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折叠缝合法预防子宫下段瘢痕薄弱处切口憩室的效果
1
作者 程吉红 何丽艳 刘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6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究因多次剖宫产所致的瘢痕子宫产妇子宫下段瘢痕薄弱处采取折叠缝合法对预防子宫切口憩室的影响。方法:选取德兴市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因多次剖宫产所致的瘢痕子宫产妇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 目的:探究因多次剖宫产所致的瘢痕子宫产妇子宫下段瘢痕薄弱处采取折叠缝合法对预防子宫切口憩室的影响。方法:选取德兴市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因多次剖宫产所致的瘢痕子宫产妇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连续单纯双层缝合技术进行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子宫下段的瘢痕薄弱区域引入折叠缝合法进行加强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 d,两组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 d,观察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月经复潮各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次剖宫产的瘢痕子宫,采用折叠缝合法对子宫下段薄弱部位进行修补能有效预防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情况,且术后恢复快,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多次剖宫产 折叠缝合法 子宫切口憩室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邓娅莉 丁依玲 范雪梅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388-389,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对5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后不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感染,术前存在基础疾病,产程异常,手术的操作是影响切口愈合的主要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可以利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对5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后不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感染,术前存在基础疾病,产程异常,手术的操作是影响切口愈合的主要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可以利用B超声像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切口 愈合不良 发病原因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蔺玉红 李易霞 +1 位作者 任翠玲 候红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4-25,共2页
目的 比较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方法 观察组 3 3 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3 10例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两组分别于产后 5~ 7d、产后 42d、产后 1年通过产妇症状、体... 目的 比较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方法 观察组 3 3 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3 10例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两组分别于产后 5~ 7d、产后 42d、产后 1年通过产妇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了解腹部肌群损伤情况。结果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 ,产后 5~ 7d ,腹痛发生率分别为 83 0 %,5 2 %;皮下硬结发生率分别为 3 2 7%,0 ;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分别为 83 0 %,5 2 %。产后 42d ,腹痛发生率分别为 2 0 9%、0 ;皮下硬结均未发生 ,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为 64 5 %,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较纵切口为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腹壁横切口 腹部肌损伤
下载PDF
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与子宫下段肌层愈合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钧 潘勉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4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与子宫下段肌层愈合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9月间我院收治的240例首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妇,根据首次手术子宫切口肌层的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单层连续缝合)和对照组(单层连续缝合+平行褥...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与子宫下段肌层愈合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9月间我院收治的240例首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妇,根据首次手术子宫切口肌层的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单层连续缝合)和对照组(单层连续缝合+平行褥式包埋)各120例,通过超声方式测量患者再次妊娠临产前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再次剖宫产术中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盆腹腔粘连情况,对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再次分娩选择阴道试产者的试产成功率。结果单层缝合组测得瘢痕处肌层厚度低于双层缝合组[(1.33±0.68)mm vs(1.89±0.71)mm],但对比瘢痕愈合情况、盆腔粘连率及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切口缝合 瘢痕子宫 单层缝合 双层缝合
下载PDF
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国华 张爱兰 +1 位作者 徐加英 郭玲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2期2208-2210,共3页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原子宫切口愈合的不同情况而采取的更恰当的子宫切口缝合方式。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有一次剖宫产史,无明显高危因素、术后处理、抗生素使用均相等,39周后或临产前行剖宫产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共...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原子宫切口愈合的不同情况而采取的更恰当的子宫切口缝合方式。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有一次剖宫产史,无明显高危因素、术后处理、抗生素使用均相等,39周后或临产前行剖宫产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共计入组200例,观察组(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组100例),对照组(常规缝合组100例),追踪随访至术后1年,记录两组术后病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尤其是切口瘢痕缺陷(PCSD)形成的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各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产妇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月经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CSD发生率比较(随访至1年仍存在者),观察组子宫PCS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预防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形成,应对不同被剖宫产的子宫原瘢痕的不同状况而实施的最适宜缝合方法,因人而异,其是一种务实的、对术者的评估判断能力有一定要求的缝合方法,在其他患者身体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切口愈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个性化缝合
