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chnology of the Chemical Softening Process of Goat Hair
1
作者 隋淑英 王培政 朱平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8年第2期85-87,共3页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goat hair can be softened bychemicals.After the process,the structure of the macro-molecules in the surfacial area has been changed,and thehair has become soft,crimped and elastic.Thus,hairtha...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goat hair can be softened bychemicals.After the process,the structure of the macro-molecules in the surfacial area has been changed,and thehair has become soft,crimped and elastic.Thus,hairthat can not be spun before the process can acquire agood spinnability.Woolen woven by processed hairs hasan unique style,of mohair blended fabrics.This articlemainly discusses the technology of the chemical softeningprocess of goat h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T HAIR CHEMICAL softening process.
全文增补中
Characterization of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A2014 forging aluminum alloy using processing map 被引量:22
2
作者 Peng-wei LI Hui-zhong LI +2 位作者 Lan HUANG Xiao-peng LIANG Ze-xiao ZH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677-1688,共12页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A2014forging aluminum 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isothermal compression tests attemperatures of350-480°C and strain rates of0.001-1s-1on a Gleeble-3180simulator.The corresponding m...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A2014forging aluminum 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isothermal compression tests attemperatures of350-480°C and strain rates of0.001-1s-1on a Gleeble-3180simulator.The corresponding microstructures of thealloys under different deformation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OM),electron back 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The processing maps were constructed with strains of0.1,0.3,0.5and0.7.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stability domain was more inclined to occur at strain rates higher than0.1s-1and manifested in theform of local non-uniform deformation.At the strain of0.7,the processing map showed two stability domains:domain I(350-430°C,0.005-0.1s-1)and domain II(450-480°C,0.001-0.05s-1).The predominant softening mechanisms in both of the twodomains were dynamic recovery.Uniform microstructures were obtained in domain I,and an extended recovery occurred in domainII,which would lead to the potential sub-grain boundaries progressively transforming into new high-angle grain boundaries.Theoptimum hot working parameters for the AA2014forging aluminum alloy were determined to be370-420°C and0.008-0.08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2014 aluminum alloy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constitutive model processing map softening mechanism
下载PDF
