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Simulation of a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Based on Different Nanofluids by Aspen Plus
1
作者 Fawziea M.Hussien Atheer S.Hassoon Ghaidaa M.Ahmed 《Frontier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EI 2024年第1期175-191,共17页
A heat exchanger’s performance depends heavily on the operating fluid’s transfer of heat capac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Adding nanoparticles of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materials is a significant way to enhance ... A heat exchanger’s performance depends heavily on the operating fluid’s transfer of heat capac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Adding nanoparticles of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materials is a significant way to enhance the heat transfer fluid’s thermal conductivity.This research used engine oil containing alumina(Al_(2)O_(3))nanoparticles and copper oxide(CuO)to test whether or not the heat exchanger’s efficiency could be improved.To establish the most effective elements for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the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performance was tested at 0.05%and 0.1%concentrations for Al_(2)O_(3)and CuO nanoparticles.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increase in Nusselt number(Nu)for nanofluid at 0.05%particle concentration compared to pure oil was 9.71%for CuO nanofluids and 6.7%for Al_(2)O_(3)nanofluids.At 0.1%concentration,the enhancement percentage in Nu was approximately 23%for CuO and 18.67%for Al_(2)O_(3)nanofluids,respectively.At a concentration of 0.1%,CuO nanofluid increased the LMTD and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U)by 7.24 and 5.91%respectively.Both the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U)and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hn)for CuO nanofluid at a concentration of 0.1%increased by 5.91%and 10.68%,respectively.The effectiveness(εn)of a heat exchanger was increased by roughly 4.09%with the use of CuO nanofluid in comparison to Al_(2)O_(3)at a concentration of 0.1%.The amount of exergy destruction in DTHX goes down as Re and volume fractions go up.Moreover,at 0.05%and 0.1%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s,the percentage increase in dimensionless exergy is 10.55%and 13.08%,respectively.Finally,adding the CuO and Al_(2)O_(3)nanoparticles improve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main fluid(oil),resulting in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and rate of heat transfer of a heat exchan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FLUID nusselt number exergy dimensionless exergy destruction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performance simulation aspen plus
下载PDF
An advanced turbulator with blades and semi-conical section for heat transfer improvement in a helical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2
作者 Seyed Hossein HASHEMI KAROUEI Seyed Soheil MOUSAVI AJAROSTAGHI +1 位作者 Saman RASHIDI Elham HOSSEINIR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491-3506,共16页
