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8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ternal blast flow field evolution and response mechanism of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dome struc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Shao-bo Qi Guang-yan Huang +1 位作者 Xu-dong Zhi Feng F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41-253,共13页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dome structure are commonly high-profile building in the public and can be attractive targets for terrorist bombings,so the public can benefit from enhanced safety with a stronger understandin...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dome structure are commonly high-profile building in the public and can be attractive targets for terrorist bombings,so the public can benefit from enhanced safety with a strong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 of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dome structure under explosion.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cess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performance of the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dome under external blast load.Bo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shown that structural deformation is remarkably delayed compared with the velocity of blast wave,which advises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large-span reticulated dome structure has a negligible effect on the blast wave propagation under explosion.Four failure modes ar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the plastic development of each ring and the residual spatial geometric of the structure,i.e.,minor vibration,local depression,severe damage,and overall collapse.The plastic deformation energy and the displacement potential energy of the structure are the main consumers of the blast energy.In addition,the stress performance of the vertex member and the deep plastic ratio of the whole structure can serve as qualitative indicators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failure m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rnal blast loading Reticulated dome structur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Dynamic response mode Response mechanism
下载PDF
南极Dome A地区低温低压环境下智能照明控制技术探索
2
作者 李仲元 郝洛西 汪统岳 《照明工程学报》 2023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南极内陆Dome A地区极端恶劣的环境对科考人员的生理极限及作业效率构成了严峻挑战,而无人观测站可突破人类生理限制,持续高效工作,其关键运维技术,包括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等越发受到各国重视。本文在总结Dome A地区遥远、低温、极夜、白... 南极内陆Dome A地区极端恶劣的环境对科考人员的生理极限及作业效率构成了严峻挑战,而无人观测站可突破人类生理限制,持续高效工作,其关键运维技术,包括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等越发受到各国重视。本文在总结Dome A地区遥远、低温、极夜、白化天等不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适应该区域极端环境、满足科考人员工作需求、便于远程及现场操作的智能照明系统运维模式,进行满足极昼极夜环境下无人观测站室内监测及维护需求的智能照明适宜技术选型。通过对铱星传输模块、Wi-Fi无线网关等子系统的组合,提出可耐受Dome A地区低温低压环境的现场照明监控设备控制方案,对南极无人站区的建设及相关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e A 无人观测站 智能照明控制技术 铱星传输模块 Wi-Fi无线网关
下载PDF
青少年高度近视Dome征伴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的多模式影像特征
3
作者 王若宜 赵玥 姚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0-1924,共5页
