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价值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军 祝淑钗 +5 位作者 韩春 李晓宁 高超 赵玉芹 贾敬好 杨红欣(校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967-970,共4页
目的:探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价值。方法:应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等方法测量74例食管癌病变长度,以食管癌病理标本收缩比回推至人体内实际长度为标准,比较各检查方法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符合程度。结... 目的:探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价值。方法:应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等方法测量74例食管癌病变长度,以食管癌病理标本收缩比回推至人体内实际长度为标准,比较各检查方法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符合程度。结果:食管癌病变长度从小到大依次为镜检长度、实体肿瘤长度、食管造影长度和CT扫描长度,其中镜检长度和造影长度与实体肿瘤长度较为接近。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符合率分别为41.9%(31/74)、55.4%(41/74)和73.0%(54/74),CT扫描符合率最低(P=0.001)。CT扫描重度不符合率为65.1%(28/43),食管造影为42.4%(14/33),内窥镜为30.0%(6/20),CT扫描所占比例最高(P=0.019)。结论:镜检长度关和键造词影长食度管与癌实体计肿算瘤机长体度层较摄为影接术近,食CT管测钡量餐食造管影癌病内变窥长镜度与长实度体肿瘤长度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食管钡餐造影 内窥镜 长度
下载PDF
CT在食管平滑肌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起航 严伟忠 +1 位作者 刘甫庚 潘纪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6-458,共3页
目的 回顾总结 1 7例术前食管钡餐造影考虑食管平滑肌瘤的CT扫描 ,探讨CT对食管平滑肌瘤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平滑肌瘤 1 0例 ,食管囊肿 1例 ,支气管囊肿 1例 ,纵隔淋巴结核 2例 ,结节病 1例 ,另 2例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目的 回顾总结 1 7例术前食管钡餐造影考虑食管平滑肌瘤的CT扫描 ,探讨CT对食管平滑肌瘤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平滑肌瘤 1 0例 ,食管囊肿 1例 ,支气管囊肿 1例 ,纵隔淋巴结核 2例 ,结节病 1例 ,另 2例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复习分析所有病例的食管钡餐造影和CT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食管钡餐均见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食管平滑肌瘤CT显示食管一侧壁软组织结节或肿块 1~ 4cm大小 ;两例囊肿性病变 ,呈低密度结节 ;结节病及淋巴结核者可见纵隔多发淋巴肿 ;CT清楚显示迷走血管的血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CT 食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应用CT结合钡餐造影确定食管癌靶区长度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拔群 刘耿淳 +3 位作者 李青 董可 朱义辉 董忠谊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2587-2589,共3页
目的:应用定位CT与食管造影结合的方法,探讨食管癌病变两端在CT上的厚度,为在CT上准确勾画食管癌GTV长度提供依据。方法:接受适形调强放疗的食管鳞癌病人64例,在模拟定位机下吞钡行食管造影,参考食管镜检查,确认食管癌病变两端长度,用... 目的:应用定位CT与食管造影结合的方法,探讨食管癌病变两端在CT上的厚度,为在CT上准确勾画食管癌GTV长度提供依据。方法:接受适形调强放疗的食管鳞癌病人64例,在模拟定位机下吞钡行食管造影,参考食管镜检查,确认食管癌病变两端长度,用铅珠标记,在相同体位固定下CT扫描,逐一测量铅珠标记点层面食管壁的最大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One-Way ANOVA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管癌病变两端管壁厚度是1.06±0.40cm,95%可信区间0.99-1.13cm,病变起始端与病变末端管壁厚度分别是1.04±0.39cm、1.09±0.40cm(t=0.851,P=0.398)。胸上、中、下段食管癌病变两端管壁厚度分别为0.99±0.37cm、0.97±0.40cm、1.22±0.36cm(F=5.963,P=0.003)。食管癌长≤5cm、5-7cm、>7cm病变两端管壁厚度分别为0.95±0.34cm、1.16±0.40cm、1.05±0.41cm(F=2.851,P=0.062)。有外侵与无外侵食管癌病变两端管壁厚度分别为1.13±0.42cm、0.98±0.36 cm(t=2.094,P=0.038)。结论:应用定位CT与食管造影结合的方法,在CT上确定食管癌GTV长度,是解决目前CT对食管癌长度定位困难的较好方法,测量的食管癌病变两端管壁厚度值可考虑作为在CT上勾画食管癌GTV长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食管钡餐造影 靶区 长度
下载PDF
CT与钡剂造影精确确定非手术治疗食管癌放疗的GTV长度 被引量:5
4
作者 佘明金 衡步元 +5 位作者 王勤 马祖胜 李桂芝 朱文博 秦高明 程蒙蒙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998-1000,共3页
目的应用定位CT与食管X线钡剂造影结合的方法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为快速、准确勾画食管癌GTV长度提供依据。方法 60例初治食管鳞癌患者拟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在模拟定位机下吞钡行X线钡剂造影,用铅珠标记,确认食管癌病变两端长度,在相同... 目的应用定位CT与食管X线钡剂造影结合的方法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为快速、准确勾画食管癌GTV长度提供依据。方法 60例初治食管鳞癌患者拟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在模拟定位机下吞钡行X线钡剂造影,用铅珠标记,确认食管癌病变两端长度,在相同体位固定下CT扫描。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管癌病变长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T扫描长度、X线钡餐造影长度(铅珠标记)和内镜长度,三种检测方法分别为(8.82±2.40)cm、(7.03±1.74)cm和(6.27±1.6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定位CT与X线钡剂造影结合的方法,参考内镜检查结果,在CT上能够快速确定食管癌GTV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三维适形放疗 食管钡餐造影 靶区 长度
