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n fracture models and grou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ick hard rock strata including weak interlayer 被引量:5
1
作者 Meilu Yu Jianping Zuo +2 位作者 Yunjiang Sun Changning Mi Zhengdai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37-153,共17页
Dynamic disasters,such as rock burst due to the breaking of large area stiff roof strata,are known to occur in the hard rock strata of coal mines.In this paper,mechanical models of the fracturing processes of thick ha... Dynamic disasters,such as rock burst due to the breaking of large area stiff roof strata,are known to occur in the hard rock strata of coal mines.In this paper,mechanical models of the fracturing processes of thick hard rock strata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ick plate theor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based on th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ck hard rock strata,four fracture models could be analyzed in detail,and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failure criteria were determined in detail.In addition,the influence of weak interlayer position on the fracture models and ground pressure of rock strata is deeply analyzed,and six numerical simulation schemes have been implemen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orking face pressure caused by the independent movement of the lower layer is relatively low.The different fracture type of the thick hard rock strata had different demands on the working resistance of the hydraulic powered supports.The working resistance of the hydraulic powered supports required by the stratified movem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n-stratified m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ck hard rock strata Thick plate theory Stratification movement of rock strata Numerical simulations Grou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下载PDF
Simulation Analysis of Coal Mining with Top-Coal Caving Under Hard-and-Thick Strata 被引量:2
2
作者 LIU Yu-de ZHANG Dong-sheng +2 位作者 WANG Hong-sheng MA Li-qiang LU Xiu-mi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2期110-114,共5页
The top-coal falling ability is a key factor to analyz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al mining with top-coal caving. Based on a hard-and-thick strata,which acts both as the floor of the upper coal seam and as the roof of ... The top-coal falling ability is a key factor to analyz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al mining with top-coal caving. Based on a hard-and-thick strata,which acts both as the floor of the upper coal seam and as the roof of the lower coal seam, nine mining projects were put forward to examine the mining of upper and lower coal seams, an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used to study in detail the corresponding top-coal compressed volume of the lower coal seam. By the simula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layouts of coalface, the rational mining method was determined to be the staggered layout of coalface in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coal seam. This can ensure the successful use of fully-mechanized coalface with top–coal caving in the lower coal s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厚大煤层 放顶煤开采法 压缩量 模拟分析 崩落开采法