目的:观察青少年高度近视圆顶样黄斑(简称Dome征)伴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SRF)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探讨其典型特征与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05于我院确诊为高度近视Dome征伴黄斑区SRF的青少年患者21例39眼,行彩色眼... 目的:观察青少年高度近视圆顶样黄斑(简称Dome征)伴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SRF)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探讨其典型特征与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05于我院确诊为高度近视Dome征伴黄斑区SRF的青少年患者21例39眼,行彩色眼底照相(CFP)、眼底自发荧光(FAF)、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及眼电图(EOG)检查,其中18例36眼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随访12mo,记录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CMT)变化情况。结果:眼底检查可见患眼均呈高度近视豹纹状改变,中心凹可见颗粒样物质沉积;SD-OCT检查显示黄斑区全层呈圆顶样隆起,中心凹下神经上皮层局限性脱离,外界膜内表面可见中高反射附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反射不均匀;FAF检查显示黄斑区呈轻度“牛眼征”改变;FFA检查显示黄斑区拱环周围环绕颗粒状透见荧光;OCTA检查的En face图中可见清晰的神经上皮脱离区边界,切线对应椭圆体带-RPE分层面,可见神经上皮脱离区内散在大小不一的颗粒状高反射,未见明显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OCTA检查随访可见黄斑区SRF可存在无规律的自行增多或吸收;EOG检查显示光峰与暗谷(LP/DT,或称Arden比)比值正常,均>1.55。基线、随访1、3、6、12mo,纳入患者CMT(246.95±11.46、247.10±13.03、246.62±12.23、248.05±14.00、247.92±11.66μm)无显著差异(F=0.144,P=0.965)。结论:多模式影像检查有助于青少年高度近视Dome征伴黄斑区SRF的临床诊断,并且在与典型Best病病变前期的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圆顶样黄斑(dome征) 视网膜下积液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影像特征
下载PDF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probability modelling of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f a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dome subjected to an external blast loading
4
作者 Shao-bo Qi Guang-yan Huang +1 位作者 Xu-dong Zhi Feng F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52-163,共12页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f a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dome to external explosions is shaped by many variables,and the associated uncertainties imply non-deterministic results.Existing deterministic methods for predict...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f a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dome to external explosions is shaped by many variables,and the associated uncertainties imply non-deterministic results.Existing deterministic methods for predic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specific explosions do not account for these uncertainties.Therefore,the impact of the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input variables on the structures’response needs to be studied and quantified.In this study,a parametric uncertain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irst.Then,local and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drivers of the structural dynamic response.A probabilistic structural respons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sensitive variables and a reasonable sample size.Furthermore,some deterministic empirical methods for explosion-resistance design,including the plane blast load model of CONWEP,the curved blast load model under the 50%assurance level,and the 20%mass-increased method,were used for evaluating their reliability.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f a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dome to an external blast loading is lognormally distributed.Evidently,the MB0.5 method based on the curved reflector load model yielded results with a relatively stable assurance rate and reliability,but CONWEP did not;thus,the 1.2MB0.5 method can be used for making high-confidence simple predictions.In addi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explosion parameters.Based on these results,it is suggested that for explosion proofing,setting up a defensive barrier is more effective than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e structure Blast load uncertainty Sensitivity analysis Probabilistic investigation Reliability evaluation
下载PDF
ICESat卫星及其在南极Dome A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鄂栋臣 徐莹 张小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39-1142,共4页
