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rtues of Using a Double Lumen Tube for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Endobronchial Tumours Requiring Open Lung Resection or Bronchoplastic Procedures
1
作者 Assem Adel Moharram Hany Hasan Elsayed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Objective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using double lumen tube (DLT) in open thoracotomy are not well studied and the relative contraindication for using it in cases of endobronchial tumours is not proven. In this study,... Objective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using double lumen tube (DLT) in open thoracotomy are not well studied and the relative contraindication for using it in cases of endobronchial tumours is not proven.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our experience with using DLT versus single lumen tube (SLT) for anesthesia in patients requiring an open thoracotomy for resection of endobronchial tumours. Method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performed in a single tertiary care university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endobronchial tumours anesthetized with single and double lumen tubes for open thoracotomy procedures over a period from 2010 till 2018.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six patients with endobronchial tumours were studied. There were 76 males. Median age was 32 years (14 - 62). In 96 cases, endobronchial pathology was a typical carcinoid. 58 patients were anesthetized using a DLT and 48 using a SLT. Four cases of near miss from potentially fatal intraoperative tumour migration occurred in the SLT group (p = 0.025). There was only one case of mild tumour bleeding from the DLT group and time of insertion was longer (16.2 vs. 4.5 min p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it is safe to place a double lumen endo tracheal tube for patients with endobronchial tumours requiring open lobectomies or bronchoplastic procedures. An additional benefit of DLT use is increasing surgical satisfaction by reducing spillage and tidal volume loss during surgical anastomosis of the open air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lumen tube ENDOBRONCHIAL TUMOR THORACOTOMY
下载PDF
改良鼻胃肠双腔管两步置管法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杨斌 高宇飞 +4 位作者 武宝平 于雪 屈冲 秦治刚 赵航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改良的鼻胃肠双腔管置管两步法,可以床旁徒手完成置管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方法收集需行肠内营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鼻肠管组(对照组)和改良鼻肠双腔管组(改良组),各60例,分别记录入组时的A... 目的探索一种改良的鼻胃肠双腔管置管两步法,可以床旁徒手完成置管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方法收集需行肠内营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鼻肠管组(对照组)和改良鼻肠双腔管组(改良组),各60例,分别记录入组时的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集每例患者鼻肠管置管操作时间,置管前心率及置管过程中的最高心率变化,置管前和置管后14 d的鼻窦CT、胸部CT及营养指标,判断是否出现鼻窦炎、吸入性肺炎、消化道出血、营养液潴留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2组入组时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年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598,1.2073,0.3104,0.9268;P=0.2914,0.2297,0.7568,0.3559,P均>0.05)。改良组置管时间(54.4±13)min,对照组置管时间(49.4±12.9)min,改良组置管时间略长于对照组(t=2.1334,P=0.035,P<0.05)。置管过程中,改良组和对照组在心率变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控制鼻窦炎(20.0%,12/60)方面优于对照组(36.7%,22/60)(P<0.05),改良组控制肺炎(26.7%,16/60)方面优于对照组(46.7%,28/60)(P<0.05),改良组控制胃液潴留(5.0%,3/60)方面优于对照组(16.7%,10/60)(P<0.05);2组胃肠道出血及心律失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 d的肠内营养治疗后,改良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均好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鼻胃肠双腔管两步置管法可在床头徒手完成,与传统方法比较,尽管置管时间略有延长,但鼻窦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不增加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同时改良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该两步法安全、有效、便捷,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鼻胃肠双腔管 置管方法 徒手
下载PDF
