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and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Push Rods Electromechanical Converter
1
作者 Xuping Wang Long Quan +1 位作者 Shiyi Luan Xiaoqing X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16-126,共11页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winding power, single output electromagnet has limited ability to improv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electro-hydraulic valve. Therefore, an electromechanical con...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winding power, single output electromagnet has limited ability to improv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electro-hydraulic valve. Therefore, an electromechanical converter with double push rod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ich can simultaneously output two electromagnetic forces, can push or pull the valve core and sleev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irection and realize rapid operation of load. According to the electromagnetic principle and the magnetic circuit analysis metho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equivalent circuit of the electromechanical converter with double push rods are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electromechanical converter with double push rods with the same magnetization directions, the changing rules of its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and force–displacement behaviors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electromagnetic mechanical parameters and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the electromechanical converter with double push rods are determined, and the prototype is made. The test platform for the push-pu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omechanical converter with double push rods is built, and its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tes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ust and pull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ush rod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imulation output, and proportional to the current density of the coil;the push-pull hysteresi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ush rods output force is less than 5%;and the dynamic tim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placement and force are obtained. The hysteresis e ect of output force is improved e ectively through the H bridge drive control circuit modulated by PWM. Compared with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a singlewinding electromagnet with a similar volume, it can e ectively improve the dynamic displacement response. Followup work will further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electromechanical converter and test the corresponding pilot valve.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new theory for improving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hydraulic pilot valve and have an extremely high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value an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ving coil motor double PUSH RODS ELECTROMAGNET Proportional SOLENOID valv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CW-COIL腔外倍频的初次实验研究