概述了GLAS高度计的在轨性能,分析了其数据产品的精度。利用高精度的ICESat卫星测高数据,以及第21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冰盖考察GPS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此次考察中南极内陆冰盖Dome A最高点可能区域选取的正确性,并分析了Dome A最高点... 概述了GLAS高度计的在轨性能,分析了其数据产品的精度。利用高精度的ICESat卫星测高数据,以及第21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冰盖考察GPS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此次考察中南极内陆冰盖Dome A最高点可能区域选取的正确性,并分析了Dome A最高点位置测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S高度计 在轨性能 ICESAT dome A
下载PDF
南极Dome A地区高精度DEM的建立——顾及波形重定、坡度改正及数据融合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斐 宋国云 +2 位作者 杨元德 郝卫峰 杨全明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3-410,共8页
介绍了CryoSat-2LRM模式下优化后的OCOG、CFI和LIRT的3种波形重定算法。基于南极Dome-A昆仑站区的实测GPS数据,比较了CryoSat-2LRM模式下的3种波形重定方法,对不同波形重定算法下的测高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OCOG算法精... 介绍了CryoSat-2LRM模式下优化后的OCOG、CFI和LIRT的3种波形重定算法。基于南极Dome-A昆仑站区的实测GPS数据,比较了CryoSat-2LRM模式下的3种波形重定方法,对不同波形重定算法下的测高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OCOG算法精度最好,与GPS结果平均差值约为-0.07m,标准差约为0.60m,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算法。通过比较坡度与卫星数据精度的关系,发现坡度因素对于卫星测高数据精度的影响不可忽视,在Dome A地区验证结果表明,坡度改正可使得卫星测高精度提高约38%。最后联合GPS和CryoSat-2OCOG数据,建立了南极Dome-A地区300m分辨率DEM,其精度约为0.2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oSat-2 dome A GPS 波形重定 坡度改正 DEM
下载PDF
DOMES—一个已开发的调度操作管理专家系统 被引量:11
7
作者 唐国庆 伍斌 +3 位作者 徐洪彬 方恭寿 黄纪衡 宋祥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10,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东南大学与安徽省调度中心用PROLOG语言合作研制开发的调度操作管理专家系统—DOMES,它能正确开出安徽省调所必需的各类调度命令票与操作票,并已在IBM-AT-286上成功地投入运行。本文描述了DOMJJ的结构、性能与功能,介绍了其... 本文介绍了东南大学与安徽省调度中心用PROLOG语言合作研制开发的调度操作管理专家系统—DOMES,它能正确开出安徽省调所必需的各类调度命令票与操作票,并已在IBM-AT-286上成功地投入运行。本文描述了DOMJJ的结构、性能与功能,介绍了其数据库与规则库,简要讨论了该专家系统的进一步扩展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eS 电力系统 调度 专家系统
下载PDF
冰雷达探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以南极冰盖DomeA地区的数据处理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甜甜 孙波 +5 位作者 关泽群 崔祥斌 冯甜甜 唐学远 张栋 陈昀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4,共8页
提出了冰雷达数据处理的流程,详细论述了冰雷达数据处理中常规修正的关键技术:静态校正、增益控制、带通滤波以及偏移处理等。以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 24)所获取的Dome A地区30 km×30 km范围冰雷达原始数据处理作为实例... 提出了冰雷达数据处理的流程,详细论述了冰雷达数据处理中常规修正的关键技术:静态校正、增益控制、带通滤波以及偏移处理等。以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 24)所获取的Dome A地区30 km×30 km范围冰雷达原始数据处理作为实例,提取得到了该区域冰盖内部等时层埋深以及冰盖的冰厚数据。通过插值展现了冰盖等时层以及冰岩界面的三维空间形态,结合该区域ICESat冰盖表面高程数据,构建出了Dome A地区涵盖冰盖表面、冰盖等时层以及冰岩界面形态特征的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雷达dome A数据处理 等时层 三维模型
下载PDF
Dome效应对四孔大气相干长度仪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倪志波 黄宏华 +2 位作者 黄印博 朱文越 饶瑞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51-2555,共5页
以水平方向距仪器1 000 m的卤钨灯为光源,通过同步对比实验探究了两台四孔大气相干长度仪的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它们测得的大气相干长度的大小和总体变化趋势能够较好吻合,相关性系数均在0.94以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 以水平方向距仪器1 000 m的卤钨灯为光源,通过同步对比实验探究了两台四孔大气相干长度仪的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它们测得的大气相干长度的大小和总体变化趋势能够较好吻合,相关性系数均在0.94以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Dome效应对该系统性能的影响。该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大气相干长度变小,其强度则由系统沿光路方向移动的距离决定。当移动距离小于15 cm时,Dome效应较弱,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在距离从15 cm增至55 cm的过程中,其强度不断增加,并在55 cm处达到最强,此后则不再随距离的增加而变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果的相关系数始终在0.9以上,即Dome效应对大气相干长度的总体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相干长度 dome效应 一致性 相关性
下载PDF
用雷达电磁波探测研究南极冰盖浅层散射特征:以中山站至Dome A冰盖断面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芸芸 孙波 +4 位作者 柯长青 崔祥斌 唐学远 郭井学 张向培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9,共12页