下载PDF
贲门失弛缓症 被引量:8
5
作者 周震宇 莫剑忠 《胃肠病学》 2011年第12期762-764,共3页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累及食管平滑肌和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吞咽时食管体部蠕动消失、LES松弛障碍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和胸痛等。本病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内镜、食管钡餐造影和食管动力学检查等确...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累及食管平滑肌和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吞咽时食管体部蠕动消失、LES松弛障碍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和胸痛等。本病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内镜、食管钡餐造影和食管动力学检查等确诊。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症的流行病学现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迟缓 食管括约肌 下段 定时食管钡餐造影 高分辨率测压
下载PDF
白芨硫酸钡胃肠钡餐造影诊断溃疡性胃癌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会轩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6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白芨硫酸钡在胃肠钡餐造影中诊断溃疡性胃癌的价值,以寻找较常规法X线钡餐造影更有效、更简便方法。方法:将白芨粉与医用硫酸钡混合,制成白芨硫酸钡混悬剂,病人吞钡后分别在立位、卧位状态下采用正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 目的:探讨使用白芨硫酸钡在胃肠钡餐造影中诊断溃疡性胃癌的价值,以寻找较常规法X线钡餐造影更有效、更简便方法。方法:将白芨粉与医用硫酸钡混合,制成白芨硫酸钡混悬剂,病人吞钡后分别在立位、卧位状态下采用正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等多种体位观察并适时摄片。结果:白芨硫酸钡因其粘稠度高于普通硫酸钡,在胃肠内通过较慢,使溃疡、充盈缺损等病变显示更清楚,暴露充分。加之白芨具有止血功效,可减少钡剂对通常容易出血的溃疡性胃癌的创伤和出血。结论:使用白芨硫酸钡在胃肠钡餐造影中具有操作简便、病灶暴露清楚,并在减少或控制造影剂对病灶的损伤出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胃肠钡餐 X线造影
下载PDF
双重对比造影在鉴别食管良恶性狭窄的应用
7
作者 郭小明 吕俊成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593-1595,共3页
目的:探讨双重对比造影在鉴别食管良恶性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双重对比造影显示为食管狭窄的患者,根据影像学特点分为良性狭窄、中性狭窄及恶性狭窄,与食管镜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53例食管狭窄的病例中,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双重对比造影在鉴别食管良恶性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双重对比造影显示为食管狭窄的患者,根据影像学特点分为良性狭窄、中性狭窄及恶性狭窄,与食管镜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53例食管狭窄的病例中,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诊断为良性狭窄20例(37.7%),恶性狭窄28例(52.8%),中性狭窄5例(9.4%),在显示良性狭窄的20例中,食管镜均未发现恶性病变18例(90%),证实有良性狭窄,余2例(10%)在食管镜下未发现明确狭窄。恶性狭窄28例(100%)经食管镜均证实为恶性病变。中性狭窄的5例患者中4例(80%)经食管镜证实为良性狭窄,余1例(20%)为食管癌。结论:双重对比食管造影显示为良性狭窄的病例,不需进一步行食管镜检查而直接进行治疗;双重对比食管造影显示为中性狭窄及恶性狭窄的病人,需早期行食管镜检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对比造影 食管狭窄
下载PDF
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程玉梅 邵良田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499-502,共4页
目的应用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别和钡餐检查后存钡高度和宽度的差别,来评价气囊扩张治疗的有效率。分别比较钡餐检查后1分钟,5分钟的存钡高度和宽度与症状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年龄和性别因素对扩张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05年到2009... 目的应用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别和钡餐检查后存钡高度和宽度的差别,来评价气囊扩张治疗的有效率。分别比较钡餐检查后1分钟,5分钟的存钡高度和宽度与症状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年龄和性别因素对扩张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05年到2009年的首次接受气囊扩张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63名,共接受3.2厘米的气囊扩张治疗90次。比较90次扩张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评分总分和钡餐检查后的1分钟、5分钟存钡高度、宽度的差异,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后,咽下困难、胸痛和反流症状评分和评分总分,及钡餐检查后1分钟存钡高度、存钡宽度和5分钟的存钡高度P值均小于0.005,差异有显著性,而5分钟的存钡宽度治疗前后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63)。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也存在于钡餐检查后1分钟存钡高度与咽下困难评分(P﹤0.05,rho=0.47),胸痛评分(P<0.05,rho=0.42)和症状评分总分(P<0.05,rho=0.46)。但是钡餐检查后的1分钟的存钡宽度、5分钟的存钡高度及宽度和症状评分以及总分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扩张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方法,治疗有效率随时间延长而减小。63名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访5年的有效率为70%。症状评分与吞钡检查在评价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有显著的相关性,两者都可以评价扩张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气囊扩张 吞钡检查 症状评分