双腔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瑛园 关健强 +3 位作者 黑子清 杨基荣 冉涛嘉 黄品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拔管力等因素是否是双腔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的危险因素。【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事后分析。本研究收集18~65岁,ASAI-Ⅲ级的双腔气管插管患者围术期资料,记录性别、年龄、吸烟史、导管直径、导管留置时间、舒芬太尼... 【目的】探讨拔管力等因素是否是双腔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的危险因素。【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事后分析。本研究收集18~65岁,ASAI-Ⅲ级的双腔气管插管患者围术期资料,记录性别、年龄、吸烟史、导管直径、导管留置时间、舒芬太尼用量、是否使用氟比洛芬酯、是否拔管时呛咳等。拔管时使用测力计测量拔除导管所需的力。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咽喉痛分为咽喉痛组和无咽喉痛组。对两组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咽喉痛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预测危险因素的预测效应。【结果】最终纳入163例患者,拔管后30 min有74例(45.4%)患者发生术后咽喉痛,89例(54.6%)患者未发生术后咽喉痛。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95%CI=3.83(1.73,8.50),P=0.0001]和拔管力增大[OR95%CI=1.78(1.45,2.20),P<0.001]是术后咽喉痛的独立危险因素。拔管力预测术后咽喉痛的AUC曲线为0.773[95%CI(0.701,0.846),P<0.001];当约登指数为0.447时,拔管力的最佳临界点是13N。【结论】女性和拔管力是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咽喉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插管 术后咽喉痛 危险因素 气管拔管 拔管力 全身麻醉
下载PDF
改良预先单肺通气加快胸腔镜手术肺萎陷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黄晓峰 关银 +4 位作者 王鸿旻 王子铭 王雪洁 何平 黄生辉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92-1197,共6页
目的评价改良预先单肺通气(OLV)在胸腔镜手术中加快术侧肺萎陷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择期行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术102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常规OLV(C组)、预先OLV(P组)、改良预先OLV组(M... 目的评价改良预先单肺通气(OLV)在胸腔镜手术中加快术侧肺萎陷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择期行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术102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常规OLV(C组)、预先OLV(P组)、改良预先OLV组(M组),每组34例。分别采用相应肺萎陷方法监测并记录病人胸腔开放后获得满意肺萎陷所需时间,胸腔开放后1、5、10、20、30 min肺萎陷评分,诱导前(T_(0))、插管后/膨肺前(T_(1))、侧卧前/膨肺末(T_(2))、侧卧后/膨肺后1 min(T_(3))、胸腔开放即刻(T_(4))、获得满意肺萎陷时刻(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T_(0)、T_(3)、T_(4)、T_(5)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病人术中低氧血症发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术后肺部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排除1例困难插管及7例胸腔粘连病人,最终94例病人研究数据被纳入分析。与C组[(14.8±2.8)min]及P组[(9.3±1.6)min]相比,M组[(6.8±1.3)min]病人胸腔开放后获得满意肺塌陷时间更短(均P<0.01);胸腔开放后1、5、10 min肺萎陷评分更高(均P<0.01)。M组病人各时间SpO_(2)、PaO_(2)、PaCO_(2)与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组病人T_(2) MAP、心率较T_(1)、T_(3)短暂降低(均P<0.05)。三组病人无术中低氧血症发生;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ICU)转入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预先OLV能更明显地加快胸腔镜手术双腔插管病人术侧肺萎陷,且对病人安全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胸腔镜手术 双腔管 肺萎陷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基鹏 杨胜男 +2 位作者 熊添 樊宏 张茂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是否安全有效。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2021-04/2022-04期间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仰卧位插管组(S组,n=30)和侧卧位插管组(L组,n=30)。L组... 目的探讨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是否安全有效。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2021-04/2022-04期间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仰卧位插管组(S组,n=30)和侧卧位插管组(L组,n=30)。L组患者自主摆放侧卧位后行麻醉插管;S组患者仰卧位麻醉插管后摆放侧卧位。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侧卧位摆放所需医护人员数量、侧卧位摆放时间、Cormach-Lehane声门显露分级、插管次数、插管时间;麻醉诱导前(T_(1))、插管前即刻(T_(2))、暴露声门时(T_(3))、VDLT置入左主支气管后1 min(T_(4))、插管完成后3 min(T_(5))、插管完成后5 min(T_(6))的血压和心率;摆体位后VDLT移位情况,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结果相较于S组,L组患者摆体位人数更少,时间更短,VDLT移位例数更少,插管相关并发症更少(P<0.05);2组患者声门显露分级、插管次数、插管时间、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DLT插管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可视喉镜 VivaSight双腔支气管导管
下载PDF
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蒋华萍 李晖 孙听姣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 评价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痛、声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宜兴市中医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分别接受生理... 目的 评价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痛、声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宜兴市中医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或右美托咪定作为术前雾化。两组均在可视喉镜暴露下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h、4 h、12 h、24 h的咽痛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声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记录雾化给药前(T_(0))和麻醉诱导前(T_(1))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阻力、插管尝试次数、带管时间。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 h、4 h的咽痛和声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患者咽痛和声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患者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阻力、插管尝试次数、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早期咽痛及声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双腔支气管导管 咽痛 声嘶
