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及利多卡因麻醉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邓东香 吴多志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及利多卡因无阿片化麻醉(OFA)的麻醉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18~59岁、BMI18~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的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成年患者。艾...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及利多卡因无阿片化麻醉(OFA)的麻醉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18~59岁、BMI18~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的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成年患者。艾司氯胺酮初始剂量为0.5 mg/kg,使用序贯法,根据气管插管反应决定下一例患者的剂量,相邻剂量的比例为1∶1.1,麻醉诱导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及利多卡因,计算艾司氯胺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及其相应的95%CI。结果共有29例患者被纳入统计分析。气管插管反应阳性(阳性组)15例、反应阴性(阴性组)14例。阳性组共有3例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出现呛咳反应。艾司氯胺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为0.448 mg/kg,相应的95%CI为0.421~0.476 mg/kg。结论在进行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及利多卡因的OFA时,对于抑制气管插管反应,0.448 mg/kg的艾司氯胺酮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无阿片化麻醉 气管插管 半数有效剂量 序贯法
下载PDF
BCD法测定瑞马唑仑复合依托咪酯全麻诱导的有效剂量
2
作者 陈锦明 程晓磊 +1 位作者 孙浩 莫桂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1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采用抛偏倚银币(BCD)法分阶段测定瑞马唑仑复合依托咪酯全麻诱导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95%有效剂量(ED_(95))。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收治的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4例,年龄18~64岁... 目的采用抛偏倚银币(BCD)法分阶段测定瑞马唑仑复合依托咪酯全麻诱导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95%有效剂量(ED_(95))。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收治的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4例,年龄18~64岁,分两个阶段(S1组和S2组)进行BCD法试验。S1组设定依托咪脂诱导剂量固定值为0.15mg/kg,首例患者给予瑞马唑仑0.25mg/kg,当患者麻醉后意识消失,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1分且脑电双频指数(BIS)≤60时,给予顺阿曲库铵0.2 mg/kg和舒芬太尼0.4μg/kg,根据患者气管插管后心血管反映情况,采用BCD法测定瑞马唑仑的ED_(50)、ED_(95);同理,S2组固定瑞马唑仑ED_(50)剂量,测定依托咪酯的ED_(50)、ED_(95)。记录患者气管插管过程[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和插管后3 min(T3)]的心血管反应情况,记录给药后患者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肌颤、呃逆及注射痛等不良反应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根据患者用药剂量,用Probit概率单位法计算有效剂量值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S1组试验患者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40.7±12.2)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2.8±3.1)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1例,Ⅱ级41例;S2组试验患者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39.7±12.7)岁,BMI(22.4±2.8)kg/m^(2),ASAⅠ级3例,Ⅱ级49例。复合依托咪酯(0.15 mg/kg)全麻诱导时,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_(50)为0.253 mg/kg(95%CI 0.130~0.265 mg/kg),ED_(95)为0.285mg/kg(95%CI0.276~0.352mg/kg);复合瑞马唑仑(0.25mg/kg)全麻诱导时,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_(50)为0.191 mg/kg(95%CI 0.084~0.212 mg/kg),ED_(95)为0.254 mg/kg(95%CI 0.234~0.413 mg/kg)。S1组及S2组T0、T1、T3时的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比较,T2时HR均加快(均P<0.05);T0和T2时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T1和T3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0和T2时的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动过缓情况,均一次插管成功;S1组、S2组患者中注射痛[17.3%(9/52)比0]和呃逆[11.5%(6/52)比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肌颤和低血压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瑞马唑仑复合依托咪酯可安全有效用于18~64岁人群的全麻诱导,瑞马唑仑复合依托咪酯的ED_(50)和ED_(95)可为临床提供精准用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抛偏倚银币法 瑞马唑仑 依托咪脂 量效关系 有效剂量
下载PDF
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教学培训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子馨 何雯雯 姜敏 《中国医药》 2024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教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由住院医师完成的气管插管术75例次为对照组,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引入PDCA教学法后,住...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教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由住院医师完成的气管插管术75例次为对照组,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引入PDCA教学法后,住院医师完成的气管插管术78例次为观察组。对比2组气管插管术成功/失败例次(率)、完成时间、局部损伤出血例次(率)、因局部气道损伤拔管失败例次(率)、住院医师学习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气管插管术成功率、住院医师学习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85.9%(67/78)比68.0%(51/75)、88.5%(69/78)比70.7%(53/75)、17(16,19)s比21(20,2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局部损伤出血率及拔管失败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CA循环法能够提高住院医师的气管插管术操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新生儿 气管插管 教学培训