下载PDF
Long-term results of pneumatic dilation for achalasia: A15 years' experience 被引量:7
9
作者 Panagiotis Katsinelos Jannis Kountouras +4 位作者 George Paroutoglou Athanasios Beltsis Christos Zavos Basilios Papaziogas Kostas Mimidi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6期5701-5705,共5页
AIM: Although most patients with achalasia respond to pneumatic dilation, one-third experienced recurrence, and prolonged follow-up studies on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outcomes are scanty. In this retrospec... AIM: Although most patients with achalasia respond to pneumatic dilation, one-third experienced recurrence, and prolonged follow-up studies on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outcomes are scanty.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e reported a 15-years' experience with pneumatic dilatio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chalasia, and determined whether previously described predictors of outcome remain significant after endoscopic dilation. METHODS: Between September 1989 and September 2004, 39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primary symptomatic achalasia (diagnosed by clinical presentation, esophagoscopy, barium esophagogram, and manometry) who received balloon dilation were followed up at regular intervals in person or by phone interview. Remission was assessed by a 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a previous symptoms score. The median dysphagia-free duration was calculated by Kaplan-Meier analysis. RESULTS: Symptoms were dysphagia (n = 39, 100%), regurgitation (n = 23, 58.7%), chest pain (n = 4, 10.2%), and weight loss (n = 26, 66.6%). A total of 74 dil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39 patients; 13 patients (28%) underwent a single dilation, 17 patients (48.7%) required a second procedure within a median of 26.7 mo (range 5-97mo), and 9 patients (23.3%) underwent a third procedure within a median of 47.8 mo (range 37-120 mo). Post-dilation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 pressure, assessed in 35 patients, has decreased from a baseline of 35.8±10.4- 10.0±7.1 mmHg after the procedure.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9.3 years (range 0.5-15 years). The dysphagia- free duration by Kaplan-Neier analysis was 78%, 61% and 58.3% after 5, 10 and 15 year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Balloon dila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rimary achalasia. Post-dilation LES pressure estimation may be useful in assessing response. 2005 The W.IG Press and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eumatic dilation Primary achalasia ESOPHAGOSCOPY Barium esophagogram Manometry
下载PDF
DR在食道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顺 麻琳 曾思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6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普通DR在食道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应用DR进行双对比食道造影检查50例病例的图像及检查结果,同时选取应用数字胃肠机进行的食道双对比造影50例病例的图像及检查结果,然后进行对比。结果:应用普通DR进行食管双... 目的:探讨普通DR在食道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应用DR进行双对比食道造影检查50例病例的图像及检查结果,同时选取应用数字胃肠机进行的食道双对比造影50例病例的图像及检查结果,然后进行对比。结果:应用普通DR进行食管双对比造影的图像质量十分理想,Ⅰ~Ⅱ级片占84%,Ⅲ级片占14%,Ⅳ级片占比为2%。在食道疾病检出率方面,与数字胃肠机检出率相当。结论:应用普通DR进行食道双对比造影检查的影像质量效果较满意,与应用数字胃肠机进行食管造影的效果相差不大。两种检查方法发现病变的几率相差不大。前者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及简便性,并能减少患者射线接触时间,降低射线剂量,在没有配置数字胃肠机的基层医院,可以使用相对廉价的普通DR代替较昂贵的数字胃肠机进行食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 数字胃肠 食道造影
下载PDF
Chest pain in a heart transplant recipient:A case report
11
作者 Yu-Jen Chen Chien-Sung Tsai Tsai-Wang Hu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6期3966-3970,共5页