下载PDF
具有独立缓冲结构的PDC—牙轮复合钻头研制
3
作者 杨迎新 牛世伟 +4 位作者 陈炼 李枝林 任海涛 姚建林 杨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4,共9页
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难钻地层钻井效率低、钻头寿命短是影响深井、超深井钻井周期和成本的瓶颈问题。钻头工作过程中切削结构轮流与井壁接触而产生的多边形效应是导致钻头不稳定工作、切削齿冲击失效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钻头工作稳定性,... 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难钻地层钻井效率低、钻头寿命短是影响深井、超深井钻井周期和成本的瓶颈问题。钻头工作过程中切削结构轮流与井壁接触而产生的多边形效应是导致钻头不稳定工作、切削齿冲击失效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钻头工作稳定性,提出了具有独立缓冲结构的PDC—牙轮复合钻头新结构,并针对四川盆地茅口组Ø311.2 mm井段常规PDC钻头冲击失效严重的问题,设计了3+3+3型(3个主刀翼、3个牙轮以及3个独立缓冲刀翼)的独立缓冲结构复合钻头,开展了全尺寸钻头室内钻进对比实验,并在川渝页岩气区块茅口组—栖霞组地层进行了实钻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独立缓冲结构复合钻头在常规复合钻头的牙轮切削结构和固定切削结构之间的空隙部位增设独立缓冲刀翼,有效缓解了多边形效应,对PDC齿形成很好的缓冲保护,同时分担了过大的钻压,限制了切削齿吃入深度,进而防止了钻头产生粘滑振动;②独立缓冲结构复合钻头钻压和扭矩波动小,扭矩为PDC钻头的1/5;③独立缓冲结构复合钻头取得了单只钻头进尺170 m的记录,比邻井同层位单只PDC钻头最高进尺提高了73.5%。结论认为,独立缓冲刀翼对提高钻头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提高了钻头寿命,而且有效提高了复杂难钻地层及复杂结构井的综合钻井时效,有效降低了油气勘探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钻头 独立缓冲 多边形效应 钻头稳定性 钻井提速 硬地层
下载PDF
同忻煤矿8105工作面上覆坚硬岩层失稳破断研究
4
作者 付兴 冀明露 +3 位作者 张拓 李云鹏 刘天昊 陈世威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32-2640,共9页
为研究坚硬岩层破断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以同忻煤矿8105工作面坚硬顶板为工程背景,利用破裂线理论,得到了极限荷载破坏公式;为探究坚硬岩层失稳破断对工作面的影响,借助薄板理论,建立坚硬岩层结构模型,结合坚硬岩层失稳模式,给出了坚硬... 为研究坚硬岩层破断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以同忻煤矿8105工作面坚硬顶板为工程背景,利用破裂线理论,得到了极限荷载破坏公式;为探究坚硬岩层失稳破断对工作面的影响,借助薄板理论,建立坚硬岩层结构模型,结合坚硬岩层失稳模式,给出了坚硬岩层失稳判据,分别为坚硬岩层初次失稳尺度及周期失稳计算公式;根据8105工作面综合柱状及物理力学参数,通过坚硬岩层协同变形载荷计算公式、坚硬岩层初次失稳计算公式等,确定低、中、高坚硬岩层层位及坚硬岩层破断尺度。结果显示:低、中、高位坚硬岩层初次失稳尺度分别为35.4 m、74.9 m、122.1 m,周期失稳尺度分别为13.5 m、63 m、109.9 m。通过理论计算坚硬岩层破断尺度发现:高位坚硬岩层失稳尺度最大,而低位和中位坚硬岩层失稳尺度接近一致。因此,高位坚硬岩层破断对工作面开采影响最大;8105工作面上覆岩层失稳破断对微震事件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微震数据统计可知:坚硬岩层随着工作面的开采逐步发生失稳破断,不同坚硬岩层之间易发生耦合作用,形成复合矿压。坚硬岩层失稳判据的理论计算与实际硬岩破断尺度对比发现,高位坚硬岩层的预测准确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矿压显现 坚硬岩层失稳破断 破裂线理论 坚硬岩层失稳判据
下载PDF
青川刨地里地震滑坡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均益 罗永红 +1 位作者 周赞 南凯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5,共12页
以“5·12”汶川地震诱发的青川县刨地里滑坡为例,现场调查了滑坡的地质特征,并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了1号滑坡动力响应及变形破坏过程,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机制。现场调查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具有近水平“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其... 以“5·12”汶川地震诱发的青川县刨地里滑坡为例,现场调查了滑坡的地质特征,并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了1号滑坡动力响应及变形破坏过程,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机制。现场调查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具有近水平“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其中石坎断层穿过了滑坡后缘;滑坡堆积体的岩性分带特征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下部千枚岩先于上部硅质岩被破坏,且破坏时间早于2号和3号滑坡;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在断层带附近的千枚岩内最强,其放大系数达6.79,导致下层千枚岩首先沿陡倾面产生拉裂破坏,随后上层硅质岩体产生拉裂破坏,结果与现场调查堆积物特征较吻合;断层和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对刨地里滑坡动力响应、变形及破坏起到了控制作用。