下载PDF
水交换进镜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4
作者 韦冰妮 陈栩槿 +3 位作者 许冰心 周梁云 杨成 占强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8期1-11,共11页
目的比较水交换与常规注气进镜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搜集关于水交换与单纯注气的常规进镜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质量影... 目的比较水交换与常规注气进镜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搜集关于水交换与单纯注气的常规进镜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质量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8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完成对文献的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1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项研究,106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水交换虽延长了进镜时间(MD=1.81,95%CI:1.28~2.35,P=0.000),但其腺瘤检出率(ADR)(O^R=1.40,95%CI:1.26~1.55,P=0.000)、盲肠插管率(O^R=1.62,95%CI:1.24~2.10,P=0.000)和肠道准备质量评分(MD=0.61,95%CI:0.42~0.79,P=0.000)高于常规进镜方式,疼痛评分(MD=-1.07,95%CI:-1.39~-0.76,P=0.000)、腹部按压(O^R=0.42,95%CI:0.29~0.60,P=0.000)和体位变化(O^R=0.59,95%CI:0.42~0.82,P=0.002)低于常规进镜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交换进镜方式虽延长了进镜时间,但提高了ADR、盲肠插管率和肠道准备质量评分,减轻了疼痛,降低了腹部按压和体位改变的概率,其是进行高质量结肠镜检查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交换结肠镜 结肠镜检查质量 进镜方式 META分析
下载PDF
两种气囊测压法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比较
5
作者 招春园 黄玲 +3 位作者 卡沙木姐 熊晨仪 邓小娥 林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62-66,共5页
目的比较持续测压与间断测压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为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3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均分为间断测压组和持续测压组。间断测压组使用气囊测压表采用改进方法分别间隔4 h、6 h、8 h监测... 目的比较持续测压与间断测压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为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3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均分为间断测压组和持续测压组。间断测压组使用气囊测压表采用改进方法分别间隔4 h、6 h、8 h监测1次气囊压力;持续测压组采用持续测压仪持续测压。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炎性指标。结果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科第1天、第3天、第7天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24 h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测压组检测值25~30 cmH 2O;间断测压组间隔4 h、6 h、8 h检测气囊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8 h检测气囊压力<25 cmH 2O。结论两种测压方法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提示锥形气囊导管应用两种测压方法可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间断测压间隔时间以≤6 h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锥形气囊 气囊测压法 测压间隔时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炎性指标 气囊上滞留物
下载PDF
隧道钻进富水砂层地段水平旋喷桩技术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军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第2期176-178,共3页
地铁建设过程中经常穿越浅埋第四系富水砂层,水平旋喷桩技术是处理此工况的有效手段。论文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提出了水平旋喷内插管棚工法,通过现场试验证明了此工法的可行性,并对其工艺及设备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 地铁隧道工程 富水砂层 水平旋喷桩 水平旋喷内插管棚工法 现场试验
下载PDF
超声辅助气管插管深度定位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杨广宇 郑重 +3 位作者 郭强 夏海燕 朱小平 史文澄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0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气管插管深度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收治的要进行气管插管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气管插管后,运用听诊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CO_(2),PetCO_(...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气管插管深度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收治的要进行气管插管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气管插管后,运用听诊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CO_(2),PetCO_(2))和超声辅助确认导管所处位置,记录以上不同方法下的导管位置确认结果及耗时。结果将听诊结合PetCO_(2)监测结果作为标准,超声辅助下确认气管导管位置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是97.62%(47/48)、100%(2/2)、98.00%(49/50)、66.67%(2/3)、100%(47/47)。超声和听诊结合PetCO_(2)监测在确认气管插管位置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6,P<0.01)。超声探测平均用时为(20.14±5.47)s,短于听诊结合PetCO_(2)监测(25.51±7.4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辅助评估气管内插管定位准确性较高,操作方便、迅速,可有效提升插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深度定位 超声探查法 PetCO_(2)监测法 效果观察 操作用时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of a modified retrograde traction 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success rat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in rats
8
作者 JIN Jin-lan WEI Jian-rui +2 位作者 GUO Jian LV Rong-gui SU Fu-di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4年第4期282-289,298,共9页