BACKGROUND Heart transplantation is recommen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heart failure.Chest pain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is usually considered noncardiac owing to the denervated heart.However... BACKGROUND Heart transplantation is recommen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heart failure.Chest pain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is usually considered noncardiac owing to the denervated heart.However,data from case reports on tacrolimus-induced achalasia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are limited.We aimed to present a case of tacrolimus-induced achalasia that developed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which was successfully relieved by laparoscopic Heller myotomy.CASE SUMMARY A 67-year-old man with a history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hyperlipidemia,and dilated cardiomyopathy ha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following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with tacrolimus treatment 12 years ago.At the 10-year follow-up after the heart transplantation,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persistent cough,dysphagia,heartburn,and retrosternal chest pain lasting for 2 wk.Upper endoscopy revealed no specific findings.Two years later,the patient experienced the same symptoms,including chest pain lasting for 4 wk.Esophagogram and manometry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achalasia.Previous reports showed that discontinuing calcineurin inhibitor(CNI)treatment and endoscopic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could treat CNI-induced achalasia.Owing to the risk of rejection of the transplanted heart and considering the temporary benefits of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in achalasia,the patient underwent laparoscopic Heller myotomy.Dysphagia was relieved without complications.Eight months later,he had no signs of recurrence of the achalasia.CONCLUSION In transplant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an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CNIinducedachalasia may be one of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es. Esophagogram/manometry is useful for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t transplantation Refractory heart failure Chest pain ACHALASIA esophagogram Case report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PET-CT检测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6
12
作者 袁双虎 于金明 +7 位作者 于甬华 杨新华 付政 杨国仁 郭洪波 王晓航 周英智 陈少卿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并和其他检测方法比较。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3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22例,胸下段9例。术前分别行食管镜、食管钡餐、CT和FDG PET-CT检查,并检测食管癌原发...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并和其他检测方法比较。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3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22例,胸下段9例。术前分别行食管镜、食管钡餐、CT和FDG PET-CT检查,并检测食管癌原发灶病变位置和长度。1周内行食管癌手术,手术大体标本与检查结果比较。结果食管钡餐、CT、FDG PET-CT分段与大体标本全部符合,而食管镜检查有2例分段与大体标本不符合。食管镜、食管钡餐、CT、PET-CT所示食管癌病变长度与大体标本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41、0.746、0.870、0.876(P值均为0.000);所示食管癌原发灶长度分别为(3.8±1.4)、(4.1±1.5)、(4.4±1.6)、(5.3±1.9)和(4.7±1.7)cm,4种检查结果与大体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7、0.025、0.001),病变长度从小到大依次为食管镜、食管钡餐、CT、大体标本、PET-CT。但考虑到标本离体后有一定程度的回缩,实际病变长度与PET-CT最接近。结论PET-CT较准确的显示食管癌病变实际长度,有一定临床价值。对手术病例,PET-CT可用于指导术者选择食管癌切除的剖胸径路及食管切除长度;对放疗病例,PET-CT有助于指导放疗靶区的精确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 病变长度 体层摄影术 正电子发射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食管镜 食管钡餐
原文传递
食管癌病变长度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祥泉 陈俊强 +3 位作者 潘建基 陈明强 王捷忠 马礼钦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9年第9期600-601,共2页