2
作者 魏凌云 刘强 +4 位作者 金玉奇 桑凤亭 杨柏龄 多丽萍 庄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95-498,共4页
在一台数千瓦级的超音速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上,首先采用LiB3O5晶体,用第Ⅱ类角度相位匹配方式,进行腔外倍频实验,获得了657.5nm的红光输出,最大转换效率达0.17%。
关键词 氧碘化学激光器 LBO晶体 腔外倍频 化学激光器
下载PDF
基于自激振荡原理的双线圈磨粒检测技术研究
3
作者 盛晨兴 李航 冯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120,共5页
为满足实际工业应用的需要,基于LC自激振荡,提出双线圈式磨粒检测技术。首先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其次引入磁场均匀度系数的概念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研究了管道域中的磁场分布及金属颗粒通过线圈时的输出响应,最后制作传... 为满足实际工业应用的需要,基于LC自激振荡,提出双线圈式磨粒检测技术。首先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其次引入磁场均匀度系数的概念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研究了管道域中的磁场分布及金属颗粒通过线圈时的输出响应,最后制作传感器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该传感器管道域的磁场均匀度系数达0.91以上,可通过检测电压、频率的变化获取磨粒信息。研究结果为电感式磨损传感器研发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式传感器 自激振荡 双线圈 磨粒检测 有限元仿真 等效电路
下载PDF
并联双线圈式直流接触器电磁机构合闸动作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鄢呈旸 王立军 +2 位作者 张闻哲 黄一凡 王凯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1,共11页
直流接触器是新能源系统以及电动汽车中配置最为广泛的开关电器之一。而直流接触器的动态特性是衡量直流接触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文中以并联双线圈式直流接触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直流接触器电磁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基于Adams与Maxw... 直流接触器是新能源系统以及电动汽车中配置最为广泛的开关电器之一。而直流接触器的动态特性是衡量直流接触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文中以并联双线圈式直流接触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直流接触器电磁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基于Adams与Maxwell软件的联合仿真研究方法对直流接触器的电磁机构进行合闸过程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构合闸动作的仿真合闸时间与试验合闸时间相吻合,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同时研究了弹簧参数和线圈参数等因素对机构合闸运动特性的影响,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弹簧预压力变化对合闸时间影响不大,线圈安匝数增大会导致合闸时间变小,线圈内阻增大会导致合闸时间变大且动触头弹跳更剧烈。文中的仿真方法与结果能为直流接触器电磁机构的改进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接触器 并联双线圈式 电磁机构 合闸动作 动力学仿真 电磁耦合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井筒多相流动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勇 张更 +3 位作者 黄洪林 李军 杨宏伟 安锦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为了研究水合物浆体输送过程中水合物分解规律与井筒多相流动特征,基于气-液-固三相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水合物分解引起的相间传热和传质,结合双层连续管开采水合物的工艺特点,建立了水合物相变条件下全瞬态非等温气-液-固... 为了研究水合物浆体输送过程中水合物分解规律与井筒多相流动特征,基于气-液-固三相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水合物分解引起的相间传热和传质,结合双层连续管开采水合物的工艺特点,建立了水合物相变条件下全瞬态非等温气-液-固多相流动模型。基于MWD实测温度数据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利用模型分析了水合物浆体输送过程中,井筒温度、井筒压力、水合物分解速率与各相体积分数随开采时间变化的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开采前2 h内,水合物分解速率较为缓慢,管内各相体积分数变化较小;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管内各相体积分数发生显著变化;在开采约5 h后达到稳定状态,此时井口气相体积分数约为40%;此外,在井下举升泵位置处,固-液相体积分数均发生显著突变。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水合物开发过程中的多相流动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水合物开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多相流动模型 水合物分解速率 双层连续管 相体积分数
