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Harmonious Discourse of Publicity Documentary Seasons of China Based on Transitivity System
1
作者 WANG Ming-qi XU Xiao-ran ZHOU Hong-ho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9期669-679,共11页
Publicity documentar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image of one country dur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easons of China is a publicity documentary introduc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24 sola... Publicity documentar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image of one country dur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easons of China is a publicity documentary introduc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24 solar terms.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framework of Harmonious Discourse Analysis,this thesis uses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to analyze the harmonious discourse of this documentary based on the transitivity system.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discourse of Seasons of China conveys the China’s ecological concept of respecting,following and protecting the nature,while telling the stori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24 solar terms,highlighting the image of China as a responsible country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ity documentary Seasons of China Harmonious discourse Analysis national ecological image
下载PDF
Educational Discourse in Film:The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al Documentaries
2
作者 MAO Yijing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11年第4期620-638,共19页
As presented in documentary form,the discourse of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of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 is very different from its written counterpart.Documentary discourse provides a perspective on education as real... As presented in documentary form,the discourse of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of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 is very different from its written counterpart.Documentary discourse provides a perspective on education as realized and understood through the lens.On screen,evolving thoughts on Chinese education have been reconstructed.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explores developments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documentary in China.The value of the audio-visual method of expressing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s pursued.The meaning of this evidence is thus rest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cational documentary Chinese education film discourse
原文传递
基于多模态和叙事话语的学习强国平台“一带一路”纪录片分析
3
作者 徐波 周晔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03-108,共6页
以多模态话语和新闻叙事学为理论基础,以学习强国平台国际栏目下“一带一路”6集纪录片为语料,对记录片的叙事行为、叙事策略、叙事视角进行了分析;基于纪录片的声音、图像、语言等多模态符号,从再现意义、构图意义和互动意义三个方面... 以多模态话语和新闻叙事学为理论基础,以学习强国平台国际栏目下“一带一路”6集纪录片为语料,对记录片的叙事行为、叙事策略、叙事视角进行了分析;基于纪录片的声音、图像、语言等多模态符号,从再现意义、构图意义和互动意义三个方面分析了纪录片所呈现多模态话语特点。分析发现,纪录片用客观事实叙事,用第三者和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来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用话题视角来强化和凸显“一带一路”的互融互通,凸显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从而达到从普通人物的视角阐述国家大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强国 “一带一路”纪录片 多模态话语 叙事学
下载PDF
习近平语言艺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硕 肖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0-68,共9页