目的对胸段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探讨CT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准确性,为食管癌放疗靶区的精确勾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98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经CT扫描、X线钡餐造影测量的病变长度与术中手术标本进行回顾... 目的对胸段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探讨CT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准确性,为食管癌放疗靶区的精确勾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98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经CT扫描、X线钡餐造影测量的病变长度与术中手术标本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对其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CT扫描、X线钡餐造影、手术标本的食管病变平均长度分别为(6.70±2.52)cm、(5.13±1.91)cm和(5.23±1.93)cm。CT扫描的病变长度与手术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X线钡餐造影病变长度较手术标本偏短,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病变长度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CT扫描、手术标本、X线钡餐造影。结论CT扫描的食管癌病变长度较手术标本实际肿瘤长度偏长,而X线钡餐造影稍偏短。在应用CT勾画食管癌放疗靶区判定病变长度时,应综合参考X线钡餐造影等其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长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食管钡餐
原文传递
食管碘剂造影对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廖志敏 郑威 +2 位作者 黄维江 胡磊 庞一雄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13期1985-1988,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碘剂造影在诊断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食管癌手术胸内吻合患者728例的临床资料,将无吻合口瘘临床表现的723例患者依据进食前是否进行食管造影检查分为进食前造影组(A组,n=465)、进食前未造... 目的 探讨食管碘剂造影在诊断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食管癌手术胸内吻合患者728例的临床资料,将无吻合口瘘临床表现的723例患者依据进食前是否进行食管造影检查分为进食前造影组(A组,n=465)、进食前未造影组(B组,n=258),比较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 A、B两组吻合口瘘发现率分别为0.43%(2/465)、0.78%(2/2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A、B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65%(3/465)、0.78%(2/2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例临床疑似吻合口瘘的患者,均有包裹性胸腔积液,4例有发热,2例有异常的胸管引流,最终4例造影证实为吻合口瘘.结论 食管癌术后,进食前常规进行食管造影检查并不能提高胸内吻合口瘘发现率,但对有发热、包裹性胸腔积液、胸管引流液性状异常等提示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食管造影检查可提高吻合口瘘发现率.CT造影检查较常规造影检查可能发现更小的吻合口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吻合口瘘 食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磁共振在食管癌原发灶放化疗近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丁博月 王澜 +4 位作者 韩春 刘丽虹 任雪姣 许立昂 5t0树堂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1-746,共6页
目的 根据食管癌放化疗前后磁共振扫描结果,结合临床疗效评估,对食管癌原发灶进行疗效判定,并结合原有CT及造影的评价标准,验证磁共振在食管癌放化疗近期疗效评价的可靠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3月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83例... 目的 根据食管癌放化疗前后磁共振扫描结果,结合临床疗效评估,对食管癌原发灶进行疗效判定,并结合原有CT及造影的评价标准,验证磁共振在食管癌放化疗近期疗效评价的可靠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3月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83例食管癌患者,处方剂量50~64 Gy,中位剂量60 Gy,单次1.8~2.0 Gy,其中34例接受了FP或TP方案的同期化疗,放疗前后均行食管钡餐造影、胸及上腹C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依据1989版和2013版食管癌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和比较,同时依据患者疗末病变区域DWI高信号表达情况进行疗效界定和亚组分析。结果 依据1989版及2013版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全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分别为:45例(54.2%)和38例(45.8%);35例(42.2%)和48例(57.8%)。两种评价标准中完全缓解组1~5年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好于部分缓解组。治疗后病变区域DWI高信号完全消失者48例(将其界定为完全缓解),呈稍高信号表达者25例、高信号表达者10例(部分缓解),前者1~5年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好于后者(χ2=6.125、11.652,P〈0.05)。与2013版近期疗效评价标准相比,一致性为中等(Kappa值=0.478)。依据钡餐造影、CT扫描、DWI检查综合评价,3项均达完全缓解标准者25例,部分缓解为58例,前者1~5年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高于后者(χ2=5.559、10.014,P〈0.05)。结论 基于钡餐造影和CT扫描的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可较好地提示食管肿瘤局部控制情况;DWI可为食管癌治疗反应评价提供直观、量化的参考信息,疗末食管病变局部仍有高信号表达预示极高的复发风险。用3种影像学技术综合评价疗效更全面、客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治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近期疗效 钡餐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