In present work,a helical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is proposed in which an advanced turbulator with blades,semi-conical part,and two holes is inserted in inner section.Two geometrical parameters,including angle of t... In present work,a helical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is proposed in which an advanced turbulator with blades,semi-conical part,and two holes is inserted in inner section.Two geometrical parameters,including angle of turbulator’s blades(θ) and number of turbulator’s blades(N),are considered.Results indicated that firstly,the best thermal stratification is achieved at θ=180°.Furthermore,at the lowest studied mass flow rate(m = 8 × 10^(-3) kg/s),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urbulator with blade angle of 180° is 130.77%,25%,and 36.36% higher than cases including without turbulator,with turbulator with blade angle of θ =240°,and θ =360°,respectively.Moreover,case with N=12 showed the highest overall performance.At the highest studied mass flow rate(m = 5.842 × 10^(-2) kg/s),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or case with N=12 is up to 54.76%,27.45%,and 6.56% higher than cases including without turbulator,with turbulator with N=6,and with turbulator with N=9,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al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TURBULATOR BLADE thermal performance swirl flows
下载PDF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Double U Underground Pipe Heat Exchange 被引量:1
3
作者 Youyin Jing Jing Hou Peng Yang 《Open Journal of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This paper uses FLUENT software build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state model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ingle U and double U underground pipe to study on heat exchange of underground pipe system in the conditi... This paper uses FLUENT software build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state model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ingle U and double U underground pipe to study on heat exchange of underground pipe system in the condition of unsteady state long-term continuous running, analyzes the change of soil temperature filed around underground pipe and performance of underground pipe heat exchange between single U and double U pip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double U pipe system is better than single U system, which can improve unit depth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reduce the number of wells and reduce the initial inves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Source heat PUMP double U UNDERGROUND PIPE heat exchange Soil Temperature Field
下载PDF
线性套管式换热器分段传热算法研究
4
作者 沈洁 杨军 刘彬超 《锅炉制造》 2024年第6期46-49,共4页
线性套管式换热器可用于化工装置中工艺气的冷却。线型套管式换热设备长径比大,工艺气为多种气体混合物,在降温过程中物性参数变化幅度大,换热器的整体传热特性计算准确度不高。本文主要介绍线性套管式换热器分段传热算法,并依据实际工... 线性套管式换热器可用于化工装置中工艺气的冷却。线型套管式换热设备长径比大,工艺气为多种气体混合物,在降温过程中物性参数变化幅度大,换热器的整体传热特性计算准确度不高。本文主要介绍线性套管式换热器分段传热算法,并依据实际工程进行验证,该算法的符合性较好,可为今后类似工况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式换热器 分段计算 热力计算
下载PDF
双层动车复合式冷却系统散热与噪声控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金润 杜昱静 +1 位作者 陈梅洁 周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758,共11页
