "尚志"论 "寡欲"论 "苦其心志"论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中的人性、人道主义问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世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44,59,共1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论界就人性、人道主义及其与文艺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些讨论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在20世纪50、60年代,主流文论界基本上通过批判的方式以阶级性替代、否定了人性,也否定了文艺表现人性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论界就人性、人道主义及其与文艺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些讨论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在20世纪50、60年代,主流文论界基本上通过批判的方式以阶级性替代、否定了人性,也否定了文艺表现人性的必要性、重要性,其结论和批判的方式都严重地影响了学术的健康发展;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学术环境的改变,随着文艺、文论的拨乱反正,文论界、美学界、哲学界逐渐正视这个问题,就人性、人道主义的含义,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人性、人道主义与文艺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比较自由的讨论,但是,就基本观点而言,学界仍然存在着一定相当大的差别、分歧,甚至严重的对立。尽管如此,大多数学者仍然肯定了人性、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它们的联系,以及文艺表现人性、人情的重要性。这两次讨论主要针对人性与人的阶级性、社会性的关系,力图把文艺从"极左"政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也澄清了不少理论问题、促进了文艺创作与批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经济、金钱已经对人的存在与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探讨人性、人道主义及其与文艺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新形势下文艺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艺理论 人性 人道主义 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 文艺思想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和商业制作模式制约下的左翼电影——以《母性之光》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袁庆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72-76,共5页
左翼电影与其说是着力于单纯的意识形态解读和政治宣传,其实还不如说是同时迎合、满足了电影市场及其观众对新理念、新思想和新人物的渴望和需求。譬如《母性之光》实际上是将刚刚兴起的阶级、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观念与行为意识,套用旧... 左翼电影与其说是着力于单纯的意识形态解读和政治宣传,其实还不如说是同时迎合、满足了电影市场及其观众对新理念、新思想和新人物的渴望和需求。譬如《母性之光》实际上是将刚刚兴起的阶级、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观念与行为意识,套用旧市民电影常用的家庭婚姻叙事模式予以个案重演和主题置换,结果自然是标新立异、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它的演绎未必符合历史真实,但却收到思想传播和电影市场一石二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 阶级性 人性 生活真实 流行元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