下载PDF
单支架与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6
作者 张化彪 张本骏 +3 位作者 李亚华 张庆辉 徐苗 韩新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SSAC)和双支架辅助弹簧圈(DSAC)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内分叉处WNBA患者109例,其中SSAC栓塞68例和DSAC栓塞41例。比较两组术中支...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SSAC)和双支架辅助弹簧圈(DSAC)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内分叉处WNBA患者109例,其中SSAC栓塞68例和DSAC栓塞41例。比较两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应用情况,手术时间、费用,术后即刻Raymond-Roy闭塞分级(RROC)以及出院时改良Rankin(mRS)评分;术后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支架内狭窄情况、RROC和mRS评分。结果:SSAC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和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应用率,出院时和术后3~6个月的mRS评分以及术后支架内狭窄率均低于DSAC组(P<0.05)。结论:SSAC治疗颅内分叉处WNBA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狭窄率低、并发症少,且手术耗时短、费用低,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支架辅助弹簧圈 双支架辅助弹簧圈 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
下载PDF
可调谐超快激光贝塞尔光束加工方法研究
7
作者 全宏升 马威峰 +5 位作者 唐赞 张宗全 金昌骏 邱丽荣 徐可米 赵维谦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64,共9页
为了实现高效率和加工精度可灵活调节的超快激光微器件加工,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调谐贝塞尔光束的超快激光加工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可对初级贝塞尔光束压缩的双远心光学系统压缩比,实现了超快激光贝塞尔光束的中心主瓣半径和最大无衍射传... 为了实现高效率和加工精度可灵活调节的超快激光微器件加工,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调谐贝塞尔光束的超快激光加工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可对初级贝塞尔光束压缩的双远心光学系统压缩比,实现了超快激光贝塞尔光束的中心主瓣半径和最大无衍射传输距离的灵活调节,其中不同压缩比的双远心光学系统通过闭环反馈控制的高分辨位移音圈致动器控制实现。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证实,在锥透镜(底角2°)和双远心光学系统(f_(1)=250 mm,f_(2)=36、18、9 mm)配合下,超快激光贝塞尔光束的中心主瓣半径和最大无衍射传输距离分别为3.73μm和5.28 mm,1.86μm和1.32 mm,0.93μm和0.33 mm。同时,设计了一套贝塞尔光束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对上述设计的可调谐贝塞尔光束的精确测量。最后对厚度为1 mm的熔融石英样品进行了打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熔融石英上的表面微孔直径与设计的贝塞尔光束的中心主瓣直径相符。该研究内容为实现高精密高效超快激光加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备工程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激光加工 贝塞尔光束 双远心光学系统 音圈致动器
下载PDF
双线圈并联ICPT系统的分布式补偿电流均衡方法
8
作者 张子佳 刘君 李岩松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7,共8页
针对双线圈并联的高功率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存在线圈间补偿电流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补偿电流均衡方法。首先提出了双线圈并联ICPT系统的分布式补偿网络,然后依据等效思想和迭代思想提出补偿电流均衡方法,根据该方法求解... 针对双线圈并联的高功率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存在线圈间补偿电流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补偿电流均衡方法。首先提出了双线圈并联ICPT系统的分布式补偿网络,然后依据等效思想和迭代思想提出补偿电流均衡方法,根据该方法求解得到补偿参数和各线圈补偿电流表达式,再将该方法拓展到n线圈并联结构。在北京超算云计算中心的COMSOL云平台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不仅有效均衡了各线圈的补偿电流,而且谐振状态受参数漂移的影响程度并未因补偿网络的复杂程度增加而增加。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双线圈 补偿网络 电流均衡 分布式补偿