该研究可为上硬下软且含断层的地震滑坡的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上硬下软地层 石坎断层 成因机制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袁侨蔚 刘远明 +2 位作者 欧洵 黄城 李应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开挖面内不同土岩厚度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某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保持隧道埋深和双线隧道间距不变,建立7种工况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沉降规律,并利用双...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开挖面内不同土岩厚度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某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保持隧道埋深和双线隧道间距不变,建立7种工况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沉降规律,并利用双线隧道的44组地表沉降数据,拟合出适用于当地复合地层的Peck分段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数值模拟的沉降曲线均为W形,地表最大沉降位于先行隧道上方;穿越红黏土层时地表更易受到扰动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随着土岩厚度比的减小,模拟曲线对称性增强,左右隧道的沉降差缩小,整体沉降值基本表现为减小趋势;总结土岩厚度比与修正系数的关系,图表显示Peck分段公式能较好地预测贵阳上软下硬地层的沉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隧道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修正公式
下载PDF
榆神矿区多层厚硬顶板强矿压显现及覆岩破断运动规律研究
7
作者 刘江斌 刘晓刚 +3 位作者 刘茂福 张震 程磊 刘前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6,共11页
针对榆神矿区多层厚硬顶板条件下工作面强矿压和邻空侧巷道变形严重问题,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微震监测方法,分析了多关键层结构下顶板覆岩破断和邻空侧巷道围岩应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多层厚硬岩层条件下,顶板破断垂向位移和... 针对榆神矿区多层厚硬顶板条件下工作面强矿压和邻空侧巷道变形严重问题,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微震监测方法,分析了多关键层结构下顶板覆岩破断和邻空侧巷道围岩应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多层厚硬岩层条件下,顶板破断垂向位移和能量均呈现明显的“低、中、高”分区特征,中高位岩层破断明显滞后于低位岩层,这构成了工作面“大、小周期”的重要结构基础;本工作面开采时,相邻采空区破碎顶板大能量微震事件增多、破断强度较高,并可对邻空回风巷围岩形成强二次采动影响,这是邻空侧回风巷高应力、强变形的主要诱因。同时,高低位多关键层组合破断可导致“大周期”来压发生强度和风险上升,对关键层顶板破断运动规律进行控制是降低“大周期”强度和频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关键层 大、小周期来压 厚硬顶板 覆岩运动 微震监测
下载PDF
硬岩地层超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受力与变形特性实测分析
8
作者 郝增明 闫楠 +4 位作者 刘作岩 银吉超 孙培富 王砚廷 白晓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398-6404,共7页
为探究硬岩地层超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随基坑开挖的受力与变形演化规律,依托于崂山公卫中心基坑支护工程,对南侧支护完成区域基坑的预应力锚索轴力、基坑水平和竖向位移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桩锚支护体系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探讨锚... 为探究硬岩地层超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随基坑开挖的受力与变形演化规律,依托于崂山公卫中心基坑支护工程,对南侧支护完成区域基坑的预应力锚索轴力、基坑水平和竖向位移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桩锚支护体系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探讨锚索轴力急速下降与基坑水平位移增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预应力锚索轴力持续、急速的下降与基坑紧邻原状山体的土压力和北侧后挖区域的持续施工有关,工程中采取预应力锚索2次补偿张拉适用效果良好;基坑最大水平位移为19.98 mm,最大竖向位移为12.11 mm,南侧支护完成区域基坑支护体系的变形受后续施工区域的影响明显;桩锚支护体系在硬岩及土岩二元地层超深基坑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类似工程支护结构设计应重视周边地质环境、邻近区域持续施工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基坑 硬岩地层 桩锚支护 锚索轴力 基坑变形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地铁盾构施工地表沉降模拟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鹏 谭庆振 +2 位作者 潘随伟 任安琪 章善保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了研究上软下硬地层地铁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以某地铁工程大岭山东站—松山湖站区间盾构掘进项目为依托,通过实测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及硬层比对地表沉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双线盾构掘进地表横向沉... 