下载PDF
左双腔气管导管两种插管方法的比较
7
作者 周会影 费昱达 权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头正中位左双腔气管导管(DLT)逆时针旋转90°与头右偏位左DLT逆时针旋转180°两种插管方法的左主支气管插管成功率。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拟接受左DLT插管的肺切除术患者648例,随机分为90&#... 目的探讨头正中位左双腔气管导管(DLT)逆时针旋转90°与头右偏位左DLT逆时针旋转180°两种插管方法的左主支气管插管成功率。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拟接受左DLT插管的肺切除术患者648例,随机分为90°组和180°组,每组324例,其中,90°组采用患者头正中位、左DLT支气管套囊越过声门后逆时针旋转90°的传统插管方法进行插管;180°组采用患者头右偏位、左下颌角与胸骨正中对齐左DLT逆时针旋转180°的方法进行插管。比较两组患者左DLT置入左主支气管的插管成功率以及隆突黏膜损伤情况。结果648例患者中,男336例,女312例,年龄39.0~75.0岁,平均(54.6±9.0)岁。90°组和180°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0.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180°组第2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90°组(P<0.001)。90°组和180°组插管后隆突黏膜损伤率分别为23.8%、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结论与传统插管方法相比,患者头右偏位、左DLT逆时针旋转180°的插管方法不能提高首次左主支气管插管的成功率,但作为一种补救插管方法可以提高再次左主支气管插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双腔气管导管 插管成功率 气道管理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胸科手术中单肺通气肺萎陷技术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汤敏誉 梁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13-2818,共6页
相较于传统的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手术视野范围较小、操作空间较窄的情况下进行,为了成功进行VATS手术,需要最大程度地优化肺隔离和肺萎陷的质量,延迟肺萎陷的麻醉技术可能阻碍胸外科手... 相较于传统的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手术视野范围较小、操作空间较窄的情况下进行,为了成功进行VATS手术,需要最大程度地优化肺隔离和肺萎陷的质量,延迟肺萎陷的麻醉技术可能阻碍胸外科手术。为了提高肺萎陷的速度和质量,临床上采取了诸多措施。该文就胸外科手术中单肺通气肺萎陷技术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肺萎陷 单肺通气 胸科手术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肺塌陷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王进文 曹天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OLV)肺塌陷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肺塌陷方式不同将其分为BB组和DLT组...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OLV)肺塌陷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肺塌陷方式不同将其分为BB组和DLT组,每组20例,BB组和DLT组中分别有2、1例发生低氧血症,改为双肺通气,剔除研究,最终BB组18例、DLT组19例完成研究。BB组将BB用于OLV肺塌陷,DLT组将DLT用于OLV肺塌陷。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的肺塌陷评分(L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即刻(T_(1))~开胸后5 min(T_(4)),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组和DLT组分别有2例和3例患者发生SpO_(2)下降,但均未出现低氧血症。BB组和DLT组开胸时肺塌陷均较优,术侧肺完全萎陷,手术视野暴露满意。结论BB可有效完成开胸前肺塌陷,对开胸前肺塌陷的影响及OLV效果与DLT相当,可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肺塌陷 单肺通气 血流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的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韦云婷 钱宁 +1 位作者 刘莹 邵军进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的双腔气管插管麻醉管理对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及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将其随... 目的:探讨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的双腔气管插管麻醉管理对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及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ERAS组(n=48)与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方案,ERA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ERAS理念管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应用ERAS理念指导的双腔气管插管麻醉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苏醒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镜检查 加速康复外科 双腔气管插管麻醉 苏醒质量 安全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1
作者 刘进 毕钰晶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观察组术中采用支气管封堵器。比较两组手术视野、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视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能够有效改善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手术视野,患者的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血气分析 血流动力学 并发症
下载PDF
自制黎氏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吻合口瘘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艳 李颖 +1 位作者 李春颖 郝增辉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3年第3期95-96,共2页