高速双层动车由于其内部空间紧凑以及元件的高功率化,冷却系统存在整体散热性能较差、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为此,通过冷却系统空气流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对其散热性能和噪声控制进行了优化。参照常用的冷却系统空气流道结构,基于双... 高速双层动车由于其内部空间紧凑以及元件的高功率化,冷却系统存在整体散热性能较差、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为此,通过冷却系统空气流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对其散热性能和噪声控制进行了优化。参照常用的冷却系统空气流道结构,基于双层动车复合式冷却系统的技术参数要求,对其尺寸进行了初步设计计算。分别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和多参考系(MRF)对复合式冷却系统换热器的芯体结构与旋风过滤器进行简化,并对其空气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风机入口处存在局部涡流,导致流体进入通风机的角度混乱,影响风机有效做功,在工作环境下系统风量(2.96 m^(3)/s)远小于设计值(3.35 m^(3)/s);同时局部涡流产生较大的气动噪声。此外,换热器入口的风速分布不均匀,导致系统冷却能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对空气流道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了进、出口消声器的3个流道的流通面积,并在过渡段设置“喇叭型”导流结构来改善换热器进口处风速的均匀性;在冷却系统进、出口增加弧线型消声器能进一步降低噪声。结果表明:空气流道结构优化后水侧散热功率从33.18 kW增加到41.55 kW,油侧散热功率从157.82 kW增加到173.82 kW,系统加权平均噪声值从74.95 dB(A)降低到72.21 dB(A)。本研究可为类似工程项目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有助于改善乘坐体验和车辆运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动车 冷却系统 优化设计 消声器 噪声 换热器
下载PDF
双膜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土壤温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巍 杨林艳 +3 位作者 柴云娥 顾金寿 刘孝敏 刘叶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0-1936,共7页
为了解双膜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对周围土壤及根系的影响,对兰州市一个新建双膜日光温室和单膜普通温室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阴天时,土壤温度受换热器影响较大;晴天时,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双膜日光温室的浅层土壤温度高... 为了解双膜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对周围土壤及根系的影响,对兰州市一个新建双膜日光温室和单膜普通温室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阴天时,土壤温度受换热器影响较大;晴天时,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双膜日光温室的浅层土壤温度高于单膜普通温室,单膜普通温室土壤表面温度的波动幅度明显强于双膜日光温室。双膜日光温室能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并且双膜温室的室内热环境稳定性强于单膜温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膜日光温室 土壤-空气换热器 土壤温度 波动幅度
下载PDF
双管程管壳式换热器的流动与传热机理分析
7
作者 徐义程 汪世益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6期146-156,共11页
为探究双管程换热器内部流体的流动与传热机理,建立单管程、双管程换热器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单管程、双管程换热器性能的异同,并探究了不同折流板配置下的双管程换热器内部流体的湍流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结果发现,双管程换热器的管程... 为探究双管程换热器内部流体的流动与传热机理,建立单管程、双管程换热器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单管程、双管程换热器性能的异同,并探究了不同折流板配置下的双管程换热器内部流体的湍流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结果发现,双管程换热器的管程压降远大于单管程换热器,其管程流体在由第一管程进入第二管程时,会有较大的逆压梯度,在管程封盖中部分流体从主流流体中分离,形成涡流和流动死区,三种不同折流板配置的双管程换热器中,螺旋流换热器的壳程流体混合地较为均匀,并取得了优良的壳程综合性能。研究内容可为双管程换热器的性能优化提供指导,也为热力系统中换热器的选型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程管壳式换热器 强化传热 效能评价系数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中深层地热井换热特性多因素影响规律研究
8
作者 韩永亮 王凯鹏 +5 位作者 王义杰 苟立 杨延斌 雷燕子 武芳丽 沈浩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是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中深层同轴套管式换热系统可避免对地下水资源和环境造成损害,且影响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基于中深层同轴套管式换热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学... 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是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中深层同轴套管式换热系统可避免对地下水资源和环境造成损害,且影响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基于中深层同轴套管式换热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描述,建立地热井分层换热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以陕西关中盆地某中深层地热井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各项因素影响下的地热井换热性能及连续运行过程的取热能力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均质模型、分层模型计算地热井出水温度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4.08%、11.50%,平均误差分别为7.29%、6.93%,分层模型较均质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影响因素中地热井深度、地温梯度及地层导热系数对取热功率影响最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取热功率与地温梯度、进水温度、内管导热系数基本呈线性关系,且固井材料导热系数对传热过程具有热阻效应;中深层地热井取热量随运行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前5个供暖季取热量降幅较大,之后取热量降幅减缓,经过50个供暖季,年平均取热功率下降15.59%,将地温下降值超过1℃视为地温场受到影响,地温场平均受影响半径约为65 m,此外,由于地层的差异性,地热井周围地层温度下降及恢复等值线在地层交界面处出现了“阶梯式”变化,岩石导热系数较大的地层在地层交界面附近造成的温度扰动距离更远。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换热能力的评估,同时为中深层同轴套管式换热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开发 套管式换热器 分层换热模型 换热性能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半径
