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aulic Optimization of a Double-channel Pump's Impeller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11
1
作者 ZHAO Binjuan WANG Yu +2 位作者 CHEN Huilong QIU Jing HOU Duohua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634-640,共7页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can give a lot of potentially very useful information for hydraulic optimization design of pumps, however, it cannot directly state what kind of modification should be made to impr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can give a lot of potentially very useful information for hydraulic optimization design of pumps, however, it cannot directly state what kind of modification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such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a more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approach is proposed by combined using of CFD,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MOGA)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 for a double-channel pump's impeller, with maximum head and efficiency set as optimization objectives, four key geometr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inlet diameter, outlet diameter, exit width and midline wrap angle chosen as optimization parameters. Firstly, a multi-fidelity fitness assignment system in which fitness of impellers serving as training and comparison samples for ANN is evaluated by CFD, meanwhile fitness of impellers generated by MOGA is evaluated by ANN, is established and dramatically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expense. Then, a modified MOGA optimization process, in which selection is performed independently in two sub-populations according to two optimization objectives, crossover and mutation is performed afterword in the merged population, is developed to ensure the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to be found. Finally, Pareto optimal frontier is found after 500 steps of iterations, and two optimal design schemes ar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preliminary and optimal design schemes are compared, and the comparing results show that hydraulic performances of both pumps 1 and 2 are improved, with the head and efficiency of pump 1 increased by 5.7% and 5.2%, respectively in the design working conditions, meanwhile shaft power decreased in all working conditions, the head and efficiency of pump 2 increased by 11.7% and 5.9%, respectively while shaft power increased by 5.5%. Inner flow field analyses also show that the backflow phenomenon significantly diminishes at the entrance of the optimal impellers 1 and 2, both the area of vortex and intensity of vortex decreases in the whole flow channel. This paper provides a promising tool to solve the hydraulic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pumps' impell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channel pump's impeller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UNI