习近平语言艺术,是习近平在讲话时运用艺术性话语技巧将治国理政思想转换成通俗化、形象化、大众化的话语表达,形成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习式”话语风格,是一种进行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话语资源。当前,学术界围绕习近平语言... 习近平语言艺术,是习近平在讲话时运用艺术性话语技巧将治国理政思想转换成通俗化、形象化、大众化的话语表达,形成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习式”话语风格,是一种进行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话语资源。当前,学术界围绕习近平语言艺术的科学概念、生成逻辑、表现形式、话语特色、话语价值等方面展开了深层次、系统性的研究和讨论。以往研究成果的主要成绩是:大致明确了习近平语言艺术“何以表现”“有何特征”等基本问题。但仍有不足之处:在研究内容上,对于习近平语言艺术的科学概念和生成逻辑,尤其是对其生成脉络的阶段划分尚未产生系统成果和一致观点,同时在话语价值和话语启示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鲜有对其他领域和其他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在研究方法上,跨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语言艺术 话语风格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新时期报告文学中体育话语的嬗变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晓甜 牟春蕾 +1 位作者 李岩 李立园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以话语研究作为切入点,选取新时期报告文学相关作品为研究文本,以"体育话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时代语境和体育话语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80年代前期体育话语中知识分子立场的苏醒和80年代后期体育... 以话语研究作为切入点,选取新时期报告文学相关作品为研究文本,以"体育话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时代语境和体育话语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80年代前期体育话语中知识分子立场的苏醒和80年代后期体育话语中知识分子立场的精英化。80年代前期,体育题材报告文学为赞美体育人、歌颂体育事业的"冠军文学"所主导;80年代后期,"问题文学"以冷峻、犀利的笔调对体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不论是"冠军文学"还是"问题文学"时期,话语中的知识分子立场始终贯穿于新时期报告文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话语 报告文学 体育文学 冠军文学
下载PDF
在事实与虚构之间——论纪录片叙事的真实问题 被引量:13
6
作者 景秀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6-102,共7页
纪录片真实有着极其复杂的深刻的内涵。从叙述性、文本性上看,纪录片的真实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强调客观性,实际上就是强调它所表现的对象应该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事物。从媒介特性上看,纪录片真实是见证的真实。从读者角度看,纪录... 纪录片真实有着极其复杂的深刻的内涵。从叙述性、文本性上看,纪录片的真实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强调客观性,实际上就是强调它所表现的对象应该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事物。从媒介特性上看,纪录片真实是见证的真实。从读者角度看,纪录片的真实是技巧的、文化的、心理的。从话语层面上看,纪录片是不可能到达"真实界",它只能培植一种"真实性的效果"。认识纪录片真实内涵,对纪录片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真实 虚构 文本 话语
下载PDF
多重话语空间下的中国形象:以纪录片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忠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22-28,共7页
中国题材纪录片本身处于一个中国形象的视觉/听觉系统之中,包含在中国形象视觉/听觉史的逻辑中,在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中处于独特的地位。纪录片对中国形象不断位移的表述渗透着多重认同关系,所面临的他者塑造与自我认同等困境正来自于... 中国题材纪录片本身处于一个中国形象的视觉/听觉系统之中,包含在中国形象视觉/听觉史的逻辑中,在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中处于独特的地位。纪录片对中国形象不断位移的表述渗透着多重认同关系,所面临的他者塑造与自我认同等困境正来自于中国形象的控制性关系以及话语权力场域的张力。在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形象的表达结构、生产机制以及意义过程必然是在相互作用中才能够得以确定。面对官方、民间和西方多重话语空间,中国形象寻求的正是对话性话语空间的生成与多重话语空间互为建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纪录片 话语空间场域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国内对比语篇研究:现状与借鉴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博森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7-40,46,共5页
对比语篇研究是对比语言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之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首先评介近20年来我国对比语篇研究者在这一领域探索的成果,然后探讨国外语篇研究理论对对比语篇研究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对比语篇研究 国内 述评
下载PDF
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的多模态语篇构建研究——以纪录片《孔子》(国际版)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耿敬北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8-54,共7页