本研究运用双频雷达(60MHz和179MHz)获取的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的雷达回波探测数据,对冰盖浅部100—700m的雷达内部反射层和接收功率变化定量计算分析表明,60MHz的雷达回波能量比179MHz衰减得更快;中山站—Dome A断面冰盖浅层700m以... 本研究运用双频雷达(60MHz和179MHz)获取的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的雷达回波探测数据,对冰盖浅部100—700m的雷达内部反射层和接收功率变化定量计算分析表明,60MHz的雷达回波能量比179MHz衰减得更快;中山站—Dome A断面冰盖浅层700m以上的雷达反射层形成的主导原因是冰密度的变化;断面上不同测站点间同一深度的接收功率差值达到10dB,表明冰盖浅层散射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雷达 中山站—dome A断面 东南极 冰盖浅部 散射
下载PDF
基于H-Dome重构的大豆图像分割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晓婷 陈江红 陈庆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1-824,共4页
在大豆品质检测过程中,大豆图像籽粒粘连给后续检测、分析等处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H-Dome重构的分水岭算法,先对二值图像进行H-Dome灰度形态重构合并极值,再对重建后的图像用距离变换得到距离图像,然后利用分水岭算... 在大豆品质检测过程中,大豆图像籽粒粘连给后续检测、分析等处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H-Dome重构的分水岭算法,先对二值图像进行H-Dome灰度形态重构合并极值,再对重建后的图像用距离变换得到距离图像,然后利用分水岭算法进行图像分割,最后提取分割线得到最终分离图像。该算法对籽粒的分割正确率为96.6%,分割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籽粒 图像分割 分水岭 H—dome
下载PDF
东南极冰盖中山站-Dome A断面的冰盖内部等时层结构与冰下环境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学远 孙波 王甜甜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0年第5期870-878,905,共10页
基于第21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 21,2004/05)期间获取的东南极中山站-DT401(据昆仑站130 km)冰盖断面车载冰雷达数据。首次揭示了该断面的冰盖内部等时层结构,对整个断面冰盖内部的连续层、断裂层和信号空白区(Echo Free Zones,EFZ... 基于第21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 21,2004/05)期间获取的东南极中山站-DT401(据昆仑站130 km)冰盖断面车载冰雷达数据。首次揭示了该断面的冰盖内部等时层结构,对整个断面冰盖内部的连续层、断裂层和信号空白区(Echo Free Zones,EFZ)进行了识别和分类,给出了其空间分布。由此发现,在断面表面以下200-300 m的深度范围内,内部等时层光滑连续并近似平行于冰盖表面。在300 m以下等时层的几何结构和EFZ的宽度受到表面流速和底部地形的影响:表面流速大和底部地形变化显著的区域具有相对较大的内部等时层扰动与断裂不连续性以及较大的EFZ宽度。分析发现650-950 km甘布尔采夫山脉(Gamburtsev)边缘的兰伯特冰川(Lambert)区域是一个显著的快速冰流区,EFZ的最大垂向宽度可能超过2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冰盖 dome A 雷达 内部等时层 冰下环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表层雪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天鸣 谢周清 +5 位作者 李院生 安春雷 史贵涛 于金海 马红梅 姜苏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10-217,共8页
中山站-Dome A断面是表层雪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的理想区域,沿线进行δ18O、δD和d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对反映东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物质来源具有关键意义。因而,本文基于线性回归及相关性分析方法,详细探究了断面上多种环境... 中山站-Dome A断面是表层雪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的理想区域,沿线进行δ18O、δD和d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对反映东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物质来源具有关键意义。因而,本文基于线性回归及相关性分析方法,详细探究了断面上多种环境因素与表层雪稳定同位素分布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和地理因素与同位素比值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且海拔是地理因素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随海拔上升表层雪的δ18O呈线性下降趋势。另外,通过断面上δ-T斜率与南极其他断面对比,发现斜率可能具有冰盖近岸和内陆地区较低的区域性特征,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水汽源区的改变和低温条件下水汽过饱和时的同位素动力分馏。最后,d的空间分布在沿海区域和内陆区域也有不同,推测主控因素分别是水汽源区条件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dome A断面 表层雪 稳定同位素 环境因素 空间分布
下载PDF
Pantadome体系及其施工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卓新 姚纪庆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54,共2页
总结Pantadome体系的结构特点和施工技术,介绍日本用该技术进行实际工程的建造方法,并与我国的相关液压施工技术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我国科技界与工程界对该技术应用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Pantadome体系 空间结构 液压顶升 安全性 日本
下载PDF
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导航系统设计
15
作者 甘昱 鄂栋臣 +1 位作者 庞小平 张旭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6年第1期4-6,共3页