目的:总结自制黎氏管对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吻合口瘘盆腔冲洗引流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例巨结肠术后吻合口瘘的患儿采用自制黎氏管进行24小时持续冲洗引流联合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治疗。将自制黎氏管置入吻合口旁(自制黎氏管... 目的:总结自制黎氏管对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吻合口瘘盆腔冲洗引流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例巨结肠术后吻合口瘘的患儿采用自制黎氏管进行24小时持续冲洗引流联合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治疗。将自制黎氏管置入吻合口旁(自制黎氏管由一粗一细两管组成,由细管持续滴入生理盐水,由粗管持续引流出来)至引出液完全清亮7~10天为止。结果:3例患儿均未造瘘,通过自制黎氏管持续冲洗引流后治愈。结论:自制黎氏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巨结肠术后吻合口瘘是一个实用有效的方法,避免了近端肠造瘘,减少了患儿的损伤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吻合口瘘 黎氏管 冲洗引流 护理
下载PDF
CT测量联合视频软镜引导对国产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影响
13
作者 张园园 侯永恒 +4 位作者 纪秋媛 司伟军 陈万里 李健 杨建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探讨CT测量联合视频软镜引导技术对国产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左侧肺癌根治术患者95例,男42例,女53例,年龄18~64岁,BMI 18.4~30.5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 目的探讨CT测量联合视频软镜引导技术对国产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左侧肺癌根治术患者95例,男42例,女53例,年龄18~64岁,BMI 18.4~30.5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n=48)和联合组(n=47)。传统组采用传统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定位。联合组术前采用螺旋CT测量右主支气管长度(RMB-L)和前后径,根据RMB-L与支气管套囊长度(13 mm)的差值在导管外壁上做一水平线和中垂线,在视频软镜的引导下,水平线与气管隆突平齐,中垂线与气管隆突的中点平齐。记录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最佳和可接受位置)的情况和插管时间。记录术中一过性低氧血症、气道高压、气道损伤分级、术后咽喉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传统组比较,联合组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率明显升高,插管时间明显缩短,一过性低氧血症、气道高压、气道损伤分级和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CT测量联合视频软镜的定位方法优于传统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可提高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准确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视频软镜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下载PDF
基于Mimics软件的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学特征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的差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春艳 陈洁 +5 位作者 汪小海 李冰冰 蒋明 张晓坤 王焱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通过Mimics软件构建的支气管三维模型分析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合理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提供参考。方法第1部分,回顾性分析2021年4—7月行胸部CT检查的成年患者256例,采用Mimics软件构建支气管三维模型并进行多平面... 目的通过Mimics软件构建的支气管三维模型分析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合理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提供参考。方法第1部分,回顾性分析2021年4—7月行胸部CT检查的成年患者256例,采用Mimics软件构建支气管三维模型并进行多平面重建,测量右支气管内径(RBD)、右支气管长度(RBL和RMSBL)、左支气管内径(LBD)、左支气管长度(LBL),并与临床常用型号DLT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第2部分,选择2021年7—11月择期全麻下行左肺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Mimics软件测量组(M组)和传统方法组(C组),每组30例。M组根据Mimics软件测量的支气管长度和内径值选择导管型号;C组根据患者的性别、身高选择导管型号。计算DLT型号首次选择准确率。结果第1部分,RBL和RMSBL变异系数较大,右支气管开口于隆突及以上患者3例(1.2%),243例(95%)患者RMSBL≤30 mm,其中50例RMSBL≤18.1 mm。LBD≤35和37 Fr导管外径值以及RBD≤35和37 Fr导管外径值的患者均为女性,女性患者支气管内径≤39 Fr导管外径的人数以及RMSBL≤35 Fr导管支气管套囊近端到侧孔近端距离(18.1 mm)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男性(P<0.05)。第2部分,M组DLT型号首次选择准确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术前运用Mimics软件测定支气管解剖参数有益于DLT型号个体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长度 支气管内径 MIMICS软件
下载PDF
单双肺气道压差值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定位效果观察
15
作者 周会影 费昱达 权翔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目的 探讨单双肺气道压差值(airway pressure differences between one lung and two lung ventilation,ΔP)指导双腔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DLT)插管定位的效率及肺隔离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 目的 探讨单双肺气道压差值(airway pressure differences between one lung and two lung ventilation,ΔP)指导双腔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DLT)插管定位的效率及肺隔离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拟在单肺通气下手术的患者396例,患者随机分为纤维支气管镜(fiber optical bronchoscopy,FOB)组和ΔP组,每组198例,FOB组采用FOB定位DLT,ΔP组采用ΔP定位DLT。比较两组侧卧位后DLT调整时间、DLT插管时间、SpO_(2)及肺塌陷效果满意度。结果 396例患者中,男203例,女193例,年龄36~69岁,平均(56.8±4.8)岁。ΔP组侧卧位后DLT调整时间短于FOB组[(37.73±14.06)s比(51.76±15.7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LT插管时间、SpO_(2)、肺塌陷效果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ΔP具有操作时间短、较高DLT定位成功率和较好单肺通气肺塌陷效果等优势,尤其在FOB缺少时,ΔP可作为DLT插管定位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导管 气道压差 单肺通气 定位