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s-cast Mg-5Zn via microstructural modification by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3
作者 Fei Long Gaoqiang Chen +2 位作者 Mengran Zhou Qingyu Shi Qu Liu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931-1943,共13页
Magnesium alloys are ideal lightweight materials;however,their applications are extremely limited due to their low strength,poor ductility,and weak corrosion resistance.In the present study,a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Magnesium alloys are ideal lightweight materials;however,their applications are extremely limited due to their low strength,poor ductility,and weak corrosion resistance.In the present study,a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treatment was employed to optimiz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n as-cast Mg-5Zn alloy.The average grain size of the Mg-5Zn alloy was refined from 133.8μm to1.3μm as a result of FSP.Along different directions,FSP exhibited the enhancement effects on differ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Furthermore,according to the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results,the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at the free-corrosion potential of the FSPed sample,was 4.1×10^(-6)A/cm^(2)in 3.5 wt.%Na Cl aqueous solution,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s-cast sample.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revealed that the polarization impedance,Rp,of the FSPed sample was 1534Ω/cm^(2)in 3.5 wt.%NaCl aqueous solution,which was 71.4%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as-cast sample.The corrosion morphology of the FSPed sample in 3.5 wt.%NaCl aqueous solution exhibited largely uniform corrosion,rather than severe localized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which further reduced the corrosion depth on the basis of reducing the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in indicate that FSP is a viable technique for simultaneously improv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as-cast Mg-5Zn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Magnesium alloy Corrosionmode Texture softening Anisotropy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双膜法工艺在矿井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兴斌 刘潘 邹一 《净水技术》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高矿化度煤矿矿井水往往具有盐含量高、硬度和碱度高的特征,处理工艺复杂,难度较高。陕西某煤矿矿井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设计进水量为7200 m^(3)/d,产水量为4800 m^(3)/d(25℃),系统回收率为65%,采用超滤(UF)+反渗透(RO)双膜法工艺,产水... 高矿化度煤矿矿井水往往具有盐含量高、硬度和碱度高的特征,处理工艺复杂,难度较高。陕西某煤矿矿井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设计进水量为7200 m^(3)/d,产水量为4800 m^(3)/d(25℃),系统回收率为65%,采用超滤(UF)+反渗透(RO)双膜法工艺,产水回用于井下生产。该工程通过定量投加复合阻垢剂取代传统的药剂软化工艺,节约了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运行数据表明:矿井水原水(经过格栅+预沉调节池+磁加载沉淀处理后)温度约为27℃,溶解性总固体质量浓度为3700~4000 mg/L,硬度在450~500 mg/L;产水TDS质量浓度在70 mg/L左右,硬度质量浓度≤6.0 mg/L,氯离子质量浓度<35 mg/L,硫酸根质量浓度<5.5 mg/L,脱盐率为98%,系统回收率为71.4%,运行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回用 深度处理 超滤(UF) 反渗透(RO) 双膜法 软化工艺