下载PDF
双线圈与单线圈磁脉冲辅助微冲裁对比与分析
9
作者 黄蔚君 杨亮 +4 位作者 黄曾鑫 刘大海 陶毅晨 周恺 祝李豪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5,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磁脉冲辅助微冲裁工艺,提出使用双线圈替代单线圈的磁脉冲辅助微冲裁方法,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进行了成形孔宏观效果及冲裁断面质量分析,从而对双线圈与单线圈成形率与冲裁断面质量优劣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成形孔的宏观... 为进一步研究磁脉冲辅助微冲裁工艺,提出使用双线圈替代单线圈的磁脉冲辅助微冲裁方法,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进行了成形孔宏观效果及冲裁断面质量分析,从而对双线圈与单线圈成形率与冲裁断面质量优劣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成形孔的宏观效果方面,双线圈的孔成形率远高于单线圈,双线圈的应用提高了磁脉冲辅助微冲裁的能量利用率。单线圈磁脉冲辅助微冲裁的冲裁断面光亮带占比最高仅有15.3%,而双线圈的冲裁断面光亮带占比最高高达59.6%,双线圈冲裁质量远优于单线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脉冲辅助成形 微冲裁 双线圈 断面质量
下载PDF
精粗双层绕组磁浮平面电机线圈厚度影响分析
10
作者 赵烁 曾理湛 《微特电机》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新型精粗双层绕组磁浮平面电机(FCDLWMPM)利用靠近磁体的下层线圈产生加速推力、离磁体较远的上层线圈保证匀速运动精度,可兼顾光刻运动不断提升的加速度与精度要求。FCDLWMPM高加速度运动生成的铜耗和谐波力会影响系统精度,而线圈厚度... 新型精粗双层绕组磁浮平面电机(FCDLWMPM)利用靠近磁体的下层线圈产生加速推力、离磁体较远的上层线圈保证匀速运动精度,可兼顾光刻运动不断提升的加速度与精度要求。FCDLWMPM高加速度运动生成的铜耗和谐波力会影响系统精度,而线圈厚度是影响铜耗和谐波力的关键设计参数。对FCDLWMPM进行了电磁力及铜耗建模,介绍了FCDLWMPM的电磁结构及工作模式。基于永磁阵列磁场谐波模型、洛伦兹定律,进行了单线圈电磁力解析求解,推导了DQ解耦控制下的上下层线圈阵列电磁力方程,进而得出了光刻运动下的电机铜耗方程和谐波力占比函数。求解上下层线圈厚度参数值,得到双层绕组厚度对铜耗和谐波力占比的影响规律,讨论双层绕组厚度参数的选择以有效减小铜耗和谐波力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双层绕组磁悬浮平面电机 线圈厚度 铜耗方程
下载PDF
双线圈永磁接触器合分闸电容双向倍压的分回路同步充电控制系统设计
11
作者 彭纪玉 汪先兵 +2 位作者 彭靳 黄可诚 侯子扬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4-101,共8页
目的:针对双线圈永磁接触器的合分闸电容充电电路体积大、电容寿命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合分闸电容双向倍压的分回路同步充电控制系统,实现双线圈永磁接触器合分闸电容快速安全充电。方法:构建双向倍压整流电路,使用Multisim建立的... 目的:针对双线圈永磁接触器的合分闸电容充电电路体积大、电容寿命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合分闸电容双向倍压的分回路同步充电控制系统,实现双线圈永磁接触器合分闸电容快速安全充电。方法:构建双向倍压整流电路,使用Multisim建立的仿真模型进行测试,通过PWM波控制充电电路两端电压,并对波形进行分析。结果:对倍压整流电路两端电压进行检测,两端电压可达到350 V,对合分闸充电电容两端充电电压进行控制,可以将充电电压稳定在150 V。结论:该设计实现合分闸电容双向倍压整流功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合分闸电容的工作寿命,大大提高电力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圈永磁接触器 合分闸电容 双向倍压 同步充电控制
下载PDF
相变乳状液在蛇形管中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镇南 时雨荃 +1 位作者 张毅 盖平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0-732,共3页
用正十四烷、复合表面活化剂和水制成O/W型相变乳状液作为相变蓄冷及传热介质,对其作为非牛顿流体和固液两相流的流动和传热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测试得出不同浓度乳状液在蛇形管道中的对流换热Nυ数和摩擦系数,并给出了换热和阻力的无... 用正十四烷、复合表面活化剂和水制成O/W型相变乳状液作为相变蓄冷及传热介质,对其作为非牛顿流体和固液两相流的流动和传热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测试得出不同浓度乳状液在蛇形管道中的对流换热Nυ数和摩擦系数,并给出了换热和阻力的无量纲关联式。指出了对这类特殊相变蓄冷材料作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乳状液 蛇形管 流动 传热特性 相变蓄冷 蛇形管换热器
下载PDF
感应式磁声成像的脉冲磁场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欣 刘国强 +2 位作者 夏慧 路亮 邓棋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2,共6页