下载PDF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相关因素及处理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华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3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处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812例病例资料。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73例,占同期剖宫产术的8.99%,枕横位枕后位、胎先露≥+3cm、胎儿体重...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处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812例病例资料。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73例,占同期剖宫产术的8.99%,枕横位枕后位、胎先露≥+3cm、胎儿体重≥4000g、临产后尤其第二产程、子宫下段形成差、麻醉效果差的患者撕伤率明显增加。结论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是剖宫产术中的常见并发症。胎方位、胎先露、胎儿体重、麻醉效果与切口撕裂伤发生有密切关系,不同产程阶段、切口位置高低以及手术技能也是撕裂伤的有关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横切口 撕裂伤
下载PDF
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位置选择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军花 刘倩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位置选择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因瘢痕子宫入院,要求择期剖宫产的单胎妊娠产妇382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观察组191例刀口选择在瘢痕...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位置选择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因瘢痕子宫入院,要求择期剖宫产的单胎妊娠产妇382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观察组191例刀口选择在瘢痕组织上2.0cm,实验组191例根据子宫下段刀口的位置选择于瘢痕组织上方2.0cm、瘢痕组织下方1.5cm、原瘢痕组织处,实验组中76例选择瘢痕组织上方2.0cm,60例选择瘢痕组织下方1.5cm,55例选择原瘢痕组织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下段撕裂或切口延伸、产后出血、住院时间、子宫复旧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子宫下段撕裂或切口延伸、产后出血、子宫复旧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合理选择子宫下段切口位置将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子宫下段撕裂或切口延伸、减少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瘢痕子宫 原瘢痕 二次手术切口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不同切口位置选择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成岚 张志中 王敏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5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剖宫产时子宫下段不同切口位置选择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该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84例,根据切口位置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产妇在瘢痕组织上2 cm...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剖宫产时子宫下段不同切口位置选择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该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84例,根据切口位置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产妇在瘢痕组织上2 cm做切口,对照组产妇在瘢痕组织下2 cm做切口,对比两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效果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5);研究组产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5,P<0.05);研究组产妇的手术时间(46.59±10.37)min、住院时间(5.34±1.26)d、术中出血量(131.06±25.12)mL等指标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5、8.144、12.223,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位置选择对治疗效果存在影响,在瘢痕组织上2 cm做切口,可以显著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降低并发症,切口愈合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次剖宫产 子宫下段切口 位置选择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罗飞 文丹丹 李华 《巴楚医学》 2019年第4期25-27,33,共4页
目的:探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72例。其中,对照组245例采用传统方法手入宫腔取胎头,试验组227例采用切口外子宫... 目的:探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72例。其中,对照组245例采用传统方法手入宫腔取胎头,试验组227例采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比较两组在取胎头时间、子宫切口撕裂率、切口血肿形成率、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子宫切口撕裂率、切口血肿形成率、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取胎头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产钳助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同时,增加术中产钳助产率,但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外 子宫下段 取胎头 瘢痕子宫 剖宫产术
下载PDF
剖宫产术子宫缝合方式对盆腔粘连与切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丽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剖宫产术中子宫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两种缝合方式对盆腔粘连及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二次剖宫产手术的21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首次剖宫产中的子宫缝合方式分为单层缝合组108例和双层缝合组107例,二次剖... 目的总结分析剖宫产术中子宫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两种缝合方式对盆腔粘连及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二次剖宫产手术的21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首次剖宫产中的子宫缝合方式分为单层缝合组108例和双层缝合组107例,二次剖宫产中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术后盆腔粘连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A组盆腔粘连发生率12.04%,高于B组3.74%,χ^2=5.083 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切口愈合良好率96.26%,高于A组87.96%,χ^2=5.083 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层子宫缝合方式下子宫粘连发生率更低,切口愈合效果更佳,建议剖宫产中选择子宫双层缝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单层缝合 子宫双层缝合 剖宫产 盆腔粘连 切口愈合
下载PDF