下载PDF
厚板5083铝合金MIG焊工艺与性能研究
5
作者 高翔 许祥平 +2 位作者 刘兆龙 刘坤 邹家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针对25 mm船用5083厚板铝合金MIG焊,焊接难度大,接头性能不达标,出现未熔合、未焊透、大量气孔的问题.经过对焊接接头宏观断口,力学性能,宏观金相等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焊前打磨并预热至150℃,打底焊焊接电流提高到170~180 A,层间焊接电... 针对25 mm船用5083厚板铝合金MIG焊,焊接难度大,接头性能不达标,出现未熔合、未焊透、大量气孔的问题.经过对焊接接头宏观断口,力学性能,宏观金相等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焊前打磨并预热至150℃,打底焊焊接电流提高到170~180 A,层间焊接电流提高到210~230 A,坡口增大至90°,增加焊接道数至27~28道,对称施焊,采用高纯度保护气体等措施改进工艺.通过改进工艺,经过无损检测、拉伸、弯曲、金相发现焊接接头缺陷大大减少,焊接接头拉伸性能提高57.6%,展现出良好的性能,符合生产标准.实验结果发现焊接接头强度下降,是因为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受热循环影响,热影响区形变强化减弱.焊缝中心焊接热输入导致熔池Mg元素烧损,焊缝组织β强化相减少,出现焊接接头软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板铝合金 MIG焊 焊接缺陷 工艺改进 焊接接头软化
下载PDF
690 MPa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技术及接头组织研究进展
6
作者 谢耿 张斌 +2 位作者 刘海龙 沐卫东 蔡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12,19,共6页
屈服强度为690 MPa的低合金调质高强钢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该类调质高强钢焊接生产时易出现冷裂纹、热影响区软化或脆化,以及焊缝金属局部脆化问题。厘清高强钢组织演变原理,探索开发高效、高质焊接技术,是保证690 MPa调质高强钢... 屈服强度为690 MPa的低合金调质高强钢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该类调质高强钢焊接生产时易出现冷裂纹、热影响区软化或脆化,以及焊缝金属局部脆化问题。厘清高强钢组织演变原理,探索开发高效、高质焊接技术,是保证690 MPa调质高强钢在大型工程结构中安全应用的重要环节。本文调研了近年来围绕该类高强钢开展的焊接工艺优化和焊接新方法探索,总结了690 MPa调质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和焊缝金属组织演变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质高强钢 焊接工艺 相比例 软化 脆化
下载PDF
混凝-软化工艺预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研究
7
作者 韩琦 叶楠 +5 位作者 吕伟 王越兴 高奇英 刘畅 董文艺 王宏杰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6期26-32,46,共8页
为考察混凝-软化工艺对南方某市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预处理效能,利用小试试验对市场上常用混凝剂(PAC、PAFC、FeCl_(3))、助凝剂(PAM)和软化组合药剂(Ca(OH)_(2)+Na_(2)CO_(3)、NaOH+Na_(2)CO_(3))进行比选,并在优化药剂投加量和初始p... 为考察混凝-软化工艺对南方某市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预处理效能,利用小试试验对市场上常用混凝剂(PAC、PAFC、FeCl_(3))、助凝剂(PAM)和软化组合药剂(Ca(OH)_(2)+Na_(2)CO_(3)、NaOH+Na_(2)CO_(3))进行比选,并在优化药剂投加量和初始pH值基础上,对预处理工艺的污染物(以COD、Ca^(2+)、Mg^(2+)为主)去除效能和药剂成本进行分析,确定组合工艺的最佳契合点,同时,对预处理工艺的有机物去除机制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FeCl_(3)为较适宜的混凝剂,混凝段较优的参数为:混凝剂FeCl_(3)投加量为2.5 g/L,助凝剂PAM投加量为60 mg/L,初始pH值为7.5(不调节),此时出水COD质量浓度和色度分别为880 mg/L和300 PCU;软化段较优的组合及参数为:烧碱-纯碱法(NaOH+Na_(2)CO_(3)),其中NaOH和Na_(2)CO_(3)投加量分别为0.3和0.5 g/L时,此时出水总硬度为92.1 mg/L。除污机理分析表明,混凝-软化工艺对DOM中的腐殖酸类物质去除效果最明显,同时能够去除大分子酯类、胺类有机物和芳香族挥发性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膜浓缩液 混凝-软化工艺 预处理 除污机理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虾壳软化工艺优化
8
作者 覃静凯 陈梅 +4 位作者 车桂香 周杰 姜洁群 覃忠意 刘小玲 《现代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7-237,共11页