激励线圈是磁声成像实验装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采用载流双线圈进行激励,线圈中加载脉冲或交变电流,利用双线圈中间区域的磁场激励样品产生感应电流。在现有研究中,载流双线圈空间磁通密度的计算大多只提供特殊位置的磁通密度... 激励线圈是磁声成像实验装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采用载流双线圈进行激励,线圈中加载脉冲或交变电流,利用双线圈中间区域的磁场激励样品产生感应电流。在现有研究中,载流双线圈空间磁通密度的计算大多只提供特殊位置的磁通密度数值,而且激励电流限于恒定电流。本文利用电磁场的理论知识推导了激励电流为时变电流时双线圈磁通密度的分布,磁通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借助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Multiphysics做了分析,进一步讨论时变电流双线圈磁通密度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给出了磁通密度及变化规律曲线,并在磁声成像实验中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双线圈 磁通密度 磁声成像 空间磁场
下载PDF
液压油污染物双线圈多参数阻抗检测传感器 被引量:19
14
作者 曾霖 张洪朋 +2 位作者 赵旭鹏 滕怀波 虞子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90-1697,共8页
提出了一种液压油污染物多参数测量传感器,该传感器在平面型微流体电感传感器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单层电感线圈,并将两个单层线圈正对排布在直微通道两侧,在电感参数检测的基础上将两个单层电感线圈等效为一对圆环形电容极板,引入了电容参... 提出了一种液压油污染物多参数测量传感器,该传感器在平面型微流体电感传感器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单层电感线圈,并将两个单层线圈正对排布在直微通道两侧,在电感参数检测的基础上将两个单层电感线圈等效为一对圆环形电容极板,引入了电容参数检测,从而实现了对液压油中铁磁性金属颗粒、非铁磁性金属颗粒、水滴和气泡4种污染物的检测。对该多参数传感器进行了设计,并结合仿真和实验对检测位置进行了优化,电容参数检测实验实现了液压油中180μm水滴和240μm气泡的区分检测;电感参数检测实验实现了液压油中80μm铁颗粒和150μm铜颗粒的区分检测。该研究对液压油多污染物的区分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油 颗粒污染物 多参数检测 双线圈 微传感器
下载PDF
石油管道脉冲远场涡流信号特征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伟 李焱骏 +1 位作者 师奕兵 罗清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0,共9页
脉冲远场涡流检测相较于常规远场涡流检测可提供更多的时频信息以用于被测管道分析,因此脉冲远场涡流检测在石油管道内检测技术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管道内脉冲远场涡流检测信号的时域信息,得出电压负峰值更适合作为实际检... 脉冲远场涡流检测相较于常规远场涡流检测可提供更多的时频信息以用于被测管道分析,因此脉冲远场涡流检测在石油管道内检测技术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管道内脉冲远场涡流检测信号的时域信息,得出电压负峰值更适合作为实际检测中缺陷分析的特征量,并且用基于脉冲远场涡流的检测仪器进行了测试分析与验证。通过ANSYS模拟实际有缺陷管道内的脉冲远场涡流检测,并提取电压负峰值作为特征量,得出当发射线圈处于缺陷位置时,检测特征信号亦会产生变化,出现伪峰。通过设置双检测线圈达到消除发射线圈附近缺陷对电压负峰值的影响,在分析中发现双检测线圈由于不同位置对电压负峰值的影响可以通过零均值归一化的方法消除。零均值归一化方法在脉冲涡流检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可以消除线圈位置对检测信号带来的影响,亦将检测信号映射到统一尺度。所提出的方法通过ANSYS仿真和实际管道实验得到验证,提高了脉冲远场涡流技术在管道检测中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远场涡流 伪峰 双接收线圈 零均值归一化
下载PDF
单域双向水平倾角最小化圈绕凸壳新算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启海 吴红玉 +2 位作者 黄涛 张元新 张乐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23-226,共4页
依据同构化凸壳构造基本定理,提出了效率更高的单域双向水平倾角最小化圈绕二维点集凸壳新算法,它实现了对卷包裹凸壳算法、单域单向水平倾角最小化圈绕凸壳算法的改进与创新。本新算法的同构化特点是:1)找出给定二维点集的最低点,即Y... 依据同构化凸壳构造基本定理,提出了效率更高的单域双向水平倾角最小化圈绕二维点集凸壳新算法,它实现了对卷包裹凸壳算法、单域单向水平倾角最小化圈绕凸壳算法的改进与创新。本新算法的同构化特点是:1)找出给定二维点集的最低点,即Y轴坐标值最小点(若有多个最小点,则只取最左的最小点),并作为凸壳逆向(即逆时针)圈绕、顺向(即顺时针)圈绕的共同初始顶点(即最低顶点)。2)双向圈绕寻找最新顶点(即凸壳的下一组逆向、顺向最新顶点,而该组最新顶点"初始组必为一个,最末组方可一个,其余组总为一对"):A.过逆向次新顶点作X轴正向射线,并找出当前点集内对该逆向次新顶点正向射线(为始边的)倾角最小的点,此最小点即为当前逆向最新顶点;B.过顺向次新顶点作X轴负向射线,并找出当前点集内对该顺向次新顶点负向射线(为终边的)倾角最小的点,此最小点即为当前顺向最新顶点。3)删除对已得各顶点所构成的子凸壳各内点。4)仅当所剩当前点集非空时才从"2)"继续作逐边双向圈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构化 水平倾角 双向圈绕 凸壳算法
下载PDF
双面对称布线印制电路板型Rogowski线圈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陶涛 赵治华 +2 位作者 潘启军 唐健 吴文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1-608,共8页