为了研究上软下硬地层地铁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以某地铁工程大岭山东站—松山湖站区间盾构掘进项目为依托,通过实测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及硬层比对地表沉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双线盾构掘进地表横向沉降规律分别呈V形和W形变化;盾构掘进时对前后地表变形影响的范围约为40 m,其中前方5 m至后方15 m范围内的地表沉降变化率最大;地表沉降随地质硬层比的增加逐渐减小,硬层比为16.7%~83.3%时,地表沉降变化较大,可将硬层比83.3%、16.7%作为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研究的上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法 硬层比 地表沉降 地铁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近距离下穿既有盾构区间注浆加固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清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2期61-65,40,共6页
依托广州某新建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盾构区间项目,研究了在富水花岗岩地层中复杂周边环境条件下的地层加固技术以及下穿过程中的关键施工措施。结合施工条件,对新建盾构区间采取水平定向钻注浆、先行洞预留注浆孔注浆、盾构机超前注... 依托广州某新建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盾构区间项目,研究了在富水花岗岩地层中复杂周边环境条件下的地层加固技术以及下穿过程中的关键施工措施。结合施工条件,对新建盾构区间采取水平定向钻注浆、先行洞预留注浆孔注浆、盾构机超前注浆结合的主动注浆方式;对既有线进行预注浆加固的被动注浆方式。施工过程中,采用控制掘进参数、渣土改良、同步克泥效等控制手段,保证了盾构下穿过程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 上软下硬地层 注浆加固 水平钻定向注浆 洞内深孔注浆 盾构超前注浆
下载PDF
软硬交替地层超深竖井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性
11
作者 许访坤 周王鹏 +1 位作者 王旭 陈保国 《工程建设》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区地层条件以“硬岩”(泥质粉砂岩、岩屑砂岩)与“软岩”(泥岩)互层为特征,形成了明显的软硬交替地层,使竖井的受力与变形尤为复杂。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竖井开挖施工全过程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圆形地连墙和内衬的... 研究区地层条件以“硬岩”(泥质粉砂岩、岩屑砂岩)与“软岩”(泥岩)互层为特征,形成了明显的软硬交替地层,使竖井的受力与变形尤为复杂。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竖井开挖施工全过程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圆形地连墙和内衬的受力及变形特性,结果表明: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当开挖深度高于或处于“硬岩”时,地连墙在该软硬分界面位置处产生反弯点,向坑外发生弯曲变形,而当坑内“硬岩”被挖除后,整体向坑内产生水平位移。2)地连墙的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变形规律为“E”型,地连墙的最大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总是集中在“软岩”深度范围内,而在“硬岩”深度范围内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最小;同时,地连墙的最大弯矩总是出现在软岩岩层交界面深度附近。3)内衬的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变形规律为“阶梯”型增长,但在“硬岩”深度处出现减小;内衬受坑内岩体隆起影响明显,最大弯矩总是出现在内衬底部,同时向坑外产生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竖井 地连墙 软硬交替地层 受力特性 变形规律
下载PDF
临空巷道二氧化碳致裂切顶卸压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世卓 《建井技术》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针对坚硬顶板临空巷道强矿压显现问题,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马脊梁煤矿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临空巷道二氧化碳致裂切顶卸压技术应用研究,并成功完成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致裂切顶卸压技术能... 针对坚硬顶板临空巷道强矿压显现问题,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马脊梁煤矿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临空巷道二氧化碳致裂切顶卸压技术应用研究,并成功完成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致裂切顶卸压技术能够降低应力峰值,应力集中远离巷帮,缓解矿压显现现象,切顶高度和切顶角度对巷道围岩控制有显著影响,切顶高度越大卸压效果越好,但当切顶高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切顶高度对应力降低影响不甚明显;切顶角度大时煤柱内的应力显著降低,切顶角度小时更利于优化巷道附近应力环境;马脊梁煤矿5015巷应用二氧化碳致裂技术切顶卸压,顶底板移近量、两帮变形量、支承压力峰值较未切顶时分别降低22.6%、28.7%、21.8%,显著改善了巷道的应力环境,减小了围岩变形量,有助于解决强矿压显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空巷道 坚硬顶板 二氧化碳致裂 切顶卸压 矿压显现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扰动变形研究