为优化克氏原螯虾虾壳软化工艺,基于虾壳脱钙率、虾壳硬度以及软化后虾尾的感官评价等指标分别研究了苹果酸、乙酸和柠檬酸对克氏原螯虾虾壳软化效果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以酸质量浓度、浸泡时间和液料比为自变量,虾壳脱钙率和虾壳硬... 为优化克氏原螯虾虾壳软化工艺,基于虾壳脱钙率、虾壳硬度以及软化后虾尾的感官评价等指标分别研究了苹果酸、乙酸和柠檬酸对克氏原螯虾虾壳软化效果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以酸质量浓度、浸泡时间和液料比为自变量,虾壳脱钙率和虾壳硬度为响应变量,运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虾壳软化效果最佳的酸进行工艺优化。研究表明:有机酸可以降低虾壳硬度,当虾壳脱钙率至少达到48.00%时,软化后的虾干制品被消费者接受。3种有机酸中,柠檬酸更适合作为克氏原螯虾虾壳的软化剂。柠檬酸质量浓度70 g/L、浸泡时间63.84 min、液料比2.01:1(V/m);在该优化条件下的软化克氏原螯虾虾壳脱钙率为56.21%,虾壳硬度为14.36 N,虾壳硬度降低48.99%。酸处理后,虾壳的硬度显著下降,克氏原螯虾的适口性更高,更受消费者喜欢,为氏原螯虾带壳即食虾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壳软化 响应面 有机酸 工艺优化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压装技术在过盈配合中的应用及性能优化
9
作者 王浩 王浩辰 +2 位作者 杜云龙 成军强 严鲁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1,共8页
在过盈配合过程中,为使接触面配合更加紧密并减小接触面之间的磨损,设计了超声振动辅助压装结构。根据变幅杆输出端与压装件匹配,确定了变幅杆尺寸;通过改变振子型号和数量调节压装装置的超声振动频率与功率。结果表明:引入超声振动后,... 在过盈配合过程中,为使接触面配合更加紧密并减小接触面之间的磨损,设计了超声振动辅助压装结构。根据变幅杆输出端与压装件匹配,确定了变幅杆尺寸;通过改变振子型号和数量调节压装装置的超声振动频率与功率。结果表明:引入超声振动后,轮毂内表面压装应力减小了20%,轴承外表面应力减小了17%;随超声频率和功率的提升,压装力减小了10%~20%,超声振动功率越大,频率越高,过盈配合所需的压装力就越小。压装过程引入超声振动有效改善了过盈配合的连接性能,减少了连接面的界面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过盈配合 超声减摩 超声软化 压装工艺
下载PDF
羊毛/天丝混纺织物的起毛整理工艺
10
作者 汪红光 何国英 王俊丽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31-33,共3页
研究对象为羊毛/天丝混纺单面起绒、反面横条假毛圈面料,平整面为正面。研究起毛柔软整理工艺及起毛工艺对织物外观、手感、强力、保暖、防风、抗起球等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优化起毛柔软整理工艺和起毛工艺。结果表明:织物的外观和手... 研究对象为羊毛/天丝混纺单面起绒、反面横条假毛圈面料,平整面为正面。研究起毛柔软整理工艺及起毛工艺对织物外观、手感、强力、保暖、防风、抗起球等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优化起毛柔软整理工艺和起毛工艺。结果表明:织物的外观和手感得到显著改善,并增强了保暖性能和防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绒面料 柔软整理 起毛工艺
下载PDF
氨基改性硅油柔软剂的稀释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王艾德 崔金德 +3 位作者 梁丽丽 张琳涵 曹允灿 刘庆润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研究氨基改性硅油柔软剂的稀释稳定性。制备基础硅油化合物,并利用包含氨基的氨基酸对其改性。对氨基改性硅油柔软剂实施稀释倍数下的分层测试、表面张力测试以及透水率测试。结果表明:离心稳定性、耐酸、耐碱稳定性测试下溶液没有出现... 研究氨基改性硅油柔软剂的稀释稳定性。制备基础硅油化合物,并利用包含氨基的氨基酸对其改性。对氨基改性硅油柔软剂实施稀释倍数下的分层测试、表面张力测试以及透水率测试。结果表明:离心稳定性、耐酸、耐碱稳定性测试下溶液没有出现分层,而耐热稳定性、耐电解质稳定性两个测试虽然出现分层情况,但是比例系数均在0.1以下,说明经过稀释后,氨基改性硅油柔软剂保持较好的稳定性。随着稀释倍数提高,氨基改性硅油柔软剂的表面张力越来越小,透光率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延长,虽然二者出现波动,但最终基本维持在一定水平上,证明其性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改性硅油柔软剂 制备工艺 分层 表面张力 透水率 稀释稳定性
下载PDF
港口装卸门机回转齿轮42CrMo4/Q345钢焊接工艺研究
12
作者 张磊 毕胜 +2 位作者 许秋 张维光 袁嘉勋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4年第5期6-8,共3页
针对港口装卸门机回转齿轮断裂问题,通过材质的焊接性分析,选择出合理有效的焊接工艺方法,降低了焊缝的冷热裂纹敏感性,解决了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软化问题,提高了焊缝的综合力学性能,获得性能优良的焊接接头,为42CrMo4异种钢焊接的应用... 针对港口装卸门机回转齿轮断裂问题,通过材质的焊接性分析,选择出合理有效的焊接工艺方法,降低了焊缝的冷热裂纹敏感性,解决了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软化问题,提高了焊缝的综合力学性能,获得性能优良的焊接接头,为42CrMo4异种钢焊接的应用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齿轮 焊接工艺方法 冷热裂纹 脆化 软化
下载PDF
废橡胶改性沥青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高阳 《江西建材》 2024年第3期20-21,30,共3页
