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捷 陈丽 +1 位作者 王海军 李国旗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12期842-84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应用后的通畅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北京市普仁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中心使用带涤纶套的双腔透析导管的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定期尿激酶与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照组常规肝素封管,... 目的探讨分析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应用后的通畅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北京市普仁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中心使用带涤纶套的双腔透析导管的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定期尿激酶与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照组常规肝素封管,观察这2组患者12月内平均透析血流速、静脉压、导管功能良好例数、导管功能不良例数、更换导管例数,并监测患者的自发出血例次及凝血功能,以分析尿激酶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应用后的通畅性和安全性。结果尿激酶与肝素混合液封管后,导管血流量明显高于肝素封管组[观察6月时:(207.813±27.397)ml/min对(172.877±21.072)ml/min,t=4.632,P<0.001;观察12月时(177.885±23.421)ml/min对(151.836±28.817)ml/min,t=3.215,P=0.001],静脉压低于肝素封管组[观察6月时:(50.684±21.081)mm Hg对(66.211±18.669)mm Hg,=2.527,t P=0.008;观察12月时(76.919±32.543)mm Hg对(113.937±43.864)mm Hg,=t3.106,P=0.002]且导管功能好于肝素封管组(导管功能功能良好例数:18例对10例,χ~2=5.250,P=0.022;导管功能功能不良例数:2例对7例,χ~2=5.091,P=0.024;更换导管例数:1例对4例,χ~2=3.872,P=0.049)。两组患者均无自发性出血,且凝血功能检查无统计学差异[凝血酶原时间:(12.769±2.733)s对(12.580±1.346)s,t=0.284,P=0.389;国际标准化比值:1.032±0.139对1.021±0.154,t=0.243,P=0.405;凝血酶时间:(18.501±1.439)s对(17.903±0.895)s,t=1.617,P=0.057;纤维蛋白原:(2.696±0.928)g/L对(2.704±1.437)g/L,t=0.021,P=0.492;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5.926±6.544)s对(34.406±7.327)s,t=0.709,P=0.241]。结论应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可降低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保证透析充分性,且对全身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 尿激酶 封管
下载PDF
对比不同血管通路运用于血液透析中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兰薇 郭静仪 +1 位作者 刘健芳 吕敏清 《广州医药》 2022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血管通路运用于血液透析中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其中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血管通路分为3组,甲组30例,采取自体动静脉内瘘为通路方式,乙组15例,... 目的对比不同血管通路运用于血液透析中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其中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血管通路分为3组,甲组30例,采取自体动静脉内瘘为通路方式,乙组15例,采取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内瘘为通路方式;丙组15例,采取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为通路方式。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透析后的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血浆清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清除指数、甘油三酯、尿素降低率水平,并对患者随访10个月,观察3组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感染及血栓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透析后3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浆清蛋白、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清除指数、尿素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感染和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乙组和丙组,而乙组的感染率又低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可以做为血液透析治疗中血管通路的首选方式,若患者自体血管条件有限,可考虑建立移植血管内瘘来保证透析的充分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安全性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 移植血管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章毅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年第2期13-15,21,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经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的66例实施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肝素液封管(... 目的探讨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经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的66例实施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肝素液封管(n=33例),研究组采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n=33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自发性出血、导管功能不良、导管更换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导管血流量、静脉压。结果研究组血液透析1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静脉压与参照组透析1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液透析6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低于透析1个月后,参照组血液透析6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低于透析1个月后,研究组透析6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透析6个月后的静脉压高于1个月后,研究组透析6个月后的静脉压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应用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的效果优于肝素液封管效果,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肝素 封管 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