下载PDF
基于DSP的永磁同步抽油机开发
2
作者 曹增祥 《仪表技术》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针对开发后期油井面临长冲程、低冲次的开采要求,传统抽油设施需要配套使用减速机,导致传动效率低下,难以达到高效开采目标。鉴于永磁同步电机在交流伺服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不断提升的控制性能指标,深入研究其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开发后期油井面临长冲程、低冲次的开采要求,传统抽油设施需要配套使用减速机,导致传动效率低下,难以达到高效开采目标。鉴于永磁同步电机在交流伺服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不断提升的控制性能指标,深入研究其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重点研究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策略,实现了速度环的闭环控制。该控制方法通过精确调控电机磁场与电流的相位关系,优化电机运行效率,并显著提升油井开采的启动转矩和整体传输效率。研究成果有望为开发后期油井的高效、节能开采提供新的技术路径与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双闭环控制 数字信号处理器 直驱螺杆泵
下载PDF
引排结合多工况泵站总体布置型式探讨
3
作者 刘聪 杨蕾 徐玉亭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5期162-165,M0015,共5页
泵站工程从功能上来说可分为引水和排涝两大类。某些平原圩区泵站枢纽工程要求同时具备机排、机引、自排、自引多种工况调度功能,相对于传统泵站,其具有节省投资、减少占地、管理集中等优点。引排结合泵站的设计要点和难点在于总体布置... 泵站工程从功能上来说可分为引水和排涝两大类。某些平原圩区泵站枢纽工程要求同时具备机排、机引、自排、自引多种工况调度功能,相对于传统泵站,其具有节省投资、减少占地、管理集中等优点。引排结合泵站的设计要点和难点在于总体布置型式的选择及运行调度方案的确定。文章结合阜阳市某水系连通项目,对引排结合多工况泵站的几种总体布置方案进行了介绍及分析,设计方案均合理可行,可为其他相关的引排结合泵站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引排结合 泵站选型 X形流道 双层流道
下载PDF
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的性能研究
4
作者 李佳 刘静静 《太阳能》 2024年第8期118-122,共5页
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低环境温度中运行的能效低,随环境温度的降低,制热量衰减严重,且存在潮湿天气下运行时结霜严重、化霜时影响用户采暖效果等问题。以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实验平台,通过测试对该热泵机组的性... 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低环境温度中运行的能效低,随环境温度的降低,制热量衰减严重,且存在潮湿天气下运行时结霜严重、化霜时影响用户采暖效果等问题。以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实验平台,通过测试对该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COP)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快捷方便,系统控制简单,且初始投资较低。2)通过全流道双效集热板和风冷换热器可吸收自然环境中的太阳能、空气能、水汽能等多种能源,实现了一机多能源互补,有效解决了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在环境温度低时能效低、在极端寒冷天气下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3)在环境温度为2.2~3.8℃,日均太阳辐照度为476 W/m^(2)的条件下,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的输出功率为72.3~76.1k W,COP在3.4~3.5之间,比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的COP提高了2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源耦合 热泵机组 制热量 性能系数 全流道双效集热板 风冷换热器
下载PDF
双流道泵输送固液介质的水力性能及磨损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朱祖超 崔宝玲 +2 位作者 李昳 谭东华 偶国富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5-69,75,共6页
为分析固液混合物对双流道输送泵性能的影响,采用平均粒径为10mm和36mm的固体颗粒对双流道泵在不同浓度和流量下开展输送固液两相介质的水力性能试验,并对泵的磨损进行分析。水力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流量下,随着输送混合物中固体颗粒... 为分析固液混合物对双流道输送泵性能的影响,采用平均粒径为10mm和36mm的固体颗粒对双流道泵在不同浓度和流量下开展输送固液两相介质的水力性能试验,并对泵的磨损进行分析。水力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流量下,随着输送混合物中固体颗粒浓度的增加,入口表压、出口表压、扬程及效率呈递减趋势。与输送清水时比较,当输送固液两相介质时,随着流量的增大,轴功率上升较快,扬程的下降量在不同流量下几乎相同;效率曲线在不同流量下比输送清水时效率要低,差值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同流量同浓度比工况下,泵的进出口压力、扬程和汽蚀性能在输送较大直径固体颗粒时,明显下降。通过对双流道泵磨损的分析表明,叶轮磨损部位主要在前盖板外缘、流道内偏前盖板的流道表面、压力面进口边,压力面的磨损区域呈三角形;泵体的磨损部位主要在周壁、隔舌及泵体口环处。本研究可为固液两相双流道离心泵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泵 固液两相 磨损 水力试验