文中就不同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剪切温度和发育时间对橡胶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黏度的试验结果,确定废橡胶改性沥青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对针入度和黏度的影响较小,对软化点和延度的影... 文中就不同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剪切温度和发育时间对橡胶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黏度的试验结果,确定废橡胶改性沥青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对针入度和黏度的影响较小,对软化点和延度的影响显著。最佳工艺制备时,剪切速率为4500 r/min、剪切时间为60 min、剪切温度为175℃、发育时间为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橡胶粉 改性沥青 制备工艺 针入度 软化点 黏度
下载PDF
间苯三酚注射液对产妇宫颈软化、产程进展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14
作者 王芬珠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5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注射对产妇宫颈软化、产程进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2年收治的82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41)产妇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单纯应用缩宫素,观察组(n=41)在...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注射对产妇宫颈软化、产程进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2年收治的82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41)产妇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单纯应用缩宫素,观察组(n=4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后肌内注射80 mg间苯三酚。比较2组宫颈软化优良率、中转剖宫率、产程时间、产后总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围生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宫颈软化优良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而中转剖宫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21.95%(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产后总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5、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宫颈裂伤、宫颈感染、宫颈水肿等围生期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间苯三酚注射能够促进产妇宫颈软化,加快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量,优化妊娠分娩结局,改善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间苯三酚 宫颈软化 产程 妊娠结局 新生儿Apgar评分
下载PDF
煤化工企业循环水补水软化工艺方案分析
15
作者 胡芳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90-91,94,共3页
为进一步探究煤化工企业循环水的节水策略,设计以某地煤化工园区的地下水作为园区内煤化工企业的循环水的工艺方案展开研究。首先搭建软化装置反应器,对实验方案整体予以设计;其次对该区域地下水组分进行分析,确定该地下水需进行软化,... 为进一步探究煤化工企业循环水的节水策略,设计以某地煤化工园区的地下水作为园区内煤化工企业的循环水的工艺方案展开研究。首先搭建软化装置反应器,对实验方案整体予以设计;其次对该区域地下水组分进行分析,确定该地下水需进行软化,且加入碱类物质进行软化更为有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控制变量实验,确定本次循环水软化工艺方案较为合理的策略是直接投入氢氧化钙粉末进行软化处理,并将反应体系中的碱度与硬度的比值控制在1.4,以实现较优的软化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循环水 补水 软化工艺
下载PDF
四川某地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研究
16
作者 马宏国 汪凯 +2 位作者 郭玥 张怡情 谭斌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是一种高盐、有机物成分复杂、水质变化范围宽的废水,难以采用单一生化工艺处理。采用“臭氧催化氧化/高铁酸盐氧化+双碱法软化+纳滤膜+反渗透膜”联合处理工艺对该废水进行处理,并研究2种氧化工艺对TOC去除效果,软化...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是一种高盐、有机物成分复杂、水质变化范围宽的废水,难以采用单一生化工艺处理。采用“臭氧催化氧化/高铁酸盐氧化+双碱法软化+纳滤膜+反渗透膜”联合处理工艺对该废水进行处理,并研究2种氧化工艺对TOC去除效果,软化和膜法脱盐的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和高铁酸盐氧化对TOC降解率分别为60%,70%;双碱法软化对Ca^(2+)、Mg^(2+)硬度去除率分别为90.5%,77.8%;膜法脱盐工艺中纳滤对硫酸根拦截率95%,一、二级膜脱盐率分别为99%,95%,工艺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地表水Ⅲ类水域标准。该联合处理工艺具有一定参考应用价值,可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达标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 联合处理工艺 TOC降解 软化工艺 膜脱盐率