13
作者 王明明 王正庆 +3 位作者 翟浪宝 郭运华 卢麟 王露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针对上软下硬倾斜地层中,盾构下穿既有地铁时的管片变形控制问题,以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下穿既有2号线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和离散元软件3DEC建立地铁2号线管片模型,同时使用FLAC3D软件进行三维数值分析,探讨新建隧道与既有隧... 针对上软下硬倾斜地层中,盾构下穿既有地铁时的管片变形控制问题,以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下穿既有2号线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和离散元软件3DEC建立地铁2号线管片模型,同时使用FLAC3D软件进行三维数值分析,探讨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间距、地层倾斜和注浆填充对既有地铁及周边地层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既有隧道沉降值受地层条件和隧道间距影响显著,尤其在新建盾构隧道与既有隧道距离较近时;既有地铁管片加固和新建隧道注浆填充对控制上软下硬地层条件下新建隧道近接下穿既有隧道的沉降变形具有显著效果。在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前需对既有地铁管片的前期变形量进行准确分析,确保既有隧道安全,且加固和注浆填充措施对于类似工程的变形控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隧道下穿既有地铁隧道 数值模拟 扰动变形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变电站GIL管廊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
14
作者 孙晓雷 夏强 申政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6期295-301,共7页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综合管廊工程(gas-insulated rnetal-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s,GIL管廊)以其安全、可靠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城市变电站建设。GIL管廊安全施工的前提是保证开挖基坑边坡稳定。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采用AB...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综合管廊工程(gas-insulated rnetal-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s,GIL管廊)以其安全、可靠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城市变电站建设。GIL管廊安全施工的前提是保证开挖基坑边坡稳定。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采用ABAQUS模拟上软下硬地层GIL管廊土方开挖边坡地层变形情况,利用地应力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确定边坡安全系数,验证工程支护方案的合理性,进而分析边坡失稳机理,为边坡地层变形预测、支护方案确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ABAQUS可以有效模拟强度折减;加固后边坡的最大位移减小60.5%,地面沉降不再出现,安全系数由原来的0.987提高至1.527,增大54.7%;上软下硬地层边坡开挖时,上部软弱土层形成按地层分布的多个潜在滑移面,下部岩层会以楔形体滑移模式对坡脚形成挤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GIL管廊 上软下硬地层 基坑边坡稳定 ABAQUS数值模拟 强度折减 失稳机理
下载PDF
坚硬顶板工作面水力压裂弱化技术应用
15
作者 潘鹏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43-45,共3页
为降低坚硬顶板矿压显现强度,以宏翔煤矿1509工作面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对水力压裂弱化顶板技术进行了研究应用,结论如下:(1)设计了工作面切眼以及顺槽巷道水力压裂技术方案,切眼水力压裂钻孔深度分别为55 m、30 m、10 m;... 为降低坚硬顶板矿压显现强度,以宏翔煤矿1509工作面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对水力压裂弱化顶板技术进行了研究应用,结论如下:(1)设计了工作面切眼以及顺槽巷道水力压裂技术方案,切眼水力压裂钻孔深度分别为55 m、30 m、10 m;顺槽巷道顶板水力压裂钻孔深度为30 m、10 m;(2)对水力压裂弱化顶板效果进行了分析,根据工作面推进期间矿压显现结果,1509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32.6 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5.46 m,来压时工作面支架动载系数平均为1.57,采取水力压预裂弱化顶板措施后,工作面矿压显现强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水力压裂 钻孔深度 矿压显现
下载PDF
软硬地层构造危岩体的稳定性及弹跳曲线分析
16
作者 陈坤 《新疆钢铁》 2024年第2期14-16,共3页
软硬地层构造中的危岩体稳定性一直是地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危岩体的稳定性受到地层构造、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难以简单地进行定量分析。对此,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此进行危岩... 软硬地层构造中的危岩体稳定性一直是地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危岩体的稳定性受到地层构造、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难以简单地进行定量分析。对此,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此进行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进行分析,进而计算弹跳曲线和最大冲击能,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护方案,以期为其他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地层 危岩稳定性 弹跳曲线