下载PDF
双流道泵性能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厚林 袁寿其 +1 位作者 施卫东 孔繁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3-135,共3页
通过对双流道泵叶轮和蜗壳里的水力损失、容积损失、机械损失的分析 ,提出了双流道泵扬程曲线、效率曲线的性能预测方法。分别给出了双流道泵叶轮和蜗壳内各种摩擦损失、扩散损失 ,及主要局部损失的计算方法。性能预测实例表明预测结果... 通过对双流道泵叶轮和蜗壳里的水力损失、容积损失、机械损失的分析 ,提出了双流道泵扬程曲线、效率曲线的性能预测方法。分别给出了双流道泵叶轮和蜗壳内各种摩擦损失、扩散损失 ,及主要局部损失的计算方法。性能预测实例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泵 性能预测 水力损失
下载PDF
基于Mixture多相流模型计算双流道泵全流道内固液两相湍流 被引量:87
7
作者 赵斌娟 袁寿其 +2 位作者 刘厚林 黄忠富 谈明高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扩展的标准k-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双流道泵全流道内的固液两相湍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清水单相流数值模拟及泵外特性性能试验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不同粒径及颗粒体... 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扩展的标准k-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双流道泵全流道内的固液两相湍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清水单相流数值模拟及泵外特性性能试验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不同粒径及颗粒体积浓度条件下双流道泵全流道内的固液两相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叶轮流道内,固相体积浓度分布极不均匀,颗粒主要集中于叶轮出口处的工作面和后盖板上,但是随着颗粒浓度和粒径的减小,会出现颗粒向背面迁移的趋势;在蜗壳流道内,颗粒主要集中于靠近蜗壳出口侧的流道区域,颗粒运动轨迹紊乱,少部分颗粒脱离叶轮后能直接从蜗壳出口流出,大部分颗粒撞击蜗壳壁面,留在蜗壳内转动数圈才能流出;颗粒浓度变化对固相的离析作用影响相对较小;粒径变化对固相的离析作用影响较大,粒径越大,颗粒撞击点愈加集中于叶轮工作面,固相的离析作用越明显;相同体积流量下,泵进出口总压差随颗粒浓度和粒径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泵 固液两相湍流 颗粒浓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流道泵内压力脉动的CFD计算及测试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厚林 任芸 +2 位作者 谈明高 陆斌斌 舒敏骅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0年第4期277-281,共5页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应用滑移网格技术,对一比转速为99的双流道泵在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非定常计算,得到不同时刻叶轮和蜗壳内监测点的压力脉动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叶轮流道内不同位置处点的压力波动在一个周期内呈现周期...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应用滑移网格技术,对一比转速为99的双流道泵在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非定常计算,得到不同时刻叶轮和蜗壳内监测点的压力脉动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叶轮流道内不同位置处点的压力波动在一个周期内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同时从进口到出口逐渐升高,压力出现波峰和波谷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蜗壳流道内,离隔舌位置越近,压力波动越大,蜗壳出口的压力波动呈周期性变化规律,关于基圆中心对称的两个点的压力波动规律非常相似.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和水下压力传感器测量了蜗壳出口处的压力脉动,对比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压力结果基本一致,满足压力脉动预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泵 压力脉动 计算流体动力学 滑移网格
下载PDF
双流道泵水力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厚林 袁寿其 施卫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8,共3页
在大量试验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对双流道泵叶轮和蜗壳的一些主要几何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发展和完善了双流道泵水力设计方法。给出了双流道泵叶轮轴面图前、后盖板圆弧半径R1、R2与比转数ns及叶轮进、出口直径Dj、D2的关系,提出了... 在大量试验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对双流道泵叶轮和蜗壳的一些主要几何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发展和完善了双流道泵水力设计方法。给出了双流道泵叶轮轴面图前、后盖板圆弧半径R1、R2与比转数ns及叶轮进、出口直径Dj、D2的关系,提出了叶轮平面图流道中线方程。总结了双流道泵蜗壳基园直径D3、进口宽度b3、隔舌角φ0和面积比系数y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已经被大量应用到双流道泵产品开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泵 水力设计 叶轮 蜗壳