印制电路板(PCB)型Rogowski线圈广泛用作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流测量传感头,其性能决定着电流测量的灵敏性和精确度。针对传统直连结构PCB型Rogowski线圈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双面对称布线PCB型Ro-gowski线圈,在PCB板双面均匀密布沿半径方向... 印制电路板(PCB)型Rogowski线圈广泛用作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流测量传感头,其性能决定着电流测量的灵敏性和精确度。针对传统直连结构PCB型Rogowski线圈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双面对称布线PCB型Ro-gowski线圈,在PCB板双面均匀密布沿半径方向且两端带导孔的直连铜箔,通过外径导孔处小段圆弧连接布线铜箔呈对称结构,使得线圈结构对称且单匝线圈垂直于PCB板面并指向轴心;在输出端设置与绕线方向相反的回线以抵消垂直PCB平面的杂散磁场干扰。计算了线圈的电磁参数,研究了被测载流导线偏离线圈轴线及线圈外存在干扰电流时线圈与被测载流导体间的互感特性并测试了其互感值。实验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符,表明该PCB型Rogowski线圈一致性好,抗干扰性能强,适合于用作外界杂散磁场复杂情况下的电流测量传感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PCB)型Rogowski线圈 双面对称布线 回线设计 电磁参数 互感 抗干扰特性
下载PDF
印制板式Rogowski线圈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维波 马伟明 +4 位作者 刘德志 付立军 孟进 吴世君 阳习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7-62,共6页
为了增强印制板式Rogowski线圈拾取感应信号的能力,有效提高其信噪比,将具有相同结构的Rogowski线圈顺次串联并分别获得顺串单、双面板Rogowski线圈后,分析了由单面板构造的顺串单面板传感器的计算模型和等效模型,对比研究了顺串单、双... 为了增强印制板式Rogowski线圈拾取感应信号的能力,有效提高其信噪比,将具有相同结构的Rogowski线圈顺次串联并分别获得顺串单、双面板Rogowski线圈后,分析了由单面板构造的顺串单面板传感器的计算模型和等效模型,对比研究了顺串单、双面板Rogowski线圈的阻抗、相频、自感系数和内阻等重要电气参数随着被测电流频率的变化特性,推导了顺串单、双面板Rogowski线圈的最佳阻尼电阻的计算模型,提出了用于判断顺串单、双面板Rogowski线圈测量脉冲大电流的结果有效性的方法及其判据。研究表明,取印制板线圈的顺次串联方式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板式线圈 ROGOWSKI线圈 顺次串联 单面板 双面板 集成 阻尼电阻
下载PDF
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双检测线圈温度补偿与噪声抑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英 郑岩 +1 位作者 翁玲 刘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6-163,共8页
为了校正扭转波速度、补偿温度、抑制脉冲电流噪声以及提高输出信号的信噪比,设计了一种双检测线圈结构应用于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推导了扭转波速度与温度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扭转波速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单检测线圈结构存在温度... 为了校正扭转波速度、补偿温度、抑制脉冲电流噪声以及提高输出信号的信噪比,设计了一种双检测线圈结构应用于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推导了扭转波速度与温度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扭转波速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单检测线圈结构存在温度影响测量结果与脉冲电流幅值大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单检测线圈结构相比,双检测线圈结构能够快速计算扭转波速度,补偿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将脉冲电流噪声信号幅值降低至原来的1/27,测量误差由原来的0.18mm降低至0.02mm。双检测线圈结构为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 液位传感器 双检测线圈 噪声抑制 温度补偿
下载PDF
Bi2223/Ag带双饼线圈失超电压耦合补偿测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京业 陈敬林 +5 位作者 许爱霞 张勇 陈治友 王福堂 丁立人 高秉钧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48,共5页
为排除双饼线圈两端的自感电压对其失超信号的影响,把它降低到测量所允许的范围内,本文介绍双饼线圈外加补偿线圈的耦合测试原理和在此基础上制成的Ic测试装置。分别对研制的9个高温超导双饼线圈的Ic进行测试,获得非常好的实验结果,为将... 为排除双饼线圈两端的自感电压对其失超信号的影响,把它降低到测量所允许的范围内,本文介绍双饼线圈外加补偿线圈的耦合测试原理和在此基础上制成的Ic测试装置。分别对研制的9个高温超导双饼线圈的Ic进行测试,获得非常好的实验结果,为将9个双饼线圈组合成磁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223/AG 高温超导双饼线圈 补偿线圈 失超信号 自感电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