基于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语言、思维与文化障碍,结合视觉文化和新媒体时代语境,文章运用多模态语篇理论构建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的多模态语篇框架,探索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模式,并从跨文化语境、文化体系转换、... 基于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语言、思维与文化障碍,结合视觉文化和新媒体时代语境,文章运用多模态语篇理论构建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的多模态语篇框架,探索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模式,并从跨文化语境、文化体系转换、跨文化叙事转换、跨文化模态转换、跨文化多模态语篇设计、语篇跨文化传播媒介选择等层面分析了纪录片《孔子》(国际版)跨文化传播的多模态语篇构建过程,旨在为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提供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典籍 跨文化传播 多模态语篇 纪录片《孔子》(国际版)
下载PDF
中国纪录片话语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勇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纪录片话语研究是媒介话语研究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运用话语理论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来揭示纪录片发展背后的权力与控制问题。现阶段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纪录片的研究,另一个是关于话语与话语分析的研究。这两个方... 纪录片话语研究是媒介话语研究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运用话语理论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来揭示纪录片发展背后的权力与控制问题。现阶段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纪录片的研究,另一个是关于话语与话语分析的研究。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话语 纪录片研究 话语研究
下载PDF
BBC中国话语的新转向?——与史蒂夫·休利特(Steve Hewlett)的访谈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颖 潘梦琪 史蒂夫.休利特 《全球传媒学刊》 2016年第2期130-133,共4页
BBC制作/出品的中国主题纪录片一经问世,总能引起中国观众,尤其是中国网民的广泛关注。新年伊始,BBC新推出的两部纪录片由于与过往突出"批判"中国社会的格调不同,而饱受国人热议。本文特此采访英国知名媒体评论家史蒂夫·... BBC制作/出品的中国主题纪录片一经问世,总能引起中国观众,尤其是中国网民的广泛关注。新年伊始,BBC新推出的两部纪录片由于与过往突出"批判"中国社会的格调不同,而饱受国人热议。本文特此采访英国知名媒体评论家史蒂夫·休利特,企图从另一个视角了解英国媒体人、英国受众对此如何解读,并进一步挖掘BBC纪录片背后的制作机制、内部运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C纪录片 中国主题 话语 相互理解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的话语政治与影像政治——以中、日、美、英纪录片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进 蒲睿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72-79,共8页
中国、日本、美国、英国以及印度五国对丝绸之路的名称、路线、地点的命名均有所不同。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国的纪录片中,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方式和维度各有差异。同时,四国纪录片在叙事手法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中蕴含着各国对... 中国、日本、美国、英国以及印度五国对丝绸之路的名称、路线、地点的命名均有所不同。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国的纪录片中,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方式和维度各有差异。同时,四国纪录片在叙事手法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中蕴含着各国对丝绸之路话语与影像符号的协商与争夺。各国的政治诉求在纪录片中以审美形式表现出来,在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获得更多观众的审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话语 影像 纪录片 叙事
下载PDF
中国形象的域外生成——以国外影展中的中国民间纪录片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忠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中国民间纪录片作为中国形象的研究材料和文本对象,也是中国形象的传播载体,生产出了一整套关于中国形象的知识体系和表述系统,也可以视作中国形象话语实践过程。中国形象的生产和流通在西方电影节中呈现出复杂的动机和过程。本文试图... 中国民间纪录片作为中国形象的研究材料和文本对象,也是中国形象的传播载体,生产出了一整套关于中国形象的知识体系和表述系统,也可以视作中国形象话语实践过程。中国形象的生产和流通在西方电影节中呈现出复杂的动机和过程。本文试图考察西方电影节如何透过中国民间纪录片完成中国形象权力话语的机制运作;在这过程中,中国形象呈现出何种意象和结构,又是如何被西方控制表述以及整合重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电影节 民间纪录片 权力话语
下载PDF
天安门形象的多重话语分析:基于纪录片的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忠波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5期31-36,共6页
在官方话语体系中,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阅兵和节日庆典本身是证明新中国合法性和先进性的纪念仪式,能够实现传播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的政治功能,同时,也是中国形象自我塑造的形式。随着中国当代纪录片话语方式和价值诉求的不断变化... 在官方话语体系中,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阅兵和节日庆典本身是证明新中国合法性和先进性的纪念仪式,能够实现传播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的政治功能,同时,也是中国形象自我塑造的形式。随着中国当代纪录片话语方式和价值诉求的不断变化,单一主体性的天安门形象发生了变动和分化,天安门形象的内涵和意义在不同纪录片中获得了更新和重新阐释的机会。作为官方意识形态隐喻的天安门,是权力符号和政治象征,很多关于中国的域外纪录片都会拍摄天安门,这一中国象征物的镜头,往往并不遵循官方权力话语的美学方式。本文试图考察官方、民间和西方多重话语空间中的天安门形象的生产过程以及传播状况,并分析不同的权力话语对天安门形象不断争夺与重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天安门形象 多重话语空间