下载PDF
双热交换器预冷装备研制及试验
9
作者 赵一霁 万勇 +3 位作者 徐文娟 张勇 彭晓琴 王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3,294,共8页
设计一种双热交换器预冷装备,采用太阳能发电、蓄电池和市政电源三种电能供给方式,并采用以蓄冷板为主和蓄电池为辅的能量存贮方式,通过控制系统集成,预冷装备可根据预冷库和蓄冷板的实时温度,择一进行预冷库制冷或蓄冷板蓄冷。通过对... 设计一种双热交换器预冷装备,采用太阳能发电、蓄电池和市政电源三种电能供给方式,并采用以蓄冷板为主和蓄电池为辅的能量存贮方式,通过控制系统集成,预冷装备可根据预冷库和蓄冷板的实时温度,择一进行预冷库制冷或蓄冷板蓄冷。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在预冷库温度设定为2.0℃±0.5℃时预冷库内有(无)顶置蓄冷板对库内温度的影响:当有顶置蓄冷板时库内平均工作温度为1.99℃、温度不均匀性为1.067℃、温度均匀度为0.695℃;无顶置蓄冷板时库内平均工作温度为2.09℃、温度不均匀性为1.278℃、温度均匀度为0.707℃,表明冷藏条件下有顶置蓄冷板可以让库内温度更均匀。当有顶置蓄冷板时平均温度上升、下降循环一次耗时约31 min,相较于无顶置蓄冷板时延长9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热交换器制冷 蓄冷技术 温度精准控制
下载PDF
多联式空调冷凝水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及CFD模拟研究
10
作者 李元超 焦丽君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4年第1期104-111,141,共9页
通过智能控制与能量回收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使用效率,降低制冷、制热能源消耗,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方式。目前空调冷凝水的就近或集中排放,造成了水量和冷量的浪费。通过设计冷凝水导液仓连接器和套管式换热器,实现冷凝水冷量和冷凝器... 通过智能控制与能量回收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使用效率,降低制冷、制热能源消耗,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方式。目前空调冷凝水的就近或集中排放,造成了水量和冷量的浪费。通过设计冷凝水导液仓连接器和套管式换热器,实现冷凝水冷量和冷凝器侧液态制冷剂热量的交换,起到回收冷凝水冷量,增加制冷剂过冷度,提高制冷循环效率的目的。使用CFD模拟软件,分析制冷剂入口温度、冷凝水入口温度、制冷剂入口质量流量和冷凝水入口质量流量对制冷剂出口平均温度、过冷度、壁面热流、性能系数和压缩机功耗的影响,提出能量回收装置的热量交换规律和最佳换热工况,对工程应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 冷凝水 套管式换热器 热回收
下载PDF
浮头管束双头拉杆常规设计技术探讨
11
作者 陈孙艺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9,共10页
针对双头拉杆浮头管束开发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基于现有标准规范并结合工程经验,研发了这一创新结构案例中组合式连接结构设计校核的3种技术方法。提出了应用于胀焊组合管接头拉脱力的当量计算方法及其许用拉脱力的加权等效计算方法。技... 针对双头拉杆浮头管束开发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基于现有标准规范并结合工程经验,研发了这一创新结构案例中组合式连接结构设计校核的3种技术方法。提出了应用于胀焊组合管接头拉脱力的当量计算方法及其许用拉脱力的加权等效计算方法。技术应用于强度焊接与管孔内开一条环槽的强度胀接组合管接头结构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将组合管接头的焊接长度转换为胀接长度,其当量拉脱力计算结果保守可靠,为5.7 MPa;将组合管接头的焊缝许用拉脱力与强度胀接许用拉脱力通过加权平均计算,所得的等效许用拉脱力为7.4 MPa,更接近工程实际;但是也需考虑其受力趋势是正向拉脱还是反向拉脱,或者是否位于正向拉脱与反向拉脱的过渡区域,作适当修正。同时,还提出了拉杆与管板之间螺纹加焊接的组合连接结构型式,以及校核其组合强度的分类分步法。计算分析表明,浮头管束的双头拉杆满足结构强度要求,设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头拉杆 拉脱力 管束 换热器
下载PDF
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的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李佳 刘静静 《太阳能》 2024年第8期118-122,共5页
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低环境温度中运行的能效低,随环境温度的降低,制热量衰减严重,且存在潮湿天气下运行时结霜严重、化霜时影响用户采暖效果等问题。以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实验平台,通过测试对该热泵机组的性... 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低环境温度中运行的能效低,随环境温度的降低,制热量衰减严重,且存在潮湿天气下运行时结霜严重、化霜时影响用户采暖效果等问题。以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实验平台,通过测试对该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COP)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快捷方便,系统控制简单,且初始投资较低。2)通过全流道双效集热板和风冷换热器可吸收自然环境中的太阳能、空气能、水汽能等多种能源,实现了一机多能源互补,有效解决了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在环境温度低时能效低、在极端寒冷天气下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3)在环境温度为2.2~3.8℃,日均太阳辐照度为476 W/m^(2)的条件下,一体式多能源耦合热泵机组的输出功率为72.3~76.1k W,COP在3.4~3.5之间,比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的COP提高了2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源耦合 热泵机组 制热量 性能系数 全流道双效集热板 风冷换热器