下载PDF
双流道泵叶轮内湍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厚林 袁寿其 +2 位作者 施卫东 马皓晨 袁建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2,共4页
对双流道泵叶轮内 3维不可压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了雷诺时均 N - S方程和修正了的 k-ε湍流模型 ,计算在体贴坐标系和交错网格中进行并采用了 SIMPL E- C算法。计算结果首次揭示了双流道泵叶轮内湍流流动的速度分布、压力... 对双流道泵叶轮内 3维不可压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了雷诺时均 N - S方程和修正了的 k-ε湍流模型 ,计算在体贴坐标系和交错网格中进行并采用了 SIMPL E- C算法。计算结果首次揭示了双流道泵叶轮内湍流流动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湍动能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泵 叶轮 湍流 计算 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滑移网格研究双流道泵内非定常流动特性 被引量:25
11
作者 赵斌娟 袁寿其 陈汇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119,F0004,共6页
为研究双流道泵内由叶轮/蜗壳相互作用引起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基于滑移网格和RNG湍流模型计算双流道泵内的非定常流动。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周期内,随叶轮流道相对于隔舌位置不同,其内相对速度、静压及总压分布呈周期性变化;当叶轮流道... 为研究双流道泵内由叶轮/蜗壳相互作用引起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基于滑移网格和RNG湍流模型计算双流道泵内的非定常流动。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周期内,随叶轮流道相对于隔舌位置不同,其内相对速度、静压及总压分布呈周期性变化;当叶轮流道靠近蜗壳出口侧时,相对速度、静压及总压分布规律性较强;喉部为蜗壳内循环流体与叶轮排出流体的混合区域,流动最为复杂;蜗壳内各监测点的静压呈周期性变化,远离蜗壳出口的监测点的静压脉动明显大于靠近蜗壳出口的监测点的静压脉动,且越靠近喉部的监测点的静压变化越大,非定常流动特性越强烈;与定常计算相比,非定常计算所得有效扬程更符合实际情况,大于实测扬程且相对偏差仅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泵 RNG湍流模型 叶轮 滑移网格 非定常流动
下载PDF
双流道泵内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及粒子图像测速测量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斌娟 袁寿其 +2 位作者 刘厚林 黄忠富 刘栋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88,共7页
为探讨双流道泵内部的非定常流动机理,采用Fluent软件,基于滑移网格技术、RNGkκ-ε湍流模型计算了一双流道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内部流动,并将计算结果与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er,PIV)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计算... 为探讨双流道泵内部的非定常流动机理,采用Fluent软件,基于滑移网格技术、RNGkκ-ε湍流模型计算了一双流道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内部流动,并将计算结果与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er,PIV)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计算所得双流道泵内部流场符合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一般规律,且与PIV实测结果总体变化趋势一致;由于双流道泵结构特殊,其进口处的流动状态与普通叶轮相差较大,出口处的流动状态与普通叶轮类似;叶轮进口处,流体基本沿流道吸力面流动,流道工作面上的相对速度很小,存在严重的脱流和旋涡;叶轮出口处,压力面和吸力面的速度趋于相等,射流—尾迹现象并不明显;由于叶轮—蜗壳动静干涉,两个叶轮流道内的静压分布有所不同;同一流道内,静压随着半径的增加而逐步增大,压力面侧静压大于吸力面侧;蜗壳流道内静压随半径增大,最大静压值在隔舌处。此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双流道泵内非定常流动图画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完善双流道泵设计方法,同时也可为其他类型泵的内流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泵 非定常流动 数值模拟 粒子图像测速仪测量
下载PDF
叶轮流道结构对双流道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斌娟 侯多华 +1 位作者 陈汇龙 刘志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4-299,共6页