下载PDF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话语框架及其国家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忠波 孙睿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4-81,共8页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话语框架进行总结,分析在“五通发展”的话语框架下所建构的国家形象中“,高铁“”和文化”和“文化遗产”三方面形象内涵,关注其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意义和价值...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话语框架进行总结,分析在“五通发展”的话语框架下所建构的国家形象中“,高铁“”和文化”和“文化遗产”三方面形象内涵,关注其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对“一带一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进程中所凸显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国家形象 五通发展
下载PDF
记录片的话语层次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婷 刘嘉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19-121,共3页
记录片的语言根据其情景语境可分为3个话语层次:一是全知叙述话语,二是限知叙述话语;第三是非叙述性话语。现依据叙事学理论对记录片的情景语境进行归类,分析记录片的3个话语层次的特点。
关键词 记录片 话语层次 情景语境 叙事情景
下载PDF
《舌尖上的中国》中“乡愁”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玲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3期62-64,共3页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致力于介绍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包含了文字、画面、音乐、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多模态语篇。本文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舌尖上的中国》进行视觉、听觉、味觉、文化四个层面的分析,试图探...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致力于介绍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包含了文字、画面、音乐、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多模态语篇。本文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舌尖上的中国》进行视觉、听觉、味觉、文化四个层面的分析,试图探讨该片如何通过不同模态来多方位展现国人浓郁的乡愁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纪录片 多模态话语 《舌尖上的中国》
下载PDF
百年来藏书纪事诗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生杰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3-99,共7页
自晚清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成书以来,后续之作频出。学术界对这个诗文结合的新文体十分感兴趣,各种研究之作层出不穷,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作者研究,对叶昌炽、伦明等人生平和学术志业多所关注;另一方面是著作研究,对各种藏书纪... 自晚清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成书以来,后续之作频出。学术界对这个诗文结合的新文体十分感兴趣,各种研究之作层出不穷,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作者研究,对叶昌炽、伦明等人生平和学术志业多所关注;另一方面是著作研究,对各种藏书纪事诗作品的创作经过、文献价值、学术影响等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书纪事诗 叶昌炽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日本NHK纪录片中战败话语及其历史认知
19
作者 刘忠波 许祥一 《日本研究》 2019年第3期48-56,共9页
2000年以来,日本NHK纪录片中的战败话语主要是从"围绕战略、组织和媒体而展开的战败原因讨论""围绕伤亡、苦难和创伤而展开的战争后果叙述"和"基于宣告投降和审判事件的回溯"三个方面展开,而战败话语传... 2000年以来,日本NHK纪录片中的战败话语主要是从"围绕战略、组织和媒体而展开的战败原因讨论""围绕伤亡、苦难和创伤而展开的战争后果叙述"和"基于宣告投降和审判事件的回溯"三个方面展开,而战败话语传递出来的意识形态的产生机制与表现形式,是理解战后日本历史认知的关键。通过NHK纪录片战败话语的媒介内容分析,可以发现战败话语未能厘清日本的侵略者身份,存在过于强烈的受害者意识,亦未能以事实视角去看待参战各国之间的关系。日本媒体对战败的历史认知中存在暧昧性,对战争的反思存在偏见性,也反映了战后日本社会反战思想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K纪录片 战败话语 媒介话语 历史认知 日本侵华战争
下载PDF
中国“抗战主题”电影的美学特征
20
作者 蒋尧尧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3-58,共6页
"抗战电影",即是在抗战期间为了抗战需要而创作的电影。那么,抗战电影必然具有鲜明的社会意识形态特征,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意志和精神向度,它的美学品格无疑是国家想象和民族政治需要。抗战电影正是以民族存亡为己任的电... "抗战电影",即是在抗战期间为了抗战需要而创作的电影。那么,抗战电影必然具有鲜明的社会意识形态特征,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意志和精神向度,它的美学品格无疑是国家想象和民族政治需要。抗战电影正是以民族存亡为己任的电影界知识分子政治美学的艺术实践。抗战电影的主题就是"救亡图存",这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政治。与压倒一切的"救亡图存"主题相适应的则是它所彰显的政治美学特征,影像话语权力的初建以及呈现出的纪实美学形态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电影 美学特征 影像话语权 纪实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