下载PDF
弘盛铜业“双闪”铜冶炼项目离子液脱硫系统生产实践
13
作者 饶豪杰 张冠华 +1 位作者 陆海 黄文红 《硫酸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44-47,50,共5页
介绍了离子液脱硫工艺在中色大冶阳新弘盛铜业环集烟气脱硫及制酸尾气脱硫系统的应用情况。阐述了离子液脱硫系统的工艺流程和配置特点,分析了装置存在的贫富液换热器堵塞、再生气冷却器堵塞、风淬烟气净化系统出口温度过高和离子液管... 介绍了离子液脱硫工艺在中色大冶阳新弘盛铜业环集烟气脱硫及制酸尾气脱硫系统的应用情况。阐述了离子液脱硫系统的工艺流程和配置特点,分析了装置存在的贫富液换热器堵塞、再生气冷却器堵塞、风淬烟气净化系统出口温度过高和离子液管道腐蚀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该离子液脱硫系统投运后,通过持续优化改进,整体运行平稳,排放烟气ρ(SO_(2))≤20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闪”铜冶炼工艺 冶炼烟气制酸 离子液 脱硫 板式换热器 堵塞
下载PDF
三端自旋交换耦合双量子点体系的热流特性
14
作者 贺文超 解海卿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运用量子主方程方法,研究了三端自旋交换耦合双量子点体系的热流和电流随偏压的变化行为.在电子交换作用为铁磁情况下,偏压较低时两电极量子点的电流和热流出现阻塞现象,这是由于电极的电子费米能低于跃迁量子点多体态之间的能量差.高... 运用量子主方程方法,研究了三端自旋交换耦合双量子点体系的热流和电流随偏压的变化行为.在电子交换作用为铁磁情况下,偏压较低时两电极量子点的电流和热流出现阻塞现象,这是由于电极的电子费米能低于跃迁量子点多体态之间的能量差.高偏压时,所有输运通道完全打开,电流到达一个平台,但是热流随偏压增加呈线性增长行为.与此不同的是,反铁磁情况下没有出现阻塞现象,因为此时主导输运的跃迁通道能级差较小,更容易产生电流并且到达平台所需的偏压较低.这些结果可以为设计基于量子点的热流器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量子点 热流 自旋交换作用 量子主方程
下载PDF
套管式换热器管路用铜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甘立荣 黄树燕 +2 位作者 潘仁杰 叱凯 班智 《家电科技》 2024年第3期110-112,122,共4页
地源热泵套管换热器对其内部流水管路的抗腐蚀性能及耐磨性要求极高。研究主要针对T2紫铜管及B10铜镍合金管在0.0598 mol/L NaCl和0.1 mol/L NaHSO3混合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分析两种合金管的腐蚀行为及抗腐蚀性能,并综合考虑两种合金的力... 地源热泵套管换热器对其内部流水管路的抗腐蚀性能及耐磨性要求极高。研究主要针对T2紫铜管及B10铜镍合金管在0.0598 mol/L NaCl和0.1 mol/L NaHSO3混合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分析两种合金管的腐蚀行为及抗腐蚀性能,并综合考虑两种合金的力学性能、加工工艺、材料成本,使选材最优化。结果表明:在3.5%NaCl和0.1 mol/L NaHSO3溶液中,T2紫铜管以均匀腐蚀为主,最大腐蚀深度约为0.121 mm,B10铜镍合金表面轻微腐蚀,局部存在点蚀坑,最大腐蚀深度为0.041 mm,铜镍合金管的抗腐蚀性能明显优于紫铜管;B10铜镍合金的抗拉强度及硬度分别为450 MPa、140 HV,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紫铜。综合抗腐蚀性能、力学性能、加工工艺、材料成本考虑,认为B10铜镍合金更适用于制造地源热泵套管换热器内管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式换热器 T2紫铜 B10铜镍合金 力学性能 腐蚀行为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fresh-air handing device using earth energy
16
作者 刘丽莹 付祥钊 +3 位作者 孙克春 张建波 刘丽 李金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259-264,共6页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resh-air handing energy consumption,a fresh-air handing device using earth energy was presented. The major part is a double pipe soil-air heat exchanger. Its performance was tested in summer a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resh-air handing energy consumption,a fresh-air handing device using earth energy was presented. The major part is a double pipe soil-air heat exchanger. Its performance was tested in summer and win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the volume of the treated fresh-air is 125 m3/h,in summer,at the outlet of the device,the air temperature is 21.5-24.0 ℃,the air humidity ratio is about 17 g/kg,the greatest temperature drop is about 9 ℃ ,and the largest dehydration quantity is about 6 g/kg. In winter,at the outlet of the device,the air temperature is 15-17 ℃,the air humidity ratio is about 11 g/kg,the largest temperature rise is about 11 ℃,and the largest humidification quantity is about 6 g/kg. Therefore,the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fresh-air handing device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natural energy,thu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raditional energy consumption for fresh-air ha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air EARTH ENERGY double PIPE soil-air heat exchanger