从叶轮流道结构变化的角度研究双流道泵的内部流场及其流动特性.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全隐式多网格耦合算法,对双流道泵叶轮的3种流道结构,即上圆弧式(方案a)、直线式(方案b)、下圆弧式(方案c)进行全流道三维不可压缩湍流流场的数值模... 从叶轮流道结构变化的角度研究双流道泵的内部流场及其流动特性.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全隐式多网格耦合算法,对双流道泵叶轮的3种流道结构,即上圆弧式(方案a)、直线式(方案b)、下圆弧式(方案c)进行全流道三维不可压缩湍流流场的数值模拟,并比较其在相同工况下的水力性能,探寻最优的双流道泵叶轮流道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叶轮流道结构的双流道泵,在设计工况下的内部压力和速度场分布呈现出规律性和差异性;方案a和方案c的有效流道体积均增大,方案a无阻塞性能最好;方案a的水力效率最低,但在流道出口处具有更加明显的压力降;方案c具有最高的水力效率,扬程最低;综合分析,方案b具有最高扬程14.46 m和较高水力效率78.24%,较另外2种方案,方案b的综合性能指标最优,认定其为最优双流道泵叶轮流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泵 流道结构 数值模拟 水力性能 无阻塞性
下载PDF
双流道泵叶轮切割定律方程的建立与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德胜 王川 +2 位作者 施卫东 潘大志 张光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了找出适用于双流道泵叶轮的切割定律,选用比转数为77和122的两种双流道泵,分别对其叶轮进行了5次切割,并进行了泵外特性试验。通过分析双流道泵在最优工况及关死点工况下性能参数与叶轮直径的变化规律,确定了相应的切割指数取值范围... 为了找出适用于双流道泵叶轮的切割定律,选用比转数为77和122的两种双流道泵,分别对其叶轮进行了5次切割,并进行了泵外特性试验。通过分析双流道泵在最优工况及关死点工况下性能参数与叶轮直径的变化规律,确定了相应的切割指数取值范围,最终建立了双流道泵叶轮的切割定律指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双流道泵的流量、扬程、轴功率和效率随叶轮直径的减小而降低,但随叶轮切割百分比的增加,最优工况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及下降幅度并不相同,关死点扬程和轴功率随叶轮直径的减小下降明显;双流道泵关死工况点的切割指数可以近似认为与比转数的变化无关;最优工况和一般工况点的流量切割指数随比转数的变化较明显。建立的双流道泵叶轮切割定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泵 叶轮性能曲线 切割定律
下载PDF
不同叶轮外径下双流道污水泵压力脉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谈明高 丁荣 +2 位作者 刘厚林 董亮 何乃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53-59,共7页
叶轮外径是双流道污水泵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基于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双流道泵进行了非定常数值计算,研究了设计工况下不同叶轮外径(101、103和105 mm)对泵内压力脉动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叶轮外径时加入适量颗粒后... 叶轮外径是双流道污水泵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基于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双流道泵进行了非定常数值计算,研究了设计工况下不同叶轮外径(101、103和105 mm)对泵内压力脉动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叶轮外径时加入适量颗粒后蜗壳周向各点压力脉动基本均在减小且最大减幅达30.9%,各点平均压力脉动减小量随外径增大而减少。加入适量颗粒后随叶轮外径的增大隔舌附近各点压力脉动随时间的周期性越来越不明显,各点压力脉动主频基本都是叶频;随外径变大压力脉动最大幅值相比清水的减小量先增大后减小,各点平均幅值最大减小了22.7%。加入颗粒后叶轮外径增大到105 mm时动静干涉增强各点瞬时静压均剧烈波动,输送固液两相流时选择合适的叶轮外径能减小泵内压力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轮 两相流 双流道污水泵 压力脉动 叶频
下载PDF
双流道泵内固液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厚林 陆斌斌 +2 位作者 谈明高 王勇 王凯 《排灌机械》 EI 2009年第5期297-301,共5页
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一比转速为80的双流道泵内固液两相流动进行了叶轮蜗壳耦合数值计算,比较了不同颗粒直径、不同颗粒体积浓度和不同工况等3种因素,对该双流道泵内静压分布、绝对速度分布、固相体积浓度分布以及泵能量外特性等... 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一比转速为80的双流道泵内固液两相流动进行了叶轮蜗壳耦合数值计算,比较了不同颗粒直径、不同颗粒体积浓度和不同工况等3种因素,对该双流道泵内静压分布、绝对速度分布、固相体积浓度分布以及泵能量外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直径的变化对泵的固相体积浓度分布的影响最为明显,对静压分布、速度分布及泵的外特性等的影响较小;颗粒体积浓度的变化对泵内静压、固相体积浓度分布和外特性等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对速度分布没有明显影响;工况的变化对泵内静压和速度分布的影响最大,对固相体积浓度分布影响较小.本研究还表明,该固液两相流双流道泵的性能曲线趋势,与一般清水离心泵的基本相同;在输送颗粒直径为0.075 mm左右、体积浓度为30%的固液混合物时,该泵运行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泵 固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性能预测