基于GPS的导航技术作为一个很热门的研究课题,其在航空、航天以及陆上车辆导航,个人移动导航等诸多领域有着深入广泛的应用。但针对南极地区这一基础地理信息缺乏,环境特殊的科考导航系统的开发研究却极其少见。本文结合移动导航技术和... 基于GPS的导航技术作为一个很热门的研究课题,其在航空、航天以及陆上车辆导航,个人移动导航等诸多领域有着深入广泛的应用。但针对南极地区这一基础地理信息缺乏,环境特殊的科考导航系统的开发研究却极其少见。本文结合移动导航技术和南极科考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导航系统,对系统结构、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最终编制完成了模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e—A GPS导航 导航系统设计
下载PDF
东南极冰盖中山站-Dome A断面表层雪中SO_4^(2–)和MSA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金海 李院生 +4 位作者 马红梅 史贵涛 马天鸣 安春雷 姜苏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5-55,共11页
中山站-Dome A断面考察是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计划(ITASE)的核心考察路线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冰盖考察期间,采集了中山站-Dome A断面上约10 km间隔的表层雪样品,通过离子色谱... 中山站-Dome A断面考察是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计划(ITASE)的核心考察路线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冰盖考察期间,采集了中山站-Dome A断面上约10 km间隔的表层雪样品,通过离子色谱实验分析,得出了断面上含硫化合物(SO_4^(2-)与MSA)的含量。在整个断面上,nssSO_4^(2-)和MSA含量表现出微弱的递减变化趋势,呈现出区域性变化趋势。在内陆高原区域(Dome A区域),nssSO_4^(2-)与MSA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MSA]=0.1158×[nssSO_4^(2-)]–1.1497,r^2=0.75)。MSA/nssSO_4^(2-)比值在断面上的变化范围为0.04—0.47,均值为0.14,比值表现为沿海区域高于内陆区域,与低温条件下MSA/nssSO_4^(2-)比值大相矛盾,原因是由于源区的不同或风场而造成的。通过对断面上含硫化合物的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冰芯SO_4^(2-)与MSA记录研究过去气候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 MSA 空间分布 中山站-dome A断面 东南极冰盖
下载PDF
东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雪坑主要化学离子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加元 李院生 +3 位作者 马红梅 史贵涛 马天鸣 鲁思宇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87,共14页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内陆考察期间在东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沿线采集了4个雪坑,利用火山标志层确定了Dome A地区雪坑年层序列(1962—2018年)。雪坑离子浓度时空的分析表明,沿海地区Cl^(-)和Na^(+)浓度受海洋来源影响相对较高,Cl^(-)/N...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内陆考察期间在东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沿线采集了4个雪坑,利用火山标志层确定了Dome A地区雪坑年层序列(1962—2018年)。雪坑离子浓度时空的分析表明,沿海地区Cl^(-)和Na^(+)浓度受海洋来源影响相对较高,Cl^(-)/Na^(+)比值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增加,表明Cl^(-)除海盐源外存在其他来源或受到挥发性HCl沉积的影响。内陆地区雪坑SO_4^(2-)平均浓度较高,可能与该地区雪低积累率和中低纬度SO_4^(2-)远距离输入有关。海拔2000m以上雪坑中非海盐硫酸根(nssSO_4^(2-))占总SO_4^(2-)的比重大于90%,表明nssSO_4^(2-)的远距离输入是南极高海拔地区SO_4^(2-)离子的主要来源。积累率、下降风和沉积后作用等造成NO_(3)^(-)浓度变化复杂,显示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离海岸距离800 km处雪坑的NO_(3)^(-)浓度较高,推测是受该地区地貌、太阳辐射冰壳和沉积后作用等因素所致。沿海地区和800km处雪坑海盐离子、NO_(3)^(-)和nssSO_4^(2-)浓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季节性特征,而离海岸距离520 km和内陆地区雪坑无明显季节变化趋势,认为是物质源区、下降风、沉积后过程和积累率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海冰形成的高盐度"霜花"和风吹雪,可能是沿海地区雪坑海盐离子浓度随时间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站–dome A断面 雪坑 雪冰化学 离子浓度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基于Polar WRF的南极Dome A极端低温事件分析
18
作者 王一丞 谢爱红 +1 位作者 丁明虎 效存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733,共7页
南极作为地球的寒极,其最高点Dome A地区于2013年8月1日气温达到-93.0℃的极低值。利用Polar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Polar WRF)3.8.1模式,对发生在南极Dome A地区的3次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与自动气象站实测... 南极作为地球的寒极,其最高点Dome A地区于2013年8月1日气温达到-93.0℃的极低值。利用Polar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Polar WRF)3.8.1模式,对发生在南极Dome A地区的3次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与自动气象站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模拟效果较为理想。结果表明:印度洋和大西洋交界区域的高压加强,其高压脊开始向南极内陆延伸,导致Dome A地区气压升高,使得该地区天气晴好,云量极低,为极端低温事件发生奠定基础;同时,南极中心冷涡加强,长时间的冷平流和稳定的逆温层为Dome A地区提供了足够的降温条件,并且加强了夜间辐射降温效应,稳定的垂直场、极低的向下长波辐射使得Dome A地区的极端低温事件得以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dome A 极端低温 Polar WRF模式
下载PDF