Background Animal model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study the pathologi- 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that occur in MI, and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new treatments. They a... Background Animal model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study the pathologi- 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that occur in MI, and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new treatments. They are an important tool in this procedure. However, the mortality rate of MI animal models has so far been higher than in real-life situ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use of a modified retrograde traction tracheal intubation (MRTI)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success rate of MI models in rats. Methods Sixty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Using the MRTI method of artificial airway generation, we established the MI model by liga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coronary artery. W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MRTI, the use of lidocaine, operative details, nursing considerations during the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factors on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MI model in rats.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generating an MI model in rats can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sing the following methods: 1) Setting up the artificial airway through the use of MRTI by using a single-lume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2) Selecting a ligation site 2 mm be- low the midpoint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eft atrial appendage and the pulmonary cone; 3) Adding a drop of lidocaine to the surface of the heart to slow down the heart rate, make the operation easier to perform, and prevent arrhythmias postoperatively; 4) Clearing up airway secretions timely both intra and postoperative- ly; 5) Making sure that rats are in a warm state both intra and postoperatively; 6) Preventing wound infection. Conclusions Use of the MRTI method can quickly establish an artificial airway in rats. Intraoperative use of lidocaine, selecting a precise vascular ligation site, and appropriate care both intra and postoperatively can in- 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MI model 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retrograde traction 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imal models RATS
原文传递
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25
9
作者 薛富善 安刚 +3 位作者 胥琨琳 邓晓明 佟世义 李桂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总结困难气管插管的经验和教训 ,为临床麻醉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2 5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造成困难插管的原因有 :头后仰活动受限 (116 9例 ) ,张口活动受限(889例 ) ,头后仰活动受限复合... 目的 总结困难气管插管的经验和教训 ,为临床麻醉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2 5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造成困难插管的原因有 :头后仰活动受限 (116 9例 ) ,张口活动受限(889例 ) ,头后仰活动受限复合张口活动受限 (6 98例 )和小颌畸形 (6 9例 )。全部患者的喉头显露均为 级或 级以上。其中 439例采用神经安定镇痛 -口咽表面麻醉 ,6 2 9例采用静脉麻醉药镇静 -小剂量肌松药麻醉 ,175 7例采用全静脉或吸入麻醉。结果  142例采用盲探经鼻插管 ,2 377例采用直接喉镜经口盲探插管 ,186例采用纤维光导硬喉镜经口插管 ,72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完成插管。插管成功率为 99.7%。最常见的插管合并症为气道损伤 ,发生率为19.3%。麻醉方法和插管时间及合并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通过改良麻醉方法和常用的气管插管技术 ,缩短了困难插管患者的插管时间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困难 麻醉 并发症 气管插管
下载PDF
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7
10
作者 王舜娟 陈秋芳 +2 位作者 钟华荪 黎明 叶秀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85-686,共2页
目的探讨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传统口腔护理组(对照组A组)50例,冲洗法口腔护理组(实验组B组)50例。对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的口腔异味、细菌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时数进行... 目的探讨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传统口腔护理组(对照组A组)50例,冲洗法口腔护理组(实验组B组)50例。对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的口腔异味、细菌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时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口腔异味、细菌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时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利用冲洗法能彻底清洁口腔,细菌阳性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冲洗法 口腔护理
下载PDF