下载PDF
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严正军 马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7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3)和观察组(n=74),两组均行钻孔置管引流... 目的:分析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3)和观察组(n=74),两组均行钻孔置管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硅胶引流管,观察组采用改良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血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血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改良Rankin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减少血肿残余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短置管时间,促进康复,预防血肿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单管双腔H型引流管 血肿残余量
下载PDF
A Comparison of Arterial Oxygenation between 60% O2 CPAP and 100% O2 CPAP during One-Lung Ventilatio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17
作者 Yuko Yamada Kumiko Tanabe +1 位作者 Kiyoshi Nagase Hiroki Iida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Background: One-lung ventilation (OLV) is generally adopted for thoracic surgery. The systemic application of a high fraction of inspiratory oxygen (F<sub>1</sub>O<sub>2</sub>) and continuous p... Background: One-lung ventilation (OLV) is generally adopted for thoracic surgery. The systemic application of a high fraction of inspiratory oxygen (F<sub>1</sub>O<sub>2</sub>) and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to the non-ventilated lung is useful for preventing arterial oxygen desaturation. The adverse effects of elevated F<sub>1</sub>O<sub>2</sub> include oxidative lung injury, resorption atelectasis and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vasoconstriction. It is preferable to avoid hyperoxemia in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such a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diopathic pneumonia, and bleomycin-treated lungs. We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application of 60% O<sub>2</sub> CPAP to the non-ventilated lung is sufficient to provide adequate oxygenation with 60% O<sub>2</sub> to the ventilated lung.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scheduled to receive elective thoracic surgery requiring OLV were recruited. Left double-lumen tubes were applicable in all surgerie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one of two groups, to receive either 60% O<sub>2</sub> CPAP (60% CPAP group, n = 35), or 100% O<sub>2</sub> CPAP (100% CPAP group, n = 35) at a setting of 2 - 3 cmH<sub>2</sub>O, applied to the non-ventilated lung.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es were obtained at the following stages: RA, spontaneous breathing under room air (RA);TLV, during total lung ventilation (TLV) prior to the initiation of OLV;T5, 5 min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OLV;T15, 15 min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OLV;T30, 30 min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OLV. Results: The PaO<sub>2</sub> value in 60% CPAP group vs. 100% CPAP group at each measurement were as follows: RA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SD], 89.7 [8.2] mmHg vs. 85.8 [11.9] mmHg);TLV (277.9 [52.9] mmHg vs. 269.2 [44.0] mmHg);T5 (191.4 [67.9] mmHg vs. 192.3 [66.0] mmHg);T15 (143.2 [67.3] mmHg vs. 154.7 [60.8] mmHg) and T30 (95.6 [32.0] mmHg vs. 112.5 [36.5] mmHg), respectively. Among the five measurement points, T30 was the only time point at which the 100% CPAP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PaO<sub>2</sub> value than the 60% CPAP group (p = 0.0495). The SaO<sub>2</sub> at T30 in the 100% CPAP group (97.4 [2.0]%) was also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60% CPAP group (96.3 [2.2]%, p = 0.039).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groups regarding changes to the overall PaO<sub>2</sub> values (p = 0.44) and SaO<sub>2</sub> values (p = 0.23)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Conclusions: Oxygenation could be safely maintained in relatively healthy patients with 60% O<sub>2</sub> OLV and 60% O<sub>2</sub> CPAP. The application of 60% O<sub>2</sub> CPAP during OLV for patients who are not suited to exposure to high F<sub>1</sub>O<sub>2</sub> may be an alternative form of respiratory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AP double-lumen tube Hyperoxemia HYPOXEMIA One-Lung Ventilation