下载PDF
双流道泵输送固液两相混合物的水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祖超 崔宝玲 +2 位作者 李昳 谭东华 偶国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54-1557,共4页
为了分析固液混合物对高速双流道输送泵性能的影响,在转速为2900 r/min工况下,开展了输送4种粒径固体物质与不同浓度的固液两相水力性能试验研究,其最大固体颗粒直径达到48 mm,得到了其在不同工况下固液混合输送的性能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为了分析固液混合物对高速双流道输送泵性能的影响,在转速为2900 r/min工况下,开展了输送4种粒径固体物质与不同浓度的固液两相水力性能试验研究,其最大固体颗粒直径达到48 mm,得到了其在不同工况下固液混合输送的性能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输送固液两相介质时泵进出口压力、扬程、效率比清水试验工况下低,更易发生汽蚀;在相同流量和浓度的工况下,随着输送的固体颗粒粒径增大,效率略有升高,扬程受粒径变化影响较小;在相同流量和粒径颗粒的工况下,随着输送混合物中固体颗粒浓度的增加,扬程及效率呈递减趋势.高速双流道泵的结构可以用来输送海底金属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泵 固液两相 固体颗粒 水力试验
下载PDF
双流道污水泵内非定常压力脉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谈明高 丁荣 +2 位作者 刘厚林 吴贤芳 董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55-162,221,共9页
基于拓展的标准k-ε湍流模型和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双流道污水泵内非定常压力脉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法可靠性高。在泵蜗壳内设置了监测点来分析不同颗粒粒径和颗粒体积分数时压力脉动的变化... 基于拓展的标准k-ε湍流模型和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双流道污水泵内非定常压力脉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法可靠性高。在泵蜗壳内设置了监测点来分析不同颗粒粒径和颗粒体积分数时压力脉动的变化。结果表明:颗粒物性对泵内压力脉动影响明显,加入粒径0.5 mm、体积分数5%的颗粒后蜗壳周向压力脉动强度有减弱的趋势且最大减小了34.80%。隔舌下端与蜗壳出口成15°夹角的TP1点因受隔舌处回流影响主频大多不是叶频,而正对隔舌的TP2点和隔舌上端第9断面的TP3点压力脉动主频均为叶频。颗粒在TP3点处发生沉降离析导致静压波动异常,颗粒体积分数一定时选择合适的粒径或粒径一定时适当增大两相流输送浓度都能有效降低压力脉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污水泵 压力脉动 颗粒物性 回流 叶频
下载PDF
双流道叶轮内湍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厚林 袁寿其 +1 位作者 施卫东 孔繁余 《排灌机械》 2002年第4期5-8,共4页
对双流道泵叶轮内三维不可压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了雷诺时均N-S方程和修正了的k-e湍流模型,计算在体贴坐标系和交错网格中进行并采用了SIMPLE-C算法。计算结果揭示了双流道泵叶轮内湍流流动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规律。研... 对双流道泵叶轮内三维不可压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了雷诺时均N-S方程和修正了的k-e湍流模型,计算在体贴坐标系和交错网格中进行并采用了SIMPLE-C算法。计算结果揭示了双流道泵叶轮内湍流流动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以用来对双流道泵进行性能预测并为双流道泵的优化设计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拟 双流道泵 叶轮 湍流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双流道污水泵内固相体积分数分布规律 被引量:8
20
作者 齐学义 阎晓伟 +1 位作者 姬孝斌 张静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应用CFD软件Fluent对300QW 930-15-55双流道式污水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固相颗粒从叶轮进口至出口几乎都聚集于流道中下部,沿流道中线前进,且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这种现象越明显;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颗粒体积分数越高、越紧... 应用CFD软件Fluent对300QW 930-15-55双流道式污水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固相颗粒从叶轮进口至出口几乎都聚集于流道中下部,沿流道中线前进,且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这种现象越明显;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颗粒体积分数越高、越紧密,亦即高体积分数、大颗粒的固相介质大多数均是从叶轮流道中间通过叶轮,并且对于体积分数分布,颗粒粒径要比颗粒体积分数影响大.这种固相运动规律证明了流道式污水泵输送固液两相流介质具有效率高,抗堵塞、缠绕和耐磨蚀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叶轮 污水泵 固相体积分数分布规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