不同胃管留置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培珍 吴熹 徐微微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留置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治疗的需要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留置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治疗的需要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法,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改良胃管留置法,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平均用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留置胃管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管留置法能有效地减少置管过程中不适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胃管留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胃管留置方法 置管效果
下载PDF
一种新型经口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烈明 王佃亮 +5 位作者 冯鑫 杨利杰 付云涛 卢军 吴江 张灼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3期37-38,44,共3页
目的:研制开发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经口气管插管固定装置,以便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使用。方法:根据危重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后固定方便、快捷、牢靠等要求,采用固定板、弹性固定架和弹性带固定气管插管分体设计的方式。结果:经过多次试验性使用... 目的:研制开发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经口气管插管固定装置,以便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使用。方法:根据危重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后固定方便、快捷、牢靠等要求,采用固定板、弹性固定架和弹性带固定气管插管分体设计的方式。结果:经过多次试验性使用,该装置可在院前急救、院内救治、突发紧急医疗救援事件中危重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后快速进行可靠固定。结论:该新型经口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携带使用方便、固定牢靠和功能强大的特点,为危重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后的固定提供了可靠的途径,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固定方法 固定装置 牢靠 多功能
下载PDF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方法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卫娟 左泽兰 马荣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576-1579,共4页
目的评价冲洗法与传统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共11篇文献102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冲... 目的评价冲洗法与传统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共11篇文献102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冲洗组口腔异味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合并OR值为0.04,95%CI为(0.01,0.10);舌苔转薄率存在异质性(χ2=7.87,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合并RR值为3.20,95%CI为(1.66,6.15);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冲洗法口腔护理明显降低了口腔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洗法口腔清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冲洗法 META分析
下载PDF
气管插管教学中模拟人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咸伟 张毅 +4 位作者 周碧云 彭伟 郑华 陈明兵 张传汉 《医学与社会》 2009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评价模拟人系统在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SimMan综合仿真模拟人,对120名医学本科5年级学生进行气管插管训练。实验分为2组:模拟人组(SIM组,n=60)和多媒体组(MM组,n=60),分别进行模拟人训练和多媒体教学,然后通过理论... 目的:评价模拟人系统在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SimMan综合仿真模拟人,对120名医学本科5年级学生进行气管插管训练。实验分为2组:模拟人组(SIM组,n=60)和多媒体组(MM组,n=60),分别进行模拟人训练和多媒体教学,然后通过理论题测试、操作测试,以及问卷调查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教学效果。结论:采用模拟人系统进行医学生气管插管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教学方法 模拟人 多媒体
下载PDF
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陈莉 王冬梅 +1 位作者 叶祖峰 宾文凯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有效方法,观察应用美容小喷瓶喷雾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口腔冲洗及擦拭后使用美容小...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有效方法,观察应用美容小喷瓶喷雾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口腔冲洗及擦拭后使用美容小喷瓶将口泰(复方洗必泰含漱液)雾化喷洒在口腔内,定期观察并记录发生口臭、口腔炎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例数。结果对照组口臭36例,口腔感染18例,VAP 22例;实验组口臭12例,口腔感染9例,VAP 18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采用的口腔护理法能有效地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质量,在预防患者口臭、口腔感染和VAP中效果显著,避免了传统口腔护理法易使患者发生误吸及意外拔管的危险,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降低了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气管插管 口泰 美容小喷瓶 口腔护理法
下载PDF
改进胃管插管方法和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梁丽 侯中丽 +2 位作者 刘玉清 王东芝 张丽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5年第5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进胃管插管方法和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4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3例,对照组8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管方法;观察组采用头低脚高左侧卧位并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插管,置管成功后再延长插入长度10~... 目的:探讨改进胃管插管方法和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4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3例,对照组8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管方法;观察组采用头低脚高左侧卧位并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插管,置管成功后再延长插入长度10~15cm,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所需时间、洗胃耽搁时间、总洗胃时间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置入胃管所需时间、洗胃耽搁时间、总洗胃时间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缩短,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结论:洗胃时采用头低脚高左侧卧位,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插管并延长插入长度的方法,较传统方法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胃管 插管方法 插管长度 塑料口咬 胃管插管方法 洗胃效果 插入长度 洗胃时间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光棒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陶明哲 李少君 +3 位作者 白智萍 任永功 黄小朋 张中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87-188,共2页