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晓晖 顾秀兰 +1 位作者 张燕玲 杜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10期84-85,共2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根据剖宫产手术采取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的缝合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单层连续锁边缝合方... 目的:分析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根据剖宫产手术采取子宫下段切口不同的缝合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单层连续锁边缝合方式,而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双层缝合方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愈合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口愈合及盆腔粘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应用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具有疗效满意,切口愈合良好,且减少了术后盆腔粘连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 单层连续锁边缝合 传统双层缝合
下载PDF
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和改良式剖宫产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晓燕 马丽 赵岩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6期60-61,共2页
目的:比较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与改良式两种模式剖宫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有剖宫产指征且自愿接受剖宫产的患者100例,根据剖宫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改良式剖宫产,对照组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 目的:比较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与改良式两种模式剖宫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有剖宫产指征且自愿接受剖宫产的患者100例,根据剖宫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改良式剖宫产,对照组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与孕妇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更少,并发症率更低,孕妇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改良式剖宫产可明显减少手术用时,缩短切口疼痛与住院时间,使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降低并发症率,孕妇更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 改良式 不同剖宫产 孕妇满意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的切口位置选择及手术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兰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7期48-49,共2页
目的:总结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切口位置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就诊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7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38例,选择瘢痕组织上2 cm切口为手术位置;对照组32例,选择瘢痕组织下2 cm切口为手... 目的:总结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切口位置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就诊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7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38例,选择瘢痕组织上2 cm切口为手术位置;对照组32例,选择瘢痕组织下2 cm切口为手术位置,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可提升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 切口位置选择 手术效果
下载PDF
双针倒刺免打结缝线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缝合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丽丹 郭惠萍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33期38-40,共3页
目的评价双针倒刺免打结缝线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缝合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剖宫产分娩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所有产妇都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均采用双层缝合技术,研究组... 目的评价双针倒刺免打结缝线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缝合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剖宫产分娩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所有产妇都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均采用双层缝合技术,研究组采用双针倒刺免打结缝线缝合,对照组采用普通线缝合。比较两组缝合子宫切口所需的时间、额外止血缝合比例、术中出血量、术后子宫切口血肿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术后发热发生率、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3月子宫憩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缝合子宫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额外止血缝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的缝合采用双针倒刺免打结缝线缝合,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不增加术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双针倒刺免打结缝线 子宫切口 缝合时间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子宫下段形成不良的孕妇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对切口愈合及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眉 邹余粮 任敏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7期1889-1891,共3页
目的观察子宫下段形成不良的孕妇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对切口愈合及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子宫下段形成不良首次行剖宫产术后因二胎需行再次剖宫产术的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切... 目的观察子宫下段形成不良的孕妇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对切口愈合及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子宫下段形成不良首次行剖宫产术后因二胎需行再次剖宫产术的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切口位置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53)子宫切口位于膀胱腹膜反折上5 mm处;观察组(n=47)首次剖宫产时子宫切口位于子宫下段腹膜反折缘下20 mm中线处。对比两组孕妇再次行剖宫产术时的出血量、出血率以及子宫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252.9±40.5 ml)、剖宫产术中出血率(19.1%)均低于对照组(408.6±52.8 ml,45.3%),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子宫愈合良好率(95.7%)高于对照组(84.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下段形成不良的孕妇行首次剖宫产术时,子宫切口位置选择在子宫下段腹膜反折缘下20 mm中线处,相较于子宫切口位于膀胱腹膜反折上5 mm处,行再次剖宫产时术中出血风险更低,子宫愈合情况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段形成不良 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位置 子宫愈合 剖宫产术中出血