下载PDF
融合热力计算的并联双U形换热器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莉莎 王伟 房昕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8-392,共5页
并联双U形换热器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介质之间传递热量,尤其在流固热量交换过程受介质温度以及饱和度等因素的影响,换热器的换热特征和热阻计算难度较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热力计算的并联双U形换热器数值模拟方法。用积分思... 并联双U形换热器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介质之间传递热量,尤其在流固热量交换过程受介质温度以及饱和度等因素的影响,换热器的换热特征和热阻计算难度较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热力计算的并联双U形换热器数值模拟方法。用积分思想将管内流体拆为微元容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对各微元段体积建立微元方程。计算孔隙度、饱和度、渗透性以及过余温度场,采用热力计算方法土壤温度,获取土壤的吸附力与土壤饱和性,实现并联双U形换热器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回填材料导热系数、钻孔深度以及钻孔直径对换热器热阻的影响,基于此,设计仿真验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拟方法能够准确模拟不同流速下换热器的换热特征、不同桩基长度下换热器排热情况,为换热器运行的稳定控制提供了可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计算 换热器 流量 孔隙度
下载PDF
双螺旋盘管内膨胀石墨对相变材料的传热强化机制与蓄放热性能
18
作者 郭艳芹 曾镇 +3 位作者 张弘光 凌子夜 张正国 方晓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78-3689,共12页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双螺旋盘管与膨胀石墨强化传热的相变蓄热器结构,通过建立双螺旋管相变蓄热器模型,模拟了双螺旋管的螺距、材料热物性对蓄放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限制空间下相变材料自然对流与材料导热增强在传热强化过程中的控制...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双螺旋盘管与膨胀石墨强化传热的相变蓄热器结构,通过建立双螺旋管相变蓄热器模型,模拟了双螺旋管的螺距、材料热物性对蓄放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限制空间下相变材料自然对流与材料导热增强在传热强化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加工螺距限制条件下,减小螺距及增加螺旋数可以提升蓄热器放热性能。膨胀石墨可以提升相变材料热导率,同时会导致材料黏度增大,因此添加膨胀石墨能增强蓄热器的导热换热,但抑制自然对流换热。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限制空间下材料的导热增强带来的传热强化程度能够弥补由于材料自然对流不足导致的传热损失。因此,本工作揭示了相变蓄热器传热强化的控制步骤在于材料热导率强化。基于实验和仿真结合的方式,本工作设计了一款用于加热生活热水的蓄热器结构,验证了所设计的蓄热器在宽进口温度、进口流量等操作工况下具有优异的放热性能。该蓄热器与电加热器相结合,能够在电热功率小于2200 W的条件下实现热水加热功率超3500 W,突破了家用电热设备的功率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管 相变蓄热器 数值模拟 导热增强 自然对流
下载PDF
过冷法海水冰浆制备系统能耗特性分析
19
作者 宋文吉 黎福超 +1 位作者 陈明彪 冯自平 《新能源进展》 CSCD 2023年第6期491-498,共8页
海水制冰浆技术可应用于海岛及海上风电的负荷转移和削峰以及冷冻保存海产品等,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此外,海水制冰的原料近乎免费,并且利用海水作为冷却介质可以降低冷凝温度,进而提高系统能效,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建立双回路单级压缩循... 海水制冰浆技术可应用于海岛及海上风电的负荷转移和削峰以及冷冻保存海产品等,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此外,海水制冰的原料近乎免费,并且利用海水作为冷却介质可以降低冷凝温度,进而提高系统能效,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建立双回路单级压缩循环制冰系统模型,分析利用过冷法制取海水冰浆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为海水制冰浆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显示,该系统在计算条件下冬季循环性能系数平均值为4.76,夏季平均值为3.61,在蒸发器内较宽的海水流速范围内可维持较长时间正常运行。系统采用板式水冷冷凝器,并与空气源机组进行定量对比,结果表明循环机组采用水冷冷凝器在各指定工况点下的效益均高于采用空冷器,在设计工况下水冷机组单位投资蓄冷量为2.85kW·h/元,对应的空冷机组仅为1.37kW·h/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浆 海水 过冷法 双回路单级压缩制冷循环 板式换热器 效率
下载PDF
双集箱换热器结构及制造工艺优化
20
作者 齐鹏 常小猛 谢利成 《锅炉制造》 2023年第5期45-47,共3页
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工业系统中对于换热器的要求向集中型、密集型、高效型以及轻质型发展。而上、下双集箱,薄壁不锈钢换热管,成为此类换热器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此类换热器的结构形式,重点对其制造中存在的难点及解决措施进行讲述。
关键词 双集箱换热器 薄壁换热管 密集孔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