目的 :探讨光棒用于困难气道气管插管的临床意义。方法 :插管困难患者 32例 ,利用气管内光技术 ,将套有气管导管的引导光棒经口咽探寻进入声门到达气管内 ,再推送导管完成气管内插管。光棒进入声门的标志是环甲膜处见清晰的光亮点。结果... 目的 :探讨光棒用于困难气道气管插管的临床意义。方法 :插管困难患者 32例 ,利用气管内光技术 ,将套有气管导管的引导光棒经口咽探寻进入声门到达气管内 ,再推送导管完成气管内插管。光棒进入声门的标志是环甲膜处见清晰的光亮点。结果 :32例中有 2 9例 (90 .6 % )插管成功 ,完成气管插管时间为 (176± 118) s,插管时患者呛咳发生率较高 (5 6 % ) ,其它并发症不明显。结论 :光棒引导困难气管插管简单、实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方法 麻醉 气管内
下载PDF
不同内插管扩张式消声器声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潘国培 杨碧君 +1 位作者 贺华 王强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3年第6期177-179,187,共4页
重点介绍带内插管扩张式消声器的声学性能,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扩张式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分析不带内插管与带内插管扩张式消声器的区别,并且比较不同内插管结构形式对扩张式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计算表明,无内插管时扩张式消声器存在许... 重点介绍带内插管扩张式消声器的声学性能,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扩张式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分析不带内插管与带内插管扩张式消声器的区别,并且比较不同内插管结构形式对扩张式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计算表明,无内插管时扩张式消声器存在许多通过频率,在通过频率消声量为零,增加内插管后可以消除某些通过频率。在保证通流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多个内插管并联结构,在高频时声学性能有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扩张式消声器 内插管 有限元
下载PDF
光斑法和直视法对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气管插管学习曲线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剑 袁岚 +3 位作者 傅国强 于桂杰 唐炜 郭丰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0,共6页
目的比较光斑法和直视法两种技术用于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气管插管的学习曲线和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住院医师学员10人,性别不限,年龄25-35岁,取得医师资格≤2年,没有纤维光导硬镜的使用经验,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比较光斑法和直视法两种技术用于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气管插管的学习曲线和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住院医师学员10人,性别不限,年龄25-35岁,取得医师资格≤2年,没有纤维光导硬镜的使用经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5):光斑法组(A组)和直视法组(B组)。选取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为操作对象。学员使用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进行气管插管操作。记录每位学员首个50例患者气管插管操作的气管插管次数、插管时间(s)、插管成功率(%);通过累积和(CUSUM)的方法建立学习曲线;记录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学员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插管次数、3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掌握气管插管技术应进行的最少操作例数为40例,B组为35例,B组学习曲线优于A组(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采用直视法技术时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的学习曲线优于光斑法,并且气管插管并发症少,直视法技术更适于初学者的学习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光导硬镜 学习曲线 光斑法 直视法 气管插管
下载PDF
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用于清醒镇静气管插管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牛丽君 杨芃 +2 位作者 蒋海 陈丽红 靳三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44-1248,共5页
目的:评价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用于清醒镇静气管插管气道麻醉的效果,并测定其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26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非困难气道的全麻患者,麻醉诱导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浓度1μg/L),静注咪唑安定0.5 mg次/至患者的警... 目的:评价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用于清醒镇静气管插管气道麻醉的效果,并测定其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26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非困难气道的全麻患者,麻醉诱导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浓度1μg/L),静注咪唑安定0.5 mg次/至患者的警觉/镇静评分为3-4分,同时经面罩吸入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气体。利多卡因的剂量由序贯法确定,起始剂量12.0 mg/kg,相邻剂量比率为1.15。观察气管插管条件,并根据插管条件满意与否确定下1个患者利多卡因剂量的增减。同时观察诱导期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插管时患者的呛咳、恶心呕吐情况等。结果:26例患者均在该方法下完成了气管插管,但不同利多卡因剂量组均有不满意插管条件的存在,且比例均在50%左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期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平稳,呛咳、恶心呕吐轻微。结论:清醒镇静气管插管时,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是一种可接受但非理想的气道表面麻醉方法,且未观察到明确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超声雾化吸入 气管插管 ED50 序贯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