下载PDF
半干面高焓杀菌工艺优化及装备设计
17
作者 贾甲 王超 +5 位作者 张竑霄 孙艳颜 赵光辉 张学阁 刘羽泽 梁晓军 《农业工程》 202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传统半干面加工依靠添加防腐剂来延长保质期,但却影响了其口感和外观色泽。高焓杀菌作为一种物理杀菌技术,具有高效杀菌、保持营养、无污染和延长保质期等优点,在半干面加工中逐渐得到应用。介绍了半干面高焓杀菌工艺原理及特点,对高焓... 传统半干面加工依靠添加防腐剂来延长保质期,但却影响了其口感和外观色泽。高焓杀菌作为一种物理杀菌技术,具有高效杀菌、保持营养、无污染和延长保质期等优点,在半干面加工中逐渐得到应用。介绍了半干面高焓杀菌工艺原理及特点,对高焓杀菌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了半干面高焓杀菌装备,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对半干面高焓杀菌工艺及装备后续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面 高焓杀菌 工艺优化 干燥 降温缓酥 保质期
下载PDF
软岩饱水软化过程微观结构演化的临界判据 被引量:50
18
作者 刘镇 周翠英 +1 位作者 朱凤贤 张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1-666,共6页
针对红层软岩遇水软化问题,在已开展的粉砂质泥岩饱水软化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从建立软岩微观结构模型出发,定量化研究软岩软化的力学机制。首先将描述粉砂质颗粒特性的结构元件引入到M.Tuller、D.Or提出的黏土矿物微结构模型中,提出了软... 针对红层软岩遇水软化问题,在已开展的粉砂质泥岩饱水软化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从建立软岩微观结构模型出发,定量化研究软岩软化的力学机制。首先将描述粉砂质颗粒特性的结构元件引入到M.Tuller、D.Or提出的黏土矿物微结构模型中,提出了软岩微观结构组合元件;然后结合软岩饱水软化试验中微观结构测试结果,考虑天然状态软岩微观结构的基本类型特征,建立了描述粒状结构与致密条块状结构软岩的两类典型微观结构单元;在此基础上,采用重整化群方法,分别建立了两类软岩软化的重整化模型,并基于重整化原理,分析了软岩软化过程微观结构演化的临界判据,搭建了软岩微观结构与其力学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对比软岩饱水软化过程力学性质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为进一步开展软岩软化全过程定量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软化过程 微观结构 演化 临界判据
下载PDF
非均匀性岩石破坏过程的三维损伤软化模型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3
19
作者 梁正召 杨天鸿 +3 位作者 唐春安 张娟霞 唐世斌 于庆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47-1452,共6页
通过建立岩石三维细观损伤软化力学模型,结合统计技术考虑岩石细观非均匀性,编制了岩石破裂过程分析软件RFPA3D,模拟了单轴压缩下不同细观残余强度下的三维应力场变形场分布以及破坏形态,分析了细观结构非均匀性和残余强度对岩石损伤软... 通过建立岩石三维细观损伤软化力学模型,结合统计技术考虑岩石细观非均匀性,编制了岩石破裂过程分析软件RFPA3D,模拟了单轴压缩下不同细观残余强度下的三维应力场变形场分布以及破坏形态,分析了细观结构非均匀性和残余强度对岩石损伤软化过程和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岩石损伤破裂过程中应力–应变关系、残余变形特征和峰值强度不仅与结构相关,而且与细观损伤软化模型、细观非均匀性和残余强度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性 破坏过程 三维 损伤软化 残余强度
下载PDF
膜软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俞三传 金可勇 高从堦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0-13,共4页
膜软化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水软化工艺 ,属膜分离技术中的纳滤分离过程 ,具有无污染、无需再生、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设备占地省、出水水质好等优点 ,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作者主要阐述了膜软化的原理、软化用膜及其性... 膜软化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水软化工艺 ,属膜分离技术中的纳滤分离过程 ,具有无污染、无需再生、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设备占地省、出水水质好等优点 ,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作者主要阐述了膜软化的原理、软化用膜及其性能、膜软化过程及膜软化器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详细论述了膜软化在常规水脱硬、高硬度海岛水软化、海水去除硫酸盐和预软化等方面的应用 ;对膜软化过程的经济性进行了评述 ,并将膜软化的制水成本与常规软化法进行了比较。为膜软化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软化 水软化 纳滤 膜分离 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