下载PDF
胸科手术患者根据胸部CT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的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18
作者 管慧莲 胡小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7期1659-1664,共6页
目的 根据胸部CT选择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DLT)型号的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择期行胸科手术的3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法分... 目的 根据胸部CT选择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DLT)型号的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择期行胸科手术的3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法分为训练集(n=275)和验证集(n=124)。在训练集数据,通过套索(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回归方法分析确定影响DLT型号选择的潜在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可视化工具。在验证集中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方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及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DLT型号选择相关的潜在影响因素为身高、体重、手术方式、术前手术史。本研究构建DLT型号选择预测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860(95%CI 0.817~0.904)和0.824(95%CI 0.750~0.898),其提示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良好。训练集和验证集校准曲线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训练集和验证集均提示模型拟合度良好,分别为(χ^(2)=8.229,P=0.412)、(χ^(2)=12.369,P=0.136),提示模型的一致性较好。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身高[OR:1.249(95%CI:1.179~1.342)]、体重[OR:1.042(95%CI:1.005~1.073)]是DLT型号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本研究根据身高、体重、手术方式、术前手术史这4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根据胸部CT选择DLT型号的预测模型。开发的列线图将有助于麻醉医生科学有效地对胸科手术患者进行DLT型号选择进行预测,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双腔支气管导管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与身高的关系 被引量:58
19
作者 欧阳葆怡 温晓晖 梁丽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48-350,共3页
目的 探寻Mallinckrodt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之间的关系。方法 第一阶段选择胸科手术成年患者 370例 ,分为男性左DLT组 (ML组 )、女性左DLT组 (FL组 )、男性右DLT组 (MR组 )和女性右DLT组 (FR组 )。静脉诱导后插入... 目的 探寻Mallinckrodt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之间的关系。方法 第一阶段选择胸科手术成年患者 370例 ,分为男性左DLT组 (ML组 )、女性左DLT组 (FL组 )、男性右DLT组 (MR组 )和女性右DLT组 (FR组 )。静脉诱导后插入选定的MallinckrodtDLT。听诊法调整管端位置 ,测量插管深度 (ID 1)。纤维支气管镜 (FB)直视下调整管端位置 ,再次测量插管深度 (ID 2 )。以患者身高和ID 2推导不同组别的回归方程。第二阶段 330例胸科手术患者 ,插入选定的DLT后 ,用听诊法和相应组别的回归方程所计算的插管深度调整管端位置 ,测量插管深度 (ID 3)。在FB直视下确认管端正确到位后 ,再次测量导管插管深度 (ID 4)。结果 根据 370例观测 ,听诊法确认双腔管管端已正确到位 ,与FB检查符合的仅 16 9例 ,错位率达 5 4 3%。FB确认管端正确到位时 ,ML组插管深度 (30 9± 1 8)cm比FL组 (2 8 3± 1 3)cm平均深 2 6cm(P <0 0 1) ,MR组 (30 2± 1 7)cm比FR组 (2 7 9± 1 6 )cm平均深 2 3cm(P <0 0 1)。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呈高度相关 (P<0 0 1)。第二阶段研究中按听诊法和相应回归方程计算值调整插管深度后 ,管端错位率比第一阶段降低了 6 0 %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深度 双腔支气管导管 身高 胸科手术 相关性 dlt
下载PDF
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对儿童单肺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肖亮灿 叶升 +1 位作者 许静红 荣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4-54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儿童患者的临床放置及其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56例择期行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group DLT)和支气管封堵器组(group BB),每组28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儿童患者的临床放置及其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56例择期行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group DLT)和支气管封堵器组(group BB),每组28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进行支气管封堵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记录两组诱导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建立双肺隔离时间、一次成功率、肺萎陷程度、重新调整次数、气道峰压、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气、手术时间、术中缺氧情况以及拔管后早期咽痛声嘶发生率。【结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相比,支气管封堵器组建立双肺隔离时间较长,(173.1±75.1)vs(95.6±30.2)s,P<0.05;肺萎陷程度相似,P>0.05;术中平均气道峰压较高,(28.11±5.76)vs(21.57±4.02)cmH2O,P<0.05;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pH较低,7.35±0.03 vs 7.42±0.06,P<0.05;PaCO2较高,平均(43.01±7.25)vs(35.79±3.17)mmHg,P<0.05;术后早期声音嘶哑发生率较低,14%vs 50%,P<0.05;术后早期咽喉疼痛发生率较低,35%%vs 64%,P<0.05。【结论】对儿童患者,支气管封堵器可实现有效单肺通气和双肺隔离。支气管封堵器咽喉损伤较小,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儿童 单肺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