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东部地区非随机持续性微震背景噪声场源的特性及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俊 郑秀芬 +6 位作者 刘红桂 杨大克 郑定昌 郑江蓉 詹小艳 孙业君 杜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60-1674,共15页
我国东部地区陆海相连的独特区位是探究微震(2~20 s)背景噪声机理的天然场所.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噪声互相关非对称性能量走时差的场源定位技术,并结合频域偏振等方法,利用335个宽频带固定地震台站2015—2017年期间三分量的连续记录数据... 我国东部地区陆海相连的独特区位是探究微震(2~20 s)背景噪声机理的天然场所.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噪声互相关非对称性能量走时差的场源定位技术,并结合频域偏振等方法,利用335个宽频带固定地震台站2015—2017年期间三分量的连续记录数据,着重研究了我国东部陆地及近海地区微震背景噪声的非随机固有特性与场源位置,并对及其激发响应机制进行了分析.获得的主要认识:(1)近海岸的涌浪作用是致使近岸台站DF(Double Frequency)微震谱峰出现双峰或多峰现象的主导因素,其DF谱峰的频率和幅值明显强于陆地型台站.进一步获得的LPDFMs与SPDFMs偏振特性表明,LPDFMs主特征偏振功率的强弱与观测台站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而SPDFMs的强弱则取决于与海岸线的距离;从极化程度、径向与垂向分量相位差结果看,两者在0.25 Hz附近的分段特征非常清晰,它们的产生机理并不完全一致,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场源;在垂向和切向上的运动学特征差异不明显,表明SF微震并不是纯态瑞利波;(2)研究区非随机持续性SF微震噪声源的方位主要指向印度洋方向,很可能位于南半球印度洋南部至南极洲之间的深海区,是由海浪驻波作用于远海海底所激发;而DF微震噪声源的方位则主要指向东南向的太平洋方向,其中LPDFMs很可能产生于开阔近海海域海浪与海底的相互作用,SPDFMs则可能源自于我国近海区域内稳定波-波相互作用形成的另一场源.(3)周期约10 s的主要持续性噪声源位置位于日本九州岛上的ASO火山附近区域;另一个位于北太平洋的深海区,但其所激发的信号强度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双频微震 短周期双频微震 频域偏振分析 噪声互相关非对称性能量 地震背景噪声源定位
下载PDF
基于DSP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电源的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星桥 田嘉 许洁 《信息技术》 2014年第9期50-55,共6页
基于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设计了一套户用型新型单相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逆变电源系统。该系统采用TMS320F2812 DSP作为核心处理器,前级采用改进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控制策略的Boost DC/DC电路,后级采用智能功率模块IPM(Intelligent Power M... 基于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设计了一套户用型新型单相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逆变电源系统。该系统采用TMS320F2812 DSP作为核心处理器,前级采用改进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控制策略的Boost DC/DC电路,后级采用智能功率模块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作为逆变主电路。该全桥逆变电路采用倍频单极性正弦脉宽调制方式,使用过零点检测电路配合电压电流双闭环反馈PI控制策略对DSP编程实现对电网频率和相位的跟踪调节。文中详细介绍了该逆变电源的硬件设计方法及其软件控制策略,研制了试验样机。实验结果证明该光伏并网逆变电源技术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 倍频单极性 过零点检测 PI控制
下载PDF
L波段双脊裂缝波导低副瓣阵列天线的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方正新 金谋平 《雷达与对抗》 2012年第4期43-46,共4页
设计了一种L波段双脊波导裂缝阵列天线。该天线具有好的频率响应特性,实现了低副瓣,水平垂直两个面的交叉极化得到了有效抑制。由于馈电双脊波导的截面尺寸大幅度减小,使得这项研究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双脊波导 裂缝阵列天线 低副瓣 交叉极化
下载PDF
固体核磁共振中膜蛋白双交叉极化效率与动力学参数相关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毅 陈艳可 +2 位作者 李建平 赵永祥 杨俊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固体核磁共振(NMR)中双交叉极化(DCP)是用于膜蛋白信号指认的多维异核相关实验的基本技术模块.DCP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多维异核相关实验的效率.本文分析了3种典型的膜环境中的膜蛋白(AQPZ、DAGK和EV71 2B)的DCP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固体核磁共振(NMR)中双交叉极化(DCP)是用于膜蛋白信号指认的多维异核相关实验的基本技术模块.DCP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多维异核相关实验的效率.本文分析了3种典型的膜环境中的膜蛋白(AQPZ、DAGK和EV71 2B)的DCP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3种蛋白样品的DCP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AQPZ的DCP效率最高(31%),DAGK的效率次之(23%),EV71 2B的效率最低(14%).通过测量它们在旋转坐标下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_(1ρ))和偶极耦合常数(DHN),发现膜蛋白的运动会明显缩短T_(1ρ),但对DHN的影响较小.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T_(1ρ)与DCP效率相关的模型,并基于DCP动力学的定量分析,证明了运动导致的T_(1ρ)缩短是降低DCP效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未知样品的T_(1ρ)来预测其DCP的最优效率,为DCP实验的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核磁共振(NMR) 魔角旋转(MAS) 膜蛋白 双交叉极化(dcp) 旋转坐标下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ρ)
下载PDF
宽带低交叉极化超材料漏波天线的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国成 吴杰 +2 位作者 王光明 周义峰 吴瑞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5-231,共7页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层电磁超材料单元,并验证了其左手特性。将超材料单元应用于漏波天线的设计,所设计的天线由15个双层电磁超材料单元组成。将设计好的天线进行加工测试,测试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漏波天线的工作...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层电磁超材料单元,并验证了其左手特性。将超材料单元应用于漏波天线的设计,所设计的天线由15个双层电磁超材料单元组成。将设计好的天线进行加工测试,测试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漏波天线的工作频带为7.20~12.70GHz,在工作频带内可实现从后向-78°到前向+80°的连续主波束扫描,天线在工作频带内的测试增益均大于10dBi,峰值增益为15.2dBi,3dB增益带宽达到50.2%。此外,该漏波天线具有很低的交叉极化电平,交叉极化始终比主极化低至少30dB。相比于新近文献报道的同类型超材料漏波天线,所设计的天线具有更加优越的电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电磁超材料单元 漏波天线 稳定增益 低交叉极化
下载PDF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of the Generalized Stokes Parameters of a Radially Polarized Random Electromagnetic Beam
6
作者 Yongxin Liu Songjie Luo +1 位作者 Jixiong Puri Zenghui Gao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2016年第6期109-114,共7页
Utilizing the Young’s double slits and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we proposed an experimental method to measure the generalized Stokes parameters of a radially polarized random electromagnetic beam. After the parti... Utilizing the Young’s double slits and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we proposed an experimental method to measure the generalized Stokes parameters of a radially polarized random electromagnetic beam. After the partially coherent beam propagating through the Young’s double slits, the interference fringe is obtained by the help of a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consisting of apertures, quarter-wave plates and polarizers. The electric cross-spectral density matrix is detected by the coherence degree of interference fringe and the density of each single slit. The generalized Stokes parameters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electric cross-spectral density matrix. This experiment measures the generalized Stokes parameters of the random electromagnetic beam successfu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tral degree of coherence for copolarized cases (xx and yy) is similar with that for cross-polaried cases (xy and yx) for the radially polarized random electromagnetic beam. This method will help us determine the change of the polarization and coherence of the light in propagation by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the generalized Stokes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ized Stokes Parameters Electric cross-Spectral Density Matrix Young’s double Slits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Radially Polarized Stochastic Electromagnetic Bea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