下载PDF
盾构穿越土岩复合地层引起的土体位移研究
17
作者 杨波 徐银锋 +1 位作者 齐永洁 魏纲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研究土岩复合地层中盾构掘进引起的土体位移规律,基于Mindlin解和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位移计算公式,依托实际工程对地表及深层土体沉降规律进行了计算和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曲线与实测数据相吻合。随硬岩比增大... 为研究土岩复合地层中盾构掘进引起的土体位移规律,基于Mindlin解和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位移计算公式,依托实际工程对地表及深层土体沉降规律进行了计算和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曲线与实测数据相吻合。随硬岩比增大,隧道施工引起的横纵向地表沉降值、横向沉降槽宽度均有所减小;硬岩层会减弱刀盘附加推力(p1)、盾壳侧摩阻力(p2)和土体损失对上部土体变形的影响,但附加注浆压力(p3)的影响将会增大。研究可为盾构穿越土岩复合地层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岩复合地层 盾构隧道 土体位移预测 硬岩比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开挖围岩变形及应力特征研究
18
作者 玉达变 刘栋 +1 位作者 赵炜 徐平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6期23-28,共6页
软岩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较大,且容易发生失稳破坏。以桂林市某引水隧洞工程为例,基于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隧洞开挖后围岩的稳定状态。为进一步探究开挖断面区域上软下硬地层不同占比条件下,隧道开挖围岩稳定状态的变化机制,通... 软岩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较大,且容易发生失稳破坏。以桂林市某引水隧洞工程为例,基于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隧洞开挖后围岩的稳定状态。为进一步探究开挖断面区域上软下硬地层不同占比条件下,隧道开挖围岩稳定状态的变化机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开挖断面区域软岩地层占比分别为0%、25%、50%、75%、100%五种工况条件下隧道开挖围岩的稳定状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吻合性较好;隧道开挖后最大主应力在地层分界处有明显分界现象;随着上部软岩占比的增大,监测断面处水平位移由向外扩张变形转为向内侧的收敛变形,拱顶沉降逐渐增大,底板隆起在占比为75%之前变化不大,在全软岩断面时变形量会远大于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上软下硬地层 数值模拟 围岩稳定状态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双轮铣+液压抓斗组合快速成槽施工技术研究
19
作者 孙和顺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229-232,共4页
文章以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复兴路站为依托,针对上部为黏土、粉土等软土,下部为中风化石英砂岩等硬岩的地质状况,综合多种必选成槽施工工艺及其组合工艺,最终选择液压抓斗+双轮铣组合施工地下连续墙槽段,探寻液压抓斗与双轮铣如何配合衔接... 文章以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复兴路站为依托,针对上部为黏土、粉土等软土,下部为中风化石英砂岩等硬岩的地质状况,综合多种必选成槽施工工艺及其组合工艺,最终选择液压抓斗+双轮铣组合施工地下连续墙槽段,探寻液压抓斗与双轮铣如何配合衔接,能够快速成槽。通过实践,最终达到在上软下硬地层中快速成槽的效果,形成一套成熟的快速成槽施工工艺,为今后类似施工工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地下连续墙 双轮铣 快速成槽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复合地层中双线隧道引起的土体位移预测
20
作者 徐银锋 杨波 +1 位作者 齐永洁 魏纲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3期125-130,共6页
为研究双线平行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引起的地表及深层土体位移规律,根据复合地层开挖特点,基于Mindlin解和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双线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 为研究双线平行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引起的地表及深层土体位移规律,根据复合地层开挖特点,基于Mindlin解和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双线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变化规律相类似,土体损失是引发地层沉降的主要因素,且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加,沉降槽宽度减小,中心沉降值增大,单双线工况下沉降曲线分别为V形和W形;随着开挖间距减小,土体总体沉降量将会增大。研究可为复合地层中双线隧道掘进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双线平行隧道 土体位移预测 盾构开挖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