Seabed domes with circular depressions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冰 张鑫 +2 位作者 栾振东 陈长安 阎军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2154-2165,共12页
Numerous isolated shallow seabed domes with depression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in a high-resolution multibeam echosounder survey. Twelve domes were located within a 11 km by 17 km survey area. The dom... Numerous isolated shallow seabed domes with depression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in a high-resolution multibeam echosounder survey. Twelve domes were located within a 11 km by 17 km survey area. The domes in this area were between 0.1 m and 1.0 m high with diameters ranging from 250 to 1 700 m. They were surrounded by corresponding depressions and displayed characteristic shapes ranging from circular to elliptical. The acoustic anomalies displayed on the high resolution sub-bottom profile images demonstrated that shallow gas accumulated just beneath these domes, suggesting that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shallow gas caused the formation of these features. Accumulation atop the seabed domes and erosion within the depressions, as indicated by the li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sediment cores, suggested that seabed bottom currents also played a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se features. In addition, the simultaneous decrease in the chlorite and sulfate content in core d pore water sample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submarine fresh/brackish groundwater, which is of interest for hydrological budgets and may be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the regional hydrologic balance. Our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shallow gas accumulation and migration are likely coupled to localized groundwater discharge at this domed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BED dome shallow gas North Yellow Sea submarine fresh/brackish groundwater
下载PDF
The PTst Evolution of Metamorphism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Thermal-Structural-Gneiss Domes in the Chinese Altaides 被引量:1
20
作者 Zhuang Yuxun Institute of Geology, CAGS, Beij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67-281,共15页
A series of thermal-structural-gneiss domes (briefly TSG domes) are developed in the Chinese Altaides. Sericite-chlorite zone, biotite zone, garnet zone, staurolite zone, kyanite (andalusite)zone, sillimanite- cordier... A series of thermal-structural-gneiss domes (briefly TSG domes) are developed in the Chinese Altaides. Sericite-chlorite zone, biotite zone, garnet zone, staurolite zone, kyanite (andalusite)zone, sillimanite- cordierite (sillimanite-garnet)zone, migmatite zone and migmatic granite- gneiss field are developed from the low-grade metamorphic area to the centre of the TSG domes. The success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progressive metamorphic zone, migmatite zone and migmatic granite-gneiss corresponds to the spatial sequence from the outer part to the centre of the TSG domes.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the metamorphism and granitization increases progressively from 400℃ to 800℃ while the pressure decreases progressively from 1.05 GPa to 0.10 GPa from the biotite zone to the migmatic granite-gneiss field. The metamorphism of the erogenic belt may be described by the pressure-temperature-space-time model (PTst). In the main episode of orogeny, the deep heat flow and structural flow upsur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Altaides PTst EVOLUTION TSG dom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