下载PDF
子宫双切口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苏 张蓓 +4 位作者 钱俊如 张艳玲 翟敬芳 夏晓琨 朱春波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双切口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8年6月对凶险性前置胎盘(Ⅱ、Ⅲ型)行剖宫产术的43例患者,术前均行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双侧输尿管支架置入,其中18例(为研究组)采用子宫双切口行胎儿娩出和胎... 目的探讨子宫双切口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8年6月对凶险性前置胎盘(Ⅱ、Ⅲ型)行剖宫产术的43例患者,术前均行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双侧输尿管支架置入,其中18例(为研究组)采用子宫双切口行胎儿娩出和胎盘取出;25例(为对照组)经单一切口行剖宫产术娩出胎儿和胎盘。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无一例行子宫切除、子宫动脉栓塞及转ICU;对照组7例出血凶猛而行全子宫切除术,3例术后仍有少量活动性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成功止血,6例转ICU。研究组子宫切除率及转ICU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产后42d复查子宫彩超未见异常。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髂内动脉球囊封堵后,经子宫双切口行剖宫产术娩出胎儿和胎盘,能够快速有效地止血,减少围术期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子宫双切口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郝秀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分娩的50例瘢痕子宫产妇的病例资料,根据其剖宫产术口方向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腹壁纵切口,...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分娩的50例瘢痕子宫产妇的病例资料,根据其剖宫产术口方向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腹壁纵切口,对照组产妇采用腹壁横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盆腔粘连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手术时间、胎儿娩出用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盆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瘢痕子宫产妇应用腹壁纵切口的效果优于横切口,更有助于产妇切口的愈合及盆腔粘连率的降低,且手术时间、胎儿娩出用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剖宫产术 腹壁纵切口 腹壁横切口
下载PDF
双叶产钳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辛静 侯书梅 +2 位作者 张淑霞 袁悦 梁孔利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6期741-743,共3页
目的探讨双叶产钳在疤痕子宫患者二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解放军63650部队医院妇产科2015年8月将产钳应用于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术胎头高浮者前后各1年的病例,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 目的探讨双叶产钳在疤痕子宫患者二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解放军63650部队医院妇产科2015年8月将产钳应用于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术胎头高浮者前后各1年的病例,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胎头娩出时间、子宫切口延裂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胎头娩出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P<0.05);新生儿窒息及子宫切口延裂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6、7.67,均P<0.05),而新生儿出生体重、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疤痕子宫患者再次剖宫产术中出现胎头高浮时应用双叶产钳具有快速、安全、有效地助娩胎头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叶产钳 剖宫产 疤痕子宫 胎头高浮
下载PDF
瘢痕子宫产妇再次行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清玲 刘长娣 杨舒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6期145-147,共3页
目的:对瘢痕子宫产妇再次行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0例生育"二孩"瘢痕子宫产妇相关资料,并对其再次行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予... 目的:对瘢痕子宫产妇再次行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0例生育"二孩"瘢痕子宫产妇相关资料,并对其再次行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予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瘢痕子宫产妇再次行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3%。感染组年龄、BMI指数高于未感染组,两胎间隔时间短于未感染组,胎膜早破、合并基础疾病及生殖道感染例数占比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手术时间长于未感染组,术中失血量多于未感染组(P<0.05)。以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为因变量,以年龄、BMI指数、两胎间隔时间、胎膜早破、合并基础疾病、生殖道感染、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为自变量。年龄、BMI指数、两胎间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为原值输入;胎膜早破、合并基础疾病、生殖道感染均是=1,否=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BMI指数、胎膜早破、合并基础疾病、生殖道感染、手术时间均为瘢痕子宫产妇再次行剖宫产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BMI指数、胎膜早破、合并基础疾病、生殖道感染、手术时间均是瘢痕子宫产妇再次行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 生育“二孩” 瘢痕子宫 术后切口感染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与传统双层缝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段鹏静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与传统双层缝合的优缺点。方法将620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孕妇,根据子宫下段切口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连续单层缝合法)及B组(传统双层缝合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与传统双层缝合的优缺点。方法将620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孕妇,根据子宫下段切口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连续单层缝合法)及B组(传统双层缝合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假腔发生情况,以及部分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术时的子宫下段厚度、盆腹腔粘连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手术时间(50.24±8.16)min显著低于B组(54.36±9.12)min(P<0.05);术后2年内随访,A组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率(3.16%)低于B组(4.57%)。两组患者再次行剖宫产术中比较子宫下段厚度、腹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层缝合法缝合子宫切口在一些方面优于传统双层缝合法,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连续单层缝合 传统双层缝合 切口憩室 盆腔粘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